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猫的后现代生活, 熊猫究竟是猫还是熊?

2023-07-04 10:35:04 66阅读

熊猫的后现代生活, 熊猫究竟是猫还是熊?

提到熊猫,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憨态可掬的“国宝”大熊猫,但其实熊猫这个名字不属于大熊猫,而属于小熊猫,而且大熊猫和小熊猫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它们是完全不同的两个物种,并且二者几乎没有亲缘关系。那么,“熊猫”这个名字是怎么来的?它是熊还是猫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熊猫的后现代生活,
熊猫究竟是猫还是熊?

“熊猫”的由来

早在1902年,英国动物学家迈克尔·罗杰斯·奥德菲尔德·托马斯来到中国,在四川收集到了一个动物头盖骨的标本,他发现该头骨与家猫有些相似,但是比家猫大,部分特征与现存的浣熊头骨有些相似,因此托马斯将其命名为“小熊猫”。这是有记载以来,第一次出现“熊猫”这个词。

不过,小熊猫刚被发现时,曾经被放入了浣熊科和熊科,随着科学的进步,科学家们通过系统发生学对小熊猫进行了细致的研究发现,它与熊科动物没有太大的关系,与浣熊科有一定的亲缘关系,但二者分化时间较长,所以小熊猫之后被分成了单独的科-小熊猫科。

那么,大熊猫又是怎么来的呢?

虽然大熊猫是我国独有的物种,但是它与小熊猫一样都是外国人最先研究的。早在19世纪60年代末,法国的传教士阿尔芒·戴维德同样是在四川发现了全身由黑白毛发覆盖的类熊动物,他将该动物命名为“黑白熊”。由于戴维德是第一次见到该物种(那可比吗,这可是我国独有的物种),所以就从当地带走了一个标本带回了法国。

戴维德将标本带回法国后交到了法国自然历史博物馆的动物学家阿尔封斯·米勒·爱德华兹手中,通过爱德华兹的研究,他发现该物种虽然与熊科动物很像,但是牙齿和骨骼结构更像是浣熊,因此,他将黑白熊改名为“Ailuropoda melanoleuca”(意思就是与浣熊相似的兽),而这正是现在大熊猫所用的学名。

之后随着小熊猫的被发现和命名,一些学者根据大、小熊猫的相似性主张将大熊猫也划入小熊猫科中,此时大熊猫的中文名才被确立。具体的时间从一些记载看,大约在1938年,因为早在1915年的《中华大字典》中对熊猫进行了描述“熊猫、兽名,似猫而善升木”,最关键的是从配图看就是小熊猫而非熊猫,而到了1938年出版的《辞海》看,熊猫就成了如今大熊猫的描述。由此可见,大熊猫的中文名就是在1915-1938年之间被确立的,而它之所以有这个名字是因为小熊猫最先被命名,而大熊猫恰好与之有相似的性状。

“熊猫”是猫是熊?

熊猫还有一个别称“猫熊”,这个名字其实是学名翻译而来的,并没有什么复杂的来历,而从上面的介绍看,熊猫其实是指大熊猫和小熊猫,只不过,在我们现在的固有认知中,大熊猫早已把小熊猫取而代之了,所以熊猫在如今成了大熊猫的代名词。既然熊猫是指两种动物,我们就分别地来说一下吧。

小熊猫既不是猫也不是熊,根据基因测序,它与现存的熊科动物相差甚远,反而与鼬科、浣熊科有一定的关系,不过它们分化时间较长,所以小熊猫是鼬总科(包括小熊猫科、浣熊科、鼬科、臭鼬科)小熊猫科下的动物。

而大熊猫就不同了,它不是猫,而是熊。对于大熊猫是熊,小伙伴们之所以有疑问就是因为它与其他熊科动物有着较大的区别,最明显的就是食性,大熊猫的食物99%的是竹子,而其他熊科动物,虽然在食物中也有植物性食物的占比,但是占比大都在40%以下。但是如果我们了解大熊猫的演化史,就对它主要吃竹子的习性不意外了。

首先,在熊科下一共有三个亚科熊亚科、眼镜熊亚科以及大熊猫亚科,而大熊猫之所以独成一个亚科就是因为它与其他熊科动物分化时间较早,独立演化时间较长的缘故。从已发现的化石看,大熊猫的祖先与其他熊科动物早在800万年前就分开演化了,在这时期,大熊猫的祖先叫做始熊猫。始熊猫是一种主要以肉食为主的动物,不过它算不上凶猛,因为它的体型只有狐狸大小(比狐狸胖一些)。

较小的体型加上食肉的习性,让始熊猫必然会处于与其他食肉动物的冲突中,而从食肉动物的演化史上看,此时正值猫科动物(尤其是剑齿虎亚科,因为猫科从1000万年前就已经开始了高速演化)兴盛的时期,如果继续保持这样的生态位,势必会与猫科有很大的冲突。但是当时猫科动物体型较大、还有着短刀一样的犬齿,在竞争上始熊猫必然会被淘汰掉。因此,为了减少冲突,始熊猫开始向高海拔的森林深处迁徙,不过这个选择让始熊猫躲过了残酷的竞争。

到了距今约300万年前,始熊猫演化为大熊猫小种,此时大熊猫小种的体型比始熊猫略有增加,从化石复原看,就像一只胖胖的狗。这是改变生存环境的结果,而且从大熊猫小种的牙齿磨碎以及出土环境看,此时的大熊猫小种已经有相当一部分食物是竹子了。

高海拔竹林的生活有一个极大的好处,那就是可以避开大部分的食肉动物,毕竟在竹林中,除了竹鼠外,几乎没有中大型食草动物生存。靠着食性的改变,大熊猫小种体型逐渐的增大,此时到了大熊猫演化史上体型最大的阶段-巴氏大熊猫。巴氏大熊猫的体型比现存大熊猫要大10-15%之间,由于体型变大,竹林生活的安逸,大熊猫彻底留在了这里,并于距今约1万年前演化为现代大熊猫。与此同时,随着食物中竹子比例的逐渐增加,大熊猫由于极少能吃到肉,所以它的一个可以感受到肉鲜美的基因失活了(T1R1基因)。

因此,从大熊猫的整个演化史看,它们的祖先选择了与世无争的竹林生活,并且逐渐的适应了粗纤维的竹子,才让它们在竞争中成功地存活了下来,而正是这一系列的改变,让大熊猫与其他的熊科动物产生了较大的差异(比如生活在竹林中没有大型食肉动物的威胁、再加上不需要要经常捕杀猎物,所以它的毛发不再是伪装色、再比如由于进食粗纤维的竹子,其牙齿磨碎严重等等)

总结

大熊猫的名字其实是来源于更早被命名的小熊猫,之后大熊猫凭借着“国宝”的身份,成为了熊猫的“代言人”(小熊猫已经哭晕在树上)。不过,从物种分类上看,小熊猫被拿走“名字”也不冤,毕竟它不是猫科动物,也不是熊科动物,而大熊猫就不一样了,它们与其他熊科动物有着共同的祖先,只是因为在竞争中,大熊猫的祖先选择了“与世无争”的生活,因此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才让它看起来不太像熊科动物。

原始熊猫长什么样?

大熊猫有着“活化石”的称号,是一种非常古老的生物,目前国际上主流的观点就是它们由800-900万年前的始熊猫进化而来,就熊猫的进化过程,大致可以分成4个阶段,分别是:

中新世晚期的始熊猫,更新世早期的小种大熊猫,更新世中后期的巴氏大熊猫,以及如今我们所见到的现代大熊猫。

有证据表明,在演化至小种大熊猫阶段的时候,它们就已经进化到以竹子为食的阶段了。

在我们的观念里面,史前动物基本上都体型庞大,战斗力强悍,但是熊猫家族似乎是一个例外,在古今的4类大熊猫里面,始熊猫如同一只肥胖的狐狸般大,小种大熊猫也没有如今的大熊猫那么大,大约只有一半左右,只有巴氏大熊猫体长在2米左右,体重也比现代大熊猫高许多(大约比现代大熊猫大1/8),如果说史前熊猫里面,哪一种最厉害的话?

那么从体重优势上面分析,无疑就是巴氏大熊猫了,我们来看看巴氏大熊猫当时的生存情况。

熊猫能吃吗?

您好,熊猫是以竹子为主要食物的植食性动物,它们只吃植物,不吃肉类。除了竹子,熊猫也会吃一些植物的树叶、花和水果等。但是,由于它们的胃肠道结构和消化功能都适应了植物性食物,所以不能吃肉类或其他动物性食物。

描写熊猫生活环境的句子50字?

熊猫的生活环境非常局限因为熊猫的自然栖息地受到了森林破坏,它们只能在少数的山区和自然保护区内生存,那些地方有茂密的竹林和清澈的水源熊猫需要依靠竹子为生,但是竹林的发育需要大量的水分,所以它们的栖息地必须兼顾山林和水源的要求此外,熊猫也需要安静的环境来舒适地生活,因为它们是一种比较害羞和神经质的动物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和建设活动的不断扩大,许多野生动物都失去了合适的住所为了保护熊猫的栖息地,保护环境,不断减缓人类对自然界的破坏至关重要

为什么大熊猫不怕人?

大熊猫不怕人是因为它属于食肉目,而且大部分的大熊猫由人工饲养,已经习惯了人类。

熊猫在野外是一种十分敏感、害羞的动物,要观察野生熊猫十分不容易,一般情况下,熊猫不会攻击人类,遇到人类的打扰会懒洋洋的躲开,但是如果遇到发情期的公熊猫或者哺育期的母熊猫,如果靠得太近可是会受到攻击的。

熊猫的祖先是肉食动物,现代熊猫偶尔还是会食用肉类,所以犬齿十分发达,被熊猫咬一口可是会受不小的伤害的哦。动物园的熊猫一般都经过了驯化,对人会比较温顺,不过也是发生过圈养熊猫生气的时候攻击人的例子。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