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地传奇激活码,康熙第十子允锇怎么没被雍正清算了?
藏地传奇激活码,康熙第十子允锇怎么没被雍正清算了?
关于允䄉这个人,个人觉得,似乎并没有影视剧里“草包老十”的形象那么不堪。正所谓龙生龙、凤生凤,生于帝王之家,从小受到了良好的教育,不太可能真的是一个“草包”,或许他只是相对于清世宗、废太子允礽或者允禩等人稍微平庸一些而已。可能也正因为如此,他个人并没有夺嫡的野心。说到底,康熙晚年他只是被卷入了惊涛骇浪,并不是弄潮者。
允䄉,清圣祖第十子,是清圣祖所有儿子中除了废太子允礽以外,出身最高的。其生母为清圣祖温僖贵妃,孝昭仁皇后的亲妹妹,一等果毅恪僖公遏必隆之女。因为出身高,母家背景深厚,所以,早在康熙四十八年就超越部分年长的兄弟,被清圣祖册封为敦郡王。但可能由于其性格比较粗犷,且能力相对清世宗、允礽、允禩等人比较平庸。所以,一直没有被清圣祖列入继承人的备选行列。而他自身似乎也并没有夺嫡之心,充其量就是跟着八哥、九哥起哄架秧子。
他之所以和允禩、允禟走得比较近,原因可能有几个:
一、 年龄相仿。论齿序他们分别为八、九、十,因此年龄比较接近,从小一起长大。比起和允禔、允礽,乃至清世宗等这些年长的哥哥,这哥仨儿时应该更加亲近一些,这也是人之常情。
二、 允禟的仗义疏财。允禟是清圣祖皇子里公认最会做生意赚钱的,所以家底丰厚。而允䄉这方面则比较弱一些,皇子的岁入根本不够大手大脚的开销,因此允禟时常对这个弟弟给予经济上的支持,久而久之,兄弟之间自然走动比较勤一些。而允禟是允禩的忠实支持者和金主之一。允䄉和允禟亲近,则必然自愿或不自愿地被卷入“八爷党”,顺理成章。
三、 允禩的滥仁和清世宗的冷酷。众所周知,允禩母家地位很低,出身辛者库。所以,他为了赢得人脉,采取了普惠式收买人心的策略,自然对允䄉这个背景深厚的弟弟另眼相看。而清世宗为人相对刻薄,且一直走的小众路线,加之允䄉母家背景深厚,自然不太可能买清世宗冷脸的账。相较之下,和允禩等人亲近,而疏远清世宗也是人之常情。
至于清世宗即位以后没有清算允䄉之说,个人觉得并不成立。从雍正元年之后允䄉的遭遇来看,他还是遭到了清世宗的清算的,只是境遇没有允禩、允禟那么悲惨而已。圈禁,对于皇子来说,这已经是很重的刑罚了。而且,从清世宗在位十三年也没有将其赦免看,清世宗是打算将他囚禁至死的。至于后来清高宗为这些失势的叔伯平反,那是后话了。这如果都不算“清算”的话,似乎不太说得过去。
但是,为什么清世宗让允禩、允禟“暴毙”,却让他活了下来,个人觉得,原因可能有这么几个:
一、 允䄉本身并没有野心,他之所以成为所谓的“八爷党”,可能更多的是因为经济利益和兄弟关系,而不是政治利益。在没有了允禩和允禟的前提下让他活着,以他的能量不可能再引发什么政治风波。清世宗为此再多背一个杀弟的罪名,没有必要。
二、 允䄉本人在康熙晚年诸子夺嫡期间只是作为一个敲边鼓、起哄架秧子的角色,并没有和清世宗发生过什么正面的利益冲突。这可能也是清世宗对他印象没有允禩、允禟那么差的原因之一。而这一点很可能是清世宗没有杀之而后快的原因之一,对比允礽父子的境遇也能看出一二。
三、 允䄉能力有限,拥有那么高的出身和那么深厚的母家背景,却没有自己为主导成为夺嫡的主流,而只沦为敲边鼓、起哄架秧子的三流角色,可见其能力的确是不行的。从他没有像恒温亲王允褀、淳度亲王允祐那样独善其身来看,应该不是刻意避开政治漩涡,而是能力真不行。那么,清世宗自然不担心他会死灰复燃。既然主谋已经消灭了,也就没有必要再多杀他一个了。虽然最是无情帝王家,但在利害冲突的前提消失之后,或许兄弟情分还能管那么点儿用。
四、 允䄉背后有着开国元勋额亦都留下的庞大的钮钴禄氏家族,盘根错节、背景深厚。清世宗即位后处理死去的阿灵阿(遏必隆的儿子之一,承袭了遏必隆的爵位)和他儿子阿尔松阿时,也只是点到为止,只针对一支,而没有扩大化。甚至还继续重用阿灵阿的女婿,自己的十七弟果毅亲王允礼。由此也能看得出这个家族的背景有多深厚。有清世宗曾经的政敌这么一个岳父的允礼在摘清自己转而支持清世宗之后依旧能受到四哥的重用,更何况一个敲边鼓、起哄架秧子的允䄉?杀与不杀其实意义不大,还不如就卖钮钴禄氏家族一个面子。
五、 从清世宗即位之初的行为看,他似乎也没有立即致允䄉于死地的意思。个人觉得,护送灵龛事件更像是清世宗对允䄉的试探,以决定要不要对他有进一步动作。如果彼时的允䄉及时转向,彻底服软、认输,本分做事或者主动向清世宗示好,或许清世宗还真有可能给他一个善终也说不定,毕竟他并不是主角。可是,他却甩起了脸子,称病不行,且上书之中不乏不敬之辞,这样一来就彻底完了。没有野心不假,可一直软对抗,毫示好之意,甚至服软、认输都没有。这样一个人,对于清世宗来说虽然没有威胁,但留着终究是个麻烦,保不齐哪天风向一变又跟着起哄架秧子,不如关起来放心……个人觉得,如果清世宗起初就有意直接关他或者杀他,完全可以找个更直接的由头,没有必要如此。
进藏的心情短句?
1. “去西藏,不为别的,只为那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2. “开车在路上看风景,就像生活中的每一个阶段,都需要你有心情去领略。”
3. “在这里,你会感受到无与伦比的宁静和神秘,忘却城市喧嚣和纷扰。”
4. “西藏风景虽美,但路途艰辛,需要你有足够的毅力和勇气去挑战。”
5. “每一条路都有一些属于它的故事,而西藏之路更是充满了传奇与历史。”
6. “西藏并不是一个目的地,而是一种精神状态。”
7. “只有亲身驾车穿越西藏,才能真正感受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和人类的渺小。”
8. “在这里,你会发现自己的内心变得更加坚强,更加平静,更加独立。”
9. “西藏的美,无法用语言来描述,只有亲身经历才能真正感受到。”
10. “西藏之旅让我明白了,旅行不止是到达目的地,更是沿途的风景和人文的体验。
有什么好的游记书籍推荐?
《无知的游历》(陈丹青)
简介:从2009年到2011年,陈丹青应《华夏地理》之邀,每年赴一地,先后游历了土耳其、俄罗斯、德国和匈牙利四国,并写成长篇游记,极具个人特色地勾画出了彼时彼地的人文、自然景观,牵连出此时此地的所思所想,本书即为这四篇文字的结集。除游记本身外,本书还附有300余幅历史和现场图片,以及陈丹青旅途中所画速写手稿。
作者:陈丹青,1953年生于上海,1970年至1978年辗转赣南与苏北农村插队落户,其间自习绘画。1978年入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深造,1980年毕业留校,1982年定居纽约,自由职业画家。2000年回国,现居北京。早年作《西藏组画》,近十年作并置系列及书籍静物系列。业余写作,出版文集有:《纽约琐记》《多余的素材》《退步集》《退步集续编》《荒废集》《外国音乐在外国》《笑谈大先生》《归国十年》。
《我的旅行哲学》(陈丹燕)
简介:《行走时代.陈丹燕旅行文学书系》是国内第一套行走范围最广、时间跨度最长、旅行种类最多(咖啡旅行、博物馆旅行、极地旅行、夫妻旅行、亲子旅行、人文旅行)、旅行文体最新(旅行小说)的旅行文学书系。《我的旅行哲学》是该系列第一辑的首发本。一个人去旅行,走上漫漫异乡路,用脚丈量属于自己的世界。
作者:陈丹燕,1958年生于北京。1972年在上海上中学,开始写作并开始在《上海少年》上发表少年习作。1978年2月进入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学习。1990年发表第一篇成人中篇《寒冬丽日》,开始成人文学的写作。1995年《一个女孩》德译本《九生》在瑞士出版,被德国之声选为最佳童书。1996年《九生》获奥地利国家青少年图书奖、德国国家青少年图书奖银奖。
《带上灵魂去旅行》(毕淑敏)
简介:《带上灵魂去旅行》主要内容包括:一点七亿只碟子、费城被阉割的女人、艾滋之椅、浮潜加勒比海、斯特朗的地毯鞋、让死亡回归家庭、谁可以破门而入、面具后面的脸、奶奶是没有翅膀的天使、在北欧游轮上、山妖的阶梯等。
作者:毕淑敏,女,汉族,祖籍山东文登, 1952年10月生于新疆伊宁。1969年当兵,任西藏阿里军分区卫生员、助理军医、军医。1980年转业回北京,任内科主治医师,卫生所所长。1987年发表处女作《昆仑殇》,1991年获文学硕士学位。2002年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硕士、博士方向课程结业。国家一级作家,心理学家。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第五届、第六届、第七届全国委员。
《偶尔远行》(周国平)
简介:本书是著名作家周国平先生的首部“出行哲思录”,极其真实详尽地记录了他每一次远离国民的日子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忆,展现了作者执著而超脱的灵魂之旅。无论花季还是老年,都能从他的文采和哲思中读取智慧和超然。书中配有近百幅周国平先生在行走中拍摄的第一手珍贵照片,南极绝美风光、欧洲风情掠影在字里行间向读者一一展示,美景配美文,读者将伴随着作者充满哲思的文字开始心灵的远行……
作者:周国平,1945年生于上海。196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81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哲学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 著有学术专著《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尼采与形而上学》,散文集《守望的距离》《各自的朝圣路》《安静》《善良•丰富•高贵》等。
《背包十年:我的职业是旅行》(小鹏)
简介:为中国职业旅行第一人小鹏所著。本书分三个部分,用100个故事串联起10年旅途。故事后会有点评,描述当时的心路历程,并配有大量在旅途中拍摄的精美图片。
作者:小鹏,原名张金鹏,现年32岁,水瓶座。从南开大学毕业后,曾去荷兰攻读MBA,从2001年至今,一直背包旅行,足迹遍及世界四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是国内首位职业旅行家。
《十年徒步中国》(雷殿生)
简介:《十年徒步中国》是由中国地图出版社出版的雷殿生的作品,该书记录了作者十年走遍中国的风雨路。该书书用地图逐步揭示作者十年徒步历程,用“小知识”一一揭开读者心中疑惑,用“小贴士”为读者提供独家野外生存技巧,是一部关于徒步旅行的优秀作品。
作者:雷殿生,男,1963年12月11日出生,黑龙江哈尔滨呼兰人。1987年,中国邮政发行的徐霞客邮票,让他萌生了成为一名徒步旅行家的梦想,1989年,与“当代徒步旅行家”余纯顺的不期而遇,更坚定了他的想法。瘦长身躯,清矍面庞,三尺黑发。 欲历时十年,徒步走完55个少数民族集散地及每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港、澳、台。穿越边境线、沿海线、高原、峡谷、原始森林、草原、沙漠戈壁等。
《绕着地球去旅行》(徐铁人)
简介:《绕着地球去旅行》由资深地球公民徐铁人20年,游历52个国家,以人文关怀的视角,爆料你在旅游指南上看不到的各国人民的生活细节,“澳洲出租车的幸福生活”“非洲机场雷倒中国人的价格”“鬼子孩子每个月有多少零花钱”。《绕着地球去旅行》给你还原一个真实的世界。旅行的意义或许应该是,以另一种身份,重新发现世界,重新认识自己。
作者:徐铁人,做过模特、三轮车夫、餐厅服务员、中学老师、导游,写过 专栏,现为演员、资深驴友,及咖啡馆老板。
《我们始终牵手旅行》(左手/著 张千里/摄)
简介:认识27年,恋爱11年,结婚8年,自助旅行10年,23个国家,十几万张照片,几十万文字。从大学生到小编辑再到自由摄影师,唯有梦想始终绽放微小的光芒。爱情迟早褪去激情,唯有我们始终牵手旅行。
作者:她/左手,穷游网签约作者。曾经的杂志编辑,如今的自由撰稿人。以图片编辑和写作为生,以旅行为副业。
他/张千里,人文地理摄影师,签约于Gettyimages、《时尚旅游》杂志、索尼公司,出版有《旅行摄影圣经》。
《远方的鼓声》(村上春树)
简介:《远方的鼓声》是村上春树的游记,时间为1986-1989年,游历地区为欧洲,主要为希腊、意大利两个国家。“一天早上睁眼醒来,蓦然侧耳倾听,远处传来鼓声。鼓声从很远很远的地方、从很远很远的时间传来,微乎其微。听着听着,我无论如何都要踏上漫长的旅途”——作者听得的微乎其微的“远方的鼓声”,最终成了您手头上这部可触可观的《远方的鼓声》。村上的游记具有个人特色,他几乎不写人所熟知的名胜古迹,而是与普通居民共同生活,描写他们的日常工作、饮食起居等,以及他们的所思所想,富有深度感,对读者了解这些国家的真实状况有很大帮助,文笔也幽默有趣,可读性很强。
作者:不用过多介绍了吧……
压轴!——《瓦尔登湖》(梭罗)
简介:这本书的思想是崇尚简朴生活,热爱大自然的风光,内容丰厚,意义深远,语言生动,意境深邃,就像是个智慧的老人,闪现哲理灵光,又有高山流水那样的境界。书中记录了作者隐居瓦尔登湖畔,与大自然水乳交融、在田园生活中感知自然重塑自我的奇异历程。读本书,能引领人进入一个澄明、恬美、素雅的世界。
作者:亨利·戴维·梭罗(1817-1862),美国超验主义作家。他于1845年春天,在老家康科德城的瓦尔登湖边建起一座木屋,过起自耕自食的生活,并在那里写下了著名的《瓦尔登湖》一书。
值得高中生看的书籍有哪些?
高中正是出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虽然在日后生活中很可能有些微改变,但是三观大体框架在此时形成,且非常很重要。而很多小伙伴以学业压力大为借口,逃避看书,逃避阅读,这可是不可取的!高一高二还有时间啊,抓紧时间阅读!因为阅读是写作最好的老师,是最好的素材来源,对你的思想和情感都带来好处!
那么,开始阅读前,请你思考一下是泛读还是精读,如果想精读并摘录,就买一个小本本。如果喜欢电子阅读,强推Kindle,只能看书,但是你不是阅读爱好者,就别买了。因为最终会论文你的泡面盖子。
还有,很多人喜欢看小说,虽然我不反对,但是言情小说真的不要多看!会让你太过于相信神话,相信爱情,对周围的人失去判断力。而且言情小说的吸引力过大,可能会让你忍不住上课看,上课想,影响你的学习!
好了,回归正题,接下来为大家推荐几本好书吧!
1、《小王子(英文版)》
这本书是很值得孩子们阅读的。因为英语能力在现在越来越重要,这本书简单易读,能够让你看见很多熟悉的单词。而其中的情感也是很值得大家去细细品读的。温柔是什么?你能够在其中感受到。要是担心读不懂的,就买双语版。这本书绝对不容错过!
2、鲁迅先生的作品
以前年少不懂事,不喜欢读鲁迅,但是回过头来才发现,鲁迅先生简直是神人一个,句句在理,一针见血啊!可能一开始读,你会觉得有些晦涩难懂,但是当你逐渐深入了解,认真品读,你就会发现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让你对世界有新的认知。
3、《福尔摩斯全集》
这本书当时是从电视剧《神探夏洛克》入坑的,但是看书和看电视是完全不一样的体验!你可以从文字中感受那种悬疑、恐怖的氛围,进入逻辑思考,跟着作者去推理判断,可以作为你休闲娱乐的好的读本。总比你拿着一堆言情小说读好吧(并不是说言情不可看,只是说要有选择地看。)
4、《西方哲学史》
哲学是一切社会科学的基础,学懂哲学,让你在认识世界,认识自我等方面会有全新的认识。当然,给大家推荐这本书,并不是说在高中阶段就把这些书全部读懂哈,因为这本书在高中阶段读起来有些难。可是只要你坚持啃下来,就算读不懂也没关系,等你以后读大学你就知道这本书有没有用了。
5、弗洛伊德《梦的解析》
如果你以后要读文学类的专业,就读读这本书吧(也不知道我一学物理的,给你们推荐文科的书干嘛哈哈哈哈)但是作为理科专业的我来说,在旁听女朋友的课的时候,老师们都力推了,所以我认为这本书是有用的。不管文科理科,读一读又不会掉几片肉!
在高中阶段真的要多读书,腹有诗书气自华!这句老话是绝对没错的!
(注:图片源自网络)
秦始皇陵里为什么有那么多的水银?
在公元前246年,秦始皇开始在今天的山西省临潼区骊山脚下建造一个世界上规模最大结构最奇特内涵最丰富的帝王陵墓,在以后的2000多年的时间里,围绕着这座神奇的陵墓也引发了越来越多的谜团。2002年4月我国首次对秦始皇陵进行地下考古勘探工作,但历时一年的考古勘探当中,研究人员初步确定,地宫的深度是达到了35米,足足穿过了三层地下水,地宫的高度为15米。相当于现在的四层楼建筑,同时考古人员还发现一个非常奇特的现象,在地宫的封土堆上居然存在着严重的汞异常,难道地宫中真的像史记当中记载的那样存在水银吗,地宫当中放的水银究竟隐藏着秦始皇怎样的隐秘行事。大量的水银又是来自于何处。首先咱们来说说秦始皇为何要使用水银,科学的勘测结果表明,地宫当中不仅有水银,而且水银的藏量非常高,有人推测,地宫当中的水银可能是多达几吨甚至上百,让专家惊讶的是地宫内水银分布探测图,和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的,秦朝疆域图对照,发现这两张图竟然有着惊人的相似,秦始皇如此在地宫当中大量使用水银,难道仅仅是为了实现它一代帝王的辉煌想象吗,如今我们知道,水银是一种有毒性的液态金属,如果有人进入地宫会吸入水银所释放出来的汞蒸汽而中毒,而且水银能够很好的隔热,在地宫内形成一个密闭的隔热层,同时水银具有杀菌作用,所以科学家普遍认为,地宫当中的水银石用来防腐防盗,但是在秦始皇以前人们还没有意识到水银的作用。在那个时候人们为了解决黄金不足的困难发明了镀金镀银,而水银是镀金镀银非常重要的一种材料,因此被推测在春秋时期墓室里面放水银是一种财富的象征,据这个推测,考古专家认为秦始皇在死后仍然希望继续占有天下的财富,但是和之前贵族古墓不同的是,秦陵地宫的水银量十分庞大,而且历史学家在考察这段历史的时候发现水银对于秦始皇而言似乎有着更为不同寻常的意义,史记记载秦始皇20多岁的时候迷上了长生药,为了达到修仙的目的,在炼丹师卢生等人的鼓动之下,秦始皇甚至把皇宫搬进了咸阳地宫,足不出户呆在里面一边批阅奏章,一边接引神仙,不许外人来打扰,秦始皇为了达到他永远统治天下的梦想,十分迷恋寻找长生不死。于是,即使在为死后打算的时候他仍然希望能够把权力和财富带到另外一个他只能想像的世界里去,一样的可以巡视九州,为了寻求长生不死,秦始皇就需要炼丹,炼制长生不老的丹药的时候,水银的地位就一下子变得至关重要,因为水银史记炼制所有丹药当中最基本的材料。那么接下来我们再来看看这么多的水银是从何而来。按照地理位置推测,秦始皇陵的水银来源,应该不止一个渠道,其中,距离最近的一条线索来自于陕西南部的旬阳县。旬阳这座城市是非同一般,因为汉江旬河正好在此交汇形成的一个天然的太极图,所以,旬阳成为史上有名的太极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赋予了旬阳神奇的自然景观,同时也蕴藏了丰富的矿产资源,它是全国最大的汞锑矿产基地,就在旬阳县公馆镇附近的矿山上,考古学家找到了大量的古矿洞,大小有100多个,最深的有几百米最浅的十几米,形状最大的地方,空间很大。有的则只能一个人进去,老矿洞的存在证明了旬阳县开采过的久远历史,在旬阳县博物馆秦汉时展厅里面出土的文物,又给人们提供了新的线索,在古代水银的一个重要的用途就是制造镏金青铜器而这些战国时期的文物,无疑证明的了早在那个时期就已经有人开始使用水银,同时管理众多的文物,也向我们传达了这样一个信息,早在清朝以前,旬阳就已经是一个重要的存在,到诸侯割据的战国时代,浔阳正处在秦丶楚两国交界地带,虽位于山区陆路交通十分不便,不过险要的地理形势,便利的水陆运输。又让这里成为秦楚两国的必争之地,公元前221年秦国灭了楚国终于是占领了著名的旬阳也占领了水银的运藏地,于是今天咱们可以遥想2000多年前的秦国人就是在这宽阔的汉江水面上,为众多的船只,挂起了风帆,装载的大量的矿石。浩浩荡荡地从旬阳运往秦始皇陵,那么秦始皇陵的水银,还有没有其他的来源的呢,秦陵地宫存在着大量的水银,但是按照当时秦朝的能力,这些水银的开采应该是一个十分浩大工程。除了旬阳县之外,最有可能是从当时最大的汞矿产地重庆东南地区运过来,而当地最大的汞矿主是一个叫做卿的寡妇,她可不是一个普通的女人,因为他和秦始皇有着千丝万缕的神秘联系,留下了种种千古传奇,她是一名生活在四川寡妇,因为她的家族掌握了丹穴山这个地方,世代靠着他赚了很多的钱。这里自古以来就是盛产丹砂而著名。丹砂在古代除了用作书写绘画和化妆的颜料之外。另外一个最主要的用途就是提炼水银,那么如何认定地宫里的水银就来自于卿或者是巴郡的地方,原来东汉学者的许慎的说文解字当中记载。在上古时代,丹砂这种红色的矿区的产量很少,主要集中在巴郡和南岳等地,也就是现在的重庆和广西,而先秦古书,一周梳理,更是记载过,在西周时期就有巴蜀地区的人向周王进贡丹砂,这些历史记载,让专家们迅速圈定秦始皇地宫的大部分水银就来自于巴郡这个地方,很多年以前重庆的地质勘探大队就曾经在银岭山上先后找到了几十个大小不等的老矿洞,老矿洞的发现证明了历史记载的准确性,巴山地区的汞矿开发的确在秦朝已经大规模展开,那么在2000年前的秦朝,又是如何翻山越岭,把从深山中开采出来的矿石运到数百公里之外的秦始皇陵,历史上的嘉陵江是一条非常通畅的运输航道,从重庆开始沿嘉陵江而上,通过阆中在北到广元然后翻过秦岭。通过嘉陵江进入陕西境内,这是水道。也是古秦以来一直到近现代一条川陕之间一条主要的道路,丰富的汞矿资源,便捷的水路运输,种种条件都可证明秦陵地宫里的水银来自于川东南地区,可在当时究竟有谁有数量如此庞大的水银,拥有如此实力的正是巴蜀女子卿。考古学家和历史学家们发现这个女人有着非同寻常的人生经历,秦始皇对她实在是有着太多的反常举动。司马迁在史记的评价当中写到卿这个人的时候,用了八个字,非常意味深长。礼抗万圣,分庭天下。意思是说它可以与皇帝分庭抗礼,名扬天下,一个生活在穷乡僻壤的女商人,居然能与君王的排场相匹敌,这是在秦始皇当政的时候任何人都不敢想像的。几年前,考古人员在重庆市长寿区江南镇龙山找到了卿的陵墓,由于时代久远,墓穴的地上建筑已经是面目全非,但正是这个发现让谜底的揭晓更近了一步,原来专家们把卿墓穴与长寿区,彭水县汞矿所在地,酉阳县圈在一起考察,竟然发现卿所掌控的势力范围恰恰处在中国文化的发源地巫山的范围之中,巫山就是上古神话当中的神仙,名山之中国文化的发祥地,更重要的是那里还是不死之药的主要产地,而在当时,丹砂与水银,就是不死之药代名词。在考古学家的追查下,卿的面纱终于被解开了,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就是卿家族庞大的丹砂产业,控制着已经不再是卿了,而实际上正是秦始皇,现在秦始皇陵里流着的水银不止记述了一个女子的古老传奇,它更是记载了中国古老的巫文化和一代封建王朝的永生,迷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