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血的流量,该好好管管了!

2025-11-17 23:04:12 9阅读

传播学学者尼尔·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一书中提醒,要警惕公共话语的娱乐性和技术垄断带来的困惑。

对于这些直播乱象,有人说他们“生命无所谓、尊严亦可丢”,心态扭曲了;有人说他们“反常当正常、出丑当出彩”,搞庸俗恶俗;还有人说他们“万般皆下品,唯有流量高”,是利令智昏。

拿“夺命直播”来说,触碰的不仅是公序良俗底线,很多行为已明显涉嫌违法,有的更涉嫌犯罪。飙车涉嫌超速,既违反交通安全,又危及他人生命;种种胡吃海喝的PK,与勤俭节约的美德相违,也违反反食品浪费法;直播自残,对未成年人诱导性强,与未成年人保护法相违背。

网络直播的迅猛发展,给社会带来了机遇,也加剧了行业“内卷”。

第5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2年底,我国网络直播用户已达7.51亿,占网民整体的70.3%。从这个意义上说,现在的中国,的确已经进入了“全民直播时代”。

作为主播,要在这样庞大的群体中脱颖而出,成为网红甚至大网红,的确相当有难度。

网络直播平台的流量,并不是按随机甚至平均来进行分配的。平台方掌控着流量分发的规则和权限。网友在平台上发出视频或直播,想要更多人看到,主要靠两条路:

一条路是花钱购买流量。对很多无名主播来说,这条路并不现实。

另一条路,就是靠内容出圈赚取流量。这条路,貌似公平,实则不然。

按照平台的规则,越有点击量的内容,越会被平台分配更多流量。这种规则形成的“马太效应”,加大了普通主播出头的难度。

于是一些主播试图以极限工作时间来换取流量;也有的主播不惜以各种出格、出圈的内容博取关注,“夺命直播”等乱象由此而生。

平台尽管也推出过直播行为规范,比如,将在直播中抽烟喝酒和飙车等归为“违规行为”,并表示要对“违规”进行警告、断播、封禁。

但平台的盈利模式,又恰恰鼓励博主尽可能增加流量,吸引更多网友停留观看。所以,当平台上出现“违规行为”时,如果没有网友举报,很少见哪个平台会主动去管。

在这样的生态里,平台为了活跃用户,主播为了流量涨粉,二者互为因果,不断搏出位,种种乱象野蛮生长。

作为直播服务提供者,网络平台理应承担规范行业发展的更多责任。面对直播乱象,平台仅仅推出规范条文是不够的。不能让管理规定变成应付检查的道具,以及事后推脱责任的说辞。

宝博娱乐官方下载_直播平台监管_网络直播乱象

这些年来,相关部门坚持依法治网,持续推进网络空间治理,努力打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环境,为行业健康发展锚定方向。

2016年,《互联网直播服务管理规定》出台,第三条明确提出:提供互联网直播服务,应当“遵守法律法规,坚持正确导向”“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维护良好网络生态”“为广大网民特别是青少年成长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

去年3月,国家网信办等部门联合发出《关于进一步规范网络直播营利行为促进行业健康发展的意见》,针对有违公序良俗甚至违法违规的直播,从多个层面提出监管要求,为规范网络直播亮出法治的“牙齿”。

自2016年以来,与网络直播有关的专项管理文件,已陆续出台十余个。

这些制度性要求的落地,对网络直播行业规范发展至为关键。

宝博娱乐官方下载_网络直播乱象_直播平台监管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钱比命重要”……网红“中原黄哥”直播间的墙上,写满了关于钱的粉笔字,令人唏嘘。

几千年前,孔老夫子就说:“富贵如可求,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意思是说,如果富贵合乎于道,就可以去追求,即便是给人当马夫,也愿意去做。

这个“道”,是一条红线,那就是要合理合法。无底线直播,违背公序良俗,违反法律法规,害人害己。

只有主播自律、平台严查、政府严管、法律严惩,不断铲除“夺命直播”的生存土壤,风清气正的网络直播生态才会形成。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作为普通观众,也要认识到“无脑”打赏是一种“负反馈”,只会让主播错误地认为自己的做法很有市场,从而推波助澜,加剧直播乱象。雪崩的时候,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

看到突破底线的直播,一句善意的劝告,一个决然的举报,或许可以挽留一条生命、拯救一个家庭!这其实才是对主播真正的爱。

我们相信,久久为功!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