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炙疗法,在中国古代人们生病了怎么办?

2023-07-07 16:15:04 19阅读

艾炙疗法,在中国古代人们生病了怎么办?

您好,我是爱读书喜欢历史的胖哥。中华文明五千年,其中中医药是其中比重很大的一部分。从远古神话神农尝百草到黄帝演绎《黄帝内经》,一直到华佗、张仲景、宋慈、葛洪等等历代医家逐步完善,中医系统形成独立的一套理论,为古代中华儿女的健康保驾护航。

至于西医最早出现在中国是明末清初,来华的传教士把基督教带到中国的同时,也带来了西方近代科学和医药学。我们通过中医发展史和西医的发展史来分别分析一下。

艾炙疗法,在中国古代人们生病了怎么办?

中医发展史

中医诞生于原始社会,春秋战国时期中医理论已基本形成,之后历代均有总结发展。除此之外对汉字文化圈国家影响深远,如日本汉方医学,韩国韩医学,朝鲜高丽医学、越南东医学等都是以中医为基础发展起来的。中医的形成是通过长期医疗实践逐步形成并发展成的医学理论体系。

中医产生于原始社会,春秋战国中医理论已经基本形成,出现了解剖和医学分科,已经采用“四诊”,治疗法有砭石、针刺、汤药、艾灸、导引、布气、祝由等。东汉出现了著名医学家张仲景,他已经对“八纲”(阴阳、表里、虚实、寒热)有所认识,总结了“八法”。华佗则以精通外科手术和麻醉名闻天下,还创立了健身体操“五禽戏”。唐代孙思邈总结前人的理论并总结经验,收集5000多个药方,并采用辨证治疗,因医德最高,被人尊为“药王”。两宋时期,宋政府设立翰林医学院,医学分科接近完备,并且统一了中国针灸由于传抄引起的穴位紊乱,出版《图经》。金元以降,中医开始没落。金元以降,中医开始没落。明清以后,出现了温病派时方派,逐步取代了经方派中医。自清朝末年,中国受西方列强侵略,国运衰弱。同时现代医学(西医)大量涌入,严重冲击了中医发展。中医从此开始被一些人用西医模式检索。变得不伦不类,一些中医大家埋没于民间,直到2003年“非典”以来,经方中医开始有复苏迹象。

西医发展史

现代中国人所说的“西医学”,通常是指“现代西方国家的医学体系”。现代西方国家的医学体系起源于近代时期的西方国家,它是近代时期的西方国家的学者在否定并且摒弃了古希腊医学之后,以还原论观点来研究人体的生理现象与病理现象的过程中,所发展出来的一门以解剖生理学、组织胚胎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作为基础学科的全新的医学体系,这一门全新的医学体系就是现今中国人常说的“西医”。

在人类历史的早期,医学是以哲学形式出现的。人类在对自身身体理解的基础上,提出了各种各样的医学理论。古代西方国家的医学体系起源于古希腊,古希腊医学的奠基人是希波克拉底。十七世纪时,“四体液学说”遭到了猛烈抨击,因为它被认为是没有任何物质基础的空洞理论。从此以后,近代时期的西方国家的学者就否定并且摒弃了古希腊医学。文艺复兴以后,西方医学开始了由经验医学向实验医学的转变。1543年,维萨里发表《人体构造论》,建立了人体解剖学。17世纪实验、量度的应用,使生命科学开始步入科学轨道,其标志是哈维发现血液循环。18世纪莫干尼把对疾病的认识由症状推到了器官,建立了病理解剖学。到了19世纪中叶,德国病理学家微尔啸(Virchow)倡导细胞病理学,将疾病的原因解释为细胞形式和构造的改变。19世纪下半叶巴斯德证明发酵及传染病都是微生物引起的,德国人科赫(Koch R.)发现霍乱弧菌、结核杆菌及炭疽杆菌等,并改进了培养细菌的方法和细菌染色方法,大多数主要致病菌在此时期内先后发现。19世纪末合成阿斯匹林,其后各种药物的合成精制不断得到发展。一直到现在西医把各个科目细分,把人体各个组织结构单独出来,分化研究,再研制对应每种疾病的药物和解决办法。西医大夫可以在细化的一个单独领域研究到细微,可目前的发展依然不能全面解决病人的疾病。(部分内容来自于百科)

通过参考中西医发展历史虽然殊途,必然同归。最终是要解决和减轻病人的疾病为目的。历史在发展,所有的科学技术也需要同步前进才能更好的服务与民。未来中西医必然一同发展,这是必由之路。中国古代人治病是依靠中医药,未来中国人治病要依靠中西医结合。

以上就是胖哥对于本问题的回答,希望各位同好一起讨论,喜欢胖哥请为胖哥点赞,胖哥会更努力为大家贡献精彩内容。

为什么在扁鹊心书肘后备急方等古代医术普遍流行艾灸疗法?

感谢邀请。艾灸是中国古代医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了,是中医的瑰宝。

艾灸就是利用艾草,或以艾草为主要材料制成一种产品,点燃后悬置或者放置于人体的病变部位或者穴位上,进行温熨、烧灼,借灸火的热力以及药物的作用,达到治病保健目的一种中医外治法。

古代非常流行的艾灸疗法,为什么会衰落呢?纵观艾灸的发展历史,从远古时期艾灸随着人类用火的开始而诞生,到艾灸发展的鼎盛时期明代,艾灸对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有着重要的贡献,艾灸经历了直接灸,隔物灸和悬灸。《医学入门》提到:“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意思就是说,针药无愈的病症,艾灸可以治愈。《皇帝内经》中也提到:“针所不为,灸之所宜”。药物或者针刺,不能达到理想的调理效果,艾灸更加合适,可以取得较好的疗效。《扁鹊心法》里面记载“保命之法,灼艾第一”。意思是说,对于那些极其虚弱,生命垂危的人来说,灼艾就是艾灸,艾灸是可以救命的。灸法有针法和汤药不可比拟的优势,那就是它不但可以通经脉,还可以补元阳。据史料记载,艾灸在清朝受到了打压,开始衰落,人们都说艾灸与清朝八字不合。

清朝开始限制艾灸,打压艾灸发展,据分析原因有三点。其一,艾灸疗法来自民间,宫廷认为其出身低贱,不耻使用;其二、也是最大的原因,是封建王朝以皇帝都是龙的化身,认为艾灸疗法要坦胸露背,有伤风化,非奉君所为。其三、艾灸有灼伤皮肤的风险,皇家认为对高贵的身体为大不敬,故大大打压灸法的发展。

再后来到了现代,西医的引入,灸法在医院里临床应用的也特别少。以至于好多现代人把针灸混为一谈,认为扎针就是针灸。医院里用灸法比较少,据分析有以下原因:一、西医引入后,国家对中医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够。二、艾灸调理费用低,时间长,以药养医的时代,大家都懂得。三、艾灸过程艾烟的问题,患者接受的问题和医院病房的环境问题,这些都限制了灸法的临床应用。

当然随着去年中医药的立法,已经把健康上升为国家战略,随着逐步全面禁止门诊输液、全面取消以药养医,中医药文化进校园,进课堂,进教材,中医药走出国门,造福人类等一系列措施的实施,中医药将迎来发展的春天。艾灸疗法也会进一步得到广泛的应用,近两年来已经看到一些对于灸法的创新和传承,中医艾灸艾艾贴的出现,以其安全、高效,快捷、方便等优点,得到了广大艾灸养生者的推崇。

阴虚火旺能做艾灸吗?

艾灸治疗法具有双向调节的功能,所以说阴虚火旺的患者也可以用艾灸法进行治疗。无论是阴虚的患者还是阳虚的患者,用艾灸法进行治疗都会提高人体的元气,有一定的调理作用。阴虚火旺的患者临床会有五心烦热、两颧潮红等症状,对于阴虚火旺来说,建议用艾灸法治疗的同时可以口服中药六味地黄丸。

有谁知道哪里能买到艾绒?

艾绒就是端午节收的蕲艾,农村挂在门口,床头,用来辟邪的那种艾草,经过加工轧出来的,用来做灸治疗法的。

一般的药房都有卖艾草的和艾条的,如果要变成绒就得自己用锤子轧,然后过滤出来的就是艾绒了。

中国古代有类似人工呼吸的这类急救之术吗?

很多人都认为人工呼吸是西医急救知识中的内容,中医里面没有这个概念!但是,根据中医记载,中国古代可能在战国时期就已经有了人工呼吸术!

影视剧里,生活中难免会遇到一些需要人工呼吸的紧急措施。但是有很多人却并不知道在我们古代就已经有了人工呼吸术。据记载,东汉张仲景在其所著的《金匮要略》中就已明确记载了对自缢窒息的患者采取人工呼吸术的治疗法的办法。这样算起来,急救方法算也已有2 000年的历史了。中医传统急救的方法丰富多样,其适应证更是遍及临床各科,几乎涵盖了现代急救的全部项目。时至今日,在我国的不少农村区域,在远离现代化医院的地方,中医急救还继续担任着主角。

那么,在历史悠久的中医急救知识中,到底有没有现代急救医学中极为重要的人工呼吸呢?

一.中国古代的人工呼吸

《金匮要略》一书中第二十三卷“杂疗方”中有如下记载:自缢死,旦至暮虽已冷,必可疗。暮至旦,小难也。恐此当言阴气盛,故也。然夏时夜短于昼,又热,犹应可疗。又云心下若微温者,一日以上犹可活。皆徐徐抱解,不得截绳上下,安被卧之。一人以脚踏其两肩,手小挽其发,常弦弦勿纵之。一人以手按据胸上动之,一人摩捋臂胫屈伸之,若已僵,但渐渐强屈之,并按其腹,如此一炊顷,气从口出,呼吸眼开,而犹引、按莫置,亦勿苦劳之,须令可少桂心汤及粥清含与之,令濡喉,渐渐能咽,乃稍止,兼令两人各以管吹其两耳,弥好此最善,无不活者。并皆疗之。

这段是关于对自缢者的施救过程记述十分详细,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在急救过程中已经有了采用吹气急救的明确记载:尤其值得注意的“兼令两人各以管吹其两耳。”虽然根据现代的医学证明,仅靠吹耳急救显然无法达到救治窒息病人的目的,但至少表明到东汉时,我国古代的急救医学中已经意识到可以采用人工吹气治疗窒息患者,并付诸实施。

除了《金匮要略》,晋代葛洪所撰《肘后备急方》载救卒中恶死方:令二人以衣壅口,吹其两耳,极则易人。又可以筒吹之,并捧其肩上,侧身远之莫临死人上。又方:捧两手忽放之须臾死人自当举手捞人言痛乃止(葛洪还称此方与扁鹊同)。救卒死尸蹶方第二:尸蹶之病卒死,而脉犹动,听其耳中循循如啸声而股间暖是也,耳中虽然啸声而脉动者,故当以尸蹶救之方。其法以管吹其左耳中,极三度,复吹右耳三度,活。又方:熨其两胁下,取灶中墨如弹丸,浆水和饮之,须臾三四(人)以管吹耳中,令三四人更互吹之。

还有唐孙思邈所撰《备急千金要方》载:治自缢死方:凡救自缢死者,极须按定其心,勿截绳,手抱起,徐徐解之,心下尚温者,以氍毹(较厚的丝织品、毛毯)覆口鼻,两人吹其两耳。

救溺水:急解去死人衣带,灸脐中即活。令两人以笔管吹其耳中。

从这些记载明显可以看出,古人在对自缢或溺水者的急救时所采取的方法中,包括了轻放患者,勿随意搬动,解开衣带令其身体保持放松姿势、保持体温、人工向需救治者体内吹气、不停移动上肢并摩压腹部等要点,而这些都正是今人采用人工呼吸急救时的技术要领。和今天相比,古人所采用的这些急救方法虽然有其不足之处,但还是应该被理解为这是古代的人工呼吸术。

二.古代人工呼吸确实有些局限性

从记载上来看,古代中医的人工呼吸术和现代医学的人工呼吸术相比,还是有着很多区别,其中最为明显的就是古代中医的人工呼吸中有很多是通过耳朵进行吹气的,而且一般采用芦管或葱管等工具。而不采取直接的口对口或口对鼻吹气治疗,我们认为,并非古人不懂得吹口鼻急救,比如明朝朱櫹所著《普济方》就明确记载“塞两鼻孔,以芦管纳其口中至咽,令人嘘之”,这和现在的人工呼吸可说完全一致。

普遍采用“吹耳”急救,这表明古人已经认识到了耳朵与呼吸道是相通的这一事实。现代医学解剖学表明,人的呼吸道通过咽鼓管和中耳相连,但是,古人的人体解剖学知识毕竟有限,并不知道因为有鼓膜隔开,外耳和中耳实际上并不相通,也就是说,如果试图通过耳朵吹气,以达到肺部充气鼓起进而恢复自主呼吸,从现代医学的观点来看,似乎不太可能,因为这样做的直接后果可能是首先导致鼓膜受到伤害。通过“吹耳”急救成功,可能并非真正的是通过吹耳使患者恢复了自主呼吸能力,更可能是耳中的异响刺激了患者的末梢神经,从而唤醒了患者,也就是说,“吹耳”所起的功效其实和“牵发”、“炙脐”等外部刺激方法所起的功效是一样的。

除了这些外,还有最大的原因那就是“男女有别”、“男女授受不亲”等这些封建理法的重大影响了!在封建社会里,又一直尊崇男尊女卑,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自缢或溺水等显然是女性居多,对女性自缢或溺水者急救时,受男女有别古训的限制,口对口或口对鼻的急救方法显然难以推行,这才不得已而求其次,退而采取了吹耳急救,很少采取吹口鼻治疗,而且,不论是吹耳还是口鼻,都是弃简就繁,通过芦管、葱管等操作。

可见我国从东汉时就已出现了应用人工呼吸进行急救的医学实践,并形成了较为科学、系统的医学理论。而国外最早的有关应用人工呼吸于人体急救的记载大约要到十九世纪末才出现,比中国要迟上1 600年左右。再一次见证我们中国人智慧!而且,古人都已经懂了的急救知识,你还不懂吗?更多急救知识请关注空中快迪,学习急救常识奥!

摘录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