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义三国,曹操是东汉末年的人物还是三国的人物?

2023-08-16 20:40:04 51阅读

演义三国,曹操是东汉末年的人物还是三国的人物?

许子将评价曹操: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公元174年,二十岁的曹操由举孝廉进入官场,由于申令严明,铁面执法,而闻名京师。又因依法处死皇帝宠幸的宦官蹇硕的叔父蹇图。被调离京师,迁为为顿丘令,后因政治牵连,被免官回家。

演义三国,曹操是东汉末年的人物还是三国的人物?

公元180年,曹操又被朝廷征召,任命为议郎。

公元184年,张角引领的黄巾起义爆发,曹操被朝廷征为骑都尉,奉命与皇甫嵩等人合军进攻颍川的起义军,成功斩首数万级。因此被封为济南相。任内,依旧执法严明。朝廷徵还其为东郡太守,拜为议郎,曹操不去,托病归乡隐居。

公元188年,汉灵帝为巩固统治,设置西园八校尉,曹操因其家世被任命为八校尉中的典军校尉。

公元189年,灵帝驾崩,少帝继位。大将军何进欲诛杀阉宦而召并州牧董卓入京。打草惊蛇,十常侍趁董卓未达京城,先下手谋杀了何进。九月,董卓抵京,独揽朝政,废少帝为弘农王,改立陈留王为汉献帝,后又毒死弘农王母子,自称太师,独霸朝纲。曹操不愿效力董卓,遂匿行回陈留,且“散家财,聚义兵”,矫诏天下,共伐董卓。

公元190年正月,诸侯公推袁绍为讨董盟主,曹操任代理奋武将军,亦加入讨董联盟。二月,董卓兵败,裹挟献帝迁都长安,并火烧洛阳皇宫,挖汉皇陵,搜刮平民,使洛阳千里无人烟。诸侯联盟人心各异,遂停止进军。曹操独自引军追击董卓。曹操追至荥阳汴,与董将徐荣交火,因敌众我寡,曹操大败,堂弟曹洪力救,得以逃命。 回至联盟军,曹操建议诸侯合围董卓,诸侯不从,甚至互相火拼。联盟军解散。

公元191年,曹操在东郡大败于毒、白绕、眭固、於扶罗等少数民族,袁绍表其为东郡太守。

公元192年,青州黄巾军肆虐,曹操引军攻击,获降卒三十余万,人口百余万。曹操改编成青州兵。又助袁绍打败刘备、单经及陶谦诸军。

公元193年,曹操在匡亭击败袁术、黑山军、南匈奴。徐州牧陶谦率军攻入兖州南部的任城,曹操率军征讨陶谦并克十余城。

公元193年秋,父亲曹嵩行奔曹操,路上被陶谦派兵杀害,曹操怒而兵进徐州,因粮食将尽,未能杀陶谦,回军。

公元194年夏,曹操复征徐州,兵至东海。作有东临碣石诗一首。时,曹操大本营后方陈宫联合张邈、张超、许汜及王楷等叛乱,迎吕布为兖州牧。形势危急,曹操引军急回,攻击吕布于濮阳城。二军胶着,曹军粮尽,又失兖州。其时,袁绍劝降,曹操心动,幸得程昱劝阻,才消此念头。

公元195年,曹操整军再攻吕布,三败之,遂平定兖州。吕布逃靠徐州刘备。七月,因李傕、郭汜火拼,汉献帝逃出长安东归,下诏让各路诸侯勤王。

公元196年八月,曹操迎献帝。献帝被封曹操为司隶校尉,录尚书事。不久,献帝被迫迁都许昌。冬,汉献帝被封曹操为司空,行车骑将军事,自此,曹操开始挟天子以令诸侯。

公元197年春,曹操讨伐张绣,张绣投降,因贪色,纳张绣族嫂寡妇邹夫人为妾,张绣恨而复叛,宛城之战爆发,长子曹昂、侄子曹安民、猛将典韦皆战死。

公元198年夏,曹操征李傕,并夷三族。九月,曹操攻徐州之吕布。刘备助战。十二月,吕布部将魏续、宋宪等擒陈宫降曹操。吕布兵败投降。曹操处死吕布、陈宫等,收降张辽、臧霸、孙观等,占领徐州。

公元199年,曹操击破眭固,得河内郡地,势力扩张到黄河以北。 部署好防范袁绍军。不久,张绣听从贾诩之计,再降曹操,曹操大喜,拜张绣为扬武将军,自此无后顾之忧。

公元199年十二月,曹操囤军官渡,兵拒袁绍。 曹操派刘备截击准备逃往青州袁绍的袁术,其北上不得,郁闷吐血而死。

公元200年正月,董承等人谋诛曹操,事泄,被曹操杀掉。刘备袭杀徐州刺史车胄,占据徐州。 曹操忌惮刘备,遂引军击破刘备,刘备逃靠袁绍。 此时袁绍势大,不屑曹操。其率精兵十万,意图歼灭曹操。

公元200年,袁绍与曹操囤军相据于官渡。曹操先解决了下邳的刘备,迫降关羽。用关羽斩杀颜良,次用许攸之计焚烧袁绍粮仓乌巢。因此,袁绍兵败。官渡之战的胜利,曹操奠定的一统北方的基业。

公元202年,袁绍病死,两个儿子袁谭、袁尚反目,发生火拼。袁谭不敌袁尚,降曹操。

公元204年二月,曹操攻击冀州邺城,袁尚逃跑,遂据有邺城,此后政令军队从邺城出。而献帝的都城许昌则只留少许官吏。

公元207年,曹操为了肃清袁氏残余势力,出征乌桓,大胜而归,既解决了胡人寇关问题,又统一了北方。

公元208年,曹操训练水军。六月,废三公,恢复丞相制度,并自任汉丞相。收降荆州的刘琮投降,并在当阳长坂将逃跑的刘备军追上,大破之,遂占江陵。

击溃刘备后,欲鲸吞江东,孙、刘两家势力开始联盟,孙权命都督周瑜率军三万,与刘备的两万人马组成联军抵抗曹操。

两军对垒于赤壁,初战不利,又被周瑜用诈降之计,给江东将黄盖点火船之机,风借火势,曹军败北,曹操遂退回北方。又颁布《求贤令》,唯才是举,尽收天下人才。

公元211年,曹操开始对关中用兵。西凉众军阀出兵对抗。两年内,逐马超、破韩遂、灭宋建、横扫羌、氐,虎步关右,凉州地区基本平定。

公元213年,曹操举兵号称四十万,亲征孙权。孙权亲率军七万对歭。二军相持月余,各无所获。遂归北方。 同年五月,复《禹贡》九州。献帝封曹操为魏公,加九锡、建魏国,定国都于邺城。魏国拥有冀州十郡之地,置丞相、太尉、大将军等百官。献帝还准许其“参拜不名、剑履上殿”。

公元216年夏四月,汉献帝册封曹操为魏王,一切礼仪皆依照天子。儿子皆为列侯。其时曹操名为汉臣,实系皇帝。曹操立曹丕为魏太子。

公元215年征汉中,张鲁降,遂占汉中。

公元217年春,曹操再征江东,与孙权结姻亲罢战。汉中兵力被抽调薄弱,刘备趁机攻击。

公元218年,刘备率大军至阳平关,守将夏侯渊多次抵抗住刘备攻击。七月,曹操自领大军赶援关中,在长安指挥汉中战局。胡人联军寇边,曹操命曹彰、田豫北征,大破乌桓鲜卑联军。

公元219年正月,刘备自阳平关南渡沔水,驻军于定军山,夏侯渊欲争夺定军山,被黄忠斩杀,曹操察觉事不可为,遂放弃关中。

公元219年七月,曹操刚从汉中回,关羽就攻击襄、樊。曹操即派于禁领兵往救樊城。 八月,关羽用计水淹曹军,并擒于禁,斩庞德,并围樊城。时,水中的樊城被曹仁率数千人死守。曹操又派徐晃引兵去救樊城。 十月,孙权见关羽得势,联合曹操,派吕蒙攻取江陵。关羽被曹军击败。奔走益州,途中被孙权军擒杀,孙权将关羽的首级送到许昌,曹操以诸侯之礼厚葬。襄樊战役结束后。

曹操表孙权为骠骑将军、荆州牧。孙权使贡,向曹操称臣,且劝曹操取汉自立。曹操将孙权劝进书遍示群臣,说:“孙权这小子是把我放火上烤啊。”群臣也乘机劝曹操称帝。曹操表示还不想废献帝自立,并说:“若果天命在我这里,我就是周文王。” 是真无心背上称帝骂名。

公元220年正月,曹操病逝在洛阳,终年六十六岁,谥曰武王。 十月,魏王曹丕篡汉,登基为皇帝,国号魏,追尊曹操为武皇帝,庙号太祖。

自曹丕称帝以后,汉朝灭,而三国时代从此开始,所以曹操一生都是汉臣。

如何评价三国演义的历史意义?

《三国演义》的作者是罗贯中。是中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以描写战争为主,反映了魏,蜀,吴

三个政治集团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分为黄巾之乱,董卓之乱,群雄逐鹿,三国鼎立,三分归晋五大部分。在广阔的历史背景上,上演了一幕幕气势磅礴的战争场面。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105年的历史风云。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矛盾的转化,并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塑造了一批叱咤风云的三国英雄人物。刻画的最成功的人物形象有:诸葛亮,曹操,关羽,刘备,赵云等人。诸葛亮是作者心目中的“贤相”的化身。他具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大义胸怀。具有济世救民再造太平盛世的雄心壮志。而且作者还赋予他呼风唤雨,神机妙算的奇异本领。曹操是一位奸雄,他的生活信条是“宁叫我负天下人,莫叫天下人负我”。既有雄才大略,又残暴又奸诈。是一个政治野心家和阴谋家,这与真实历史上的曹操是有所不同的。关羽“刚毅威猛,义薄云天”。刘备则被塑造成“仁义爱民,礼贤下士,知人善任”的政治领袖。在整个宏伟的战争场面描写中《三国演义》所写的各次战争彼此关联照应,描写了每次战争的特点。也写出了具体条件下不同战略战术的运用,显得全部描写匀称和谐而又波澜起伏。所有的战争都有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都有前因后果。在对三国历史的把握上,作者表现出明显的拥刘反曹倾向。以刘备集团作为描写的中心和正面形象。对刘备集团的主要人物加以歌颂,对曹操集团的人物则极力揭露鞭挞。尊刘反曹是民间传说的主要倾向,在作者所处的历史时代隐含着人民对汉民族复兴的希望!

《三国演义》中对政治斗争和军事斗争的智谋运用更是精彩纷呈,各个集团之间的谋略精英在广阔的历史舞台上殚精竭虑,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有郭嘉指导的官渡之战使曹操打败了袁绍,确立了曹操在北方的领导态势。诸葛亮的《隆中对》更是使此前无立锥之地的刘备有了自己的一片江山。周瑜的火烧赤壁也名垂千古。《三国演义》阐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厚内容,将传统文化及其思维方式磨砺成一部争胜方法集成,它在社会动态活动中折射出恒定的谋略方法展现了跨时空的中国智慧!《三国演义》开创了历史小说的先河,代表了历史小说的最高成就。历史总有其相似的规律性,愿我们能从历史规律中汲取经验和教训。学习知识和方法作用,在新时代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中贡献我们的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道路上不断阔步前进!

水浒传和三国演义?

《水浒传》和《三国演义》,哪个写得更好些?你更爱看哪一部?

我的答案是《三国演义》。

《水浒传》和《三国演义》这两部书都是我们古代的文学巨著,与《红楼梦》和《西游记》一起成为我国古典长篇小说的四大名著,在中国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要说哪个更好,应该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每个人的审美和喜好不同,这个答案当然也不可能是一样的。

虽然施耐庵是罗贯中的老师,罗贯中也曾经对《水浒传》做过加工、增补。但我仍然觉得更喜欢《三国演义》,主要原因是因为以下三点:1、三国的故事背景更吸引我

《三国演义》是以《三国志》为基础结合民间传说

演绎的一部关于三国时期天下纷争,群雄四起,斗智斗勇争夺天下的故事。水浒传是以宋朝时期的官府腐败,贪官污吏陷害忠良,社会动荡,一些英雄好汉被迫奋起反抗的时代为背景。对比水浒的江湖义气,我更喜欢三国的被甲执锐、鞍不离马驰骋战场的豪气。

2、更喜欢三国里的人物

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诸葛亮,忠勇无双的关云长,勇武过人的张翼德,爱才却多疑的一代枭雄曹操,有胆有识谋略过人的刘备。罗贯中对这些人物的塑造非常有特点,每个人物的个性鲜明,非常生动。

3、水浒的结局太悲惨

我跟大多数的读者一样,喜欢完美的结局,《水浒传》是结局是宋江带着弟兄们被朝廷招安,却被奸臣毒酒所害,108将死伤殆尽,实在是太悲惨了。

虽然我个人比较喜欢《三国演义》,但不可否认的是两部小说都是非常经典,代表了中华古代文化的巨著,在文学史上都留下了不可替代的地位,值得大家的喜爱!

三国演义是四大名著之一?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全名为《三国志通俗演义》(又称《三国志演义》),作者是元末明初的著名小说家罗贯中。

《三国演义》采用浅近的文言,明快流畅,雅俗共赏;笔法富于变化,对比映衬,旁冗侧出,波澜曲折,摇曳多姿。又以宏伟的结构,把百年左右头绪纷繁、错综复杂的事件和众多的人物组织得完整严密,叙述得有条不紊、前后呼应,彼此关联,环环紧扣,层层推进。

三国演义是历史还是小说?

四大名著里的《三国演义》是半部历史文学性著作,它的成功处在于作者罗贯中将里面的人物给写活了。

以文学艺术性手段将枯燥的正史加以改编,使得有趣生动的同时又更能符合古时候贵人及百姓的口味。

说它是半部历史,是因为这段历史确实存在,诸如黄巾之乱,十常侍之变,董卓入京,汜水关之战,虎牢关之战,火烧洛阳,曹操杀吕伯奢,官渡之战,辕门射戟,徐州屠城,白马义从,赤壁之战,隆中对,七擒孟获,夷陵之战,逍遥津之战,白衣渡江,水淹七军,等等都是真实存在的事件。

然而,事实上在《三国演义》里有许多事实是不存在的,有些正史里记载的人物也没有入书中。如曹操根本就没有说过“宁教我负天下人,勿叫天下人负我。”,原话是“宁我负人,毋人负我。”结果罗贯中的这略微改的一笔,彻底的把曹操的形象给颠覆。又如王允献美人计,计策肯定是有,人肯定也有,但貂蝉只是个虚构出来的姓名。再如赤壁之战的主导者明明是周瑜,结果被活生生的抢了功劳不说,还把周瑜描述成一个心胸狭窄的小气形象,试问,若真如此,周瑜能担当孙吴的大都督?能协助孙策打下江东基业?

罗贯中的成功之处在于,以刘备最弱的一方为起点,这更符合人们的心理需求,人都比较同情弱者,正如我们看小说总是看到的是一个弱者一步步变强一般。

事实上,曹操与孙坚等人成长起来的历程都是困难重重的,只不过他们或多或少的都属于世家大族,相对于他们说,刘备的起点真的很低,只不过他也不属于普通人行列,他有一个身份就是,刘备姓刘。

于是,罗贯中就发现以刘备最弱小的这个人物为主线,远比以曹操为主要好得多。相对符合历史的同时,又能激发人们的心理。故而,美化主角方面派系的人物的同时自然要丑化一些反面派系的人物,这就是电视剧,电影里常见的套路。

结合罗贯中写作时的背景,元末明初最需要什么?大义,正统。也就是所谓的天授神权,皇家为尊。

于是作为与正统沾边的刘备,就占据了正面舞台。然而,曹操等人的功绩是不可能抹掉的,历史一笔笔的刻在那里,自然的只能艺术性丑化。以至于曹操腹黑,周瑜善妒,鲁肃变成了老实人。只是,乱世之中,有几个人会是干净的。

《三国演义》是一部小说,也是历史文化。而想要比较完整的了解三国,就得看《三国志》,尤其是里面以裴松之为主的注解更要弄清楚。

可以学习里面的经典东西,但不能当作历史。一句话,历史是血腥枯燥的,没有文学加工后的精彩,要读历史,尊重的同时,得自己学会在枯燥中寻找乐趣,以及你想要的答案。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