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水浒传潘金莲,电视剧96版潘金莲扮演者?

2023-08-11 00:30:04 83阅读

新水浒传潘金莲,电视剧96版潘金莲扮演者?

扮演者是王思懿(Brenda) ,1972年12月11日出生于中国台湾,中国台湾影视女演员、模特。

1985年开始模特表演,1989年获台北十大模特称号 。1992年参演电视剧《刘伯温传奇》,1993年,参演电视剧《包青天》。1998年,参演李雪健主演的电视剧《水浒传》饰演潘金莲一角 。2000年,登上央视春节联欢晚会,与巩汉林、潘长江表演小品《同桌的她》

新水浒传潘金莲,电视剧96版潘金莲扮演者?

该如何正缺评价和解读潘金莲?

大家好!又到了小悟问答时段,今天小悟问,说什么“正缺”评价和解读潘金莲,那我就来拙言几句,权作抛砖引玉。

这潘金莲其实命也很苦。本是清河县南门外一名姓潘裁缝的女儿,排行第六,邻里人都叫六姐。天生一副好姿色,又缠得一双好小脚。由于父亲早逝,做娘的便把她辗转的卖给了城里的几家大户人家,九岁时候,就开始了弹唱技艺学习,人很机灵聪明,学啥会啥。十五岁时,苗栾秀凤,品竹弹丝,样样精通。到了十八岁的时候,更似三月桃花,出水芙蓉,出落成了一名娇嫩的黄花闺秀,加上还会弹一手好琵琶,很是引得主人张大户的垂延宠爱。只是张大户的老婆余氏太愈凶悍,不得已大户只好赔屋陪奁的把六姐嫁给房客武大。

先时,这潘金莲还算格守妇道,把自己嫁妆首饰之类的东西投资,跟大郎办起了烧饼店,起早摸黑的经营了一阵子,可没过多久,过惯了富家生活的潘金莲,很快的就厌倦了这种窝囊的生活,更让他看不惯的是那“三寸丁,谷树皮”“喝酒就睡,推他不醒,摸他不动,好像一截死木头”的武大。因为,她天生就是一个风流成性的贱胚子!于是心狠手辣的她亲手毒死了自己的丈夫,嫁给了荒淫无度的纨绔子弟——西门大官人。但是故事并未结束,而才是开始,于是这潘金莲除了获取物质上的欲望外,更想获得肉欲上的满足,并总是在性事上弄一些枕边风月、奇具、淫技牵制着自己的男人,于是在西门庆的妻妾之间展开了一件件咬群争宠夺爱事件,以至在西门庆自身的荒淫和她的无度的淫诱之下,西门庆过早的便呜呼哀哉了,但她潘金莲还是不罢休,又无廉耻的勾搭上女婿陈经济。这当中,她潘金莲使尽了女人所有的阴险、卑耻、毒辣之计。

其实,在任何历史朝代,都有一些物欲横流的年代,而潘金莲也算是那个明代年间的一段真实写照。因为文学就是这样,这素材它本身就是来源于现实的生活中,而这小说写出来的目的,所要表达揭示的东西就是现实生活中发现存在的问题。只可叹她潘金莲“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当一切卑廉、歹毒的丑态行为暴露在世人面前的时候,得到的是修身信佛吴月娘的斥卖,最后,被嫉恶如仇的二弟武松为哥报仇,斩首、割胸、剜心,落得过横尸街头悲惨下场,时年不过是三十二岁呀!

【了解更多问答,敬请关注、点评:@到老不死】

水浒传里面的潘金莲的演员是谁?

李雪健演宋江的那个版本里潘金莲是王思懿演的,张涵予这个版本的潘金莲是甘婷婷演的。王思懿(Brenda)原名王心静 ,1972年12月11日出生于台湾。1985年开始模特表演。1989年获台北十大模特称号。1993 年开始拍电视剧。出演过《蓝色妖姬》、《紫金勋章》、《信有缘》、《水浒传》、《大染坊》等 甘婷婷,中国内地当红女演员。2005年以后拍摄多部影视剧、广告作品。因在中越合拍片《河内,河内》中的出色表现,荣获2007年度越南金风筝国际电影节“最佳女演员奖”,2010年,因成功出演新版《水浒传》中“潘金莲”一角而成为话题人物,获得2010BQ红人榜年度风尚新人奖、2011搜狐秋季电视剧盛典最佳女新人奖、2011国剧盛典年度最佳新人女演员。

青梅竹马真的假的?

《水浒传》中描述潘金莲本是大户人家的丫鬟,因不从主人的调戏,被迫嫁给了又矮又矬的武大郎,武大郎无官无权,以卖炊饼为生。时间一长,潘金莲就不甘寂寞了,想着红杏出墙,先是勾引英俊潇洒的小叔子武松,被果断拒绝后,又在王婆的牵线下认识了风流土豪西门庆。后来又嫌弃武大郎,于是在西门庆和王婆的挑拨下将其毒杀。《水浒传》中的潘金莲完全被描绘成了一个风流荡妇,在另一部小说《金瓶梅》中更是如此,《金瓶梅》中的潘金莲比《水浒传》中的还要狠毒、还要风流。

说到小说,那都是文学作品,里面有一定的文学渲染、夸张成分,历史上真的有潘金莲这个人吗?还是在历史上存在潘金莲的原型?据清初王世祯的《香祖笔记》记载:“阳谷西门有一大族——潘氏,有人登台演《水浒传》,潘氏大骂其辱姑。”通过这段记载可以说在明朝时期阳谷大户潘家确实有叫潘金莲的,这和《水浒传》中就有区别了,潘金莲不是下贱的奴婢,而是大户的千金小姐。假设记载为真,古代又讲究的是门当户对,所以千金小姐的潘金莲是不会嫁给矮穷矬武大郎的,所以潘金莲谋害亲夫武大郎的故事就肯定不是真的了,也是编造的。

还有学者认为武大郎原型实际上就是明朝时期阳谷县的县令武植,武植不仅不是矮穷矬,而是位高富帅,他身高一米八多,饱读圣贤之书。那他怎么成为了《水浒传》中的那个形象呢?这主要是源于他的一位损友。有一次武植因为忙于政务,没能好好的款待他的这位好友,于是这位损友怀恨在心,到处编排武植的坏话,结果一传十、十传百,时间一长就传开了。而这时施耐庵正在编写《水浒传》,就把这道听途说的故事写了进去,使潘金莲和武大郎的故事更加为人们所熟知。

潘金莲真实存在吗?答案应该是肯定的,历史上确实有潘金莲这个人,但是绝不是像《水浒传》中描述的那样。施耐庵在《水浒传》中那样描述潘金莲,应该是为了更好的突出社会矛盾,展现文学作品的魅力,引起人们的共鸣。

为什么有人要给潘金莲翻案?

淫妇乃至恶妇的代名词

潘金莲是我们国家文学艺术史上的一个典型艺术形象。由于经典小说《水浒传》、《金瓶梅》的描写,成了淫妇乃至恶妇的代名词。

佚失的元杂剧《双献头武松大报仇》,可能是最早写武松杀嫂的文艺作品。创作于元末明初的《水浒传》,则把潘金莲写成一个私通奸夫害死本夫的淫妇。不过在这本书中,潘金莲不完全是反面形象,也有可怜的一面,这就给后来的潘金莲翻案留下了由头。

书中写潘金莲原是清河县大户人家的使女,因为不肯依从男主人的调戏而向女主人告状。男主人怀恨在心,把她嫁给一个面目丑陋、身材短矮、头脑可笑的、比她大十几岁的武大郎。武大郎在清河县因一般无赖子弟纠缠其妻,不得已只好迁到阳谷县居住。武大郎在阳谷县遇到打虎的兄弟武松,把武松领到家中。潘金莲第一次见到仪表堂堂的小叔子,便产生了爱慕之心。然而武松是正统观念中堂堂正正的男子汉,不可能做“欺兄霸嫂”的不耻之事,因此潘金莲无法达到目的。后来,潘金莲经不住老奸巨滑的王婆和有钱有势、奸诈刁钻的西门庆的引诱,落入了他们的圈套,毒死了自己的丈夫。最终,西门庆和潘金莲以“奸夫淫妇、谋害亲夫”的罪名被武松所杀。

而写于明代隆庆、万历年间的《金瓶梅》,则更进一步把潘金莲写成了一个残忍、刻薄、嫉妒、说谎、毒辣的淫妇。如果说《水浒传》中的潘金莲还有几分可怜的弱者成分,在《金瓶梅》中,潘金莲完全就是个生性淫荡、心狠手毒的恶妇。

五四运动后欧阳予倩给潘金莲翻案

五四运动以后,在反封建和追求个性解放、婚姻自主的思潮影响下,进步戏剧家欧阳予倩于1926年创作了五幕话剧《潘金莲》。剧中写潘金莲是一个敢于反抗张大户淫威的聪明伶俐的美丽丫环,被逼与武大郎成婚。她由于横遭摧残,才产生了变态心理,并为西门庆引诱,谋杀了丈夫。她是值得同清的封建剥削制度和封建道德观念迫害下的受害者。剧中潘金莲有一句台词:“我想夫妻不相配,拆开了再配过,又有什么要紧!”这其实是把作者的新思想加在了潘金莲身上。

1927年12月17日,欧阳予倩与周信芳在上海艺术大学的小剧场公演《潘金莲》。

欧阳予倩,1889年5月12日生于湖南浏阳一个官宦家庭,卒于1962年9月21日。他1902年留学鬼子,1910年回国以后,组织新剧同志会,1916年起做京剧演员,并写作电影剧本、话剧剧本,1931年加入“左联”,后担任电影导演。新中国成立后,曾担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央戏剧学院院长。

周总理叫停北京人艺上演《潘金莲》

1961年4月底,焦菊隐任院长的北京人艺把欧阳予倩的剧本《潘金莲》再次搬上舞台。但很快被叫停,直接出面干预的人是总理周恩来。北京人艺的老作家梁秉堃曾在回忆录中记录了《潘金莲》停演风波的来龙去脉。

梁秉堃回忆说,第一次看过戏之后,周总理一反常态,既没有上舞台看望演员,也没有发表意见,只是表示“我还要再看一次,有些问题需要再想一想”,便告辞了。过了两天,周总理和夫人邓颖超又来看戏,并且邀请了田汉、欧阳予倩、齐燕铭、阳翰笙、谭富英、马连良、裘盛戎和筱白玉霜等戏曲界人士。看完戏以后,周恩来和大家以及剧院的领导、导演、演员共21人在首都剧场的小休息室里座谈至深夜。

在听取了其他人的意见后,周恩来表示:“如果潘金莲为了求解放,出走了,或者自杀了,当然会使人同情。”然而,因为求得个人解放而危害别人,这是绕不开的结。因此周总理认为,不宜给潘金莲翻案。

1961年,人艺排演《潘金莲》

不久,北京市文联组织了《潘金莲》的演出,并准备请导演、演员和其他人写批评的文章。周总理知道以后,立即指示把这种活动全部停止下来,并派秘书将他的意见登门转告欧阳予倩,“一不要做检讨,二不许见报批评,三不要再开会。这件事到此结束了”。

新时期“巴蜀鬼才”魏明伦再为潘金莲“打抱不平”

时间进入1985年,又一个为潘金莲“打抱不平”的人出现了。此人小学没毕业,却被叫做“巴蜀鬼才”。他就是四川作家魏明伦。魏明伦在传统故事的基础上创作出了荒诞川剧《潘金莲》,剧中描写潘金莲在张大户家为仆,遭到强奸后,违心地与卖烧饼的武大郎结为夫妻。潘金莲看到打虎英雄武松,便对他产生了爱慕之心,受到武松的严厉拒绝。潇洒风流的大官人西门庆勾引并占有了潘金莲,毒死武大郎。这出戏中,魏明伦把潘金莲写成了一个被逼无奈而陷入罪恶深渊的形象,对潘金莲的命运投入了同情之感。剧中魏明伦虚构了不同国家,不同朝代的人物,让他们在同一时空中走上台来,对潘金莲的所作所为进行评说。

1985年,川剧版的潘金莲

此戏上映后也在社会上引发了争论,赞同者称之为川剧历史上的里程碑,反对者则对剧中的潘金莲形象频频摇头。多年后,魏明伦还难掩得意地说:“写《第二次握手》的那个作家张扬,一次发言说,央视拍的电视连续剧,四十集,有三十五集是根据施耐庵的原著改的,可是有五集涉及潘金莲的不是,是根据魏明伦那个潘金莲改的,因为它的观点向魏明伦倾斜,而不是施耐庵的观点。”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