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恐战场,有类似冲出亚马逊的电影吗?

2023-06-06 22:00:03 148阅读

反恐战场,有类似冲出亚马逊的电影吗?

感谢邀请。《冲出亚马逊》是八一厂2002年出品的一部现代军事动作片,根据真人真事改编的,1999年我国接受委内瑞拉特种训练的邀请,派出两名空降兵扈华国和王亚林(影片中叫王晖、胡小龙),由于我国对此次邀请非常重视,专门设立了选拔考试,项目有英语、器械、射击、游泳、体能等。最终来自空降兵部队的扈、王二人通过考核,代表中国特种兵参加了委内瑞拉轻骑兵学校组织的反游击战特种训练。而此次训练中有来自世界各大军事强国的31名特种兵,经过种种严苛训练,甚至是毫无人道的折磨,最终仅剩10几名特种兵通过特训,而中国的两名特种兵不负众望,通过特训,第一次将五星红旗飘扬在异国的训练场上。

有些观众看完电影,感觉影片情节有些夸张,但我可以明确的告诉你,实际的特训要比电影中还要严苛和残酷。在早上例行的10公里越野跑之后,还有个全副武装的百米加速跑,扈华国摔倒了,左腿膝盖软组织挫伤,住进医院,但是按照规定,学员只能在医院修养48小时,超过就淘汰,扈华国缠着绷带拒绝了继续住院治疗的建议,用右腿蹦跳着继续特训,站不住就用枪支撑着身体坚持特训,经历多次跌倒后,最终还是住进医院,但经过短暂治疗后仍然坚持要完成特训,最终打动了中国大使馆特种兵学校的校长,继续完成了全部特训。可以说我国派出的两名战士最终是用命换取特训成功和为国家争得了荣誉,这就是让美国特种兵都竖起大拇指赞叹的中国特种兵,中国人民解放军。

反恐战场,有类似冲出亚马逊的电影吗?

完全像《冲出亚马逊》这种根据实事改编的中国军人通过刻苦训练为过争光的国产片,我还没有找到,但我想推荐大家去看看的是1998年全国特大洪水和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时中国军人在抗洪救灾中表现和做出的巨大牺牲,在人民安危和国家利益面前,多少年轻的解放军战士选择了牺牲自己,而去救出受困中的老百姓,所以说中国军人才是最值得点赞的。

类似的国产影片推荐《战狼》1、2,由吴京历时多年打造的特种兵成长为孤胆英雄的故事,在战狼1拍摄过程中,吴京导演在特种部队待了18个月,体验部队的生活。整部影片拍摄过程也是相当艰辛的,但也是吴京这样执着精英,才将中国当代特种兵在临危受难时,不畏生死挺深而出的精神演绎的让人热血沸腾。《战狼》2票房炸裂,56.8亿人民币票房,1.4亿人次观影,剧情不过多介绍,相信大家都看过。

最后推荐一部美国特种部队战争片《12勇士》,由漫威雷神扮演者克里斯.海姆斯沃斯主演。描写的是美国911后,由一只精英特种部队深入阿富汗执行危险人物,联合当地军阀打击塔利班的故事。与恐怖分子战斗的过程中,这12个美国大兵不忘军队誓言,英勇作战,最终取得了局部战争的胜利。影片中不但有美军的突击作战战术打击,还有大兵们骑着马在塔利班阵地中穿梭击杀恐怖分子的情节,是一部不错的特种兵作战影片,推荐一下。

我是薄面贫生,感谢您的评论和关注。

前领导人卡尔扎伊又与塔利班在莫斯科会面?

美国在与塔利班完成谈判以后,俄罗斯主导的阿富汗问题谈判也在进行当中。根据路透社2月2日报道,塔利班代表和阿富汗反对派将出席莫斯科会议,会议定于2月5日举行,阿富汗政治反对派人物包括前总统哈米德·卡尔扎伊。而塔利班的代表是其高层领导人穆罕默德·阿巴斯·斯塔尼克扎伊,莫斯科会谈将进行2天。阿富汗前总统卡尔扎伊

显然俄罗斯对于阿富汗问题同样是在近年来发挥更多作用,其目的就是想要促进阿富汗的和平。俄罗斯政府2017年4月和2018年11月在莫斯科召集类似会议,邀请阿富汗塔利班和包括美国在内的多个国家出席。想要共同商议阿富汗的局势与未来,可是美国方面认为这是俄罗斯有意掌控阿富汗的未来,而塔利班方面又拒绝与阿富汗现政府会谈。美方因此拒绝出席这样的会议,并且阿富汗政府更是拒绝出席。

但是作为阿富汗的现任总统阿什拉夫·加尼一直追谁着美国的政策,而同时这样的阿富汗政府也被塔利班视为傀儡政府,因此拒绝与伪政府和谈。而作为阿富汗最初的北方联盟政权,阿富汗前总统卡尔扎伊一直想要试图建立一个自由和平的阿富汗国度,可是这样的意图,并不适合美国在阿富汗的利益,那么其反对派阿什拉夫.加尼也就成为了美国最好的代理人。普京会见阿富汗总统阿什拉夫.加尼

卡尔扎伊在2017年4月17日接受美联社采访时称,美国是拿阿富汗作为美国武器的实验场,而在这之前,美国就将炸弹之母GBU-43空爆弹投放在阿富汗的楠格哈尔省。而名义上是打击“基地组织”,可是真正受伤的都是阿富汗平民。可见卡尔扎伊并不配合美国的阿富汗战略,而且还在抨击美国在阿富汗的屠杀行径,这让美国也十分反感。阿富汗前总统卡尔扎伊

卡尔扎伊在2018年12月10日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说道,美国在阿富汗发动的反恐战争是以一种“弊大于利的,给我们造成伤害的方式”进行的。“他们没有去寻找恐怖主义的来源,相反,他们开始伤害阿富汗人民,”他说,“这导致了我们国家陷入到恐怖主义的数量和强度不断上升的困境中。”驻扎在阿富汗的美军

这次卡尔扎伊与塔利班高层代表在莫斯科的会面,显然是为了未来的阿富汗局势而进行相关问题的商讨。毕竟美国已经与塔利班达成了在18月后撤军的意向,未来的阿富汗必然是不想拥有现在的加尼政府,而是塔利班治理下的阿富汗,塔利班也需要更有统治经验的卡尔扎伊。塔利班代表处与美军会谈

而俄罗斯帮助双方举行这样的会议,俄罗斯已经介入了阿富汗事务。显然俄罗斯是站在了塔利班的一侧,阿富汗未来的政治前途,塔利班是阿富汗的主流。俄罗斯早都进行了阿富汗的布局,只是美军与塔利班开始和谈以后,俄罗斯的介入显得俄罗斯在阿富汗问题上已经尤为重要。俄罗斯在这样的政治进程中扮演的不仅仅是会议的提供者,更是阿富汗问题的参与者。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

谁看了狙击手?

2022春节档所有电影里,《狙击手》是口碑最佳(豆瓣7.7、猫眼9.5),然而,影片也是票房最低的一位(上映四天票房才突破1.5亿元)。

不得不说,这是市场机制的悲哀,也是某些群体的耻辱。都什么年头了,看什么电影还要跟着人家的宣发走,正如大烂片《唐探3》能狂砍45亿元票房那样。

影院方面当然也难辞其咎,大年前四天的排片率,《狙击手》均不足10%,而且还多排在早场、午场、午夜场(我就是午场),让许多对该片心心念念的观众是看也看不上。

其实《狙击手》要早很多时间比《水门桥》定档春节档,票房就是在赌《水》在四个月的时间内拍不出来,却没想到行业寒冬,博纳为赚钱也在拼手速。

原本《狙击手》可以调档,既然撞了类型和题材,制作还不如人家的大,调档是最佳的选择。但老谋子毕竟是老谋子,中国电影的国师,顶住压力,他坚决不要调档,因为他坚信观众的眼睛辨得出好坏。

到了大年初五,随着口碑的发酵,《狙击手》的排片率与票房终于有了逆跌的趋势,好片终究是好片,好观众必然不会埋没。

事实上,我对《狙击手》的看法很简单,它在张艺谋电影序列里算不得上乘,大概是中等偏上水平,稍逊于《悬崖之上》的上等偏下。

究其原因,那就是《狙击手》选择了讲述一个“点”的故事,在起伏跌宕上自然不如完整的故事。不过,在所有讲述“点”的故事里,《狙击手》却绝对是上上之作,硬件制作非常精良,也大胆选择了新人演员,情感表达十分真挚。

因此,《狙击手》是当之无愧的2022春节档最佳口碑影片。

战列舰有没有可能回归战场?

传统的战列舰已经不再能够回到海战场了!

最后一块退役的战列舰衣阿华级其实已经进行过导弹化改装,还曾经设想使其搭载鹞式垂直起降战斗机进行作战,但最终的结果却是退出现役。

衣阿华级战列舰是二战时期美国最强大的战列舰,航速快、装甲厚、火力猛。冷战后,随着战舰维护费用越来越高,世界各国的战列舰都开始纷纷退出现役,只有美国保留了4艘最精锐的衣阿华级战列舰,分别是“衣阿华”号、“威斯康辛”号、“密苏里”号和“新泽西”号,这些战舰参加了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使用406毫米舰炮对海岸目标进行了持久炮击,一枚一吨半重的炮弹能够很好地击毁坚固工事、但是就算这样,这些战列舰的消费比也并不如舰载战斗机。

为此,美国有两个改进方案,一个是将战列舰的尾部三联装406毫米炮塔拆除,改成飞行甲板,使其成为航空战列舰,搭载“鹞”式垂直起降战斗机。

另一种改进方案更加可行,就是拆除一半的127毫米高平两用炮的炮塔,在空出来的位置上安装“战斧”反舰/对陆攻击巡航导弹、“鱼叉”反舰导弹,并加装“密集阵”近防系统,远程打击能力和防空能力得到极大提升。

最后,二号改进方案落实了下来。这些被改进后的导弹战列舰后来参加了著名的海湾战争,不但用巡航导弹打击地面目标,还对伊拉克海岸目标进行406毫米舰炮的轰击。

虽然看上去辉煌而壮观,但是美国在战争结束后很快就将这些战舰封存,以节省出来费用装备阿利·伯克导弹驱逐舰。相对而言,可以装载上百枚导弹的现代化导弹驱逐舰明显比老旧的战列舰威力更大,防空能力也远远超过战列舰。

所以,战列舰是回不来了!

曾拥100万军队的加拿大?

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根据题主所问的问题,我的答案是:加拿大没疯。

加拿大至今还在裁军,有以下三点。

第一点:国内人口增长缓慢,老龄化加剧

加拿大的总人口少,截止到2018年只有3706万人,相比于加拿大的998.467万平方公里的面积来说,可谓是少之又少。而目前加拿大的人口增长率倒是有所提高,和隔海的欧洲来讲,算得上是高的了,但是,加拿大的人口增长原因,大部分是外来人口(移民)所促进增长的。

老龄化的原因不断加剧,当初愿意当兵的大部分是上个世纪60年代以前出生的人,在当时加拿大政府的宣传下,不少人对当兵有些好感。而如今,加拿大对征兵方面也力不从心,青少年对当兵也不感兴趣。

加拿大人口密度:

如此一来就形成了一种——想当兵的人由于年龄不得不退伍,而青少年对当兵不感兴趣的“代沟”。

第二点:军事预算低

从上个世纪末到如今,加拿大的军费(军费支出所占的经济百分比)就一直处于低迷的状态,如下图所示:

中国日报报道:美国政府于2019年7月26日批评加拿大,认为加拿大用于国防的开支太少,美国强烈要求加拿大增加其军事预算。美国和加拿大共同负责北美空中安全,因此加拿大的军事力量的状况与美军利益有着直接关系。目前,加拿大仅将经济收入的百分之一点二用于国防,而北约的平均水平是百分之二点一。

美国所说的确实是真事,加拿大隔壁的欧洲国家,例如波兰GDP:5857.8287亿美元,军事预算最少都是百分之二以上,加拿大GDP:17093.2732亿美元,军费开支百分之一点多,也难怪美国会有意见。

第三点:国际局势

如今的世界局势,对加拿大的裁军起到催化的作用吧。

我们知道作为当时拥有100万军队的加拿大,是在二战期间。为了响应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加拿大派出了不少兵力,前往欧洲战场作战,当时加拿大部队的规模,确实很可观。

可如今的世界已经不是当初的世界了,虽然没有表面上看上去的那么和平,但也没其他国家那么杞人忧天,让我想一想,离加拿大最近的一次战斗,好像还是2001年的“911”美国被恐怖分子袭击了(不知道反恐算不算)。

想当初配合美国打伊拉克战争,结果这美国嫌弃自己推进速度太慢了,加拿大一脸不屑:不就是慢了点吗!大不了以后不陪你打就是了呗。

随着加拿大外派驻兵的减少,军队这个词对加拿大来说,似乎越来越没什么作用了。别人警察至少还能贴点罚单,每个月给国库交点钱。

第四点:地理位置

地理位置可谓是重中之重啊!地理位置是加拿大裁军的主要原因。

在冷战期间,加拿大的军队可不是如今这小规模,最为当时抵抗苏联的远东前线,美国的前沿缓冲地带,加拿大当时的军队数目是8.5万(1970年),你没看错,的确是8.5万,比如今多了2万多人,也算是不错了。

好吧!其实加拿大前方还有一个阿拉斯加,在那里美国部署了一部分兵力,足够抵抗当时苏联的远东军。若是阿拉斯加被攻破,作为前沿的加拿大,只需要给美国争取时间就行了(用空间换时间)。

加拿大北方的极寒之地:

随着冷战的结束,加拿大的兵力似乎越来越随意了,加拿大只有一个邻国和铁杆盟友(全部是美国),加拿大表示:都是唇亡齿寒的关系了,还谈什么兵力不兵力的,享受现在的美好时光不好吗?

作为老邻居美国来说:习惯就好,毕竟加拿大就在自己的屋檐下,自己也不能把他怎样了。

综合以上原因,我估计加拿大还嫌自己的军队多了,打算明年再裁军。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