军团弹药,为何日本陆军的编制与其他国家不同?

2023-06-23 05:20:03 75阅读

军团弹药,为何鬼子陆军的编制与其他国家不同?

梁老师说事为您回答这个问题。

不仅仅是鬼子陆军,整个日军的编制都和其他国家不一样,而且这种不一样不是名称上的不同,其中的内容都有着很大的区别。

军团弹药,为何鬼子陆军的编制与其他国家不同?

首先以师团这个名称为例,加以解释。

话说在日军的编制里,师团是他们的最基本的战略单位。

所以师团的数目,其实就是日军兵力多少的一个标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鬼子陆军的编制扩军或者是裁军,都是以师团为单位进行增减的。

那么日军的这一套编制是哪里来的呢?

早在1888年之前,日军使用的是镇台建制,1888年以后就变成了师团建制。

师团建制的这一套东西都是学自欧美的,然后鬼子人一琢磨加以改变之后,出现的这么一套东西。

那么从表面上看,师团这一种建制,和国际通行的军事编制师这一个单位师是对等的。

但要是仔细观察一下日军师团兵力的配备情况,就会惊奇地发现根本就不是所有人可以理解的师。

举个简单的例子,在当时德国的一个师大约就一万人左右,美国的一个师也差不多,一万左右。

而鬼子师团一级的作战单位,它从成立之处,兵力配属就没有一个定数,而且在不同年份的时候,这种兵力配属还都不一样。

比如在1888年到1893年的时候,日军一个师团在平时有一万来人,看着很正常和其他国家是一样的,但到了战争开始的时候,一个师团的人数就会暴增到一万八千五百人。

那么1894年到1904年的时候,日军一个师团的人数,在平时又变成了一万两千人,到了战争开始的时候,就扩增到一万七千两百人。

1905年到1915年,一个师团在平时是一万四千人,战争开始的时候就变成了两万人。

1925年到1931年,一个师团在平时是一万三千人,战争开始的时候就变成了一万八千人。

1932年到1937年,一个师团在平时是一万五千人,战争开始的时候,就变成了两万人左右。

在同一个年份,平时和战时的人数都是不一样的。

这还不算,日军的师团还被划分出了三六九等的等级,比如说在1940年的时候,鬼子有四联队师团,一个师团是两万五千二百人。同样是四联队师团,但要是变成后备四联队师团,人数就变成了两万一千八百人。

三联队师团,一般情况下是一万八千人,如果是一个丙种师团,不好意思就变成了一万一千九百八十人。

这也是为什么别的国家军队,翻译的时候会直接翻译成师,而鬼子的军队不是翻译而只能是直译成师团的一个重要原因。

日军编制之所以叫师团,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

日军在师团设立之初,就有一条硬性规定,要求师团是一个各个兵种联合起来的战略作战单位。

在一个师团内,不仅要有步兵,还要有骑兵,工兵,通信兵,辎重兵,甚至是野战医院和兵器勤务队都有,杂七杂八得非常的齐全,可以说兵种的合成度相当高,具备进行独立作战的能力。

说实话合成部队这个概念,还是二战结束之后才有的,所以日军的这种编制很超前,当时的欧美军队的编制还真就没法比。

当然了,日军之所以能弄出这么一套东西,完全是因为鬼子的资源少,钱不够多造成的。

日军将师团,作为一个军,甚至是兵团的模板来使用的,用最小的代价办最多的事。

接下来,看看日军在作战时的具体编制。

以抗战时期日军的编制为例。

日军最小的作战单位是分队,对标一般军队编制的班。

日军的每一个分队有十三个人,这里边包括一名分队长,四个机枪手,以及八个步兵。

装备如下,一挺轻机枪,四个人操作,包括一名组长,一名射手,两个携带弹药的副射手,作为自卫武器,四个人一人一把毛病多多南部十四手枪。(注:有的时候,四个人除机枪手之外,其余三人也会携带一把三八大盖)

其余八个步兵就不用说了,一人一把三八大盖就算交代了。

再有一种情况,就是加强班,这种编制通常会多一个掷弹筒组(两个人),配备五十毫米掷弹筒一个。

在这里,需要说明一下,日军的分队可要比一般的班要多至少一个人,不要小看这一个人,往上堆积起来,同等的编制就要比其他国家的编制多出不少人来。

小队,这个级别的编制对等排。

这个小队有三个小分队组成,外带一个八个人组成的掷弹筒小分队,再加一个七人小队部,合共五十四个人。

当然了,要是遇到加强小队,就是下辖的三个小分队中每一个分队塞入一个两人的掷弹筒组,这个时候小队的人数就变成了六十二个人。

不过小队这个级别的编制,在抗战中有了些许的变化。

当时八路军进入到敌后开始抗战,以游击战为主,打得了就打,打不动就撤,找机会再揍日军。

那么面对这种弹性十足的战法,日军也撑不住了,小队的人数明显太多,不够灵活,最终日军又调制出了一种特殊的小队,专门针对八路军的游击战。

这种小队,人数少,一共有五十个人,但有六个分队,每个分队只有八个人,其中的三个分队才配备机枪。

小队再往上走就是中队,这个级别的编制对标连。

从这个级别中,就能看出鬼子的中队要比同级别的连要多出不少人了。

首先是三个小队的人员,还有一个十九个人组成的中队部。

在这十九个人中,有了特殊的兵种,比如卫生员,通讯员,司号员,核心是中队长和三个军士,一共有一百八十一个人。

这个编制,如果要加强的话,就不会塞什么掷弹筒了,而是重机枪,有必要的话会塞入一到两门的迫击炮来使用了。

中队之上就是大队了。

而大队这个编制对应的应该是营,但日军的这个大队要说人数的话,已经远远大于一个营的规模,已经快达到了一个团的规模了,足足一千一百人。

大队不仅会配备四个步兵中队,还要有一个机枪中队,而这个机枪中队会装备十二挺重机枪。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炮小队,装备两门九二步兵炮。

这种级别的装备,在和当时的我们作战的时候,可以说是极其奢华了,过去我们的炮哪里能装备到营级,就算是团级都少有。

再往上就是联队了,这算是日军在作战时候的一个最大的作战单位,在各种战争资料中,出现最多的就是联队这个级别的编制了。

联队对标的是团,日军拿联队也当团使唤,但日军的这一个所谓的团级单位——联队,可有着三千八百人,比一般的团要大两倍还多。

所以联队中光一个指挥部就有五十四个人。电视剧《亮剑》一开头李云龙用迫击炮打的坂田联队,就是这么个指挥部,一炮连锅都给日军端了,老李捞到一个大佐,两个中佐,外加一个少佐,这买卖做的赚翻了。

三个步兵大队,加一个运输队,一个炮兵中队,就是一个联队的内容了。

在往上就是旅团了。

根据编制来看,旅团的级别在联队之上,但规模不一定就比联队大了,所以这个编制就比较特殊,它是根据战争的需求,来进行搭配的。

最少有三千人,比一个联队都少,最大有八千人,和两个联队的规模不相上下。

那么日军的师团又有一些变化,前前后后经过了很多次的调整,目的是提升部队的战斗力。

比较初期的日军确实厉害,但越往后打,不仅老兵损失严重,基层的军官也被打死不少,而后期补充兵员已经大不如从前。

最简单地说,初期和日军拼刺刀,两个人甚至是三个人攻击一个日军都困难,但到了后期两排刺刀对冲过去,还能够站在在战场上的是我们了。

好了,接着说日军师团。

话说在鬼子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前,日军只有十七个师团,师团长都是由陆军中将来担任,而且都必须是鬼子的天皇亲自任命的。

所以在当时,这些师团都是隶属于鬼子天皇的,冲这一点就能感觉出师团长的级别比陆军次长和参谋次长还大。

那么师团有多少人呢?

以第一师团为例,在1936年的时候,定下来的人员有一万一千八百五十六人。

这个数目看起来不是很多,和普通的一个师也差不多,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这个第一师团最巅峰的时候,一个师团就有三万多人,这个时间是1941年。

那么到了1944年的时候,这个第一师团就被拆分成了两部分,拆出的一部分是一万三千人顶着第一师团的编制,去了菲律宾作战,去的时候,什么自动炮,装甲车都没有带,而炮兵就去了一半。

就这一万三千人,被打得就剩下八百人,灰溜溜地活了下来。

而另一部分大概有两万人,作为鬼子要一亿玉碎的资本留在了本土,编制也被改成了第二百零一师团。

其实这个第一师团还有一小撮被分出去了,当时第一师团要从关东军的编制中剥离出来调回鬼子,一小撮就留在了满洲和一个独立混成旅合并了,筹出一个第一百二十三师团,结果这一部分在1945年的时候,被苏联红军给一口吃掉了。

所以从这里,就能看出来,鬼子的师团其实是在不断地变动的,说不好是一个什么样的状况。

当然了,变动归变动,总体来说还是有一个标准,日军是按照这个标准来队部队进行调配的。

比如鬼子的家中挽马师团,标准是两万五千三百七十五人,马匹是八千一百九十七匹,光一个司令部就有三百三十人。

下辖两个步兵旅团,一个骑兵联队,一个工兵联队,一个野炮联队,一个辎重兵联队,一个卫生队(别看是队规模不小一千一百人),一个兵器勤务队,一个通信队。

除此之外还有四个野战医院,每个野战医院二百多人。

甲种驮马师团,共计两万八千四百九十三人,马匹一万一千五百四十匹。

甲种驮马师团比甲种挽马师团多的人,多在哪里了?

甲种驮马师团是一个山炮联队,而甲种挽马师团是一个野炮联队,山炮要比野炮多近一千人。

驮马师团的辎重兵要比甲种挽马师团多一千多人,四个野战医院也多出一些人。

乙种挽马师团两万一千八百九十二人,马匹是五千八百七十九匹。

有两个步兵旅团,一个骑兵大队,一个工兵联队,一个野炮联队,一支个辎重兵联队,一个师团卫生队,一个兵器勤务队,一个师团通信队外加四个野战医院。

少的人数,其实就是炮兵,卫生队和野战医院的人数减少,其他的变化不大。

乙种驮马师团,有两万六千八百四十八人,马匹是九千六百五十六匹。

以上都是两旅团四联队组成的师团。

鬼子人还打造了一批三联队师团,人数比上边的要少很多。

接着说说,比师团还要大的编制。

师团以上就是军了,而鬼子的军和传统意义上的军是不一样的。

日军军一级的编制,仅仅针对本土以外的占领区来说的,比如关东军,支那驻屯军(天津军),朝鲜军等等。

一说军,感觉就应该比师团大,事实上并不是这样的,有时候比师团要小很多的。

比如日军组建的中国组屯军,听起来是一个军,其实在1936年的时候,就算是给它来了一个加强,也仅仅达到了一个独立混成旅团的规模。

总之军在日军的概念中,是执行一些特殊任务或者以占领地命名的一个作战单位。

那么在太平洋战争之前,日军设立了二十二个军,到了无条件投降的时候,军的数量已经达到了四十八个。

在军的上面,就是方面军,这是在1937年以后,日军开始全面侵华,而设置的。

到了鬼子无条件投降的时候,日军的方面军高达十七个。

在方面军之上就是总军了,这编制是日军最大的一个军事单位了,当鬼子无条件投降之后,总军有六个。

“第一总军”、“第二总军”、“关东军”、“中国派遣军”、“南方军”、“航空总军”

这六个总军中,关东军是最特殊的一个,它是从师团不断升级升上来的,在1931年的时候,只有一个师团;到了1938年的时候就变成了八个师团;1939年的时候就拥有了两个军司令部,正式成为方面军;1942年发展成为两个方面军,就成为了一个总军。

那么今天就到这了,喜欢的话,点个赞,再加个关注,方便以后常来坐坐。

守备部队与野战军有什么区别?

守备部队相对处于静态防御,野战军可以跨区作战,作战范围不受地域限制,哪里需要,立马可以机动千里,给遭受攻击的当地守备部队提供支援。

守备部队保证一城一池的安全,对辖区情况了如指掌,日常重点做好防区内的军事布防

守备部队战时任务就是坚守防区,在自身力量不足以围歼敌方时,等待野战军前来增援,并适时展开反击,配合野战军彻底消灭来犯之敌。

早年前沿海一线的守备部队较多,为了防止偷袭,每个海岛都需要守备部队驻守

在其它陆地边防国境线也是一样,需要安排一些守备部队在战略要地长期驻守,开展边境武装巡逻。现在科技强军,人员虽然不需要那么多,但守备部队依然承担繁重的守卫任务。

野战军是我军的铁拳部队

野战军日常保持齐装满员,训练强度非一般人能够承受。野战军武器装备配备标准较高,火炮、装甲战车、武装直升机等兵种配备完整,可以有针对性的布防,也可以随时进行战术调整,承担各种高烈度的作战任务。

守备部队与野战军都是国防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日常各司其职,打造了牢固的国家安全防线

最后,套用一句网络术语“哪有什么岁月静好”,没有那些在边防线上奉献的军人流血、流汗,哪来的和平幸福生活。

有哪些关于运动战的详细论述?

原创不易,请随手关注!

作者:毅品文团队凯风,无授权禁转

从二战开始,衡量一个军队是否具有现代化军队特质的标准之一,恐怕就是是否具备机械化机动作战能力。美军无疑是最早就“超规格”具备这种能力的军队,美军中随便一个小兵,跑跑腿兜兜风都可以很容易找到一辆吉普车。更不要说大规模作战,更是全部家当都能装上轮子、安上翅膀,一阵轰鸣中隆隆开拔!

中国军队长期家底贫寒,一穷二白,稍稍像样的东西不要问都是缴获。可是光脚不怕穿皮鞋的,人民军队在艰苦逆境中壮大,早就练就无数机械化外军不可能具备的超强适应力和战斗力。别看中国军队行动全凭“脚板”,可是在战场上,美军的车轮子,还真跑不过中国军队的“脚板子”。这个在朝战期间已经得到无数次证明!我军涌现出来的各种各样英雄楷模中,就有一类“追击英雄”,指的就是不畏山高路远,敢于撒开脚丫子,昼夜兼程追赶敌军,最后竟然把汽车、装甲车里的美军全歼的英雄部队。

那么朋友会好奇并且不解,徒步行军怎么可能追上机械化部队呢?别不信,我们来探讨一下。

首先起重大作用的,是中国军队在长期革命战争中练就的超凡毅力和吃苦耐劳的品质,能够创作“万里长征”的军队,惯于“运动战”中消灭强大敌人的军队,早就人人练就一双跋山涉水如等闲的“铁脚板”,外军中每每引以自豪的所谓“山地部队”在我军看来,随便一个民兵游击队就完胜他们。

单单脚板子过硬还不行,长途急行军靠的还是无敌的坚强毅力,我军战士往往几天几夜不合眼,“吃饭睡觉”都在强行军!我是不是夸张了?没有!急行军中的战士,都是一边走,一边吃干粮,雪地行军还会就上一捧雪!

睡觉其实是没有的,战士们实在走困了,竟然走着路都可能睡着!这种常人闻所未闻的情况下为了不出意外,部队竟然能想出一个办法,所有战士都拉着前边战友解下来的绑腿,由前边意识还清醒的战士“带着走”!正是这种可谓“惊天地泣鬼神”的艰苦卓绝,中国军队的的确确可以做到“日行千里夜行八百”的“脚板子机动化”。

再看美军,虽然有便捷的各式军车,可是路况不好、天气不好,困了饿了都可能停下来休息抱怨,这正是“龟兔赛跑”的情形,这样的意志,再快捷的机械化也是枉然。

另一个重要原因,朝鲜半岛山高林密,道路崎岖不平,美军虽然坐着军车行军,但一座座崇山峻岭就像天然的巨大障碍,汽车七拐八拐跑了半天,地图上的直线距离其实并没有多少,而这些高山丘陵对于中国军队则“如履平地”,不费太多功夫就能翻越!这样一来,机械化部队大半天的风驰电掣,结果等来的还是志愿军早已布下的“伏击圈”!

美军在朝战中充分领教了中国军队脚板子的厉害,他们深知车轮子不一定快过(东方人)脚板子,所以在接下来的越南战争中,美军发明了新的高机动作战方式——机降战,一架架直升飞机取代了军车,成为新的“空骑兵部队”。 参考资料:朝战战史

有什么意见,欢迎在下方留言讨论!关注微信公众号:战争史,多位专家将在公号中将继续为您解读。独立专业,有种有料,请用微信搜索公众号:战争史,收看全部战争史政治军事历史精彩内幕解读。

军团定制史诗装备袖珍罐能出什么?

军团定制史诗装备袖珍罐能出: LV105领域之主传说防具、首饰和特殊装备。

这个袖珍罐是22年9月军团版本新增的NPC“弹药专家弗洛”商店出售的道具,开启后,从伊斯大陆军团地下城中可获得的LV105领域之主传说防具、首饰、特殊装备中以相同的几率获得1件。

pubg手游和未来之役区别?

1.

游戏画面 未来之役的游戏画面在射击手游中绝对是佼佼者,有着堪比端游的游戏画质。写实的游戏画面让玩家仿佛就置身于枪弹雨淋之中,更容易融入其中。

2.

游戏内容 虽然都是开放性手游,但是其他游戏中的房型都过于单一。未来之役的房型更多,环境更加复杂,玩起来也更加带劲。

3.

物理引擎 未来之役有着极其真实的物理引擎,甚至在一些方面已经超过了同名端游PUBG。比如在手游中玩家是可以把车门打开当掩体的,在端游中则是不允许的。 其次像破窗有声音、窗户上有污渍、破坏门这样的物理引擎也是其他手游从未做到过的。 除此外就是玩家最喜欢的战斗系统了,本作中玩家无论跑步还是开车都是有惯性的,还推出了滑铲的战术动作,使得玩家在战斗中更加游刃有余。 众所周知现实中玩家开枪都是有后坐力的,本作则复刻了这一机制,提出了压枪这一操作。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