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齐声望家将,门阀制度是如何影响魏晋至隋唐的政权统治的?

2024-08-09 20:03:37 88阅读

北齐声望家将,门阀制度是如何影响魏晋至隋唐的政权统治的?

门阀,是门第和阀阅的合称,指世代为官的名门望族,又称门第、衣冠、世族、士族、势族、世家、巨室等。

历史上做出巨大贡献的大臣以及他们的后裔为了彰显自己的业绩,所以在大门两侧竖立两根柱子,左边的叫“阀”,右边的叫“阅”。

门阀制度是中国历史上从两汉到隋唐最为显著的选拔官员的系统,其实际影响造成国家重要的官职往往被少数姓氏家族所垄断,个人的出身背景对于其仕途的影响要远远大于其本身的才能特长。直到唐代,门阀制度才逐渐被以个人文化水平考试为依据的科举制度所取代。

魏晋南北朝虽处于长期分裂对峙状态,但在政治经济制度上多有建树,在中国历史上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其中,士族制度是这一时期特有的历史现象,它的特点是按门第等级区别士族同庶族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不同地位。

北齐声望家将,门阀制度是如何影响魏晋至隋唐的政权统治的?

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的动荡、国家的分裂、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削弱以及地方割据势力的混战,是士族制度形成和发展的最基本的历史背景。

士族制度是世家豪族的政治势力和经济势力高度发展的产物,在东汉时期已经开始萌芽。东晋时士族的社会地位已高得无人可比,他们编写士族家谱、垄断政治、排斥庶族寒门,出现了士族、庶族之间的严格区别,士族官位世袭制和政治、经济上的特殊地位完全确立。

政治上,梁武帝时,为了保证士族的社会政治地位,曾大量增设官位以安插求官的士族地主,使得这些士族子弟凭借父祖的资荫,可以“平流进取,坐至公卿”。即使同为官吏,士族的升迁也快得惊人,不百日就能升至显要官位,像王、谢那些一等大族的子弟,“生发未燥,已拜列侯,身未离襁褓,业被冠带”。

经济上,他们泄渡为地、封锢山泽。把持大量的土地人口,财富私有,且不用缴纳赋税,割裂国家财富。

社会地位上,士族“视寒门之子轻若仆隶”,为了维护士族的特殊地位,他们不与庶族通婚,与庶族不同座、不同食、不同行,即使都是显贵,士族和庶族之间也差之千里。

从历史上看,士族制度作为一个特定时期特有的历史现象,经历了萌芽、发展、兴盛和衰落、消亡的漫长过程,对士族制度的评价也应该放在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进行实事求是、一分为二的分析和评价。

士族制度的政治、经济特点,决定了魏晋南北朝时期阶级矛盾、民族矛盾、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往往特别尖锐,导致南北长期分裂割据的政治局面。士族田庄经济强化了封闭的自然经济,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士族是地主阶级中的腐朽集团,越到后期愈发腐朽。

衰亡

随着皇权逐渐加强,科举制度的兴起,庶族寒门进入政治中枢,门阀制度不可避免的进入衰亡。

到了隋唐时期,为了巩固国家政权,当政者大力打击门阀士族,为提拔寒门之士,而采用科举制度,科举的兴起,导致门阀制度走向消亡。而唐末农民起义的爆发,彻底扫荡并结束了门阀制度。

隋文帝杨坚为何舍弃杨勇改立杨广为太子?

581年二月,在众位大臣的拥戴下,杨坚取代了北周静帝,登基为帝,国号隋。杨坚是隋文帝。

杨坚只娶了一个女人独孤伽罗,杨勇是他们的大儿子。所以,杨坚称帝不久,就册立独孤伽罗为皇后,册立杨勇为太子。

后来隋文帝却又废了杨勇这个太子,改立次子杨广为太子,这是为什么呢?

从杨勇与杨广在成长过程中的表现对比,可以很清楚看出隋文帝这一废一立是否真有道理的。

杨勇不孝;杨广大孝

隋文帝与独孤皇后都崇尚节俭。隋文帝曾说:“自古帝王未有好奢侈而能久长者。”

杨勇偏偏奢侈浪费、讲究豪华排场。杨勇经常穿着老岳父送来的奇装异服,即使上朝也不正规。

四川地区出产的马镫本来就已经很讲究,可是杨勇却还要精细加工花纹。

隋文帝知道后很生气,告诫他要注意节约。隋文帝把自己过去穿过的衣服留给他,叫他常常看看、以自警戒;给他一把旧刀,让他记住打天下的艰难;还给他一些粗粮,叫他别忘记过去。

杨广则不同,每次去朝见父皇、皇后的时候,他都是穿着很普通的服装。隋文帝和独孤皇后到杨广家里去,看到的妻、妾、仆人也都是穿着一般,没有奢华着装。

隋文帝与独孤皇后是一夫一妻,他们要求儿子与妻子恩爱,不要娶太多的小妾。

杨勇好色成性,放肆不羁。

独孤皇后亲自为杨勇挑选出来太子妃,希望得到杨勇的宠爱。可是,杨勇不但违背母亲的心愿,而且非常喜爱容貌姣好的小妾云昭训,与云昭训生了三个儿子。令独孤皇后不能容忍的是太子妃竟然暴病而亡。

后来杨勇与其他小妾又生了6个儿子。独孤皇后总是认为元妃很可能是被人谋害的。独孤皇后对杨勇心生怨恨,认定杨勇不能承继大统。

杨广也喜爱女色,但是他表现不同。

被册立为太子之前,杨广顺应母亲,只跟正房妻子萧氏恩恩爱爱、卿卿我我。有一次,父皇来到杨广住所。杨广赶快叫美妾藏起来,身边仅留几个穿着粗裙布衫的老妇。杨广很高兴。

杨勇处处不遵从父母,确实就是不孝;而杨广时时让父母满意,真是大孝。

杨勇不忠;杨广大忠

杨勇还是太子的时候,有一年冬至,隋文帝注意到百官都去东宫。杨勇穿着法服、奏响音乐,接受百官朝贺。

明显僭越君臣礼仪,犯了大忌,隋炀帝当然非常生气,他下诏禁止。从此开始,隋炀帝对杨勇恩宠逐渐减少,渐渐生出猜疑之心。

不能怪隋文帝,杨勇想当皇帝的心情实在太过迫切,而且操之过急。

与杨勇不同,杨广对父皇非常忠诚。

有一次,杨广随父皇围猎。突然,天下大雨,左右侍从给杨广披上一件雨衣(油布做的衣服)。杨广坚决不穿,并且义正辞严地说:“士卒们都在大雨中淋着,我怎能忍心披上它呢!”隋文帝看他身先士卒、与士兵打成一片,心中陡然大悦。

每次需要出征打仗,杨广总是主动请缨,替父皇分担重任。

作为儿臣,杨勇、杨广忠逆表现,泾渭分明,十分清楚。

杨勇不智;杨广大智

杨勇整天到晚就是声色犬马,连身边人的身份都不清楚,更没有心思去团结父皇身边的其他大臣、要人了。

600年九月,隋文帝宣东宫幸臣姬威上殿。姬威当众揭发太子杨勇罪恶,向隋文帝上奏太子早有篡位之心。姬威声称:太子说过,将来有人敢谏的话,杀他百来个就自然平息;太子曾占卜说至尊忌在十八年,,诅咒隋文帝早死。

听了姬威的报告,隋文帝泯然泪流。他说:“真想不到生了一个这样歹毒的儿子!”隋文帝下令搜查东宫,缴获了大量谋反的证据。

其实姬威是被杨广派人收买了,成为反太子派在东宫中的卧底,杨勇竟然毫无知觉。

杨广不仅收买卧底,直接获取杨勇的罪证;还巧妙贿赂看相的术士,要术士在隋文帝面前称赞杨广“仁孝”,更有“福相”,可以振兴杨家大业。

杨素本是隋王朝的开国功臣,身居高位,而且此人老谋深算。杨广施展手腕,成功拉拢了杨素。

杨素先去拜见皇后独孤氏,称赞晋王杨广与文帝相类,劝说皇后改立杨广为太子;然后又借故激怒太子杨勇,使杨勇对父皇不满。杨勇扬言要率领东宫兵士撞入后宫等等。

于是,久而久之,文帝终于发出“此儿不堪承嗣久矣”和“今欲废之以安天下”的慨叹!

智谋高下,杨勇与杨广相比,十分清楚。

杨勇不义;杨广大义

有两个纨绔子弟,用弦歌鹰犬来讨好太子杨勇,让太子高兴。其中一人弹奏琵琶歌《娬媚娘》。左庶子裴政认为这是淫邪之声,污秽了视听,多次劝谏太子、停止这样的活动。可是杨勇嫌他多事,把裴政赶出东宫,发配到襄州任总管。

杨勇不分好歹,毫无仁义可言。

杨广迥然不同。他对待手下谋士、大将、甚至百姓都是仁至义尽、毫不亏待。

杨广为了让杨素在父皇面前,替自己美言,让部下宇文述带上大量金宝,到京师和杨约赌博,把金宝都输给杨约,然后向杨约说明杨广的意图。杨约欣然从命。杨约向杨素转告杨广的意思,杨素决定支持杨广夺宗。

589年,杨广率领军队灭亡陈朝。大军进入陈朝都城之后,对城中百姓不但没有进行屠杀,反而好吃好喝的对待他们。陈朝百姓对杨广十分拥护与爱戴。

590年,江南发生大规模的分裂叛乱。杨广采取政治攻势和军事攻势并举,迅速平定叛乱。杨广留镇扬州十年,他依靠佛教和儒学,辅以免除南方十年租税等优惠政策,稳定江南局势,取得巨大成功。

登上皇位之前的杨广,仁义天下、礼贤下士,用大义感召部下和普通民众。

对于杨广的一系列义举,隋文帝和独孤皇后看在眼里、记在心中、融在情里。

杨勇无功;杨广大功

杨勇被确立为太子之后,基本上没有建立军功。

而杨广却屡立战功、屡建业绩,受到隋文帝和独孤皇后大加奖赏。

588年10月,晋王杨广亲率五十一万大军分八路进攻陈朝,仅仅用了2个多月,于589年结束了陈朝政权。

晋王杨广平陈后率军凯旋,589年4月,隋文帝命长安百姓把城市打扫干净,倾城而出迎接,自己亲自前往骊山慰劳将士,而后在太庙行献俘仪式。杨广高视阔步,率铁骑押解陈叔宝和亡陈的王侯将相列于殿庭,向列祖列宗展示平陈大业的成功。杨广当即被加官夺太尉,赐以辂车、乘马、衮冕之服、玄圭、白储璧,踌躇满志、大出风头。

公元600年,杨广又任灵武道行军元帅,出塞破敌,取得“南平吴、会(稽),北却匈奴”的美誉。

杨广年轻有为,获得朝廷上下一致赞赏,尤其是隋文帝和独孤皇后对杨广更是喜爱有加。

相比二弟杨广的军功,太子杨勇黯然失色,没有什么业绩可以拿出来展示了。

杨勇被废;杨广立宗

隋文帝向来戒心很重,当了解到杨勇的恶意言行之后,开始下令将东宫宿卫拨归诸卫府统管,不给太子留勇健的卫士,每次从仁寿宫还京师时,都严加防备、如入敌国。回到宫中,夜里不能安卧,生怕太子暗害。

隋文帝越想越不安,最终下决心“我虽德惭尧、舜,终不以百姓付不肖子”,要废杨勇以安天下。

600年10月,隋文帝戎服陈兵,一脸严肃地来到武德殿,宣诏废除杨勇。杨勇的子女封王封公主的也一齐被废。杨勇起先以为要杀他,听宣诏书只是被废,连连叩头谢罪,泣下流襟,舞蹈而去。

11月,杨广如愿当上了皇太子。

隋文帝作为开国皇帝,当然希望已经初展宏图的开皇之治、能成为常盛不衰的万代基业。他必须把皇权移交给一位最有能力的儿子,于是他选择了次子杨广,毅然抛弃了嫡长子继承的陋规,行太子废立之大事。隋文帝的杰出表现,是理智的政治家的决策。

杨勇的太子被废,不能怨怪别人,完全是他自己荒淫奢侈、贪图享乐、不思进取,咎由自取的结果。

杨广被立为太子,也不是上天恩赐的,而是他自己大孝、大忠、大智、大义、大功的必然回报,也是他励精图治、勤奋进取、舍生忘死、努力奋斗获得的成就。

至于杨广当上皇帝之后的功与过,不在这里探讨。

我是:岳飞的飞!

欢迎关注,共同进步!

欢迎批评,一起成长

南北朝独孤信有三个女儿成为皇后?

独孤信死时七个儿子都还小——最大的24岁,年长的几个因为父亲的原因曾被授予县公之类的爵位和低等官职,处在事业上升期还没到发达的时候。之后独孤信与赵贵合谋反对权臣宇文护被赐死,诸子也受牵连而被罢黜或流放,在独孤家族最暗弱的时间段成长自然也不会有大作为。武帝宇文邕继位以及宇文护死后,诸子不同程度地被重新启用——其中二子独孤善在灭齐时还立过军功。隋朝建立后,因为皇后独孤伽罗的关系,在世的几个儿子都做了高官。

需要说明的是,独孤信虽有三个女儿成了皇后,但货真价实的只有一个,就是隋文帝杨坚的老婆独孤伽罗,另外两个都是后来追谥的:大女儿嫁给宇文毓时宇文毓还是岐州刺史,宇文护废了宇文觉让他上位也只是称“天王”,独孤氏也只当了3个月的天王后就死了,之后宇文毓称帝才追谥她为皇后。宇文毓当时都是宇文护的傀儡她这个天王后自然也没什么能量,只能眼睁睁看着家族衰败。独孤信的四女儿嫁给了李昞——也就是唐高祖李渊他爹,北周时任安州总管、柱国大将军,李渊称帝后才被追谥为皇后,之前的地位和影响力有限,即便对兄弟们有照顾也不会太大。

让独孤家族再兴的是独孤信的小女儿独孤伽罗,最大的受益者则是长子独孤罗。独孤罗和独孤伽罗以及其他六个弟弟都不是一个娘生的,当年独孤信追随魏孝武帝去长安,仓促中没来得及带老婆孩子,那时独孤罗才刚出生不久。随着独孤信在西魏的官越当越大,独孤罗也被高欢关进了监狱,一直到独孤信死了才被释放。北周灭齐后独孤伽罗千方百计找到这个异母哥哥,给了他不少赏赐和帮助。独孤罗在北周干过几天楚安郡守,妹夫杨坚当丞相后便随侍左右。

由于独孤罗在北齐生死未卜,老二独孤善也就成了事实上的老大。他沾父亲的光也最多,先是封爵魏宁县公,后任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加侍中衔并晋爵为长安郡公,北周建立后又出任河州刺史。父亲死后独孤善免职在家,直到武帝宇文邕继位后才又出任龙州刺史,并袭爵河内郡公,后因灭齐有功荣升上开府仪同三司、兖州刺史,最后死在任上。死于北周时期的还有8岁时封爵武平县公、后来当过隆山太守的四子独孤藏——三子独孤穆和五子独孤顺应该也死于这个时期,因为此后没有二人履职的信息。

杨坚称帝后追封老丈人,独孤罗也在独孤伽罗的帮助下以嫡长子的身份承袭了父亲的爵位,此后不断升迁,最后做到上柱国、左武卫大将军、蜀国公的高位。其他六个儿子也都被封——或追封为郡公和县公,在世的六子独孤陀后来官至上大将军、延州刺史,七子独孤整官至幽州刺史。

的形容词?

勤勤恳恳 研桑心计 一鸣惊人 桃李满门 聪明过人 师恩似海

言传身教 后继有人 有教无类 尽心尽力 埋头苦干 能者为师

文思敏捷 一字之师 默默无闻 因材施教 润物无声 教导有方

桃李争妍 青出于蓝 十年树木 桃李芬芳 德高望重 兢兢业业

恪尽职守 谆谆教导 先圣先师 良工心苦 循循善诱 无私奉献

辛勤劳碌 呕心沥血 披星戴月 德才兼备 师道尊严 春风化雨

德才兼备 门墙桃李 诲人不倦 和蔼可亲 桃李天下 耳提面命

无微不至 孜孜不倦 废寝忘食 教无常师 百世之师 良师益友

百年树人 良师诤友 潜移默化 一丝不苟 鞠躬尽瘁 为人师表

【赞美老师的形容词】: 诲人不倦

【拼音】: huì rén bù juàn

【解释】: 诲:教导。教导人特别耐心,从不厌倦。

【出处】: 《论语·述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举例造句】: 圣人说:“诲人不倦”,你又来问我,我岂有不说的理!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四十八回�

【拼音代码】: hrbj

【近义词】: 谆谆教导、不厌其烦、循循善诱

【赞美老师的形容词】: 为人师表

【拼音】: wéi rén shī biǎo

【解释】: 师表:榜样,表率。在人品学问方面作别人学习的榜样。

【出处】: 《北齐书·王昕书》:“杨愔重其德业,以为人之师表。”

【举例造句】: 敬宗忝为人师表,而求谒中贵,他日无以见诸生。 ★明·焦竑《玉堂丛语·方正》

【赞美老师的形容词】: 德高望重

【拼音】: dé gāo wàng zhòng

【解释】: 德:品德;望:声望。道德高尚,名望很大。

【出处】

隋文帝为何舍杨勇选杨广?

史书记载,隋文帝杨坚清心寡欲,还有些惧内,平时不喜欢声色犬马之事,善于察言观色的杨广为取悦父亲,即便自己的姬妾生了儿子,他也不抚养;生性骄奢淫逸的他,为获取父亲的好感, 居然伪装出一副不喜女色、生活极度简朴的模样;对朝中握有实权的大臣,他都倾力结交,为积蓄实力,天子使臣来到他的府邸,不论其身份贵贱,他都笑脸相迎并盛情款待,千方百计的谄媚讨好他们,既可收买亲信,又可以让他们在隋文帝的面前多为自己说好话。

当时的皇太子是长子杨勇,杨广暗中千方百计想夺嫡篡位,于是在隋文帝和独孤皇后面前百般诋毁、妖魔化哥哥杨勇。史载,杨广“美丰姿,少敏慧”,意思是长得很帅,从小就很聪明,一直很受父母的宠爱。但此人阴骘毒辣,诡计多端。为了夺取储君杨勇的太子之位,他损招、毒计迭出,为达目的,堪称不择手段。

杨广抓住一切机会在父母面前卖力“表演”,同时也不忘收买帝、后身边的随从亲信对太子杨勇落井下石,他这套沽名钓誉的把戏,很快就显出奇效,以致朝中大臣和后宫的婢仆,无不对他交口称赞,夸他宽厚仁孝,最终骗取了隋文帝杨坚的信任,废黜了杨勇的储位,改立杨广为太子。俗话说:机会最垂青有准备的人。但大多数时候,机会是给最善“装逼”的人准备的。

然而,杨广并未满足,他反而得寸进尺,野心爆棚,等不及父亲去世后由自己接班,而是迫不及待想立即上位,过过当皇帝的瘾。史载,公元604年某月某日,杨广趁隋文帝杨坚卧病之机,唆使心腹死党张衡潜入仁寿宫杀死生父,一举篡夺了帝位。随后,他一不做二不休,干脆将其长兄、废太子杨勇和大隋开国功臣、前丞相高颖一并处死。隋炀帝杨广是一位性格复杂的历史人物,史书对他的评价亦有些矛盾,既有眼界不俗、雄才大略的一面,但记载更多的是他穷兵黩武、穷奢极欲、好大喜功、耗尽民力的负面说辞。

【答题写作不易 剽窃必究】 【网络配图】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