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一个网络知识:IP地址

2025-11-18 05:03:48 8阅读

IPv4

目前主流的IP地址版本为IPv4(Internet Protocol Version 4),其采用32位二进制编码,通常以点分十进制形式表示(如192.168.1.1),即将32位二进制分为4组8位二进制数,每组转换为0-255的十进制数。这种编码方式理论上可提供约43亿个地址,但实际可用地址远少于此,核心原因在于IPv4的分类机制与地址浪费问题。

地址分类

IPv4将地址分为A、B、C、D、E五类,其中A、B、C类为常用单播地址,D类为组播地址,E类为保留地址。

这种分类基于首段IP地址的数值范围界定:

但这种固定分类方式导致了严重的地址浪费。例如,一个仅需50台主机的小型公司若申请C类地址,会闲置200多个地址;而若申请B类地址,浪费则更为惊人。

IPv6

尽管NAT技术延缓了地址枯竭,但IPv4的局限性日益凸显——地址耗尽、NAT导致的端到端通信障碍、安全性不足等问题,推动了IPv6(Internet Protocol Version 6)的发展。IPv6采用128位二进制编码,以冒分十六进制形式表示(如2001:0db8:85a3::8a2e:0370:7334),带来了根本性的变革。

IPv6的优势体现在多个维度:

IPv6的地址表示遵循特定缩写规则:前导零可省略(如2001:0db8→2001:db8),连续的零块可压缩为“::”(如2001:db8:0:0:0:0:0:1→2001:db8::1),但“::”在一个地址中仅能使用一次,避免歧义。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