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人均收入,你遇见过哪些三观不正的女生?
美国人均收入,你遇见过哪些三观不正的女生?
江歌惨遭舍友刘鑫的男朋友杀害,刘鑫方说是你女儿短命。随后改名成为微博大V,粉丝打赏的赏金高达5万元。她还怂恿指使粉丝在节假日里私信问候江歌妈妈,让她“保重身体”,否则无法和你女儿“阖家团圆”。
刘鑫在江歌出事后,拒绝和江歌妈妈见面,称事件解决后,会和她说清楚事情的原委。江歌妈妈等了249天,都没有等来一个答案,对方拉黑号码、删除微信,更改名字为刘暖曦,回国过得逍遥自在,朋友圈每天都是开开心心的状态。江歌妈妈无奈,只能把刘鑫的个人信息公布在网络上,逼她出现,刘鑫方称江歌妈妈侵犯了她个人隐私,违法,她家人还在电话里骂道“是你女儿短命,与我家刘鑫有何关系?你还有完没完了。”在网上一片谩骂浪潮时,刘鑫名字被所有人知晓,她随后在微博上注册账号,认证为:前日本留学生刑事案当事人刘鑫。一个月内吸粉32万,一跃晋升为微博大V,收到的粉丝打赏金额高达5万元。粉丝给她加油鼓劲,让她做好自己,还私信谩骂江歌妈妈入戏太深,利用死去的女儿敛财。刘鑫的三观,已经坍塌得无法修复,她还很骄傲,一副你们无法奈我何的模样,趁着浪潮,赶紧成为“网红”,可悲的是,竟然还有32万粉丝,其中还有一半是支持她的。一、江歌好心收留遭男朋友纠缠的刘鑫,刘鑫反锁房门致使江歌惨遭杀害江歌,1992年出生,山东青岛人,单亲家庭,乖巧懂事,与母亲江秋莲相依为命,家境一般,2016年考入日本法政大学院,硕士研究生。刘鑫,青岛人,2015年考入大东文化大学。在研究生院,她遇到了一个男生,叫陈世峰,家境优越,两人上课经常会遇到,她觉得陈世峰和教授讲话很斯文,遂对陈世峰有好感,认识2个月,开始交往,并搬去和陈世峰同居。交往初期,感情很好,之后刘鑫感觉陈世峰性格不好,两人经常吵架,当晚,陈世峰让刘鑫去睡觉,刘鑫不想睡,两人又吵起来,陈世峰抓着刘鑫的手腕,刘鑫夺门而出,一直喊救命,邻里帮报警了。刘鑫在料理店打工,从陈世峰家里出来后没地方住,就借住在料理店另一个员工家里。她想起了在日本有个同乡好友叫江歌,就把自己的遭遇和江歌说了,同时提出让江歌收留她,江歌答应了。交谈中,江歌发现,刘鑫曾在她就读的初中读过半年,两家地址仅仅相隔十公里,大呼缘分,和刘鑫也多了几分亲近,在异国他乡慢慢发展成好闺蜜。2016年11月3日半夜,江歌接到电话,刘鑫让她去车站接她,说前男友一直骚扰她,她害怕。仗义的江歌去了,在楼下遇到陈世峰,三人发生争吵,她让刘鑫先回家,自己帮挡着陈世峰。没多久,邻里听到尖叫声,立马报警,原来丧心病狂的陈世峰拿出一把刀子朝江歌脖子刺了数刀,一门之隔,刘鑫在里面,反锁了房门,害怕得发抖。二、刘鑫事后玩消失,称对江歌案不担责警察来到后,拨打救护车,江歌因失血过多抢救无效死亡。江歌身上有12处伤口,脖子上有6处,事发后被送去医院,才去世。为何是警察来到才打急救电话?锁门之说前后矛盾刘鑫当晚打了3个电话,其中2个是报警电话,电话中清晰地听到门外江歌的惨叫声,另1个打给料理店老板,咨询这种行为自己需不需要承担责任。3个电话中,没有一个是急救电话,直到警察出警,来到现场,才帮助拨打了急救电话。事后,刘鑫说,她并不清楚门外发生了什么事,她想推门出去,但是门被江歌从外面死死地拉住,她出不去,并非是她反锁门不让江歌进来。这句话,显然是低劣的谎言,报警电话清楚地听到江歌惨叫,以及她拨打给料理店老板咨询关于这件事是否需要担责,都是证据。调取的监控里显示,江歌和刘鑫是一前一后进门口,刘鑫先进去,江歌一个脚踏进房门,就被推出去,门就锁上了,接着就是江歌遇害。悲痛欲绝的单亲母亲江秋莲得知女儿遇害,千里奔赴日本为女儿讨公道,陈世峰很狡猾,不肯承认是自己,江秋莲历时1年,在日本开展请愿活动,直到2017年12月,才终于将陈世峰定罪。三、刘鑫父母怒骂江歌“短命”江秋莲事发后第一时间打电话给刘鑫,想了解女儿遇害的真相,毕竟真相如何,只有她一个人知道。刘鑫说目前很多细节无法透露,等案子了结,一定第一时间告诉她真相。得到了承诺,江秋莲全身心地去找证据定罪陈世峰。等陈世峰定罪后,刘鑫拉黑了江秋莲的微信、拉黑了电话,消失了,江秋莲怎么找都找不到她,此前给她发的微信都没有回复。刘鑫自己回国了,改了名字,回国后日子过得很滋润,天天都是聚会、晒漂亮的照片,积极阳光的小女生形象。2017年5月,愤怒的江秋莲在网络公布了刘鑫的家庭住址、单位等信息,立马就收到了刘鑫的微信,要求江秋莲删除网络信息,否则报警处理。刘鑫的父母给江秋莲打电话,质问她事情过了这么久了,为何还要揪着不放,还骂江歌之所以遇害,是她短命,与刘鑫无关,不要道德绑架。江秋莲把这些发到网上,刘鑫一家被推到风口浪尖,短命言论被大家转发,迫于无奈,刘鑫出来和江秋莲见面,全程都是哭兮兮,让江秋莲放过自己。刘鑫再次表示:她没有反锁房门,听到门外有声响,她去开门,门开了一点缝,就被外力关上,她怎么也推不开,就报警了,猫眼被堵上,她全程不清楚门外发生了什么。江秋莲只是想要一个真相,然而见面后,刘鑫满口谎言,伤了一个母亲的心,江秋莲给过刘鑫很多次机会,让她道歉认错,刘鑫坚决认为自己无需担责。2018年10月,江歌遇害后2年,江秋莲以生命纠纷对刘鑫提起诉讼,刘鑫拒绝接收起诉书,拒不露面。四、刘鑫在网络蹦跶成为大V,收获32万粉丝2019年,刘鑫改名,叫做刘暖曦,开通微博,在网上哭诉自己的委屈,怒骂江秋莲借女儿敛财立人设,认证上赫然写着“前日本留学生刑事案件当事人刘鑫。一个月时间涨粉32万,成为微博大V,光收到的粉丝打赏,就有5万余元。刘鑫的背后,有一个文化传媒公司,主要帮她打造人设,利用现在网络的谩骂,让她晋身为”网红”。这个“网红”打造计划,没多久就搁浅了,或许刘鑫过于有主见,她让大批量的粉丝去私信江秋莲,肆意谩骂,进行人身攻击。江秋莲转头收集证据,向微博举报,刘鑫的账号被封禁了。江歌的母亲江秋莲有没有借女儿的由头敛财呢?我只能说,那点钱财,远远达不到用“敛”字来形容。江歌遇害后,社会帮助筹款共计29万元,期间江秋莲将这笔钱用于请律师、请翻译、往返两边的机票等等。2021年4月14日,江秋莲起诉刘鑫一案开庭,因为争论过大,择日宣判。江歌案件,从2016年直到2021年8月,尚未有最后定论,历时6年的诉讼,不是普通老百姓可以承担得起的,29万元,杯水车薪,江秋莲变卖了唯一的住房,誓要讨公道。在刘鑫眼中,江歌妈妈是利用女儿敛财,所以才揪着她不放。你遇见过哪些三观不正的女生?刘鑫是头一个。刘鑫有学识,她充分地认识到,她所做的事情,在法律上无需担责,最多就是道德的谴责,她以为这件事,过个一两年,江歌妈妈就会放弃了,谁知道江歌妈妈是个倔强且理性的妇女,为了女儿,坚决不肯糊弄过去。她也预料到,江歌妈妈闹归闹,她不出庭,不出面,不说话,熬到庭审过去,继续过自己的逍遥人生。在庭审后,面对记者提问,她抓着爸爸的手,告诫道“不要和他们说一句话,说多错多。”不得不佩服刘鑫强大的心理素质,以及她父母的三观。现在,江歌妈妈从当初的被人同情,到遭受很多人的谩骂,大家开始烦她,认为她总是出来消费大众,这点事为何要总是拿出来说。江歌妈妈相依为命的女儿生死大事,在旁人看来,不过是那点事。在网上,有人发出一条提问:江歌妈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有一条高赞回答:无法想象,这事如果发生在我女儿身上,我会怎么办?我会变成一个什么样的人?《知否》里,盛明兰有一句话,我认为可以用来回答这个问题:你看,板子不打在自己身上,是不知道疼的。只要不是死了自家人,也是可以慷他人之慨的。真扯到自己身上来了,是宽宥也没有了,慈悲也没有了,是不是很好笑。刘鑫三观的败坏,是非观的扭曲,大部分来自于父母,在正常人眼里,自己好友为了你被害,自己至少要去安慰对方的妈妈,跪下磕头道歉,时时联系探望,而刘鑫,直接消失。刘鑫的父母,能说出“你女儿短命,与我家刘鑫有何干系”这句话的,三观,应该正确不到哪里了,不知道刘鑫是否是青出于蓝。静待后续。目前全球十大经济体分别是哪些国家?
根据2018年世界各国公布的GDP统计数据,目前世界十大经济体分别为 1、美国205130.00亿美元;2、中国134572.67亿美元;3、日本50706.26亿美元;4、德国40291.40亿美元;5、英国28088.99亿美元;6、法国27946.96亿美元;7、印度26899.92亿美元;8、意大利20869.11亿美元;9、巴西19093.86亿美元;10、加拿大17337.06亿美元。
当然,以上是按照各国2018年GDP总量进行排名的,因为GDP比较容易量化,所以比较容易比较。但是,每个国家的国土面积、人口规模、发展情况不同,这个排名也会经常出现变化。
1、美国
美国2018年GDP总量首次突破20万亿美元大关,成为全球首个突破20万亿美元的经济体。美国凭借自己世界第一的GDP总量,第三的人口规模,世界第四的国土面积,以及在经济、科技、金融、文化、政治外交等方面的实力和影响,成为首屈一指的全球第一大经济体。
2、中国
中国2018年GDP达到13.45万亿美元,达到美国GDP总量的65.58%,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拥有世界第一的人口,第三的国土面积,目前凭借庞大的人口和市场规模,经济处于高速发展阶段,在未来20年内是最有可能超过美国的国家。
3、日本
日本的GDP在上个世纪90年代就已经超过5万亿美元,现在依然没有大的提升。不过,日本GDP总量虽然过去20年变化不大,但是日本的经济发展质量却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已经已经从低端制造业转型到高端产业,只不过由于日本自身的人口和国土规模所限,经济总量才没有大的增长。
4、德国
德国是传统的工业制造强国,德国经济总量上长期落后于日本,处于三四名的位置。德国的人口要比日本少4000多万,但是两国的国土规模差不多,德国作为欧洲第一大经济体,至少在短期内没有欧洲国家可以超越。
5、英国
英国是老牌的资本主义国家,是欧洲三大经济体之一,经济体量和人口规模与法国基本相当。英国在科技、教育、金融等很多领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但是鉴于英国的人口和国土规模所限,英国虽然是世界强国,但是经济规模上要想有大的提升也不容易。
6、法国
法国也是老牌的资本主义国家,经济体量和人口规模与英国相当,但是国土面积是英国的三倍。法国作为欧洲的三大经济体之一,在科技、教育、文化等很多领域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法国与英国的情况差不多,由于受国家人口和国土规模所限,要想在经济规模上获得大的提升也比较困难。
7、印度
印度作为世界第二人口大国,拥有庞大的市场和发展潜力,目前经济处于高速发展阶段,如果按照目前的经济发展速度,印度将在2030年左右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
8、意大利
意大利的国土面积介入英国和德国之间,人口比英法德三国略少一些,意大利是欧洲第四大经济体。意大利也是老牌的资本主义国家,但是感觉意大利各方面都比英法德三国略差一些,但是也有自己的独特地方。
9、巴西
巴西国土面积世界第5,人口规模也是世界第5,经济体量世界第9。巴西国土条件好,资源丰富,建国时间跟美国差不多,按照巴西的条件,经济体量应该能够进入世界前四名,但是巴西目前的发展确实不能令人满意,巴西还是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的。
10、加拿大
加拿大是西方工业国家之一,但是其很多产业给美国做配套,对美国的依赖性比较高。加拿大得益于自身的地理位置,相对比较安全的地缘环境,使其不用投入很多资源发展军事,而是专注发展自身的经济。加拿大虽然国土面积世界第二,但是大部分地区是冰雪覆盖的无人区,只有纬度较低的地区适合人类居住和生活,依靠3700万的人口,能够挤进世界前十大经济体,已经不容易了。
河南平均工资是多少?
河南平均工资范围太大,说说前5名吧。
1、濮阳,濮阳凭借5360元的平均工资水平位居河南榜首,濮阳是商品粮生产基地,地下资源丰富,是咱河南的主要油田所在地。GDP也仅此于郑州,人均工资排第一也是当之无愧。
2、平顶山,平均工资5320元位列河南第二,有煤炭产业,也算是河南的领头羊,是豫西的经济、教育、交通中心。
3、三门峡,平均工资5080元。说起三门峡,这可是咱河南有名的旅游城市,景点也多,三门峡大坝啊,函谷关啥的,自然资源也丰富。
4、焦作,平均工资5020元。焦作云台山是世界地质公园,城市既干净又整洁,有太极还有山药,有历史底蕴,旅游品牌不是谁都可以得到的,工资水平也不错。
5、商丘,平均工资4940元。自古就是长寿之乡,拥有4处国家湿地公园、常年粮食产量也很高,被称为“豫东粮仓”,也是河南省最大的煤炭能源基地。
总体来看,资源丰富的城市工资也高一点,平均工资不代表个体情况。无论高低,幸福快乐就好。
美国的经济实力对比欧盟的经济实力?
在欧盟各国中,英法德三国的经济比较强大,三国的GDP总量超过8万亿美元,而欧盟28国的GDP总量为18万亿美元,三国的GDP占欧盟经济总量近一半。
美国2017年的GDP总量为19万亿美元,排在世界第一位,欧盟各国的经济总量为16万亿美元。所以美国的经济比欧盟强大。
中国2017年的GDp经济总量为13万亿美亿,中国有望在2060年之前,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强国。
为什么感觉美联储的水平比中国人民银行差很多?
大家好,我是头条财经领域创作者,特约分析师持证者,很高兴能受邀参与本次针对美联储问题及我国央行问题,做出合理的对比效应,
本篇带来全面的对央行及美联储进行多角度的解析如下:
首先美联储水平比我国央行弱这个问题,本人表示不是很赞同。
作为世界最大经济体的美国,以及美元体系,无疑是稍有动作及影响全球的存在。
短期而言,美元的霸权依旧存在。
就近期的美元大幅印钞而言,看似美联储无奈之举,实则又何尝不是在撸世界的羊毛?
美元霸权是什么?简单说来,就是美元是国际货币,目前国际贸易结算中百分之七八十都使用美元,在各国外汇储备中的占比也是最高。
此次的疫情印钞,做外汇的朋友可能发现,在印钞的同时,美元却依旧表现强势,很多人居然去买美元避险,这是为何,这就是现金为王的避险情绪。
若美国实施金融惩罚,例如冻结一些国家在海外的存款,更可以在这种疫情冲击下无限量无底线的印钱洗劫全球
美国自己防控病毒没防好,让全世界来买单,你说这公平吗?
当然不公平。但这就是现实。
当前的全球经济形势仍然需要认清格局!
对于美元的个人见解,短期震荡。100美元之上美联储将会压制,短期收支撑的因素在于美国疫情,以及全球疫情并未得到缓解。
何时美元指数能下行,等待美国经济好转,美元自然下行,美元下行,美联储将开启逆回购美元。
这就是撸羊毛,历史始终惊人的相似。
利用美元撸羊毛的事情不断上演,何时能结束?
其实本人也很期待人民币的国际化,以及人民币与原油挂钩程度,一带一路工程的向好,虽然近些年的贸易战困扰,或将持续5-8年左右,但作为中国人,引以为傲,卧龙终有撅起时,等待化羽冲天际!
就目前中美相关区别,笔者总结出以下观点:
本文将从美联储负债扩张两大原因、加息缩表及主动与被动加息展开,让大家更清晰的了解美联储及我国央行的关系,经济形势区别,如何应对
展开讨论分析及见解。
一、中美央行资产负债表前期扩张的原因不同
美联储扩表的背景是08年金融危机后的四轮QE。金融危机后,美联储先后展开了四轮量化宽松政策(QE)。首轮QE侧重于维护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定,资产购买以房地美(Freddie Mac)、房利美(Fannie Mae)、吉利美(Ginnie Mae)发行的抵押贷款支持债券(MBS)为主,以国债和上述三个机构自身发行的债券(联邦机构债)为辅。后几轮QE侧重于压低长端利率,支持经济和就业复苏,资产购买以长端国债为主,MBS为辅。
QE导致联储资产负债表从08年8月的9500亿美元扩张至目前的4.5万亿美元。在资产端,联储持有的国债迅速扩张,并新增联邦机构债券、抵押贷款支持债券、Maiden Lane证券组合几个资产项目;在负债端,联储向金融机构支付资金以购买上述证券,这些资金主要形成了庞大的超额储备金,体现在存款性机构其他存款这一负债项目中。据美联储定义,存款性机构其他存款主要是商业银行存在美联储的法定准备金和超额准备金。同时另有存款性机构定期存款(Term deposits held by depository institutions)一项,主要是类似央票性质的定期存款,目前余额为0。
美联储退出量化宽松的过程并不是缩表,而是不再新增购债。美联储从2013年下半年开始逐步缩减QE规模,2014年底完全退出QE,2015年12月美联储进入加息周期,标志着联储货币政策正常化的启动。但因美联储担心缩表会冲击金融市场,所以并没有采用同步缩表。
当前联储计划年底展开缩表,但实质也非主动卖出,而是对到期证券不进行再投资。直到2017年3月,美联储议息会议纪要表明美联储官员已经就年底美联储缩表达成初步一致意见。从会议纪要看,美联储缩表的实质是对到期的美国国债和MBS不再续作,并非主动卖出当前持有的证券。目前联储持有的证券中,1年内到期的资产包括2600亿美元的国债和90亿美元的联邦机构债,两者合计占总资产的6.1%。
中国央行扩表的原因是此前外汇占款增加导致的被动投放基础货币。中国央行与美联储资产扩张原因差异较大,此前中国长期处于经常账户与资本账户双顺差,国际收支顺差导致央行被动放出基础货币,用以购买银行体系中过剩的外汇。在这一过程中,央行资产端的外汇占款增加,(同时官方储备资产中的外汇储备也增加);负债端的其他存款性公司存款增加,因此资产负债表规模不断扩大。
二、中美之间货币政策的决定因素不同
美联储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非常明晰,就是通胀(物价)和就业(经济增长),货币政策的决定规则历经从泰勒规则、伯南克规则再到耶伦规则的逐步调整完善,但始终没有脱离通胀和就业这两大核心,这也使得美联储比较容易给出简洁的前瞻性指引。
约翰·泰勒在1993年的一篇论文中提出了“泰勒规则”,以公式的形式,量化地描述了在其他指标不变的情况下,通胀偏离目标水平、产出缺口每变动1个百分点,分别对应联邦基金利率应该作出怎样的对应调整;在20世纪80年代至21世纪初,美联储的货币政策基本严密地遵循了泰勒规则。此后伯南克针对“泰勒规则”进行了两方面的修正,一是赋予产出缺口更高的权重,二是用个人消费支出物价指数(PCE)来衡量通胀水平(最初泰勒规则中用GDP平减指数来衡量通胀水平),同时指出美联储以核心PCE作为衡量未来通胀水平的关键指标。
08年金融危机对美国经济形成明显冲击,其失业率迅速上升,通胀一度跌为负值。美联储启动量化宽松QE、同时下调联邦基金目标利率予以应对,联储资产负债表被迅速撑大,增量主体为增持美国中长期国债、以及抵押支持债券MBS。2014年初出任美联储主席的耶伦在多个场合反复强调对劳动力市场的关注,货币政策的“耶伦规则”将美联储关注的最终目标进一步丰富和明确为:核心PCE、季调失业率、劳动参与率。随着2014-15年美国经济数据逐渐趋稳,联储开始退出QE(但维持持有债券的到期续作),并于2015年底、2016年底两次上调基准利率。进入2017年以后,美联储缩表被更多地纳入讨论,预期会在加息进行到一定阶段以后启动缩表。
相对于美联储货币政策最终目标明确为通胀、就业,我国央行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构成更加丰富,在不同特定阶段,目标的重要性排序也各不相同。中国央行的最终目标可总结为“4+1”,即经济增长、物价稳定、充分就业、国际收支平衡,以及隐性目标——金融稳定,在货币政策转轨时期还可能包含发展金融市场和金融改革开放。
根据丁伯根原则(政策工具的数量至少要等于目标变量的数量),一个货币政策最终目标应有相应的政策工具与之对应,但我国央行实际上可运用的工具不足(准备金率、利率、再贷款等),而最终目标又过多,众多货币政策最终目标之间还可能存在互相矛盾的逻辑,这造成了央行在很多时候很难给出一个简洁的前瞻性指引。我们在判断货币政策取向的时候只能抓住主要矛盾,随着国内、国际经济背景的变化,对央行最终目标的重要性进行排序,来判断央行当前最关注的逻辑,从而判断其货币政策取向。
从2016年初至今,货币政策核心目标多次转变,当前核心关注金融稳定和国际收支平衡。
1.在2015年底美联储第一次加息后,2016年初人民币贬值压力和资本外流问题严峻,央行将国际收支平衡放在了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首位,提出为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不轻易实施降准。
2.去年2、3月份,国内经济走势出现疲态,2月底的降准,说明货币政策将稳增长作为最主要目标;在去年二三季度,我国国际收支压力、经济下行压力、通胀上行压力均有所缓解,货币政策最终目标变得不明晰。
3.从去年四季度开始,金融稳定和国际收支平衡是货币政策的核心目标。央行在公开市场操作结构上“缩短放长”,并于2017年春节前后全面上调政策利率,货币政策边际收紧。
中国央行的多目标制度,决定了资产负债表变动受多重因素影响。以2016年底至今为例:
2016 Q4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美联储再次加息,美元升值压力较强,人民币贬值和资本流出压力大。一方面,在货币政策操作方式上,当购汇需求旺盛对银行间市场人民币流动性产生冲击时,央行作为最后贷款人放流动性则助长道德风险,因此央行有意缩短放长、拉长资金供给期限,引导投资者主动调整预期,改变机构不备头寸的习惯。另一方面,资本流出压力增大,对国际收支平衡目标形成挑战,由于外汇占款增量缩减,资产负债表存在被动缩表压力。
防控金融风险的目标,则体现为央行主动缩表,对应资产负债表当中的“对其他存款性公司债权”缩量。2016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到“要把防控金融风险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下决心处置一批风险点,着力防控资产泡沫,提高和改进监管能力,确保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印证了一行三会加强金融机构监管力度。我国存在系统性风险的风险点主要在于房地产市场局部过热及杠杆高、理财产品、委外快速发展及债市杠杆高、非金融企业部门去杠杆对金融体系可能产生的冲击、地方政府隐性债务过高及财政金融化等,房地产市场、金融去杠杆是当前防范系统性风险的重要领域,防范系统性风险、维护金融稳定将是2017全年的主基调。
2016年9月下旬至10月密集出台“因城施策”的房地产调控政策,一定程度上消除了地产的潜在风险;2016年11月至当下对同业理财、委外投资、债市杠杆高、金融空转等问题加强监管,防范金融资产负债期限错配和流动性风险。2017年春节前后央行全面上调政策利率具有拐点性意义,意味着货币政策边际上转为收紧。
从流动性状况来看我国金融市场杠杆去化并未完成,在流动性不出现明显紧张,货币政策最终目标没有大幅偏离的前提下,中国央行将会继续收紧货币来迫使金融同业继续去杠杆,防范金融机构期限错配和流动性风险。下一步监管将会涉及投连万能险,大资管领域的监管套利、监管真空、监管重叠等问题。
三、中美加息与缩表之间的关系
美联储加息与缩表是强弱替代关系
随着美国经济的复苏,美联储将货币政策正常化提上日程,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提升基准利率,一个是收缩资产负债表。加息和缩表都是货币政策紧缩工具,两者的差异在于分别通过“价”、“量”影响市场资金面,对于美联储来说,由于目前资产负债表资产端国债和MBS规模较大(2016年底美联储持有国债占美国国债总量的比重达到15.41%,且多数为中长期债券),期限较长,缩表将会直接冲击债券的到期收益率,尤其是长期债券到期收益率。2014年10月美联储宣布退出量化宽松,并于2015年底进入加息通道。但退出量化宽松并不意味着缩表,由于担心缩表会冲击金融市场,美联储加息的同时,没有采用同步缩表,而是通过对到期债券进行再投资维持了资产负债表规模的基本稳定。
4月6日,美联储公布3月FOMC会议纪要,纪要中关于缩表的部分显示美联储官员在缩表问题上已形成较为一致的观点。一是多数联储官员认同缩表应在今年启动;二是缩表范围既包括美国国债,也包括MBS;三是缩表过程将是渐进性的和可预测的,以便引导市场的预期。
美联储加息与缩表是替代关系。我们认为,美联储会等到利率抬升到一定程度后才会考虑缩表,加息和缩表不会并行,两者是替代关系。预计美联储将在今年年底启动缩表,但这不意味着联储会超预期收紧,相反,缩表开始加息会放缓。实际上,美联储的货币政策正常化可以分为退出量化宽松阶段、加息阶段和缩表阶段。对于美联储缩表的进度和方式,我们预计进度将是循序渐进的,以避免对市场造成过度的冲击,缩表的主要方式非主动卖出,而是采取对到期证券不进行再投资的方式。
人民银行量价工具交替进行,没有加息阶段与缩表阶段的区分
美联储的缩表与我国央行的缩表存在显著的差异。美联储的缩表动机是,随着经济复苏,金融危机后过度扩张的资产负债表存在回归正常化的需求;我国央行的缩表动机是金融去杠杆大背景下的货币政策中性收紧。
我国央行的主动缩表伴随着基础货币收缩,2016年三季度至今先后经历了公开市场操作和再贷款的短期资金收缩(缩短放长策略),“提价保量”,以及“提价缩量”几个阶段。我国央行的量价工具交替进行,并没有加息阶段与缩表阶段的区分。
2016年3、4季度“缩短放长”的公开市场操作。本轮货币政策收紧和金融去杠杆源自2016年8月央行重启14天逆回购,9月重启28天逆回购。同时,9月最后一周央行回收流动性4201亿元,随后逐渐增加14天、28天逆回购,减少7天逆回购。央行通过收缩公开市场操作和再贷款的短期资金供给,增加长期资金供给,即缩短放长策略,拉长了金融机构的融资期限,并进而提高了市场的加权资金成本。但是这样的操作带来一个后果,即政策利率与市场利率产生裂口,市场出现套利空间,这引发央行提高政策利率。至此,货币政策进入“提价保量”阶段,央行在尽量减少市场冲击的背景下,同时提高了政策利率和市场利率。
2017年1、2月份“提价保量”,渐进式上调政策利率曲线。春节前后央行全面上调政策利率,1月24日,分别上调6个月和1年期MLF利率10BP至2.95%和3.1%。2月3日,上调7天、14天、28天逆回购操作利率10BP至2.35%、2.50%、2.65%;同时,上调SLF利率,SLF隔夜利率上调35BP至3.1%,7天、1个月利率均上调10BP至3.35%和3.7%。3月16日,人民银行继续全面提高政策利率,货币政策进入“提价缩量”阶段。
2017年3月份“提价缩量”。3月16日,人民银行紧跟美联储加息,再次全面上调逆回购、MLF和SLF利率,7天、14天、28天逆回购操作利率上调10BP至2.45%、2.60%、2.75%;6个月和1年期MLF利率上调10BP至3.05%和3.2%;SLF隔夜、7天和1个月利率分别上调20、10、10BP至3.3%、3.45%和3.8%。3月24日至4月12日,央行连续13天暂停公开市场操作,这是2016年1月央行建立公开市场每日操作常态化机制以来最长的一次。央行公开市场业务交易公告对3月底未开展逆回购的说明是,“临近月末财政持续支出,对冲央行逆回购到期后银行体系流动性总量适中,不开展公开市场操作”。3月央行负债端“财政存款”项目出现季节性下降,同时央行减少公开市场操作,导致资产端“对其他存款性公司债权”收缩,3月资产负债表收缩规模达8115亿元。
四、央行的“主动缩表”和“被动缩表”
央行的资产负债表是央行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的最终反映,央行执行货币政策是为了实现当前设定的最终货币政策目标而进行的,也就是说当前央行资产负债表的变动也是由央行当前设定的最终货币政策目标决定的,央行在多货币政策目标的情况下,最终目标之间的轻重主次也会有所不同。因此,我们研究和预测央行资产负债表变动,其实也是对于央行未来货币政策的研究和预测。市场当前讨论最为热烈的就是央行的“缩表”操作,特别是在美联储决定进行缩表之后,市场对于中国央行会跟随美联储一道缩表的讨论越来越多,我们认为中国央行缩表可以大致分为“主动缩表”和“被动缩表”两大类型。
“被动缩表”是央行的货币政策目标,例如国际收支目标,受到外部压力而使得央行被迫采取收缩资产负债表的情况。“主动缩表”则是央行为了实现某些货币政策目标,例如金融稳定隐性目标,而主动收缩资产负债表的操作。
央行“被动缩表”并未引起过多重视
央行被动缩表起源于美联储退出量化宽松之后的加息进程,2013年年底的加息改变了人民币汇率长期升值的趋势,央行资产负债表中的外汇资产在2014年5月份达到峰值之后一路下跌,外汇占款的下滑也直接导致了央行资产负债表增速的放缓。在滞后9个月之后,也就是2015年2月份央行的资产负债表终于由升转降,中国央行开始了自己第一次被动缩表时期。央行的这次被动缩表持续了10个月之久,央行资产规模从345,410.82 亿元下滑至317,836.97 亿元,缩表规模达到27573.85亿元。这是央行历史上缩表规模最大的一次,但是却没有引起市场的特别关注。
卜鑫认为,2015年央行的资产负债表收缩期间市场并没有产生较大的注意主要有以下两方面原因。首先,2015年央行进行了5次降息和3次降准,虽然基础货币出现了实质性下降,但是市场情绪被央行货币政策的宽松倾向安抚,因此对此次缩表没有引起金融市场较大的触动。其次,相对于央行的资产负债表总量的下滑,央行在此期间公开市场操作余额基本上维持不变,也就是说在本轮被动缩表期间央行并没有使用公开市场操作工具来对冲外汇占款的下降,而只要央行在公开市场到期续作就不会引起金融市场预期的较大波动。
因此,咱们基本上可以总结认为金融市场对于央行公开市场倾向和利率政策的关注远远高于央行资产负债表增减,也就是说如果央行货币政策表现出宽松倾向,即使央行缩表也不会引起市场较大关注。
五、央行“主动缩表”引起轩然大波
美元指数的近期回调给了央行一个时间窗口,外汇占款由前两年的平均2500亿每月的下降幅度收敛至目前每月1000亿元的水平,也就是说央行的被动缩表压力缓解了一半以上。但是央行在一季度的公开市场操作却引起了市场对于央行缩表的热烈讨论,央行3月份的总资产比1月份少了10,913.97 亿元,而其中因为外汇占款被动收缩的只有1128.1亿元,仅仅能够解释10%的规模收缩,也就是说央行自己主动收缩了剩下的90%规模。
央行的第二次缩表规模远小于第一次缩表,但是市场对于这次缩表的讨论明显高于上次缩表,我们认为有两个原因可以解释。第一,受到了美联储关于缩表的预期引导影响,“缩表”的概念得到普及,市场突然发现原来央行没有预期引导已经开始缩表。第二,央行的这次主动通过公开市场操作方式的主动缩表更加清晰的传达了货币收紧的信号,切肤之痛体会更加深刻。
六、主动缩表是否延续,要看货币政策主要矛盾的变化
当前,中国央行缩不缩表是主动的,并不依赖于外部。央行当前资产负债表的收缩是央行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到期不续作的方式实现的,央行在这次缩表操作中完全掌握了主动权,而央行主动缩表根本目的是为了实现金融稳定货币政策目标。我们在《防风险抑泡沫系列报告》中认为当前防风险抑泡沫的是中央关于金融领域的主要工作,各监管当局正在逐步将高层精神转化为细则实施,而央行本次缩表也是一种体现。
央行的资产负债表是央行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的最终反映,央行执行货币政策是为了实现当前设定的最终货币政策目标而进行的,也就是说当前央行资产负债表的变动也是由央行当前设定的最终货币政策目标决定的。我国央行货币政策最终目标存在多个,在不同特定阶段,目标的重要性排序也各不相同。中国央行的最终目标可总结为“4+1”,即经济增长、物价稳定、充分就业、国际收支平衡,以及隐性目标——金融稳定,在货币政策转轨时期还可能包含发展金融市场和金融改革开放。在央行多目标制度安排下,目标之间有可能是互相冲突的,央行如何在目标之间权衡将会决定了未来央行资产负债表是否继续收缩。
我们认为金融去杠杆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央行作为维护金融稳定主要部门,通过短期金融去化风险,实现其中期金融稳定的目标。金融稳定作为央行货币政策目标中主要矛盾将会继续下去。未来如果经济重新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如GDP低于增长目标,央行的货币政策主要矛盾仍然可能重回经济增长,也就是央行将会停止缩表重回宽松。
就目前2020年疫情影响之下,我们央行很难独善其身
因此,卜鑫认为,关注美联储动向,预测美联储政策,对国内央行的决定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仅供受众参考,不代表任何投资建议,任何参考本文所作的投资决策皆为受众自行独立作出,造成的经济、财务或其他风险均由受众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