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斯克财富缩水破人类记录,王健林把他的千亿资产存银行?

2023-11-14 01:00:06 43阅读

马斯克财富缩水破人类记录,王健林把他的千亿资产存银行?

身为银行的工作人员,首先给大家普及一个常识:王健林身家1550亿,胡润富豪榜上有名的富豪。但是这1550亿,不是现金存款,是万达的股份和市值。

王健林一旦大规模套现,万达必崩,国家也不会允许出现这样的情况。

马斯克财富缩水破人类记录,王健林把他的千亿资产存银行?

所以,虽然王健林身价过千亿,但是可能银行存款连百亿都拿不出来。

假设现在有神秘土豪,愿意出钱购买万达,王健林会同意吗?

身价是一个很虚的数字,转化成财富都是要打一个很大的折扣的。

那些身价过亿的富豪,可能银行存款连500万都没有。同样那些身价过百亿的富豪,可能连1个亿都拿不出来。

身价不等于银行存款,身价过百亿、千亿的人有不少。但是银行存款过百亿、千亿的,估计中国没一个。

但是生意做到万达这样的程度,可能有的时候考虑的就不只是钱的多少了。人生价值,使命感,社会责任感,都要在王健林的考虑范围中。

以我们普通人的思维,那肯定要卖,卖到的钱足够花十辈子了。但是像王健林这样社会地位的人,除非哪一天他真的想退休了,不然让他把万达卖了,估计很难。

假设王健林真的把万达套现,1550亿,这是一笔什么样概念的巨额财富?

1550亿,想一下就能让人感觉眩晕的存在。

1 . 重量

一张100的人民币,重量1.15克。1550亿,就是15.5亿张100的人民币,那总重量就是:

15.5亿×1.15克=17.825亿克

=1782500千克

=1782.5吨

这大的一笔钱,就算你用载重10吨的货车来拉,也需要至少179辆。那排成一个车队,蔚为壮观几公里远。

2 . 数量

1550亿,如果都是100的人民币,数量就是15.5亿张。

假设一个人一秒钟数一张,一天不吃不喝数86400张,一年也才3153.6万张。

那想要把这1550亿数一遍,你需要不吃不喝数上50年的时间。

人生下半辈子,都不需要再干别的事情了,光是数钱就够忙的了。

3 . 长度

一张100的人民币,长度是15.5厘米。1550亿现金,都是100的人民币,长度就是:

15.5亿×15.5厘米=2.4亿米

=24万千米

地球赤道一周长度才4万千米,这都能让地球6圈了。

4 . 中奖次数

中一注500万的大奖,扣税后就是400万。

如果一天中一注,一年365注,也才14.6亿。需要连续中106年,才能累计到1550亿。

所以对于我们普通人,不但靠上班没办法挣到1550亿,就算是靠中彩票,一辈子也积攒不到1550亿。

1550亿存在银行,每天的利息都是一笔天文数字。这么大的一笔钱,肯定可以和银行谈条件的,具体的我们没法得知。

我们就按照,国有银行现在最普通的利息计算。

1 . 存在活期里面

活期利息很低,现在国有银行只有0.3%,一万块钱存活期一年,利息才30块钱。

1550亿存活期一年,利息就是:

1550×1万×30=4.65亿,平均到每一天的利息,就是127万。

虽然活期利息低,但是存款的本金实在是太大,一年也有6亿的利息收入。

你可以想像一下,每天都有一百多万的利息,这该如何才能花完吧。

2 . 定期一年

现在国有银行,普通的定期一年,利率是2.1%。我们按照这个利率计算,1550亿存定期一年,满期的利息就是:

1550×1万×210=32.55亿,平均到每一天的利息就是892万。

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能在大城市买房子是一件天大的难事。可是你拥有1550亿,只需要一天的利息钱,就可以在一线城市全款买一套房子了。

3 . 定期两年

国有银行里,普通定期两年的利率是2.6%。1550亿存定期两年,满期的利息是:

1550×1万×260×2= 80.6亿,平均到每一天的利息就是1104万。

单单把这一天的利息,给一个普通三口家庭,都足够让这一家实现财富自由了。

4 . 定期三年

现在普通定期三年的利率是3.25%,1550亿存定期三年,满期的利息是:

15500×1万×325×3=151亿,平均到每一天的利息就是1380万。

人生有钱到这个地步,你真的是比电视里的王多鱼还要愁。不请个十个八个人一起来帮你花钱,还真的是花不完。

5 . 国债

现在三年期国债,利率3.4%。五年期国债,利率3.57%。

而且国债的利息,是每年可以取出来的。

15500亿,购买三年期国债,每年的利息是:

1550×1万×340=52.7亿,平均到每一天的利息就是1444万。

1550亿,购买五年期国债,每年的利息是:

1550×1万×357=55.3亿,平均到每一天的利息就是1516万。

一天1500多万,这不是利息,这就是自己在家印钱花。

你说早上想在南极吃早餐,晚上想在北极吃晚餐,夜里想在空间站吃宵夜。

没问题,安排上。

1550亿,对我们普通人太过于遥远。

以前读书的时候,老师给我们说过这样一句话:我们大部分的人,生来就是来人间凑数的。

所以不必那么苛刻自己,过好自己的小日子人生就算成功了。

1550亿太过于遥远,但是155万还是有可能的。

人生虽然没有希望拥有1550亿,过上帝王般的生活。但是通过努力可以赚到155万,就能幸福的过好自己的小日子。

无人驾驶是否会成为未来发展的趋势呢?

无人驾驶还很遥远。至少在最近几十年难以实现。

每当谈起无人驾驶汽车(下称“无人驾驶模式”。相对为“人为驾驶模式”),似乎有谈不完的话题。究竟无人驾驶汽车的未来发展趋势如何?承认无人驾驶(称“自动驾驶”比较妥帖)正日渐发展,但发展至何时替代所有的人工驾驶汽车?在此,谈一点不成熟的看法供大家参考。

一、无人驾驶汽车发展是否涉嫌炒作

前几天,央视传来大消息:《专家预言:25年后人类将被禁止开车!》。其中认为:“为了让交通更安全,最多再过25年,人类将被禁止开车,而由无人驾驶技术全面取而代之”,“如果未来美国公路上90%的汽车变成无人驾驶汽车,车祸数量将从600万起降至130万起,死亡人数从3.3万人降至1.13万人”。这些数据是否真实可靠?

无独有偶,2017年8月份在安徽合肥由中国工程院主办的全国“交通安全与交通事故主动预防”学术论坛,美国工程院专家认为:“从统计上看,无人驾驶汽车的事故是传统驾驶汽车事故的4倍。主要事故方式为追尾。主要致因是车速慢、起步慢、地图版本等。分析认为无人与有人驾驶交通流上存在许多差异。人类全部实现无人驾驶的时代还难以预料”。

另据王笑京《新一代ITS助力交通转型发展》(见中国工程院学术论坛《交通安全与交通事故主动预防》,中国合肥,20.17.7,第35页)称,“交通不是自身的结束,它更是一种方法使得人们获得他们所需要的”、“无人或自动驾驶不仅仅涉及技术”、“智能交通系统在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新的社会条件下需要认真考虑起作用的和不作用的”、“交往、社会生活、文化生活具有部分的可替代性”。

无人驾驶汽车的技术发展有目共睹,但媒体上表达的观点却千差万别,不能不让我们怀疑专家的研究差异,还是报道差异?研究者应以科学的态度去研究无人驾驶技术,媒体工作者也应当以客观科学的态度去宣传报道才是。

二、人是如何驾驶汽车的

中国有3亿多人在驾驶汽车,估计驾驶人都知道人是如何驾驶的。如果用心理行为模式表达一下,如下图所示:

图1 人为驾驶模式之一

(引自刘俊利《汽车驾驶心理学》,济南出版社,2006)

图2 人为驾驶模式之二

(引自《道路运输驾驶员继续教育教程》)

从图中可以看出,人为驾驶模式是人(驾驶人)在道路上通过感觉器官感知车内外所有信息,然后人通过这些信息进行思考,判断,意志等过程进行决策,最后人采取相应的肢体运动操作控制车辆。

感知时,感觉有视觉、听觉、嗅觉、平衡觉以及肤觉、动觉、触觉等。几乎调动了人的所有感觉器官,去感受人体之外的所有与驾车有关的信息。为正确处理交通情况(信息)奠定基础。

人为驾驶模式,交通事故的确不断。根据统计,全球每年因车祸造成的死亡人数多达125万,相当于每天有3424人死于车祸。我国汽车发展晚于西方国家,交通安全尚待适应或治理之中。事故自然高于世界其他国家。

之所以发生事故,从上图可以看出,人为驾驶模式的直接原因是由感知、决策和判断决定的。由于人的情况各异,具体三者的原因占比虽无从考究。但追究导致人为驾驶模式错误直至发生事故的三大过程(或思路)是肯定的。

随着驾校或驾培市场的不断规范,会毫无质疑首先提高驾驶人的动作技能,即人为驾驶模式的“操作”能力。目前有些女驾驶人“踩制动踩成油门”的事件时有发生,实际上是此类能力的个案。但人们总是拿来炒作一番,其作用为生活的“调料”,吸引眼球而已。

其次随着驾驶人的不断独立驾驶及经验,心智技能会逐步提高,即人为驾驶模式的“感知-决策”能力。这是驾驶中最难以控制的环节,从目前的事故致因看,主要是法律意识问题、个性特征等。

三、无人驾驶是如何实现的

无人驾驶,顾名思义就是不用人而又完全仿效人一样的驾驶。究竟这种无人驾驶模式是如何替代人为驾驶模式的?在此,根据所搜集到的最新资料,从驾驶心理学角度出发谈谈对无人驾驶模式替代的可能性。

1.感知

“感知”是驾驶行为重要的第一步,不论是有人还是无人的驾驶。其目的在于感知汽车周围的障碍物及其危险程度,以便于进行后续的驾驶程序或动作。人为驾驶模式的“感知”包括感觉和知觉。感觉又包括视觉、听觉、触觉、平衡觉等,来感知汽车外有光线、声音、温度、气味等属性的与驾车有关的物体。但目前无人驾驶模式的“感知”是由车载传感系统所替代,是否能全部替代上述车外特征各异的物体,实际上并不是那么简单。

据有关资料称,无人驾驶模式主要模拟了人类利用视觉感知环境进而操控车辆的过程。这个过程的模拟主要由综合利用机器视觉、人工智能、自动控制等技术完成。

定位在无人驾驶模式研究中也是重要的一方面。其作用在于确定汽车在道路上的位置,一方面确定汽车与交通参与者的距离,另一方面规划路线以便使汽车顺利到达目的地。既有“行驶路线”的整体作用,又有“行驶点”的驾驶行为作用。从汽车局部安全驾驶行为来讲,定位仅对驾驶过程中具有“感知”的部分替代作用。因为,一个不会驾驶操作的人,也能够进行行驶轨迹和路线规划。目前定位系统追求高精度地图是必然趋势,关键在于怎样实时更新地图。

谷歌是无人驾驶模式的主要研究者之一。谷歌无人驾驶模式是通过摄像机、雷达传感器和激光测距仪来完成视觉功能。车顶上的扫描器发射64束激光射线,然后激光碰到车辆周围的物体,又反射回来计算物体的距离。另一套在底部的系统测量出车辆在三个方向上的加速度、角速度等数据,然后再结合GPS数据计算出车辆的位置,所有这些数据与车载摄像机捕获的图像一起输入驾驶过程的第二个程序“决策”。

综上,基本涵盖了当前无人驾驶模式研究中替代“感知”部分的可能性。人为驾驶模式“感知”能力的所有替代,还任重道远。

2.决策-操作

之所以将“决策”和“操作”合并起来阐述,在于当前实现起来并非困难。人为驾驶模式中的“决策-操作”,一般在驾校或获取驾照之后1-3年内完成。从有意注意到无意注意的训练,最后几乎成为自动模式。如果没有达到如此程度,这要找驾校或自身的原因。在当今社会计算机高度发展的今天,模拟或替代这些功能似乎很简单。人为可能会出错(如错踩油门),计算机控制出错的概率非常小。甚至在计算机诞生之日起,替代人为驾驶模式中的“决策-操作”已成为可能并达到较高的程度。如汽车上安装计算机单片机。从“感知”来的信息,经过计算机软件以极高的速度处理这些数据,并能非常迅速的作出判断,是无人驾驶模式比较成功取代的部分。计算机与操纵机构连接,控制汽车的发动机、转向系和行驶系等,从而使车辆能够安全、可靠地在道路上行驶。

四、无人驾驶汽车与交通参与者之间的关系

从物理学的角度出发,一个物体(汽车)在一个平面(道路)上,无论是静止还是运动,不与其他物体(在道路上一律称为障碍物或第三者)相撞的基本原理就是与其他物体保持一定的距离。这种距离不是一个方向,是多维的、空间的。与现行法律相关的就是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的速度和保持车距规定。

人为驾驶模式中,驾驶人处在汽车之中,其汽车的行车行为即为人的行为。而汽车在运行中,汽车自身之外的不仅仅是静止的物体,还有运动中的人,况且主要是人。而且在驾驶中,这种确保安全距离的信息处理过程,主要是人与人的关系问题。我们称“汽车社会”,实际上就界定了汽车运动物体之间的关系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问题。换言之,在道路上,能够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关系,就能决定着汽车运动之间的安全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属于社会学范畴,道路上汽车与汽车之间的关系属于物理学范畴。

但在无人驾驶模式中,“驾驶人”已经被“物”所取代。在当下社会人为驾驶模式尚未绝迹之前,无人驾驶汽车与其他交通参与者之间的关系就是“物”与“人”的关系。之所以目前研究无人驾驶模式盛况空前、如火如荼,就在于将无人驾驶模式的“物”转化为“人”是一个创新的带来巨大商机的过程。

无论是静止还是运动的物体,在单纯物体(没有人)的环境下,物体之间的关系问题(物理学),可能很容易实现或解决。但人物混杂的交通状况下,物(无人驾驶汽车)与人之间的驾驶处理问题,或将物(无人驾驶汽车)变成人一样的特征去驾驶汽车可能会不那么容易。

五、几个典型反对观点

无人驾驶模式的正面观点已经盛况空前,如火如荼。相信有许多人“穷追不舍”,“密切跟踪”。在此不再赘述。本文主要搜集整理一下反对观点,供大家参考。其意图并非阻止发展无人驾驶,而是客观科学地对待这一新生事物。

1.成本高并不一定受欢迎

HIS公司预测,在2025年,无人驾驶汽车的成本将会比全年普通汽车的平均成本高出7000到10000美元,随着汽车销售量的增加,其成本将会有所下降。总体来说,一辆新的无人驾驶汽车的成本将会在33666美元左右。

但目前来看,并不是所有美国大众都会花钱去购买这样的无人驾驶汽车新车。即便他们有钱支付。因为根据调查显示,2015年美国汽车的平均寿命为11.5年,而无人驾驶汽车新车的寿命是6.5年,试想以下,大家有谁愿意多花10000美元来为无人驾驶汽车这项新技术买单呢?

2.仍然存在的安全问题

目前研究表明,美国人对于无人驾驶汽车的安全性仍然持有一个怀疑的态度。美国汽车协会在2017年5月份做过一项研究显示,美国75%的公民还是不敢乘坐无人驾驶汽车。与此同时,美国密歇根大学的一项研究也显示,美国公民对于汽车自动化方面的想法,更多的还是趋向与无自我驱动能力的发展方向。EverQuote所做的一项研究显示,美国81%的公民认为,人类司机自己驾驶汽车比无人驾驶汽车驾驶更加安全。尽管专家认为无人驾驶汽车会减少人类司机所造成的将近90%的问题,但是大多数人还是坚信自己驾驶会更加安全。

一些喜欢驾车的人:有时候,驾驶会让人感到轻松惬意,而且要让人们愿意托付性命。无人驾驶技术还得解决许多问题。驾驶员失误也有其反面优势,那就是人类的判断能力。无人驾驶技术永远是将保护车辆和车内人员作为第一要务。而一个驾驶员则可能宁愿牺牲自己的车来保护他人。例如,您驾驶时前方有辆车突然打滑,而您已经来不及停车。此时,在您的左边有一辆大卡车,右边则是一群等着过马路的孩子。大多数司机会选择撞向大卡车,以避免撞到行人。而无人驾驶车辆无法识别孩子们--它只会简单地看到右边的阻力较少,而将车转而冲向右边。这是个极端的例子,但是类似的问题有待解决,只有这样才能安心告诉车该往哪儿走,然后轻松享受无人驾驶之旅。

4.无人驾驶可以承担驾驶工作,但不能取代驾驶人

BBC 基于剑桥大学研究者 Michael Osborne 和 Carl Frey 的数据体系分析了 365 中职业在未来的“被淘汰概率”。如下表:

虽说他们分析的仅仅是这些职业在英国的前景,所基于的也不过是本土的数据。但从这些概率中,我们可以得出两个基本的结论:

(1)如果你的工作包含以下三类技能要求,那么,你被机器人取代的可能性非常小:①社交能力、协商能力、以及人情练达的艺术;②同情心,以及对他人真心实意的扶助和关切;③创意和审美。

(2)如果你的工作符合以下特征,那么,你被机器人取代的可能性非常大:

①无需天赋,经由训练即可掌握的技能;②大量的重复性劳动,每天上班无需过脑,但手熟尔;③工作空间狭小,坐在格子间里,不闻天下事。

在分析程序员时认为:此类系统即便能淘汰众多编程工作,也只能像无人驾驶一样,仅仅只是承担更多的驾驶工作,而非淘汰驾驶员本身。

在分析教师职业时,近期国内的一家教育机构举办了一场“教学人机大战”。他们招募了三名 17 年平均教龄的中高级老师进行真人授课,另一组学生完全使用教学机器人进行学习。在四天的对照学习后,真人教师组被判定落败。我们不排除这场“人机大战”背后的营销戏码,但哪怕人类教师真的输给了“教学机器人”,也不能就此否认人类教师的存在意义。

4.“任性”的无人驾驶

据2017年10月28日《8万买的车会“无人驾驶”? 半夜自己启动四五次, 撞坏邻家汽车》一文称,浙江金华潘师傅买了一辆8万元买的北汽幻速,因有自动驾驶功能,晚上11点多在停车场内自行倒退,与邻居家车碰撞。后与销售商交涉,人道主义修理并赔偿5000元。

5.美国鼓励发展无人驾驶,但仍有禁止可能

据《出新规! 在美国怎样无人驾驶》称,2017年9月12日,美国运输部部长赵小兰对外公布了新版本的自动驾驶汽车指导政策,这一政策涉及无人驾驶汽车的测试和部署,此举将为自动驾驶技术的加速发展奠定基础。赵小兰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此次发布的新规并非法律,采取自愿服从原则。自动驾驶技术不断发展,如果该技术在未来被证明不安全,监管机构仍将禁止无人驾驶汽车。

6.真正的无人驾驶还很有难度

据雅斯顿2017- 10-26《到底什么样的程度的自动驾驶才能被称为无人驾驶?》称:

无人驾驶状态下,汽车与周围环境与物体的交流能力要强化得多;它应该变的更聪明、反应更灵敏;它应该能够自如的完成多种环境下的驾驶,而不仅仅是城市道路。

要实现真正的无人驾驶还很有难度,一方面现阶段还没有完全针对汽车的官方评价体系,另一方面无人驾驶需要攻克的技术难点还有很多。而想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无人驾驶,以激光雷达为首的探测技术、能连接万物的V2X技术、能变的更聪明的AI技术,这三驾马车要并驾齐驱才可能实现。

7.中国交通很复杂,还需要与人交流

百度首席科学家吴恩达(Andrew Ng)在北京接受腾讯科技采访时,谈及中美互联网区别和百度无人驾驶汽车发展时透露,中国交通非常复杂,体验无人驾驶时心跳得会比较快。

我有好几个朋友问我可不可以试试百度自动驾驶汽车,如果汽车驾驶得比较顺利,你坐在里面其实是很无趣的。因为人非常容易习惯新的事物。此前,吴恩达公开表示,自动驾驶三年商用毫无问题。百度无人驾驶将先从公共交通开始,尝试自动驾驶技术的落地。这是一种更加高效的自动驾驶应用场景。

百度无人驾驶还需要解决识别手势难题。吴恩达说,若路面建设中有工人站在那里,做停车手势或招人通过手势,现在的技术没有办法准确的识别出手势,但这在交通中非常重要。

8.人驾驶汽车什么情况都有可能发生

自从曝光谷歌无人驾驶汽车的安全率之后,无人驾驶的安全性似乎并没有人们想象中那么好,测试六年来的事故总数达到13起,其中9起是追尾事故,而谷歌给出的官方解释是,引起这些事故的都不是计算机本身,而是前后汽车的车主正在犯傻,以计算机的智慧战胜犯傻的人类,还需要一段时间。

经合组织OECD经济学家Philippe Crist称,随着汽车越来越多地在进行自主驾驶,机器与人类之间的交替控制“将成为一个棘手问题”。许多汽车制造商不愿意很快推出完全无人驾驶的汽车,这是很大的原因之一。他指出,另外,这类汽车可能导致新型的交通事故。

无人驾驶只能说是主动辅助驾驶的一种,在很多时候,系统只是在特定情况下暂时抢夺方向盘和汽车的控制权,以保证汽车处于安全状态,而厂商们也正在积极探究自动驾驶技术掌控过多,是否会让现有仍由人工为主导的驾驶变得更单调无趣。

无人驾驶和人工驾驶仍然要共存很长一段时间,德尔福主动辅助驾驶技术就明确表示目前并不能防止蓄意破坏规则的司机,同样在今年5月29日召开的谷歌开发者大会上,谷歌X实验室无人驾驶汽车项目负责人Astro Teller指出,大部分事故发生时“我们的车是静止”。他说:“我们的车没有开动,也没有任何人在开着车。我们只是被另一辆车追尾。”

对于现在任何宣称的无人驾驶技术,大伙报之一笑即可,真正能将不需要人为操控的无人驾驶汽车,至少要在30年后才得以实现,期间要考虑到现有车型报废周期以及更多情况的实际测试,因此真正的无人驾驶离我们还很遥远。

9,自动驾驶汽车很无聊

坦白说,自动驾驶汽车很无聊。这也是自动驾驶汽车的意义:自动驾驶关心的就是安全和舒适。

我在洛杉矶郊外已经有几小时了,乘着一辆熠熠生辉的奥迪 A7 在 5 号州际高速公路上行进。这时我看到一位坐在 SUV 中的小女孩微笑着对我挥手致意。我也向她挥手。用两只手挥手。这可把她吓坏了,于是她开始上蹦下跳起来,示意我把手放下来。虽然我知道自己挥手的行为并不安全,但我还是在挥着手笑,并没有做什么改变。我已经有一个多小时没有碰方向盘了。

六、归纳

无人驾驶模式的发展正如火如荼,盛况空前。不仅仅是驾培行业在担心,会有很多的问题出现。

谁也不能预知未来,但我们能做的就是根据人为驾驶模式原理,结合当前无人驾驶模式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探讨发展程度的可能性。现将上述阐述归纳如下:

(1)人为驾驶模式中的“感知”,是包括视觉,听觉,触觉等在内的安全驾驶的首要的重要程序,目前所能替代的也仅是视觉等部分功能。

(2)用物理学原理解决社会学问题,至少目前看是天方夜谭。需要解决的问题还很多。

(3)无人驾驶汽车的事故致因主要是其他车辆对其追尾,好像是与自身无关,实际上反映了人为驾驶模式与无人驾驶模式的巨大差异。或者两种模式交通流特征的巨大差异。这种差异也许阻滞无人驾驶模式的发展。

(4)无人驾驶可以承担驾驶工作,但不能取代驾驶人。更深一步讲,无人驾驶模式只能取代单一的部分的特定区域的驾驶工作。完全取代人驾驶,似乎不可能。

(5)“中国交通非常复杂,体验无人驾驶时心跳得会比较快”。事实上可能更严重。得益于中国的人口多,中国的遵法意识还很差。人为驾驶模式的“不按套路出牌”与无人驾驶模式的规则驾驶反差太大。

(6)无人驾驶者都说:自动驾驶汽车很无聊。但厂商却说:自动驾驶很有意义。反映了厂家与人需求的反差。厂商考虑的是自动驾驶的安全和舒适,人不仅考虑的是安全。有时候不安全或危险的动作(冒险)可能会给人带来刺激或愉悦。

(7)无人驾驶模式,有人说25年就能实现,有人说30年后能实现。专家说法差异较大。反之,说无人驾驶模式很快能实现,大都有忽悠成分。

(8)在上一个世纪,我国曾在世纪末以“实现四个现代化”为目标。就以“农业现代化”为例,时至今日,耕田里只要有一人还在自耕,也难以完全实现农业现代化(并非技术问题)。在道路上,只要有一人违法行车(极端),整个交通就难以畅通。无人驾驶模式,只要有一例人为驾驶模式,无人驾驶模式就应当考虑人文因素。当无人驾驶模式与人为驾驶模式相提并论、不相上下时,人存在的意义可能就不大了。这种情形是否有可能?

如何看待国产特斯拉model3起售价328000?

感谢头条邀请!

阿健觉得新能源汽车,尤其是纯电动汽车在中国配套设施不成熟,中国还有很多地方连温饱问题都没有解决呢!还是建议大家买混合动力汽车!

32.8万元起售,听着不错,但很快网友们就发现了国产Model 3定价的“套路”。了解特斯拉销售方式的都知道,特斯拉的销售和保时捷有些像,重点就在于这个“起”字。打个比方,我们都知道,在保时捷那你是买不到指导价54.5万元的718的,都是一些现成的加装后的车型,加价范围不等。而特斯拉还是好一些,消费者是可以买到32.8万元的“丐版”的。我们就来看看这个丐版,丐到什么程度。

首先,国产版和进口版是有4.9万元的差价的。

电动车最关注的是什么?续航!这一点上,Model3国产版本与进口版本保持了一致;NEDC续航里程460km、最高时速225kph、百公里加速时间5.6秒,并没有因为其国产身份而产生任何缩水。而外观内饰也是完全的“原汁原味”,网友呼声很高的L加长版本也并没有出现。

表面看上去似乎是很完美,这车不错。但是往下看,“套路”就开始了。

特斯拉的基础版辅助驾驶功能,包括车辆能够根据实际路况在行驶车道内自动辅助实施转向、加速和制动。这项功能在国产Model 3上标价27800元,但在进口Model 3上却被列为了标配。

而FSD功能(完全自动驾驶能力),也算是特斯拉的亮点之一了,在进口车型上,部分地区是白送的状态;国产车型则需要56000大洋。

这样来算,进口车型和国产车型的差价还有多少?

当然了,如果什么都不要,你是可以买到32.8万元的Model3车型的。选装的东西嘛,历来都是按需求来,丰俭由人;但是这么看来,在这个价位,BBA等一些其他品牌车型的选择非常丰富,Model3的优势又怎么能体现出来呢?

而Model3这款车,说好听点是简约大气,说不好听就是简配。这么多年了,虽然特斯拉一直走的就是这种路线,但这种风格却不是所有人都能吃得消的;隐藏式的门把手、几乎都是玻璃的车顶、消失的仪表盘,看着很美,实用性真的很好吗?

美国6月份的通胀创新高?

回顾以往美元的年线走势图,我们能够发现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规律:在全球经济面临衰退的时候,资本往往愿意回流美国,造成美元的升值。

可能很多朋友对这一点并不理解,从去年3月份开始,美国的疫情逐渐的呈现出严重局势,但与此同时全球范围内的主要国家和其他经济体同样面临这个问题。在这个时候美联储的无限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出台,天量的美元在这个时间阶段内不断地被印出来后流入市场。

也正是这个时候,国际黄金包括投机性的比特币以及美股市场在内,都呈现出了大幅度的上涨原因就是美元的衰退。尤其表现在美元指数的下跌上,在这段时间里我们能够看到人民币对美元,欧元对美元,日元对美元,基本上都呈现出升值状态。

但是从2020年的第四季度开始,伴随着全球范围内欧盟,日本这些国家同样开始大幅度的放水刺激经济的发展,对冲掉的货币属性开始逐渐的寻找龙头性的国际货币,所以这段时间我们能够看到即便是美联储的无限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依旧在持续,但是美元却走向了反弹趋势。

原因就是全球范围内大部分的国家和经济体都在放水刺激经济,这些国家同样在用大把的钞票来刺激经济的发展,而这些国家的国际影响力是远远弱于美国的。所以就会造成我们开头所看到的那个局面,也就是全球经济处在一个衰退状态中,美国的物价指数已经连续两个月高于5%,但美元却依旧在走强。

从理财角度如何看保险配置?

要想理清楚这个问题,我们就先要理清楚保险到底是干什么用的。

保险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急用的钱和未来要用的钱。

所谓急用的钱就是医疗费,收入损失费,家庭保障费用。

所谓的未来用的钱就是教育金、养老金。

以上这些资金的准备都可以通过保险来去解决。

保险属于理财的一种,保险本身就是一种合理的财务安排,按照标准普尔家庭资产分配图显示,作为一个家庭至少要拿出年收入的20%做家庭风险的规划,称之为保命的钱。

这其中包括社保和商业保险等等保险产品。

购买保险要能够覆盖住所有的保障需求,这个就是称之为全额保障,其实很多人家庭在设计保险的时候根本没有把这个考虑进去,只是觉得该买一份保险了,然后就很随意的购买了保险,这个保险对不对,适合不适合很多人并不明白。

所有购买的那些给急用钱的保险都有一定的杠杆作用,在未来发生风险的时候,可以获得几倍甚至是几十倍所交保费的赔偿,主要是应急。

所有购买的那些未来用的钱的保险都是强制储蓄加一定的收益。这样的保险就是可以保证在未来的某个时间点或者是时间段会有一笔钱在哪儿等着,无论你用或者是不用都有一笔钱等着。这就是对未来的一种安排。

教育金和养老金本身就应该是钱等着人来用,而不是人等着用钱。

对于风险管理的来说,就应该是用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安全保障。

要用20%的费用支出保全家庭80%的资产,这就是保险的意义,也是保险理财的意义。

保险不会让人一夜暴富,但是保险确实可以储备一笔确定的资金为未来的事情做一个准备,如果生病了有地方可以报销;如果罹患大病了,有地方可以给一笔理赔金;如果上学需要了,可以有一笔专属于孩子的教育金;如果要养老了,有一笔源源不断地现金流补充养老。

以上是保险的意义和功用。

如果讲狭义的理财,很多人都知道,就是购买保险公司的推出的储蓄类理财产品,或者是返还型的产品,组合万能账户,现在是比较火的一种方式。

如果论收益保险绝对不是最高的,如果论持续偿付能力,保险还是有的一拼的。

现在的理财险一般都是终身返还保费或者保额的百分比,这是在合同里面明确规定的,这一点不用担心。

返还的部分会组合一个万能账户,进入万能账户之后,会有万能结算利率。现在的万能险都是有保底利率的,而且是复利计息,这个也是写在合同里面的。

现在的保险理财产品能够跑赢CPI是没有问题的,至于未来能够达到一个什么样的水平确实无法预估,但是保险公司的持续性是有目共睹的,未来可期。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