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灭绝的远古花,四大远古巨象排名?

2024-07-08 05:12:34 140阅读

已经灭绝的远古花,四大远古巨象排名?

1. 猛犸象

猛犸象是距离我们所在年代最近的了,相信许多看官也从《史前一万年》、《冰河世纪》等电影中了解过猛犸象,最后一批猛犸象甚至是距今四千多年前灭绝,这意味着中华文明刚开始的时候都还有机会能一览其雄伟身姿。

已经灭绝的远古花,四大远古巨象排名?

由于生存年代可以说非常接近,所以猛犸象的外观与如今大象是非常接近的,更像是一头浑身长满长毛的亚洲象,除个别亚种外体格更大外,平均体型也和非洲象差不多,但象牙更为巨大且弯曲。但其中体型最大的松花江猛犸被人们认为是除了巨犀之外体型最大的陆生哺乳动物。

2. 剑齿象

剑齿象在1200万—100万年前生活于亚洲和非洲,剑齿象相较于如今的两种大象,腿更长,牙齿也更加巨大,如果说猛犸象的牙如弯刀一般,那剑齿象的象牙就是两把大戟,也有部分剑齿象的象牙会在牙齿顶端有较大角度的弯曲。

3.四棱齿象

四棱齿象生活在距今两亿年以前的的更新世时期,跟前两者比起来,四棱齿象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多了两根象牙,四根粗长笔直的的象牙,像四根长矛直直的横亘在四棱齿象的最前方。四棱齿象作为早期的大象,鼻子和牙齿的长度相对会短一些,但更加粗壮有力,四棱齿象和佛教传说中六牙白象的形象非常接近,或许正是古人发现了其化石,才有了六牙白象这一佛门灵兽的形象。

4.铲齿象

铲齿象和现代大象的区别可以说是相当大了,鼻子更加宽大,下颌极度拉长,其前端并排长着一对扁平的下门齿,形状恰似一个大铲子,因此得名铲齿象。

铲齿象应当是生活在水源旁边,能够用铲子一样的下颌和牙齿将泥土翻起寻觅食物,也能切断植物的粗壮的藤蔓,再用长鼻子将食物送入口中。可以看出,这种大象的形态更为原始,更接近始祖象,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象群逐渐远离了水源,铲子一样的强壮下颌也就逐渐失去了用武之地而退化,攫取植物的鼻子反而更加灵活发达。

克隆古生物问题?

古生物克隆无法实现。

因为: 克隆,其实是无性繁殖的一种。要让已经灭绝的史前动物重现地球难题多多。难题一:提取没有发生变质和损伤的DNA 二:细胞核移植的技术难题。三:借腹怀胎难以控制排斥反应 ```等等等一系列问题难已解决 也就相当于不能解决

史前十大巨鳄?

史前四大最大型鳄鱼

一、最强肌肉鳄鱼:帝鳄

帝鳄称为肌鳄、帝王鳄,意思为“肌肉鳄鱼”。但可惜的是帝鳄现在已经灭绝了。作为曾经存活过的史前最大型鳄鱼,帝鳄身长极限10米,体重4.5吨。在那个巨兽横行的时代,帝鳄几乎是唯一一种可以与恐龙相匹敌的生物。如果到了水里,帝鳄更是当之无愧的第一霸主,它们站在食物链的顶端。

二、无棘腔鳄

无棘腔鳄是生活在白垩纪,是史前四大最大型鳄鱼之一。尽管只发现了无棘腔鳄头骨,但是根据今天鳄类的头身比,古生物学家推测其体长超过10米,体重约6吨、体长10米。所以在身形上,无棘腔鳄一点都不输于帝鳄。

与其它史前四大最大型鳄鱼相比,无棘腔鳄的牙齿相对来说比较小,咬合力上没有多大的优势可言。毕竟鳄鱼的咬合力强度才能决定它是否厉害的重要因素之一。

三、普鲁斯鳄

这种鳄鱼名叫普鲁斯鳄,生活在800万年前的晚中新世时期,是地球上曾经生存的最大型鳄类动物之一。普鲁斯鳄是一种史前的巨鳄,也就是现代鳄鱼的祖先。普鲁斯鳄体长可达12.5米,比一辆公交车还要长,体重达到8.4吨,平均每天需要消耗约40公斤食物。

普鲁斯鳄属于典型的巨型肉食性动物,特殊的结构和形状使其头骨可以承受咬合带来的巨大压力。普鲁斯鳄撕咬住猎物时,咬合力可达6.9万牛顿(约相当于7吨),仅次于已灭绝的超级鲨鱼,比霸王龙、狮子和老虎都要强,所以史前最大型鳄类动物也不是徒有虚名的!

四、恐鳄

恐鳄是史前四大最大型鳄鱼之一,体长大约10米,和无棘腔鳄一样生活在白垩纪。虽然恐鳄不会主动攻击一些体型巨大的食肉恐龙,但是体型在2吨以内的中小型恐龙都是恐鳄经常袭击的目标。当然如果有大型食肉恐龙来犯的话,恐鳄也一点不怵。

史前有了第一个无毛人类后?

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一直以来也饱受争议。人类身上的毛是消失了,还是本来就是这样?都说人类是猿进化来的,为什么现在的猿全身披着浓厚的毛发,而人类却是赤条条的皮肤?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就一起来探讨一下史前人类的“毛发去向之谜”。

人类毛发消失是环境变化还是自然性选择?

在人类毛发如何消失这个问题上,很多人认为是为了可以更好的散热。既然要散热,那么在消失的这段时间里,周围的气温一定是变高了,因为只在环境发生变化,身体才会相对应的做出调整。但这个观点明显是错误的,环境是大环境,为何只有人类褪去了毛发,其他动物没有?因此人类毛发消失并不是为了抵御高温天气,而是另有原因,那就是自然性选择。

达尔文在《物中起源》中阐述了两个观点:物种的可进化性以及自然选择是进化的动力。

什么是自然选择?举个例子:有一群鱼生活在浅水地区,这群鱼里有一小部分鱼的鳃盖和胸鳍长得比较大,看上去有点另类,但其实这是同一个品种的鱼,只是这小部分鱼的基因稍有“缺陷”。有一天这些鱼生活的区域发生了变化,水开始干涸,很多鱼都因此而死去,但那些有“缺陷”的鱼靠着自己的大鳃盖和大胸鳍使劲地划,使劲跳跃,最终它们到了一个新的水域生活,而它们在新水域传下来的后代同样具备了大鳃盖和大胸鳍。

人类的进化也是如此,在最开始的人类群体中,也是有毛发多和毛发少的两种人类,在周围气候环境没有发生变化的时候,为何会发生互相竞争,而独留毛发少的那一类?我认为主要原因是交配权。

人类是群居的,群居就会有首领。任何一种群居动物在争夺首领位置都会展开一场厮杀,人类没有锋利的牙齿,也没有尖尖的爪子,因此在搏斗的时候,身体上毛发少的反而有了优势,不容易被对方抓到,扯到。每次群体要立首领的时候,毛发少的总是能够胜出,赢得交配权,因此传下来的后代自然就是毛发越来越稀少。

那些毛发多的人则在竞争中输了,慢慢的越来越少,最终消失在历史的长河里。

以上为个人观点,如果大家有不同的看法,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大家一起讨论。

为何玩家不用冒着生命危险探寻?

游戏和现实,游戏可以冲动,现实需要稳重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