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身保险案例,想买保险的话可以咨询谁?
人身保险案例,想买保险的话可以咨询谁?
现在的生活,充斥着各种各样,眼花缭乱的的信息、广告、营销话术。
咱们老百姓,纵是掌握十八般武艺,一不小心也会被举着镰刀的销售人员们收割了。
尤其是保险,营销话术横行。真真假假,没点专业知识真的分辨不出来。
要是怕被话术迷惑,不听也就算了,
可偏偏身边的亲戚朋友都加入了保险销售大军,
就像牛皮糖一样,甩都甩不掉,成天被找上门轰炸。
万一想给自己给家人买份保险,真的听信了话术,那可就倒了八辈子血霉,
您那买的可不是保险,而是后半辈子的累赘。
这些话术,有组织有纪律的,逻辑缜密,思路清晰,定位准确。
普通消费者一不小心,就会踩到。
今天,公子就为你盘点常用的那些话术。
当你听到这些话,就要掂量掂量这份保险,值不值得一买了。
1、“xx保险公司大公司,买保险一定要选大公司、大品牌,小公司会倒闭不摆谱。”——万一保险公司倒闭了,那我买的保险岂不是没着落了?
利用消费者担心小保险公司倒闭,只找大公司抱团的心理,各家保险代理人常常在朋友圈里争第一:
好好好,你们都是第一,行了吧。
这么一遍又一遍刷着存在感,无非是想说自己家牛x,自己家厉害,自己家赔得起。
在自卖自夸的同时,也不忘踩一下竞争队手,
——王姐你听说了吗?去年邻居李姐给女儿买了X家的保险,前段时间她女儿气管炎住了院,保险公司都不赔的。像那些小公司就更不摆谱了,哪里赔得起哦,要买还是买我们家的保险。
不明真相的消费者在一旁点头称是。
话术真相:
其实这个问题,公子早已经聊过了,我在文章已经论述过,从理赔、条款、服务三方面看,大小保险公司之间并不存在代理人口中这么夸张的差异。
简而言之,首先,保险公司背后是同一套监管体系,而国内的保险监管体系世界领先,保司每季度需要需要递交压力测试报告,保证自己99.5%不会倒闭。其次,保险公司没有绝对大小,只有相对大小,那些所谓的小保险公司背后可能都是大央企、大银行等。第三,即便保司破产,也有保险保障基金兜底。而现实中,往往是保司一旦遇到风险,即便没有破产,保险保障基金都会提前出手。
这样结果是,大小保险公司之间理赔无差距,条款无高低,服务无优劣;
一张保单的安全,跟保险公司大小无关,靠的是中国出色的监管制度。
具体详见,
小保险公司摆谱吗
反而,你在朋友圈里看到某些保险公司的大肆宣传,在电视上看到某位明星给保险公司做广告,他们可不是免费的义务宣传员。
你听过的哪些大公司,为了能让你听到,可是花了不少钱呢。
你是否愿意为了知名度高,“耳熟能详”多掏钱,是要考虑清楚的。
2、“在我们公司买保险,不光产品好,服务还有保障”“您放心来买我们家产品,后续理赔出了问题您都可以来找我。
我们保险公司拿过IDA国际龙奖,银保监会评级2A呢,国内没比我们还好的了。”
——服务好,理赔也有保障,简直完美。
保险销售人员在一旁越说越激动,唾沫横飞,激情澎湃。
“王姐,您看咱们这么熟,如果遇到了事情您直接来找我多方便,理赔遇到了困难,都有我帮衬着。”
“你要是去别家买保险,到时候理赔都不知道有没有保障。
那可是几十上百万的救命钱啊,这都街坊四邻的,我能拿这么多钱开玩笑吗?”
出险的时候,你可以什么都不用管,一切交给我们,钱就会“咻”地一下就到你的银行账户上了。
消费者们一听,都是街坊四邻的,总不能骗我,于是决定就选它了。
话术真相:
普通人接触保险少,更别说接触理赔。
消费者们对保险和理赔不了解,
怕理赔的时候没有人协助,保险公司趁机扯皮耍赖导致被拒赔。
所以保险公司就爱在这点上做文章忽悠人。
实际上保险公司的理赔跟卖你保险那人压根没关系,保险公司的理赔专门的理赔部门来负责。
不论大小公司,也不管是线上买保险还是线下买保险,理赔与否只取决于合同条款。
不符合条款的话,销售人员也不可能自己掏钱赔的。
更何况保险代理人这个职位的人员流动性非常大。
这今天在朋友圈打广告给你卖保险的大姐,也许一年后在朋友圈卖茶叶了。
这动辄几十年的保单,要是都靠代理人,保险公司岂不是直接停止运转了。
私以为,保险的服务不像海底捞那样,热情待人,送点小礼物就是服务好,
保险的服务应该体现在理赔速率和投诉比例上。
公子对比过不同保险公司之间的投诉比例和理赔速度,发现并无明显差异。
也就是说服务上的差别并不大。
如果一个劲的拿服务好说事,多半是产品不行。想用服务忽悠人。
3、“一分钱一分货,便宜的保险都是坑”如果身为消费者的你,注意到了互联网上的保险。
——为什么价格差出这么多?
是不是假保险,到时候会不赔。
你在心理暗想。
你拿这个问题去问某些销售人员,
只见他们拿来合同,大笔一挥,
chua~chua~chua~
圈了几个圈,告诉你,
——这些圈出来的都是坑,
话术真相:
代理人会画圈?公子也会。
你当是爱的魔力画圈圈啊?
把人家理赔标准圈出来是几个意思?
在很多消费者的观念里,会误解条款之间的差异。
但殊不知,保险产品是非常同质化的产品。
拿重疾险来说,最核心的25种,人家保监会已经规定好了而这些重疾,占到了实际理赔95%以上。
至于剩下的5%的病种根本不能起到决定价格的作用。
公子曾经将多款重疾产品的定义进行 对比,结果是这样的:
你看,最核心的保障都有着统一的规范。
这些核心的保障占到理赔的95%以上。
相似的保险,责任都如出一辙,价格却差几倍。
你说你贵你有理?
不好意思,你真的没理啊。
在保险条款如此同质化的如今,代理人们总要为了自己手里价格更高的保险找找借口。
所有的借口背后都是为了隐瞒产品或许是在价格上,或许是在保障上不那么好的事实。
当产品真的足够抗打,何必在旁门左道下心思。具体解析可以参考这篇文章:贵的保险真的更好吗?
4、“免费的保险了解一下?”前几天,有朋友在后台留言:
——公子,我前几年在买了款保险产品,一年交一万多,等66岁没出险还能把钱退回来,是不是很好啊?
也许很多人都会有过这种想法:
——万一我保障期内没出事,这保险不就没用了吗?
为了迎合消费者这种想法,保险公司推出了返还型保险。
这种保险,有病治病,没病返本,只要交够一定的年限,就能把钱拿回来。
由于这种保险的每年要交的保费高,线下代理人有更高的佣金,所以很乐得去推广这类产品。
于是就会出现这样的场景:
代理人见你对消费型保险犹犹豫豫,迟迟不肯在他那买上一单,正色道:
——如果您对我之前推荐的产品不满意,不如您看看这款“免费”保险吧。
这款保险啊,保障期满后退回保费,交多少钱返多少钱,相当于您一分钱不用花,就得到了几十年保障!
你听后眼睛一亮,就它了。
买了就上当了。
话术真相:
羊毛出在羊身上。
代理人口中这种“免费”保险,每年的保费通常要高出几成,甚至几倍。
说到底,这种保险的本质是你多交点钱给保险公司,保险拿你的钱去投资,获得了利润分给你一部分,才构成了所谓的返还。
看似一分钱没花就拥有了保障,实则是交了智商税。
我们来看两款保险产品:
一款纯保障型的超级X丽2号MAX,每年35810;
一款返还型的安X保20,每年12444。
图片里,标红的部分是责任更好的地方,
可以看出来返还型的安X保,和纯保障型的超级玛丽2号MAX根本不在一个档次上。
而且,同等保额情况下,如果选择70岁返还保费的安X保,为了返还保费,每年要多交8864,30年就要多交20万!
最后无非两种结局:
如果出险了,
返还型的保险要贵出很多,意味着我们拿不到返还的保费,多交的钱等于白交了,我们受损失。
如果没出险,
我们拿回本金,中间要等待几十年时间,我们拿回的钱是大大贬值了的,也是我们受损失。
怎么算都不划算。
返还型保险的坑,千万别再入了。具体可以参考这篇文章:今天,我把返还型保险的底裤扒下来了。
5、“我们这款产品什么都保”总体上来说,老百姓还是觉得买保险还是比较麻烦的一件事情。
——买保险要看责任太麻烦了,有没有什么产品能一键配齐啊?
这时候保险代理人的机会来了,隆重地拿出自家大而全的产品:
“我们保险公司,专门询问了几万客户的意见,综合大家的想法推出了这款产品。”
“主要是保障非常全面。您生大病了来找我们拿钱;医疗费来找我们报销;出了什么意外也来找我们;甚至自然灾害都可以来找我们。”
“这是从头保到脚啊,一站式解决您的投保问题,省心!”
很多人一听,终于可以不必一款一款挑了,不如多花点钱,买这种保险,“一张保单保所以”。
话术真相:
这种大而全,往往是大而坑。
我们且不说保险责任里埋了多少坑,单论价格往往是分开买的几倍甚至是几十倍。
我们以全国知名的产品的宇宙福为例:
后两种方案的组合和大而全保障几乎无出入,但是价格相差近一倍。
为了图个省事多花六千多?这就是大佬的世界吗?
咱们老百姓,不要被被这些精妙的话术给坑了,同样的责任当然还是选更便宜的!
这些所谓大而全的保险就像是打了玻尿酸的脸,
表面上看似漂亮,但其实很面瘫。
大部分情况,你以为它是这样的:
其实它是这样的:
具体文章可以参考这篇:一张保单保所有,保险界最大的杀猪盘。
6、“我们家重疾险确诊即赔”这是卖保险的典型话术了,利用消费者啥也不懂,为了方便销售,某些无良销售真的是玩得野。
“别人家要求三级才赔,我们确诊即赔”;“别人家12个月才赔,我们确诊即赔”;“别人家必须要求手术,我们确诊即赔”。
把自家的产品夸到天上去,把别人家的产品贬到地下去,
可以说是拉踩高手,饭圈女孩都不如他们。可是他们说得是真相吗?
话术真相:
为了能卖出保险,有些人真的是什么都敢说。
对下欺负消费者不知情,对上隐瞒自己的不当销售行为。最后让保险公司来背锅。
大家要清楚的是,重疾险并不全是确诊即赔。
准确的说法是符合理赔标准即赔。
而且,这些标准还不算容易达到:
那么,会不会存在哪款保险理赔更宽松呢?
基本上不会的。
首先,最核心的25种,人家保监会已经规定好了而这些重疾,占到了实际理赔95%以上。
其次,在非核心重疾上,宽松一条两条非常正常,
这些能对理赔造成的影响非常小,比之前面的95%是少之又少。
具体的扒条款,可以参考上面的第3条。
类似的话术承诺还有很多,像是什么“百万医疗险终身保证续保”,什么“年金险年化10%以上”。这些都是假的!
大家购买保险前,一定看条款!而不是销售人员的承诺。
7、“xx产品马上要停销(或涨价)了”、“保监会最新政策,以后XX病不保了”每到产品更新换代,或是重要的政策出台,有些人总要在借题发挥:
——抓住最后的上车机会!从XX日起,XX保险就要停售(涨价)了。
有些人听到这些,便拿出了当年抢盐、双十一扫货的劲头,
一听产品要停售了,加之刻意营造的紧张气氛。
时间紧任务重,赶紧联系销售购买,匆忙下了单,终于在停售之前赶上了末班车,吁了一口气。
可是没过几天,另一款停售了,你又看到了朋友圈内炒停售忙碌的身影。
话术真相:
“炒停售、炒政策”往往是保险公司的常用伎俩之一,年年搞,月月搞,一直搞,而且屡试不爽,对咱们老百姓就是特别有用。。
每年下架的产品中,大多都是些歪瓜裂枣,
很多都是连银保监会都觉得坑害消费者,要求下架的。
可是即便如此,很多无良代理人也要搞波最后的狂欢,誓要收割一波。
要知道,一年之中保险公司在不同渠道上线、下架的产品有上千款,这些都是保险行业正常的新陈代谢过程。
公子在保险行业这几年,每年看过的保险产品无数。要说是哪款是不可取代的?
对不起,非常有限。
还有一种典型套路是,炒政策
今天银保监会说甲状腺癌不保了,赶快买;
明天银保监会说不准保证续保了,赶快买。
好端端的保监会,怎么就在某些人的嘴里成了大魔头?
而且即便出台了什么爆炸性的政策,从意见稿到政策落地也有一大段的时间,够你慢慢选的。所以,大家理性决策,千万不要被饥饿营销冲昏了头脑。
8、“健康告知不用管,全部√无”一些消费者可能身体出过什么毛病,找了好多家保险公司都不给保。
于是某个别无良代理人嗅到了机会。
——没关系,我们公司给你保。你只要在我这里买保险,合同我来帮你填,对对对,健康告知全√无就行。
——这是我应该做的。过两天会有保险公司回访,你就回答知道了就行。
——出了什么问题,有我在。
你感恩戴德,自己的高血压找了好几家保险公司都不保,没想到今天这家这么方便。
在众多代理人的谎言中,这是最为恶毒的一条。
为了能卖出保险,某些保险代理人已经逾越了道德的边界,无视消费者能不能保,骗人投保!
话术真相:
骗子!
如果有人让你不看健康告知就直接全勾否,直接无视,拉黑,举报三连。
如果你真的听信了代理人的鬼话,隐瞒告知,后面需要理赔时,保险公司有很大的概率是不赔的!
这些无良代理人为了能拿到佣金,无视投保人的健康状况,省去了健康告知这个步骤,黑心至极。
根据江苏保监会的一项资料显示:52%的拒赔,都是由于被保险人未如实告知既往病史。
这其中有多少是被代理人坑了的,我不得而知。
投保前的健康告知非常重要,要认真谨慎填写,必要的时候可以咨询专业人员。
但是,乱填就是拿自己的保费,甚至是救命钱在悬崖边试探。
如何进行健康告知,可以参考这篇文章:看过了上百个拒赔案例,我终于知道为什么说保险是骗人的了。
8、“离婚不分、欠债不还、诉讼不给、遗产税不交”霸道总裁般的话术,听的消费者一愣一愣的。
为了能卖出一份保险,这些销售人员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一顿宣讲:
——买了保险离婚都不分的,谁买了算谁的,女人还是要为自己做打算,万一离婚了,这也是对自己的保障。
——万一你欠钱了,天王老子都没办法把你的保险金拿去抵债,保险就是这么牛。
——一般人我不告诉他,保险是不用交遗产税的,咱们也要把目光放长远一点。
这要是没点法律基础的,当场就给保险跪下了。
话术真相:
在很多保险销售人员口中,感觉保险除了避孕,什么都会。
但是一翻开相关法律,啥也不是。
像是离婚不分,怕你是把婚姻法按在脚下摩擦。
夫妻共同财产,该分的,还得分。
而欠债不还,诉讼不给,那不是在给法外狂徒制造机会?
至于遗产税就更滑稽了,财政部2017年8月,就公开回应过:根本就没有发布过遗产税相关条例。
国家都没收遗产税,您避什么呢。
当然,离婚不分、欠债不还、诉讼不给的情况也有,
比如:因意外、疾病或者残疾而获得的保险理赔金,这笔钱是用于保障受益人的基本权益的,可以避免受到债权的追索和强制执行,也避免离婚时的分割。
比如:父母赠送给结婚子女,并附带了赠与证明的保险,离婚不分。
再比如:有非常完整的证据链证明是个人财产支付的保单,离婚不分。
等等等等。
但以上这些情况,都是合理的保障投保人的权益的,
如果你想钻法律的空子,建议还是打道回府。
具体法律条文和司法案例可以参考这篇文章:
离婚不分,欠债不还,保险真能这么任性?
10、“保险一旦退保就会有XXX影响,所以不要退保。”消费者真的挺难的,被上述话术套路买了一份保险还不够,买回来发现根本不是自己想要的,想要退保还要被阻挠。
前两个后台读者就说了一个真实案例:
老王去年装修房子办贷款的时候买了一份保险,因为不买利息会很高。
今年不想买了,没续交保费,结果业务员打电话来说不行,不交钱贷款利息就会上涨。
迫于无奈,老王只能老老实实地把钱交了。
买也不是自己主动意愿买的,退也不能按自己主动的意愿退。
感觉自己就像是任人宰割的鱼肉。
解释:
老王就是被代理人骗了,遇到这种情况,直接录音举报即可。
因为退保,是投保人的权力,任何保险公司都不能以任何借口,理由阻碍投保人退保。
很多保险公司在面临客户退保的时候,不会第一时间帮客户办理手续,而是通知保单的业务员过来劝说。
话术无非就是,不建议您退保,退了对您有什么什么影响云云。
很多人可能当场就被唬住了,放弃退保。
但其实压根没什么影响。
如果真的觉得买的保险产品不适合自己,随时可以退保。
业务员过来再怎么说也不管,坚持退保就好了,要是还不给办理,就直接举报到银保监会。
商业保险,就是我们签属的是一份长期合同,而且还是不平等合约。
投保人可以随时提出退保,但保险公司两年内不得无故终止合同。
下次再遇到这种话术,你知道该怎么做了。
上面总结了十种典型的保险销售话术,
但是保险话术千千万,总有一款等着你。在保险行业内,会有专门设计针对消费者心理来设计话术的岗位。
不怕坑不到你。
但话术再怎么精妙花里胡哨,我们只需认准一点就可以刀枪不入,
那就是保险条款。
不要听卖保险的人怎么讲,老老实实回去看条款,就没人能骗得了你。保险怎么买,可以参考我这篇最全攻略。
让保险回到保障本身。希望能帮到大家。
关注肆大财子,更多保险问题欢迎私信或下方评论留言。
高压电触电人身损害赔偿案例?
景洪市人民法院于2012年6月19日立案受理原告刘小芳、杜爱有、汪翠兰、杜月乔、刘杭与被告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西双版纳景洪供电局、普文镇中心小学、刘洪触电人身损害责任纠纷案一案,本院于2012年10月17日公开开庭进行了审理。原告刘小芳及五原告的共同委托代理人宋奇薇、被告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西双版纳景洪供电局的法定代表人徐锐及委托代理人刘素敏、被告刘洪及委托代理人刘晓云、普文镇中心小学的法定代表人龚洪元及委托代理人王家元、赵长生到庭参加诉讼。本案现已审理终结。2、认定事实
被告普文镇中心小学将其廉租房监控器安装工程发包给不具有安装资质的被告刘洪,刘洪雇佣不具有安装资质的杜彬为其安装。2012年5月17日,杜彬在被告普文镇中心小学廉租房2幢楼顶安装的过程中被电力设施产权人为被告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西双版纳景洪供电局所有的35KV高压电线电击致死。触电事故发生后,被告刘洪将从被告普文镇中心小学领取的预支设备安装款10000元支付给死者杜彬的家属作为殡仪费。
吉林确诊人数又增长了?
吉林是个不错的省份,本来我以为吉林开学比较晚呢,结果吉林是仅次于辽宁公布开学时间的省份,让人有了些许感动。
吉林省省委、省政府研究确定,全省高三年级(含中职学校毕业年级) 4月7日开学。请各地按照《教育部中小学校新型冠状防控指南》《吉林省各级各类学校制定错备错时开学实施方案工作指南》( 吉卫明电[2020] 185号 )、《吉林省关于切实做好全省 2020年春季学期中小学开学有关工作的通知》( 吉卫明电[2020] 186号)要求,积极稳妥做好开学前各项准备工作,坚决保障师生生命安全和校园安全
一、符合什么条件才能开学?
王登峰表示,各地是否达到开学的标准,要看专家的研判。
二、开学是否优先考虑初三和高三?
在回答开学先后顺序的问题上,王登峰表示,教育部已经几次在通知中明确,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应该优先保障高三和初三开学。
宣布全省高三年级(含中职学校毕业年级)4月7日开学,刚宣布开学,这几天一连又增加了4例境外输入病例。那么,吉林此次的境外输入病例对当地开学会不会有影响呢?吉林省情况怎么样呢?
就在昨日前日都增加了一例,这个对吉林开学有没有影响呢?可以说吉林是刚宣布就有病例,这对吉林真是莫大的讽刺啊。
昨天出现的这一例是延吉市的,是属于美国输入病例,但全程都是属于风险可控状态。对开学的影响是客观存在的,但影响到何种程度?还是需要当地对情况的风险点来进行逐一排除。
当前,吉林省开学最主要的工作还是要对情况进行控制,这是教育部对开学提出的要求的基本的前提,这是原则性要求,另外,吉林省目前各级各类学校都在做开学前的准备工作,包括校园疫情防控预案,各种防控物资的准备,以及应急演练工作,实际上就是将开学后可能出现的任何状况都想了一遍,这样也好做到有备无患。
其实,自我国实现新的境外输入人员管控措施以来,我们已经不用担心境外输入病例会在境内传播问题了,因为我国各省份已经对境外输入人员实行闭环式管理,即将关口前移,严把机场、火车站、港口几个地方,凡是本属地境外输入人员,全部实行专车接回属地,并送往集中隔离点,全程不接触本土人员,确保境内人员的安全。
拿吉林来说,自2月25日起,吉林就开始下设接机工作组,每天派出200余人次,出动车辆30余台,做好点对点接回境外返吉人员,并按属地管理原则对其进行集中有效隔离。
目前外交部也对输入的外国人严加管控,所有境外人员全部先隔离14天再说,因此吉林新增的这4例境外输入病例,同样是在进入关内的那一刻就被专车送往各地的集中隔离点,发病后送往定点医院治疗,与之密切接触的相关人员也全部在隔离观察中。
基本上开学问题不大了。
根据河南教育厅文章:
河南省教育厅作为主管教育的官方机构不会轻易的发言,文章中提到陕西,江苏,云南的开学,而且这些省份的输入性病例对他们开学没有影响,因此最后给出了判断:
28天零增长,应该将严控范围内的个别输入性病例排除在外,文章中提到疫情在得到基本控制,绝大多数同意时开学是安全。必要的防控,无自合条件到位,满足以上条件就可以决定开学。所以吉林的开学是很对的。而且输入性病例并不影响大局。
所以对吉林开学,基本没有什么影响。
老铁们,你们怎么看?
保险是否是个骗局?
保险是否是个骗局?
首先,我们先来看看保险是怎么骗人的。
1. 部分业务员专业能力不足自从友邦引进了代理人机制以后,国内各大保险公司争相效仿,目前国内的代理大约就有800万以上,而为了能够深入不同的市场,代理人的挑选就没有太多的要求,只要能卖保险就行,即使你只进来给自己家买完就再也开不了单了。所以,特别是在农村,代理人的文化水平普遍不高,能签个字就行,这就出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对保险条款或者基本的保险保障内容都了解不清,那么怎么卖保险呢?听话,照做!销售经理怎么说的,我就怎么说,至于他说得对不对?那肯定是对的,我们经理都这么说能不对么,反正我都不懂,我的客户肯定也不懂。更有甚者,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二次演义,你只要敢问,我就敢答,不管我知不知道。因此造成了大量的客户不了解自己买的是什么,或者了解的信息是错误的。因此就会出现各种版本的保险都是骗人的:分红险明明达不到最高的演示利率,客户以为会达到,结果取钱的时候取不出来那么多钱,保险是骗人的!我这场病得的住院都住了1个月了,差点挂了,结果我买那个说是得了大病就赔的大病险,一分钱都没赔,保险是骗人的!我买的住院险,说是住院就能赔,结果我家孩子住了十几天的院,花了七八千,保险公司一分钱都没赔,保险是骗人的!2. 关于健康告知保险公司的投保采取的是最大诚信原则,即保险公司默认我们在投保时告知他的信息是正确的,那如果不是正确的呢?不好意思,是你先骗我的,所以你如果要理赔的时候,我也不会给你理赔。目前很多人的身体状况其实已经无法购买医疗险/重疾险这类对健康告知要求比较严的产品,但是我们不买产品,保险公司和销售人员就无法赚取佣金,因此,很多销售人员在销售的时候会直接对客户说:这些告知全部选否就行了,不用告知。有的销售人员是自身也不知道告知的意义,有的就是抱着侥幸的心理,怎么那么巧我的客户就要得重疾,还有的就是比较阴暗了,赚了钱再说,以后谁管谁呀,不管怎样,在这样的误导下,很多人买了保险,但是理赔的时候即使满足了合同条款的要求也得不到理赔,因为是客户先欺骗了保险公司,所以保险还是骗人的!3. 保险行业的信息不对称目前的保险销售从业者中,95%的还是保险代理人,我们不说他们初衷的好坏,他们接触的产品本身存在不小的缺陷,因为只能销售一家公司的产品,即使可以从网上查询到其他公司的产品,但因为利益相关,或者说是缺乏必要的动力,一般也只会再找几款比他们销售产品更贵的,设计更不合理的产品来讲给客户听。这就又出现了一个问题,就是客户能接触到的网络信息越来越多,虽然不一定全面,但是很容易就会接触到一个网络爆款的产品,丢过来问你,为什么同样的保额,这款网上的产品只要1万块,而你给我推荐的这款产品需要1万5,甚至2万块?哎呀,别上网看,你不懂,别被网上的产品骗了,这些小保险公司,谁知道哪天就倒了,你要是买了,理赔的时候公司都没了,你上哪理赔去?由此造成的结果是:一,客户信了代理人的话,果然这些小保险公司就知道骗人钱,保险公司都是骗人的;二,客户多方求证,了解了保险公司没有小公司,个个都挺大的,而且保险法规定中,这些公司也挺摆谱的,所以反过来,给我推销的保险代理人都是骗人的,保险公司就知道骗人。这种信息不对称不单单是对客户来说,对保险公司的代理人也是一样,她们的上级也不会直接告诉他们,保险公司的几大保险机制,小保险公司也很摆谱,我们的产品就是比别人贵,我们的条款可能还没别人好。所以,因为信息不对称,所以保险公司还是骗人的。4. 保单的各种条款,晦涩难懂,就是为了挖坑骗我们保单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纸具有法律效应的合同,为了让这份合同更加严谨,规避风险,保险合同中会出现大量的专有名词、名词定义、疾病定义、免责条款等等,我们看一本动辄上百页的合同,看完前面忘了前面,看完后面忘了全部,再看看名词解释和疾病定义更是气不打一处来,这条款一看就是保险公司写出来专门骗人的。但其实保险公司把条款加了那么多的定义,就是为了让条款的解释更明确,避免出现歧义,因为保险法还规定,如果条款出现歧义,要按照更有利于被保险人的解释来执行。所以看不懂条款不要紧,找专业的人看。5. 商业保险公司的本质属性保险公司从本质来说就是一个以营利为目的商业机构,不像社保、慈善基金等可以不盈利。所以不管是保险公司自身的精算师、理赔员、理赔调查员等,亦或者保险公司背后的再保险公司,都要确保保险公司推出的产品和案件理赔等各个环节尽量不会出现可能亏损的情况。结合上面说的最大诚信原则,保险公司不可能不惜成本地在客户投保之前先把所有客户的所有身体情况和家庭情况调查清楚,那么就只能在理赔的时候尽量避免骗保或不应该理赔情况的出现,所以就出现了:买的时候跟我们说,这也能买,那也能买,赔的时候!你咋不早说?你在卖我保险的时候也没告诉我理赔这么麻烦,要查这么多东西呀?我知道你这样的话,我当时就不买了。其实呢,保单中有些理赔需要提供什么资料,在健康告知、免责条款、保险责任等内容也有说哪些会理赔哪些不会理赔,但是具体在销售过程中,销售人员怎么说的,那就不一定了。所以这里又出现了一个不对称的情况,就是虽然保险公司的销售人员不一定专业,但是他们的理赔人员和调查人员绝对专业,由此造成的后果,我们就很容易想象了!所以最后的印象就是,保险公司就是为了赚我们的钱,他们就是骗人的。是的,保险公司就是为了赚钱,如果他们就是靠骗人来赚钱的话,保险也不会成为三大金融行业之一,在全球和中国发展了这么多年。以上就是根据我的经验,总结的几条为什么大家不信任保险,感觉保险是骗人的原因。那么既然有这么多问题,我们应该怎么规避这些风险呢?1. 需求为导向:跟买商品一样,不要别人给我们推荐什么,我们就买什么,我们买商品不是因为这件商品好,而是因为这件商品我们需要,我们买保险也要先理清楚自己的需求,再考虑如何购买,即使是最亲近的人,因为信息的不对称,即使他们的本意是好的,给我们的产品也不一定是合适的;2. 找专业的人办专业的事:我们不说代理人和经纪人的区别,因为代理人里面也有很多很专业的人,经纪人里也有很多不专业的人,但在我已经提出了需求的前提下,你提供的方案要能够贴合我的需求,而不是因为你觉得这个产品好就让我买,我要我觉得,而不是你觉得。没有哪个产品能够十全十美,拿一个产品就能给吹出花来,我觉得就是不专业;3. 认真投保,认真阅读合同条款:投保前的工作不怕做多做细,因为这是对我们自己负责,对后期可能出现的理赔负责,健康告知、免责条款、保障责任都要一条条地看,看不懂没关系,找给你销售的人员,如果他也解释不清楚,那么我们就需要重新考虑一下上面一条了。同时现在的网络产品越来越多,投保时没人指导怎么办?客服电话、线上客服等都可以咨询,如果存在误导现象,也会为后续的维权提供证据,再就是也可以把这种产品丢给身边的代理人、经纪人帮忙看一下,如果说好,好在哪里?如果说不好,不好在哪里?对于那种,一看是网上的产品就一口否定,或者一看不是自家的产品,就装作没看到的销售人员,我们会有自己的评判。买保险是因为责任,而买对保险有时需要一点运气,那就遇到专业的保险规划师。希望这篇回答能帮到你,如果有用,就给我点个赞吧!更多保险干货,关注【哆啦a保】,私信回复 "干货" 领取意外身亡后遭11家公司拒绝赔付你怎么看?
敬请关注本人头条号,希望成为彼此交流的平台,谢谢🙏。
首先,很庆幸没有听从朋友的意见去买国内保险,而是听从了太太的意见买从香港买了保险,从目前赔付情况来看,的确是赔付速度和手续都很简化。
现在再来谈谈这个问题。怎么看这件事情不存在骗保行为,保险公司居然还组团拒赔?真是让人大跌眼界,在国内二种企业是惹不得的:
1、银行,少给你钱了,你去找肯定没有;多给了,你用了或者拒还,公安可以来抓你。去银行存钱变成了买保险,没人会管你;去存钱投资经理喊你买理财产品或者直接骗你办手续买高利贷产品,帮你钱直接划走。等你知道真相起诉银行时,银行直接推卸责任,这是个人行为,与银行无关。
2、保险公司,没投保之前都是好的,买了这个保险似乎就可以一劳永逸了。等到赔钱的时候,找出各种理由条条框框来拒绝赔钱。说实话,目前赔钱爽气和诚信的是车险,但是听说车险都赔本,不知道真的假的。既然亏本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保险公司挤破头要做车险业务呐?这不是自相矛盾吗?
从这个事件看中国保险公司诚信堪忧,该男子2009年就买了保险,而且身前各种保险买了50多份。我理解为该男子喜欢买保险产品作为理财。但是保险公司居然以客户保险买的太多为理由,抱团认定该男子骗保。真是滑天下之大稽!
一个普通人买了将近十年保险,保险公司在收保险费时怎么不认定别人骗保呐?既然和别人签了合同,公安机关也认定排除自杀,他杀,又岂是骗保?
十年的保费换来骗保一说,那真是中国保险行业的悲哀啊!请问这样的事情发生之后,与保险公司诚信缺失导致严重阻碍保险行业发展,孰重孰轻?
也许中国的保险公司不需要诚信也会发展很好,因为中国人多,因为中国卖保险靠的是关系,因为中国卖保险可以强搭(买汽车票强搭保险费)......所以个人客户无所谓,因为不缺你一个,你买了就是冤大头,宰一个是一个。哎,可怜可悲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