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垂平野阔 月涌大江流的意思,什么平野阔?

2023-08-26 19:07:03 73阅读

星垂平野阔 月涌大江流的意思,什么平野阔?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江入大荒流有什么含义?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出自李白的《渡荆门送别》。虽是一首远游思乡之诗,却不见忧愁颓唐之态,反而在读后徒增一种豪情万丈、大气磅礴之感。尤其是这句千古名句,意境大开大合,大有山河壮丽、人生辽阔之感。

星垂平野阔 月涌大江流的意思,什么平野阔?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从字面意思上来看,“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描写的是李白乘坐江船出蜀之时沿途欣赏到的壮丽景色。坐在江船之上,看着两岸青山相对而出,浪漫飘逸的李白早已感受到庄严与静穆之美。

经过荆门一带,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一望无际的平原。从高耸巍峨的群山相绕,到辽阔无边的平原相随,奔腾的长江之水仿佛一下子涌入了广袤辽阔的荒原之中。李白精准地把握住了这种视觉的变换和意境的开合,极具有艺术的张力和感染力。

首先,在艺术手法上,化静为动,写出了视觉转换之中山水的灵动之美和壮阔之美。群山耸立,本来是静穆凝固之景。在李白的笔下,却似一个有情之人,与广阔的平原相伴相随,一起消失在江水的尽头。

其次,炼字精炼,诗中有画,具有极强的艺术概括力。“随”字化静为动,化无情为有情;“尽”字写尽了山川的壮丽和辽阔;“入”字突出了长江之水的磅礴与浩荡。整体上,犹如一幅李白出蜀山水图,景色随着江船的流动而转换,写尽了江水的气势与江山的壮丽。

再次,意境上大开大合,传达出诗人内心的豪迈与心胸的广阔,流露出作者对故乡的留恋和对未来的向往。也只有像李白这种浪漫而不失豪放之人,才能写出如此大开大合之意境。此次李白出蜀离乡,抱着满腔抱负,对未来充满了向往与信心。

最后,“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并不停留在山河壮丽的景色之上,还有天地寂寥、人生辽阔的哲理韵味。我们很多人究其一生,会面临无数境遇,或顺遂,或坎坷。但不管身处何种境地,我们都不能丢失内心的这股豪迈之气。

有了这股豪迈之气,成长过,蜕变过,我们才能真正领悟“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背后蕴含的艺术魅力和哲理韵味。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说的是哪条河?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这句诗是杜甫写的,描写的是长江

月涌大江流这句诗?

出自唐代杜甫的《旅夜书怀》“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其中“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这两句写远景:明星低垂,平野广阔,月随波涌,大江东流。四面都是天空,星星仿佛从天空一直垂挂到地上,“涌”字写出月亮在水中照映成涌动的光影。这两句写景雄浑阔大,一直为人所称道。但浩瀚的场景,表达的却是孤寂与苍凉。这两句通过描绘浩瀚辽阔的景色恰恰与下面作者的孤苦无依和渺小作对比,形成鲜明冲击。765年的正月,杜甫辞去节度使参谋职务,四月,在成都赖以存身的好友严武死去。诗人处此凄孤无依的境地,于是决意离蜀东下。于是抒发悲凉的感慨,感觉自己像江岸的细草一样渺小,像江中的孤舟一般寂寞。

雨夜书怀杜甫的鉴赏?

鉴赏如下

首联:“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写船行大江之中所见的景色。白天,大江两岸,细草微风;夜间,船桅高耸,孤舟夜泊。细、微、危独四字,将水陆两方面的景色包容起来

颔联:“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再从岸上与江面人笔写景。遥望天际(陆地),星垂如挂,星光灿烂,原野广阁,一望无际;俯视大江(江面),水流不息,波光荡漾,明月好像出没于大江之中。承接上联,将秋天雄浑壮阔的大江景色展现了出来,为下面的秋思“书怀”埋下伏笔。

颈联:“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说自己知名于世难道是因为文章好吗?诗人素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远大政治抱负,由于受压抑长期不能施展,而名声竟因文而著,这是诗人迫不得已之事。做官,因年老多病,便应该退休。这是反话,诗人的休官不是“老”、“病”,而是受排挤。这一联饱含愤慨之意!

尾联:“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说自己这种飘泊无依的生活像什么呢就像天地间一只飘泊无定的水鸟。即景自况,以抒飘泊江流的感慨!

这首诗前四句紧扣“旅”和“夜”,后四句紧扣“书怀”,情由景生,景由情发情景交融,浑然一体,抒发了他因不得志而郁郁寡欢、孤凄潦倒之感。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