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尼手机镜头,华为P20向索尼订做的4000万像素摄像头?
索尼手机镜头,华为P20向索尼订做的4000万像素摄像头?
应该是不会,毕竟是华为和莱卡研制的。
也可能华为开放了这个专利,这个可能性很小,毕竟是核心技术。
会不会开放,要看华为和索尼签的协议了。
最新发布的中兴天机10?
小伊评科技,希望帮到你
题主这个问题问的太过于偏颇,Axon 10 Pro的6+128g起售价格只有3199元,比小米9仅仅贵了200元,但是再很多层面上大幅度超越,所有的一切都要基于价格来谈。一切不以价格为参考的要求的都是耍流氓。笔者虽然之前也看不上剁手兴的产品,但是这次Axon 10 Pro所表现出来的诚意绝对是十足的我们还是要报以掌声的,这样厂商越多我们才越能买到更好更便宜的产品。
不过既然题主问出来了那么笔者也就详细的对着几个方面做一个解答。
问题一:为什么不搭载光学防抖1.成本问题
2.机身内部空间问题
3.厂商认为没有必要
首先我们要了解什么是OIS光学防抖,简单来说就是在镜头组中增加一个磁力悬浮的镜片配合机身陀螺仪工作,通过陀螺仪能够感知到细微的震动,从而调节这个悬浮镜片的位置以达到光学防抖的目的。从上面这个介绍来看,首先搭载OIS光学防抖肯定会增加成本,这只是其一。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增加OIS光学防抖的话会很大程度上增加镜头模组的体积,而IMX586这颗Senser的1/2的大底也是出了名的大,如果再配上OIS光学防抖,摄像头的体积是很感人的。我们可以遍观目前市面上搭载IMX586的手机,小米9也是没有OIS光学防抖,魅族16S有但是缩减了一颗摄像头(这也是黄章承认的认为OIS比多一个镜头重要),Reno有但是9mm的厚度是真的感人。还有一点就是,目前来看防抖其实也可以通过软件来进行优化,比如大名鼎鼎的谷歌Pixe也没有光学防抖,拍照效果依然可以傲视群雄。所以中兴可能就是基于这三点原因最终没有搭载OIS光学防抖。
问题二:为什么不支持IP68级别的防水很简单,就是因为成本
这个问题就很好解释了,大家不妨好好看看目前搭载IP68防水的主流品牌手机都有哪些,P30PRO,Mate20pro,三星S旗舰系列,苹果家族,都是自家旗舰手机才会搭载,哪一个不是售价在5000元的主?你见过主流品牌3000元的手机搭载过IP68级别的防水么?反正笔者是没有见过。更何况是一款3000出头的手机更是闻所未闻,要知道实现IP68级别的防水需要在机身设计以及原件涂层方面下大功夫的,成本是非常高的,可以说IP68级别的防水是旗舰手机的领域的玩物,其他追求性价比的手机还是省省吧。
问题三:为什么不采用索尼的镜头最大的原因就是为了节省成本
这也是笔者所无法理解的一个地方,虽然根据目前的行情来看,三星GM1的整体成像水准和硬件的参数和IMX586是类似的,两者均为1/2英寸大底和四合一排列方式,默认输出1200万1.6μm的大像素照片。不同的是IMX586可以硬件直出4800W像素,而三星GM1则是通过AI算法合成。不过话说回来,虽然硬件上两款CMOS差不多,但是在软件优化方面,索尼的Senser还是要强过三星不少的,毕竟大家近几年搭载的都是索尼的镜头,算法优化也都是熟能生巧了。所以这次中兴之所以没有配备索尼的镜头很大一个程度上是基于成本的考量。
最后笔者也要为Axon 10 Pro说两句公道话3198元的价格,拥有和小米9类似的重量和厚度,却放进去了4000毫安时的电池,以及还有曲面屏幕+HIFI芯片+OLED屏幕+屏下指纹,这个价格已经是3000元价位最优秀的没有之一了,我们真的不能再去苛求那么多了,毕竟作为一个近几年发展部那么顺利的厂商,能拿出这么一款优秀且性价比极高的产品,我们应该多一份的肯定和认可。
end 希望可以帮到你手机外置镜头哪个好?
手机外置的话,感觉最好的就是索尼SONY Q系列镜头了,贵有贵的道理。外置镜头,都是依靠于手机自带相机,外置镜头只是一些特殊效果的延伸.外置镜头这块,现在市场毕竟乱,从十几元到上千元不等,有银子的话,贵的当然好。如果是练手,就没所谓了,量财而行,量需求才行。我从12年就有钻研,现列举如下给您参考十几元镜头,LIEQI (2-4款功能) 国货外销内销有一百-三百,OREA (8-10款功能) 国货外销内销都有三百多,Lifetrons (2-4款功能) 瑞士品牌五-八百多,EXO,Moment,思拍乐 ,科思洛,曼富图 (2-3个功能)美国品牌1千以上,SONY ,Kodar,DXO 日本以及美国品牌当然还有很多山寨牌子,是不是牌子的标准,就是产品上有无品牌标示,有无完整的包装。因财力有限,曼富图,kodar,DXO没玩过,说不出来。
索尼手机摄像头供应商?
这个最大的供应商是国内舜宇代工的产品。
索尼手机的拍照怎么样?
索尼手机的拍照非常好
索尼手机拥有后置1900万的摄像头,可以支持960fps拍照,这是所有智能手机中第一个应用了这种技术的厂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