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尼爱立信x8,a15是v8架构吗?
索尼爱立信x8,a15是v8架构吗?
A15处理器采用的是Arm v8。ARMv8架构的Cortex-A53,A57,A72。
目前最新的手机大多采用A53之后的公版架构,A53的性能接近A15,A57的性能是A15的1.5被,A72的性能是A15的3.5倍,性能越来越强。
较老的ARMv6架构的cpu称作ARM11系列,包括了ARM11MPCore处理器、ARM1176处理器、ARM1156处理器、ARM1136处理器。
1. ARM11 MPCore使用多核处理器结构,可实现从1个内核到4个内核的多核可扩展性,从而使具有单个宏的简单系统设计可以集成高达单个内核的4倍的性能。Cortex-A5处理器是ARM11MPCore的相关后续产品。
2. ARM1136处理器包含带媒体扩展的ARMv6 指令集、Thumb代码压缩技术以及可选的浮点协处理器。ARM1136是一个成熟的内核,作为一种应用处理器广泛部署在手机和消费类应用场合中。在采用 90G工艺时性能可达到600MHz以上,在面积为2平方毫米且采用65纳米工艺时可达到1GHz。
应用案例:高通MSM7225(HTC G8)、MSM7227(HTC G6、三星S5830、索尼爱立信X8等)、Tegra APX 2500、博通BCM2727(诺基亚N8)、博通BCM2763(诺基亚PureView 808)、 Telechip 8902(平板电脑)。
3. ARM1176处理器主要应用在智能手机、数字电视和电子阅读器中,在这些领域得到广泛部署,它可提供媒体和浏览器功能、安全计算环境,在低成本设计的情况下性能高达1GHz。
基于ARMv5的产品称作ARM9系列处理器系列,包括ARM926EJ-S、ARM946E-S和 ARM968E-S处理器。其中前两者主要针对嵌入式实时应用。
1. ARM926EJ-S基于ARMv5TE架构,作为入门级处理器,它支持各种操作系统,如Linux、Windows CE和Symbian。ARM926EJ-S 处理器已授权于全球100多家硅片供应商,并不断在众多产品和应用中得到成功部署,应用广泛。
索爱耳机使用方法?
一、充电
首先使用耳机前,需要使用附带的充电器对其充电8小时。正常充电时间是2.5小时。只能使用索尼爱立信充电器,无法在充电过程中使用耳机。
二、开启和关闭
打开耳机:按住①直到显示屏打开。 关闭耳机:按住①直到显示屏关闭。
三、为耳机配对
将耳机与手机进行配对,如果要将耳机与手机一起使用,则需要将耳机与该手机配对。配对成功后,只要开启耳机且处于有效范围之内,它将立即自动连接到该手机。
目前世界主要国家的垄断技术有哪些呢?
首先要搞清楚一个概念:什么是垄断性技术,说白了就是——我有你没有,而且你还必须要用的技术。如果别人不给你用,那么你就会被卡脖子了。高端芯片和高端光刻机就是一种典型的垄断性技术了——我有你没有,而且你必须要用的技术。垄断技术和垄断性企业是有本质性区别的。垄断性企业有可能是技术性的垄断、可是有可能是人为操作性的垄断而已,也许并没有多少技术层面的门槛,一旦放开的话——很多人都能干!我还是要坚持实话实说的原则:目前在世界上哪些国家或者集团垄断了一些核心技术呢?其实还是那些老牌的工业强国、科技大国,也就是大家口中的欧美国家、亚洲的日韩等国也有一些垄断性的技术的。
大家一定很关心:我们国家有没有卡别人脖子的垄断性技术呢?我查了一些资料,真正意义上来说、实话实说——我们目前好像还没有完全可以垄断世界的技术。
这些年我们的技术、我们的制造业确实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可是完全垄断性的技术还是比较缺乏的。这也就是前面所说的:一种技术只有我们有,而全世界找不到第二家了。一旦我们封锁了这种技术的话,全世界其他国家就没有的用了,另外还无法代替必须使用。
我们一起来看看:全世界哪些国家垄断了哪些技术呢?拥有垄断性技术最多的国家应该还是美国。这一点尽管很多人持有异议、甚至是不屑一顾的存在,但这却是个无情的事实。
目前美国人在以下几个技术方面处于世界性的垄断地位:
1、工业软件上面的开发技术,例如:一些绘图软件、数据分析软件、自动化控制软件等等。大家平时用的很多软件背后用的都是美国人的技术。
2、手机、电脑上面的操作系统。这一点也就无需多言了,例如:电脑上的windows系统、手机上面的安卓系统、IOS系统等等。
3、制造和研发高端芯片的技术。光刻机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目前顶级光刻机的制造商是荷兰的ANSL公司,可是这背后的核心技术以及幕后掌控者还是美国人,例如:美国著名的新思科技开发的电子设计自动化软件EDA,成为研制和生产芯片必不可缺的重要软件。
另外因特尔公司开发的酷睿系列CPU几乎垄断了整个电脑市场了,全世界绝大部分电脑用的都是这个东东。
其实美国人领先和垄断的技术还有很多,例如:高端矢量航空发动机技术、超大功率的火箭发动机技术、各种现代化战机技术等等。我们可以看一组数据:
全球十大科技顶尖公司,美国人占据了八家;世界三大统计分析软件都是美国公司的。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在全世界 90%以上的应用科技创新,都离不开硅谷的技术支持,背后都有硅谷的影子。
美国还拥有全球最顶尖的实验室,例如:劳伦斯伯克利实验室、橡树岭实验室、贝尔实验室、阿贡实验室、IBM研究实验室 ...
在军工领域,在航空航天领域,在医学技术领域,在信息科学领域等等方面,美国人都是有着很多垄断性的技术存在的。
剩下我就不一一列举别国的垄断性技术了,反正大部分垄断性技术也就在这几个国家手里了,例如:德国、日本、法国、英国以及一些欧洲的技术大国、老牌技术强国等等。
我们下面来简单说一下:目前我们还有哪些核心技术没有完全掌握呢?
1、半导体加工设备技术,也就是制造高端芯片和CPU的技术。这些技术主要掌握在日本和美欧手里,例如:光刻机技术。
2、全球特大型工程机械技术,主要掌握在美欧手里,特别是德国机械技术。
3、工业机器人技术,大家只要看看工厂里面用的工业机器人就一清二楚了。这些技术主要掌握在日本、德国、瑞士和美国手里。
4、电子自控系统技术,主要掌握在日本和欧洲手里,例如:晶闸管、plc、变频器技术、电气控制元器件……
5、精密仪器的技术,例如:高精度轴承、高精度的数控机床、一些高端的医疗器械技术等等。这些技术掌握在日本和德国、美国手里。
6、一些核心的新材料技术,主要掌握在日本手里;垃圾焚烧设备技术,主要掌握在日本和德国、瑞士手里。
7、光伏裂变器技术,主要掌握在日本和美国手里。
8、高端大马力矢量发动机技术,主要掌握在美国手里。这也就是平时所说的:大推力的矢量航空发动机技术。
9、手机、电脑操作系统技术以及工业上面的应用软件技术,例如:安卓系统、Windows系统、各种工业应用软件等等。美国目前是这些系统和软件当之无愧的霸主。
当然了我们还有很多的技术没有完全掌握,具体的我就不一一列举了。有时间、有条件的朋友到工厂、到实验室、到企业里面去转一转就知道了。看看哪些是纯国产的、哪些是纯进口的、哪些零部件是国外的——这就一清二楚、一目了然了。
那么我国到底有没有世界垄断性的技术呢?目前来看的话,完全垄断性的技术几乎没有,达到世界一流水平的技术已经有很多了:
随便举几个例子:特高压输电技术、中铁盾构机技术、高铁设计与建设技术、无人机技术、量子加密通讯等等。不过这些技术并不是在全球具有垄断性地位的技术,只不过是发展比较好、比较先进而已。
试问一下,这些技术难道全球只有我们有、别人没有吗?如果我们不出口的话,别国就只能干瞪眼跟光刻机一样吗?
这种情况基本上是不太成立的,只不过由于成本的问题、应用场景的问题以及国情的问题,导致我们的产品性价比非常高,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比较大而已——并没有形成事实上的技术垄断。
大家只要思考一个问题就知道了:为啥总是欧美用技术制裁别国、封锁别国,而世界上很少见其他国家用技术来封锁欧美呢?原因只有一个:你有的人家都有或者是可以研发制造的,你完全封锁不了别人的技术而已。
最后我想说,技术这个东西是个实打实的东西,靠别的手段是无法完全实现或者拥有的。有些核心技术到最后那一定是靠多少年的研发、多少年的埋头苦干、多少年的不计成本地投入才能获得的。顺便说最后的一句话:科学来源于对过去既定思维和成果的质疑;有了质疑才会有源源不断的新技术、新科学的。索尼手机怎么样?
我是一个彻头彻尾的索粉,无论是90年代的Walkman,还是后来的手机,我和我身边那么一小部分人,都是狂热的索尼爱好者。
2003年T618开始至今Xperia 1,基本每一部旗舰机都收入囊中。
早期的手机不评价了,只从X10i,索爱时代的第一部安卓智能机说吧。
索尼,一直有自己的独特设计和UI。当年的安卓机解锁都是从左至右滑屏,而X10是从左下到右上一个弧形的滑动解锁,很适合人体力学单手操作手机。
后来的LT15i<18i,更是创下当年最薄手机的纪录。
2013年进入Z时代的第一款Z(L36h),骚紫色横空出世,三防机型。年轻的我逛夜店,经常把手机泡在啤酒杯里嘚瑟~
后来的Z1,手机宽了,握感不适。
Z2,可以说是Z系列最好的一款机器,第一款4G手机,续航能力超强。我的Z2今年春节充满电关机,刚才打开,竟然还有95%…Z3,这个我没买,因为Z2太强大了,Z3的提升并不高。
Z3+,是一款很失败的机器,发烫严重,超级卡。因为Z2后盖摔碎、镜头磨损,我才换了Z3+的…
再然后就是第一款4K屏幕的Z5p,也是第一代大镜子。835的配置,发烫依旧严重………
又换了XZ,铝合金的外壳,金属感非常棒………同样的,835反应太慢,卡机严重…
XZP,惊艳到我,第二代大镜子,845的处理器,慢拍功能更是有趣。令我爱不释手。无奈从3楼自由落体,后盖粉碎。
去年8月又入手了XZ2P,俗称大镜子。我很烦这款手机,笨重的要命,和朋友聚会,都不好意思拿手机。。。如果不是XZP粉碎,我肯定不会入手这款手机。一个索粉都嫌弃的手机。
终于等到带鱼屏上市,第一时间入手,太喜欢了。感觉索尼大法终于打了一个翻身仗。。。
总结,索尼手机的优点,工业设计、屏幕、摄像功能…谁能媲美?没什么好说的,几乎所有手机的成像系统,用的都是索尼的。你跟我们比摄像?不是瞎掰吗?
但是,道德绑架的民族品牌冲击力太强,索尼的手机销售不尽如人意。
不过,小众恰恰也是我最喜欢索尼的一个原因。
好了,就说这么多吧,黑子们可以尽情的喷
摩托罗拉为什么在安卓手机大放异彩的时候?
摩托罗拉在2000年的时候可谓是风光无限好,走在大街上,一声:“哈喽,摩托”,便可以引起众人的眼光羡慕,当时在手机里面还没苹果小米华为等等,能和摩托罗拉平起平坐的就是诺基亚了,在国内还有相对可以就是波导手机。可谓都是几个手界的大哥大了。只不过,后来随着时间岁月的流逝,想当年的各位大哥也走下了圣坛!直到今天,摩托罗拉慢慢没落,先被谷歌收购,后被联想收购。很多人都想知道摩托罗拉为何败落。那么阿发今天就和大家一起来看看摩托罗拉的发展历程。
上世纪80年代,在当时负责摩托罗拉无线领域研发,后来被尊称为手机之父的Martin Cooper领导下,其开发小组经过长达10年的研究,并且在耗费1亿美金之后,1983年全球第一款商用手机—摩托罗拉DynaTAC 8000X终于诞生。同年美国联邦通讯委员会批准摩托罗拉生产这款手机,1984年这款重达28盎司(约794克)的手机正式进入消费市场,售价为3995美元,是名副其实的最贵重“砖头”。
在手机之父Martin Cooper的带领下首款手机摩托罗拉DynaTAC 8000X诞生。在随后的模拟通信时代,凭借着在技术上的绝对领先优势,摩托罗拉成为当时移动终端市场毫无争议的老大。1987年,摩托罗拉3200正式进入中国大陆地区销售。它也就是我们所熟知的“大哥大”,外形如砖头般庞大,甚至你都可以直接作为防身的武器。而在当时,手机近乎是一种奢侈品,这款摩托罗拉3200也被看作是地位和财富的象征。
到了九十年代初,通过持续发布的一些列革命性产品,摩托罗拉逐步奠定了自己在移动通讯行业的领导地位,并且作为第一代移动通信技术(即模拟通信时代)标准的制定者,推动着那个时代的移动通信潮流的发展。
然而早期的手机由于存在体积笨重因此不便于携带,同时由于通信技术标准所限,手机的信号不稳定并伴随有待机时间非常短等一系列问题,再加之手机本身的价格过于昂贵,在普通民众中根本无法得到普及推广。但人们对于移动通讯的渴求却异常迫切,随着时代的进步,移动通信技术也在飞速地变革发展。以GSM/CDMA为代表的第二代通信技术标准的开始陆续制定,这给手机行业注入了新的活力。随着诺基亚、爱立信以及三星等一批拥有强劲研发实力的企业纷纷加盟,手机行业真正实现了多元化全方位的快速发展。
变革中开始迷失方向,然而,在这样的变革中,曾经模拟信号时代的老大哥摩托罗拉却渐渐迷失了自己,这也为后来的溃败埋下了隐患。
当时也正值GSM和CDMA两种数字通信标准在争夺市场的白热化阶段,摩托罗拉最终选择与高通抱团推广CDMA,不过随后GSM在全球范围内的爆发式增长几乎让摩托罗拉措手不及。
更重要的是,在面对中国这个正在崛起的巨大新兴市场时,由于高通对CDMA专利的强势把控,中国政府部门最终选择成本和风险更小的GSM,这也就给了一直在推动GSM全球发展的诺基亚、爱立信等企业快速发展的机会,诺基亚也正是在这之后开始赶超摩托罗拉,并奠定了之后一统天下的王者地位。第一款翻盖手机摩托罗拉8900亮相,由于领导层战略决策上的失误再加上产品研发的滞后,以及终端数量的匮乏,摩托罗拉的行业老大地位慢慢地被后来居上的诺基亚所取代。不过在这两大通讯巨头你追我赶的竞争期间,我们还是欣喜地看到摩托罗拉在产品研发上的创新精神得到进一步诠释。1995年第一款翻盖手机摩托罗拉8900正式上市,1999年第一款折叠手机摩托罗拉328c上市,该机凭借轻盈小巧的机身赢得了“掌中宝”的美称并风靡一时。2002年第一款旋盖手机摩托罗拉V70上市,其独具创意的旋转式设计,为后来手机所出现的百变造型提供了全新的设计思路,这款手机因此也被无数的手机玩家奉为经典之作拿来收藏。
2004年,摩托罗拉正式推出了后来被誉为翻盖手机中绝对经典的RAZR V3,凭借着13.9mm的超薄机身,搭配特殊的机身材质所带来的出色操控感,再加上靓丽的外观设计,瞬间在全球范围内引起震动,成为家喻户晓的明星手机,销量很快就达到了千万部。V3的全球范围内热卖,当年就让摩托罗拉手机业务销售额大涨53%,这一度让人们看到了手机鼻祖复苏的希望。摩托罗拉V3至今仍被认为是最经典的折叠手机。所谓成也萧何败萧何,此时的摩托罗拉却过度沉溺在V3大获成功的喜悦中,连续推出了V3i、V3c、V3m、V3X等系列产品,而同时为了追赶诺基亚的市场份额,V3的销售价格不断下降,从最初的6000多元下调到后来的1000多元,这种疯狂的降价虽然一定程度上提升了V3系列的销量,但带来的后果却是灾难性的,这直接导致很多其他系列的产品基本处于滞销状态。后续摩托罗拉推出了包括V3i在内的多款系列产品,战略性失误让摩托罗拉遭受重创,更要命的是,摩托罗拉似乎仍然没有丝毫醒悟,在诺基亚、三星、索爱等厂商不断推出颇具创意的新品,满足细分化市场需求时,摩托罗拉却不以为然,还是继续有点炒冷饭性质的推出了V8、V9等系列产品。这些产品无疑都是在V3的基础上进行小改款,等于是在吃V3的老本。透明翻盖设计的摩托罗拉A1200,等到消费者逐步开始审美疲劳的时候,V3包括后来的V8、V9系列也就卖不动了。虽然这在期间摩托罗拉也推出了明系列透明翻盖手机以及E398、E2、Z3等主打音乐体验的手机,但其势头已经无法与当时飞速发展的诺基亚相抗衡。摩托罗拉V8发布,摩托罗拉V9。“三星和索爱的数码功能,技术含量不高但确实满足了部分客户的需求,可摩托罗拉却对此不屑一顾。”在曾任摩托罗拉中国战略部经理的姜汝祥看来,是摩托罗拉的骄傲自大害了自己。据姜汝祥介绍,摩托罗拉企业内部的工程师文化过于浓厚,大家都对技术很痴迷,经常是技术人员告诉销售人员怎么开拓市场,而忽视了来自消费者的直接诉求。当年诺基亚的将手机外置电线隐藏的发明,甚至还遭到了摩托罗拉的嘲笑。
反观同期的诺基亚,针对不同层次的用户需求,陆续推出了包括6630、6670、6680、7610、N70、3230、N-Ggage以及N73等一系列高端且娱乐性很强的塞班智能手机,同时还有一大批低端实用的直板功能机满足中低消费群体的需求,这样一来诺基亚的市场地位进一步得到稳固。2007年1月以来,摩托罗拉多年积累的问题开始全面显露,由于全球战略性的失误,过多的终端平台导致执行力的下降、市场营销策略的滞后、高层内部官僚体系化以及缺乏有竞争力的核心旗舰产品,摩托罗拉出现连续第三个季度亏损,市场份额也出现了进一步萎缩的趋势,被三星超越沦为行业第三。
苹果在乔布斯的主导下于2007年发布首款iPhone,同年还有一件事不得不提,那就是重振旗鼓后的苹果,在乔布斯的主导下发布了风靡全球的iPhone,这对摩托罗拉的业绩也带来了不小的影响。从2007年第4季度到2008年第4季度,公司营业收入大幅下滑了23.5亿美元。2008年,摩托罗拉巨亏41.63亿美元,其手机业务几乎每个月都亏损四五亿美元。为扭转颓势,摩托罗拉手机部门创下了4年间更换7位总裁的纪录,但这仍无济于事。2008年发布的摩托罗拉AURA R1再次展现其工业设计能力
2008年,谷歌在注资收购Android系统之后,率先携手HTC发布了第一款搭载Android系统的智能手机G1,以此来对抗以诺基亚为主导的塞班智能手机联盟以及微软为主导的Windows Mobile阵营。而此刻,摩托罗拉似乎也嗅到了Android平台未来的发展潜力,开始调整战略逐步将产品研发核心逐步转移到Android平台上来。Android平台的出现给摩托罗拉带来转机。2009年年末,老迈的摩托罗拉在美国旧金山,正式发布了旗下首款搭载Android平台的智能手机CLIQ,紧随其后摩托罗拉又于2010年发布了全球首款后空翻设计的BACKFLIP(国内称ME600)以及霸气侧漏的Milestone里程碑系列,这一系列的动作似乎又让人们看到了昔日霸主强势回归的风采。摩托罗拉发布的首款Android手机CLIQ。其中的Milestone除了是首款搭载Android2.0系统的手机,更是凭借其大气硬朗的设计风格,被誉为是在智能时代来临后,摩托罗拉第一款真正意义上的复兴之作。在当年的销售排行榜中还力压苹果iPhone3GS,着实在全球范围内又火了一把。摩托罗拉Milestone成为复兴之作。然而,摩托罗拉这个老顽童似乎总是记不住教训,当年在V3出现上的老毛病似乎又犯了,后续推出的产品又只是在原有基础上进行了细微的调整和硬件升级,而并没有花大力气在产品体验上带来革命性的升级,以致于后来发布的三防智能机Defy以及超薄刀锋旗舰机RAZR XT910的市场热度也仅仅持续了一段时间。引起不小轰动的超薄刀锋旗舰机摩托罗拉XT910!
与此同时,当触屏智能手机开始全面普及后,苹果iPhone系列产品在乔布斯团队的带领下快速崛起成功占领高端市场,而三星和HTC这些专注于Android平台的厂商则快速推出重量级且更具吸引力的新品抢占市场。移动终端行业的瞬息万变,不仅仅让摩托罗拉猝不及防,甚至让固执的诺基亚也开始走下神坛,移动终端行业由此开始进行一次重大的洗牌。
分拆后的摩托罗拉在桑杰·贾的带领下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在诺基亚开始没落之后,作为难兄难弟的摩托罗拉也难逃被主流市场所摈弃的厄运。2011年1月4日,为了尽可能减少公司亏损,提振移动终端部门的业绩与执行力,摩托罗拉开始了新一轮的拆分重组,公司正式分拆为摩托罗拉移动和摩托罗拉解决方案两个部门,前者负责智能手机和机顶盒业务,而后者则负责公关安全无线电和手持式扫描仪业务,由来自高通的桑杰·贾出任摩托罗拉移动的CEO。
原以为分拆后独立上市的摩托罗拉移动,能够在桑杰·贾这位优秀领导者的带领之下,逐步走出阴霾重回智能手机行业的第一阵营。然而2011年8月15日的一则消息,给摩托罗拉移动未来的发展带来了戏剧性的变化,谷歌花费125亿美元的巨资收购摩托罗拉移动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