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大猫,猫咪如何和老虎体型一样?
非洲大猫,猫咪如何和老虎体型一样?
感谢邀请
图注:老猫非常狡猾,图片来自网络图注:打斗嬉戏中的猫,图片来自网络
猫是我们非常熟悉的动物,它们是天生的杀手,具有灵敏的感知能力及超强的运动能力。一些经验丰富的老猫,往往能够打退比自己体型大得多的狗。很多人认为因此认为,如果将猫的体型放大,它们绝对有能力与老虎或者狮子放手一搏。
如果将猫的体型放大10倍,能否与老虎对抗你?答案是绝对不可能!为什么?我们通常比较动物的体型不是看长度,而是蓝重量。一只猫,它的平均体重在3至5公斤左间,放大10倍,也就是50公斤而已,老虎的体重往往在150公斤以上,所以放大10倍的猫根本就没有与老虎对抗的资本。
那如果让猫和老虎拥有相同的体型呢?两者之间谁强谁弱?答案依然是老虎强,而且是非常非常强。大家看看下面的两张图片应该就能知道原因了。
第一张图是猫的头骨,可以看到其有出奇大的眼眶,但是嘴里的牙齿很小,特别是用于穿刺和绝杀的犬齿;第二张图是老虎的头骨,尽管其眼眶比猫小得多,但是头骨明显厚重,特别是老虎嘴中的犬齿,又粗又长,看上去就让人汗毛倒立!
仅仅是比较头骨,就能看出老虎嘴巴和牙齿的攻击力和杀伤力远远超过了猫,这还不考虑老虎的头骨、下颌骨强度以及附着的肌肉产生的强大咬合力。
猫与老虎头骨相差的如此悬殊,原因与它们的生态位有着直接的关系:猫平常主要小型的啮齿类、鸟类,或者是两栖类爬行类为食,这些动物并没有强大的反抗能力,因此猫也不需要强大的杀伤力和咬合力;与猫相比,生活在野外的老虎则主要以大型的猎物为主。比如凶悍的野猪、野牛,这些动物不但身体强壮,而且非常危险。为了能够杀死这些大型猎物,老虎演化出了强大的杀伤力、攻击力和搏斗能力。
图注:捕鼠的猫,图片来自网络
图注:杀死巨大野牛的孟加拉虎,图片来自网络
其实,即便猫有比老虎更大的体型,依然不是老虎的对手。
在网络上,有大量的类似问题,将猫放大到与老虎和狮子同样的体型,其实这都是对于猫和老虎不了解才会提出的问题。希望我的回答让大家明白猫和老虎、狮子有着天壤之别,即便是拥有相同体型,战斗力上也是不在一个量级上。
图注:猫的小牙,图片来自网络
图注:虎的犬齿,图片来自网络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为什么有些人始终认为老虎打不过狮子?
很多人想要给地球上动物的战斗力做个排名,为此网上流传过许多猛兽武力值排行榜,在这些排行榜中,有时狮子排名比老虎靠前,有时老虎的排名顺序比狮子更高。
正因为如此,在虎派眼里,狮子永远打不过老虎;然而在狮派眼里,老虎永远打不过狮子。那究竟是哪一方的观点正确呢?
狮子和老虎其实,狮子和老虎之间根本没有可比性,这是因为它们生活的区域不同,对环境的要求也不同。就好像是长跑运动员要和短跑运动员比较一样,虽然都是跑步,但规则的不同,谁胜谁败也不一定。
狮子喜欢生活在草原上,并且以群居的方式为生。这是因为狮子生存的地方视野开阔,无论是食草动物还是食肉动物,都很难隐藏自己的行踪。
食草动物为了对抗天敌,在演化中时体型逐渐变小,群体数量却越来越多,当数量较多的食草动物聚集在一起时,此时它们相当于拥有了无数双眼睛,群体中的任何一只都可以观测到周围的情况,一旦发现天敌,就可以发出声音提醒同伴。
正是因为如此,一些独居的猎食者因为无法适应这种变化而灭绝了,比如:剑齿虎。为了适应群居的食草动物们,食肉动物们必须演化出相应的策略,比如:跑得更快、或者是群居的方式。其中豹子采用的是速度,而狮子、斑鬣狗采用的则是群居的方式。
不过,母狮在刚生育幼崽的一段时间,也会选择独居,等到孩子长大一些时再返回部落群居。在它们独居的这段时间里,母狮经常会被斑鬣狗骚扰,甚至会被斑鬣狗所消灭。
老虎和狮子比起来,老虎的单打独斗能力强多了,至少没有生物敢在它们地盘上撒野。
老虎属于独居生物,一般来说母虎的地盘较小,公虎的地盘较大,这是因为公虎的领地内会包含4-6头母虎,它拥有领地内所有母虎的交配权。
老虎生活在林地内,它们的猎物可以依靠林地内的山石植被等作为遮挡,因此这里的生物大多采用独居的方式生存。
老虎在捕猎时也采用单打独斗的方式,它们爪子上有着肉垫,走路时爪子可以伸缩,悄悄地接近猎物,等到了足够近的距离时,老虎才会露出真容。
狮子和老虎哪个更厉害在自然界中,狮子和老虎几乎不可能相遇。再加上狮子和老虎有许多不同的亚种,而亚种之间的体型差异非常大,比如:东北虎是体型最大的老虎,它们的体重可达300公斤,而已经灭绝的巴厘虎体长只有1米,重约100公斤左右。如果巴厘虎遇到了非洲雄狮,毫无疑问地是非洲雄狮获胜。
作为对比,我们挑选老虎家族最为出名的东北虎,以及狮子家族最为出名的非洲狮作为对比。
从体型上看,东北虎体长3米左右,成年公虎体重260公斤左右。而非洲狮也不甘示弱它们的体型也达到了3米,成年雄狮体重在250公斤左右。
从速度上看,东北虎攻击猎物时的速度可达60-80公里每小时,而非洲狮的冲刺速度是80公里每小时左右。但它们的缺点也都很明显,那就是无法长时间奔跑,否则就会因无法及时散热而死亡。
从咬合力上看,东北虎的咬合力大约是499千克,而非洲狮的咬合力在184千克左右。
也就是说,从以上数据来看,东北虎与非洲狮发生争斗时,东北虎优势更明显。但实际发生战斗时,我们很难确定谁输谁赢,毕竟不同的狮子与老虎,个体差异非常大;状态差异也比较大。
除此之外还要看双方是否具有战斗能力,在一些动物园中,从小生活在人工环境下的老虎,很多已经丧失了战斗能力,它们虽然拥有一招制敌的本领,但却缺乏攻击技巧,以及胆子过小,导致它们根本不是训练有素狮子的对手。
也就是说,从理论上看,东北虎和非洲狮的战斗中,东北虎将具有优势。但在实际打斗过程中,任何因素的变化都有可能导致最终战局。
非洲狮子和斑鬣狗适合在美国南方以及墨西哥那样的环境生存吗?
墨西哥和与其接壤的美国南部大部分是热带草原和沙漠气候,与同纬度的非洲草原和撒哈拉沙漠环境比较接近。非洲狮和鬣狗按理说可以在这些地区生存,但墨西哥和美国南部缺少非洲那种动物密度和大型食草动物较少,是不能支撑太多狮子和鬣狗生存的。不过史前曾经有一段时间,美国和墨西哥有自己的狮子和鬣狗存在。
晚更新世-全新世早期(100万年前-4000年前)北美有一种3.5米长,1.5米高的美洲拟狮,也称为北美狮子或美国穴狮,这是一种已灭绝的猫科动物,在更新世时期(18000至11000年前)为北美特有,曾经存在约179万年。虽然它一度被认为是与欧亚穴狮有密切关系的狮子亚种,后来的研究表明,它实际上不是一种真正的狮子,也不能归属于任何现代种类的猫科。美洲拟狮是有史以来最大的猫科动物之一,略大于早中更新世原始穴狮,大约比现代非洲狮大25%。
美洲鬣狗的化石发现于1901年。亚利桑那州安妮塔市瓦尔维德铜矿的工人们在附近的石灰石矿附近闲逛时,发现了大量的哺乳动物骨骼化石。这一发现的消息传到了古生物学家比克内尔,传说中的化石猎人巴纳姆·布朗甚至在1904年从纽约出来采集了一些标本。这些东西包括松鼠、地鼠、叉角羚的遗骸,以及起初看起来像是一只大猫的下颚碎片。 然而,出于未知的原因,没有人急于研究这些化石。最终这些骨头被带到了现在的美国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正是在那里,古生物学家奥利弗·佩里·海确定这只猫化石真的是另外一种动物。
保存下来的牙齿的尖角和槽沟——哺乳让奥利弗·佩里·海发现这个下巴属于一只鬣狗,这是第一个也是唯一一种到达北美的鬣狗。 在非洲、欧洲和亚洲发现了不同的这种鬣狗标本。这些标本追踪这只鬣狗在旧大陆的起源,大约在500万到300万年前,它穿越了白令陆桥。向南到达墨西哥北部,向东到达美国佛罗里达。 在300万到150万年前的一段时间里,美洲鬣狗与美洲犬科动物、碎骨狗、乳齿象、叉角羚和其他哺乳动物共存。 化石显示,与今天的斑鬣狗相比,这种已经灭绝的鬣狗要小一点,而且缺乏驼背的姿态。相反,它们的身体比例更像狼,与斑鬣狗相比,相对细长的脚骨表明它们奔跑能力更强,换句话说,这是一只能跑的鬣狗,甚至比今天的斑鬣狗更适合长距离追捕猎物。
对其头骨力学的研究表明,美洲鬣狗的头骨和斑鬣狗一样能够承受骨头断裂的力量。由于体型较小,可能没有现代鬣狗那么经常咬碎骨头,但它仍然能够把尸体变成碎片。 在其全盛时期,北美鬣狗并不是唯一一个有这种能力的食肉动物。这块大陆也是碎骨犬的家园,碎骨犬能够追捕猎物并咬碎骨头。鬣狗和犬科动物似乎已经为统治地位进行了数百万年的竞争,而犬科最终取得了胜利。然而,鬣狗为什么会消失仍是个谜。这可能是因为这些犬科动物更擅长捕捉猎物,远远超过了美洲鬣狗。 曾经从非洲到欧洲到亚洲再到北美,这一地理范围内的鬣狗化石“使它们成为有史以来分布最广的食肉动物之一,仅次于红狐等犬科动物”。
事实上,北美的所有鬣狗化石都是在美国南部和墨西哥北部发现的,这很可能是鬣狗化石记录中的一个巨大地理空白的结果,鬣狗必须穿过太平洋西北部和大平原,才能到达北美国南部和墨西哥。 它们灭绝真的很可惜,如果今天的鬣狗第六次灭绝中幸存下来,它们可能会在未来某个时候在各大洲传播。
如果把非洲鬣狗与公花豹同时关在二十平方米的笼子里?
对于动物的武力值排名,一直是人们所关注的。而不同的动物在不同的比赛制度下,获胜的概率也不同,那如果把一只非洲鬣狗和雄性花豹共同放在一个20平米的笼子中,它们之间谁会胜出呢?
在比较鬣狗和花豹谁能获胜之前,我们先看一下它们两个的基础条件。
鬣狗首先是鬣狗,鬣狗科分为3种品种,分别是斑鬣狗,条纹鬣狗和棕鬣狗。
首先是斑鬣狗,斑鬣狗属于母系社会,在种群中雌性占据绝对话语权,而雄性要做的就是持续地讨好雌性。
斑鬣狗的体重是鬣狗家族中最重的,但个体差异大,体重分布在44-64公斤左右。而条纹鬣狗的体重只有22-55公斤,棕鬣狗只有40-44公斤。
在鬣狗家族中,条纹鬣狗和棕鬣狗以食腐为主,它们的攻击力稍弱,真正以捕猎为生的是斑鬣狗。
斑鬣狗捕获猎物时,通常采用群体,以及长途追赶的方式捕猎。遇到猎物时,它们会迅速从有蹄类兽群中挑选出适合猎杀的个体,然后通过长时间的追逐以及包抄捕获猎物。斑鬣狗的消化系统非常强大,它们能够消化猎物的骨、皮以及一切其他食肉动物难以消化的部分,但它们最爱的仍是动物柔软又富含营养的内脏,因此人们经常称呼它们为“掏肛者”。
花豹相对于鬣狗而言,花豹的栖息地较广,从喜马拉雅山脉到撒哈拉沙漠都有它们的分布,根据分布地的不同,它们的体型差异也不同。
体型最大的是伊朗北部的成年雄豹,体重可达90公斤;而体重最小的中东山地阿拉伯豹体重只有31公斤,体型差异至少3倍,这种差异在猫科动物中比较罕见。
花豹存在性二态性,也就是雌雄体型存在明显的差异,其中雄豹的体重要比同品种的雌豹重约30-50%,但是体重最大的雌性豹子体重也没有超过42千克。
豹子的爆发力非常强,在追逐猎物时,豹子的瞬间爆发速度可以达到110公里每小时,但是豹子无法持续奔跑,一般爆发速度只能延续15-20秒,超过20秒豹子就会选择放弃。
豹子的性情非常凶猛,牙齿尖而锋利,能够有效撕扯猎物,而且在捕获猎物后会将猎物高高地悬挂在树上,这样不容易被别的动物吃掉。
豹子的力量非常强大,能够将比自己重一半的猎物抓到树上去,慢慢吃掉。所以一般猎物遇到豹子,很难挣脱它们的撕咬。
鬣狗和豹子虽然鬣狗家族有三种不同的生物,但考虑到条纹猎狗和棕鬣狗主要以食腐为生,所以我们派出斑鬣狗出站。但是豹子家族中有9个不同的亚种,而且都是以捕食为主,不同亚种之间体型差异非常大,而体型的差异对于比赛的输赢直观重要,所以我们派出最大的波斯豹以及体型最小的阿拉伯豹以及体型和斑鬣狗较为接近的斯里兰卡豹出赛。
在拳击场上,我们可以看到不同的运动员按照体重划分为不同的等级,这是因为在绝对重量面前,所有的格斗技巧都是空谈,动物界也是如此。
当体重50公斤的斑鬣狗遇到体重超过100千克的波斯豹时,在绝对力量面前,斑鬣狗毫无招架可能,最终胜利者只能是波斯豹。
而当斑鬣狗遇到的对手是体重只有30千克的阿拉伯豹时,斑鬣狗又会毫无疑问地成为赢家。
只有斯里兰卡豹和它的体型比较接近,雄性斯里兰卡豹子体重可达55千克,我们就让它们两个进行对比。
从速度上看,虽然豹子爆发能力强,但是笼子大小有限,两者都无法发挥出速度优势。
从力量上看,豹子的咬合力惊人,而且力量强大,能够轻易咬住斑鬣狗,但斑鬣狗毕竟是食肉动物,在豹子攻击斑鬣狗时,斑鬣狗也会发出致命攻击,最终两者可能不分伯仲,谁也占不了对方太大便宜。
从攻击方式上看,豹子通常会采用伏击的方式,要么从树上跳下来捕获猎物,要么通过爆发速度捕获猎物;而斑鬣狗则是采用长途追击的方式,或者是团队配合作战。正面硬杠对于两者而言都比较吃力,因此两者也不分伯仲。
从灵敏度上看,豹子要更胜一筹,但是在狭小的笼子中,豹子的灵敏度优势也无法发挥出较大的优势。
也就是说,如果豹子和斑鬣狗的体型相差无几,那么在实际比赛时,可能运气的成分更重要,不存在谁绝对能胜出,而谁绝对会落败。
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即使有一方胜出,也是惨胜,毕竟两者都拥有较强的攻击力,能够使对方受到严重伤害,而这也是为什么,在自然环境中,它们相互不捕食的原因。
藏獒真的比老虎狮子强吗?
先说答案,并不能。
再来慢慢聊聊原因: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种犬,生活在西藏的喜马拉雅山上。它是当地人民的好伙伴,日夜守护着村庄和寺庙——这就是传说中的藏獒。藏獒曾经也是隐者,除了原住藏民,藏獒的形象鲜为人知。
清朝,一只藏獒的画像。
它是佛教里黄教佛爷的坐骑,也是藏族神话里永恒的主角;
它是高原上横行四方的守护者,也是公认的最古老稀有的神兽;
它是全世界敖犬的始祖,也是迄今为止最凶猛的犬种之一;
它是身价百万的“活体奢侈品”,也是商业炒作破灭后让人嗤之以鼻的流浪野兽;
它就是天生的战士,一个令我唏嘘不已的东方神犬。
---“藏獒”
藏獒,又称西藏獒犬,是由一千多万年前的喜马拉雅巨型古犬演变而来的高原犬种,生长与中国青藏高原3000—5000公尺的高寒地带。在西藏农奴社会,只有国王和寺庙主持才有资格饲养,被藏民视为神犬、天狗、活佛的坐骑。
它的重量相当于约 25 只吉娃娃!
有关藏獒的最早的文献记载来自于著名的世界旅行家马可波罗的游记。公元1257 年他来到中国,在四川省第一次遇到西藏人和“来自西藏的狗”。他在游记中描述“藏人的狗有驴子那般大,极为强健而凶猛,可以猎取一切野兽,特别是猎取牦牛。”随其回国的藏獒也是首批进入欧洲的藏獒,后来经过繁育,衍生出圣伯纳、大丹、匈牙利牧羊犬、纽芬兰犬、拳师及世界多种獒犬。
当年成吉思汗在西征时曾用3万只藏獒组建了一支军团,该军团曾为其立下赫赫战功。
藏獒是一种高大、凶猛、垂耳的猛犬,用虎背熊腰来形容藏獒的身材一点也不夸张。其毛色多为铁包金、黄色、黑色等,身长约120厘米,体重 60-82公斤,体毛粗硬丰厚,肌肉发达,极少垂肉,呈躬型,覆盖直立的鬃毛,耐寒冷,能在冰雪中安然入睡。
中国最大的藏獒王,从脚趾量起到肩部有85厘米高,直线站立高达1.8米,体重达到了200多公斤,也是目前已知的世界上最大的纯种藏獒王。
藏獒,护领地,护食物,善攻击,对陌生人有强烈敌意,但对主人极为亲热,在高原上,藏獒绝不吃自己看护的羊,哪怕是冻死的羊羔,除非主人杀了羊割下肉来丢给它。藏獒气质刚强,尊贵而高傲,动作敏捷矫健,力量强大,耐力持久,可谓是浑然天成,独特无二的绝佳护卫犬、领地犬!
就是这样一个天生的战士,却令我唏嘘不已,由于众所周知的商业炒作,串种,曾经的藏獒在宠物交易市场上价值很高,用于配种的纯种犬被炒作到动辄数十万甚至上千万人民币,然而泡沫破灭后,它却被人们弃如敝履,嗤之以鼻!除了市场饱和及城市禁养等原因,跟它的自身健康也或多或少有些关系。
大部分从高原来到中国内地的藏獒由于生活环境上的改变,使得藏獒容易出现许多疾病,同时由于大量与其他犬种的杂交和不良繁殖,使得许多藏獒非常容易患有眼睛和关节方面的遗传疾病。
关于藏獒的遗传眼病,不得不提渐进性视网膜萎缩:
这是一种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地影响狗狗视网膜的病症组合的总称,由于视网膜萎缩过程中狗狗不会有明显疼痛,所以主人更难察觉,所有的獒犬几乎都是易发品种,不幸的是这种疾病最终会导致狗狗失明,无法治愈也无法预防,筛选出已经患病的动物避免繁殖是防止这样疾病在同一品种中蔓延的唯一方法。除了这种疾病高发外,遗传性白内障、多发性视网膜病变也是困扰藏獒健康的高发病种。
而针对关节方面的疾病,今天为大家重点介绍一下藏獒的髋关节发育不良。这种遗传疾病的患病程度和环境息息相关。即使是一只外表健康的狗,只要有遗传性髋关节不良症的基因,就会因为不良的管理,如过度的运动、体重过重、食量过多等而诱导并发髋关节的问题。而且髋关节严重病变会引起疼痛,再加上狗的耐痛力是人的好几倍,故已经痛到不乐意行走时,其关节之结构已完全变形及脱臼,而藏獒食量大,体重高的特点恰恰受这种疾病的荼毒最重。
针对藏獒,希诺谷建议在三、四个月大的时候就应该要作基因筛检,了解它的关节状况,这是髋关节疾病诊断的黄金时期,及早发现,配合成长的控制及正确的饲养观念,是可以有效地减缓发作的时间及严重程度,反之则会快速地恶化。
如果你想在繁殖人那里获得一只健康的藏獒,那么在这之前,了解到他们是否经过基因检测是很关键的,如果你的藏獒已经患有遗传疾病或通过希诺谷基因检测查出有患上上述集中疾病的风险,就一定要注意预防和护理,调整喂食量、适量运动、适量补充营养品、提供更舒适的环境等都能使这些疾病的影响最小化。
回到正题,我们都知道,藏獒和狼都是属于犬科动物。被狗贩、“专家”神化了的藏獒是一种巨大无比、人不能近、能屠狼杀豹战狗熊的“猛兽”,民间也不乏藏獒“二獒敌一虎,一獒战三狼”的传言。但是,狼、老虎是野兽,性格很凶猛,在速度 和力量上,藏獒战胜它们还是不太可能的。
猫科专家Mazak曾亲自解剖过虎、狮、豹和藏獒,据他介绍,去了皮的藏獒,在肌体上仅与一只普通的雄性金钱豹一般大。在肌肉结构上,比如前肢和颈部肌系,藏獒远不如豹的发达。从豹头骨上供咬肌、颞肌附着的面积来推算,豹的咬力也要远远大于藏獒。
另外,豹的犬齿也远较藏獒发达。藏獒的犬齿,从比例上看尚不如狼。在体重上,雄性豹的平均体重有70-90公斤,远东豹的最大记录是130公斤,而成年雄性藏獒平均体重只有50-60公斤。所以,无论在形体结构、还是体重上,藏獒都不及豹子,至于狩猎技巧、战斗技巧,两者更无任何可比性。
至于说藏獒能打得过老虎、狮子,这实在不值一驳。在关于藏民传颂藏獒战斗力的故事中,谈必提到藏獒在和狼、豹的搏斗中,以一敌多,狼死豹亡,而鲜有獒败的消息。前面已经分析了藏獒和豹子的实力对比,那么狼真的可以被藏獒打败?首先,藏獒的平均咬合力是300kg,而狼的平均咬合力是700kg;其次,光“犬属-灰狼种”就有35个亚种,而青藏高原的狼体型小,平均体重只有25至35公斤,比豺大不了多少,和体重可达90公斤的北美灰狼根本不是一个数量级。所以,不排除藏獒咬死体型小、重量轻、咬合力弱的狼的个例,但要说藏獒“屠狼”,未免天方夜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