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住房公积金查询,你们一个月的公积金大概多少呢?

2023-06-16 05:30:03 85阅读

荆州住房公积金查询,你们一个月的公积金大概多少呢?

我来说说我的公积金情况。

我是江西农村小学教师,目前月缴公积金1509元,其中个人缴存754.5元,财政是1:1配套缴存,也是月缴754.5元。

荆州住房公积金查询,你们一个月的公积金大概多少呢?

近一年来, 没有调整过工资,也就没有变化,2020年每月缴存金额都是1509元。

目前个人缴存基数为6287.5元,个人缴存比例为12%,财政缴存比例也是一样的,12%。

自2000年参加工作以来,我经历过公积金从无到有的过程,也经历过三次大的调整。

我单位自2004年1月1日起开始缴存公积金,也就是说我前四年都是没有住房公积金的,不过来得晚总比不来的好,虽然那是一年也才缴存几百元。

第一次调整:

2013年工资稍微有所提升,住房公积金也有了一定的增加,不过一个月也就180.9元,个人缴存90.5元,财政缴存90.5元。

低吗?肯定低,一个月才180.9元,一年也不过2170.8元,但比零几年的几百元还是高了不少。

为什么会这么低?是因为当时缴存基数是以教师个人的基本工资为标准的,自然就低了。

第二次调整:

2016年,月缴存增加到552.22元,教师们都非常高兴,怎么会突然增加这么多,一年有6000多元。

四处打听之后,才发现,原来是缴存基数发生了变化,2013年是以基本工资为缴存基数,现在是以月收入为缴存基数,公积金自然就增加了,不过那时缴存比例好像调整为8%。

第三次调整:

2017年,住房公积金突然翻番,月缴存金额达到了1075.98元,老师们也是丈二和尚摸不着脑袋,怎么就翻番了呢?

问过中心学校会计,明白了,两个原因:一、2017年教师工资进行了套改,涨工资了,缴存基数也就多了;二、缴存比例进行了调整,重新调整为12%。

所以,住房公积金月缴存金额也就多了,甚至是翻番了。

住房公积金政策对在职教师来说,真心是个好政策。除了自己每月缴存的个人公积金之外,财政上也会1:1配套,为教师缴存公积金。

住房公积金既可以用于购房贷款,因为它的利率比商业贷款低,也就减轻了教师的购房开支;还可以增加收入,因为政策规定,个人缴存部分和财政缴存部分都归教师个人所有,而且公积金收入和利息收入都免征个人所得税。

所以,公积金能多缴尽量多缴。

荆州公积金多久可以提取一次?

连续交满一年就可以提取一次。但是想要提取的话必须是十二个法定情形才可与,并且不能够一次提取完,一次最多只能提起百分之七十。

张居正是振兴了大明王朝?

从张居正改革的失败,来看明朝灭亡的必然性。

公元16世纪,当欧洲各国通过航海大发现,忙于建立遍及全球的殖民体系,扩张实力、掠夺财富的同时。在遥远的东方,历经两百年发展的明王朝,面对国内极为严重的社会经济危机,在内忧外患的情况下,随时有着被倾覆的可能。

1572年,当十岁的神宗皇帝被张居正扶上皇帝的宝座时,看着懵懂的万历小皇帝。得到李太后和司礼监太监冯保全力支持的张居正,希望通过一次改革力挽狂澜,力图挽回明朝衰败的态势,张居正有着改革的决心与能力,但他却忽略了既得利益集团的强大实力,为他的改革最终失败埋下了隐患。

困顿的明王朝

张居正,这个出生于湖北江陵的军户子弟,自幼便以神童之名声名远播,10岁即通读四书五经,12岁中秀才,16岁中举人,因才能出众,在明穆宗时期就颇受信任,穆宗死后,委命张居正等三大臣辅佐年幼的万历皇帝。此时,担任内阁首府,首握要权的张继正非常清楚,他面前这个看似庞大的明王朝早已经千疮百孔,只在通过大刀阔斧的改革才能加以挽救。

在张居正看来,明朝存在着五大隐患,分别是:

1.宗室尾大不掉;

2.无可用之人才;

3.官员考核无据;

4.军备涣散不堪;

5.财政入不敷出。

而财政入不敷出,则是各种矛盾的聚焦点,也是改革的当务之急,为什么会出现这么严重的财政危机?,其根源在于三个方面,

第一,土地兼并愈演愈烈,国家赋税入不敷出

明朝中期之后,土地兼并发展迅猛,大量民田被皇亲国戚及官僚地主所侵占。皇庄、王庄遍及京畿,地方上官僚与地主豪强也跟风兼并土地,侵夺民产。一时间,不论是有爵位的勋臣,还是大内派出的太监,亦或是有功名伴身的豪绅,纷纷抢占土地,各类庄田不断扩张,土地高度集中,百姓苦不堪言。

与此同时,夺得大量土地的贵族官僚们,由于享有无需纳粮交税的优免权。在兼并土地之后,利用特权虚报田数逃税,这也就造成了明朝的土地被兼并的越来越多,而国家的税收却越来越少。

到了万历初年,全国田赋收入比明朝初期整整减少了一半,对于以田赋作为主要财政收入的明朝来说,纳税田的数量减少,直接导致了财政收入日益缩减,但庞大的皇室及行政机构开支有增无减,以及官员的贪污和浩大的军费,都极大的加重了明朝财政入不敷出的程度。

第二,人口流失,可控人口急剧减少

随着官僚地主兼并土地的愈演愈烈,明朝实际控制的人口也开始不断减少,大量农民纷纷破产,或流亡荒野他乡,或卖身于豪强为奴。

以至于,明朝建立之初,全国户口总数尚有1600多万户,但是到了弘治四年(1491年)全国仅剩下900多万户,明朝控制的人口数量大量减少,相应的也会导致土地荒废、赋税和徭役的征发困难,必然会加重明朝财政及经济发展的困境。

第三,赋役不公,百姓负担沉重

明朝的赋役制度,是沿用前朝的两税法、田赋有夏税和秋粮之分。役法有里甲、均瑶、杂泛,所以赋税和徭役是分开的。税是按田亩数量进行征收,对象是田。徭役征发的对象是户丁,这中赋役的征发方案,理论上是公平的。

但是,自嘉靖、隆庆之后,官僚豪绅们在拥有优免定额的权利以外,还运用各种舞弊的手段,逃避赋役。一般他们会买通胥吏,用“飞洒”,“诡寄”等方法,巧妙规避,逃脱赋役责任,而将繁重的赋役转嫁到贫苦的百姓头上,以至于出现了“富者田广而赋役轻,贫者田狭而赋役重”和“有有田而无赋者,有有赋而无田者”的情况。造成赋役严重不均的现象。

在上述因素的恶性循环下,明朝的社会经济危机和政治统治危机日益凸显,国困民穷的现状逼迫着明朝开始寻觅改革自救的办法。

张居正推行改革正是基于以上种种困境,迫使明朝不得不作出改变。这时成为内阁首辅的张居正,为了巩固明朝的统治,振兴国家财政,决定发动一场自上而下的变革,力图推行以“一条鞭法”为核心的财政改革,但在这之前,他需要先整顿明朝早已腐朽的吏治。

吏治先行

在张居正看来,明朝自嘉靖以来,政府的腐败和官吏的因循守旧情况极为严重,大臣的奏章,各衙门的公文,每天都充塞这这个庞大的行政体系,但解决问题的效率却极为低下。

张居正很清楚要解决这种运转不灵,缺乏效率的官僚体制,势必会触动各级官员的既得利益,阻力必然不小。但他更清楚的知道,整顿吏治刻不容缓,只有吏治有成,他的经济改革“一条鞭法”才能真正的实行。

为此,张居正在万历元年(1573年)六月,即开始实行“考成法”。“抚按考成,奏章每具二册,一送内阁,一送六科,抚按延迟,则部臣纠之。六部隐蔽,则科臣纠之。六科隐蔽,则内阁纠之”。张居正以六科控制六部,再以内阁控制六科,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行政审批监督系统,层层制约,随时考成,极大的提高了对中央及地方各级官吏的管理效率。

当时,每逢考核地方官的“大计”之年,他都强调要秉公办事、实心为民的官员列为“上考”,专靠花言巧语,谋取信任的官员列为“下考”,对于那些缺乏办事效率的冗官进行全部裁撤。

同时,他采用“能办国家事,有礼于君者,即举而录之”的选人标准,打破常规,选拔了一大批有才干的官吏,根据他们每个人的特长,委任重要职务。如王崇古、李成梁、戚继光、潘季驯、张学颜、李渐庵等各方面的人才,为张居正的改革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清理逋赋,追缴欠税

当政治领域改革初见成效后,张居正开始深入到财政经济领域的改革,矛头直指以权谋私的官僚和豪绅地主势力。

当时明朝官员为增加赋税的通行做法是直接向百姓进行摊派,而不敢向权贵追缴他们偷逃的欠税,因为这些豪强权贵无一不是具有极强的政治影响力,对他们追缴欠税,往往税还未追到,乌纱帽就已丢了,因此大多不了了之。

张居正提出对官员“以钱谷为考成”的主张,凡是追缴欠税不力的官员,都要受到批评、调离或撤职的处分,以追索田粮评定政绩,迫使官员打击不法权贵,使贪官无处藏身。

清丈田地

当然,考成法只能解决一部分欠税的问题,大量的瞒田逃税和税役不均才是财政改革的重点,但这需要从赋役制度上加以变革,而清丈田地则是这一变革的基础。

万历五年(1577年)十一月,在官僚地主一浪高过一浪的抗议声中,张居正通令清丈全国田地,彻底清查被皇亲国戚、勋臣豪强及各级官僚所兼并隐瞒的土地。

在处置了一些抵制侵占的勋贵、官吏之后,万历十年(1581年)清丈全国田地的工作基本完成,在这三年间共查出漏税土地八十余万顷,清丈工作沉重打击了违法的权贵地主,迫使他们交出欺瞒的田亩,或者按照实际田亩数额缴纳赋税,从而扭转了明朝财政亏空的局面。

在赋税不均的现象初步被纠正后,张居正将甘洋、海瑞等人实行的一条鞭法,推行至全国。将赋役进行合并,把徭役摊入田亩中与赋税、土贡方物一同合并征收丁银,改变了以往征收实物的赋役征收方式,并规定了税银有官方征缴,杜绝了里甲、胥吏对百姓的盘剥,显著的缓解了百姓的负担。

改革成功,万历新政起

经过张居正十年改革,明朝出现了政令统一,国库充盈的新气象,史称万历新政。对于改革的成效,清代历史学家张廷玉曾评论到:

“自是,一切不敢饰非,政体为肃。

换言之,改革使明朝重新展现了强有力的政府机制,从这一点来说,张居正以首辅一人之力挑战既得利益集团,取得了一定的成功。

人亡政息,悲剧收场

1582年,张居正因病去世,令人意料不到的是,悲剧在其去世仅仅半年之后,就迅速上演。反对张居正改革的既得利益集团制造了强大声势,将张居正改革时重用的人通通罢免,同时将曾经反对过张居正的人恢复名誉和官职。

甚至于,一直对张居正尊崇备至的万历皇帝,在张居正伟岸的身影之后渐渐长大。年轻的万历皇帝急需证明自己是具有亲政能力的帝王,他早已厌烦张居正的说教,对自己这位关怀备至的老师,也出现了极大的转变,在既得利益集团污蔑、构陷的虚假证据之下,万历皇帝选择了全盘否定张居正的改革政绩,并下诏认定张居正多项罪名。

最为凄惨的是,张居正的弟弟及儿子不是自尽就是被发配从军,全家十几口人在抄家时竟被官府关在室内活活饿死。

结语张居正改革,即整顿了税收,解决财政危机,又缓和了明朝的内部矛盾,挽救了行将崩塌的明王朝。但是由于此时的明朝经过两百年的发展,守旧的既得利益集团势力十分强大,即使张居正在一时获得了改革的强权,但由于其改革过于刚直,一刀切的改革手段触动了众多豪强权贵的利益,遭到了他们的坚决抵制,而这些人的利益往往又和皇权相伴生。即使他的改革在一定程度上为明王朝续了命,但是只要旧制度下的利益集团——官僚、宗室成员、地主的存在,任何改革终究只有失败的可能,而明王朝的灭亡也只是时间的问题而已。

如果要选出三位宰相?

要说元明清比较著名的宰相,我认为有以下几人,辅佐天骄北国卧龙——元代名相耶律楚材(1190~1244)

元代著名政治家,三朝重臣。字晋卿,号湛然居士。

契丹族。辽皇族子孙。世居金中都(今北京),博览群书,旁通天文、地理、律历、术数及释老、医卜之说。金宣宗时,任左右司员外郎。1215年降蒙古,随成吉思汗西征,占卜星象及行医。拖雷监国和窝阔台即位后,日益受重用。1218年耶律楚材随成吉思汗从军参政,官至中书令(宰相)。1231年,任掌汉文字的必赤长(汉人称中书令或中书侍郎),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提出一系列有利于中原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

元朝还有两位我认为也很厉害的宰相,刘秉忠、脱脱这两位。

帝王之师救时宰相——明朝名相张居正(1525-1582)

明朝名相,字叔大,号太岳,谥号“文忠”,生于江陵草市,死后遗体隆重葬在江陵城东门外,世人称他为“张江陵”。

他在为官期间,大胆地在政治、经济、军事各方面进行改革,使国家安定,经济发展,一时出现清明富强的景象。

四大举措:(一)精简机构,裁汰冗员。当时行政机构雍肿,人浮于事。张居正把能合并的都合并了。(二)严肃法纪、信赏必罚。张居正认为“赏罚功罪,须至公至平,人心乃服,人心服,而后可责其用命。”(三)蠲免积负,减轻人民负担。(四)重视人才,知人善任。他曾上书神宗说:“今后用人,但问功能,不可拘资格。

文胆武略官场楷模——清代名相曾国藩(1811~1872)

曾国藩,字伯涵,号涤生,原名子城,派名传豫,清湘乡县荷叶塘(今双峰荷叶乡)人。

咸丰二年十二月,曾国藩奉命在湖南帮办团练以抗拒太平军。“别树一帜,改弦更张”。创办以“忠义之气为主”的湘勇,将办团与办练分开,着重练勇,网罗罗泽南、彭玉麟等一批程朱理学信徒,以及同乡、同学、亲友为骨干将领,知识分子为营官,招募身强力壮的农民为士兵,组成一支地主阶级武装。成为镇压太平军、维护清王朝统治的重要支柱。

曾国藩治学严谨,崇尚儒学,其学术思想以程朱理学为主体,把中国封建文化归纳为“义理、词章、经济、考据”四门学问,有独特见解,对当时和以后均有一定影响。他提出“早、扫、考、宝、书、蔬、鱼、猪”的“八字家训”,反映了曾“修身、齐家”的封建道学思想。所为古文,卓然成家。文秉桐城派之衣钵,为一时所宗。其家书、日记,人颇称道。其著述多收入《曾文正公全集》,计128卷

还有说到清朝宰相,不得不提一位不能少的一位宰相,张廷玉!

张廷玉历康雍乾三朝,长期担任首辅大臣,身兼多职,“以大学士兼管吏部、户部尚书,翰林院掌院学士,皆极繁要重大之职。贵为父子双宰相(张英、张廷玉),一门三世得谥(张英、张廷玉、张若渟)、六代翰林(张英、张廷玉、张若霭、张曾敞、张元宰、张聪贤)的张家,簪缨世族,贵胄满朝,却能清白传家。

以上是我认为元明清宰相比较有作为的!

张居正为什么死后会被抄家?

明朝大臣张居正死后,为何会被抄家?万历皇帝有3个理由!

众所周知,张居正是大明万历朝内阁首辅,说他是擎天白玉柱也不夸张!在位期间为大明王朝做出了许多贡献。但他死后,却被万历皇帝抄家,生前的荣誉也被剥夺,甚至差点被掘坟鞭尸。

有人说是因为张居正对万历皇帝的影响太大了,他一直活在张居正的阴影下,这是在对张居正的打击报复!那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万历皇帝其实有他的3个理由,下面我们以万历皇帝的视角来讲说一下~

万历皇帝:我虽然身为皇帝,但继位年幼,孤儿寡母的,一切事物,都仰仗着张居正先生的帮助。他作为我的老师和我的臣下,我是很敬重他的!

至于后来我对他所做的一切,都是秉公办理的,并没有打击报复的嫌疑,更不是我的本意!他之所以有此后果,都是他咎由自取的!

第一,他贪污腐败

根据后来司法部门查抄出来的统计如下:黄金有2400多两,白银更是多达10万7千7百余两!把黄金做成器具规避贪污的,折合有3700余两,做成金首饰的有90多两,把银子打成银器的有5200余两,银首饰折合10000两以上,用好玉做成的带子就有16条之多,这还是拿的出手的,古董之类的等等我就不列出来了!

大家可能不知道啊,我大明朝一品大臣的年薪大概是1000石大米这样上下,按最高市场价格折算,换算成白银也就是5百两左右。

我们满打满算,从他张居正二十锒铛岁开始领取这个数量的工资,到他58岁去世,不吃不喝,也不到2万两白银!但光查出来的现银都有10万多两了!就算我爹和我再什么赏也不可能有这个数字,贪污的是事实存在的!所以我处罚贪官污吏是没有错的!

二,他滥用公权

张居正为国为民操劳,常年奔劳于多地,国家配给交通工具是应该的,没有问题!对于这方面,历史书上都是有记载的!公元1578年,张居正老爸死了,回他老家办后事,这一次出行,他就违反了朝廷规定的国法,虽然他这次回去,是经过我的批准和问询,我也是有责任在里面,但我只是叫他回去而不是叫他回去讲排场!对于此次出行,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有详细的记载。

除了朝廷给他准备的肃静回避等仪仗队,更让人无法接受的事,他竟然私通外将戚继光,让他从军队里调了一班鸟铳手,动用新式武器保镖,明朝最忌讳的莫过于内臣和边将勾结,对此我都没说什么。怎么能说我之后对他进行打击呢?

而且他还骑乘了32个人抬的轿子,里面有厨房,卫生间,休息室会客室!要知道我都没这待遇,我也没说什么,这就仅仅算他滥用公权罢了!

三,任由舆论发酵

我年小父皇就去世了,我们孤儿寡母上来后,张居正对我母子俩多加帮助,我们是很感恩的!但是,正因为我妈妈是寡妇,正所谓寡妇门前是非多,说他和我妈妈之间有关系,''有一腿'',甚至坊间都传闻两人都有孩子了等无稽之谈!这种严重损坏我皇家名声的事件,这是最为致命的!

可他张居正作为内阁首辅,不加以制止,反而让流言蜚语满天飞,甚至还有了“黑心宰相卧龙床”的说法!对我和我的家庭造成很大困扰,即使到了今天还在到处猜测!这种在其位不谋其政的行为我是绝对无法容忍的!是要治罪的!但鉴于他生前有功劳,我也没说什么,也是死后才算的!因此,我还是有恩于他的!

综上所述,说我万历皇帝黑心算计张居正,刻意打击报复他,是不成立的,我是秉公执法!

编辑整理:清风剑客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