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夏文,能说明史记记载的匈奴是夏朝后裔是错误的吗?

2023-06-23 16:30:03 45阅读

塞夏文,能说明史记记载的匈奴是夏朝后裔是错误的吗?

《史记·匈奴列传》开篇即说:“匈奴,其先祖夏后氏之苗裔也,曰淳维。唐虞以上有山戎、猃狁、荤粥,居于北蛮,随畜牧而转移。”

接着,《史记·匈奴列传》对匈奴从先祖淳维开始,到冒顿单于,再到汉武帝时期匈奴各单于的谱系过程,以及匈奴与中原国家的关系,以及双方在历史上曾发生的各种战争情况,进行了详细的介绍。有名有姓,有时间有地点,有过程有结局,要说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史学家司马迁是编造的,显然谁也不服。

塞夏文,能说明史记记载的匈奴是夏朝后裔是错误的吗?

但是,匈奴确实在语言相貌、风俗习惯、着装礼仪各方面都与中原汉族有明显差异,这又怎么理解呢?我们试着解释一下。

第一,匈奴与中原汉族分开时间较早。

按照《史记》的记载,匈奴与中原汉族在夏朝就分开,到汉武帝的时候,已经差不多两千年了。这么漫长的时间里,匈奴和中原汉族发展成不同的样子,也是可以理解的。

第二,匈奴与中原汉族生活地域不同。

匈奴生活在北方的草原、戈壁及寒冷地区。中原汉族则生活在气候比较温暖的平原与山地。这种地域的不同,让他们的食物来源、生活习惯都截然不同。匈奴人的食物主要以肉、奶为主,中原民族主要以粮食为主;匈奴从事的劳动是狩猎和游牧,中原民族从事的劳动是种植。

劳动和食物的不同,自然让两个地方的人长成不同的样子。我们经常会说一句话,两口子在一起时间呆长了,就会长得一模一样。只有几十年的两夫妻尚且是这个样子,何况是两千年不同的人。

(向中原进攻的匈奴单于)

第三,匈奴和中原民族缺乏生活融合。

我们从《史记》中的记载可以看出,匈奴和中原汉族长期处于战争状态,完全缺乏有效的交流和融合。更过火的事情是,从战国到秦朝,中原汉族在边境地方修长城,造一堵墙,人为地把两个地方的人隔离起来。长期的隔离,两个地方的人演变越来越往两个方向发展。

第四,匈奴和中原汉族缺乏文化交流。

中原汉族在与匈奴打交道的时候,经常慨叹匈奴人不识礼仪,中原的礼仪无法传递到匈奴去。司马迁在《史记·匈奴列传》中,也特别讲到了匈奴人不知礼仪。比如父兄死了娶父兄的妻妾;比如他们不以逃跑为耻,打败了都逃;比如强壮男子都吃好的食物,老弱病残都吃残汤剩饭等等。

但我们也要看到,这些都是由于艰苦的环境造成的。就比如强壮男子吃好食物,老弱病残吃残汤剩饭,都是因为食物短缺。如果好食物给老弱病残吃了,强壮男子就没有力量去获得更多的食物,这样,整个部落就可能灭亡。所以,就算中原文化比较先进,他们也不敢学啊。

(史学家司马迁画像)

最后我们再说说司马迁特别写出匈奴是夏朝后裔的重要意义。

司马迁是一个史学家,但他更是一个政治家和思想家。他在写《史记》的时候,经常会在《史记》里面表明他的政治观点。

汉武帝时期,对匈奴展开了前所未有的打击。其实司马迁是并不赞成这样穷兵黩武的。杀敌一万,自损三千。因为汉武帝好大喜功的连年战争,已经给汉朝造成了极大的伤害。司马迁从谱系上,厘清了匈奴和汉朝同根同源的关系,其实就是想提醒汉武帝,对待匈奴,不能一味用强,同室操戈。应该还有更好的处理地缘关系的办法。

(参考资料:《史记·匈奴列传》)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