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电战2,德国为何打挪威不打瑞典?

2023-09-25 10:35:03 48阅读

闪电战2,德国为何打挪威不打瑞典?

原创不易,请随手关注!

作者:毅品文团队水牛,无授权禁转!

闪电战2,德国为何打挪威不打瑞典?

序幕

1940年二月初,一艘德国的补给船阿尔特马克号进入英国皇家海军的视野,它现在成为英国人关注的焦点。包括哥萨克人号驱逐舰的维安上校舰长在内的本土舰队指挥官不时收到德国补给舰的方位报告。英国海军不是闲着无聊,对一艘小小补给舰如此关注自然有它的原因。

1939年12月,施佩伯爵号袖珍战列舰在南美海域和英国海军决斗中沉没,这艘补给船与其有紧密的联系。每次德国战舰偷袭完英国商船就会押解着一批英国水手转移至补给舰,阿尔特马克号补给舰不仅给在大洋上巡航作战的德国鬼子提供作战物资,还摇身一变成为监狱船。

船上那群勇敢的英国战俘正在备受煎熬,他们下一个目的地也许是德国本土的集中营。一旦补给舰回到德国,俘虏的解救工作几乎是无望,所以这项劫狱行动刻不容缓。此时监狱船上的战俘已经多达300余人,为了躲避英国舰队的搜捕,德国人在海上隐蔽了两个月左右进入挪威海域企图寻机返回德国。

(阿尔特马克号监狱船,后来它沉没在日本横滨)

行动开始

1940年2月13日,英国轻巡洋舰曙光女神号向第4驱逐舰队派遣了大量的作战人员。当晚10时许,一队全副武装的士兵登上了哥萨克人号驱逐舰。他们可不是来操纵舰船和舰炮的,有人看见他们携带着刺刀,钢盔和步枪,所有人武装到了牙齿!舰队中的另外4艘驱逐舰:锡克人号、努比亚人号、无畏号和伊凡霍号以及轻巡洋舰林仙号也整装待发,旗舰指挥官维安上校宣布执行一项搜索浮冰的任务。水手中猜疑纷纷,那队搏斗高手模样的士兵更是让舰员相信他们的目标正是那艘德国补给船。

午夜,舰队离开英国港口进入北海,并且散开扩大搜索面。

(指挥官维安上校,后升任上将)

(哥萨克人号驱逐舰)

挪威海军的发现

2月14日晨开始,至少有三艘挪威海军的鱼雷艇拦截过阿尔特马克号,但是登船的挪威海军都没有搜查船舱。德国人假意说要在港内停泊,一个挪威领航员上了补给舰。到了入夜时分,德国人再次被一条挪威驱逐舰拦下,这次挪威人要求搜查船舱,心虚的德国船长拒绝了要求。因此挪威海军勒令德国船立刻离开卑尔根海域,挪威领航员也转移到驱逐舰上。

目标出现

在奥斯陆的英国大使馆立马把这条消息通报给英国海军部。维安上校的舰队正在阿尔特马克号以南不远处,时任英国海军大臣的丘吉尔立刻下令:找到它,解救我们的船员。德国船的预估位置也一并通报给维安上校。

尴尬的是舰队中没有人知道那条船的样子,英国人只好在航行过程中对遇见的每一艘类似的船都进行了搜查。哥萨克人号拦截两条船发现都不是。搜索区域北端的林仙号巡洋舰有了一个意外收获:2月16日上午,林仙号发现一条可疑的船只,没等巡洋舰靠近去核查,那些惊慌失措的船员已经开始放下救生艇准备逃跑了。等巡洋舰靠近才发现这是一艘德国运铁砂矿的货船,而且已经被德国人自己凿沉了。

幸运的是有两架哈德逊巡逻机一大早就出发了,在中午一点钟左右发现一艘船只正在往南航行,飞行员辨认出船名正是那个家伙。飞机立刻发报:发现敌船!维安上校收报以后立刻命令舰队全速拦截。

(英国哈德逊巡逻机,发现德国人的行动中起了关键性作用)

拦截

在英国海军战士心急火燎地搜捕那艘该死的德国船的时候,伦敦政客们却在内阁会议上争吵。因为德国船身处挪威领海内,虽然有消息渠道显示那批英国战俘正在船上,但是只有被确认以后才能被驱逐到公海上,在那里英国海军才能拦截。英国人不能在中立国挪威的境内进行军事行动。14时,英国军舰和德国船接触随即并肩航行,两艘英国驱逐舰也赶过来。磨蹭到15时,德国人又打算溜进峡湾入口躲避。英国人发信号要求德国人进入公海,德国人没有理会继续航行。驱逐舰无畏号忍无可忍向德国人开了两炮,结果都没打中,其中一发还打到挪威海岸上。这时挪威的三条小舰艇赶紧跑来干涉,他们挡在英军前面,德国船乘机逃跑进峡湾。

(今日挪威约星峡湾)

(驱逐舰正在拦截德国人)

肉搏战

当天黄昏,哥萨克人号抵达峡湾入口,维安上校和挪威人进行了谈判。英国人强调阿尔特马克号上有英国俘虏,挪威人却否认了这一点。上校只好把这个情况汇报给伦敦,老胖子丘吉尔亲自下令:和挪威人一起把德国船送到卑尔根重新接受检查,如果挪威人不愿意就强行登上德国船,若挪威人强行干涉就开炮警告,但是挪威军舰开火则在万不得已时才能回击。

22时哥萨克人号进入布满浮冰的约星峡湾同时通报挪威海军与其配合,但是挪威人借口自己的军舰太小拒绝了。于是英国人决定自己干了!

23时12分,哥萨克人号带着3名军官和30名水兵组成的登船队靠近德国船。德国人企图顽抗,他们打开探照灯干扰对方,还用自身撞击驱逐舰。但被英国人避开了,最终英国人靠上了德国船的左舷。“登船队员们,冲上去!”夜空里回荡起一阵激动人心的纳尔逊时代的呼喊。仿佛回归了帆船时代的跳帮战一样,英国兵一个个跳到德国船甲板上。德国人措手不及,在这场肉搏战中,4个人被击毙,5人受伤,1人落水(被救起的时候已经冻死)。英国只有1人受伤。其余德国人踩着浮冰逃到岸上。

(激动人心的一幕:英军跳帮作战回归了纳尔逊时代的精神)

现在阿尔特马克号被英国人全面控制,船只搁浅在岸边。英国人开始一个又一个舱室搜寻。终于在一个舱口打开以后“下面有英国人吗?”黑暗中响起一阵欢呼:“是我们的海军来了!”所有战俘被转移到哥萨克人号驱逐舰上,23时55分维安上校率领全舰队返航。次日,世界各大报纸头版刊登了这个新闻。

(德国人给死掉的船员送葬)

(德国人的事件纪念碑成了英国人的战利品)

(被解救的英国战俘)

(凯旋返航以后,受到英国民众的欢迎)

尾声

2月17日,哥萨克人号带着战俘回到英国港口,受到了英雄一般的凯旋欢迎。阿尔特马克号事件让许多欧洲中立国感觉到威胁,很多中立国处于进退两难的境界。他们不想得罪英德双方,挪威只是发了一个无关痛痒的外交照会。希特勒很不满,这个事件促使他开始了入侵北欧作战。在占领了挪威以后,德寇在峡湾竖了一块纪念碑用德文写着:1940年2月16日在此地,阿尔特马克号受到了英国海盗的袭击。1944年挪威被解放时,英国伞兵缴获了这块双面碑石。碑石的一面被送给已经升任上将的维安,另一面被保存在英国伞兵博物馆。

哥萨克人号驱逐舰继续奋战在对抗德国法西斯的最前线,它在北海的一系列作战让德国人头痛不已(英国人掌握着北海的优势,德国海军不足以对抗,陆上部队在整个战争中受到英国海军和特种部队的袭击,而且无法保持有效地补给支援)。之后又在地中海继续战斗,终于在1941年10月的一次任务中被德国潜艇击伤后抢救无效沉没在直布罗陀海峡(哥萨克人号参加过围歼俾斯麦号,救起一只名叫奥斯卡的小猫觉得是祥瑞就养起来了,没想到……)。参考资料:《大西洋之战中的英国驱逐舰》有什么意见,欢迎在下方留言讨论!关注微信公众号:战争史,多位专家将在公号中将继续为您解读。独立专业,有种有料,请用微信搜索公众号:战争史,收看全部战争史政治军事历史精彩内幕解读。

哪一位军事将领的指挥能力最为高超?

如果要说谁的指挥最让人感觉又大胆又非常有战争指挥艺术

埃里希·冯·曼施坦因德语:Erich von Manstein,可以说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德国国防军中战略布局上最负盛名的指挥官之一。笔者将以他的战争指挥生涯来讲讲曼施坦因强在哪里。

1.波兰战场—初出茅庐

1939年8月18日,曼施坦正式从中央指挥调任南方集团军总部的参谋长,总司令是格特·冯·伦德施泰特上将,并且于指挥部协同实施对波兰的进攻计划“白色计划”(Operation Fall Weiss)。在指挥部商量战局的过程中,伦德斯泰特采纳了曼施坦因的方案,此方案要求将南方集团军的主要装甲单位集中到瓦尔特·冯·赖歇瑙上将率领的第10军团,以求得到突破,从而在维斯瓦河以西包围波兰军队主力。其他两个从属于南方集团军的军团,威廉·李斯特上将率领的第14军团和约翰内斯·布拉斯科维茨上将的第8军团则负责在两翼支持赖歇瑙的装甲突击力量直捣波兰的首都:华沙。但在曼施坦因的回忆录里,他表示过他本人其实对于进攻波兰并不是特别热心,因为他认为波兰的存在可以拉大德国和苏联的距离而从而缓冲,此外他也担心进攻波兰将会导致盟军进攻,从而将德国拖入两面作战的窘境。

战场形势的变化,曼施坦因和伦德斯泰特决定在拉多姆地区对波兰部队进行合围。该包围行动取得了巨大成功。

法国战役--以少胜多,破敌致胜

战争初期曼施坦因以参谋官的身份在幕后发挥影响,原本德军进攻法国拟定了以施里芬计划为基本架构,此计划为德军装甲主力放在在比利时荷兰的北方A集团军,目的是占领法国北部的广大临近英吉利海峡土地,切断英法联军呼应。并以此击败英国的登陆部队(当时德国各高层军官并不认为可以在西线战场上取得决定性胜负来击败法国,与其去强求那不可能的幻想,不如以局部胜利为目标,因此才打算效仿施里芬计划),并从战争开始以优势火力强攻比利时和荷兰的堡垒,拿下鹿特丹布鲁塞尔等城市接着来不断以大兵团给法国施压。

但曼施坦因则认为:如此无法制定出更好的计划,而要去仿照那前人的计划。那么依然和一战的结果会是一样的。因此他修改了此计划,主张应将装甲主力配置在南方的A集团军,穿越阿登山区,由后方截断孤立英法主力部队。

他的计划一开始并未受到重视。但在经过多次努力提交计划的情况下,和德国国防军坦克派的不断支持得到了希特勒的接见,接见中他向希特勒介绍了自己的计划,进而获得了在军事上赌徒心理的希特勒大大赏识,并且被付诸实行,德军最终获得极大成功,装甲部队一路直冲英吉利海峡,英法联军只得由海路撤回英国,而称为欧洲最强陆军的法国也两个月投降。而法国的投降和英国的撤退标志着欧洲的平衡已经彻底倒向了德国。

在1940年的法国战役中,德军并不像大家所想像拥有压倒性的优势,实际上盟国陆军无论从人数还是战车数量上来讲都多于德国,但德军通过集中装甲力量并在拥有正确的战略思想和富有冲劲的将军的前提下(海因茨·古德里安、埃尔温·隆美尔),最终获得了近代史上最伟大的成功,以闪击战一举打垮了法国。令人讽刺的是,此时曼施坦因却反而从指挥部剔除,而被派赴担任第38军军长进行追击残余的法军工作,明升暗降地被挤出了A集团军参谋长职务。

东方战场—巴巴罗萨,荣升元帅

1941年3月15日 曼施坦因被命令指挥隶属于艾里希·赫普纳麾下的第56军(1942年该军始改称为“第56装甲军”)。他在巴巴罗萨行动开始前6天抵达前线。

6月22日,希特勒转向苏联发动了巴巴罗萨行动,300万名德军分成北方、中央、南方3大集团军向俄国进攻。曼施坦因的部队准备与乔尔格-汉斯·莱因哈特率领的第41装甲军共同攻占位于陶格夫匹尔斯附近,道加瓦河的桥头堡。苏军很快就发动反攻,但在拉塞尼艾战役被德军成功抵挡下来,苏军被击毁大量战车。曼施坦因的部队进展迅速,在开战后的4天之内,冲入敌境深达200公里,抵达道加瓦河,这令苏联军措手不及。他认为装甲部队就是要不断向前冲,以机动的方式深入敌阵,让敌人无法重整旗鼓组成新的防御阵地,一旦停下来就会成为敌军的标靶,因此要不断前进,最终获得了4天深入达200余公里的成就。

里加城于8月24日被第56军攻占。曼施坦因的下一个任务是进攻列宁格勒,但这时他被下令进军旧鲁萨以支援面临被包围的第50军。8月12日,苏军再次发动反击,孤立了3个德军师。这让德军快速攻下列宁格勒的希望破灭。但这时曼施坦因在空军支援下组织反击,成功击败苏军,德军俘虏了12,000人以及141辆战车。曼施坦因曾经想让他的部队能暂时休息,但不被允许,因此他必须在恶劣的地形及天气下继续进攻。他被下令向东进攻至德米杨斯克地区。9月12日,曼施坦因的部队攻到这座城市附近,但在此同时他被命令前往乌克兰,领导南方集团军麾下的第11军团。

不仅是进攻,曼施坦因还数次击败苏联红军的防守反击战

缺乏石油一直是德国最大的心病,而也因此1942年,希特勒为了消除苏联对罗马尼亚油田的轰炸威胁,准备攻打苏军位于黑海的克里米亚半岛最大的空军基地,命令曼斯坦因接任第11军团司令攻下克里米亚半岛并威胁到苏联高加索油田。

曼斯坦因率领第11军团表现活跃,该军团不仅攻入克里米亚半岛,在苏联享有海空优势的情况下,击败3至4倍以上的敌军。此时苏军越过克尔赤海峡向克里米亚发动逆袭,他立刻决定停止攻打著名的塞瓦斯托波尔要塞,并对苏军发动反击,成功阻止了苏军的进攻,俘掳敌军17万人,最终塞瓦斯托波尔港沦陷,这个光荣的战役让曼斯坦因获得了他的元帅权杖,他的成就已经足以证明其将道的卓越至极。

凛冽寒风—洪流停滞

曼施坦因在塞瓦斯托波尔的胜利,使希特勒认为带领德军进攻列宁格勒的最佳人选,就是曼施坦因。因此当曼斯坦因元帅准备越过海峡,加入进攻高加索山的行列时,希特勒却下令第11军团必须向北往列宁格勒前进,并拿下该城。对此曼斯坦因非常反对,他认为就算将第11军团充当集团军的总预备队,也比将其浪费在一个次要战场上任其消耗要来的明智。但最高统帅部的决定却无法更改,于是第11军团北上准备拿下列宁格勒。

第11军团于8月下旬抵达列宁格勒战场,曼斯坦因决定以切断苏军在拉多加湖补给线的方式来攻下列宁格勒(北光行动),此举势必要在其他方面冒着相当程度的风险抽出部分兵力加以突袭敌军的补给线。当第11军团发动攻击之后。苏军完全受到了奇袭,就在曼斯坦因即将成功之际,希特勒下令要他去解除苏军对德国第18军团的威胁。但他认为这是发动此次攻势所必须承担的风险,如果不冒险的话是无法拿下列宁格勒的,但希特勒仍坚持要解决眼前的危机,于是德军歼灭了苏军第2亲卫军团。但是,苏联的补给问题却在这个时间节点取得了喘息,预备部队也开始来到。德军从此以后再也无法发动对列宁格勒的进攻。

同时恶耗传来,曼斯坦因的儿子吉罗战死了,但是他没有时间悲伤,因为第6军团在斯大林格勒被包围了,必须等着他去救援。

此时,第6军团被围困在斯大林格勒之中,由于希特勒下令不准撤出,突围的时机早已失去。对此,曼斯坦因认为第6军团如今被大量苏军包围,如果擅自突围,则后方将会引来数百万的苏联追兵,不如先以第6军团吸引大量苏军包围,等位于高加索山的A集团军先行撤退之后,才能避免德军整个南翼遭到歼灭。

在希特勒同意撤出A集团军后,曼斯坦因命令何立德兵团(由罗马尼亚第3及第4军团的残部组成)往东面发动佯攻,再由第4装甲军团从南边突袭斯大林格勒,以解救第6军团。南边的苏军完全受到了奇袭,因为他们认为德军再也无力抵抗,想不到居然发动反击,就在霍斯上将的第4装甲军团攻到离斯大林格勒仅30余公里时,包卢斯上将以并未收到元首的下令撤军行动及燃料不足为理由拒绝突围,如今再也无法挽救第6军团的命运,德军如今的首要任务,就是赶紧将A集团军撤出,以挽救整个南面战场,并让第6军团继续吸引敌军包围,直到A集团军安全撤出。1943年1月包卢斯被晋升为元帅(历史上从未有一名德国元帅被俘,意思是希特勒要他自尽),但他选择投降,第6军团仅剩的90,000人投降,只有5,000多人在战后才重返德国。

原图来自知乎绘画室

虽然,曼施坦因本人能力极为卓越但是在大势已去的苏德战场上。大兵团作战的人数优势已经无法被战术能力所弥补回来。虽然,曼施坦因在后来的第三次哈尔科夫战役也在逆风推进而获得了橡木铁十字勋章,在库尔斯克会战重创的苏军上十万人以上,在下第聂伯河成功将20万人战略撤出苏联朱可夫元帅的包围网,但是依然无法拯救德国的失败。最终因为和希特勒在战略上的分歧导致了他在1944年被解职。战后,他被英国军事法庭于1949年以战争罪判处18年监禁,但是4年后他就因为身体原因很快被释放了,随后在冷战时期也因为其军事才能成为了西德政府的高级顾问,协助建立新的德国联邦国防军。纵观一世,曼施坦因也算得上为德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二战的时候士兵在地上挖散兵坑来躲避炮弹有用吗?

首先,这种躲避炮弹的方式是有效的。试想,如果是在一马平川的原野上作战,基本上没啥遮拦,对方一颗炮弹打过来,随着炮弹的炸裂,弹片横飞,往往杀伤的就不是一两个人,如果人员密集,那就是一大片,可能几个甚至几十个人。

这是说的一颗炮弹,那要同时几颗,几十颗,甚至是几百颗同时向己方阵地扑来,炮弹间的相互炸裂、弹片穿插横飞,杀伤的人就更多,这会造成非常大的战斗减员。

还没与对方真正接触较量,这场战斗可能就在别人的一阵狂轰滥炸中,你就已经输了。试想,已经没人的战斗还怎么打?

相反,如果士兵在地上挖散兵坑,就可以利用地势间相互的掩护,有效降低炮弹炸裂后造成大面积的伤害,在减小己方人员受伤、伤亡的情况下,有效保存了自己的有生力量,为赢得战争的主动权,扭转战局,消灭敌人创造有利条件。

为什么不列颠空战却输给了英国?

战前不久,德国空军确实比英国皇家空军强大。

德国飞行员受过更好的战争训练,部分人参加过1936-1939年的西班牙内战,积攒了相当的经验。

所以,英国一些飞行员在初期表现得很“菜鸟”,而部分技术不错的飞行员,也在法兰西战役中受到不小的损伤。

英军当时的后备飞行员并不算多,因此在遭遇到损失后,补充飞行员就没那么容易了。

英国皇家空军还采用了过时的编队战术,因此,德国飞行员将皇家空军编队称为“一排白痴”(rows of idiots)。

不过,德国空军的战斗力也未必比英国空军“强大”多少,真强大就不会输了。

从1940年5月10战争爆发到同年7月底为止,德国空军损失了268架飞机,而英国皇家空军仅损失了150架。

1940年8月13日至同月23日,德国空军损失290架飞机,而英国皇家空军仅损失114架。

1940年8月24日至9月6日,德国空军损失了214架战机和138架轰炸机,英国皇家空军损失飞机195架,重创171架。

1940年9月15日,这天被称为“不列颠之战日”(Battle of Britain Day),又有50架德军飞机被击落。这天被视为一个转折点,因为德国空军被打得没脾气了,长期的巨大损失让希特勒侵略英国的行动破产,更动摇了德军的士气。

在9月15日之后的几周里,德国空军的攻击急剧减少,到10月底几乎完全停止。

毕竟是本土作战,英国人拥有更高的升空架次和更熟悉的作战、后勤环境,许多飞机被击伤后可以立马降落,然后拖回工厂修理,没多久就又是一条好汉。

德国飞行员就没这待遇了,BF-109的航程本来就短,他们跨海飞行后作战时间有限。一旦失败,要么跳伞被俘,要么在海中喂鱼,始终处于危险之中,损失很难弥补。

皇家空军拼得相当奋勇,不列颠空战之时,许多时候是换油不换人,或者换人不换机,有人能轮番鏖战到虚脱。英国工厂的新战机一出厂,立马就会投入到与德军的消耗战中。

飞行员最后也变得不是问题,除了大量战时飞行员被速成出来,还有不少来自英国殖民地的飞行员回归保卫本土,就连美国人也插足其中,组织了志愿空军帮助作战。

尽管数量上一时被德国压住,但英国人却通过迅速调整,开始以狡猾多变的密集架次反击打法对付德军,取得了更高效的战果。

英国皇家空军还研发了一种强大的划时代装备——雷达。

传闻中古板的英国人并未在这种新科技上玩保守,早在1940年春季,英伦三岛就遍布了50多个雷达基地,尤以与英吉利海峡这边最为密集。

他们还在海岸边设立了密密麻麻的高脚哨塔,里面放上专用的听音器,可以听到约8千米的机群声音,从而为内地预警。

英国人将拉了电话线的监控机构撒得到处都是,一旦德国机群来袭,很快就能判断对方的袭击方向和大致目的地,继而做出各种防空对策。

皇家空军战斗机司令部的指挥官道丁,创造性地将大小防空单位、观察哨和雷达中心用电话线连成网络,一旦敌机入侵,所有部门会同步进行报点和地图标注,并调整无线电的探测重点,归纳和计算出对方的方向、航速、高度,让德军飞机的意图无所遁形。

道丁创造的这个体系是世界上第一个防空拦截系统,被称为“道丁系统”(Dowding System)。

除了侦测和跟踪德军的动向,它还能在雷达扫描扇区内指挥飞机进行空战,甚至帮助夜间战机空战。

抛开极为原始的设备,道丁系统完全就是现代化意义上的空军指挥系统。现代空军实行的预警、搜索、导航、拦截、指挥功能它全部具备,甚至还有大数据分析功能。

有赖于完备的雷达预警,德军持续几年的轰炸对英国的损失相对他国而言微乎其微,仅有66375名平民死亡,其中绝大部分发生在战争前期的德军轰炸中,1940年9月至1941年5月的七个月期间,英国死亡平民约4万。

当然,德军不是不知道英国人的雷达厉害,他们很快就将雷达站和“道丁系统”的指挥中心作为重点攻击目标,发动了“老鹰攻击”,将伦敦7个指挥中心中的6个炸烂,4个雷达站被炸坏。

但英国人在6个小时内又修好并重新运行了防空设施。而且德国人受到了英国的战略撩拨,开始将平民和城市作为轰炸目标,却减轻了对工厂、电站的轰炸,这让皇家空军得以迅速回血。

德国空军的各种“瘸腿”也给了对方喘息之机。

比如轰炸机装备,德军根本没有靠谱的轰炸机,He-111和Do-17是他们的主力,最先进的Ju-88轰炸机在1939年才刚刚列装,而且这些全是中型机,没有一架重型机。

所以不列颠之战中,德军连Ju-87“施图卡”这样的俯冲轰炸机都派上去了,但施图卡辅助装甲突击非常强力,执行对英轰炸却屡屡吃瘪,它们成片地被英军炮火击落,以至于德军认为“施图卡飞机被不适合作战”,将它撤出了战场。

后来德国空军总司令赫尔曼·戈林又甩出一记昏招——结束对雷达站的攻击,他完全误解了它们对英国皇家空军的重要性。

在德国人狂轰英国的时候,英国也在狂轰德国,这完全是在打戈林的脸,因为戈林战前曾狂喷道:“英国飞机永远无法轰炸柏林”。

最终,英国空军以近1000架战机的损失,近2000名飞行员的牺牲,伦敦、布里斯托、伯明翰、利物浦与考文垂等重要城市一片废墟为代价,艰难地取得了不列颠空战的胜利,

1941年6月,德军开启了“巴巴罗萨行动”,大批战机不得不调去对付苏联,不列颠空战也就以德国的认怂结束了。

但英国飞机对德的轰炸并未结束,英军对德国的轰炸越来越嗨,而德国基本没有还手之力,他们只能骂骂咧咧地将工业搬到隐蔽处,然后制造出一堆飞弹和截击机反击。

这又是另一个惊心动魄的故事了。

第二次索姆河战役?

索姆河的巨大伤亡告诉德军军官们:步兵为主力的集团冲锋式进攻方式对于拥有野战炮和机枪待在绵延成体系的防御工事里的防守者是无力的,这种进攻是一种灾难,即使是付出巨大的伤亡,投入海量的炮火,勉强达到突破,步兵部队也根本无法快速的向敌人的纵深突击,从而无法摧毁防守者的防御体系,防守方便可以在短的多的路径上聚集起更多的反击兵力,将进攻者付出巨大代价换取的突破成果彻底碾碎,新的军事革命开始被催发而出,德国人的短期解决办法是:组建暴风突击队,以精锐步兵小组为主要进攻方式,为步兵配备尽可能强力精悍的武器:加长弹夹的手枪,轻量化的机枪,冲锋枪,炸药包,集束手榴弹,使用小股步兵成为了突破的主力,以减少伤亡。

而更长远彻底的解决办法就是坦克,轰炸机组成的机械化军团,快速的突入,打闪电战,所以二战中德军开局战术亮点有两个:

一、集结大量坦克的闪击战;

二、灵活精锐的德军步兵小组,都是起源于一战了。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