逊尼派和什叶派的区别,苏莱曼尼为什么会在伊拉克?
逊尼派和什叶派的区别,苏莱曼尼为什么会在伊拉克?
伊朗和伊拉克,都是中东的强国,两国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乒乒乓乓地打了整整八年,导致双方都元气大伤,此后,就正式停火了,九十年初期,又恢复了外交关系。随着萨达姆的逊尼派政权倒台,伊拉克占人口多数的什叶派上台执政,两国什叶派之间历史悠久的宗教和文化联系再次兴盛起来,伊朗的影响力在什叶派占大多数的伊拉克南部地区表现得最为明显。但在北部的库尔德地区,甚至在首都巴格达,也能感受到这种影响,巴格达的许多重建工程,如改善伊拉克的电力供应等,都是由伊朗投资资助的,伊拉克成了伊朗商品最大的出口地,两国之间的贸易有望达到200亿美元。前几年,IS恐怖组织在伊拉克境内做大做强,成立了“伊拉克和黎凡特伊斯兰国”,此后,更名为“伊斯兰国”,伊拉克政府请求美军出兵围剿IS恐怖组织,但美军却不为所动。于是,无奈的伊拉克政府只得请求伊朗政府,伊朗派出军队和伊拉克政府军联手将摩苏尔的IS恐怖分子大部歼灭,IS残部向叙利亚境内逃窜,伊朗对伊拉克的影响力越来越大。近期,伊拉克国内朝野上下的反美情绪高涨,美军方借口一名美国承包商被伊拉克境内的亲伊朗武装使用122毫米火箭弹袭击身亡,于2019年12月29日,出动了F-15E战机对伊拉克、叙利亚境内亲伊朗的什叶派民兵武装“真主党旅”的指挥中心和弹药库发动了打击,空袭导致25人丧生,51人受伤。于是,12月31日,愤怒的伊拉克民众在参加完葬礼以后,冲破了美国驻巴格达大使馆围区的外墙,喊反美口号、焚烧美国国旗、涂刷反美标语,点火焚烧了美大使馆外围,与美保卫使馆的安保人员发生了严重冲突,迫使美驻伊拉克大使和使馆其他工作人员从巴格达大使馆撤离。卡西姆·苏莱曼尼少将,是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圣城旅”旅长,具体负责情报工作以及伊朗军队在国外作战,是伊拉克什叶派武装的强烈支持者,在伊拉克境内扶植了多支什叶派武装力量,成了“圣城旅”的分支机构。伊拉克驻美国大使馆被袭时,美军出动了阿帕奇武装直升机发射了震爆弹,以阻制和震慑伊拉克民众对大使馆的冲击,保护大使和使馆其他工作人员的安全,为使馆人员的撤离创造了条件。此外,美国迅速从科威特调来了上百海军陆战队员来巴格达保卫美大使馆,同时由国防部长埃斯珀出面对外宣布,将向中东地区紧急派遣750名士兵,眼看亲伊朗的伊拉克什叶派武装和美国的矛盾愈演愈烈,局势大有失控之态势,苏莱曼尼亲自去伊拉克进行指导就可以理解了。当然,网络上另有说法就是,本次苏莱曼尼去伊拉克,将在伊拉克议会推动一项要求美军尽快撤离伊拉克的法案。一旦法案在伊拉克议会通过,那么驻扎在伊拉克境内的美军,就将处于非常不利的态势,有迫于民意和压力等因素,不得不从伊拉克撤军之虞,无疑将极大地削弱美国在伊拉克乃至整个中东地区的影响力。
那以色利为什么还会和伊朗关系交恶呢?
别再说什么“伊朗和以色列一直有深仇大恨”啦!实际上,从1947年以色列独立前夕到本世纪初,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伊朗与以色列基本上都保持着友好而紧密的关系,双方交往的深入程度堪称“准盟友”。
巴列维王朝时期,伊朗不仅是中东地区第二个默认(双方未公开设立使领馆)以色列主权地位的国家,而且双方还在情报、军事、农业、科研等方面展开密切合作。在苏联切断对以石油供应后,伊朗马上在1年内给以色列运去1000万吨石油!而以色列则帮助伊朗重建震后灾区、发展现代高效农业,还一度与伊朗联手研发新型远程反舰导弹并启动核计划!诸位没看错,就是核计划。当时(1977年)巴列维王朝已内政不稳,但以色列仍按计划帮助伊朗建设核设施。
巴列维国王统治时期,与“以色列国父”本·古里安在内的以方政要私交很好,本·古里安还曾亲笔致信巴列维国王,在信中热情洋溢地将前者盛赞为“现代的居鲁士大帝(古波斯帝国创始人、历史上著名的伟大君主)”。鼎鼎大名的以色列摩萨德则手把手地帮助伊朗组建自己的情报机构“萨瓦克”(波斯语“国家情报与安全部”),使之成为巴列维独裁专制政权的重要支柱和帮凶。
这里有必要扯两句当时的伊朗与阿拉伯国家关系——巴列维国王对待巴以问题和阿以冲突,完全是从自身利益出发的,因此他表面上同情、支持“巴勒斯坦人民的正义事业”,却口惠而实不至,除了偶尔指派外交代表在联合国大会上投个票“意思意思”,其余的实质性动作基本上没有。
别忘了,伊朗是个奉行君主制、什叶派占多数、以波斯人为主体的国家,其与阿拉伯世界在之前的上千年里一直是竞争乃至敌对关系。再加上冷战开始后,与伊朗争夺中东霸权的埃及、叙利亚等国与苏联走得很近,这些都让走亲西方道路、痛恨苏联且同样野心勃勃的巴列维国王不可能对阿拉伯世界有什么认同感。此外,当时埃及纳赛尔革命在中东掀起了一股推翻君主制、走向共和的风潮,此举更让巴列维国王视前者为仇寇,又怎么可能去真心实意地支持他们呢?最明显的例证莫过于第3次中东战争结束后,伊朗竟然给以色列发去贺电……
书归正文。时间转眼到了上世纪70年代末,一场突如其来的教派革命推翻了巴列维王朝,霍梅尼上台执掌了伊朗军政大权。诸位以为从此伊朗就跟以色列彻底掰了?没有的事!
别看霍梅尼张口闭口地骂以色列是“小撒旦”(美国是“大撒旦”)并断绝了官方关系,但实际上双方的军事合作关系一直在秘密进行。长期8年的两伊战争期间,遭西方国家封锁和孤立的伊朗处境困难,拿着美金满世界采购军火都却难找到卖家。就在这个节骨眼上,又是以色列伸出援手。
有资料显示,从1981至1983年,以色列对伊朗军售总额就高达5亿美元,考虑到伊朗缺乏硬通货,这些军火款项都是用石油替代交易的。据一位伊朗军火商估计,开战初期伊朗外购的武器装备有80%来自以色列,包括反坦克炮、坦克和飞机零备件、各种口径炮弹、陶氏反坦克导弹。
甚至有一种说法认为,1981年6月7日以色列空袭摧毁伊拉克即将完工的奥西拉克核反应堆,不仅是为了消除萨达姆政权对自己的潜在核威胁,也是为当时内外交困的伊朗提供强有力的军事支持。
而来自美方解密资料显示,美国政府还挫败了以色列向伊朗偷运价值20亿美元美制武器的企图,这笔数目惊人的秘密军火大单包括:18架F-4“鬼怪”战斗机、46架“天鹰”攻击机、近4000枚包括“响尾蛇”在内的各型导弹、雷达、迫击炮、野战通信器材、机枪弹药、M-60坦克发动机和炮弹以及C-130“大力神”运输机备件。
另据西方学者所著《海湾战争:起源、历史与后果》一书中披露,两伊战争期间,以色列向伊朗境内长期派驻有约100名军事顾问和技术人员,为伊朗军方提供战术咨询建议和军工技术保障。这批以色列军事人员长期秘密居住在伊朗首都德黑兰北部一处警戒森严的营地中,直到两伊宣布停火1年后才撤离。
从巴列维王朝垮台到世纪之交,伊朗与以色列在长达20多年的时间里一直保持着微妙的特殊关系,伊朗历届政府在公开场合经常大骂以色列,然而私下里两国却交往不断。比如,1997年当选的伊朗改革派总统哈塔米一边痛斥以色列是“寄生虫”“非法政权”,一边又公开承诺保护包括犹太人在内的本国所有少数族裔。2005年4月出席已故教皇约翰·保罗二世的葬礼时,哈塔米甚至和他的老乡、同样生于伊朗亚兹德省的时任以色列总统摩西·卡察夫并肩坐在一起并相互握手问候。
即使在2005年伊朗强硬派总统内贾德上台后两国关系愈发紧张的情况下,伊朗仍然与以色列在商业、安保、抗震等领域保持着一定合作关系。比如2009年4月,伊朗市场上突然出现了大批进口甜橙,据悉这批号称来自阿联酋迪拜的水果,其原产地就是以色列。2011年12月美国彭博社又爆料称,伊朗官方目前使用的大多数互联网监控设备都是由一家以色列高技术公司制造的,只不过在运往伊朗前先到丹麦重新打包并更换了新标签。“中东观察”网站则在2013年披露,2006年伊朗锡斯坦省遭遇地震灾害后,以色列专家也曾受邀前往灾区进行调查。
那么,伊朗和以色列的关系恶化又是到什么时候才变得不可收拾了呢?双方明火执仗地“动刀子”始于2006年以军入侵黎巴嫩期间,伊朗革命卫队协助真主党武装发射反舰导弹严重毁伤了一艘在地中海巡弋的以色列战舰。
或许有人会问,为啥伊朗选在这个节点跟以方彻底撕破脸呢?道理很简单,从那时起伊朗开始走上整合什叶派力量、争夺地区霸权的道路,并力图打通“从波斯湾到地中海”的战略走廊,而要做到这一切都需要树立一个“公敌”。于是乎,背负着“阿以争端”原罪的以色列(还有美国)自然成为前者的“眼中钉、肉中刺”,变成了伊朗用来对外招揽“小弟”、对内增强凝聚力的最佳靶标。
再往后便是外界所看到的两国报复动作与冲突烈度呈“螺旋式上升”——2009年以色列大举出击,不惜跨国空袭截断伊朗经苏丹-红海-地中海东部向真主党武装和加沙哈马斯偷运武器的走私路线;2010至2012年摩萨德又连续暗杀5名伊朗国宝级核科学家(4死1重伤);2010年以色列动用“蠕虫病毒”恶意损坏了伊朗纳坦兹核浓缩工厂的1000多台离心机。
2011年叙利亚内战爆发后,伊朗与以色列更是在这处“第二战场”龙争虎斗,打得不可开交,伊朗在叙境内设立的军事基地和导弹、无人机仓库虽屡遭以方空袭而损失惨重,但并未动摇其扎根叙利亚直接威胁以色列本土的既定政策。
可见,过去70年来伊朗与以色列的恩怨情仇基本上与意识形态无关,而主要和两国的利益取向特别是伊朗地区战略变化密切相关。也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伊朗与以色列交恶很大程度上并非是后者的错误,而更多缘于伊朗的“主动选择”。只要伊朗谋求地区霸权乃至跻身世界列强的国策不变,其与以色列之间存在的这一“结构性矛盾”就不可能有有效化解。
别忘了,早在上世纪70年代中后期,随着石油收入激增、综合国力特别是军力大大增强,当时的巴列维国王已经开始有意识地疏远以色列,改为运用亲阿拉伯策略来谋求中东霸主地位。如今历史再次重演,而逆向思索伊朗和以色列跌宕起伏、情节曲折的复杂关系,是否也在冥冥中预示着或许有朝一日,这对“欢喜冤家”又会突然化敌为友、握手言和呢?这事可真是谁都说不准啊!
什叶派和逊尼派在礼拜方面有什么不同?
穆斯林集体礼拜时,站在前面的主持礼拜者。(1)逊尼派用以称穆斯林的领袖,与哈里发同义,亦用已称著名的宗教学者和教法学派创始人。
(2)什叶派用以称其所拥戴的政治领袖,以别与逊尼派的哈里发,以阿里为第一代伊玛目,其后裔可以继续继承之。
中东一些国家派别?
中东地区一般泛指西亚地区,传统上来说有17国,其中埃及、约旦、科威特、黎巴嫩、阿曼、卡塔尔、沙特阿拉伯、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巴勒斯坦、和土耳其是伊斯兰教逊尼派国家。伊拉克、伊朗、也门是伊斯兰教什叶派国家。
叙利亚人大多信仰逊尼派但由什叶派掌权。巴林人大多信仰什叶派但由逊尼派执政。另外以色列是犹太教国家,塞浦路斯是天主教国家。塞浦路斯、土耳其、伊朗为非阿拉伯民族国家。
伊朗开国之父霍梅尼在伊朗的地位如何?
1902年,霍梅尼出生于一个伊斯兰世家,他的祖父和父亲都是伊斯兰教的大学者,从小就开始学习伊斯兰教的教法,不久后,父母双亡,据说他7岁就可以熟背古兰经,引起不小的轰动。
成年后,开始从事宗教教学,一干就40多年,今天的伊朗宗教人士很多都是他的学生,本来他可以一辈子安安稳稳的当老师,只是当他看到巴列维王朝为了巩固其统治地位,一直不断的打压宗教势力,他忍无可忍,最后决定奋起反抗!
霍梅尼不断的在各地举行反对巴列维王朝的演讲,由于他知识渊博,演讲技巧高超,极具煽动力,很快就声名鹊起,成为了伊朗什叶派阿亚图拉,宗教的代表人物。
眼看这霍梅尼的影响力越来越大,造成的后果越来越严重,巴列维王朝最后决定逮捕他,霍梅尼此时在伊朗已经没有立足之地,最后他决定逃往伊拉克避难,直到1978年,伊朗爆发了大规模反对巴列维王朝的示威活动,霍梅尼看到了机会,偷偷返回伊朗,暗中指挥,很快就推翻了巴列维王朝,当了伊朗的最高领袖,建立起了政教合一的奇葩制度!说是政教合一,实际上是真正的宗教国!
霍梅尼在伊朗的伊斯兰革命成功后,野心进一步膨胀,他公开宣布,要对外输出革命,让中东地区所有的国家都跟伊朗一样实行政教合一制度!
从此伊朗就被所有的逊尼派国家视为死敌,还因为长时间扣押美国驻伊朗大使馆的工作人员跟美国彻底翻脸!从而让伊朗被美国长达40多年的制裁!面对逊尼派国家的敌视和美国的制裁,霍梅尼没有因此感到恐慌,反而沾沾自喜,四处炫耀,认为这是他了不起的成就之一!
(这张照片看上怪怪的)
霍梅尼统治伊朗之后,就开始恢复伊斯兰教法,处处禁锢人民,当年的伊朗是中东地区最开放,最先进的国家,并且跟美国关系最好,深受美国的信任和支持,因为霍梅尼,却沦落成了一个封闭,落后,贫穷,愚昧,四面环敌的国家!
然而这一切并没有影响到霍梅尼在伊朗国内犹如神一般的地位!虽然这个所谓的神是自己造的。
霍梅尼的头像被印在了伊朗的货币之上,每说过的一句话都被抄写下来制定成类似于金正恩语录。
每一次的演讲都会造成万人空巷的场面,人们拖家带口的去听他演讲。
他的头像遍布伊朗的每个角落,每做的一个决定都被无条件去执行!
可以说,当时的霍梅尼就是伊朗,伊朗就是霍梅尼!霍梅尼去世到今天,他在伊朗的地位仍然是无法撼动的!现任的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为了增加自己的影响力,都会经常把霍梅尼抬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