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草为寇什么生肖,那王伦为什么愿收留杨志而不留林冲?

2024-06-18 21:32:35 97阅读

落草为寇什么生肖,那王伦为什么愿收留杨志而不留林冲?

“白衣秀士”王伦,水泊梁山的第一任总辖大寨主,通常被认为是一个能力平庸又无容人之量的“废柴”,最终一系列昏招致使林冲受吴用挑拨,上演了书中经典桥段——火并王伦。

从林冲上山开始,就可以明显看出王伦对他的排斥,说处处刁难毫不为过。可是遇见杨志后,王伦却颇有求贤若渴的大家风范。这让很多朋友难以理解,同样武艺高强,能力出众,为何王伦对林冲和杨志的态度截然不同?个人认为,原因有二。

落草为寇什么生肖,那王伦为什么愿收留杨志而不留林冲?

原因一:林冲与杨志的“罪”不同

提到梁山好汉,有一个成语必定绕不过去——逼上梁山。这个词就是出自林冲上山前的遭遇。原本作为朝廷公职人员,林家称得上“小康之家”,妻子又贤惠美丽,如果过几年再生个一儿半女,那林冲的人生就完美了。但是因为林娘子上香,与高衙内之间发生了不美丽的邂逅,于是林冲的命运转变了。

误入白虎堂、刺配沧州城、大闹野猪林、风雪山神庙、雪夜上梁山……好好一个清白好汉,被高俅父子这对腌臜泼才和一众爪牙硬是害得落草为寇。纵观全书,无半点过错和违法乱纪便被官府迫害不得不上梁山的,只有一个林冲。

杨志的一生从某种程度上讲比林冲更惨,简直就是衰神附体,所以诸事不顺。不过受王伦盛情邀请时这些还没有发生,或者说仅仅是倒霉的开始,因为他押运花石纲失利,快要被问责了。

乍一看,林冲是被冤枉的无辜者,杨志虽然倒霉,但任务确实是他搞砸的,即使被罢官或者获罪也与人无尤。从这个角度讲,林冲要比杨志清白。但是这仅仅是熟知过程的我们所认为的,王伦看的只是结果,而并非断案平冤。在他看来,林冲杀了高俅的心腹,得罪了当朝太尉,万一朝廷派军捉拿,让只有几百喽啰的梁山如何抵挡?即便高俅因为理亏没法将这些事情放上台面,但是如果接纳了林冲会不会被高俅憎恨?若是秋后算账怎么办?所以,王伦不接纳林冲的一个原因就是怕林冲遗祸梁山。

而杨志不同,他虽然做错了事,但不会有高官针对他,如果得杨志上山,必定为梁山增添一份不俗的战力,有百利而无一害。

原因二:制衡之道

大家都知道,作为一个上位者,不仅仅要能分辨忠奸,还要精通制衡之道。古往今来,不少圣明天子身边都会有打对台戏的两个大臣,一个刚正不阿,一个欺下瞒上,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忠正之臣与奸佞之臣。难道作为皇帝他们分不清好坏,轻易就被奸臣蛊惑了吗?当然不可能,但是铁板一块的朝堂并不是皇帝们想要的,他们需要不同的声音,不一样的阵营,甚至掐架的大臣,只有这样才能让皇位更加稳固。

抛开忠奸不提,即便政见不合而对立的历史名人也比比皆是,这些其实都是皇帝默认或者喜闻乐见的。王伦虽然没有那么深的城府,但他毕竟不是傻瓜。之所以排斥林冲,一方面是林冲得罪了位高权重的太尉高俅,更重要的是林冲的能力远胜过他这个破落秀才,对他的地位是一股潜在的威胁!而梁山的其他三位头领——杜迁、宋万、朱贵就算加在一起也比不上林冲,故而王伦需要一个与林冲旗鼓相当的人物来与之分庭抗礼,这个时候杨志出现了。

论出身,杨志是五侯杨令公之后,大宋忠良的代表,这点要远强过林冲;论武艺,虽然我们通过武评分析普遍认为林冲要略胜杨志,但是二人的武艺差距不大,甚至细微到很难在短时间的打斗中分出胜负,而且以王伦的眼界都未必看得出谁高谁低,那么他自然会认为二人是同一级别的大将。所以若是能成功拉拢杨志入伙,自己再用些手段,就能够让梁山出现“两强抗衡”的局面,这样一来自己就“江山永固”了。

可惜这些都仅仅是王伦自以为是的想当然,林冲若非走投无路哪里会投奔他?杨志尚有退路怎么可能落草为寇,污了祖宗威名?而他自作聪明的两种态度不仅没能拉拢成杨志,反而给林冲心中的不满又添了一把火,于是最终悲剧收场,这也算是咎由自取吧。

{!-- PGC_COMMODITY:{"charge_url":"https://haohuo.jinritemai.com/views/product/item2?id=3445408950885941295&origin_type=&origin_id=85777155145_3446321513316365396&alkey=1306_85777155145_0_3446321513316365396_011&c_biz_combo=2","client_goods_data":"{\"promotion_id\":\"3446321513316365396\",\"product_id\":\"3445408950885941295\",\"title\":\"【读书天地】水浒传 120回全集原文原著完整版 四大名著之一\",\"cover\":\"https:\\/\\/lf3-cm.ecombdstatic.com\\/obj\\/temai\\/52d267e5a729f5ee56821933d3319f64d418a24bwww790-790\",\"price\":3800,\"market_price\":3800,\"cos_fee\":1900,\"detail_url\":\"sslocal:\\/\\/webview?swipe_mode=1&url=https%3A%2F%2Fhaohuo.jinritemai.com%2Fviews%2Fproduct%2Fitem2%3Fid%3D3445408950885941295%26origin_type%3D2003002000%26origin_id%3D85777155145_3446321513316365396%26alkey%3D13_85777155145_0_3446321513316365396_011%26c_biz_combo%3D2%26buyin_track%3DCA0QyYjexb8CGgQIABAAIgAor4CI_Pqlo-gvMAE&title=%E5%95%86%E5%93%81%E8%AF%A6%E6%83%85\",\"sales\":12,\"item_type\":4,\"cos_ratio\":50,\"favor\":false,\"in_shop\":false,\"platform_label\":\"小店\",\"h5_url\":\"https:\\/\\/haohuo.jinritemai.com\\/views\\/product\\/item2?id=3445408950885941295&origin_type=2003002000&origin_id=85777155145_3446321513316365396&alkey=13_85777155145_0_3446321513316365396_011&c_biz_combo=2&buyin_track=CA0QyYjexb8CGgQIABAAIgAor4CI_Pqlo-gvMAE\",\"selling_point\":\"\",\"coupon_amount\":0,\"captain_coupons\":null,\"elastic_title\":\"水浒传\"}","commodity_id":"3446321513316365396","detail_url":"sslocal://webview?swipe_mode=1&url=https%3A%2F%2Fhaohuo.jinritemai.com%2Fviews%2Fproduct%2Fitem2%3Fid%3D3445408950885941295%26origin_type%3D2003002000%26origin_id%3D85777155145_3446321513316365396%26alkey%3D13_85777155145_0_3446321513316365396_011%26c_biz_combo%3D2%26buyin_track%3DCA0QyYjexb8CGgQIABAAIgAor4CI_Pqlo-gvMAE&title=%E5%95%86%E5%93%81%E8%AF%A6%E6%83%85","goods_json":"{\"original_price\":38,\"price\":38,\"real_url\":\"https:\\/\\/haohuo.jinritemai.com\\/views\\/product\\/item2?id=3445408950885941295&origin_type=2003002000&origin_id=85777155145_3446321513316365396&alkey=13_85777155145_0_3446321513316365396_011&c_biz_combo=2&buyin_track=CA0QyYjexb8CGgQIABAAIgAor4CI_Pqlo-gvMAE\",\"shop_goods_id\":\"3445408950885941295\"}","img_url":"http://p3-item.ecombdimg.com/obj/temai/52d267e5a729f5ee56821933d3319f64d418a24bwww790-790","item_type":4,"origin_price":"","price":38,"promotion_id":"3446321513316365396","promotion_source":4,"source":"精选联盟","title":"【读书天地】水浒传 120回全集原文原著完整版 四大名著之一"} --}

为何同是草莽出身的刘邦朱元璋成功了?

《碧血剑》原著里,对李自成失败的原因做了很好的解析:李自成的团队成分极为复杂,分为好几个派系,而且李自成自身也没有能融合团队的能力与胸襟。

你对比一下刘邦,朱元璋和李自成的团队,就知道李自成与刘邦,朱元璋差多远。

刘邦、朱元璋的团队里有很多都是他的老乡,或者亲戚,对他是铁杆的忠心。

因为这些人很明白,自己与老大的关系太过密切,转投其他团队也只会受到猜忌,还不如死跟老大,拼出一条生路。

李自成可就不一样了,李自成本身就一流寇,他起先跟着高迎祥打天下,高迎祥死后,他接收了高迎祥的班底与名号继续干。

之后他数次被打得几乎全军覆没,留在他身边的老兄弟,基本上也就那么点人。

闯王靠着这些老兄弟打出了一片天下,而这些老兄弟也仗着劳苦功高的份上对其他新加入的人横竖不顺眼。

李自成对这些老部下并不完全信任,因为这些人与他本来就是非亲非故,一旦失败,他们极有可能拿自己的人头出去抵罪。。。至少李自成自己是这么想的。

因为这一点不信任,李自成不敢对这些老部下太过求全责备,平日里对他们都是小心翼翼 见到他们犯错也不敢惩罚他们。。。比不上刘邦和朱元璋,他们这些人对部下完全信任,部下犯错他们绝不轻饶。

李自成这一点私心,直接就导致了其团队内部的纪律败坏。

事实证明,草根打天下,老班底的素质很重要。

刘邦也试过全军覆没,但是他的核心班底:萧何,曹参,樊哙这些人一个都没有少。。。这些人与刘邦关系密切,而且均是见识不凡之人。

朱元璋的老班底在素质上也远超李自成的老班底。。。朱元璋的老班底里面,也不缺见识不凡的人,例如说李善长,例如说徐达。

李自成的老班底没剩下多少人,这些人里面又缺乏像萧何,李善长那样的人才。。。李自成的老班底在素质上远远不如刘邦、朱元璋的老班底。

李自成本身的素质和刘邦,朱元璋也差远了。

刘邦再不济,也不会纵容自己的老班底去对抗新加入的韩信,英布,彭越这些人。

朱元璋再蠢,也不会蠢到当面驳斥刘伯温这样一等一的谋士。

因为他们很清楚,自己能否坐得上龙椅,全靠他们。

没有他们,自己靠着老班底根本成不了气候。

即使要动手,也得坐稳了皇位再动手也不迟。

哎,人比人气死人,没有刘邦的隐忍,朱元璋的阴鸷,就别去图谋大事,这不是一般人做得来的事。

{!-- PGC_COMMODITY:{"charge_url":"https://haohuo.jinritemai.com/views/product/item2?id=3510559298205930788&origin_type=&origin_id=110427561155_3511956122586245683&alkey=1306_110427561155_0_3511956122586245683_011&c_biz_combo=2","client_goods_data":"{\"promotion_id\":\"3511956122586245683\",\"product_id\":\"3510559298205930788\",\"title\":\"碧血剑(全2册) 金庸 著 其它小说文学 新华书店正版图书籍 广州出\",\"cover\":\"https:\\/\\/lf6-cm.ecombdstatic.com\\/obj\\/mosaic-legacy\\/\",\"price\":7000,\"market_price\":10500,\"cos_fee\":700,\"detail_url\":\"sslocal:\\/\\/webview?swipe_mode=1&url=\",\"sales\":0,\"item_type\":4,\"cos_ratio\":10,\"favor\":false,\"in_shop\":false,\"platform_label\":\"小店\",\"h5_url\":\"\",\"selling_point\":\"\",\"coupon_amount\":0,\"captain_coupons\":null,\"elastic_title\":\"《碧血剑》原版正货\"}","commodity_id":"3511956122586245683","detail_url":"sslocal://webview?swipe_mode=1&url=","goods_json":"{\"original_price\":105,\"price\":70,\"real_url\":\"\",\"shop_goods_id\":\"3510559298205930788\"}","img_url":"http://p26-item.ecombdimg.com/obj/temai/1b8f4d5446cb077a340c677ab2ffe8637201f91awww800-800","item_type":4,"origin_price":"","price":70,"promotion_id":"3511956122586245683","promotion_source":4,"source":"精选联盟","title":"碧血剑(全2册) 金庸 著 其它小说文学 新华书店正版图书籍 广州出"} --}

央视版四大名著为什么只有水浒传重播的概率相对较少?

坦白说,根据四大名著制作的老版电视剧中,《水浒传》拍的最差,改编也最多,所以重播概率相对较少也不奇怪。还有另一个原因,《水浒传》宣传的主题实际上不合时宜,照着拍不行;改头换面也不行。

原作全本的《水浒全传》共有120回,电视剧只拍了43集,其中大量重要人物、故事情节都莫名其妙地被删去,无法再现原著。

例如,梁山五虎只是表现了林冲、秦明、呼延灼,关胜、董平基本未提;而八骠骑中的张清、穆弘也被删减,甚至史进、朱仝、索超、徐宁只是一带而过。

而且,因为精简的原因,很多精彩的内容无法展现,导致电视剧中的情节过于单一,主要集中讲述了梁山好汉上梁山的原因和过程。

《水浒传》原著中有很多生动曲折的故事,这是书中的精华所在,但在电视剧的改编过程中,大多都被舍弃。对于熟悉原著的观众来说,很难接受。

而且,《水浒传》的结局是以悲剧收场,大部分梁山好汉或者死在征方腊的战场上,或者被朝廷的奸臣害死,因而,很多人不愿意接受悲剧的结尾也就不愿意看电视剧。

另外,李雪健把宋江的投降、奴性、厚黑嘴脸表演的淋漓尽致,堪称将宋江演活了。这一高度还原,打消了很多人对梁山好汉的幻想,带来了很多观众的视觉和心理不适。

不像其他三部名著改编的电视剧,《水浒传》是后来者居上。山东版、央视版和新版三个版本的《水浒传》,一部比一部出色,新版取代旧版,也很合理。

其实真正能够将小说大部分情节还原的还要算新版《水浒传》,这个版本虽然故事改编上有很多不足的地方,但是基本上把所有重要情节都拍了,应该算是最后的版本。有这个版本比较,央视的版本更是相形见绌了。

除了因情节删节、改编过多而导致电视剧质量受到严重影响以外,《水浒传》的故事还有着天然缺陷。

在以前,《水浒传》都是被当作反面教材,成年人一定的分辨能力,可是搬到荧屏上,青少年没有辨别能力,很容易被影响。当年在热播《水浒传》的时候,很多学业无望的少年辍学拜把子,搞小团体,还效仿108好汉排座次。

《水浒传》也很难拍,对原著进行适当的缩减或美化,则会改编原著的精彩,失去了“原汁原味”;但如果完全重视于原著,又会带来不好的社会导向,传播厚黑的江湖文化,而且书中血腥暴力的描写太多,动不动就草菅人命,一直在传播暴力思想。

有这么多限制和不足,勉强完成的电视剧口碑也不会很好,《水浒传》电视剧即便重播,收视率也必然非常有限。电视台为收视率考虑,也不会再度播放这类神剧。所以,央视版四大名著中,只有《水浒传》重播的概率相对较少。

〈完〉

— 图片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立刻删除。

— 感谢点赞、评论、关注

如果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和红楼梦中的人物相聚?

命运多舛?

牛二只是和杨志开玩笑开过了而已?

牛二那是套路,才不是开玩笑。牛二其实和其他的地头蛇还真不太一样,他完全是人们的善良和隐忍纵容出来的泼皮无赖。

叫牛二“无毛大虫”,说开封府也奈何不了他,不是因为牛二是某衙内。牛二就是社会闲散人员,真的要说杀人放火的大案、要案,他还真没干过,但是寻隙滋事,欺压良善,占老百姓的便宜,对他而言是家常便饭。他就是那种三天五头进号子,然后隔几天又会出来,最后官府也拿他没辙的那种社会底层渣渣。正是因为有案底,但是又判不了死罪,所以这样的人呢,反而老百姓都怕,因为他的生命和时间都不值钱,和他耗下去,你不知道你的人生会往哪种无法挽回的方向发展。

“京师有名的破落户泼皮,叫做没毛大虫牛二,专在街上撒泼、行凶、撞闹。连为几头官司,开封府也治他不下,以此满城人见那厮来都躲了。”

在社会学上,对牛二这种人有一个定义,那就是“身边的垃圾人”。所以在集市上正常做着生意的百姓,一听说牛二来了,瞬间一条街都能跑光。因为整个汴梁城的百姓都知道牛二是什么人。

杨志原本是一辈子都无缘和牛二这种人交集的,但是他的人生却因为这个破落户而发生改变的。

青面兽杨志作为“杨家将”的唯一后人,到了他这一代家道已然败落。但是杨志是一个刻苦奋进的人,他勤练武艺,希望博取功名,希望能够封妻荫子,光宗耀祖、重振家族辉煌。

但是很显然,经过前期的努力,杨志原本是有一个制使的差事,在东京汴梁也算是中产之家,虽然比上不足,但是比下仍然有余。但是一提到身世,杨志仍需努力。

然而作为“杨家将”的后代,杨志并没有出现在西北的前线,而是在替宋徽宗护送“花石纲”。顶着武将后人的名头,干的却是家奴的活。因此命运和他接连开了个玩笑:

首先,押运“花石纲”任务由于船在黄河翻了而失败,导致了自己的差事丢了;

其次,耗尽家财给太尉府高俅送礼,结果真碰到高俅气头上,钱白花了不说,还适得其反;

再次,自己家产用尽,盘缠花光了,差点被店家赶出门,所以只能靠把“祖传宝刀”卖了,求点盘缠;

最后,卖刀竟然又碰到了“垃圾人”牛二。

牛二无形中成为了压垮杨志“一心通过仕途,搏一个封妻荫子,不负家族荣誉”的最后一根稻草。

在牛二的眼里,杨志就是一个小绵羊,自己欺负过的没欺负过的熟面孔的都跑了,现在留下一个丑了吧唧的生面孔,而且态度恭敬,一看就是可以被欺负的对象。

在牛二的套路里,再有理的事情,牛二都能找出所谓的“漏洞”来,以证明他巧取豪夺了你都是“合理合法”的;当牛二的这个套路不灵的时候,牛二还有第二个套路,那就是无理变有理,跟你耍横,直到你服软。因为通常在强词夺理、蛮横不讲理的时候,普通的老百姓都是选择妥协的,所以牛二心里的“底”,也就在这里,所以这才是他有恃无恐的关键所在。

所以在牛二套路杨志的时候,以粗鲁开场,然后看杨志不为所惧,就开始上“正规套路”,既然是卖刀,而且价格不菲,要价3000贯。若是遇到林冲那样的买主,立马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喜欢得不得了。

但是牛二偏说,“甚么鸟刀?要卖许多钱?我三十文买一把,也切得肉,切得豆腐。你的鸟刀有甚好处,叫做宝刀?”

好了,牛二一下来把生意“谈判的主场”拉倒了自己的逻辑体系里了。其实按照习武之人的脾气而言,一个字“滚!”但是杨志只想卖刀换盘缠,好再寻栖身之处,所以表现得极为克制。抑或杨志出身名门,根本就不懂得底层事态的险恶。杨志不但没有发飙,而且还耐心地把“祖传宝刀”的“三个好处”给讲解清楚。

这一关过去了,但是牛二很快就在杨志的话里找到了一个“漏洞”,从而给自己敲诈勒索,寻找“理论依据”。因为杨志“祖传宝刀”的“三个好处”分别为:

“第一件,砍铜剁铁,刀口不卷;第二件,吹毛得过;第三件,杀人刀上没血。”

那剩下的事情就简单了,一 一验证吧,哪一件验证不出来,牛二就有理由“合理合法”搅得你鸡犬不宁,直到你最后自认倒霉,花钱了事,或者被牛二言语、腿脚上占了便宜了结。

其实在牛二的概念里,第一件和第二件都好验证,关键是第三件是万万验证不了的。因为他的经历告诉自己,还没有人敢当街杀人呢。这也是他可以一直嚣张到现在的原因所在。

但是,现实终于狠狠地教训了牛二,牛二嚣张地要求杨志验证第三件好处,也就是“杀人不见血”。然而杨志还在忍,他让牛二找条狗来,杨志试图用“杀狗刀上没血”来验证“杀人刀上没血”。

但是牛二要你验证这第三条的目的是什么啊?就是要把杨志逼到墙角,然后踏上一脚,宣布自己胜利。杨志事实上已经被逼得无路可退了,但是杨志还在尽量求退,哪怕跪着退出,他也忍了。然而“垃圾人”牛二却并没有就此打住,他似乎也感受到杨志即将被压垮,所以更加得寸进尺。

于是牛二更加挑衅地去抢夺刀,甚至在失败之后,抡起拳头要揍杨志。

杨志霍地躲过,拿着刀抢入来;一时性起,望牛二颡根上搠个着,扑地倒了。杨志赶入去,把牛二胸脯上又连搠了两刀,血流满地,死在地上。

杨志的第一刀插向牛二的颡根(咽喉的后部),这个动作连贯着抢刀的过程,可以说6分主动,4分被动,插颡根,说明牛二的言语深深伤害了杨志,也是杨志“一时性起”的主要原因。然后牛二倒地之后,杨志又在牛二的胸脯上插了两刀。这时的杨志已经冷静下来了,既然做了,牛二这种人是坚决不能留活口的,这专业术语叫“补刀”。此刻的杨志已经不再唯唯诺诺了,反正自己的仕途无望了,官司是吃定了,所幸活得像个汉子,说不定有另一番出路。

杨志叫道:“洒家杀死这个泼皮,怎肯连累你们。泼皮既已死了,你们都来同洒家去官府里出首!”

杨志的结果也换回了天汉州桥的百姓对自己的认可和支持。

自己被抓到大牢时,众邻舍都出了供状保放;牢里众多押牢、禁子、节级都佩服杨志,而不敲诈杨志;连推司都把杨志的供状改成了“斗杀”;杨志被迭配北京大名府的时候,天汉州桥的大户们都专门集资了钱,专程送杨志,还安排酒席让押送的衙役路上照顾杨志。

文/炒米视角

原创首发,欢迎关注或吐槽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