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条命秘籍,半条命1怎么调出控制台?
半条命秘籍,半条命1怎么调出控制台?
进入游戏后,按~键就可以调出来!如果没有,在桌面上放置一个指向CS的快捷方式,然后用右键点击,选择属性,快捷方式选项卡,目标栏,在最后加上,空格-console,是减号,不是下划线,就入游戏就有了!
自助游又懒得做功课?
鱼和熊掌不可以兼得。若旅游攻略做好,也能事倍功半。
跟旅游团外出游览,肯定是受旅游线路,景点方面的约束,想去的景区没办法去,不想去的商业味特浓的景区,导游竟带着去。中秋,国庆期间,自行外出旅游,景区人多,交通拥挤,酒店不太好预定,事先做好攻略时常受困扰。临时改变。
怎么办?我们不妨尝试一下”互换旅游”,也许会产生游览乐趣。
所谓的“互换旅游”,就是和身处异地的亲朋好友,同学知已,相互更换住处,交通工具。你去外地,住在你同学家里,用他们的出行工具。你同学则在你居住的城市,住在你家里。按照各自推荐的当地人文自然景点,可口实惠的美食街,玩乐,品美食。
这些看得见的实惠游,自由潇洒的,随心所欲的度过双节假期。
这个案件里自首情节能影响最终判刑吗?
被判死刑应是他咎由自取,“自首、一时失手”都不是他的免死金牌。
另外,对于朱母说所说的“一时失手、自首”,我认为是根本站不住脚的,只不过是为了钻法律的空子,希望儿子能活下来。但这辩解太苍白无力。
先来回顾一下这个事件:
注意朱晓东在庭审中的供述:因与妻子发生口角,继而将其掐死,并用被单裹住藏匿于冰柜中。
人是活活被掐死的,那么被掐过程中,妻子肯定会不断挣扎或者反抗吧,如果真的是一时失手,朱晓东会感觉不到妻子的痛苦?他又不是电视剧里演的什么绝世高手,总不至于手就那么轻轻一掐,就把人给掐死了吧。
更别说,朱为了隐藏杀人行径,将尸体藏匿冰柜多达三个月,而自己还能够不受任何影响的,用妻子的卡、身份证肆意挥霍享乐。
这怎么看都像是蓄谋已久,并且朱的行为看上去,好像还很享受杀人的快感。
另外,关于朱母辩解的“自首”一说,依旧站不住脚。
朱真要有悔过之心,也不会藏匿尸体这么久,更不会若无其事的拿妻子的东西出去享乐,最后会是在母亲的劝说下才去自首。我怎么感觉这是听了母亲的话,然后被自己强大的“求生欲”驱使了呢。
总之,即使朱因二审、三审能再多活几个月,但最后还是要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代价。
倚天屠龙记中为什么阳顶天要传位给谢逊而不是白眉鹰王?
殷天正比谢逊更加适合明教教主之位,但是,殷天正不算真正的明教之人,还有隐藏身份。所以,阳顶天在杨逍和谢逊两个人之间,犹豫了一下,最终决定,将教主之位传给谢逊。
一、杨过之谋襄阳大战之后,郭靖和黄蓉夫妇去世,耶律齐带着郭芙归隐丐帮君山总舵,隐藏行迹,不在江湖上走动。
杨过将屠龙刀抛却在蒙元大军的战场之上,用别人换上郭破虏的衣服,毁去容貌,造成郭破虏之死的假象,如此,避免蒙元铁骑对郭破虏的追踪,至于郭襄,常年云游在外,反倒不受人注意。
郭破虏则不一样,一直随同父母、姐夫等人,在征战。
杨过带着郭破虏,一路向南,到了黄山地界,上了明教总坛,见到了当时的明教教主贾榜竹。
曾经,杨过带着神雕,游历江湖,造访武林名士,结交奇人异士,一直在壮大自己的力量,他去过少林,上过青城,到过蜀山。郭襄生日那天,他便召集了自己认识的武林人士,偷袭了蒙元大军,烧了他们的粮草。
在这期间,杨过曾经救过明教教主贾榜竹,南宋之后,经过黄裳征讨明教,明教众多高手凋零,其他武林人士不愿再加入明教。
明教一直不能恢复元气,多年过去,除了“乾坤大挪移”心法之外,明教历代相传的高深武林秘籍也尽数失传,即便是身为明教教主,贾榜竹的武功也只是泛泛。
他们占据明教总坛,也引来了江湖门派的觊觎,他们的势力范围一缩再缩,一退再退,可是,有些门派,还是不愿放过他们,只想要来拿走一点东西,带走一点秘籍。
当时,杨过进黄山,是想要拜访一位前辈,恰巧路过,碰上了有江湖帮会围攻明教总坛,杨过便出手相助了。后来,他和贾榜竹有过交流,深知贾榜竹的拳拳之心,也想像郭靖黄蓉一样,守护山河,奈何,明教实力有限,他身为帮主,还要考虑明教的传承。
这就是杨过带着郭破虏前来明教总坛,见贾榜竹的原因。
他想让郭破虏成为下一任的明教教主,如此一来,明教有郭破虏这样一位高手坐镇,可以慢慢恢复,无惧其他小门小派,并且,郭破虏深受郭靖黄蓉夫妇影响,想要完成他们的志向。
当时,通过和杨过的交谈,贾榜竹不仅佩服杨过的为人,也佩服杨过的智计,既然杨过有这个想法,他自然是十分赞同。
郭破虏是现成的明教教主,他在襄阳之时,便要统军,因此登上明教教主之位,武功和能力都没有问题,只缺一个名义而已。
贾榜竹倒也是个爽快之人,直接退位,将明教教主之位传给了郭破虏。
从此,郭破虏便隐姓埋名,成为了明教教主。
而杨过,则受贾榜竹的请求,准备为明教创出一门前所未有的武功,让明教可以独自抗衡其他大门大派,不用让人庇护。
杨过开始了自己创造武功的路,而郭破虏则开始为了明教的未来进行了一系列的高级操作。
二、郭破虏的高级操作贾榜竹将明教教主让给郭破虏之后,真的是当起了甩手掌柜,绝不插手任何事物,也不干预郭破虏的任何动作。
即便,郭破虏提出,要将明教总坛搬走,将所有势力都收缩回来,转到昆仑山之内,将总坛设在光明顶之上,贾榜竹也没有任何反对的意思,并且全力支持。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原来,襄阳城破之后,郭靖黄蓉夫妇壮烈,武敦儒和朱子柳等人虽然存活下来,却各自走散了,他们没有回去,而是向西去了,去往蒙元铁骑也不愿到的地方,昆仑山。
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这是他们的想法,如果再继续下去,怕是会全部被葬送。
终于,他们在昆仑山的坐忘峰找到了安定的居所,并且在那里建立了“朱武连环庄”,随后派人,秘密回到中原,开始打探蒙元铁骑在中原的行事,一边暗中寻找活下来的武林人士。
他们虽然秘密行事,却终究被明教之人发现,本以为是对明教不利,却被郭破虏知晓,双方换了消息,郭破虏便动了心思,也将明教总坛带到昆仑山,如此,可避开蒙元铁骑的耳目。
就这样,明教总坛最终全部迁移到了光明顶,并将光明顶打造成了一块铁板,那里本就易守难攻,朱武连环庄的人,还在坐忘峰与光明顶形成了默契,互相帮忙,更是发展的迅速。
只是,多年之后,朱子柳和武敦儒的后人,忘却了当初和明教之间的关系。
杨过亲自到光明顶找了郭破虏,并将自己刚刚创出的“大九天手”传给了郭破虏,从此,“大九天手”就成了明教教主的传承武功,有教主之间,代代相传。
这一门武功,很是奇特,类似于金轮的“龙象般若功”,无论天赋高低,起初之时,都十分容易修炼,只有到了最后三层,才会讲究悟性和毅力。
不过,即便是后面三层无法修,也足以跻身江湖绝顶高手行列,无惧任何一个门派的掌门,阳顶天就是凭借这个境界,纵横江湖,就算是渡厄他们,也败在了阳顶天的手下。
如果给阳顶天时间,修成最后三层之中第一层,阳顶天就能够在极短时间内,将“乾坤大挪移心法”练到第七层。
阳顶天就是郭破虏的传人,阳顶天被传授的武功,没有五绝时代的任何影子,一切传承,都是杨过后来发明的新武功。
郭破虏的身份,除了贾榜竹、阳顶天和后来的殷天正之外,没有人知道郭破虏的真正身份,竟然是郭靖之子,江湖上一直有传闻,在襄阳一战时,郭破虏已经身亡。
三、杨过的高级操作为了壮大明教的实力,杨过决定再为明教培养一个人才,并且,这个人加入明教之后,会有两个身份,一个是明教之人,另外一个身份,要替古墓一脉,保护和劝导明教教主,不能背离当年之初衷。
本来,杨过准备在明教之中,选定这个人,后来,考虑再三,他还是决定放弃了。
他从光明顶离开之后,一路而来,想拜访一下曾经的朋友,他结交了无数奇人异士,这些人在襄阳之时,对他帮忙很大,他本就是性情中人,因此,他有时间,还是再去看了他们一眼。
但是,距离襄阳大战,已经十几年过去,老一辈的江湖人,已经开始逐渐凋零。
他曾去拜访黄药师、周伯通和南帝等人,瑛姑已经去世,几位还在世的五绝高手,也已经垂垂老矣,他们将武功秘籍留给杨过之后,便将 杨过赶走了,痛痛快快地来,也要痛痛快快地走,不想让杨过看见。
南帝已经蓄发,重新做了一个江湖人,怀念自己当初的意气风发。
拜别几人之后,杨过在回古墓的路上,去拜访自己的一个朋友殷长风,到了他那里之后,却看到一片残垣断壁,只见到一个孩子,抱着一只鹰,跪在那里哭泣。
杨过叹息,他明白,这孩子,应该就是殷长风在信中提到的,让他十分骄傲的孙儿,殷天正。
老友的孙儿落难,杨过不能不管,便将殷天正带回古墓之中,从此开始教导殷天正的武功。
杨过有了自己的想法,等殷天正学武有成之后,便让殷天正前往明教。但是,为了避免殷天正为人注意,所以,杨过并不准备教殷天正学习五绝等人的顶尖武功。
他根据陪伴殷天正的老鹰,创造出了两门武功,一门是“鹰爪擒拿手”,另外一门是“天鹰剑法”。
此后的殷天正,凭借着这两门武功纵横江湖,未曾一败。
后来,殷天正便带着杨过的信,前去光明顶拜访郭破虏,正式进了明教,郭破虏按照杨过的嘱托,正式在暗中设置了天鹰堂,成为暗堂,由殷天正一个人统领。
阳顶天是知道殷天正身份的,后来,他还给了殷天正名义上一个职位,四大护法之一。
四、殷天正比谢逊更加适合做教主1,殷天正的武功高强。
殷天正的武功十分高强,他能够排在金毛狮王谢逊和青翼蝠王之前,和年纪无关,只是因为武功高强,他的武功之高,几乎可以直追阳顶天。
后来,张无忌在少林派破金刚伏魔圈之时,让杨逍和殷天正两个人一起出手助他,便是因为殷天正的武功很强。论内力,杨逍也不是殷天正的对手。
2,殷天正的人品。
江湖上,殷天正的人品是出了名的,刚正不阿,铁骨铮铮。
六大门派围攻光明顶之时,殷天正千里驰远,一个人受了那么重的伤,也不愿意后退,当时,他已经另行设了天鹰教。
武当派的人更是说,只要殷天正不插手明教之事,天鹰教的人就可以下山,可是,殷天正没有丝毫的动摇,要与明教之人共进共退。
从这里就可以看出,殷天正的人品。
并非,张三丰曾经说过十分佩服殷天正,也承认殷天正的为人,甚至想要和殷天正结交已经多年了。
3,殷天正的能力。
明教虽然是一个庞然大物,在阳顶天的率领之下,明教迅速成为江湖上的一个超级霸主。
可是,殷天正也不差,阳顶天失踪之后,光明顶总坛陷入了混乱,殷天正无心教主之位,直接退出了光明顶,在江湖上组了自己的天鹰教。
很快,天鹰教就成为一方很强的势力,单论天鹰教的势力,可以和六大门派相提并论。
从这一方面的能力来说,殷天正是具备成为明教教主的能力。
4,殷天正有克制自己的能力。
克制自己,是能够成为一个合格的教主的必备能力,如果教主不能克制自己,统领明教那样的势力,为所欲为,必然是一方祸害。
显然,殷天正比谢逊更有克制能力。
六大门派上武当山,在他们的咄咄逼人之下,张翠山没有来得及详细思考,十分冲动,就在武当山上自刎了,殷天正的女儿殷素素,随后跟着张翠山而去。
可是,得到消息之后,殷天正表现得十分克制。
谢逊便不一样了,他家在遭遇成昆毒手之后,他为了对付成昆,让成昆现身,就在江湖上肆意做事,造出许多人没了,被江湖人唾弃。
从这方面来看,谢逊太过冲动,失去理智,不能克制自己,并非一个合格的教主。
五、殷天正比谢逊合适,可是阳顶天为何选了谢逊?1,殷天正的身份。
殷天正实际上是古墓一脉的人,他并非纯粹意义上的明教之人。
并且,殷天正掌握了明教之暗堂,必须对明教教主有规劝之责,而这个秘密,除了阳顶天和殷天正外,不能让其他人知道,而那封遗书,却会让很多人知晓。
因此,此事便不能提及。
2,谢逊比较年轻。
相对而言,谢逊比较年轻,可以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保证明教的稳定,不至于换教主之时,又出现什么乱子。
像教主这样的地位,不可轻动,每一次都可能会引来一些不可预知的后果。
3,谢逊的确是有能力的。
谢逊十分聪慧,心眼明亮,富有学识,饱读诗书。
从这方面来说,光明顶之上,除了杨逍之外,没有人能比得上谢逊。
但是,谢逊比杨逍的人缘好,杨逍只适合做助理,因此,阳顶天最终选定之人,就只有谢逊。青翼蝠王这样的人,除了武功之外,在其他方面,都没有办法和这几个人相提并论。
青衣客最后想说殷天正其实才是最适合的人选。
除了殷天正之外,谢逊便是最合适的,杨逍的才情和武功是有的,却并不适合做教主,成为助理,则十分合适。
阳顶天知道自己的时间不多,因此匆匆写就的遗书,只能在殷天正和谢逊两个人之间考虑,殷天正的身份已经决定了不能,便只好选择了谢逊。
清朝宗人府到底有多恐怖?
所谓宗人府顾名思义就是管理宗人的单位机构,那么什么叫做宗人?宗人就是皇室宗亲,因此来说清朝的宗人府职能就是管理爱新觉罗氏皇室宗亲的单位机构。
清朝以清太祖努尔哈赤的老爹塔克世为分界线,塔克世的后人这一系都属于皇室嫡系子孙,塔克世平辈或者长辈的后人都属于皇室旁支。皇室嫡系称之为宗室,腰间系黄带子,因此俗称黄带子;皇室旁支称之为觉罗,腰间系红带子,因此俗称红带子。不管是黄带子宗室还是红带子觉罗,都算是皇室宗亲也就是宗人。
清朝自顺治入关之后就承袭了明朝的宗人府制度,用宗人府来管理庞大的皇室成员群体,皇室成员是一个非常庞大的群体,以顺治入关时期为主,顺治的九族之内同姓亲属都属于皇室宗亲,而且这还要考虑到日后这些皇室宗亲的繁衍,虽然顺治入关时爱新觉罗氏宗亲未必会有多少,但是繁衍几代下去,那可就是非常大的体量了,因此顺治效仿明朝设立了宗人府来管理爱新觉罗氏宗亲。
宗人府看似管理皇室宗亲职能应该比较简单,实际上工作量非常繁琐且复杂,宗人府要负责编撰皇室家谱也就是《玉牒》,而清朝的《玉牒》又分为帝系、宗室、觉罗三套家谱,帝系就是专门记载帝王这一系子孙,宗室就是专门记载皇室嫡系近亲。而觉罗则是记载皇室旁支的家谱。帝系和宗室都用统一的黄卷记录,而觉罗则用红卷记录。
这些皇室成员的子女嫡庶身份、名字、封爵、娶了谁、嫁了谁、生死时间、谥号以及丧事规格都是需要由宗人府一一记录。
除了记载皇室宗亲的婚丧嫁娶的人生大事之外,宗人府还要负责兴办觉罗宗学,也就是专门供清朝皇室子弟上学的学校,皇帝的子嗣都统一在紫禁城的上书房读书学习,上书房就相当于皇帝家族的学校,那皇帝重视子嗣教育,也不能不让宗室皇亲没有教育啊,因此宗人府就要负责兴办觉罗宗学,免费供皇室宗亲子弟学习。
既然提供学习,那宗人府也会有考试,这个考试是专门针对皇室宗亲的考试。因为清朝爵位承袭制度是降级承袭,也就是老爹如果是亲王,那将来他儿子就得承袭郡王爵位,每传一代就得降一级承袭爵位,而且承袭爵位的大多是嫡子,也就是原配妻子生的孩子,小妾所生的庶出儿子是没资格承袭爵位,除非嫡妻不能生育,则由庶长子承袭爵位,所以那小妾生的和嫡长子之外的其他儿子怎么承袭爵位呢,那就得通过宗人府的考试才能承袭爵位了。
考封是清朝对于皇室宗亲特有的一种封爵制度,它是有一定的基准值,比如亲王嫡妻所生的幼子,按照考封规矩通过考试可以封不入八分辅国公,侧福晋所生的儿子通过考试可以获封二等镇国将军,其他妾侍所生的儿子通过考封可以获封三等辅国将军。因此还得看父亲的爵位,才能决定儿子通过考试获封和等爵位。
宗人府对于考封的考试项目只有三项,分别是满汉文翻译水平、骑马射箭和步行射箭,想获封爵位,必须三项考试全考优才能顺利获封对应爵位,如果两优一平,就降一等封爵;如果一优二平或二优一劣,就降二等封爵;如果是一优一平一劣,这就降三等封爵;一优两劣、两平一劣、一平两劣及全劣者,那就不用想着要封爵了,直接停封变成闲散宗室了。
这是对于皇室宗亲的教育方面,除了教育方面,宗人府还要负责皇室宗亲的生活保障,由于有考封制度的筛选,很多皇室宗亲考不及格,得不到封爵就变成了闲散宗室,在乾隆之前,闲散宗室是没有朝服和生活保障的。
乾隆后来发现这些闲散宗室得不到封爵,还不事生产工作,很多人生活极其艰难,甚至不如一般富裕点的平民百姓,因此乾隆认为这些闲散宗室丢了皇家的颜面,于是乾隆下旨,赐予闲散宗室每人一套从四品武官的朝服,并且每年给他们发放一笔养赡银,以保障他们的生活。
按照乾隆定下的规矩,这养赡银也是分为嫡系皇室宗亲和旁系觉罗宗亲发放,嫡系皇室宗亲每年可以从宗人府领取36两银子和42斛米,旁系觉罗宗亲每年可以从宗人府领取24两银子和21斛米。
按照晚清时期京城一家五口的每年生活费用大概在30两银子左右,按照乾隆制定的养赡银,这笔钱在当时真可以算是“低保”了,当然闲散宗室不必在京城居住,如果他们选择在京郊附近居住,生活消费肯定是要比京城低得多,那这笔钱足够他们富裕的生活了。
不过随着后来晚清时期清朝各种割地赔款,国家财政十分吃紧,宗人府干脆就不再发放这笔养赡银,这也导致晚清时期不少皇室宗亲生活十分窘迫,以变卖祖产为生。
除了这些,宗人府还负责接受皇室宗亲的诉求,比如皇室宗亲生活窘迫,想请求皇帝帮助一下自己,打报告向皇帝反馈自己的诉求就需要宗人府来处理,还比如有些皇室宗亲自认为能力不错,想向皇帝毛遂自荐,这也需要由宗人府把他的诉求转达给皇帝。
这么一看宗人府好像是专门给皇室宗亲发放福利的地方,那为何在清朝很多皇室贵族一说起宗人府就谈之色变呢?
上面只说了宗人府为皇室宗亲发放福利的好处,既然有福利自然也要有惩罚,处罚皇室宗亲也是宗人府的职能之一。
都说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实际上这不过是封建统治者打出来的口号,忽悠老百姓的而已。在清朝皇室宗亲们如果触犯了律法,执法机构接受审理之后,最终处罚权会移交给宗人府,由宗人府对执法机构的执行文书签字盖章,这才算审判生效,如果宗人府认为执法机构执法有异议,可以拒绝签字盖章,发回让执法机构重审,所以到最后犯法的皇室成员大多都会被从轻处罚。
最典型的案例就是嘉庆时期的敏学案,爱新觉罗·敏学是黄带子身份,夏天某日他在街上赤膊出行,腰间没有系上表明皇室身份的黄带子,在街上与一小贩起了争执,将其殴打,后来负责京城治安的步军统领衙门的士兵到了,也被敏学带着手下家仆一顿暴打,敏学更是直接打到了步军统领衙门,把治安士兵的值班室都给砸了。
于是这件事就闹到了刑部,到了刑部之后,敏学亮出了皇室身份,因此刑部又把这个案子转交到宗人府手上,当时宗人府的最高长官宗令是嘉庆的八哥仪亲王永璇,宗人府在处理皇室宗亲犯法的事情上向来是和稀泥,本着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态度,永璇这个人又是出了名的不爱担责任,于是他始终都没有对这件事表态,只让刑部看着办。
于是当时的刑部尚书秦承恩认为永璇没有表态,这意思就是想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想把敏学从轻处理完事,按照敏学的犯法罪行他当时应该被判杖刑一百,流放三年,秦承恩却将他从轻处罚,只判了杖刑二十五,宗人府圈禁九个月,罚一年俸禄。
这件事后来被嘉庆所知道,嘉庆当场大怒,嘉庆当时已经认识到皇室宗亲越发堕落,他正好想以敏学树立典型,并且还能给老百姓们一个交代,于是嘉庆严厉申斥了永璇和秦承恩,永璇被罚俸三年,秦承恩被降职,嘉庆从严惩处了犯法的敏学,将其在宫门外重责四十大板,终身流放边疆,永远不许回京。
通过敏学的案例就能看出来,在不闹出人命的情况下,如果不是皇帝干预,宗人府通常都会袒护犯法的皇室成员,尽量让他们以罚款来代替处罚,犯了法的皇室宗亲只要交一笔罚款,就基本没事了,罪名严重一些的也顶多是圈禁在宗人府一段时间。
再严重的就是降级身份等级,皇室宗亲除了上面说的黄带子和红带子身份,还有紫带子身份,也就是指被革除了宗籍身份。黄带子身份的皇亲可以降级为红带子,那红带子身份的皇亲怎么降级,那就降级成紫带子身份,而紫带子大多是指被革除宗籍身份后被重新收录的人。
由于在顺治时期有规定,爱新觉罗氏同姓不婚,即便一些皇室成员被革除了宗籍身份,他们的信息也要被收录在《玉牒》之中,虽然他们被革除了宗籍身份,但他们毕竟还是爱新觉罗氏的血脉,因此《玉牒》中要详细记录他们因为何事所革除宗籍,就是为了防止同姓通婚。
能获得被革除宗籍这种严厉惩罚的基本都是触怒了皇帝,而且被宗人府主动传唤的皇室宗亲那基本都意味着他们肯定是触怒皇帝,要被皇帝收拾了。
清朝历史上最有名的宗人府惩罚皇室成员案例就属雍正时期,雍正的政敌弟弟康熙第八子胤禩被折磨死在了宗人府之中。
雍正四年(1726年)正月初五,雍正对外公布了八弟廉亲王胤禩40条大罪,下旨褫夺了胤禩爵位,革除胤禩黄带子身份,削除胤禩宗籍身份,这里要知道胤禩是直接被革除了黄带子身份,也代表着他连成为紫带子身份都没有了,雍正还将胤禩改恶名为“阿其那”。像胤禩这种情况就等于他这一支的后代宗籍身份都被从《玉牒》中剔除了,但是胤禩的这一支的情况还会被宗人府详细记录在案,子女身份资料都会被宗人府留存,就是为了防止同姓血脉通婚。
胤禩后来也被囚禁于宗人府之中,雍正特意为胤禩打造了单间,加高了单间院墙,并且雍正不准命人服侍胤禩,在胤禩生病时也不让请医生和开药,只给胤禩提供粗糙饮食,在这种情况下,胤禩只被囚禁了半年多点就被折磨的咳血而死。
而胤禩也不是无缘无故就被雍正定罪,检举弹劾胤禩的正是当时的宗人府最高长官宗令康熙第十六子庄亲王胤禄。
胤禄算是雍正比较倚重和信任的弟弟之一,他在雍正继位后担任了宗人府的长官宗令,他也由此变成了雍正手中的一把枪,专门负责弹劾当初与雍正争夺皇位的那些兄弟。他在领会了雍正意图之后,就立刻弹劾了胤禩,而雍正也借着胤禄的弹劾,对胤禩展开调查,并大肆放大胤禩的失误,最终将胤禩削除了宗籍身份囚禁而死。
胤禄除了利用宗人府帮助雍正弹劾过胤禩,还弹劾过参与争夺皇位的康熙第三子诚亲王胤祉,也导致后来胤祉被囚禁抑郁而亡。可见宗人府对皇室宗亲有监管和弹劾的权力。
也正是自雍正利用宗人府大肆打击迫害与自己争位的兄弟们之后,此后清朝的皇室贵族只要一提起宗人府那就是谈之色变,因为自雍正之后,宗人府给了这些皇室贵族蒙了一层阴影,所以谈之色变。
说到宗人府的长官宗令,再说一说宗人府的官职架构,宗人府的最高负责人就是宗令,这一职务是有爵位要求的,必须得是由亲王或者郡王这个级别的人才能出任,宗令之下是左右宗正,这两个职位必须是由贝勒或贝子这个级别爵位的人才能出任,宗正之下是左右宗人,最初的时候这两个职位也必须是由镇国公或者辅国公这样皇室爵位的人出任,后来改为只要是皇室成员即可,不限爵位。
宗令、左右宗正、左右宗人属于宗人府最高的三级长官,都必须得是由皇室成员且还得有获封爵位的人出任,就比如胤禄是康熙的第十六子,标准的嫡系皇室成员,他被康熙过继给堂伯父庄亲王博果铎,继承了庄亲王爵位,雍正继位后又十分倚重他,所以他才能出任宗人府最高长官宗令一职。
在宗令、宗正、宗人三级官职之下是侍郎、郎中、员外郎、主事、经历、笔帖式各级官职,基本架构和六部的职能架构差不多,只是宗人府的侍郎要比六部侍郎低一级,六部侍郎都是正二品官级,而宗人府的侍郎则是正三品官级,这也代表了宗人府整体地位比国家行政机构六部略低一些。
不过自雍正利用宗人府打击迫害了当初与自己争位的这些兄弟们之后,虽然宗人府按照职能性质和地位来说比六部和都察院、大理寺等这类国家行政执法机构略低一些,但是雍正之后的这些皇子王爷等皇室贵族可能对真正的国家执法监督机构都察院、大理寺不买账,不过说起宗人府却绝对会为之色变,这就因为这些皇室贵族只要是被宗人府主动传唤的,那不用想,准是皇帝想收拾你了,皇帝远比国家的执法监督机构对这些皇室贵族威慑大得多,所以这些皇室贵族宁死都不想被宗人府主动传唤。
写在最后其实宗人府的职能是对皇室成员的管束机构,它既有为皇室成员发放福利和服务的职能,也有惩罚犯错和犯法的皇室成员职能,所以皇室贵族谈起宗人府都会为之色变,如果是宗人府主动传唤,那更是宁死不去了,十之八九就是皇帝想亲自惩罚自己了。
试想一下皇室贵族平时再骄横,归根到底还是靠了皇帝这棵大树庇荫,如果皇帝真要想收拾你,像嘉庆拿敏学那样树立典型,亦或者像雍正收拾胤禩那样,那这些皇室贵族能不害怕吗?
小岛知风拙见欢迎四海八方的朋友关注和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