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变元年:伊甸园之路,人类的共同祖先是谁?

2024-07-15 23:32:43 102阅读

突变元年:伊甸园之路,人类的共同祖先是谁?

我刚在今日头条做了一个专栏,叫《初中历史超好玩》,就是把初中历史教材讲得好玩有料。

正好历史教材第一章就是生活在中国的原始人类。那就这个人类的祖先写了一段,这里复制过来。

突变元年:伊甸园之路,人类的共同祖先是谁?

第一章主要讲了三种人:一百七十万年前的元谋人,七十万年前的北京人,三万年前的山顶洞人。

那读完这一章,大家可能会产生一个印象。

元谋人,一百七十万年前。

北京人,七十万年前。

山顶洞人,三万年前。

那是不是,元谋人进化成北京人,北京人进化成山顶洞人,然后山顶洞人进化成我们?

这样说来,我们是山顶洞人的后代,北京人的后代,甚至是云南人的后代?

呸,你才北京人后代,你才云南人后代,你全家都是缅甸人!

可以负责任的告诉大家,我们不是云南元谋人的后代,也不是北京人的后代,甚至也不是山顶洞人的后代。

那我们是什么人的后代呢?

要了解这个,我们就要知道,人类是从哪里来的。

关于现代人类的起源,有两种观点,一种认为,现在全世界各地的人都是由各区域的古人类进化而来的。这叫“多地区起源说”。

另一种叫“非洲起源说”,这种学说认为现代人类有一个共同的祖先,他们都来自五万年前的非洲。

现在,随着考古的不断发现,以及对人类DNA进行分析。越来越指向,人类有一个共同的祖先,就是东非走出来的人类,这个人种称为智人。

我们来看一下,人类是怎么从非洲走向世界各地的。

在二百五十万年的东部非洲,人类开始从猿类中分离出来。

在东部非洲呆了五十万年后,人越来越多,原来的地方变得越来越拥挤。

分家的时候到了。有些人开始离开东非。

这里跟大家讲一个很有意思的事情,就是离开的这些人,是这个群落里最优秀的人,还是最不优秀的?

答案你可能想不到,离开的,一定是这个群落最不优秀的。你过大猩猩没?胜利者留下来,成为这个部落的领袖,失败者滚蛋。

所以,一定是这个部落最不优秀的那些人被赶走了,他们不得不离家出走,到外去混日子。

可是,奇妙的事情来了,那些不优秀的人离开家之后,越变得越来优秀,直到最后,他们超越了原本打败他们的那些人。

你看,留在非洲的,到了现代,还有处在原始部落的。而离开非洲的,却发展出了农业文明,工业文明 ,太空文明。

为什么?

因为离开了熟悉的家园,他们将面对更为险恶的环境,他们不得不继续进化,才能生存下来。而留在安乐窝的,舒适让他们停止不前。我们中国有句古话:生于优患,死于安乐。

好了,我们说,在大概二百万年前,一些原始人离开了舒适的家园,踏上了陌生的土地。

这些人穿过西亚,朝着所有可能的方向走去。走向白雪覆盖的丛林,走向南亚的热带丛林,走到东南亚的海岛,走向西伯利亚的冰原。

来到亚洲的这些人被称为直立人,也就是元谋人、北京人。

来到欧洲的古人,他们为了适应欧洲寒冷的天气,身材变得更魁梧,肌肉更发达。这是人类史上的肌肉男。我们在德国的尼安德河谷发现了他们的化石,所以称他们为尼安德特人。

有些古人来到印度尼西亚,我们在印度尼西亚爪哇的梭罗河谷发现了他们的化石,给他们起了一个名字,叫梭罗人。

还有一小部分到了印度尼西亚的弗洛里斯岛,他们被困在岛上,面临着食物短缺的困境,最终,只有那些个子矮的人才能生存下来。渐渐地,这些人变成了矮人。个子只有1米左右,脑袋只有小柚子那么大。我们称之为弗洛里斯人。他们就像《魔戒》里的霍比特人。当然,弗洛里斯人没有霍比特人聪明。

而同时,留在东非的那些古人也在进化。终于,智人出现了。他们拥有更多的大脑容量,也就更聪明。

在十万前,这些智人再次踏上旅程,去外面寻找新天地。

结果,这一次“DUANG”的一下被打回来了,实力不允许,老弟。

智人一出门,就碰上了分家已经一百多万年的远亲:尼安德特人。

他们的相遇会产生什么故事呢?

在电影《疯狂原始人》里,演绎出了浪漫的一幕。

电影中,居住在洞穴里的咕噜一家就是尼安德特人。

而那位会制造火的小伙子盖就是一个智人。

电影中,盖跟咕噜家通力合作,一同对抗大自然的巨变。

尼安德特女孩看到会生火的盖,十分兴趣,马上就凑了上去。

姑娘啊,你就在玩火啊。你知道智人是什么种类,小伙子又是什么种类,你就赶着要扑上去。

生活不是童话,现实比电影要残酷多了。

十万前年,智人盖走出东部非洲,他们第一个碰上的就是尼安德特人。

两个人种已经分家了一百多万年,两者之间完全不可能进行沟通,当然也不可能像电影里一样,共同说着英语,什么HELLO,WE ARE 伐木累。

事实上,可能只有智人才发展出了比较成熟的语言。

当两个无法沟通的人撞到一起,手里分别拿着狩猎用的大棒石矛,那只有一种沟通语言:肢体语言。

两个人种的冲突难以避免。这一次相遇,虽然智人拥有更高的智慧,但尼安德特人身体更强壮,而且他们的脑容量甚至比智人更大,只是他们的小脑不够发达。

PK下来,尼安德特人占了主场优势,战胜了前来挑战的智人。

智人退了回去,加血补蓝,整理装备。

那智人在这三万年到底又加强了什么呢?他们弄了什么秘密武器呢?这个我们留到后面再讲。

总之,经过三万年的准备,智人显然比以前更聪明也更有力量了,他们再次走出非洲,向尼安德特人发起挑战。

这一次的结局如何?

尼安德特人从地球上消失了。

尼安德特人失败了,失败的结局就是彻底退出人类进化的舞台。

当然,也有极少数的尼安德特人可能真像《疯狂原始人》里讲的一样,跟智人幸福的生活在了一起。现在的DNA研究发现。欧洲和亚洲人的身体里,有百分之一到百分之四的尼安德特人DNA。

说明像《疯狂原始人》里讲的故事,还是有可能的,但只是极少数的特例。更多的是直接的武力冲突,一个人种消灭了另一个人种。

战胜了尼安德特人的智人一股作气,继续高歌猛进,他们走向亚洲,甚至走过白令海峡,来到了美洲。

一路上,他们学会了造船、打渔、缝制御寒的衣服,发明了油灯、弓箭,也改进着他们的沟通方式,团队协作能力越来越强。于是,他们跟开了挂一样,战胜并消灭了所有碰到的非智人人种。

五万年,生活在印度尼西亚爪哇岛的梭罗人灭绝了。

随后,生活在西伯利亚的丹尼索瓦人灭绝了。

三万年,尼安德特人灭绝了。

一万二千年,霍比特人,也就是弗洛里斯人也灭绝了。

那么,在中国大地上生活着的元谋人、北京人呢?

只有两种可能。

一种是在智人来到这片大地之前,他们没能熬过地球的冰河期,在漫长的冬夜里自我灭绝了。但这种可能性并不大,毕竟这些东亚直立人已经生存了二百万年,早就经历过冰河期。

另一种可能,他们同样被智人给灭绝了。

也许,现在东亚人的体内也有百分之一到百分之四的北京直立人DNA,但除此之外,能够证明他们存在的,就只有周口店的那些化石了。

而周口店龙骨山上的山顶洞人,他们才是真正的胜利者:智人。

在网上有一个歌曲:我来自元谋,你来自周口,牵起你毛茸茸的手,是爱让我们直立行走。

这个歌词有不少问题,一个是周口店不是周口。周口很容易想到河南周口市。另外,不是爱让他们直立行走,而是这个社会逼的。

几百万前,非洲的森林变成了草原。人类被迫从树上走下来。而为了发现四周的猛兽,他们不得不努力的站起来扫视草原,久而久之,他们学会了直立行走。而直立行走后,我们的手解放了出来,开始用手制作工具,使用工具。完成了猿向人的转变。

但是,这个歌词有一点是正确的。就是牵起手的,一定是元谋人跟周口店北京人。因为他们属于同一个人种:直立人。

如果说成北京人跟山顶洞人手牵手那就麻烦了,他们可能谁也不乐意。

怎么判断两个人是不是同一种人呢?很简单,看他(她)们能不能在一起生小孩。

元谋人跟北京人是可以生下孩子的。而北京人跟山顶洞人就比较麻烦了,勉强在一起也不会幸福的。就像马跟驴只能生下骡子。

所以,当山顶洞人来到周口店,如果北京人还在,他们不会手牵手,只会相互攻击。

最终,山顶洞人赢得了这场种族生存大战。

但山顶洞人也依然不是我们的祖先。在消灭非智人的同时,智人内部同样有着你死我活的竞争。

来自南方的一些智人向山顶洞人发起了攻击。

山顶洞人没能守住龙骨山。他们只好一路向北,跨过白令海峡,最终成为了美洲的印第安人。

来自南方的智人最终成为了东亚这片大陆的主人,他们开始繁衍生息、建立村庄、播种粮食、训养动物、建立城邦、成立国家……

这就是人类进化史的真相。

现在的人类是智人的后代。原本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直立人、尼安德特人、梭罗人等等,全部都被智人赶出进化的舞台。他们失去了继续进化,然后发展文明的机会。这其中,包括大脑容量比智人更多,身体也更强壮的尼安德特人。

所以,我们人类是地球上最孤独的物种,我们没有表亲,因为表亲都被我消灭了。我们最近的亲戚,已经是二百万年前就分家的大猩猩了。

被智人灭绝的不仅仅是我们的堂兄弟,还包括了大量的动物。

大约四万五千年前,智人登上了澳大利亚。一看,这里的动物肉多脑子笨,速来!

当时的澳大利亚有着各种各样的袋类动物,袋狮、袋熊、袋狼等等一共二十四种有袋动物。但你现在只能看到袋鼠。

其它的呢?全被吃了!袋鼠唯一还活着的原因,可能是它的肉不好吃,比较粗糙膻味很重吧。

一万六千年前,在东亚大陆竞争失败的智人穿过白令海峡,来到了美洲大陆。

我的天,简直是饿死鬼进了自助餐厅。

长毛象、骆驼、巨型狮子、大地懒,随便搞一头就够一个部落吃一个月啊。

于是,只用了两千年,智人吃绝了北美47个属动物中的34种。南美的60属,被吃剩下10属。

从这一点看,全人类都是广东人。

……

智人,也是我们现代人,才是地球生物的绞杀机器。

自从智人在七万年前开始走出非洲,全世界的生物种类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开始下降。

是不是很残酷?

但是,生存就是残酷的。如果智人没有战胜尼安德特人,那现在生活在这个地球上的人类就不是我们,而是另一个人种 。

如果我们没有吃掉长毛象,杀死剑齿虎,我们也无法立足于这片蓝色星球。

那时候的我们太蛮荒,直到一百年前,我们的文明才意识到需要保护动物。而直到今天,我们人类依然没有彻底的学会,怎样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共存共赢。

好了,关于七年级历史的第一章:《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就讲完了。智人成为了最终胜利者,获得了进化的机会。他们开始向文明迈进,而在向文明迈进时,他们将犯下最关键也最愚蠢的错误。

这就是这篇文章的内容。家里有中学生的,欢迎关注我的专栏,我们将轻松让孩子学好历史,还要爱上历史。

那地球上最早出现的那2个人如何繁衍?

人类的由来

尽管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已经诞生了150年左右,然而时至今日仍旧有人不愿意相信人类是从其他动物演化而来,而是认为“人生来就是人”。比如:神创论认为上帝创造了人类,其中创造的第一个人是男性亚当,而第二个人是女性夏娃。现如今世界上所有的人都是亚当和夏娃的后代。

但是这个理论在后来遭遇了严重的挑战,首先是创世时间,爱尔兰大主教厄谢尔根据《圣经》里的纪年研究发现,地球诞生于公元前4004年10月22日。

然而该理论被后人所否定了,原因是科学家们通过地质学研究发现,地球上有许多化石,而这些化石很可能是已经灭绝的生物遗骸,在地质变化中被埋入了土壤之中,经过一系列的反应最终形成了像石头一样的化石,而化石的形成绝对不是只有几千年的历史,因此神创论在科学领域根本无法站住脚。

而且,科学家们还发现,这些化石的形态和现有生物的外形很相似,因此在19世纪时,已经有有识之士提出进化论,比如:拉马克。

不过拉马克认为,生物进化的规律是:用进废退,获得性遗传。但后来达尔文通过5年的全球航行发现,生物的进化规律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并写出了不朽的巨作《物种起源》。

虽然在这本书中,达尔文没有明确写人类是怎么来的,但他写了许多动物的演化,如果你看过这本书,你就会从这本书中的内容推断出人类也是由其他动物一步步演化而来的。

第一个人

达尔文的《物种起源》给后来的科学家指明了方向,既:人类是由其他物种演化而来的。后来科学家们通过基因测序,化石发掘等方式,证明了人类是由猿不断演化而来的。

大约在1.6亿年前左右,哺乳动物就已经在地球上出现了,不过当时的哺乳动物体型都非常小,大约像小老鼠这么大。由于恐龙是当时的地球霸主,因此哺乳动物并没有掀起多少风浪,直到6500万年前一颗小行星击中了地球,导致恐龙灭绝。

恐龙灭绝之后,幸存的生物迅速瓜分了恐龙原有的生态位,人类的远古祖先则占据了树上的生态位,以植物果实和树叶为食。从生存角度上来说,这个生态位其实没有太大压力,要知道猛禽无法穿越层层叠叠的树枝;猛兽无法在树上来去自如,所以远古时期的人类很少有天敌。

只是地球上的环境并不是一成不变的,由于非洲大裂谷逐渐形成,使得非洲东部的生物难以迁徙到其他地区,再加上天气逐渐变得干旱,非洲东部的森林逐渐褪去,稀树草原取而代之。

原本生活在树上的人类祖先,不得不下地生存,而在地上,人类祖先遇到了它们的天敌:恐猫,这种大型食肉动物很可能会以人类远古祖先为食。

不过人类祖先在演化时,演化出了直立行走的技能,可以瞭望较远的距离,以便能够快速躲避天敌。除此之外,人类祖先还开始吃肉,肉类中含有的能量远比植物要多得多,而且消化肉类也不需要较长的肠道,而肠道又会消耗大量的能量。

如此一来,人类能够从肉类食物中获取更多的能量,同时肠道的缩短又减少了一部分能量消耗,以至于人类有多余的能量能够用来发展脑容量。

大脑的发育,使得人类逐渐有了抽象思考的能力,比如:图腾崇拜,但对于动物来说,它们根本不知道神明是什么,因为它们没有抽象思考能力。抽象思维能力使得我们不仅学会了使用工具,还学会了制作工具,而这也使得我们一跃站在了食物链的顶层。

由于大脑如此重要,所以有一些人类学家将人和猿的区别划分为:脑容量是否超过750毫升(也有另外的说法),在人类演化历程中,出现过许多物种,其中脑容量超过750毫升的称之为人,比如:能人,智人;而脑容量没有超过750毫升的则称之为“猿”,比如:南方古猿。

但是,在人类演化时,人和猿的分界线并没有那么清晰,而是存在着很长一段时间藕断丝连地状态,只不过后来的我们人为为它们划定了一条分界线,其中人属家族中的第一个人就是“能人”,它们出现在180万年前;而现如今的我们属于智人中的晚期智人,最早出现在大约20万年前。

无论是能人,还是晚期智人,当它们出现时,该物种并不是只有一个个体,它们仍然能够与自己种群内的人通婚,所以它们并不会发生近亲繁殖。

人类最开始形成的时候是男的还是女的?

人类纠结了几千年的疑问,谁又能解释的通?如果我不幸找出了令大多数人附和的答案,就算为诺贝尔生物学大奖添砖加瓦了。——试着谈谈自己的看法吧。

■1.植物从“水生”向“陆生”进化的链条

我信奉一句话,——自然界万物同源。基于这个理论追根溯源,自然界植物进化的链条应该是:水生微生物——水生藻类——水生植物——岸上植物。可以看出这个进化链条的关键性飞跃是水生上岸进化成陆生植物。

水生植物上岸进化成陆生相对动物来说要复杂些。一般是借助枝藤的攀爬、风力、动物的携带的方式。也有些聪明一点的植物可以自行走上岸。譬如自然界的“含羞草”,如果你触摸了它,它的叶子立马就折叠起来自卫;还有“捕蝇草”,当昆虫触碰到它的枝蔓时,它特制的裂片立即自动复合裹死昆虫而得到一顿美餐。捕蝇草是个喜欢荤腥的肉食性植物。这些现象印证了陆生植物是从早期水生植物进化而来的。

■2.动物从“水生”向“陆生”进化的链条

同理,动物从“水生”向“陆生”进化的链条应该是:水生微生物——水生动物——岸上动物——高等动物。

动物从水生进化到陆生相对简单些,因为它天生会移动。

讲1、2两点的意思是想说明人与原始的水生物同根同源。要弄清楚人类最先形成时是先有男还是先有女?只需要把目光投向水里,归结到“先有小蝌蚪还是先有卵子”的问题。

■3.植物、动物的繁殖方式及其特点

自然界植物的繁殖方式较多,主要有营养繁殖、种子繁殖和孢子繁殖三种;动物的繁殖方式主要为卵生、胎生和卵胎生三种。

比较一下,动植物的繁殖方式近似有如下的对应关系:卵胎生——营养、卵生——孢子、胎生——种子。其中卵胎生恰好隐含着植物和动物是相互关联的过渡关系。

解释一下,自然界卵胎生——营养、卵生——孢子繁殖这两种生殖方式产生的后代极不稳定,性能存在弱化的现象。譬如营养繁殖的桂花,代数越多越容易生病,生命力远弱于嫁接。所以,自然界中大多数的高等生物都是“合体者”,生物学上称之为“杂交优势”。

综上所述,孤以为人类开始形成的时候是独立的雌雄两单体,“静者为先,易生成”,所以,最先形成的是“女人”,“男人”是后期主动凑上去的,就是现在男人还是改不了喜欢“凑上去”的坏毛病。——伟大的母亲。

(图片来自网络)

感谢关注我的和我关注的亲们。

我们人类不会在今年到此为止了吧?

您好谢邀!

此次新冠病毒在全球爆发却实是件令人棘手的事情,它威胁着全球人的生命健康,使人类的生活发生了一定程度上的变化,但是,它决对不会使人类在今年到此为止,人类决不会灭绝,相信以后也不会。

新冠病毒虽然很可怕,但新冠病毒与人体的结合能力很强,自愈患者不在少数,无症状感染者的出现也是该病毒逐渐与人体适应的结果,即使有一部分人死亡,但有更多人获得抗体后幸存。这种情况,在我国已有最好的体现,我国目前已基本控制疫情蔓延,並继续坚持强有力的防控自控工作,严格做到对外来输入性人员检测的缜密手段。

目前,国外疫情虽然严峻,但各国政府都采取了最好的治疗与防控措施,竭尽全力为战胜新冠病毒下大力气,各国之间也相互提供医疗和物质上的帮助,我们应该相信,人类一定会战胜这次肆虐的新冠病毒。

谢谢!祝您快乐安康!

你认为人类未来会经历世界末日么?

如果不看我的书就可能

人类的进化(下)

危机与希望

生命进化的内在形式是生命体自身向提高能量利用率的方向发展、改进,这同样是由于生存竟争引起的,如果没有生存竟争,生命也就失去了进化的动力,生存竟争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它包括种内竟争,种间竟争,疾病,环境恶化等引起的生存竟争。

说起危机,不能不提到恐龙。

在距今两亿年到一亿年之前,恐龙是地球上占优势的动物,它们是从出海登陆的动物进一步进化而来的,它们的性状跟现代的爬行类动物差不多,其循环系统也需要太阳的热量以保持血液的流动。它们最早是小型动物,经历了几百万年之后,由于生存竟争,渐渐进化成为大型的,长了天然的厚甲。这时恐龙进化到了顶峰,地球上的生命没有谁能与之抗衡,结果恐龙的灾难也就开始了。

对于恐龙灭绝的原因,当今科学家众说纷坛,莫衷一是。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失去了竟争对象的恐龙同时也失去了进化的动力。这里的进化是结构向提高能量利用率的方向改进,相反,爬行类的另外一支在残酷的生存竟争中改进了自己的身体结构,进化成为可把胎儿保存在体内直到出生,有温暖的血液,有四个房室的心脏,由于他们的身体结构能提高能量利用率(比如心脏结构),他们获得了稳定的体温。这在以后变化了的环境里显得至关重要。不管是小行星撞击地球还是火山喷发,抑或是地球气候变冷,总之,停滞不前的恐龙无法适应气候的剧烈变化,地球也就永远地对恐龙关上了大门。

我们目前的情况却更糟糕。

人类依赖其高度发展的大脑,创造了其它动物都不具备的抽象思维,说话,书写的能力,并且通过语言贮存大量的知识,依靠这些知识组成社会,以便使这些知识得到最大限度的运用及传播,结果人类击败了所有的竟争对手,象当年的恐龙一样,登上了地球主宰的宝座。然而地球以往的历史告诉我们,一个物种在地球上能生存与否取决于协调、平衡与控制。凡是在地球上存活得最长久,存活的希望最大的生物物种或生命形式,都是那些能够学会与其周围各环境的力量和其它生物互相协调共处的物种。它们既不曾控制也不曾主宰过这个世界,相反,它们已经适应这个世界。

但是人类这种患上“自大狂”症的动物把地球看作是人类的私有财产,搜索其宝藏,倾挤其资源,并未发现使他本身毁灭的种子就在他身边,他们必须知道自己的本领是有限的,他必须学会并且尊重自然的规律,他并不排除在自然界之外,也并不比自然界更为优越,他也逃脱不了因为拒绝服从自然而产生的后果。

后果是严峻的,危机是迫切的。人类正在不知不觉地,渐渐地放弃掉为进化所必需的各种基本条件。下面我一一列举出来,希望能有更多的人关注这些问题,大家共同努力,使人类不会在另一个千万分之一的时间里重蹈恐龙灭绝的覆辙。

科技:

人类引以自豪的现代科技的确给人带来了舒适与便利。毫不夸张的说,没有现代科学技术,人类根本无法养活自己,但明智的人们是否看到科学技术背后隐藏的危机呢?

由于对现代科技的过度依赖,人类的体质在近几百年里有显著的退化,就连作为人类骄傲的大脑也因社会分工的精细而愈加向某一特定的方向发展,科学越发达,理论越艰深,学科也就越是高度地分化,人的专业知识面也日趋狭窄。如果你问某位科学家的研究领域,他可能会说:我在化学研究院、物理化学分部、理论化学研究所、量子化学研究室、从头计算方法研究组、从事多原子分子课题中位能面计算工作。你尽可以和他讨论“从头算”方面的问题,但倘若超出这个范围,可能会使双方都感到尴尬。一问,嘿然;又问,敛容;三问,正色;再问则拂袖而去。这不禁使人想起一个曾在宫廷御膳房供职的厨师。他后来受雇于某大家。主人想以其资历炫耀一番,命他烧制一桌宫廷筵席宴客,答曰不能,因他是专做宫廷点心的。又令其制做一席宫廷点心待客。又答曰不能,因为他是为做某种点心专职切制葱末的。也许当今从事各种专业工作的人中就有不少“专门切葱”的。人人都知道瞎子摸象的故事,然而也许我们就在干着类似的事。如果说,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还算是研究过“大象学”的话,近代科学家们早就分别潜心于“象腿学”、“象耳学”、“象尾学”、“象牙学”等分支了。而现代的博士生导师已带领众多弟子分兵于“象腿学”中的“象脚学”、“象趾学”、“象腿力学”等次级分支了。著名的《第三次浪潮》一书作者托夫勒曾为普里戈金的《从混沌到有序》撰写过前言。开篇第一句话就说:“在当代西方文明中得到最高发展的技巧之一就是拆零,我们非常擅长此技,以致我们竟时常忘记把这些细部重新装到一起。”遗憾的是,现在大量培养的多为“拆零”专家,而“整合”专家实属凤毛麟角。为发现“物质不灭定律”做出重大贡献的俄国著名科学家罗蒙诺索夫(1711—1765)的传记中写到他闯进了人类知识的一切领域。他是文学家、诗人、语言学家、历史学家、地理学家、地质学家、冶金学家、物理学家、化学家、美术家。只差了个“哲学家”。至少他曾经涉猎过这么多领域吧。要知道,他比我们不过早了200年,今天的科学家还有这份潇洒吗?其中的大多数也许早就被“腌制”到不知哪个缸中去了。大脑的这种特向化发展是一个危险的征兆,虽然随着个体的增多,这种特向化反而显得越来越重要(也就是说研究粒子对撞的科学家不必会制造螺丝钉,研究空气动力的不必能种田,不同专业的人结合成为一个社会能发挥出比这些人简单相加大得多的作用)但人类如果想尽量长久地(任何一个物种都无法永远不变的生存下去)生存在这个地球上,首先应该保持目前这种高级的结构,然后向一个更高级的结构改进,而这个更高级的结构应该是能提高能量利用率的结构。然而从人类开始利用智慧生存的那一天起,就走上一条退化之路,具体地说,这一天应该从人类进入农业文明开始。这时候人类的大多数不再需要为生存与动物搏斗,单一个体获得食物的能力退化,就象上面曾谈到过的,我们的牙和指甲几乎毫无用处。我们的感官也没有什么可自夸的。我们的视力不如大多数禽鸟,听力不如蝙蝠;至于嗅觉,一只鼻子不通气的狗也会使我们甘拜下风。如果说这样的退化无碍大局的话,到了工业文明时代,这种情况日趋严重,由于过分依靠现代科技发明的机器,人们出门不必行走,干活不用双手,即使大脑也只需掌握你应该掌握的那一小部分而已。没有了生存的艰难,我们的身体便失去了进化的动力。有人说,人生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我想说,人类的进化也如逆水行舟,不进化就会被不断发展的大自然所淘汰。伊甸园的故事尽人皆知,然而它所蕴含的深意我们并不真正理解,那就是智慧不会给人类带来实际的幸福,相反只会带给人们灾难。无独有偶,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老子也表述了同样的思想;他认为人类应该无知无欲,顺应自然,结果才能无为而无不为。或许大多数人不会赞成他们的观点,但我们生活的真的比伊甸园的先人幸福吗?或许作为一千年里最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说过的一段话可以作为这一部分的结尾:“看到你们这一支以应用科学作为自己专业的青年人的队伍,我感到十分高兴。我可以唱一首赞美诗,来颂扬应用科学已经取得的进步;并且无疑地,在你们自己一生中,你们将把它更加推向前进。我所以能讲这样一些话,那是因为我们是生活在应用科学的时代和应用科学的家乡。但是我不想这样来谈。我倒想起一个娶了不称心的妻子的小伙子。当人家问他是否感到幸福时,他回答说:‘如果要我说真心话,那我不得不扯谎了。’我的情况也正是这样。试设想,一个不很开化的印第安人,他是否不如通常的文明人那样丰富和幸福? 我想并不如此。一切文明国家的儿童都那么喜欢扮“印第安人”玩,这是值得深思的。这样了不起的应用科学,它既节约了劳动,又使生活更加舒适,为什么带给我们的幸福却那么少呢? 坦率的回答是,因为我们还没有学会怎样正当地去使用它。在战争时期,应用科学给了人们相互毒害和相互残杀的手段。在和平时期,应用科学使我们生活匆忙和不安定。它没有使我们从必须完成的单调的劳动中得到多大程度的解放,反而使人成为机器的奴隶;人们绝大部分是一天到晚厌倦地工作着,他们在劳动中毫无乐趣,而且经常提心吊胆,惟恐失去他们那一点点可怜的收入。你们会以为在你们面前的这个老头子是在唱不吉利的反调。可是我这样做,目的无非是向你们提一点忠告。”

完全抛弃现代科学的作法是愚蠢的,但全然无视现代科学技术带来的毁灭性灾难却无异于是自杀。科学技术并不仅仅为我们的体质退化提供了温床,还正在为我们人类挖掘一个坟墓,那就是:

环境污染:

科学技术是以耗费能源为基础的。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地球上的能源并不是用之不尽、取之不竭的,但情况的严重性远不止于此,我们现在普遍使用的能源是汽油和煤,这类燃料的燃烧是不可逆的,一旦烧掉,它所蕴藏的能量就丧失而不可再得了。我们把这类能源称作不可再生能源。不可再生能源有一个对人类来说是致命的弱点,那就是污染。由于它的不可再生性,燃烧后的副产品就形成了对任何生命形式都无用并且是有害的垃圾。随着人口的增多,对能源的需要也激增,从而大大增加了排放到空气和海洋里的废物。即使小到一根火柴的燃烧也将产生污染。自有人类问世以来,对自然界的污染就从未间断过,但在早期的历史中它对地球的影响不足以造成灾难的程度。到了十九世纪,工业革命遍及全欧以后又发达于美国,污染就成为一种灾难伴随人类社会的发展。现在全世界都在争先恐后地完成并加强自己的工业化道路,全然不顾地球的承受能力。

还有一个问题,并不是说人类有治理污染的实际行动我们的环境就有希望。问题的结症在于我们使用什么样的能源。如果现代科技的发展仍建立在不可再生能源的基础上,那么即使对污染的处理也必将耗费更多的能源从而造成更大的污染。如果人类不改变目前的生活方式,环境的污染就会成为我们身上的恶性肿瘤,必将不断扩散,最终毁灭人类自身。

从目前情况看,世界各国并不准备采取措施来减少对不可再生能源的运用。相反,第三世界国家为了富强(只有富强才不会挨打)拚命提高自己国家的工业化程度,西方国家为了保住优势(以便去欺负别人)也丝毫没有停止过工业化的脚步。人们就在这样的恶性循环中大踏步地向末日走去,头也不回。

环境污染的另一个大的危害是用有毒的空气、阳光和水毒害我们的身体,打断我们向下一个物种进化的道路,并使我们退化。使我们退化的还有另一个因素,那就是隐忧无数的现代医学。

现代医学:

得了病不让上医院是一些宗教骗子愚弄人们的一大罪状。他们的骗术并不高明。究其行骗屡屡得手的原因,我们能否从现代医学内部看到其存在的明显的弊端呢?

达尔文的进化论指出:生命是由低级向高级,由简单到复杂不断地进化的,目前最复杂最高级的生命形式就是我们人类了,然而我们人类是不是进化历程的顶端而停滞不前了呢?答案显然是否定的,人类依然在不断地进化之中。这种进化应该是体质和智力两方面的共同进化,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大脑的进化要依赖身体给它提供更多的能量,而身体要想给大脑提供更多的能量,就要求一个更高效率的转化能量的身体结构。这些都是自然选择的力量在起作用,原本不需要人类去操心的。

然而现代医学却打破了人类进化的自然历程。

自然进化的法则是“强存弱亡”。

一只兔子生下六只小兔,由于先后天的各种原因,这六只小兔必定有强有弱,甚至还有先天残疾者。这些弱的和先天残疾者也注定会过早地被其它肉食动物或大自然无情的淘汰。它们也注定不会获得交配权而繁衍后代,这样就避免了那些劣势基因的遗传,从而确保了物种的进化。

在现代医学尚未“完善”,人们还没有“主宰”自己命运的能力时,我们仍遵循大自然“强存弱亡”“优胜劣汰”的进化法则,在长期“亲自”而不是依赖现代医学与疾病的斗争当中锻炼了我们的身体素质,也提高了我们自身的抗病毒的防疫系统的能力。虽然经历过无数次大规模的瘟疫的全世界大流行,人类仍骄傲地站立在大地上,并且疾病的数量也稳定在一个合理的平衡上,不增也不减,这样的结果是人类与细菌共同进化。

这种结果是大自然所选择的,它是一个标准的双赢结果,就是说人类与细菌都是胜利者。的确,人类中的某些个体被细菌夺去了生命,但人类整体的素质却在与细菌的生存斗争中得到了提高。有这样一个事实:加拿大人为了保护某个岛上的驯鹿而消灭了岛上的野狼,结果这些驯鹿却在长期的“优越”生活条件下体质退化而最终不能抵御病毒的侵袭而大批死亡,到了灭绝的边缘,后来加拿大人在科学家的指点下,从新引进野狼并将其数量控制在一个合理的水平,结果狼和驯鹿又恢复了正常的生存演化。

大自然就是这样,对所有物种一视同仁,这也包括人类和其它生命,比如细菌,如果如人们所愿现代医学帮我们杀灭了所有致病的细菌,地球成了一个无菌室,那么我们最终也无法生存。虽然细菌渺小又可恶,但他们象野狼一样也是大自然的孩子,也是生物链上重要的一环,如果说人类和细菌是矛盾的两个方面的话,我们就和细菌互为因果,互相依存了。

和自然进化法则相反,现代医学的法则却是“救弱扶残,使强变弱,使弱更弱”。人类和动物一样,也存在有些个体由于先后天的各种原因,有强有弱,还有先天残疾者。从进化的角度来说,弱的和先天残疾者,最终会被残酷的生存竞争所淘汰。现代医学的出现,改变了自然法则。靠药品的帮助,当一个人生病后,不依赖自己的免疫系统就可以康复,这样的结果是人类全体的退化。让我们看看下面的一些事实,或许会帮助我们认识问题的严重性。

现代医学对致病细菌和我们自身免疫系统也是一视同仁,在治病的过程中,把细菌和自身防御细胞统统杀死,这样有两个严重后果。

首先,那些细菌是活生生的生物,不是死的靶子,任由你去射杀,它们必定会在与药物的斗争中提高自己,从而产生抗药性。依阿华大学的理查德·温斯尔说,1928年亚历山大·弗莱明偶然发现从实验盘的霉菌中渗出的青霉素以来,人类与微生物一直在竞赛。在这场竞赛中,领先者不断改变着。1946年,即抗生素在二战中广泛应用仅5年后,医生们发现,青霉素对葡萄球菌不起什么作用。这没有难倒药物学家,他们发明或发现新的抗生素(往往是从在他们访问异国他乡时作为纪念品带回的土壤样品中发现的)。在这些新的抗生素强攻之下,微生物又一次屈服了。但细菌又重新聚集起来,其变种具有挡开最新药物作用的能力。只要有新药出现,就会产生新的细菌变种。竞赛就这样进行着。布法罗医疗保健中心的托马斯· 比姆博士说:“80年代人们的感觉是我们已经征服了每一种传染病。”科学使我们确信,真正的挑战在于征服癌症、心血管病和其他慢性疾患。但是,事实却不是如此,舍温·纳兰德在其畅销书《我们如何死去》中写道:“医疗曾声称战胜了传染病,但变成了幻觉。”细菌的确很精明,特别是它们的进化方式。细菌对抗生素产生抗药性的原因与羚羊为逃避狮子而进化其速度的达尔文氏演化道理一样。譬如说,对一个细菌菌落使用青霉素后,大多数细菌被杀灭,但偶尔也有极少数细菌具有使它们自己不受药物影响的突变基因。这样,它们幸运地活了下来,正如行动缓慢的羚羊群伙伴变为狮子的美餐时,少数奔跑速度快的羚羊逃出了险境活了下来一样。接着,细菌变种把自己的抗药基因遗传给后代,每个细菌在24小时内能留下16,777,220个子孙。更为险恶的是,变种还能轻而易举地将自己的抗药基因传给无关的微生物。传递时,一个微生物散发出能吸引另一个细菌的一种招惹剂,两个细菌接触时,它们打开孔,交换称之为胞质基因的DNA环,这个过程只能叫做不安全的细菌性行为。通过这种交配方式,霍乱菌从人肠内的古老的普通大肠杆菌那里获得了对四环素的抗药性。因而,虽然说抗生素的确没有创造抗药基因,但这类药却大大加速了其散布。塔夫茨大学斯图尔特博士在其1992年所著的《抗生素的悖论》一书中说:“抗生素的使用在有记载的生物学史上空前地激励了进化变革。”斯坦福大学的生物学家斯特利·法尔科说,有迹象表明,细菌是“聪明的小魔鬼”,其活动之诡秘连科学家们也从未想到过。例如,在妇女服用四环素治疗尿道感染的时候,大肠杆菌不仅会产生对四环素的抗药性,而且会产生对其他抗生素的抗药性。利维说:“几乎是,好像细菌在抵抗一种抗生素的时候,就能很策略地预料到会遭到其它类似药的攻击。”医生和病人都急于消灭旧病,结果却事与愿违,反而给了它们新的生命。病人要求用抗生素治疗像感冒那样的病毒感染,但抗生素却无能为力,每用一次抗生素都使抗药性增强。

然而事情的严重性还远不止于此,我们的免疫系统受到了来自内外的双重危害。外部的危害就是那些化学药品,它们无情地损害我们的免疫系统。内部的危害是由生物进化理论中的“用进废退”理论决定的,我们的免疫系统由于人类过分依赖现代医学而越来越“懒惰”。细菌在与人类的斗争中进化了自己,而我们自己却在自己建造的温室里慢慢退化。这样退化的结果最终就必定导致越来越多的不治之症的产生。对于人类最终征服艾滋病我没有异议,但不久就会出现另一种不治之症,只要人类仍固执地依赖现代医学。

我们身体的每一个哪怕是最微小的进步都是我们向下一个更高级的生命形式进化的积累。而这种进步是通过生存斗争得来的。我们在生物界已经没有了生存竞争的对象,人类自身同种之间的生存竞争也已经变成尔虞我诈的心术之争,这样的竞争只能滋生罪恶,丝毫无助于人类的进化。对于疾病这样的生存竞争我们采取的是现代医学这样一个斗争方法,这同样是一个错误的选择。现代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曾经告诫后人,身体本身就是疾病的良医,不要指望医学解决根本问题。

人类在违背自然规律的道路上走的太远了。对此,二千五百多年前中国的一位伟大的哲学家——老子有清醒的认识。和老子哲学有密切联系的易经、中医等中国传统文化对我们自身抵抗疾病的方法上有并末被现代人真正理解的重大发现,这是中国人献给人类的一份珍贵的礼物,它实际上是通过提高我们的免疫力(它称它为内药)而不是药材(它称它为外药)来解除疾病。还提倡治未病,并且指出人类进化的正确道路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