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什么是党的根本性建设,现代化治理体系主要内容是什么?

2023-06-18 23:50:48 43阅读

党的什么是党的根本性建设,现代化治理体系主要内容是什么?

社会治理现代化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推进社会治理理念现代化、社会治理工作布局现代化、社会治理体制现代化、社会治理方式现代化、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使社会治理体系基本健全、社会治理能力明显提升、社会风险有效化解、社会生态得到优化,确保平安中国建设不断取得重大进展,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总之,更加重视社会治理问题,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这既是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要求,也是新时代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一项重要紧迫任务。

党的什么是党的根本性建设,现代化治理体系主要内容是什么?

社会治理现代化是整个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方面,有着重大的政治意义、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在社会治理制度、社会治理体系、社会治理新境界等方面提出了诸多重大创新性要求。

并在深入分析和准确把握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社会治理形势和环境的基础上,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新的重点任务和措施。

法治建设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是实现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的可靠保障。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倡导和推进法治建设,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有重要意义。

(一)法治的内涵

“法治”是一种治国理念或治国方略,强调法律的权威性和普遍适用性,其基本内涵在于,将法律作为治理国家和社会的最高准则,任何人和机构都不得凌驾于法律之上。“法治”与“人治”相对。“人治”是指依人而治,依靠的是掌权者的智慧和权威,强调掌权者的绝对权力。而“法治”是指依法而治,依靠的是法律的理性和权威,强调法律在国家和社会治理中的至上地位。现代国家普遍承认,法治是优于人治的治理方式。最早对“人治”和“法治”的优劣进行比较的思想家是亚里士多德。他指出,人治容易偏离公正,再伟大的贤人也难以完全摒除个人好恶,而法治则体现理性精神,更能确保公正;法律由众人审慎考虑后制定,比一个人或少数人意见具有更多正确性;而且法律具有稳定性,人则容易朝令夕改。故而,“法律是最优良的统治者。”[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年,第171页。]

法治应与法制相区分。法制是法律制度的简称,属于法律的体系和架构层面,而法治则是依法治理的总原则和总理念。法制国家并不等于法治国家。法制国家仅仅表示一个国家设有法律制度和法律体系,但仍可能存在当权者凌驾于法律之上的情况。法治和法制最大的区别,在于后者则无法排除人治的可能性。如果只有法制而没有法治,法制反而可能成为人治和专制的工具。反过来,法治的实现离不开法制,法治的实施必须建立在法制之上。法律制度越合理越完善,越有利于法治的实现。

法治是人类政治文明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标志。不同社会的法治理念具有不同内容。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包括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五项内容。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执法为民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追求,服务大局是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使命,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保证。这五大内容相互支持、相互补充,体现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建设模范机关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一、创建模范机关的内涵要求

(一)把对党绝对忠诚、做到“两个维护”作为首要原则

(二)把增强“四个自信”、坚定理想信念作为核心要义

(三)把强化政治功能、提升组织力作为基础工程

(四)把改进工作作风、提高服务水平作为根本任务

(五)把严格落实制度、层层落实责任作为重要保证

二、创建模范机关的方法途径

(一)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责任担当

(二)坚持政治统领,突出政治属性

(三)学习教育先行,夯实思想根基

(四)建强基层组织,夯实基层基础

(五)严格正风肃纪,维护良好形象

(六)着力解决问题,确保创建实效

新时代的使命任务是什么?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继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为了实现这一历史使命,我们党需要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并使之紧密贯通联结起来。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的开头就提到了“不忘初心”,在大会主题当中讲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接下来又进一步指出“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这八个字贯穿报告全篇。无论是举旗定向、治国方略、从严治党……谋的都是人民幸福和民族复兴,都离不开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

从1921年7月嘉兴南湖那艘红船上启航,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未曾停息,一直贯穿到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阶段和时期。96年来,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无论是弱小还是强大,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我们党都初心不改、矢志不渝,团结带领人民历经千难万险,付出巨大牺牲,敢于面对曲折,勇于修正错误,攻克了一个又一个看似不可攻克的难关,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

“走得再远都不能忘记来时的路”,“只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奋斗,才能让中国共产党永远年轻”,“只要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心、苦干实干,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巨轮就一定能够乘风破浪,胜利驶向光辉的彼岸”。习近平总书记的话极大地凝聚起了全国人民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矢志奋斗的信心和力量。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义无反顾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团结带领人民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谱写了气吞山河的壮丽史诗。这一切努力都是为了让中国人民过上美好生活。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永远保持对人民的赤子之心,顺应人民意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永远不变的宗旨。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进入新时代,我们更需要登高望远、清醒认识,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新时代催生新使命,新征程呼唤新作为。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越是这个时候,越要初心不改、矢志不渝,越要砥砺奋进、一往无前,以强烈的使命担当开启伟大复兴新征程。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当前,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改变,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我们要认清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总任务、总体布局、战略布局和发展方向等基本问题,坚决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坚决执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战略部署,奋力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新时代给党的历史使命提出了新要求,我们必须紧紧围绕实现伟大梦想去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要深刻领会“四个伟大”相互贯通、相互作用的紧密关系,结合伟大斗争、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的实践推进伟大工程,毫不动摇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毫不动摇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确保我们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为中华民族作出新的伟大历史贡献。

共和国取得了哪些举世瞩目的成就?

1949年10月1日,随着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今天成立了!”标志着新中国的诞生,中国结束了百年战争、百年混乱、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命运,真正实现了民族解放,自己当家做主。建国70年来,共和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1.历经磨难,重拾信心

清朝末年,清政府软弱无能。自1842年鸦片战争《南京条约》的签订到1912清朝灭亡的72年间,清政府与各国列强先后签订超过40个不平等条约,这些约章主要是中国同俄、英、美、法、德、日、意、奥、比、西、葡、荷、丹麦等西方列强签订的。1845年8月15日本无条件投降。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反侵略战争和民族解放战争。

1949年10月1日下午2时,新中国宣布成立。从此,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了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

2.保家卫国,捍卫领土完整

建国初级,针对边境问题,成功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1950年10月1至1953年7月抗美援朝胜利,迫使美韩在板门店签订《朝鲜停战协定》。1962年6月至11月中印边境反击战胜利,换来数十年的中印边境安宁。1979年到198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迫使越南同意边境谈判,经过10年努力,目前基本完成边界划界立碑。

针对历史遗留问题,中国与英国,中国与葡萄牙,双方通过反复的谈判和磋商,达成一致意见,和平解决问题。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

中国人民富起来了

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国开始实行对内改革、对外开放政策。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改善,大大提高了综合国力。

1.物质基础得到显著改善

1978年到2006年间,中国经济总量迅速扩张,国内生产总值从3645亿元增长至21,0871亿元,增长近60倍!2019年,我国人均国民总收入进一步上升至10410美元,首次突破1万美元大关,高于中等偏上收入国家9074美元的平均水平。

新中国成立时交通窘迫:铁路能够通车的里程只有1万多公里;全国仅有3万公里公路。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交通建设有了巨大地改善,到2008年底,全国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373万公里,全国99.24%的乡镇和92.86%的建制村通了公路;铁路通车总里程达到8万公里,跃居世界第二;民航拥有1254架飞机,经营着1532条定期航班航线;港口货物吞吐量连续六年位居世界第一,亿吨大港达到16个。

2.经济建设突飞猛进

建国后逐渐形成中国十大经济区:东北综合经济区、北部沿海综合经济区、东部沿海综合经济区、东南沿海综合经济区、黄河上中游综合经济区、长江上中游综合经济区、珠江上中游综合经济区、内蒙古综合经济区、新疆综合经济区、青藏高原综合经济区。十大经济区为新中国的经济发展提供巨大保障。

建国后,对农村也进行大力改造,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房舍、新设施、新环境、新农民、新风尚。建设美丽乡村,发展乡村旅游产业。

3.文化产业不断升级

物质生活的极大丰富,会带动文化产业的不断升级。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让人民享有健康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

1949年的在学研究生人数只有629人,2020年的在学研究生人数已经突破了300万人,相差了4700多倍。人才的培养,学历的提高,反映了建国后广大百姓对文化品质的不断追求。

高校改革,质量建设推陈出新。文化娱乐广场,百姓舞台,图书馆,传统优秀文艺节目,遍地开花。

中国人民强起来了

新中国成立后,面对严峻的国际形势,为抵制帝国主义的武力威胁和核讹诈,保卫国家安全,维护世界和平,中国人民克服重重困难,自行制造的第一颗原子弹于1964年10月16日在新疆罗布泊爆炸成功。1967年6月17日,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第一颗氢弹在中国西部地区上空试爆成功。1960年初,中国开始仿制飞航式导弹,1966年底仿制的第一个海防战术导弹型号——上游一号舰舰导弹正式投入批量生产,并装备了海军部队,结束了中国海军有舰无弹的历史。“东方红一号”卫星,是中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于1970年4月24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

2003年我国成功发射第一艘载人航天飞船;2012年我国成功下水第一艘航空母舰;2012年我国实现首次舰载机着舰实验;2013年我国划定第一个防空识别区。

现在,我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制造业第一大国、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商品消费第二大国、外资流入第二大国,我国外汇储备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一,中国人民在富起来、强起来的征程上迈出了决定性的步伐!

新中国建立70年来,不屈不挠的中国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正如毛主席诗词中的期待:“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