弃捐勿复道 努力加餐饭,五言诗是什么时候有的?
弃捐勿复道 努力加餐饭,五言诗是什么时候有的?
五言诗之起源,魏晋以来即是众说纷纭,争论不休,迄无定论。有三种意见。
1,起源于先秦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明诗》云,《召南行露,始肇半章。《孺子》沧浪,亦有全曲。五言久矣。今人黄节《诗学》云,五言诗者,其源实导于《三百》。但大多数学者认为,《行露》谁谓雀无角云云,仅四句半章。《孺子歌》沧浪之水清兮,虽是全篇,但两句带"兮"字,也不能算是纯粹五言。五言起源于先秦说,终嫌太过牵强。
2,起源于西汉
此说由与刘勰同时的文学批评家钟嵘提出。钟嵘《诗品》云,逮汉李陵,始著五言之目。"萧统《文选》收苏武李陵诗七首,皆是五言。徐陵《玉台新咏》收枚乘九首五言诗。枚又早于了苏李数十年。则五言起源就更早了。然而此说六朝时即有人怀疑,刘宋时颜延之云,李陵众作,元是假托。连刘勰都说,李陵之作,见疑于后代也。枚乘诸作,汉书本传未收,也不足信。后来,唐刘知几,宋苏轼,明杨慎顾炎武,清翁方纲都论证了苏李五言诗是伪作。梁启超则断定,苏李诗是汉末建安时人作伪。今人吴世昌举虞姬"汉兵已略地"与汉高祖姬戚夫人“相离三千里"及卓文君《白头吟》班婕妤《怨歌行》为例,论证"五言诗起源于(西汉)妇女文学"。奈何所举诸诗均不见于史传记载,此说也属无根之谈。
3,起源于东汉
此说见陆侃如冯沅君《中国诗史》。陆冯说,五言诗的起源,应该远溯于古代诗史上的乐府。民间采来的乐府,大都是东汉时的作品,有许多已是完整的五言,如《上山采蘼芜》,《十五从军征》,这些诗句式整齐,语言流畅,技巧圆熟,是五言诗的源头。在东汉乐府诗的基碰上,逐渐产生了文人创作的五言诗。目前,许多文学史著作都采用了这一观点。
五言诗,特别是文人写作之五言诗,起源于何时,学者专家们颇有异同,著作学者曹道衡说,五言诗“究竟始于西汉还是东汉,也难以断言。"诗曰:
五言起何时,先秦西东汉。
古今众专家,各自有高见!
确切做结论,尚待新发现。
诸公若有意,都来作贡献!
古诗十九首其二?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
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
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
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
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
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暮谁写的?
出自《行行重行行》
作者是(无名氏)
全文是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
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
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
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
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
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怀旧岁月迟是什么诗?
行行重行行 (无名氏)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
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 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 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
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 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弃捐勿复道什么意思?
1、弃捐勿复道的意思是:还有许多心里话都不说了。
2、弃捐勿复道出自东汉五言古诗《行行重行行》(作者不详),原文选段: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反。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汉代<古诗十九首>中有篇《行行重行行》,表现女子思念远方情人。诗的开头叙初别,然后说路远难见,再说相思之苦,最后以勉强宽慰之词结束: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
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
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
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
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暮。
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弃捐”:放弃(这件事);“勿复道”:不再说(这事)
最后两句意思是:别再提那思念之情,还是多吃口饭保重身体吧。这是女子无可奈何、自我宽慰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