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隶团,河北第17届省运会的地点是?

2023-06-22 21:20:05 59阅读

直隶团,河北第17届省运会的地点是?

在衡水安平中学举办的。

2014年9月26日下午,河北省第十七届运动会在衡水安平中学拉开帷幕,来自全省11个设区市和定州市、辛集市的13个中学生代表团、69支代表队、1600多名运动员到会参赛。省政协副主席曹素华出席开幕式。

直隶团,河北第17届省运会的地点是?

河北省中学生运动会每两年一届,是我省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综合性中学生体育竞赛活动,也是对全省学校体育教育、教学、课外体育活动成果和中学生良好精神风貌的一次大检阅。本届运动会由省教育厅、省体育局主办,衡水市教育局、衡水市体育局和安平县政府承办,共设篮球、排球、田径、乒乓球、健美操等5个比赛项目,比赛将于9月29日结束。

占据山东7年之久的韩复榘?

1937年全面抗日战争爆发后,陆军二级上将韩复榘被任命为“第五战区副司令长官兼第3集团军总司令”,所以这个第3集团军就是他的基干兵力所在,不过在该集团军下辖的四个军中,临时划归其指挥的第51军是东北军余部,军长于学忠同时被任命为集团军副总司令,另外三个军第12军、第55军、第56军那就是老韩的基本盘,也是他统治山东时期逐渐扩充起来的军事基础。

(韩复榘)

韩复榘是1929年5月投蒋的,旋被任命为第三路军总指挥,他和石友三的联袂倒戈,也标志着西北军这个军事集团开始走向没落。老韩的第三路军当时部队并不多,下辖两个步兵师(第20师和第29师)、一个骑兵师(骑兵第1师)和一个混成旅(第1混成旅),听起来番号挺多挺吓人,其实三师一旅加一起拢共只有27000多人枪。

1930年9月韩复榘奉命主鲁,终于有了自己一块很大的地盘,到抗战爆发的七年间,韩复榘一边拼命搜刮民脂民膏来弄钱,一边大肆招兵买马和收编土匪以扩军,到抗战爆发前,他已经有了四个军的番号:第6军、第12军、第55军和第56军,其中第6军所辖各师在成立集团军时被划入其他各军,所以该军成为了空番号,不久被裁撤,后来转授给甘丽初统领的中央军。

(第三路军总指挥)

在韩复榘基本部队的三个军中,第12军军长孙桐萱,下辖第20师和第81师,其中第20师为三旅六团编制,第81师为两旅四团编制,全军十个步兵团加直属部队22000余人,是老韩的主力部队。第55军军长曹福林,下辖第29师和手枪旅,其中第29师为三旅六团制,手枪旅两个团(旅长就是那位吴化文),全军八个步兵团加直属队约18000人。

第56军军长谷良民,下辖第22师和第74师,其中第22师为为三旅六团编制,第74师为两旅四团编制,全军十个步兵团团约20000余人,另外还有集团军和各军的各直属团级建制,杂七杂八共约40个团左右。所以第3集团军在去掉东北军的51军之外,韩复榘掌握的三个军和直属队总兵力在65000人至70000人左右,比刚来山东时翻了一番还多。

(于学忠)

由于当时山东是个拥有近4000万人口的大省,所以韩复榘的部队编制人员比较充实,比如在德州抵抗日军第10师团的进攻战役中,由于老韩已经决心保存实力,为掩护其主力部队撤出山东转进河南(李宗仁闻迅暴跳如雷),命令第81师243旅的第485团留在德州城断后。根据史料,该团团长陈延年以下尚余兵力1814人,这还是经过月余抗战有一定损失后的数字,可以得见韩部各主力团的兵员普遍在2000人以上。

这是正规军部分,韩复榘身兼“山东省主席”还有统辖地方部队的权力,在鲁期间曾经组建了四路民军20000余人,当然也属于他的实力所在,所以老韩能够掌握的总兵力当在85000人至90000人之间,并没有达到10万之数,不过也差不许多了。韩复榘的部队最终拱手相让山东后,只有正规军的三个军带在身边,而留在山东境内的民军则基本失去了控制,有的被后来的省主席沈鸿烈收编,有的干脆加入了八路军。

(孙桐萱)

要注意,在中原大战之后,全国军队进行了第二次整顿和缩编,南京政府对各杂牌武装的番号、兵力和装备获得控制的很严,所以韩复榘能够有三个军、五师一旅的正规番号已经很是不容易。韩部跟驻守平津的宋哲元第29军实力不相上下,遂有韩宋与四川刘湘密结政治军事同盟之传言,因为韩复榘在当时确实是个实力派。

在抗战爆发之初,韩复榘的第3集团军所属部队确实曾在鲁北拒敌,后退至黄河沿线,就是在这一时期,老韩的军阀思想上脑,认为南京方面有消耗杂牌军的企图,因此不顾第五战区李宗仁和军事委员会的严令,开始避战保存实力,借口原定拨给他指挥的重炮旅转隶汤军团,然后一味不战而逃,最终被老蒋在开封诱捕,后枪杀于武汉。

(汤恩伯)

韩复榘被执行军法后,第3集团军由孙桐萱接任总司令职务,但部队逐渐被南京方面分化瓦解,其中东北军第51军调出,第56军番号被裁撤。1938年徐州会战结束后,第3集团军转隶第一战区指挥,长期在河南地区对日作战,但终于逃不过老蒋吞兵杂牌的手腕。

1943年3月14日,重庆军委会明令裁撤第3集团军番号,所部的部队被分拨给李仙洲第28集团军指挥、或由第一战区司令长官部直辖,至此,韩复榘曾经的基本部队也就土崩瓦解了。

(谷良民)

河北大饼裹驴肉的做法?

1.驴肉剁馅,还加了一点白菜,青椒和大葱。馅里加油、盐、酱油、花椒面搅匀,这次不用添水搅馅了,因为白菜加上盐就出很多水,顺一个方向打馅,水就进肉里去了。

2.用温水和一块面,放在一边饧半小时。面要和的很稀很软。烙出的馅饼才会柔软。

3.揪一小块面团,擀成面皮,把肉馅填进去,按照包包子的方法把肉馅裹里面。因为面太稀太软,所以面板上要多放一些干面粉,防止擀的时候粘面板。手上也可以抹点油再揪面团,要不做的时候手上到处都是面。

4.饼擀的薄一点,不露馅就可以。

5.锅里少添点油,油热后把饼放进去,小火盖锅盖煎,两面煎至焦黄,饼皮鼓起,就是熟了。

八路军新四军的纵队支队是怎样的编制?

1938年2月,闽浙边临时省军区司令员兼挺进师师长粟裕,在整编中被任命为新四军第二支队副司令员,时任司令员是张鼎丞。我们知道,新四军自然是正规的“军级”单位,但是在成立之初并没有设置师、旅两级编制,而是首批组建了四个“支队”。

(张鼎丞)

关于新四军初建时的支队编制级别,可以从兵力和番号中大致判断出来,比如第二支队下辖两个团1800余人,虽然兵力单薄了些,仍然可以视为“旅级”编制,毕竟下辖两个团级建制呢。国民革命军在抗战爆发前,标准的“国防师”(调整师)编制中,即师辖两旅、旅辖两团。

因为新四军当时全军才10300人,还不及一个调整师的额定兵员数(11000人左右),如果下面组建两个师,平均每师也就4000余人(还有军部直属队呢)。

如果再组建四个旅,可不就每个旅2000人吗?这样不利于争取编制和军费,级别归级别,兵力不足可以发展壮大嘛,因此新四军在整编之初,选择使用“支队”的编制,也是特殊时期的特殊办法。

当时南京方面拼命卡脖子,甚至提出:“必须派人点验,按枪的多少决定编制”,果真如此的话,南方八省红军游击队,至多编成一个师,不利于部队后续发展。

但是在干部配备和部队架子上,我们确实是按“旅”来对待的,1937年12月27日,项英也在给延安的报告中说明:“四军编制为4个支队,支队等于旅”。

比如在1941年的“皖南事变”中,从皖南云岭新四军军部出发的部队有9000余人,包括第一支队、第二支队、第三支队的两个团,以及军部直辖的一个特务团和一个教导团,尽管此时各支队的兵力普遍增加了,但是仍然称为“支队”,就是这层意思。

特别把新四军的“支队”建制放到最前面来说,是因为八路军、新四军的所有纵队和支队中:只有新四军的“支队”是正规的编制,也是国民政府军政部承认的编制,其他的都是我方后来自拟的“建制”和番号,这一点必须要搞清楚,否则就乱套了!

编制是基本固定的,建制则是临时战斗序列,一字之差大有区别,而抗战时期的纵队、支队,基本都属于建制。

当然这也是个分水岭,事变发生以后,重庆政府诬蔑新四军为“叛军”,同时下令取消了新编第四军的番号。而延安随即下令重建新四军军部,并将华中、华东地区所有我党领导的抗日武装,统一整编到新四军战斗序列中,下辖七个师。

这就包括了在华中、华东广大地域内,所有八路军和新四军的各类建制,涵盖纵队、支队等等番号,比如黄克诚率领的八路军第五纵队、彭雪枫率领的八路军第四纵队、李先念的豫陕挺进纵队、新四军第四支队、已经东进的主力第一和第二支队。

从整编过程来看,“纵队”基本改编为新四军的师级建制,比如黄克诚的第3师、彭雪枫的第4师、李先念的第5师等,而“支队”则是跟其他部队合编后,再扩编为师的,比如粟裕的第1师,就是由原第一支队和第二支队的主力发展而来。

(陈军长)

必须注意的是,新四军此时所辖的各师级、旅级编制和番号,从兵力上看已经明显偏高,几个主力师兵力普遍在20000人左右,其实约等于一个军。

而新四军的兵力规模,则已经接近一个集团军,而且是我方自行编组的编制和序列,跟重庆政府的部队没有可比性,否则全面抗战爆发以后,哪个军有七个师近10万人枪?

因此重点来了,无论是八路军还是新四军,关于纵队和支队的建制,都具有两大特点:

第一,除新四军最初设置的“支队”编制外,其他的纵队、支队均为我方自建的编制,而且绝大部分集中在1941年之前,没有办法,重庆当局不给新的编制。

第二,各纵队、各支队的初始兵力,跟后来改编为正规的师、旅级编制时的兵力,有着相当大的差距。原因很简单,人民军队要发展壮大,所以部队番号虽然没有变化,兵员数肯定大大增加了,因此必须用“动态的”眼光去衡量部队级别,千万别钻牛角尖。

比如八路军在成立之初,正规编制里面只有师、旅、团等部队的建制和番号,但是为了挺进敌后开辟新区,先后组建了若干“纵队”和大量“支队”。总体来看,“纵队”是以八路军旅级部队为主组建,最初的级别是“小师”,属正规和野战部队性质,且直接隶属于八路军总部。

比如八路军第二纵队:组建于1940年2月,由115师的第344旅主力、晋豫边支队、决死第3纵队和河北民军第四团组建而成,纵队司令员一度由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兼任。

八路军第四纵队(前后两个):组建于1938年5月,由第120师的雁北支队和晋察冀军区邓华支队合编而成,纵队司令员为开国上将宋时轮。

八路军第五纵队:组建于1940年8月,以115师第344旅和新编第2旅主力,共12000余人执行南下豫皖苏边区的任务,纵队司令员兼政委为开国大将黄克诚。

至于“支队”,则多是以八路军团级部队为基干组建起来的,最初可以界定为“小旅”,一般来说,在级别上也是“纵队”的下级单位,两个以上的支队,在必要时可以扩编为“纵队”。

比如八路军山东纵队曾经向延安汇报道,该纵队第一支队下辖两个团近7000人、第二支队下辖两个团5000余人、沂蒙支队下辖三个团5000余人、第九支队下辖三个团6000余人等。

(第四纵队司令员彭雪枫)

八路军组建的支队数量很多,多以八路军一部与当地的抗日武装相结合,共同组建起来的部队,通常来说,负责坚持和发展一个地区的抗日斗争,比如苏鲁豫支队、大青山支队、秦赖支队、津浦支队、运河支队等等。

最著名的支队,当然是以第120师359旅为基干,1944年组建的“八路军南下支队”,全支队5000余人,以王震任司令员,执行挺进华南地区的任务。

不过这个支队建制已经很特殊了,因为在1941年以后,八路军各军区纷纷自拟新编旅、教导旅的建制,已经不缺番号了,但是编制级别差不多:当时八路军实现了第二次大发展,纵队和支队的规模都水涨船高了。

在本文结尾,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八路军和新四军的这两级建制(称为建制更专业些),是在我军缺乏高级番号的特殊情况下,编组出来的临时建制,既需要对重庆方面隐蔽实力、又需要在日伪面前虚张声势,其兵力和级别,是没有一定之规的,拿某一个特例来抬杠,就是没明白原理。

河北沧州的盐山县历史上有哪些名人?

【王翱】王帽圈村人。永乐十三年进士,授大理寺左寺正,左迁行人,宣德初擢御史,英宗朝升右佥都御史,出镇江西,惩贪治奸,后督辽东军务,景泰四年为吏部尚书,天顺间续任,为英宗所重,称先生而不呼其名。王翱一生历仕七朝,辅佐六帝,刚明廉直,卒谥“忠肃”,葬在咱们盐山一带都称他为王天官。

【张锡纯】也就是张寿甫,1860年-1933年,字寿甫,中西医汇通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近现代中国中医学界的医学泰斗。现在盐山的寿甫医院就是他后人所开。

【邢仁甫】旧县人,曾任救国军特务团团长、救国军司令、国民革命军别动总队三十一支队司令、115师工作队队长、鲁西第四军分区司令。授意打死黄骅后自保投靠鬼子人,天津解放被枪毙。

【张召忠】国防大学教授,海军少将,军事评论员,西李人。

【高强】原卫生部长。

【郭玉峰】原中组部部长,盐山郭桥人(现归海兴管辖)。

【孙葆元】盐山赵毛陶人(现归海兴),咸丰九年职礼部左侍郎。 有民谣:“一门七进士,叔侄二翰林。”自眀崇祯至清同治,孙氏族人先后有七人成进士。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