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名城——九江

2025-09-23 03:03:02 6阅读

九江地理位置_九江人用的招聘网站_九江历史沿革

1.基本信息

1.1 地理位置

九江市位于江西省北部,地处赣、鄂、湘、皖四省交界处的长江中下游南岸。地理坐标为北纬28°41′~30°05′,东经113°56′~116°54′。东与上饶市鄱阳县和安徽省池州市东至县毗邻;南与南昌市新建区、安义县和宜春市靖安县、奉新县、铜鼓县相连;西与湖南省岳阳市平江县和湖北省咸宁市崇阳县、通城县、通山县和黄石市阳新县搭界;北与湖北省黄冈市武穴市、黄梅县及安徽省安庆市宿松县、望江县隔长江相望。

1.2 面积与人口

九江市总面积为19084.61平方公里,占江西省总面积的11.3%。截至2023年,九江市常住人口为453.61万人。

2.历史沿革

2.1 古代历史

九江市历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时代,人类就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九江名称最早见于《尚书·禹贡》,因“众水汇集”而得名。夏、商时期,九江分属荆、扬二州;春秋战国时为吴国西境,楚国东境,故有“吴头楚尾”之称。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设立九江郡,郡治在今安徽省寿县。汉高祖六年(前201年),灌婴在湓浦口筑城戍守,为九江建城之始。此后,九江逐渐发展成为长江中游的重要城市,曾是中国的“四大米市”、“三大茶市”之一。

2.2 近现代发展

近现代以来,九江继续发挥其地理优势,成为重要的商贸和交通枢纽。1861年,九江开埠通商,成为长江流域的重要港口之一。20世纪初,九江的工商业得到进一步发展,民族工业开始兴起。新中国成立后,九江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工业、农业、交通等各方面都取得了显著进步。近年来,九江市积极推进现代化建设,努力打造长江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

九江人用的招聘网站_九江历史沿革_九江地理位置

3.地理交通

3.1 地形地貌

九江市地势地貌较为复杂,总体呈现东西高、中部低、南部略高、向北倾斜的趋势。全市地形以江南丘陵为主,形成丘陵、山地、滨湖平原、沿江平原等多元化地形地貌综合体。平均海拔32米,其中市区平均海拔20米。九江市的最高点位于武宁县罗溪乡罗溪林站的九岭尖,海拔1786.9米;最低点在柴桑区城门乡张家村,海拔-43.2米。全市山地占总面积的16.4%,丘陵占44.5%,湖泊占18%,俗称“六山二水分半田,半分道路和庄园”。

3.2 气候特征

九江市地处中亚热带向北亚热带过渡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为16-17℃,年降雨量为1300-1600毫米,其中40%以上集中在第二季度。年无霜期为239-266天,年平均雾日在16天以下。春季回暖较早,但天气易变,乍暖乍寒;从初夏到6、7月的梅雨期间,降雨集中,大、暴雨频繁,5、6月份的常年平均降水量有200毫米左右,极易导致洪涝灾害的发生;出梅后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天气往往晴热干燥,不少年份高于摄氏35度的高温日长达20多天;秋季气温较为温和且雨水少;冬季阴冷但霜冻期短,不过随着温室效应,暖冬现象明显。

3.3 交通网络

九江市交通发达,形成了水陆空立体交通网络。水运方面,九江港是长江流域十大港口之一,长江过境长度151公里,年流量8900亿立方米,直入长江的河流流域面积3904平方公里。九江港年客、货运量分居长江各港口第二位和第四位。陆运方面,京九、武九、合九、铜九和南九城际高速“五龙”会聚九江;福银高速公路昌九段和杭瑞高速公路九景段首尾相连,彭湖高速、永武高速、九瑞高速、绕城高速相继建成;105(北京—珠海)、316(福州—兰州)国道穿境而过。全市公路总里程24218.76公里。空运方面,九江庐山机场按4C级机场设计,可停泊波音747等各种大型飞机,已开通上海、广州、北京、厦门等地航线。

4.经济状况

4.1 经济总量

九江市经济总量稳步增长,2023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3845.11亿元,比上年增长1.1%。2022年,九江市GDP为4026.60亿元,比上年增长4.3%。九江市在江西省的经济地位较为重要,其经济总量在全省排名靠前,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4.2 产业结构

九江市的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三次产业协调发展。2023年,第一产业增加值260.26亿元,增长4.4%;第二产业增加值1664.45亿元,下降1.8%;第三产业增加值1920.39亿元,增长3.5%。三次产业结构为6.8:43.3:49.9。2022年,三次产业结构为6.4:47.8:45.8。可以看出,第三产业在九江市经济中的比重逐渐上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提高。

4.3 主要产业

九江市的主要产业包括工业、农业、服务业等。

• 工业:九江市工业基础较为雄厚,拥有石化、纺织、建材、钢铁、有色、食品、化工、装备制造等支柱产业。2023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下降3.1%。尽管面临一定的挑战,但九江市的工业仍然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 农业:九江市农业资源丰富,是江西省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之一。2023年,全市粮食作物播种面积27.41万公顷,粮食产量146.81万吨,增长2.5%。此外,九江市还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如茶叶、水果、水产等,农业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

• 服务业:九江市服务业发展迅速,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2023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3.5%。金融、物流、旅游、商贸等服务业领域均有较好的发展势头。九江市的旅游资源丰富,庐山、庐山西海等著名景点吸引了大量游客,旅游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日益显著。

5.节日风俗

5.1 传统节日

九江市的传统节日丰富多彩,深受当地居民的喜爱和重视。春节是九江市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家家户户都会贴春联、放鞭炮、吃团圆饭,寓意着辞旧迎新、祈求平安和幸福。元宵节期间,九江市会有灯会和猜灯谜活动,人们会赏花灯、吃元宵,营造出热闹喜庆的氛围。端午节是纪念屈原的节日,九江市有划龙舟、吃粽子的习俗,龙舟竞渡场面壮观,粽子种类繁多,味道鲜美。中秋节是团圆的节日,人们会赏月、吃月饼,月饼馅料丰富多样,如莲蓉、豆沙、五仁等,寓意着团圆和美满。

5.2 民俗活动

九江市的民俗活动独具特色,展现了当地丰富的文化底蕴。全丰花灯是修水县全丰镇的一项传统艺术表演活动,具有浓厚的民俗色彩。春节期间,乡村各路花灯云集,从初一发灯一直唱到元宵,跑东家窜西家,通宵演唱,为当地居民带来了欢乐和祝福。瑞昌剪纸艺术历史悠久,题材丰富多样,每逢节庆或喜事,人们会剪制各种图案的剪纸,贴在窗户、门楣等处,增添节日气氛。九江山歌是九江市江州区的汉族民歌,题材广泛,演唱形式简单,歌词内容丰富,深受当地人民喜爱,常在农闲时节或节庆活动时演唱,成为当地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九江历史沿革_九江人用的招聘网站_九江地理位置

6.风景名胜

6.1 著名景点

九江市拥有众多著名景点,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旅游。以下是一些主要的著名景点:

• 庐山:作为九江最著名的景点之一,庐山以其雄伟壮丽的自然风光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而闻名。庐山有“匡庐奇秀甲天下”之称,是中国四大避暑胜地之一。庐山的三叠泉、含鄱口、五老峰、仙人洞等景点各具特色,美不胜收。庐山不仅是避暑胜地,还是摄影爱好者的天堂,云雾缭绕的山景如仙境般梦幻。

• 庐山西海:庐山西海风景名胜区,原名云居山-柘林湖风景名胜区,位于九江市西南部,地跨永修、武宁两县。庐山西海湖光山色,碧波万顷,有大小岛屿1667个,被誉为“江西的千岛湖”。这里的水上娱乐项目丰富多样,游客可以乘船游览湖面,欣赏美丽的湖光山色。

• 浔阳楼:浔阳楼位于九江市浔阳区滨江东路,是江南十大名楼之一。浔阳楼因《水浒传》中宋江题反诗的故事而闻名,是一座仿宋建筑,外观三层,高31米,飞檐翘角,风动铃鸣。登楼远眺,可欣赏长江风光,感受历史的沧桑。

• 石钟山:石钟山位于九江市湖口县,长江与鄱阳湖交汇处。因山石多隙,水石相搏,击出如钟鸣之声而得名。石钟山因宋代文学家苏轼的《石钟山记》而闻名,山上的半山亭、怀苏亭等建筑古朴典雅,是游览胜地。

• 甘棠湖:甘棠湖位于九江市中心,由庐山泉水注入而成。湖中筑有长50米的长堤,堤上有宋代所建思贤桥。甘棠湖的烟水亭建于唐元和十一至十三年(816~818年),相传为三国时周瑜点将台旧址。秋季时,甘棠湖的景色尤为迷人,是九江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 琵琶亭:琵琶亭位于九江市长江大桥东侧,建于唐代元年,已有1200年历史。相传为白居易“浔阳江头夜送客”处,亭名由此而来。琵琶亭背倚琵琶湖,面对长江,是九江的文化地标之一。

6.2 文化遗产

九江市的文化遗产丰富多样,体现了这座城市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以下是一些主要的文化遗产:

• 非物质文化遗产:九江市拥有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377项。其中,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有16项,如武宁打鼓歌、瑞昌竹编技艺等。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涵盖了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曲艺、传统手工技艺等多个领域,是九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例如,武宁打鼓歌是一种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民间音乐形式,以其独特的旋律和节奏深受人们喜爱。

• 历史建筑:九江市的历史建筑众多,如东林寺、西林寺、浔阳楼等。东林寺是佛教净土宗的发源地,始建于晋代,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西林寺则有“庐山北山第一寺”之称,始建于公元377年。这些建筑不仅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也是九江文化的重要载体。

• 历史遗迹:九江市还有许多历史遗迹,如浔阳江文化旅游景区的九江租界旧址、烟水亭等。九江租界旧址见证了九江开埠通商的历史,是近代九江城市发展的缩影。烟水亭则是三国时期周瑜点将台的旧址,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故事。这些历史遗迹为九江增添了浓厚的文化氛围。

九江历史沿革_九江地理位置_九江人用的招聘网站

7.当地名人

7.1 历史名人

九江市历史悠久,孕育了众多杰出的历史名人,他们在文学、政治、军事等领域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 陶渊明: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的伟大诗人、辞赋家,字元亮,号五柳先生,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陶渊明以其独特的田园诗风格和高尚的人格魅力闻名于世,他的诗作如《归园田居》《饮酒》《桃花源记》等,描绘了理想化的田园生活,表达了对自然和简朴生活的向往,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黄庭坚: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人。黄庭坚是江西诗派的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并称“一祖三宗”,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脱俗,深受后世推崇。同时,黄庭坚的书法造诣极高,与苏轼、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其书法作品如《松风阁诗帖》等,笔力遒劲,气韵生动。

• 陶侃:东晋时期名将,字士行,本为鄱阳郡枭阳县(今江西省都昌县)人,后徙居庐江郡寻阳县(今江西省九江市)。陶侃出身贫寒,但凭借自己的才能和努力,逐渐升至高位,曾任荆州刺史、侍中、太尉等职,封长沙郡公。他以清廉、勤政著称,为东晋的稳定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 江万里:南宋末年民族英雄、政治家、教育家,字子远,号“古心”,南康军都昌(今江西都昌县)人。江万里从政四十五年,为官清廉,关心民疾,创办了白鹭洲书院等多所学府,培养出大量人才。在国家危难之际,他坚决抗元,表现出了崇高的民族气节。

• 雷发达:清初宫廷“样式房”的掌案(总设计师),世称“样式雷”,江西建昌人。雷发达及其家族在建筑领域有着卓越的成就,参与了圆明园、颐和园、静宜园等著名建筑的设计。他们的建筑作品不仅规模宏大、风格独特,而且在建筑技艺和艺术表现上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7.2 现代名人

九江市在现代也涌现出了一批杰出的名人,他们在各自的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 袁隆平:中国杂交水稻育种专家,被称为中国的“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九江市德安县人。袁隆平长期致力于杂交水稻的研究与推广,他的研究成果极大地提高了水稻产量,为解决全球粮食问题做出了突出贡献。他先后获得多项国际大奖,包括马蒂亚斯奖、拉斯克奖、沃尔夫奖等。

• 陈寅恪:中国现代著名历史学家、古典文学研究家、语言学家,江西义宁(今修水县)人。陈寅恪学识渊博,治学严谨,他的研究涉及历史、文学、宗教、民族等多个领域。他的代表作如《唐代政治史论述稿》《金明馆丛稿》等,对后世学术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毕必成:中国著名电影编剧,江西省九江市彭泽县人。毕必成创作了大量优秀的电影剧本,如《庐山恋》《牧马人》等。他的作品题材丰富多样,艺术手法成熟,深受观众喜爱。毕必成的电影作品不仅在国内取得了成功,还在国际上获得了广泛的认可。

• 李国华:现任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总经理、党组书记,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江西德安人。李国华在邮政行业有着丰富的管理经验,他带领中国邮政集团公司不断发展壮大,为推动中国邮政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在他的领导下,中国邮政集团公司在服务社会、服务民生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 袁野:创作型的新锐音乐人,江西九江人。袁野以其独特的音乐风格和创作才华,创作了许多优秀的音乐作品。他的音乐作品深受广大听众的喜爱,多次获得各类音乐奖项。袁野还积极参与公益活动,被多家公益组织授予爱心大使称号。

九江历史沿革_九江人用的招聘网站_九江地理位置

8.地方特产

8.1 特色美食

九江市的特色美食丰富多样,深受游客和当地居民的喜爱。以下是一些代表性的特色美食:

• 庐山云雾茶:庐山云雾茶是九江市著名的特产名茶,属于绿茶中的一种,有“岩茶之王”的美誉。云雾茶由于受庐山凉爽多雾的气候及日光直射时间短等条件影响,风味独特,通常用“六绝”来形容庐山云雾茶,即“条索粗壮、青翠多毫、汤色明亮、叶嫩匀齐、香凛持久,醇厚味甘”。

• 九江桂花酥糖:九江桂花酥糖选用富强粉、白麻仁、白砂糖、饴糖及糖桂花为原料精制而成,其色乳白,质地细嫩,具有骨脆、麻香、油润、甜爽、香醇等特点,并且有润肺、健胃、止咳的功效。

• 九江茶饼:九江茶饼又名庐山茶饼、桂花茶饼,是江西九江地区的特色传统小吃,起源于唐代,历史悠久。茶饼采用精粉、芝麻、茶油、桂花、饴糖、白砂糖等原料,经过传统工艺和现代技术精制而成,具有小而精、薄而脆、酥而甜、香而美、入口松爽的特点。

• 鄱湖胖鱼头:鄱湖胖鱼头是一道江西省九江市的特色传统名菜,因其鲜辣微酸、肥嫩鲜美、营养丰富,且主材胖鱼头乃是产自中国最大淡水湖鄱阳湖,赣味极其浓厚,而位列十大赣菜之一。

• 庐山石鸡:庐山石鸡是江西省九江市庐山区的一道特色名菜,选用阴涧岩壁洞穴中的蛙加辣椒等佐料精制而成,具有“色泽深黄,肉质细嫩,香味浓郁,口味甚醇”的特点。

• 九江炒粉:九江炒米粉已有多年历史,炒粉加工并不复杂,首先将米粉下开水中,然后用冷水淋过,把沾在米粉外的多余淀粉清洗掉,这样下锅炒时才不至于相互沾粘,炒米粉首先要油多,油少了米粉容易粘锅,而且米粉也会相互沾粘,抖不开。

• 修水哨子:修水哨子,是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一种特色地方传统名点。以境内高山特产山芋、西乡红薯粉为原料,馅以地方特色小料,依传统工艺精制而成,纯系天然,清香绵柔,营养丰富,入口即化。

• 庐山石鱼:庐山石鱼体色透明,无鳞,体长一般在30至40毫米左右,同绣花针长短差不多,就是长上七八年,长短也不超过一寸,故又名绣花针。石鱼长年生活在庐山的泉水与瀑布中,把巢筑在泉瀑流经的岩石缝里。其肉细嫩鲜美,味道香醇,闻名遐迩。

• 藜蒿炒腊肉:藜蒿炒腊肉,是中国江西省鄱阳湖沿岸一带传统风味名菜,为江西菜系。藜蒿炒腊肉主以藜蒿、腊肉等食材用料烹制,腊肉金黄,藜蒿青绿,脆嫩爽口,且有一股特别的清香味道。

• 豆参煮鱼头:豆参煮鱼头是鄱阳湖地区的特色菜,其“色、香、味、形”均为上品。一是豆参用大豆制成,长约三寸,色泽金黄,体形溜圆,清香可口,富含营养,可谓食中珍品。

• 都昌鄱阳湖银鱼:都昌鄱阳湖银鱼是江西省九江市都昌县鄱阳湖的特产。都昌产银鱼历史悠久,明朝时列为地方贡品,曾荣获首届农业博览会金奖。鄱湖银鱼透明,头平扁,口大,牙锐,背鳍和脂鳍各一个,晒干后似雪白银条,故名“银鱼”。鄱湖银鱼肉美味鲜,营养丰富,有益脾、润肺、补肾、去虚、增阳、滋阴等功效,属上等滋养补品。

• 共青城板鸭:共青城板鸭以传统工艺为基础,对毛鸭选种育肥、腌制、加工、晾晒等技术进行了科学合理的改进,形成了共青板鸭独特的生产工艺,以其肉嫩、肥而不腻、骨脆、味鲜、香浓、咸而适中、营养丰富、驰名中外、素为腊味中的珍品,是馈赠、酒宴、家庭和茶席的佳品。

• 武宁什锦汤:武宁什锦汤是武宁县一种具有浓郁山乡风味的菜肴,味道鲜美,色彩斑斓,已列入武宁县“十大特色美食”。制作什锦汤利用生铁锅,以木柴加热,大火炒香,勾芡后利用灶膛的余温将什锦汤煮稠,在小火慢炖中各种食材的味道互相融合。同时它寓意团圆美满,是家乡人过年婚寿喜庆筵席上必备的一道头菜,是赣菜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8.2 手工艺品

九江市的手工艺品同样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以下是一些代表性的手工艺品:

• 瑞昌竹编:瑞昌竹编是江西传统手工艺品,距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是九江必带特产。瑞昌竹编以本地特产的竹子为原料,经过去蔸、去稍、破竹、劈条、去篾黄、取层、拣篾、刮篾、煮篾等制作而成,素以造型优美、编织精巧、实用与欣赏兼备而驰名。瑞昌竹编种类丰富,斗笠、丝箩、米筛被誉为“瑞昌竹器三宝”,并且不断创新,生产出花钵、花蓝、鸡、鸭、龟、水果盒、飞禽走兽、礼品盒等制品。

• 金星砚:金星砚是江西十大可以带回家的特产之一,兼具实用性和美观性,还有一定的收藏价值。金星砚以庐山市驼岭出产的宋石为原料,经过开采、选料、制坯、雕刻、打磨抛光五道程序制作而成,制成砚后发墨极快,且储水不涸,久磨无粉,发出的墨富于光泽,造型与图饰因取材于当地物产、山水和人文传说而极具地域性色彩,风格古朴大方,简略写意,是中国民间艺术中的瑰宝。2006年5月20日,金星砚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武宁布贴画:武宁布贴画是九江市武宁县的一个特色手工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色彩丰富,表现内容也很丰富,具有很高的艺术和观赏价值。布贴画原名宫廷补绣,俗称布贴,是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形式,通过将不同颜色的布料剪裁成各种形状,然后拼贴成各种图案和画面,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文化内涵。

• 瑞昌剪纸:瑞昌剪纸是一门古老的传统民间艺术,也是广为大众所推崇的一种剪纸艺术,文化的象征更是十分的独特,剪纸的选取题材更是十分的丰富,运用的制作手法更为独特,其成品较为丰富,造型更是生动,图案也是栩栩如生。瑞昌剪纸以简练优美、构图匀称、造型生动及剪法明快为特点,展现了瑞昌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 庐山竹丝画帘:庐山竹丝画帘是九江庐山特色工艺品,不仅为国内人士所赏识,国外游客更是争相购买,用以馈赠亲友。庐山翠竹,受天地之正气,日月之精华,竹竿挺拔秀丽,竹壁坚而不枯,韧而不脆,破竹成丝编串竹帘,帘上彩绘山水、花鸟、虫鱼、飞禽、走兽或仕女人物,栩栩如生,再施清漆,即成竹丝画帘。庐山竹丝画帘工艺精湛,画工绝伦,被称为“中国庐山艺术珍品”,非绢非纸,可卷可挂,作为厅堂书宝陈设,使之室内生辉;作为房门挂帘

九江历史沿革_九江人用的招聘网站_九江地理位置

9.水文气象

9.1 水资源状况

九江市水资源丰富,主要来源于地表水和地下水。2021年,全市平均降水量为1553.7毫米,地表水资源量达到156.96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为33.18亿立方米,水资源总量为161.82亿立方米。九江市拥有众多河流和湖泊,其中长江过境长度151公里,年流量8900亿立方米。此外,中国第一大淡水湖鄱阳湖有53%的水域在九江境内。全市共有大、中型水库29座,年末蓄水总量为51.29亿立方米。九江市的水资源不仅为当地居民提供了充足的饮用水源,还为农业灌溉、工业用水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了重要保障。

9.2 气象特征

九江市地处中亚热带向北亚热带过渡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为16-17℃,年降雨量为1300-1600毫米,其中40%以上集中在第二季度。春季回暖较早,但天气易变,乍暖乍寒;从初夏到6、7月的梅雨期间,降雨集中,大、暴雨频繁,5、6月份的常年平均降水量有200毫米左右,极易导致洪涝灾害的发生。出梅后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天气往往晴热干燥,不少年份高于摄氏35度的高温日长达20多天。秋季气温较为温和且雨水少;冬季阴冷但霜冻期短,近年来暖冬现象明显。九江市的气象条件对农业生产、水资源管理和旅游业发展等方面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