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角鹦鹉,世界十大珍稀动物有哪些?
独角鹦鹉,世界十大珍稀动物有哪些?
第一首属白犀牛,全球仅剩一只,有专门的护送卫队及保安,荷枪实弹,其阵式并不亚于总统出行。第二属中国的蟒山烙铁头,为世界最重毒蛇。国内独有,不足二百条。全长可达2m。具管牙的毒蛇。通身黑褐色,其间杂以极小黄绿色或铁锈色点,构成细的网纹印象;背鳞的一部分为黄绿色,成团聚集,形成地衣状斑,与黑褐色等距相间,纵贯体尾;左右地衣状斑在背中线相接,形成完整横纹或前后略交错。腹面除前述黑褐色具网纹外,还杂有若干较大、略呈三角形的黄绿色斑。头背黑褐色,有典型的黄绿色斑纹。尾后半为一致的浅黄绿色或几近于白色。头大,三角形,与颈区分明显。有颊窝。头背都是小鳞片,较大的鼻间鳞一对彼此相切。中段背鳞25行,除两侧最外一行外,均具棱;腹鳞187~198;肛鳞完整;尾下鳞60~67对,尾侧扁末端平切 第三,夜鹦鹉在新西兰,生活着一种名为夜鹦鹉的奇特动物。它的拉丁名字直译过来是“猫头鹰的脸,柔软的羽毛”。一如其名字所描述的,这种鹦鹉的面庞就像猫头鹰一样,大而且圆,周身的羽毛也比别的鸟类来得更加柔软。这种动物奇特而又惹人喜爱,它是唯一不会飞的鹦鹉,深居洞穴,昼伏夜出,以至于新西兰政府正在竭尽全力使其免于灭绝的命运。从毛利人定居新西兰起,夜鹦鹉的生存状况就开始恶化,后来随着欧洲殖民者的加入,情况更是越来越糟。人类不仅占据了夜鹦鹉的栖息地,还引入了猫、鼠、鼬类等夜鹦鹉无力应付的捕食者。在20世纪80年代,新西兰环保局提出了一项拯救夜鹦鹉的计划,其中包括将夜鹦鹉种群移至没有捕食者威胁的岛屿,为它们建立专用饲养所,人工帮助其完成孵化和育婴任务等。通过这些举措,人们好不容易使夜鹦鹉免于灭绝的命运,但2012年初,野生夜鹦鹉的数量还是只剩下126只。
第四食猴鹰。食猴鹰(学名:Pithecophaga jefferyi),又叫食猿雕,也称作菲律宾雕。体型大,喙和爪均强健,上喙边端具弧形垂突,适于撕裂猎物吞食;基部具蜡膜或须状羽;翅强健,翅宽圆而钝,扇翅及翱翔飞行,扇翅节奏较隼科慢;跗跖部大多相对较长,约等于胫部长度,腿部羽毛一直覆盖接近至脚爪。雌鸟显著大于雄鸟。其主要猎物是各种树栖动物,如猫猴、蝙蝠、蛇类、蜥蜴、犀鸟、灵猫、猕猴及野兔、田鼠等。在村庄附近,它们还经常捕杀狗、猪等家畜,在啄食猴子时十分凶残,所以有“食猴鹰”之称。仅存不到500对,太平洋诸岛屿都有分布,主要集中于棉兰老岛的雨林中,是菲律宾的国鸟。第五雪豹雪豹(拉丁学名:Panthera uncia),一种面临濒危的猫科动物,是重要的大型猫科食肉动物和旗舰种,由于其常在雪线附近和雪地间活动,故名“雪豹”。是世界上最高海拔的显著象征,是促进跨国界的国家公园或保护区建立的环境大使。雪豹已被列入国际濒危野生动物红皮书。雪豹原产于亚洲中部山区,中国的天山等高海拔山地是雪豹的主要分布地。其皮毛为灰白色,有黑色点斑和黑环,相对长而粗大的尾巴是雪豹与其他相似物种区分的明显特征。国内仅剩23只。
第六远东豹远东豹(学名:Panthera pardus orientalis),又称东北豹,是豹的一个亚种,比泰国豹、非洲豹等亲戚体型小,是北方寒带地区体型仅次于东北虎的大型猫科动物,头小尾长,四肢短健;毛被黄色,满布黑色环斑;头部的斑点小而密,背部的斑点密而较大,斑点呈圆形或椭圆形的梅花状图案,又颇似古代的铜钱,所以又有“金钱豹”之称。前足5趾,后足4趾,爪灰白色,能伸缩。生活于森林、灌丛、湿地、荒漠等环境,其巢穴多筑于浓密树丛、灌丛或岩洞中。营独居生活,常夜间活动,白天在树上或岩洞休息。捕食各种有蹄类动物,也捕食猴、兔、鼠类、鸟类和鱼类,秋季也采食甜味的浆果。食物缺乏时,也于夜晚潜入村屯盗食家禽家畜。曾经广泛分布于俄罗斯远东地区、中国东北黑龙江、吉林和朝鲜半岛北部的森林中。已被列入《华盛顿公约》附录Ⅰ,受到俄罗斯、中国和朝鲜政府的严格保护。其稀有程度,超过东北虎。第七,云南白掌长臂猿。据哀牢山国家自然保护区镇沅管理局副局长刘永介绍,目前生活在镇沅无量山的长臂猿有6群15只左右,在哀牢山中大约有9群20余只左右。“当地许多村民都听到长臂猿的叫声,但很难接近它们。”刘永告诉记者,生活在镇沅境内的长臂猿很少被人看到过,不过生活在千家寨2700年茶树王附近的那一群算是一个例外,护林员曾在20米左右的地方见到过,原来有3只,2005年又多了一只幼猿。哀牢山国家自然保护区新平管理局的工作人员张宏雨告诉记者,在新平境内,目前大约生活着36群160只左右长臂猿。曾有许多人断言,长臂猿已面临灭绝。第八斑鳖。斑鳖(学名:Rafetus swinhoei):又名斯氏鳖。背盘长36-57厘米,背盘宽度仅略小于长度,几近圆形。躯体扁平,仅略隆起,背面平滑光泽,暗橄榄绿色(或黑绿色),具多数黄色点斑,其间更有无数黄色细点,有时形成包围前述黄色点斑的不规则的一圈;在相当于骨质背甲部分,黄色斑纹形成横竖交织的线纹或放射状纹。头、颈及四肢背面亦为黑绿色,具不规则的大小黄色斑。这种密集的黄色斑纹是斑鳖的特点。生活于江河湖沼中,底栖。以水生动物为食物。卵生。斑鳖是中国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数量稀少极其珍贵,是龟类中最濒危物种之一,全球已知存活仅3只,其中苏州动物园1只、越南还剑湖1只、长沙动物园1只。分布于亚洲。中国特有种。分布于长江下游及太湖周围。前不久越南120岁重达200公斤的一只班鳖不幸离世,越棒子哭的那叫一个伤心。据说这只叫“老爷爷”的斑鳖被称为神鳖。
第九大猩猩。大猩猩体型比黑猩猩、猩猩都要大得多,是最大的类人猿,也是最大的灵长类动物。它的身体极为粗壮、剽悍和鲁莽,身高与人类相差不多,但体重则要大得多,雄兽体长为140-200厘米,体重110-250千克,最大的达350千克;雌兽体长140-155厘米,体重为80-150千克。无论是山地大猩猩还是西非大猩猩,所有的大猩猩都已数量稀少。第十,国宝大熊猫。把大熊猫排到第十,就是想告诉大家,比熊猫珍稀的动物有很多。世界上的濒危动物有794种,国内不幸占了120多种。许多动物比如白鳍豚就永远地消失了。你是否知道地球上动物种类正在急剧减少,一个接一个,一种接一种都消失了.地球上的生物原本自然形成食物链而互相依存.有人问如果这世界上只剩下人类,人类还能支撑多久?请看令人忧心的近年动物灭绝记载:渡渡鸟(印度,1781),蓝马羚(南非,1799),马里恩象龟(舌塞尔,1800),大海雀(大西洋,1844),欧洲野马(欧洲,1876),斑驴(亚洲,1883),白臀叶猴(中国,1893),旅鸽(北美,1914),佛罗里达猴(北美,1917),卡罗莱那鹦鹉(北美,1918),中国犀牛(中国,1922),高加索野牛(欧洲,1925),巴厘虎(印尼,1937),红鸭(印度,1942),普氏野马(中国,1947),袋狼(澳洲,1948),冠麻鸭(亚洲,1964),爪哇虎(印尼,1972)……也有材料谈到我国频临灭绝的动物如:糜鹿(全世界3*!000头),华南虎(50头),雪豹(1*!000~2*!000头),扬子鳄(1*!500只),白暨豚(100只),大熊猫(1*!000只),黑犀牛(3*!500头)指猴(9只),绒毛蛛猴(100只),滇金丝猴(1*!000只),野金丝猴(700只),白眉长臂猴(70只).
飞鸟走兽的意思?
五灵,是指中国古代民间传统神兽,有着吉祥的寓意。《杜预春秋左氏传序》:麒凤五灵,王者之嘉瑞。这里说的五灵,谓麟、凤、龟、龙、白虎。
在传统玉雕中, 五灵题材更泛指多种兽物,包括 羽虫、鳞虫、蠃虫、毛虫、昆虫。玉必有工,工必有意,意必吉祥,一起来看看传统玉雕题材“五灵”的寓意。羽虫(飞禽)1、凤凰:锦鸡头、鹦鹉嘴、大鹏翅、仙鹤腿、鸳鸯身、孔雀尾。居飞禽之首,象征美好与和平,是祥瑞的象征。凤凰被视为皇室最高女性的代表,与龙相配,代表着吉祥喜庆,寓意龙凤呈祥。2、仙鹤:寓意延年益寿,古代补服以鹤为文官一品的标志,故又寓意一品当朝或高升一品。3、喜鹊:古书《禽经》说:“仰鸣则阴,俯鸣则雨,人闻其声则喜。”据说喜鹊可以预报天气阴晴,灵能报喜,所以人见人爱。在有喜鹊出现的雕件中,喜鹊面前雕有古钱,寓意“喜在眼前”;喜鹊和三个桂圆表示“喜报三元”;天上喜鹊,地下獾即是“欢天喜地”;两只喜鹊寓意双喜临门;和豹子在一起寓意报喜;喜鹊和莲在一起寓意喜得连科。4、蝙蝠:因为“蝠”与“福”谐音,故而蝙蝠寓意福到和福气。五个福和寿字或寿桃,寓意五福献寿;和铜钱在一起寓意福在眼前;与日出或海浪一起寓意福如东海;与天官一起寓意天官赐福。5、鹦鹉:是鸟类中寿命最长的长寿鸟,寓意英明神武。6、鹭鸶:寓意一路平安,与莲在一起寓意一路连科。7、鹌鹑:“鹌”与“安”谐音。和菊花、落叶一起寓意安居乐业。宝瓶与鹌鹑、如意一起代表平安如意。8、鸳鸯:羽色绚丽,雌雄偶居不离,古称“匹鸟”,象征夫妻恩爱,永不分离。飞虫(走兽)1、大象:寓意吉祥或喜象,与瓶一起寓意太平有象。2、熊:一般与鹰一起出现,寓意英(鹰)雄(熊)斗志或英雄斗智。3、蜥蜴:寓意今非昔比。4、壁虎:寓意必得幸福。5、蟾蜍:“蟾”与“钱”谐音,常见的蟾蜍雕刻造型为口衔金钱,寓意富贵有钱。在刘海戏金蟾的传说中就有一种说法认为三足金蟾为东海龙王的三公主所化,为旺财瑞兽。6、狮子:又称勇狮,表示勇敢。除一般印纽狮以单一数量出现外,玉雕件通常是两只狮子成对出现,寓意事事如意。如果是一大一小两只狮子,则为太师和少师,象征位高权重。7、仙鹿:代表长寿的灵兽,常伴随寿星守护灵芝仙草。一般在玉雕件中很少单独出现。其长与官人、仙鹤及蝙蝠等其中的一种或者几种题材共同出现,以表达不同的寓意。如鹿与官人寓意加官进禄。8、麒麟:传说中的仁兽,龙头、鹿角、狮眼、虎背、熊腰、蛇鳞、马蹄、牛尾,是吉祥的象征。9、貔貅:与龙、凤、龟、麒麟并称五大瑞兽。据《史记》记载,貔貅曾助炎黄二帝征战四方,为图腾,赐封“天禄”,天禄兽为招财神兽、聚财神兽。貔貅有雄雌和独角、双角之分。貔为雄,貅为雌;独角称“天禄”,两角为“辟邪”。民间有“一摸貔貅运程旺盛,再摸貔貅财运滚滚,三摸貔貅平步青云”的说法。蠃虫(裸虫)1、螺:海螺具有收纳的作用,可以收纳邪气,辟邪进宝。另外,螺有旋转的螺纹,又有转运的含义,能为自己转来好运气。2、蛙:青蛙能除害虫,保护庄稼,蕴含丰收之意;青蛙“呱呱”叫,叫声响亮,四面八方都能听到,因此也有四通八达的寓意。昆虫(介虫、甲虫)1、龟:灵龟是介虫之长,有万年龟之称,雕件中多为平安龟、长寿龟,代表长寿安康、平安吉祥。2、蝉:又名知了。寓意知道了。又因其叫声明亮,故而寓意一鸣惊人,佩带蝉饰物,能够给佩带人旺名气学问。3、蜘蛛:民间把蜘蛛当做财富和喜气的象征,故有“喜蛛”之称。又有“喜蛛蛛,报喜财,有喜报喜,有财报财。”因“蜘蛛”与“知足”谐音又寓意知足常乐。4、蝴蝶:破蛹而出,诞生崭新的生命,寓意不朽。蝶通常也跟花相结合,即蝶恋花,意为生活惬意、自在无忧,没有烦恼。5、螃蟹:寓意富甲天下,八方来财,财源滚滚。鳞虫(水族、有翅昆虫)1、龙,是百鳞之长。关于龙的传说中,有“龙生九子,各有所好”,又“龙生九子,九子各不同”,在雕刻中龙之九子都有所现。分别有赑屃、螭吻、蒲牢、狴犴、饕餮、蚣蝮、睚眦、狻猊和椒图。龙在古代代表天子,具有最高的权威,另外龙能兴风作雨,龙通常有龙行于下,风调雨顺、风生水起之意。2、鱼:雕件题材中,不同品种的鱼寓意各不相同。如鲶鱼,寓意年年有余;金鱼表示富贵、富裕、吉庆和幸运,寓意金玉满堂;鲤鱼跳龙门,比喻中举、升官等飞黄腾达之事。后来又用作比喻逆流前进,奋发向上;龙头鱼寓意高升。3、虾:因为下弯腰弓背,故有弯弯顺的吉祥寓意。弯弯顺即“万万顺”,有万事顺心的意思,在民间,传统的新年包饺子亦有弯弯顺的说法,寓意为一路顺畅,一路顺风,一年顺心如意。4、鳌:是传说大海中的龙头大龟,仙鹤站在鳌身上,寓独占鳌头,表示科举成功。独角鹦鹉的寿命?
寿命在15年左右。
如果饲养得当的话,独角鹦鹉的寿命还是可以再延长的,在饲养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喂食,独角鹦鹉平时可以喂一些坚果、水果,切忌乱喂食物。
世界上有哪些濒临灭绝的动物?
世界上的濒危物种实在是太多,我们以目前生物多样性状况最具权威的指标——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的数据为参考为大家介绍。目前,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共收录了63939种动物,其中野外灭绝(Extinct In The Wild)和地区性灭绝(Regionally Extinct)的有33种,极度濒危(Critically Endangered)的有2644种,濒危(Endangered)的有4110种,易危(Vulnerable)的5889种,保护下暂时处于低风险(Lower Risk:Conservation Dependent)和近危(Near Threatened)的有3952种。
注:所有物种的学名(括弧内的两个拉丁文单词)均应斜体,但问答平台暂不支持斜体,故只能以正体显示。首先介绍几种极度濒危的物种:
小蓝金刚鹦鹉 (Cyanopsitta spixii),原产巴西,这个物种虽然被IUCN红色名录列入极危级别,但可能已经野外绝种,人工饲养的仍有超过60只,其濒危的原因是主要是为了宠物贸易而进行捕捉活动以及生境破坏。
↑图:小蓝金刚鹦鹉
隐鹮(Geronticus eremita),曾广泛分内在中东、北非及南欧,目前仅在摩洛哥分布有500只左右的野生个体,在叙利亚有少于10只野生个体,其濒危的原因是如使用杀虫剂在内的环境污染,修筑水坝等破换生境的人类活动以及捕杀等,被IUCN红色目录列为极危物种。
↑图:隐鹮
爱氏鹇(Lophura edwardsi),是越南特有鸟类,目前野生个体不超过250只,被IUCN红色目录列为极危物种,濒危的主要原因是生境破坏和碎片化,尤其是越战时期喷洒脱叶剂使得破坏雨林造成了其生境大规模缩减,。
↑图:爱氏鹇
苏门答腊犀牛(Dicerorhinus sumatrensis),现仅在马来半岛,苏门答腊与婆罗洲有零星分布,目前野生个体可能少于100头,被红色目录(The IUCN Red List)列为极危物种,过度捕杀和栖息地破坏是其濒危的主要原因。
↑图:苏门答腊犀牛
看了这么多国外的物种,我们再看看国内:
斑鳖(Rafetus swinhoei),目前国内苏州动物园有两只,越南有一只,其中,国内的两只虽是一雌一雄,但雄性年龄偏大,科研工作者试过自然繁殖,也尝试过人工授精,但都以失败告终。红色目录(The IUCN Red List)虽将其列为极危物种,但该物种的生存前景极其堪忧,离灭绝就一步之遥。
↑图:斑鳖
白鳍豚(Lipotes vexillifer)和长江江豚(Neophocaena asiaeorientalis asiaeorientalis )是长江中分布的两种淡水豚,其中白鳍豚是一个独立的物种,长江江豚是江豚的指名亚种,航运噪音和螺旋桨是它们最大威胁,此外渔业捕捞、水利设施建设、水体污染也对其生存造成严重影响。白鳍豚在2007年已被确认功能性灭绝,江豚的野生个体在1000只左右,并且数量还在继续下降,红色目录(The IUCN Red List)虽将江豚这个种列为易危,但对长江江豚这个亚种特别对待,将其列为极危,我国也将其保护级别调整为一级。
↑图:白鳍豚
↑图:长江江豚
中华穿山甲(Manis pentadactyla),这是一个活活被国人吃成濒危的典型例子,中华穿山甲分布于我国南方和东南亚一些国家,由于盗猎取肉和取鳞,其数量一致在下降,在2014年,IUCN红色名录将中华穿山甲濒危级别从濒危调整调整为极危,国内的中华穿山甲已经很少见了,在庞大的市场需求下,盗猎已经逐步转向东南亚,过去十年间,数以万计的中华穿山甲以及其近亲——爪哇穿山甲、印度穿山甲等通过非法国际贸易进入中国。
↑图:中华穿山甲
目前,地球上濒临灭绝生物的比例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增长,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条件,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生物的灭绝,生态系统的崩溃,苦果最终会由人类自己来品尝,在我们还有机会,还有时间弥补这个错误的时候,希望大家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保护环境,拒绝和抵制食用、购买野生动植物及其制品,发现非法捕杀、采集或贩卖野生动植物,及时向有关部门(森林公安、林业部门、渔业部门等),亡羊只要补牢,就为时未晚。
世界上到底有没有龙这样的物种?
谢谢邀请!
这个世界上到底有没有龙呐?当然有啦!比如远古霸王龙,翼龙等等,现在的还有变色龙,地龙(蚯蚓),海龙(杨枝鱼),中华龙(扬子鳄)等等
开个玩笑,嘿嘿!
玩笑归玩笑,我们今天也来聊一下邀请着想表达的龙,到底有没有。
说到龙大家脑海里想象出来的是什么?
是东亚的蛇形龙
还是西方的大肚子蜥蜴龙?
其实各个古文明神话中都有龙的存在,东亚龙和西方龙就不说了,南亚存在一种以眼镜蛇为原型的神话生物龙叫纳迦。玛雅文明有一种背生羽翼的龙叫羽蛇神。
大家最熟悉的应该是东亚龙,因为我们是龙的传人。那么这种龙是否真的存在呢?
东亚龙,即中国龙
中国最早出土的龙形文物是猪首龙,距今8000年到7500年,这是最早的中国龙象征。
还有红山文化中的玉雕龙,距今5000年。
这些龙都有一个特点,都是蛇身无足。
除了猪首以外,还有娃娃鱼首,马首,扬子鳄首,看来在古人眼中,龙,猪,鳄鱼三者之间是存在一定关系的。但不管哪种龙,都是蛇身。
目前来说,社会上最被广泛认同的龙图腾的原型是蛇,当然也有部分人读过狼图腾,认为是狼图腾衍化出来的龙图腾。
闻一多先生就在几十年前考证龙图腾最早为蛇图腾,该部落的人灭掉了牛图腾部落,鱼图腾部落,鹿图腾部落的人,在蛇图腾上面加上了各个图腾的象征从而衍化成了龙图腾(当然闻一多先生的组合说还有很多存在不能考证的地方)。
不过他的观点给了人很大启发,龙图腾大致为在各地方文化融合的过程中衍化而来。
在未来简史中提到过,人类经历过采集者社会与农耕社会,采集社会中人们信奉泛神论,认为万物有灵,但是在农耕社会中出现统治阶级,为了巩固权利而出现了一神论,是否是当时统治者为了镇压各个部落而捏造出屹立与万物以上的龙形生物图腾呐,我们不得而知,仅为猜测。
就科学的角度来看:首先中国龙无羽翼而能翱翔天际不符合空气动力学,流体力学等等,除非牛顿大大说中国不归他管~
再者中国龙可呼风唤雨,喷云吐雾更是不可能,毕竟现在的天气监控那么发达,哪里有云有雨都是大气流动造成的;
最后从进化论角度来看,龙身体上的鹿角,马鬃,等等零部件挺多余的,地上爬不如蛇,水里游不如鱼,天上飞不如鸟。
说了这么多只为了告诉大家,神话中的中国龙仅仅是图腾的象征,并未活生生的存在与世间。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欢迎在评论席评论探讨。
图片在百度中所得,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