堕落的千金,见过世面的女生有什么特别的?

2023-07-27 06:55:03 43阅读

堕落的千金,见过世面的女生有什么特别的?

见过世面的女人,清楚自身的价值;无论在什么场合,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不卑不亢。

吃得了苦,受得了累,一肚子心酸化作了泪。

堕落的千金,见过世面的女生有什么特别的?

抹一抹,对自己说:“马死下地走,加油,无所谓”。

她们可以穿高跟鞋走万里路,也可以小白鞋搭配出席任何场合,别人的眼光对她们来说是浮云。

她们坐得了阵,享得了福,坦坦荡荡大气从容。

她们知道赚钱的辛苦,但绝不会因此而成为守财奴。

她们大多喜欢自己赚钱买花戴,物质奖赏自己也是一种快乐幸福。

正因如此,她们不会为了金钱权利出卖自己的灵魂。用自己的方式骄傲着、快乐着……

对琐事、一笑置之;遇大事,慎之;不高兴的时候;怼之。但从不放在心上,影响自己的身心。

她们不会与不同思想境界的人交流,安静从容地听音乐、读书、静思……充实而愉悦。

她们喜欢独处,享受属于自己的宁静。

很多事,她们早已看透,越来越返璞归真了。

做简单平和的自己,做善良正义感恩的自己,做有底线的自己。

她们深知,人这一辈子朋友不需多,知己一个就足矣。

闲时饮茶静心,偶尔享受田园之乐。

累了及时休息,不再做透支体力的事,养生健康是首要。

见过世面的女人,知道怎么愉悦自己,不折腾、不矫情、不苦了自己。

从经历过大风大浪之后,她们发现:人原来可以这样活,灵魂原来还可以这样滋润。

一个人怎样才算见过世面?“能享受最好的,也能承受最坏的”。

历史上真实的唐伯虎是一个怎样的人?

公元1499年,在锦衣卫镇抚司的诏狱中,江南才子唐伯虎被绑于刑具之上,锦衣卫挥舞着鞭子,一下又一下地抽打着这位文弱的书生,企‬图让他招供,可唐伯虎始终要紧牙关。

但是,和唐伯虎一同被捕入狱的徐经却不堪忍受酷刑,屈打成招,承认自己用金银厚礼向主考官行贿,以此得到了策问的考题。

最终,唐伯虎被革去功名,终身不得入仕,他空有一生才华,最终无缘报效国家,成了他一生的伤痛。

世人皆知唐伯虎是一位才华横溢的风流贵公子,就算没有读过他的诗集,大概也都看过周星驰演的《唐伯虎点秋香》。

他有了八个妻子还不知足,要三笑点秋香,抱得美人归,他一手丹青出神入化,贵人们千金难求,可回归到历史本身,唐伯虎从来都不风流,甚至带着悲情色彩。

01进京会试唐寅,公元1470年出生于苏州吴县,字伯虎,小字子畏,号六如居士,是明代著名的画家、书法家、诗人。

唐伯虎的先祖是前凉陵江将军,晋昌郡太守唐辉,所以,他常在自己的书画上题名“晋昌唐寅”,隋唐时期,其祖唐俭跟随李渊起兵,受封“莒国公”,家世显赫。

到了明代,祖上唐泰任兵部车驾主事,死于土木堡之战,之后到了唐伯虎父亲唐广德这一代,家道已经中落,全家经营着一家小酒馆,以此为生。

在古代,士农工商,商人是最低等的,所以,唐伯虎的父亲决心要将唐伯虎培养成一个读书人,以此来改变社会地位,因此,他专门为唐伯虎请了老师授课。

唐伯虎天资聪颖,更清楚父母对他寄予厚望,所以他读书非常用功,在十六岁时就考中了秀才第一名。

19岁时,唐伯虎遵从父母的安排,与一位徐姓女子成亲。妻子是位贤良的淑女,对父母弟妹照顾,对唐伯虎体贴,一家人的日子十分美满。

有了妻子的红袖添香和殷切期盼,唐伯虎更加勤学苦读,希望能于仕途上更进一步。

可是,二十四岁这一年,唐伯虎的人生直接荡到了谷底,仿佛是老天都嫉妒他一般。

,心爱的妹妹出嫁后饱受虐待,抑郁而亡,结发妻子也因难产离开,同时也带走了肚子里的孩子。美满的家庭骤然崩塌,唐伯虎倍受打击。

先是,父亲因病去世。

随后,妻子也因难产离开,连同腹中的孩子也一并带走了。

然后,母亲撒手人寰。

最后,出嫁的妹妹饱受虐待,抑郁而亡。

幸福的家庭骤然倒塌,唐伯虎备受打击,开始意志消沉,整日流连酒馆,醉生梦死。可人生的坎坷并没有消磨掉唐伯虎身上的傲气。

27岁时,唐伯虎娶了官宦人家的女子何氏为妻,何氏过惯了金尊玉贵的生活,不愿意跟唐伯虎过粗茶淡饭的生活,总是盼着唐伯虎能金榜题名,入朝为官。

29岁时,唐伯虎参加乡试,考了第一名,成了应天府的解元,从此,唐伯虎多了一个唐解元的称呼。

唐伯虎满腹才华,解元不是他的终极目标,状元才是。

公元1498年的冬天,数以万计的考生们汇集京都,来年二月,他们就要参加京城三年一度的会试,这将是他们改变命运的机会。

这其中也包括唐伯虎,还有与他同行的江阴县举子徐经。

徐经出生于江阴富户,家中资产丰厚,可他却不似一般的纨绔子弟,整日寻欢作乐。相反,他自小聪敏好学,23岁就中了举人。

在赶往京城的路上,两人不期而遇,交谈之间颇有相见恨晚之感,于是两人结伴同行,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不同于唐伯虎的初次入京,徐经早已是京城的常客了,刚在住处安顿好后,便拉着唐伯虎迫不及待地要去拜访自己的房师——程敏政。

徐经乡试那年,程敏政任主考官,根据当时的惯例,考生一般尊称录取自己的考官为房师,自称其门生,这是未来入仕后,最重要的人际关系。

如今,程敏政官至礼部礼部右侍郎兼詹事府詹事,在士子之中颇有声望,到了无人不知的地步。程敏政学识渊博,精通六艺,是当朝弘治皇帝和太子的老师,受百官敬仰。

所以,徐经每次来到京城,都会登门来拜访程敏政,以此来维护关系,可这一次的拜访,似乎又有了一点不一样的意义。

作为皇帝和太子共同的老师,程敏政的才华自是不必说,单就其如此深受皇恩,今科会试的主考官说不定就是他了,所以徐经打定主意,一定要多多走动。

可唐伯虎却不这么认为,科举考试,拼得是真才实学,靠攀附权贵,投机取巧,实在不是君子所为。

可徐经却觉得,程敏政是自己的老师,于情于理,到了京城都该上门拜访。再者主考官这事纯属自己猜测,就算程敏政不是,也可以上门讨教一些应试的方法和技巧,何乐而不为呢!

于是,在徐经的一力劝说下,唐伯虎只能跟着徐经上门拜访了。

其实,程敏政对唐伯虎早有耳闻,早就想见上一面。

当年,唐伯虎参加南京乡试的时候,主考官是太子冼马梁储。乡试上,当他看到唐伯虎的卷之时,一下子被唐伯虎的博学多才所吸引,直言如此奇士,今科解元非他莫属。

回到京城后,梁储对唐伯虎大加赞赏,极力推荐,唐伯虎虽身在江南,但是才名早就在京城传开了,对于梁储的知遇之恩,唐伯虎一直是心怀感激的。

所以,这次随徐经拜访程敏政,便打定主意想要求一份墨宝送给自己的老师。

席间,三人推杯换盏,喝到微醺之时,唐伯虎不觉诗兴大发,竟吟诵起来。程敏政听罢,只觉坊间传言不虚,此人才华横溢,定能入朝为官,成为国之栋梁。

言谈间,程敏政不知不觉就说到了此次会试的情况,于是便询问起两人的准备情况。徐经听罢直言道:“四书五经学生已烂熟于心,此次试题只要不是太生僻,学生定有信心能高中。”

程敏政闻言,却摇头道:“读书人岂可只囿于四书五经,应博览群书,只要是出自先贤的智慧,就不能算是生僻。”

趁着程敏政高兴,唐伯虎便提出想要为梁储求一篇《送梁冼马序》,一来,可以作为报答房师的谢礼,二来,唐伯虎也想要领略一下程敏政的文采。

程敏政十分看重唐伯虎,一口就应下来,连夜写成了《送梁冼马序》,从此唐伯虎和徐经成了程府的常客,可每一次拜访,徐经都会备上厚礼,从不知避嫌。

时光飞逝,转眼就到了会试的日子。

与乡试不同,会试规模更大,前来应试的举子都是来自各府的佼佼者,如果能考上就能得皇上重用,若是作为本次主考官,就能与考生建立师生关系,快速扩充政治人脉。

所以,很多官员都对这次主考官的位置垂涎三尺。

就在会试的前两日,考官的人选终于定了,由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李东阳出任主考官,由礼部右侍郎程敏政出任副考官,皇帝下令,由二人拟出此次会试的考题。

可让人始料未及的是,就是因为程敏政的考官身份,将唐伯虎牵扯进了一桩科举舞弊案中,将他的科举仕途尽毁。

02科场舞弊这一日,会试的第三场考试结束了,从考场出来的举子们各个满面愁容,一边恨自己平时看书太少,一边抱怨这次的考试题目太生僻了。

这群人中,唯有唐伯虎和徐经笑容满面地走出考场,回到酒楼就迫不及待地饮酒庆祝。席间,两人志得意满,高谈阔论,酒过三巡后,两人说话不禁有些随意。

就在两人相互恭维的时候,酒意上涌的唐伯虎不经意间说出了此次考试多亏了程敏政的致电,不然题目如此生僻,很难答出来。

恰好此时,酒楼有一名官员也在饮酒,说者无意,听者有心。他突然想起前两日,程敏政在阅卷时的对两位考生的试卷大加赞赏,莫非这酒楼中的两人就是唐伯虎和徐经?

他瞬间有了一个念头,难道程敏政收受贿赂,泄露了试题。他沉思片刻后,立刻就离开了酒楼,他要回家写奏疏上报朝廷。

这名官员名叫华昶,任户科给事中,他能说会道,经常借由言官特权,讽议左右,这次仅凭自己的猜测,就上书弹劾程敏政受贿,将试题泄露给了唐伯虎和徐经。

此事一出,满朝哗然。科场舞弊向来都是国之重罪,明朝时期,对科场舞弊的惩罚尤为严厉。

为了平息众怒,弘治皇帝下令,撤了程敏政主考官的头衔,并停止阅卷,其批阅过的试卷由主考官李东阳重新审阅。

可复审的结果却让所有人傻了眼,唐伯虎和徐经并未被程敏政录取,两个人落榜了。

这样的结果似乎并不能支持华昶对程敏政的控诉,于是,为了查清事情的原委,弘治皇帝下令,将徐经、唐伯虎、华昶一起逮捕入狱,交由锦衣卫查证。

本以为能金榜题名,却不想如今镣铐加身,身在狱中的唐伯虎此时还云里雾里,没有任何头绪。就在这时,又有第二个人跳出来指证程敏政。

此人是同为考官的林廷玉,他声称自己亲眼看见程敏政在得知东窗事发后,将审阅过的试卷重新整理,将回答出试题的考生一律不予录取,以此来摆脱嫌疑。

有了新的证词后,弘治皇帝龙颜大怒,下令将程敏政和林廷玉全部下入大牢,彻查清楚。

为了尽快结案,负责调查的锦衣卫对唐伯虎和徐经动用了各种酷刑,虽然唐伯虎抵死不认,可身为富家公子的徐经哪里能忍受如此严刑拷打,当场就屈打成招了。

他承认,自己每次去程府都准备金银厚礼,就是为了贿赂程敏政,得到会试的题目。

虽然有了徐经的证词,但是程敏政却矢口否认自己有泄题的行为,他自认为官三十余年,从来都是严于律己,绝不会做对不起皇上的事情来,严词要求与华昶当面对质。

可是,若程敏政没有泄题,那唐伯虎和徐经是如何知道会试的题目?又为何会在大庭广众之下,说出要感谢程敏政这样的话呢?两人落榜真的是程敏政做的手脚吗?

这一连串的疑问困扰着审案的锦衣卫们,也困扰着皇上。程敏政是他的老师,也是朝廷不能缺失的人才,于公于私,他都想保下程敏政

为了不再让案件继续牵扯下去,弘治皇帝拍板决定,让程敏政、唐伯虎、徐经和华昶四人来个当面对质,孰是孰非,一目了然。

大殿之上,双方各执一词,于是,审案官员又将之前招认罪行的徐经带了上来。此时的徐经已经休养了好几天,恢复了精神,他一口气推翻了之前的招供,还原了事情的真相。

他从未贿赂过程敏政,送礼只是出于师生关系。

当日在程府,为了讨教会试经验,唐伯虎问程敏政,若是作为主考官,将如何出题。程敏政便想二人列举了策问的文章,让两人要博览群书,不要拘泥于四书五经。

况且,当时的程敏政并非主考官,一切不过是凑巧而已。

回到客栈后,唐伯虎与徐经详细阅读了程敏政推荐的文章,并以此为基础,写了篇文章练笔,可没想到,程敏政成了主考官,推荐的文章成了考题。

虽然对于徐经的供词,唐伯虎和程敏政都没再提出异议,但是华昶依旧不依不饶,提出重新审阅唐伯虎与徐经的试卷,看程敏政到底有没有动手脚,以求自保。

但是弘治皇帝没再理会华昶,而是匆匆做了判决。

程敏政因不懂避嫌,被责令提前退休。华昶因听信谣言,不实举报,被贬官去了南京。而唐伯虎和徐经则有谋私利之嫌,被罢黜为吏,终身不得入仕途。

03桃花仙人这场轰动朝野的科场舞弊案,最终以各打五十大板的结果落下帷幕,可惜唐伯虎,功名被革,一生都无法进入仕途,枉费了那些寒窗苦读的岁月。

此后,唐伯虎终其一生都在做着下科场的噩梦。

二十年余别帝乡,夜来忽梦下科场。 鸡虫得失心尤悸,笔砚飘零业已荒。 自分已无三品料,若为空惹一番忙。 钟声敲破邯郸景,仍旧残灯照半床。

公元1500年,唐伯虎再次被罢黜为浙藩小吏,因深感耻辱,坚决不去入职,他的妻子何氏眼见丈夫仕途无望,不愿再过清贫的日子,自请下堂。

之后,仕途失意的唐伯虎离开了苏州,前往浙江,湖南、福建等地游览,回家后就生了一场重病,久久未能痊愈,期间,他的弟弟也与他分了家。

这还不是唐伯虎最低谷的时期,后来他受邀当了宁王朱宸濠的门生。可是,干着干着,他发现宁王想要造反,为了一份工作搭上命可不值当,于是唐伯虎便想要脱身。

可是,身为宁王的师爷,唐伯虎知道这么多的秘密,宁王肯定不会愿意放他走的。为了尽快脱身,唐伯虎装疯卖傻,在城内裸奔,还高呼,我是宁王的门客。

宁王见唐伯虎如此形状,只能命人将他送走。

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磨难之后,唐伯虎终于大彻大悟,再也不愿提及官场,整日醉生梦死,靠卖字画为生,自得其乐。

公元1505年,唐伯虎在苏州看上了一处房子,名叫桃花坞,为了将这座房子买回来,他将自己的部分藏书做了抵押,问朋友借了钱才购置下。

从此,世界再也没有仕途失意的唐寅,只有桃花坞主唐伯虎,他也因此写下了那首不朽诗篇《桃花庵歌》

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里桃花仙。

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卖酒钱。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

半醒半醉日复日,花落花开年复年。

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

车尘马足富者趣,酒盏花枝贫者缘。

若将富贵比贫贱,一在平地一在天。

若将贫贱比车马,他得驱驰我得闲。

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

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

桃花坞里有座桃花庵,桃花庵里有个桃花仙,桃花仙人种了很多桃树,只为摘下桃花换点买酒钱。

清醒的时候只愿日日坐在花间,酒醉之后就在花下睡去,半醉半醒间一天又一天过去了,花开花落间,一年又一年飞走了。

我愿在这酒中醉死,愿在这花下长眠,不愿去卑躬屈膝,阿谀奉承。马车滚滚而去,是贵族们的乐趣,有花有酒才是我等贫穷者的缘分。

若是拿他们的富贵与我的贫贱相比,他们不过是世俗凡人,而我是天上仙子,若将我的贫贱比作马车,他们是纵意驰骋,我却是悠闲自得。

别人笑话我很疯癫,我却笑他们看不穿这红尘世事,就算是那些豪杰曾有一时的辉煌,如今却墓冢不在,只能被当作耕种的田地。

唐伯虎用六个桃花,向我们堆积出了一个花的世界,还有一个花中仙人,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过着逍遥洒脱的日子。

这花与酒已经成了生命中的一个部分,那个曾经被幸福包围,梦想拜相封侯的少年郎不见了,那个曾经漂泊无依醉生梦死的风流才子不见了。

他痛也痛过,笑也笑过了,终究还是放下了放荡不羁的人生,择一处世外桃源,安享最后的人生。

04最后公元1523年,唐伯虎在贫病交迫中溘然长逝,终年五十四岁。

世人爱慕唐伯虎皆因爱慕他风流才子的形象;世人喜欢《桃花庵歌》皆因喜欢他对人生的深刻洞察和超脱豁达的人生境界。

徐祯卿评价他说:

唐寅,字伯虎。雅资疏朗,任逸不羁。

王世贞评价他的《桃花庵歌》说:

语肤而意隽,似怨似适,令人情醉,而书笔亦自流畅可喜。

他的人生充满着悲情色彩,可他从未被生活的磨难打倒,他说你们笑我疯癫,那这红尘世事你们又看穿了吗?

他仍是当初那个少年,不曾老去,他不是唐寅,他是人间的桃花仙,他如一缕清风,从桃花坞悠悠而来,荡开这世间纷扰,落入我们心中。

若是能回到过去,只愿能于桃花庵中看一眼桃花仙足矣!

水浒中潘金莲临死默默泪流一言不发?

我是@成长新视点 ,分享问题看法。

序言:

潘金莲临死时默默流泪,一言不发,应该是对自己悲惨命运的无奈,也是一种对社会不公平的痛恨。潘金莲是一个生活在旧社会,被环境改变人性的一个极具矛盾性格的人物,既让人可怜,也让人痛恨。

一、一个不甘被恶霸欺辱的弱女子。

潘金莲,自幼被卖给清河县一个大户做使女。在当使唤丫头的时候,她聪明伶俐,好学能干,学会了一首漂亮的女工和厨艺,深得主子的喜爱。

长到二十余岁时,她出落的楚楚动人,成了一个人见人爱的大美人。她本以为,以后可以赎身,嫁一个好人家。可是,谁成想却被大户那个糟老头子看上了,还经常对她进行纠缠,要纳她为妾。

忍无可忍之际,潘金莲选择了向大户的老婆说明了真相,不肯被主人欺辱,也不愿意给他做小。最后,老板娘把大户狠狠地骂了一通。他的主人,因得不到她,还被老婆一顿臭骂,就记恨在心,盘算着怎么整治她!

大户出于自己得不到,宁可把她毁了,也不让她幸福的丑恶心态。就倒陪了一些嫁妆,不要清河县最丑最穷最矮的武大郎一文钱,白白地把她嫁给了武大郎。

这个武大郎,当时家境贫寒,没有什么特长技术,在清河县租了一间房子,卖炊饼维持生计。他生性善良、性格懦弱,身不满五尺,面目丑陋。清河县人见他生得短矮,送了一个外号“三寸丁谷树皮。”

潘金莲无奈之下,为了逃避大户的欺凌,虽然对武大郎的家境和人品不满意,但总觉得比嫁个大户强很多,只好勉强依从。

二、一个不甘被命运左右的可怜女人。

嫁给武大郎的潘金莲,心里自然有一肚子的委屈和不甘心,不想就这么跟武大郎过一辈子,可是命运偏偏与她过不去。

与武大结婚后,清河县的一些浪荡公子,也经常上门勾引调戏潘金莲。一来二去,传言纷纷,让武大郎很不舒服。为了逃避骚扰,武大郎就与潘金莲搬到了附近的阳谷县,继续卖炊饼。

之后,遇到了武松,潘金莲看上了武松的人品相貌,动了感情,想委身于他,达到自己追求幸福的目的。

可是,受于礼教和道德的约束,武松拒绝了她的一番爱意,伤了她的心,让她觉得社会在三番五次地捉弄她,跟她过不去。

她的心里,越发的不甘心,就这样继续和武大郎过下去。

三、一个为了追求自己快乐,与奸夫一起谋害亲夫的变态女人。

在古代,女人完全是男人的附庸,命运掌握在男人手里。对于女人的命运来说,就是“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女人本身没有任何的选择和反抗权力。这是,古代女人命运的悲哀。

古代的女人,一旦被发现红杏出墙,必定会被社会唾弃,也是会遭受到最严厉的惩罚。

潘金莲,自然是懂得这些道理,可是她的性格中就有一股,敢于和命运抗争的基因,不愿意被别人左右,一定要为自己活着,追求自己的幸福生活。

武松在拒绝了潘金莲的爱意之后,知道她很难约束自己,曾经专门对她进行了警告,让她好好地跟自己的哥哥生活。

可是,在武松出门办事后,潘金莲在王婆的唆使下,按耐不住自己的春心,看到西门庆人长的帅,又有钱,嘴巴也会说,虽然不像武松那样的阳刚之美,但也算是一个很优秀的男人。她不由得不动心,自然而然地与西门庆走到了一起,搞起了婚外情。

只是,千不该万不该,她在与西门庆的奸情败露之后,竟然去谋害武大郎,来掩盖自己的错误。

自此,彻底不被社会所能宽恕,走上了不归路。

结语:

潘金莲的一生,有可怜之处,有可悲之点,有可恨之地。她从一个向恶势力斗争的勇敢女子,最后堕落成一个杀人凶手。最核心的问题,固然有人在逼迫她,诱惑她,但是也与她的不甘心有关系。

@情义无价品历史 与命运抗争,本没有错。但,不可以为了自己的无限私欲,去干伤天害理的事情,特别是杀人,更加不应该!潘金莲,临死的时候所流的眼泪,很复杂,有多种感情……

你身边有过情杀案吗?

我们村里的一个有名的老实人,却犯了杀人案,这让大家大吃一惊,觉得自己听错了,因为这个人为人厚道老实,在村里是有名的老好人,已经30多岁还没有媳妇,大家都替他惋惜。谁也想不到,他和附近村里的一个妇女好上了,帮妇女杀了他的老公,可是身为第三者的他,帮情妇杀夫后,却并没有让大家厌恨,甚至死者村里的村民联名举保为他说情,请求法律酌情处理。

这是90年代在我们村里发生的事情,当时这个杀人犯为人善良实在,胆子很小,从小被他的妈妈家暴经常打骂,他一声不吭不敢回嘴,直到30多岁连媳妇都没有,因为他的父亲早早去世,他和母亲相依为命,但是他母亲爱赌博,经常赌输了钱拿家里粮食去卖钱抵债。因此,家里一贫如洗,他虽然很勤劳,可是每年打下来的粮食早早就被妈妈挥霍掉了,因此没有人愿意嫁给他。

他经常帮村里人干活不收取任何报酬。记得有一次在我们娘家镇上,遇到他正在卖红薯,他看见我家老公,非要拉着我们给我家拿红薯,我们急忙挣脱、跑掉以后才没有被他追上。就是这样一个人,突然说他杀了人,连我们也不相信,可是公安局人证物证俱在,而且他已经招供,承认自己杀了别人的丈夫。

后来听村里人讲,这个杀人犯经常在各村走街串巷收中草药,认识了邻村的女人,邻村女人是一个苦命的女人,从小娘家没有兄长,父母只有她一个女儿,最后为她招了一个上门女婿,希望能传承香火。

这个上门女婿是山里的一个男人,个高力大,上门以后在家里无人敢惹,整天游手好闲还家暴妻子,父母为了护自己女儿,多次和上门女婿发生冲突,被上门女婿反而暴打一顿,他们的本家也不敢出来过问一句。

可怜的女人每天都要下地干活,回家还要伺候男人,稍有反抗就会招来一顿毒打,她的父母被早早气死,只留下她这个软弱的妇女,娘家没有兄弟,更是受男人欺负,男人经常在外面赌输了钱,回家喝得醉醺醺的要打她侮辱她一番,三个孩子吓得大气不敢出,躲在墙角里发抖,看着父亲打母亲。

这个杀人犯和女人熟悉以后,看着女人可怜,经常帮女人干活,女人比他大8岁,他称女人为姐姐,姐姐看弟弟没有媳妇,也经常帮弟弟缝补衣服。

一来二去,两个人超越雷池突破了最后一道底线,可是男人长期不在家,并不知道这件事情。

一天,杀人犯又去姐姐家里看姐姐,看到姐姐(现在已经变成了情人)身上青一块紫一块,知道姐姐又挨了打。果不然,姐姐说昨天那个男人又回家了,喝醉酒以后开始打她,把她打成了这样。

杀人犯劝情人姐姐离婚,可是情人姐姐说自己不敢,父母在世时就有这个想法,可是男人变本加厉折磨她和父母,她跑到法院门口,被男人打的拉了回来,在20多年前,离婚还是伤风败俗、很丢人的事情,所以她的离婚并没有得到大家支持,大家都觉得男人打她,是因为她想离婚。因此,除了父母,没有人为她撑腰。

自从父母被气死以后,男人更是肆无忌惮,看到一个上门女婿对妻子欺负成这样,村里人有心劝劝他,可是都被男人的喝骂退了回去,没有人出面拦挡一下,找干部,没有人出面解决,都说清官难断家务事,一推了之。

就这样,他们相识的几年里,杀人犯经常看到可怜的情人姐姐被多次暴打,身上伤痕累累。他有心给姐姐撑腰,可是苦于自己没有身份。男人的保护欲望激起了他的本能,他觉得自己无能、窝囊,不能保护心爱的女人。

在又一次遭受毒打以后,他悄悄下定决心,想要帮情妇姐姐除掉这个家暴狂。他想起自己经常收中草药,有一种铁棒槌毒性很强。

他又找了几种毒性很强的中草药,把它们混合在一起,拿到女人家里交给女人,说这个可以强身健体,是有名的保健药,并把它放进白酒里,让女人给自己男人饮用。

男人回家喝酒时看到这个,问女人是哪里来的?女人告诉他,门上的货郎手里买的,让他泡酒用。他心里奇怪又没有说什么,就把它泡进酒里。

有一天,男人又输了钱回家,回家喝醉酒以后,又开始打女人。这次不知道是药酒原因,还是饮酒过量,反正到第二天男人还酣睡在床,像一头猪一样。

她的情人弟弟不放心,来她家里观看,看到女人身上新添的伤疤,又看到男人像一头死猪一样在床上呼呼大睡,杀人犯怒从心头起,恶向胆边生,从家里拿了一条绳子勒住男人脖子,把男人活活勒死了。

死了以后无处抛尸,又趁着天黑,把他扔进一口废弃的瓦窑,给他身上盖了茅草。可是不长时间,被几个挖猪草的孩子看见了,飞跑着告诉村里人。村里人见出了人命案,赶紧汇报派出所。

派出所把女人带回去,经过审讯以后,胆小的女人哪里见过这个阵势,直接说出自己是杀人凶手,可是男人身材高大,单凭女人勒死他还要抛尸,一定还有帮手,又顺藤摸瓜吐出了他。

当时是冬天,地里庄稼已经收割完毕,这个杀人犯已经来到城里,在城里打工挣钱,公安局直接找到他把他拷了起来,大家都懵了,不知道他犯了什么罪?以为公安局抓错了人,纷纷替他求情,当听到他杀了人以后,大家都惊呆了,说不出一句话。

当女人村里人知道这件案子以后,觉得杀人犯和女人是一对苦命鸳鸯,大家都同情他们,说这个案子是男人逼得,如果好好过日子,对女人好一点,或者法院能好好判决离婚,也不至于有这个事情出来,如果能离婚,他们也不会铤而走险去杀死男人,因为实在看不到希望。

所以,大家同情他们,于是联名举保给法院上书,请求法院网开一面,能判轻一点,说两个人是可怜人,被男人逼得,法律当然不能徇私情,要依法判决。

在法庭上,这个杀人犯镇定自若,没有一点惧色,和他平时的唯唯诺诺老好人形象大相径庭,判若两人。大家都像重新认识了他一样。

他们两个人互相抢着承担责任,说人是自己杀的,和对方无关,法院当然不信,因为女人有三个孩子,最后他把罪责全部承担下来,说和女人无关,是自己嫉妒心杀死了男人。

恳求法律对自己依法判处死刑,他把枪毙了,女人在关押一年有余被释放回家,只是以后再没有嫁人,自己一个人抚养三个孩子长大,现在她已经60多岁了。

大家都说她们应该是真爱,因为没有人愿意拿自己生命开玩笑,去帮助别人杀人,别人解脱了,可是自己却因此失去性命,可是看他面无惧色、镇定自若的样子,觉得他可能早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对这一天有过假设,才会这样平静,可能他觉得替自己心爱的人杀掉她的克星,应该是帮助情人,为她做了一件好事吧?

现在,二十多年过去了,村里偶尔还会有人提起他,说他的母亲一辈子嘴很毒,总是咒骂自己儿子挨枪子儿的,最终把儿子咒成了这样的下场,后来,村里人再没有打骂孩子时,信口诅咒孩子的妈妈了。

人活着钱没了?

人活着,钱没了,会更痛苦。人们实际生活中常常遇到的,就是这两个问题。有没钱愁死的,没见谁死了,给家庭成员留下一大笔钱,而痛苦的。

人只要活着,睁开眼,就处处离不开钱,大到婚丧嫁娶,礼尚往来,生病住院,小到衣食住行,孩子出生,奶粉钱,尿不湿,幼儿园一直上到高校,试想哪一步能离开钱?

先说我身边一个,因为没有钱,女邻居跳井的悲剧吧!

我邻居家有三个儿子,大儿子九零年结的婚,那时候结婚彩礼钱也就几百元(也就是,见面礼,分路礼,认婆家门礼)。到媳妇娶进门,包括酒席,总共有三千块钱完事。

所以他大儿子结婚时,加上新盖的五间大瓦房,基本上把多年攒的家底都花光了。二儿子,三儿子还在上学,生活费也是靠家里卖了花生,玉米,大豆,小麦来凑。

偏偏祸不单行,男邻居又查出患了类风湿性关节炎,腿痛起来,走路都挺困难,二儿子也到了结婚年龄,家里条件不好,兄弟们多不说,他爸还有病,不但干不了活,挣不了钱,还得长期吃药,成了家里的累赘,加上二儿子,人也老实,文化水平有限,只能到工地上,做起了小工。

女邻居愁得吃不下饭,睡不着觉,四处拖亲戚,媒人给二儿子提亲。可人家女方一听说家里这种情况,连来家里看一下,都不看,头摇得像拨浪鼓,直接回绝。

眼看着二儿子要奔三十了,小儿子也二十四,五,到了结婚年龄。女邻居,天生性格孤僻,心眼又小,儿子成了她的心病,在多次历经心灵的痛苦挣扎后,有一天,上田地里给花生打药,不知道她经过了怎样的心理煎熬和绝望,跳井而亡!

等人们发现时,已经是黄昏,有人去井边打药提水时,水桶碰到她的尸体,够不到水,才报警。他两个儿子不在家,也不知道他老公,妻子中午不回去吃饭,他怎么也不喊人,帮忙去地里看一看!

以后的日子可想而知,两个儿子都打了光棍,男邻居也在病痛和金钱双重,重压下,彻底垮了。

静下心来想一想,还不是没钱闹的,如果家里人都没病,没灾,勤劳一点,有了钱,儿子不呆不傻,二零零几年,能娶不上媳妇?

如果三个儿子,都成家立业了,儿孙绕膝,爷爷奶奶享受天伦之乐,就不会有这种悲剧发生了吧!

再回头看一看,家里条件好的,开工厂的,做买卖的,老人有退休金的。哪一家不是父慈子孝,享受天伦呢?只要有钱,一切问题就能迎刃而解,就能有高质量的生活,就能高枕无忧,如果活着花不完,留给后人,后人也会感恩,也会千古流芳!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