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算命婚姻,算命之类的人为什么不相信科学反而相信虚无缥缈的东西?
周易算命婚姻,算命之类的人为什么不相信科学反而相信虚无缥缈的东西?
单纯社会上算命人与真正易经研究者不同而喻。
算命者中有高者,学文满腹,解疑答困,解人愁苦不为钱之人。也有只知皮毛一张嘴赚天下,只为银子者。形形色色,鱼龙混杂,不能一概而论。
真者,博览群书,通天地之理,易经八卦之论,既应古人经验之说,又应现代科学释解,切中要点,入木三分,让人赞叹呼之。
真者,信科学,剖经易,去糟粕,将古文神秘之述求之解,不局于字表之意,用深意解现象,用四象八卦之说解天地神人之秘。用五行之理解乾坤金木水火土关系之理。
周易之卷自于几千年前,积历代古人之经,现象之聚,渐成精学之髓。始于殷周之初,名为连山,后为归藏,成于易经,集后书为周易。在此书基础,又出各大天文相学家之手,又有千百册风水预测,看宅相拆八字,解疑人之迷。在此书基础上,又有唐袁天罡,淳子风的推背图。宋徐大升据先师徐子平卦说八字著书为渊海子平。将财官印用食神格学拆生辰八字之相,看人贫富贵贱,令人叹之。鬼谷子的神说梦解生老病死之神奇。其精皆于周易中来。
当然深解之难可想而知,知皮毛看相远不能及。何况里有古时不解之糟粕,又有可算至神不解意。需后人逐步研探。
书中尽解天地之说,人文风水,数理之迷,医学五行,运气运行,(现称生物钟)
阴宅阳宅,(现释为阴为遗传基因,智力遗传疾病影响。阳宅为风水学,地理位置危险好坏等)易经八卦皆把各象集于六十四卦中,用乾坤艮兑震巽坎离八方聚配和六十年甲子合于用神并五行中,集验为六壬金口决。配用看天地风水择日解相八字之运用。
浅懂者往往一知半解,利用求者急情而信口开河,云山雾罩,查言附会而神说,让来者信确无疑。让人们对其有不好感观。虽给心理有阴影者暂解一愁,但终不是正道。
所以,问者说算命先生为啥不信科学,信虚无飘渺东西是对一部分不懂者而言。真人是不在此中的。
现发一组古人用于天文记日法例子,读者可明周易博大精神之魂在,古人之智慧。这也是我在多年前自研时悟出,这些东西俗称天机不可泄露,无人可教。诸多卦象者圈中有大部人不知。大多相者和平民只识字面意,不知真髓。如辞灶小年所贴灶马中有一说八龙治水,乍看字意就是今年八龙治水,龙多了不风调雨顺,实则不全是这意思,应暗藏寓意为正月初八为辰龙日。诸如种种下图文内有详述。
读后赞同,感谢点观注,给您答疑解惑。
有人说易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本源?
《易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本源,这种说法总体上,还是符合历史事实的。
《易经》本经形成于殷末周初,我们今天看到的解说它的《易传》完成于战国时期。
这个时期,是奠定影响至今的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十分关键的时期。
西方有个世界文明的“轴心时代”的说法,这个“轴心时代”,是指公元前500年前后,即公元前800年至公元前200年之间,尤其是公元前600年至公元前300年之间同时出现在中国、西方和印度等地区的人类文化突破现象。
“轴心时代”理论基本上是适合于中国文化的。轴心时代,它的重要性,在于形成了凝聚着人类价值与精神面貌的宗教与哲学思想, 形成了影响至今的各种文明的“内核”。这个内核,是文化之中最深层、最根本的部分,是以后文化发展的基本线索,称为“轴心文化”。
中国在“轴心时代”所形成的“轴心文化”,是世界各种轴心文化中间最温和、最有连续性的一种。但是它的突破性还是十分鲜明的。
《易经》和《易传》,是中国轴心文化的最重要的代表。
在《易经》之前,中国已经发展出了丰富的政治社会理念,和朴素的规律性的概念。但是仍然是以神道设教、天神意志占据主导地位。殷商文化,上承三皇五帝和夏文化的正统,文字十分成熟,政权结构比较完善,但文化特征还有比较浓厚的母系文化特征,比如,商朝的《归藏易》,就把坤卦放在首位,尊崇安、顺、静,代表渔猎文明向农耕文明的转变在理念上的反映。从甲骨文看,有一个称为“妇”的女性群体,在商王的朝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易经》产生以前的时期,可以看做是中国文明的初期。
《易经》是周代的开拓者,主持编写的一部服务于占卜的占书,但又不是一般的占卜之书。《易经》则把乾卦排到了六十四卦的最前面,重新排序,撰写新的占卜辞。这个新的《易》,有阴阳辩证思想,崇尚乾卦代表的阳刚进取文化,记录了丰富的社会活动内容,文辞精炼,有丰富的成语、格言,有最早的诗歌,有规律性经验总结,是名副其实的时代的百科全书。这奠定了新的社会思维的主干,孕育了各种文化思想生长的萌芽。
《易传》为代表的对《易经》的研究和学说,把《易经》内含的精华进一步提升到哲学、政治、文化、伦理、法律等理论的高度,让《易经》由卜筮之书提升到了哲学和社会学说之书。孔子在《易传》形成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并且《易传》具有融汇百家的特点。虽然是儒家为主干,但道家、阴阳家、法家等方面的理论十分自然融洽地汇总一体,实际上也是对百家学说以及此前各种学说的大汇总大提升。《易传》汇总百家,服务于解说《易经》,同时又高于百家,它的这种开放性、公允性,也是后来各家学说所没有的气象。
以后,中国文化也是沿着这部书提供的理念,来展开后来的各种学说、各种理论建构,不能说它包揽一切,但是能够看到,在各个历史时期,它都是最具影响力的著作,和它并行发展的理论学说,也或多或少地和它发生一些关系。包括医学、天文学、物候学等等科学技术方面,也受到它的深刻影响。
所以,《易经》和《易传》合在一起,在轴心时代,既承前突破,又领导以后的发展而启后。它的这种地位是没有第二部书可以相比拟的。
《易经》和《易传》合称《周易》,这个建构完善于轴心时代,同时,它又是以占卜书的形式呈现出思想性、哲学性、文化特质,这在世界上也是绝无仅有的。《周易》的影响,一致持续到今天,现在仍然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具影响力和现代化潜力的著作。
王熙凤为什么说日子不好?
这个问题好像原来出过!中国古人把数字分阴阳,奇数1、3、5、7、9为阳数,偶数则为阴数。
古人对数字,对阴阳很讲究。比如说九为阳数之最,阳至极则刚,至刚则易折,所以男性都避开九,比方说49岁就说50,59岁就说60过大寿的时候就按这个来,所谓男过虚女过实。讲究的人连暗九也忌讳,比如36,45,54,63。
九九重阳节也是因两个九字阳太盛,所以才有插茱萸避邪之说:遥之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帝王之家更是讲究”九五至尊”,阳数九最高,五居中,因此九五至尊象征至高无上的王权,故宫三大殿的台基長宽比例也是九比五。
现在说说巧姐的生日:七月七。
”七月七”民间称七夕节是天上的牛郎会织女的日子,是浪漫美好的日子!
”七月七”又称七巧节,是女孩穿针乞巧的日子!
这些看起来都是美好的日子,凤姐为什么说不好呢?还是因为数字的原因,”七月七”两个七,民间也称”重七”,是两个阳数,而巧姐恰巧是女孩,会被认为命硬。女性有阴柔之性方为有福之人,所以风姐说她生的日子不好!
后让刘姥姥给取名巧姐,凡种种不顺之事皆由巧字而破!
薛平贵和王宝钏故事里的寒窑?
问题有两问:
1、王宝钏住的是窑洞。窑洞本身不寒,但王宝钏住了18年,使之有了寒的内涵。
2、王宝钏和薛平贵的爱情故事,曾经有点凄美,但现在看来,或许和“典范”根本不沾边。
△、先说一下寒窑吧。
①薛平贵和王宝钏的故事发生地是陕西武家坡。
而陕西的民居特点是窑洞。冬暖夏凉。倚坡而建。
而王宝钏和薛平贵成亲后,就住在窑洞里。
②薛平贵去当兵,王宝钏在窑洞(家)等了他十八年。生活穷困潦倒,连窑洞附近的野菜都吃完了。
因家境贫寒。故称之寒窑。与热冷无关。
△王宝钏和薛平贵的爱情故事,曾经凄美感人。
在我正处在学习长知识的上个世纪四五十年代,有电影没钱看,更无电视剧这个娱乐种类。
关于薛平贵和王宝钏的爱情故事,最早来自于外婆讲述中的记忆。
话说后唐有个叫王宝钏女孩,天生丽质,聪明贤慧。
16岁那年,王宝钏彩楼抛绣球,选中了拿着扁担干粗活儿的薛平贵。
当宰相的老爹讲究门第,自然看不上这穷家小子,更不想让千金女儿跟着受穷受累。
可任性的王宝钏却认为薛平贵是支“潜力股”,竟与父亲三击掌后断绝了父女关系,嫁给薛平贵住进了寒窑。
这薛平贵果真气度不凡,结婚才三天,就立志从军征战,远赴西凉。小娘子王宝钏多有不舍。
薛平贵一去渺无音讯,王宝钏苦守寒窑整整18年。
在父家享了16年福的千金小姐王宝钏,挖光了所住窑洞周围的野菜;那种穷困潦倒可想而知。
看着天上冬去春天的鸿雁,王宝钏在寒窑里等了丈夫十八年。
不知是否感动了上天,
那薛平贵竟然回到了寒窑,他可是荣归故里,身份尊贵,成了西凉国的大王。
只可惜,当年的相府千金,历经了18年的沧桑岁月,从一个16岁的如花少女,现已成为一个蓬头垢面的乡下村妇。
薛平贵自然认不出王宝钏了。
两人见面,薛平贵竟然反复试探王宝钏。
他不相信那个为他放弃锦衣玉食和父亲断绝关系的王宝钏,能为他一直守活寡 。
可事实就摆在面前。
只是不知道,苦等丈夫十八年,受尽苦难折磨的王宝钏,是否后悔当年的选择。
薛平贵虽然已经当了西凉公主的驸马爷,但他还不算渣。
他把王宝钏从寒窑中接走了。也让她做了王后。
最重要的是,光宗耀祖的薛平贵终于肯定了当年王宝钏视他为“潜力股”的眼光;也向那个不接受他的宰相老泰山证明了他的实力。
只是,与丈夫重逢的王宝钏,锦衣玉食的日子仅过了十八天。
王宝钏不明不白的死了。
入赘的薛平贵虽是西凉王,可毕竟这西凉是代战公主的地盘,你王宝钏又算什么呢?
△、薛、王的爱情故事只能算是顺应了“嫁鸡随鸡”的老观念,真看不出它的“典范”在何处。
薛、王的爱情故事之所以能从太姥姥嘴里一辈辈地口头流传,是因为这个爱情故事非常符合古老的思想观念。
王宝钏没有像她爹那般嫌贫爱富,比《打金枝》中的公主强太多。
在寒窑中苦等丈夫十八年,没出轨、没改嫁,可谓是“嫁鸡随鸡”对夫忠贞的好女人。
薛平贵自然也不错,虽然在西凉国入了赘,但还能回来接王宝钏。
这当然要比当了附马便不认秦香莲的陈世美值得点赞。
但时代在进步,观念在改变。
对薛、王的爱情故事,除了视为“典范”之外,同样也有不同的见解和观点。比如:
①:渣男说:薛平贵薄情寡义,入赘西凉国,辜负妻子十八年的忠诚和情感。
②、贱女论:王宝钏自轻自贱,用糟蹋自己的方式苦等18年,换来18天。
这也难怪,任何的文艺作品,也包括口头文学,都有它的局限性和时代性。读者或观众产生各种看法也是在所难免。
△、先说“渣男说”。
渣男这两个字用在薛平贵身上可能有些许的牵强和不贴切。
①,薛平贵虽然接了个好绣球,娶了个相国府的三小姐。
可宰相老泰山不承认他这个女婿,王宝钏也三击掌与父亲断绝了关系。
王宝钏的下嫁,并没有给薛平贵带来任何经济上的补贴和事业的帮助。
②、抛彩球产生的婚姻,到底有多少爱的成份。
《西厢记》中崔莺莺的母亲也看不上穷小子张生。可有热心的红娘在牵线,而两个小青年也是多次约会,有爱在先。
王宝钏和薛平贵之间多少爱恋,这个却很难揣测。
要知道,抛彩球能被薛平贵接住,那是一种万幸中的偶然。
只知道,两人成家才三天,薛平贵便执意要参军去作战,王宝钏奋力来阻拦。
于是,薛平贵割袍大喊:三年未归,你就别等了。
没有十里相送,没有依依不舍。
这一别,带给薛平贵的是希望,留给王宝钏的无尽的相思和苦难。
③,薛平贵入赘西凉国,可能有他的万不得一的理由。
薛平贵虽然是西凉国的王,但靠的是西凉国的代战公主。她能帮扶他上位,同样也能把他打入地狱。
想想也替薛平贵感到憋屈:想当个英雄,最终却做了俘虏;想到回家乡,却成了异乡的上门女婿。
只是苦了在寒窑里傻傻等了十八年的发妻。
薛平贵这样的男人,不甘平庸,有理想有追求,的确难得。
但薛平贵原本就是一个无所依托的草根,这注定他的人生之路是一条逆旅和苦旅。
薛平贵这样的男人,也注定很难成为好丈夫,在他的精神世界中,爱情永远排在后位。
就算薛平贵不是渣男,可他与王宝钏的爱情,无论如何也够不上“典范”二字。
△、再说“贱女论”。
王宝钏嫁给薛平贵是为了追求自己心中宝贵的爱情。
a、她也的的确确得到爱:
新婚之时,王宝钏和心上人薛平贵过了3天的二人世界的“蜜月”。
重逢之后,王宝钏过了18天锦衣玉食的王后日子。
只可惜身旁还站了个高贵美貌的代战公主。
王宝钏的爱情企盼真不算短:整整十八年。
王宝钏的爱情甜蜜真不算长:三天新婚+十八天王后,整整二十一天。
连“蜜月”都不足。
b、王宝钏为了薛平贵,自断母家亲情,付出人生最好年华,吃尽人间苦难。
从一个如花少女到一个饱终风霜的落泊村妇,除了望眼欲穿,除了昼思夜想,这个中滋味只有王宝钏自己心中才能体会。
从三击掌断父女亲情,到吃光了寒窑四周的野菜、十八年来望着天上的鸿雁发呆……
可所有的这一切,都没有人强迫王宝钏去做,完全是王宝钏自找自愿的。
最重要的是,王宝钏的这种为爱情不顾一切而付出的行为,到底值不值得?
在现实生活中,王宝钏的这种爱情观究竟还有多少市场,拍手点赞的人还有几多?
所以“贱女论”的观点,虽有些许的不近人情,也不是毫无理由的。
现时代的女孩儿,一是结婚晚,二是绝对不会用“抛彩球”的思维来决定自己的婚姻大事。
现实代的女孩虽然和父母有代沟,但心中明白这世上最亲最爱自己的是父母。
娘家无论贫富,永远是女孩子的退路和靠山。
现时代的女孩子也看重“潜力股”,但找“潜力股”的女孩不会去坐等。
要么用自己的能力去改变生活。
要么觉得爱已无望,便会自谋出路。
既便自己认为的“潜力股”已然升值,但绝不会和什么“代战公主”去共同分享“爱情”。
想必人世间大多数都只是普通的女子,只愿岁月静好,现世安稳,
王宝钏这样大起大落的爱情真的难以承受。
而且,从小听姥姥们讲到王宝钏和薛平贵的爱情故事时,只感到“凄惨”,没觉得“美好”。
到了如今的古稀之年,觉得王宝钏和薛平贵只有“只如初见”那一瞬间是美好的,可感情的甜蜜终究是抵不过岁月的苦熬。
可以说:王宝钏和薛平贵的爱情,和“典范”根本不沾边。
人的命真的是天注定的吗?
人的命真的是命中注定,比如你要嫁给谁遇见谁,一切都是冥冥中自有安排。
如果当年没有那个男孩子群追不舍,我想我一定不会远嫁,即便我的心上人在远方,按照我家的传统思想,我的妈妈也不会答应我远嫁,毕竟家里只有一个女儿。
但是偏偏我的生命中就出现了一个极端可怕的人,他非你不娶,而你又偏偏不喜欢他,可是他为了追到你,无所不用其极,要不答应他,就要跟你同归于尽,这时妈妈竟然破天荒的鼓励我嫁的远点,躲开他,这种人已经失去理智了。
所以我的命运从此被改写,我成了命运安排的远嫁女,他就像导演导出来的人物一样,尽管多余,但必须出现,我也没招他,没惹他,没给过他任何错觉,但就是被他喜欢了,结果他就钻牛角尖了,一会儿追,一会儿哭,一会儿下跪,一会儿威胁,…
失去理智的人,偏执的人,你跟他没有道理可讲,他只有一个道理,爱一个人没有错,尽管我一再强调“可是我不爱你呀!”
他的回复是:“你不爱我没关系,只要我爱你就够了,只要我对你好,总有一天你会爱上我”
我彻底无语了,当我无视不理会的时候,他会做出很多匪夷所思的事,一会儿出家,一会儿吃药,一会儿求你,一会儿逼你…很多可怕极端的行为真的不堪回首。
那时不甚其扰的我,只能被迫选择离开熟悉的地方,重新找工作,然后在一个人生地不熟的地方重新打拼,当一个人被逼的无奈无语无助的时候,逃避和躲开是唯一的办法。
有些事是命中注定,但有些却是性格决定命运我身边的大龄剩女王月,个人条件本来很好,身高163,长相清纯文艺,学历研究生,工作平面设计,月薪15000元,北京工作,父亲公务员,母亲企业职工。
在她26岁研究生毕业后选择了去北京工作,当时给她介绍的男朋友条件都很优质,但是她都一一拒绝了,有时连对方面都没见,有一次家里给她介绍了一个三甲医院的医生,是她父母所在的二线城市,对方添加她的微信和电话后,主动给她打了电话,因为都是同城的,对方说着家乡话跟她聊了二十多分钟,结果挂断电话后,她就拉黑了对方,父母问她原因,她说:“受不了他说方言的口气,听他说话,浑身难受”
父母赶紧说:“人家说方言怎么了?不就是想跟你拉近距离吗?”
她说:“以后不要再跟我提他,没感觉”
她的妈妈听了很生气,这叫什么理由,说方言又不是听不懂,至于反应这么大吗?人家体制内的工作,又是医生,又是我们同城的,有房有车有什么不好?
她一听生气了:“是我嫁人还是你嫁人?我不喜欢他,能在一起生活吗?”
父母再没有说什么,自己的自己走,父母再着急有什么用?
她的择偶标准,首先对方得在北京工作,得有北京户口,她爸爸说:“你这定位有问题,你自己都是北漂一族,你自己都没有北京户口,凭什么要求对方是?人家如果是了,还会找你吗?”
她执拗的坚持着,非北京工作的不谈,不见,当身边追她的,介绍的,一个个被她否掉之后,她的年龄在增长,追求者们却一个个结婚生子了。
她惊异于这些人的现实,前脚追她,被拒绝后,转身找了别人,这是爱吗?
30岁之后,身边已经没人再热心的给她介绍了,曾经的追求者也都一个个娶妻生子了,她花了三万多元给了相亲机构。
据她说一年见了不下100个,不是秃头,就是胖墩儿,不是不修边幅就是没品位,有一次她对第一次来见她的一位男士说:“你看你背心上的汗渍,你就不能尊重点女生吗?就不知道穿的体面一些吗?”
男生尴尬的解释到:“下班后来不及了,因为堵车,担心迟到,跑过来的”
换了一般女生心里会暖一下,她却说:“我觉得你这样满身臭汗,很不尊重人”
这时桌上的菜已经上齐,男生站了起来对她说:“为了不让你倒胃口,我就不影响你用餐了,你慢用,我会去收银台结1/2的账,剩下的,你走之前自己结”
说完男生转身就走,只留她傻傻的愣在原地,她不知道这个男生为什么这种反应?
所以当她向我们吐槽的时候,还是一副怨愤不满的样子,我们谁都没吭声,只有她自言自语的说:“现在的男生太矫情了,一点没有担当”
听了她的总结,我们更加无语了,后来她终于爱上了一个相亲对象,一见钟情的那种,对方衣着得体,长相跟李亚鹏似的,北京户口,有套四十多平的房子,离异家庭,母亲再婚后,听说嫁的不错,就给他买了这套有按揭的小房子。
王月不可自拔的爱上了他,会主动打电话,发信息,会给对方买各种点心小零食,然后送到对方公司楼下。
还会在周末约对方一起吃饭聊天,为了给对方留个好印象,她经常主动提前结账,对方从不阻拦和客套,有一次她在家里做了小蛋糕,就想着给这个男生送点过去。
天寒地冻的一个深夜,她打车来到男方楼下,对方下楼了,拿到她送的点心后,客气地说:“谢谢你啊”
看对方并没有主动约自己上楼坐坐的意思,她硬着头皮说:“你不约我上去坐坐?”
对方绅士地回道:“那就上去坐坐”
两个人上楼后,男生说:“家里也没什么好吃的,我熬了点粥,你要喝点吗?”
王月开心地说:“好啊”
喝过粥后,王月期待的卿卿我我没有发生,挽留也没有发生,男生依然是绅士地把她送到楼下,让她一个人在深夜打车离开了。
那一夜她怅然若失,但是她并没有认为男生不爱她,她觉得他能接受她的点心,能陪她一起吃饭,能跟她分享他的朋友圈,就是在跟她正常交往的表现。
有一天我问她:“你喜欢这个男生什么?”
她说:“首先他长的很帅,很文艺,很绅士,其次他会给我分享很美的照片”
我说:“什么照片呀?”
她说:“就是那种面对朝阳奔跑,面对夕阳沉思的那种,我觉得他很有思想,很懂生活,他爱运动,他的朋友圈都是他打卡跑步的记录”
我有点不知说什么好,我心里在想,33岁的她似乎对爱情有误解。
后来男生经常出差,一走就是半个月,他们一个月也见不了一次,王月始终认为她们在交往,但在我看来,这位男生的表现一点不是爱情该有的样子。
我劝过她转身放手,不要在一段没有结果的感情里浪费时间,可是她不喜欢听,直到男生被她的热情吓怕了,郑重的对她说:“我们适合做朋友,却不适合做恋人”
她哭了,她觉得自己失恋了,可是身边人都知道,她只是谈了一场自我感动自我陶醉的独角恋。
后来的后来,她的感情总是阴差阳错,对她有意思的,她毫无感觉,她喜欢的对方毫无反应,今年她就35岁了,她变得郁郁寡欢,身体很消瘦,又患上了严重的抑郁症,连正常的工作也没办法进行。
辞职后,她回到了父母身边,父母在她面前从来不提婚姻大事,这是她们家的禁区,不然她就会郁闷,胃疼,流泪。
这是一个典型因为性格决定命运的真实案例,也是身边人身边事,她从随便挑一步步把自己弄成了被人挑,父母看着身边同事当了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掩饰不住的羡慕着,却不能说。
所以说,人的命三分是天注定,但剩下的七分还是靠性格改变,但是有些人总是把自己的一些遇人不淑归结为自己的命不好。
那到底有没有命中注定呢?有,比如身高,长相,肤色,人种,天赋,原生家庭等等这些不可抗力因素都是我们命中注定的!
但是你嫁给谁,选择谁,学习成绩怎样,工作能力如何,为人处世之道,这些都与自己的性格有关系。
大家怎么看?欢迎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