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臣百科,俄罗斯攻打伊德利卜前先打掉白头盔组织的据点?

2023-06-29 03:50:04 49阅读

车臣百科,俄罗斯攻打伊德利卜前先打掉白头盔组织的据点?

为什么俄罗斯恨白头盔组织,我相信,如果你知道白头盔是一个什么样的组织,我保证,但凡有一点良知的正义群众,都会对其恨之入骨。

叙利亚民防组织(Syrian Civil Defence),因为叙利亚民防组织的成员总戴一顶白色的安全帽,所以外号"白头盔"。叙利亚民防组织的徽章里也设计了白头盔元素,套在叙利亚地图里。叙利亚民防组织成立于2013年,号称全是叙利亚平民组成的志愿者队伍,成员大概有3000人,组织者宣称无涉政治,什么人都救,类似于21世纪版的红十字会。 摘自百度百科

如果你信了,那就是只能说明你太单纯,就连央视曾经也披露过白头盔的真实面目,就是一个披着人道主义救援的恐怖组织,反政府武装!

车臣百科,俄罗斯攻打伊德利卜前先打掉白头盔组织的据点?

而且,白头盔到底怎样,叙利亚阿勒颇的民众早就给出过解释

大家一定都看过奥姆兰的照片吧,就是这位儿童

但奥姆兰父亲知道白头盔做的虚假宣传之后,奥姆兰父亲默罕默德表示“我不在乎这种名气,(反政府武装)通过我的儿子试图肢解这个国家!别忘了,是他们先打进阿勒颇,然后让人们受到这样的伤害”

在之后,包括美国政府在内的多个国际的政府或者组织机构,都在向默罕默德抛出橄榄枝,承诺其安全、提供住所、工作、保险,面对突如其来的名人效应,奥姆兰父亲拒绝了所有的邀请。

由于奥姆兰父亲的不配合,在反政府武装控制期间,一家人遭受数次威胁,甚至五次被反政府武装宣布死亡。

还有白头盔组织捏造化武袭击,最后多次证实是白头盔自导自演的一场戏,再加上那个获得奥斯卡最佳纪录片《白头盔》,简直就是在给奥斯卡抹黑,这样一场精心策划,构图、布景、演员到位的大戏居然也能叫做纪录片。到底是白头盔戏太好还是西方媒体大佬们集体眼瞎。

与Isis瓜葛不断,甚至还与其他恐怖组织联系紧密,甚至公开打着旗号支持他们,就是中国官方都定性的一个恐怖组织,英文简写HST。原胜利阵线。努斯拉阵线,这是叙利亚战场上实力最强的一只“反对派”。该组织还有一个小弟,名叫“东突”。

这几位白头盔就是举着征服阵线的气质,还一起鸣枪庆祝。

还有更繁多航脏的交易不想多说,挟持人质,贩卖器官等,简直就是罪大恶极。真不懂西方国家为什么还要资助他们,也许背后有更多的PY交易吧。

最近白头盔组织还在申请诺贝尔和平奖,这要是让他们得逞,简直就是在全世界人民脸上抹大便。

为什么恐怖分子袭击完后都宣传对袭击负责?

生活在黑暗中的恐怖分子就像某些人渣,总是害怕被世人遗忘,总是喜欢出风头,拼命搏头条,千方百计地搞事刷存在感。于是,他们每次发动了非人道、反人类的恐怖袭击后,却比娱乐明星高调、张扬,嚣张地向对外宣称坏事是他们干的,唯恐天下不知,暗藏着这些险恶的用心:

1、扩大宣传。恐怖分子是黑暗世界的动物,最害怕的就是被光明的世界忽视、遗忘,好像地球没有他们的存在。于是,他们每次发动了非人道、反人类的恐怖袭击后,总是很高调地站出来负责,宣称是他们干的坏事。而所谓的负责,并不是去投案自首,去坐牢或上刑场,而是认领而已,借此扩大组织的知名度与影响力。

2、制造恐怖氛围,让人恐惧屈服。恐怖分子的生存哲学就是通过非人道、反人类的暴力袭击,制造恐怖氛围,让人害怕、惊恐,最后屈服,任由他们宰割,以此实现他们的各种目的,甚至在某些区域达成暴力统治的目的。

3、彰显实力,招募新人。恐怖分子坏事做绝,是绝大多数国家与人民的公敌,在不同的地方遭受不同程度的打击,伤亡不断,需要补充新鲜血液,才能继续在黑暗的世界维系下去。因此,每次发动恐怖袭击后都出来大声嚷嚷这是他们干的,其中的一个用意就是彰显自己的实力,引起有极端思想的坏分子的关注与兴趣,源源不断地将他们招募到恐怖组织中,充当炮灰。

4、募款。恐怖分子高调认领恐怖袭击事件的另一个用意就是以此激发西欧、阿拉伯国家的大富豪给他们源源不断地捐款。金钱不是万能,但没有钱万万不能!恐怖分子同样如此,要是没有钱,他们也是活不下去的,更不用说去坏事做绝。要是没有这些金主的豢养,都不用俄罗斯、美国的导弹去轰炸他们,他们直接就活活饿死。由此可劲,反恐战争要取得彻底的胜利,切断恐怖分子的资金链是多么的重要!

清朝到底是如何一步步征服蒙古各部的?

清朝蒙古

清朝蒙古又称清代蒙古,指的是清代一朝时期蒙古的情况,包括清代的蒙古社会和政治体制法律等方面。

清朝蒙古分为内属蒙古与外藩蒙古,实行盟旗制与札萨克制。根据部落、地域分而治之,分设札萨克旗、都统旗、总管旗、喇嘛旗进行统治。

内属蒙古包括八旗察哈尔、科布多、唐努乌梁海等地,各旗由朝廷任命官员治理,与内地的州、县无异。

外藩蒙古各旗则由当地的世袭札萨克管理,有一定自治权,又分为内札萨克蒙古和喀尔喀四部、青海蒙古和伊犁准部等。在外藩蒙古,以若干旗合为一盟,设正、副盟长,掌管会盟事宜,并对各旗札萨克进行监管。在中央,则由理藩院统管蒙古事务。[1]

中文名

清朝蒙古

外文名

The Qing Dynasty in Mongolia

位置

中国西北部

面积

约400万平方公里

语言

蒙古语/满语(书面语)

清朝蒙古囊括了今天蒙古族居住的绝大部分地区。生存于白山黑水的满族,在民族统一和建立国家的过程中,与蒙古各部发生了复杂关系。满族与蒙古族有着相近的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彼此居住和活动的地域犬牙交错。《圣武记》卷1记载:满族与“蒙古语言居处不同而衣冠骑射相同之国也”。

自清太祖努尔哈赤建立后金起,就与附近的蒙古诸部会盟、联姻。1593年蒙古科尔沁部参加了讨伐建州的九部之役,后参加的科尔沁部明安和喀尔喀部劳萨与努尔哈赤“遣使通好,自是蒙古诸贝勒通使不绝”。[2]天命九年(1624年),蒙古科尔沁部首先成为后金的藩属[3]。“本朝龙兴,蒙古科尔沁部率先归附,及既灭察哈尔,诸部相继来降。于是正其疆界,悉遵约束。有大征伐,并帅师以从。及定鼎后,锡以爵禄,俾得世及。每岁朝贡以时,奔走率职惟谨,设理藩院以统之[4]。”至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渥巴锡率土尔扈特部内附,蒙古除布里雅特、卡尔梅克等由俄罗斯统治外,其余各部均纳入清朝版图,乾隆帝作诗曰:“从今蒙古类,无一不王臣。

清朝疆域(1820年)

外藩蒙古又按其归附清朝的先后分为内札萨克蒙古与外札萨克蒙古。内札萨克蒙古即内蒙古,于天命至康熙初年陆续归附清朝,并随清军征伐各地,“多从龙功臣[6]”,不但政治地位较高,还保留了一定的兵权。康熙中期以后归附的各部称为外札萨克,虽然也享有较高的封爵,但其兵权统归当地的将军、都统、驻扎大臣(西套蒙古二旗除外)。外札萨克蒙古中的喀尔喀四部后来成为外蒙古。

征服察哈尔明代末期,蒙古分裂为数十个部落,其中以察哈尔部最强。察哈尔部的林丹汗继位後,控制了大漠南北的多个部落,实际上成为蒙古各部的盟主。而与女真人临近的科尔沁、喀尔喀等部,已时常卷入建州女真与其他各部女真的战争。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科尔沁部台吉明安等人与女真叶赫、乌拉、辉发等部联合入侵建州,被努尔哈赤击败。次年,明安遣使与努尔哈赤通好。万历四十年(1612年),努尔哈赤娶明安之女为妃。之後,科尔沁、扎鲁特等部多次与努尔哈赤家族联姻。

统一漠南蒙古的清太宗皇太极

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建立後金,使蒙古各部感到威胁。于是林丹汗与明朝结盟,联手遏制努尔哈赤的扩张。努尔哈赤则利用各部落、氏族之间的矛盾,采取招抚、利诱、通婚、胁迫等手段,以分化蒙古各部,孤立林丹汗。天命四年(1619年),後金在辽河大败喀尔喀蒙古军,俘获喀尔喀、扎鲁特的多位头领以及明安之子桑噶尔。次年,後金将扎鲁特部头领色本释放,并让色本立誓:“若不感恩图报,殃及臣身。[3]”天命六年(1621年),后金攻克明军驻守的沈阳,进而攻打辽阳。喀尔喀部乘机偷袭沈阳,试图营救被俘的斋桑诺颜,但被後金击败。于是喀尔喀部以人质、牲畜赎回斋桑。不久,喀尔喀部台吉古尔布什、莽古勒等率六百户投奔後金,努尔哈赤将其女嫁予古尔布什。此後,对林丹汗心怀不满的一部分喀尔喀、扎鲁特台吉投靠努尔哈赤。天命九年(1624年),科尔沁部首领奥巴向努尔哈赤称臣,首先归附後金。次年,林丹汗发兵讨伐科尔沁部,努尔哈赤命莽古尔泰、皇太极等前往救援,林丹汗被迫退兵。天命十一年(1626年),後金征巴林部、扎鲁特部,掠其人口、牲畜而归。

天聪元年(1627年),柰曼、敖汉二部归附後金。次年,喀喇沁部归附,皇太极发兵征察哈尔。之後,扎鲁特部归附後金。天聪四年(1630年),四子部落、阿噜科尔沁部归附。天聪六年(1632年)翁牛特部归附。四月,皇太极再征察哈尔,令喀喇沁、扎鲁特、敖汉、柰曼、翁牛特、巴林、科尔沁等部前来会师。但蒙古各部多不愿与察哈尔交战,兵马“多寡不齐,迟速亦异”,有的“仅以一旅从征”[3]。五月,後金进军至归化城,林丹汗南渡黄河,逃往鄂尔多斯。後金俘获察哈尔数千人。次年,茂明安部、乌喇特部归附。天聪八年(1634年),林丹汗病死于大草滩,察哈尔、克什克腾部众相继归降。次年(1635年)四月,林丹汗之子额哲出降,献元代传国玺“制诰之寳”,察哈尔部灭亡。鄂尔多斯部、归化城土默特一并归降。天聪十年(1636年)四月,漠南蒙古各部王公台吉来盛京朝觐,奉皇太极为蒙古大汗。皇太极改国号为大清,改元崇德。置蒙古衙门统管蒙古事务,并派员前往归附的蒙古各部“查户口、编牛录、会外藩、审罪犯、颁法律、禁奸盗”[7]。

大败林丹汗的多尔衮

经略漠北、青海蒙古

天聪九年(1635年)察哈尔部灭亡,漠北、青海蒙古各部震动。漠北喀尔喀车臣汗硕垒及乌珠穆沁、苏尼特部落首先遣使入贡。崇德二年(1637年),青海和硕特部首领图鲁拜琥(顾实汗)遣使入贡。三年(1638年),改“蒙古衙门”为理藩院。定土谢图汗、车臣汗、札萨克图汗贡物为八匹白马与一匹白驼。次年,苏尼特部首领腾机思、阿巴噶部首领多尔济归附。

康熙帝

顺治九年(1652年),青海顾实汗导达赖喇嘛入觐。顺治十二年(1655年),居俄罗斯额济勒河(伏尔加河)之土尔扈特部首领书库尔岱青遣使入贡。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准噶尔部噶尔丹入侵漠北,喀尔喀三部大败,土谢图汗、车臣汗、札萨克图汗部举族南迁,归附清朝,被安置于漠南边内。二十九年(1690年),噶尔丹领进兵至赤峰。清军在乌兰布通将其击退。噶尔丹退回漠北後,被其侄策妄阿拉布坦拒于科布多。三十年(1691年)五月,土谢图汗察珲多尔济、车臣汗乌默克、札萨克图汗成衮之子策旺札布、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等赴多伦诺尔朝觐康熙皇帝。康熙皇帝封策旺札布为札萨克图汗。次年,理藩院将漠北喀尔喀三部编旗,授札萨克玺印。三十五年(1696年),清军三路出击噶尔丹,康熙皇帝亲率中路军进至克鲁伦河。噶尔丹西退,在昭莫多被西路清军击溃。三十六年(1697年),漠北平定,喀尔喀三部迁回故地游牧。

平定准噶尔

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准噶尔汗策妄阿拉布坦派大策零敦多布领兵入西藏,次年攻占拉萨,杀死和硕特部拉藏汗。五十九年(1720年),清军将准噶尔军逐出西藏。雍正元年(1723年),青海和硕特部亲王罗卜藏丹津自号“达赖珲台吉”,举兵反清。次年(1724年),清军平定叛乱,将青海蒙古各部编为二十九旗,授以札萨克,不久设置西宁办事大臣管理青海。雍正九年(1731年),准噶尔汗噶尔丹策零偷袭科布多,在和通泊之战中大败清军,并进东至喀尔喀。十年(1732年),噶尔丹策零在光显寺之战中被清额驸策淩击败,退回准噶尔。

乾隆十年(1745年),噶尔丹策零死,诸子争立,准噶尔陷入内乱。十八年(1753年),原臣属于准噶尔的杜尔伯特部 (绰罗斯氏)台吉车淩、车淩乌巴什、车淩蒙克率部归附清朝。次年(1754年),清军收抚阿尔泰乌梁海。同时,辉特部台吉阿睦尔撒纳被准噶尔汗达瓦齐击败,率部投奔清朝。乾隆皇帝认为消灭准噶尔时机已到。二十年(1755年),清军分两路出征准噶尔,进占伊犁,俘获达瓦齐,准噶尔汗国灭亡。不久,定边左副将军阿睦尔撒纳发动叛乱,伊犁失陷,定北将军班第自尽。二十一年(1756年),乾隆皇帝再度调集大军平叛,收复伊犁。二十三年(1758年),阿睦尔撒纳逃奔俄罗斯,不久染天花病死。次年,清军剿除了阿睦尔撒纳残部及“玛哈沁”,天山北路底定。

清军平定准噶尔

渥巴锡东归

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土尔扈特汗渥巴锡由俄罗斯迁徙至伊犁,叩关内附。清廷以其部众为旧土尔扈特四路;以叛逃复归的土尔扈特台吉舍稜所属部众为新土尔扈特部。

清代蒙古各部的基本行政单位是旗,满语称为“和硕”。旗下根据人口数设若干“佐”,蒙古语称为苏木,相当于乡。佐以下有千户、百户、十户。外藩蒙古以一部或数部落为一盟。

旗盟的设置将原来自由游牧的部落纳入行政体制之中,使朝廷能够有效管理蒙古各部。各氏族、部落的游牧范围被限制在旗界以内,不得越界放牧和迁徙。如遇重灾之年,需由朝廷重新划给牧地。这样就避免了原先普遍存在的部落之间因争夺牧地而产生的纠纷和混战,抑制了动乱的发生。另一方面,朝廷在蒙古多封众建,使原来的汗、部长(部落首领)成为仅掌管一旗的旗长,不再拥有与朝廷对抗的实力。

乾隆嘉庆年间给扎萨克的传位蒙古文诏书

设官

外藩蒙古外藩蒙古各旗长官为札萨克(扎萨克),即旗长,每旗置一人。札萨克掌管一旗政令,由原部落贵族中产生,可以世袭。札萨克下属官吏有:

协理台吉[9],每旗二人或四人,协助札萨克办理旗务。

管旗章京,每旗一人;副章京每旗二人。

佐领,相当于乡长。顺治十六年(1659年)定每一百五十丁置佐领一人。後增至二百丁或二百五十丁置一人。

参领,每六佐领置一参领。

骁骑校,员额同佐领。

千户,每千户置一人。

百长,每百户置一人。

什长,每十户置一人

内属蒙古

内属蒙古不设盟,各旗直接隶属于将军、都统或驻札大臣。各旗长官为总管,综理一旗事务,由地方官员奏请朝廷补放。有些部落,如阿尔泰乌梁海,部分旗的总管由副都统、散秩大臣兼任。旗长为副都统者,称“副都统旗”;为散秩大臣者,称“散秩大臣旗”;为总管者,称“总管旗”。内属蒙古的佐领及以下官吏与外藩蒙古相同。

驻扎大臣

在外蒙古、唐努乌梁海和科布多,各旗由驻札大臣管辖。

会盟

外藩蒙古的盟由会盟习俗演变而来。清代内蒙古设六盟;外蒙古设四盟;科布多杜尔伯特设左右翼二盟,新土尔扈特设一盟;新疆旧土尔扈特设四路盟;中路和硕特设一盟;西套蒙古不设盟。各部落每三年一会盟,设盟长、副盟长各一人,于该盟所属各旗札萨克、闲散王公内简选。青海厄鲁特蒙古各部由西宁办事大臣主持会盟,不设盟长。盟的主要职能是对各旗札萨克进行监管,调解各旗间的纠纷,“清理刑名,编审丁籍”[10],另外还要检阅各旗兵马、武器。

封爵

蒙古札萨克之爵位有札萨克和硕亲王、札萨克多罗郡王、札萨克多罗贝勒、札萨克固山贝子、札萨克镇国公、札萨克辅国公、一至四等札萨克台吉(或一至四等塔布囊)。有爵位而非札萨克者,称为闲散王公、闲散台吉。

赛音诺颜部郡王车木楚克扎布画像

少数外札萨克可以保留名誉上的汗号,地位在亲王之上,分别是:

土谢图汗:喀尔喀土谢图汗部

车臣汗:喀尔喀车臣汗部

札萨克图汗:喀尔喀札萨克图汗部

杜尔伯特汗:杜尔伯特部(绰罗斯氏)

旧土尔扈特汗(卓里克图汗):旧土尔扈特部

法令

清太宗崇德八年(1643年),理藩院将原先对蒙古地区颁布的零散法规进行整理,编为《蒙古律书》,是清代第一部系统的蒙古法律。顺治、康熙年间,针对蒙古地区制定的礼仪、制度趋于完备。康熙六年(1667年),颁行《康熙六年增定蒙古律书》。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大清会典》编成,其中理藩院四卷,修订了清太宗以来颁行的蒙古律法,共计七十七条。乾隆二十九年(1746年)重修《大清会典》,理藩院部分增为五卷。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正式颁行《蒙古律例》十二卷,对蒙古各部的官衔、户口、差役徭役、朝贡、会盟、边防、刑名、断狱、喇嘛事例等做了详细规定。嘉庆年间,理藩院认为蒙古事务“较先增繁”,原有《蒙古律例》已不敷用,开始编修《理藩院则例》。嘉庆二十年(1815年),《理藩院则例》成书。嘉庆《理藩院则例》在体例上打破理藩院各司职能范围,改以行政事务划分篇目,成为後来续修的通例。道光三年(1823年),对《理藩院则例》重新修订,四年後告竣。光绪十六年(1890年),最後一次修订《理藩院则例》,增加了“捐输”一卷,共七十卷,于光绪十八年颁行[11]。

蒙古地区关押犯人的木笼子

朝贡

蒙古各旗札萨克均须定期前往京师(北京)或热河觐见皇帝,称为年班。札萨克还须每年向皇帝进献贡物,贡物主要是牲畜及畜产品。例如外蒙古喀尔喀三汗每年的贡物为八匹白马与一匹白骆驼,谓之“九白”。作为回报,皇帝将内地出产的绸缎、瓷器与金银器赏赐给札萨克,价值通常超过贡品,至少与之相当。各部入贡的贡道有:山海关、喜峰口、古北口、张家口、独石口、杀虎口。

盟、部、旗

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蒙古各盟、部、旗有:

内属蒙古

一八旗察哈尔

察哈尔八旗统属于察哈尔都统。

镶黄旗察哈尔

正黄旗察哈尔

镶红旗察哈尔

正红旗察哈尔

镶白旗察哈尔

正白旗察哈尔

镶蓝旗察哈尔

正蓝旗察哈尔

二归化城土默特

归化城土默特二旗统属于绥远城将军。

归化城土默特右旗

归化城土默特左旗

三唐努乌梁海

唐努乌梁海五旗隶属于乌里雅苏台将军。

唐努旗

萨拉吉克旗

托锦旗

库布苏库勒诺尔旗

奇木奇克河旗

四科布多内属各部

科布多各部统属于科布多参赞大臣。

札哈沁部 一旗

札哈沁总管旗

科布多额鲁特部 一旗

额鲁特总管旗

明阿特部 一旗

明阿特旗

阿尔泰乌梁海 七旗(光绪末改属阿尔泰)

阿尔泰乌梁海左翼副都统旗

阿尔泰乌梁海左翼散秩大臣旗

阿尔泰乌梁海左翼总管旗二

阿尔泰乌梁海右翼散秩大臣旗

阿尔泰乌梁海右翼总管旗二

阿尔泰淖尔乌梁海 二旗

总管旗二

外藩蒙古

一内札萨克蒙古

哲里木盟

科尔沁部 六旗

科尔沁右翼旗(科尔沁右翼中旗)

科尔沁右翼前旗

科尔沁右翼後旗

科尔沁左翼旗(科尔沁左翼中旗)

科尔沁左翼前旗

科尔沁左翼後旗

扎赉特部 一旗

扎赉特旗

杜尔伯特部(博尔济吉特氏) 一旗

杜尔伯特旗

郭尔罗斯部 二旗

郭尔罗斯前旗

郭尔罗斯後旗

昭乌达盟(统属于热河都统)

敖汉部 一旗

敖汉旗

柰曼部 一旗

奈曼旗

巴林部 二旗

巴林右翼旗

巴林左翼旗

扎鲁特部 二旗

扎鲁特右翼旗

扎鲁特左翼旗

翁牛特部 二旗

翁牛特右翼旗

翁牛特左翼旗

阿噜科尔沁部 一旗

阿噜科尔沁旗

克什克腾部 一旗

克什克腾旗

喀尔喀左翼部 一旗

喀尔喀左翼旗

卓索图盟(统属于热河都统)

喀喇沁部 三旗

喀喇沁右翼旗

喀喇沁左翼旗

喀喇沁中旗

土默特部 二旗

土默特右翼旗

土默特左翼旗(附唐古特喀尔喀旗)

锡林郭勒盟

乌珠穆沁部 二旗

乌珠穆沁右翼旗

乌珠穆沁左翼旗

阿巴哈纳尔部 二旗

阿巴哈纳尔右翼旗

阿巴哈纳尔左翼旗

浩齐特部 二旗

浩齐特右翼旗

浩齐特左翼旗

阿巴噶部 二旗

阿巴噶右翼旗

阿巴噶左翼旗

苏尼特部 二旗

苏尼特右翼旗

苏尼特左翼旗

乌兰察布盟

四子部落 一旗

四子部落旗

茂明安部 一旗

茂明安旗

乌喇特部 三旗

乌喇特前旗

乌喇特中旗

乌喇特後旗

喀尔喀右翼部 一旗

喀尔喀右翼旗

伊克昭盟

鄂尔多斯部 七旗

鄂尔多斯左翼中旗

鄂尔多斯左翼前旗

鄂尔多斯左翼後旗

鄂尔多斯右翼中旗

鄂尔多斯右翼前旗

鄂尔多斯右翼後旗

鄂尔多斯右翼前末旗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清朝统治瓦解,1912年2月12日,清帝被迫退位。从此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来的封建帝制。

清朝(1636—1912年)是中国历史上第二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政权,也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帝制国家。共有十二帝,国祚267年。

俄罗斯收留斯诺登已七年?

食之无味,扔之可能。斯诺登现在已经成为俄罗斯手中的“鸡肋”。

时过境迁,对于俄罗斯来说,斯诺登曾有过不菲的价值。除了情报方面,俄罗斯也收获了满满的“道义”和敢于挑战美国的“名头”。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斯诺登的价值已被榨取殆尽。现在反而成为了俄罗斯手中的“烫手山芋”。

斯诺登的“棱镜门”事件,曾给美国带去过无比尴尬。对内,因其暴露了美国政府监控民众的隐私而遭到美国人民的诟病。对外,由于监控盟国领导人而遭到谴责。使一些盟国增加了防备的心理,加强了盟国对美国的防备手段。更重要的是,使美国失去了一些盟友的信任。这个损失是不可估量的。

然而,此一时彼一时,那时的美国无比渴望能够迅速“得到”斯诺登,而现在的美国已经没有那么急切了!也许,就让斯诺登这样留在俄罗斯人的手中,对美国反而更有利。

凡事,有一利必有一弊。既然俄罗斯曾经因为斯诺登收获了巨大的利益,也该到了俄罗斯支付“利息”的时候了!对于俄美这两个大国来说,短期的收获肯定不能和长期的战略利益相提并论。现在“回头”来看,俄罗斯到底得到了什么?除了在短期内收获了那些利益,同时也“收获”了美国的满满恨意。使俄罗斯和美国的首脑会晤阻力重重。使俄罗斯的战略空间被严重限制。

斯诺登曾一度被全世界人民视为英雄。这是无可厚非的! 但对于国家间战略利益来说则未必。2013年8月,斯诺登出走的那几天里,可以用“惊心动魄”来形容。世界舆论和民众情绪均被调动起来了!基于同情,基于窥密的心理,基于对美国的不满,人们大多希望斯诺登平安无事。然而,却没有哪个国家愿意接受斯诺登。一来怕影响和美国的关系。二来是斯诺登事件的“性质”。

斯诺登是个英雄,但却不是个“吹哨者”。原因就在于他的身份。对于“棱镜门”事件的本质来说,斯诺登不是个平民,而是个体制内的资源拥有者。如果他是个平民,会有很多国家“敢”接纳他,即便是美国的盟友。比如欧洲的瑞士,荷兰,挪威等。

可是,斯诺登所“曝光”的美国那些秘密却不是他的“偶然所得”,而是他“职责范围内”的资源。因为他的工作性质使他得到这些情报天经地义。所以,从国家层面来说,性质是“泄密”。也就是说,不管美国的这些秘密有多么不道德,但斯诺登的泄密却显而易见的损害了美国的国家利益。这也是很多国家不愿接纳他的根本原因。这个道理其实很简单!那就是,今天有美国的斯诺登,那么,明天就可能有其他国家的“斯诺登”。

俄罗斯从苏联解体中独立后,曾经历过痛苦的“蛰伏期”。直到普京执掌俄罗斯后,在世界能源市场“井喷”和美国“反恐战争”的相互促进下,俄罗斯逐渐恢复了实力和信心。以“俄格五日战争”为标志和“试探”,普京认为俄罗斯可以返回世界政治和军事舞台中心了!也就意味着和美国的战略博弈可以光明正大的进行了。对于俄罗斯来说,2013年应该是它的“鼎盛期”。因为,那年的俄罗斯GDP增长率达到了“顶峰”。世界上也似乎对俄罗斯有了“期待”。而此时,斯诺登的“棱镜门”事件爆出。

斯诺登的“棱镜门”事件一爆出,可谓是一石激起千层浪,使世界舆论迅速沸腾。作为“有想法”的俄罗斯来说,自然渴望知道美国的秘密,特别是美国的军事,安全等战略性秘密。从推动时代发展的角度来说,美国无疑是“执牛耳”者。一场海湾战争“颠覆”了传统的军事作战体系和理论。互联网的运用使美国衍生出了诸多战略对手无法了解到的秘密。俄罗斯尤其渴望知道这些。而此时斯诺登的出现,对于俄罗斯来说,无疑是“想吃团鱼来个鳖”。于是,俄罗斯毫不犹豫的“接纳”了斯诺登。

斯诺登事件之所以使美国被诟病,是因为美国的一些秘密已经超越了美国的法律和国际规则的底线。而美国政府之所以能够“轻易”的逾越,有两个方面的主要原因。一是9·11事件使美国国会,舆论和民众产生了“草木皆兵”的畸形心理,导致对美国政府的监督失去了“有效手段”。二是美国在互联网技术的领先优势使美国政府可以轻易完成那些操作。所以说,美国政府之所以能够那样做,有机缘巧合,也有实力的因素。直白的说,底线被突破,往往就是利益的推动。

得到斯诺登,自然使俄罗斯得到了想得到的东西。接纳斯诺登,自然也使俄罗斯收获了道义上的“口碑”。以那时的情况来看,俄罗斯显然是“利大于弊”。因为,从斯诺登处得来的情报,可以使俄罗斯在相关的技术上得到提高和补充。在安全问题上可以增强针对性。而占领“道义”制高点则有利于提高俄罗斯的国际威望。可是,这个世界毕竟还是靠实力生存的。俄罗斯即便知道了美国的一些技术,但却没有多大的能力去掌握这些技术。即便是俄罗斯站在了道义制高点上,却也只是暂时的。而从现在看来,俄罗斯的国家实力却也并没有因为接纳斯诺登而提高多少。相反,俄罗斯的国家战略利益却在美国的“恨意”打压下损失惨重。

2013年的时候,斯诺登是俄罗斯手中的一张牌,曾令美国废寝难安。可是,在“恨意”的发酵下,美国在2014年也手握了一张足以让俄罗斯无可奈何的一张牌。那就是克里米亚的“公投入俄”。很多人认为克里米亚的公投入俄使俄罗斯获得了长远的战略利益。这一点无可置疑。但是,还应该看到,这恰恰成为了美国人手中的一副随时可以亮出来的牌。因为克里米亚问题,俄罗斯遭到了政治上的孤立,使因为斯诺登事件对美国不满的欧洲盟友又重新聚在了美国身边。对俄罗斯的经济制裁,使俄罗斯的经济江河日下。导致了俄罗斯的民生问题凸显,使普京这些年来使尽了浑身解数都难以有大的起色。

也许有人认为斯诺登事件和克里米亚公投入俄问题并没有直接关联性。从表面上看确实如此。但在实质上,如果说没有关联性的话,那是在自欺欺人。因为,斯诺登事件使美国意识到俄罗斯和美国博弈的决心,使美国的精英层放弃了对俄罗斯的幻想。使美国国内对俄罗斯的战略定位达成了共识。自此后,美国高层和俄罗斯的互动明显降了下来。而克里米亚问题的出现,恰恰给了美国发泄的出口。

人们常说,时间是疗伤的“良药”。斯诺登事件曾使美国成为了众矢之的。使美国的国际信誉大跌。然而,美国毕竟是个实力强大的国家。世界也不会因为某一个偶发事件而停滞不前。再加上时间的治愈,可以直白的说,美国对得到斯诺登已经没有原来那么渴望了!如果说美国还想得到斯诺登的话,也仅限于对美国法律的“交代”而已。再者,斯诺登事件毕竟发生的奥巴马执政的民主党政权时期,现在的美国共和党政府当然可以对此“阳奉阴违”。在斯诺登的直接价值已经不再的情况下,现任美国政府将其作为手中的“筹码”则更有利。一来可以由此随时嘲讽民主党。二来可以使俄罗斯“纠结”。

之所以说斯诺登已经成为俄罗斯手中的“鸡肋”,一是因为斯诺登已经没有直接价值。同时,在道义上又不可能“扔掉”。而“不扔掉”又使美国可以通过此事来证明俄罗斯觊觎美国的情报,来说明俄罗斯是要和美国死磕,那么,美国也就自然有了与俄罗斯针锋相对的理由。自然是不利于俄罗斯欲与美国改善关系,进而使美国解除对俄罗斯制裁的操作。而此时的美国政府却手握了克里米亚这张牌和斯诺登这个筹码。

而俄罗斯自然是不能将斯诺登这个“包袱”扔掉。因为,一旦“扔了”,立马就会被指责为“过河拆桥”。自然是不利于俄罗斯在国际上的信誉。所以,俄罗斯的“内心”很纠结。直白的说,俄罗斯对斯诺登已经失去热情。这从斯诺登的最近处境就可见一斑。2月8日,斯诺登的律师向外界透露,斯诺登在俄罗斯的“避难时限”即将于2020年4月份到期。并表示,将继续向俄罗斯提出“延期”申请。这种主动向外界透露的行为则说明,斯诺登已经开始担心俄罗斯会将自己抛弃。所以,要炒作一下此事,以使俄罗斯不能轻易作出不利于斯诺登的“交易”。也由此看出了斯诺登的无奈。那么,俄罗斯会抛弃斯诺登吗?暂时不会! 俄罗斯肯定还会延长斯诺登的“逗留”期限。不过,将来就难说了!一旦俄罗斯能够和美国协商出一个既可以使俄罗斯“不失道义”,又能够使俄罗斯和美国都获得更大利益的“交易方案”时,俄罗斯会毫不犹豫的将斯诺登“抛弃”。

为什么车臣面积小人口少?

如果说俄罗斯人是战斗民族,那哥萨克和车臣人就是战斗民族中的战斗机。

从沙俄时代起,在与奥斯曼帝国长达200多年的战争期间,沙俄军队对民风彪悍的南高加索山区就开展了长达百年的征服战争,而车臣人则进行长达百年的反抗,并借助奥斯曼的势力进行不断反击。

等到奥斯曼帝国被打的奄奄一息,沙俄也终于在1859年将车臣强行并入沙俄的版图。

但是天性彪悍尚武、不愿屈服的车臣继续反抗,从沙俄到苏联时期,车臣人又持续反抗了几十年,成了沙俄-苏联境内最不安分的主体之一。

二战后,斯大林以“里通德国”为名,把几十万车臣人强行流放到西伯利亚等地,车臣对俄罗斯的仇恨达到了极点。

冷战期间,车臣人一直处于苏联的高压之下,整体比较太平,但在私下里,还在暗暗积蓄着反抗的力量。

苏联解体后,独立的俄罗斯联邦一度衰弱不堪、穷困潦倒,车臣乘机又开始了新一轮的反抗。

此时,杜达耶夫,这个前苏联驻阿富汗的军官,乘机回到车臣,推翻了车臣的地方政府,自立为车臣总统,并宣布车臣独立。

车臣宣布独立后,由于俄罗斯本身问题缠身,叶利钦总统暂时性地对车臣选择了妥协,打算先稳住车臣,暂时性选择退让,等到实力允许了再收拾车臣。

1992年5月,俄联邦和车臣签署协议,联邦的行政机构撤出车臣,杜达耶夫政权事实上获得了独立地位,只差一层窗户纸没捅破而已。

但是杜达耶夫并不满足于此,他还想要更多的利益,一方面,他自己没什么治理能力,车臣的治理一塌糊涂,另一方面,他频繁派兵骚扰和洗劫临近的印古什共和国和斯塔夫罗波尔边疆区等联邦主体,捞取利益。

南高加索很快就一片乱局,叶利钦一发狠,决定出兵收拾杜达耶夫。

但是,此时的俄军显然远不是当年的苏联红军,苏联解体的后遗症仍旧在发酵,经济改革的失败,俄罗斯的经济一塌糊涂,俄军各级将领不思军事,整天拿着苏联的军事遗产在国际上倒卖,俄军的战斗力不复往昔。

而车臣武装大多为原阿富汗战争老兵,十分熟悉山地作战,且装备精良,手里有着大量的苏联遗留下来的重武器。

结果,虽然俄军经过苦战,占领了车臣首府格罗兹尼,但是伤亡已经远超万人,而后期,车臣武装化整为零进入山区,对俄军展开频繁的游击战,并在俄联邦境内不断组织恐袭活动,1995年6月的布琼诺夫斯克人质事件更是造成100多名人质、几十名俄联邦警官的丧生,巨大的伤亡情况动摇了俄政府的意志,最终,叶利钦不得不对杜达耶夫做出重大让步:从车臣全面撤军。

当然,俄罗斯对杜达耶夫的报复一直没有停止,最终在1996年4月21日,杜达耶夫一个卫星电话暴露了自己的方位,被俄军一枚导弹炸的粉身碎骨。

杜达耶夫死后,他手下的将领们并没有屈服,他们除了争权夺利窝里斗,对俄联邦的袭扰一直没有停止。

1999年7月,巴萨耶夫率军攻击俄军的营地,第二次车臣战争爆发,这一次,俄军的指挥官换成了强硬的普京,他要求伤亡再大,也务必要把车臣非法武装一劳永逸的彻底解决。

最终,俄军消灭了数以万计的非法武装分子,彻底占领了车臣,而车臣当地最大的家族之一—卡德罗夫家族则充当了俄军的带路党,并获得了普京的信任,卡德罗夫父子先后担任了车臣的总统。

一方面,车臣在卡德罗夫家族十多年的统治下,获得了难得的和平,整体发展势头不错,格罗兹尼也成了一座崭新的城市。

另一方面,卡德罗夫实质上把持着车臣的大权,俄联邦在车臣根本就没有建立任何的行政机构,这当然也算是普京和小卡德罗夫之间的默契——普京授予小卡德罗夫几乎无限的自治权力,换取车臣至少表面上的臣服。

毋庸置疑,对于强人普京,小卡德罗夫即使心不甘情不愿,那也是忠诚的,毕竟他们家族的权力来源于普京的授予,他也多次表示对普京的忠诚,甚至愿意为普京“随时牺牲”。

但是,小卡德罗夫服从的是普京的个人权威,后普京时代,那就很难说了,毕竟小卡德罗夫比普京年轻20多岁。

当然,普京现在已经在为后普京时代布局了,对于小卡德罗夫的“职业生涯”,普京也必然会适时出手,以为后续的俄联邦总统解决车臣这个大问题。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