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价,后期猪价或将有所回升

2024-02-27 22:55:06 59阅读

猪价,后期猪价或将有所回升?

中国生猪养殖行业周期性仍较为明显

我国生猪养殖行业呈显周期性特征,生猪价格周期性波动明显,一般3-4年为一个周期。所谓猪周期是指遵循“母猪数量减少——生猪供应减少——猪肉价格上涨——母猪补栏增加——生猪供应增加——猪肉价格下跌——母猪去产能”的一个循环,市场价格机制推动产能变化是猪周期的成因。

猪价,后期猪价或将有所回升

以往发生猪肉价格大幅失衡,国家层面会通过政策、资金、行政手段等方式促使猪肉价格尽快回调。自2021年9月起,国家坚持以预警调控为主,通过抓住“能繁母猪存栏量变化率”指标进行生猪产能调控,平滑猪周期的波动,未来猪价或将减少大幅波动,整体较为均衡。

猪肉价格处于最新一轮周期调整后的低位

2000年以来,全国生猪养殖业经历了如下波动周期:2002年至2006年、2006年至2010年、2010年至2014年、2014年至2018年各为一个完整周期,大周期中也存在若干个小周期。最近一次猪周期发生在2019-2021年,2019年受猪周期、非洲猪瘟疫情等因素叠加影响,生猪出栏下降,猪价呈现前低后高的走势,全年均价涨幅较大。2020年,虽然产能在逐步恢复,但因为前期产能去化幅度较大,因此2020年生猪整体处于供不应求状态,全年猪价在高位波动。2021年,产能基本恢复,市场供应明显回升,猪价快速下跌,目前猪肉价格处于低位。

值得注意的是,行业在2021年7月开始进行能繁母猪去产能,能繁母猪数量连续下降,目前能繁母猪处于合理水平。

政策积极响应猪周期波动规律并逐渐侧重长效调控

2019年非洲猪瘟爆发,猪瘟防疫事关生猪产业健康发展,事关人民群众肉食品保障,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并推出一系列促进生猪产业转型升级的措施。短期政策包括加大生猪生产扶持、增加信贷支持、压实猪瘟防疫工作等,长远性政策包括制定生猪产能管理方案、制定猪瘟疫情防疫方案等。

展望未来,政策对于生猪养殖的管控更侧重长效机制、提前预警,未来几年生猪养殖行业价格波动有望相对平滑,而商业化育种实现品质改良将是未来的重要方向。

猪价短期上涨属正常反应,缺乏长期上涨动力

从2019-2022年全国生猪存栏量变动情况来看,在经历2019年非洲猪瘟时期,生猪存栏量显著下滑,导致猪价明显上涨。2020年生猪存栏量仍未恢复以往水平,故全年猪价在高位波动。2021年以来,生猪存栏量已基本恢复猪瘟前水平,供给充足,猪价下滑。

进入2022年以来,生猪存栏量有波动下滑的态势,从价格上看,2022年4月以来猪价呈现上涨态势,表明行业不断推进去产能后市场价格迎来回暖。但整体来看,目前生猪存栏量仍处于历史高位,生猪存栏量充足,中长期涨价难以持续。

而从能繁母猪存栏量来看,从能繁母猪到肥猪出栏需要10-11个月养殖期,即能繁母猪的数量能够影响10个月后生猪出栏数量。2019-2021年上半年,能繁母猪存栏量不断上涨,主要是非洲瘟疫之后的产能扩大;2021年7月拐点以来,能繁母猪开始进行去产能,连续9个月产能不断下滑,截至2022年5月,我国能繁母猪存栏量为4192万头,相当于正常保有量的102.2%,产能正常,处于绿色区域。

2022年4月以来猪价上涨,更多是产能调减后市场的正常反应,但随着5月份能繁母猪存栏量环比回升,且能繁母猪仍处于合理区间,未来猪价缺乏进一步上涨动力。

更多本行业研究分析详见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生猪养殖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3月20日五省猪价出现下降?

3月20日五省猪价出现下降,会不会有暴跌的可能?这次下降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老人们常说,一些人的脸就像三月的天一样阴晴不定,但是三月份的生猪交易价格变得比三月的天还频繁,说涨全国所有的省份全部开涨,说降又全部开降,就跟大家约好了一样,即使是一个有几十年养殖经验的养殖户,也看不懂现在的行情,同时对接下来的养殖计划产生了迷惑。

那么这次价格下降会不会有个持续性?后期的走势如何?会不会有暴跌的可能?下面让我们一起分析一下,说说我个人的看法。

在其它回答中我曾经分析过,进入三月份的三次上涨,主要都是围绕在国家储备肉收购计划上。3月1日上涨之后,我们通过一些媒体了解3月8日有关部门将开启10万吨储备肉收购计划,由于价格上涨过快,原定计划取消。在经过四日调整后,12日国储收购计划终于启动,由最初计划的10万吨变更为21600吨,给出了20.6元一公斤的价格,全国上下竟然无一家企业接盘,最后流拍。

这个价格如果按照3月12日的市场行情来看确实略低,但相比较3月1日上涨之前,多数省份和这个价格相比,还是会有一至两元左右的差价,特别是东北地区差价要达到两至三元。

14日又有媒体发布了一条消息称,国家第二次储备肉收购计划將启动,收购的量是5万吨,虽然说量有所上涨,但同时也提出了几条要求,一必须是保证当日交易完毕后,屠宰的生猪方可入库,二禁止掺杂进口冷冻肉制品。3必须经过非洲猪瘟病毒检验检疫。

这个规定的出台,说明有关部门已经对目前生猪交易人为提高价格,导致暴涨状态发生这一现象,采取了行动避免有人从中投机倒把。

但在收购计划下发的当天,一些企业为了让有关部门制定第二次收购价格时,考虑到目前的市场因素,还是开启了第三次价格上涨,这次上涨一直持续了六天的时间,20日个别省份出现了下滑。

3月15日,我们从有关部门官方网站了解,国家有关部门下发了一个关于加强屠宰环节非洲猪瘟检测工作的通知,通知中明确要求企业要进行非洲猪瘟病毒自检,对5月1日前不达标的企业进行关停整改。

这条消息是3月15日发布的,但如果我们仔细去看,会发现这条消息的制定时间是在3月13日。这也就说明有关部门在第一次21600吨冷冻肉收购计划流拍后,13日就已经开始制定对一些企业的整改计划。加上14日公布的储备肉收购计划,所提出的要求,不难发现几次违规上涨已经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已经针对一些不法现象开始进行管理。

所以在我汇总所有信息后,18号在回答问题时曾经推测19日生猪市场行情可能会出现变化,因为又有全面上涨的迹象要发生。但这种现象照我所预测的推迟了一日,在回复网友评论的时候,我曾提到过再观察两至三日必有变动。

其实大家要是仔细去推敲都会发现这些问题,发现这些问题也并不难,只是很多人见涨说涨,见跌说跌,产生了一种随波逐流的心理。

如果要说后期生猪交易价格是否会出现暴跌的可能性?我个人感觉可能性不大,因为在之前我们一直推测19年新年期间的首次上涨,是因为屠企利用新年前一阶段价格低谷期,大量囤积了一部分冷冻肉制品,来应对后期的国储收购。而有关部门在第二次储备肉计划收购公示时也曾经提出了几点要求,就是避免有这种情况发生。

那么既然前期已经进行了库存,国储这条路走不通,不可能一直积压在库房了,势必要找到一个销量缺口进行抛售,而这个缺口是需要销量作为支持的。从目前来看,唯一一个销量比较大的缺口,就是五一节来临前的销量小高峰,所以应该是屠企集中抛售的阶段。而为了获得更高的差价,出现降幅也不会很大,否则后期的抛售会减小很大一部分收益。

以目前的市场情况来看,屠企前期收购的生猪目前也已经翻了一倍,所以即使入不了国储,也已经获利不菲了。

如果推测成真,除了有关部门国储收购省份外,其余的省份四月份适时出栏的生猪可能会和屠企抛售的生猪产生冲突,会影响售购量。毕竟目前想要外销只能通过屠宰企业,不像之前外省可以随意调运,这种情况也就有可能造成五一节之前,个别地区有价无市现象发生。

所以目前养殖户如果有合适的出栏机会,生猪的体重已经达标,尽量不要产生压栏惜售心里。因为目前的情况不像是以前,那怕是你养牛猪都没问题,现在有非洲猪瘟这个最大的行业杀手存在,在生猪达到出栏期后,你多存栏一日,风险性就会多增加一分,所以不管到什么时候,适时出栏都是最合理的养殖方案,养殖户一定要三思而后行。

全国生猪价格11平15跌?

全国生猪价格11平15跌,释放什么信号?猪价还有反转的机会吗?

自从今年11月4日政府投放了第七批中央储备肉以后,市场肥猪价格应声下跌,到现在生猪价格连续近半个月的回落,一些地方已经跌破了每斤12元,17日一些地方猪价止跌回升,但仍然是昙花一现,20日后又恢复下跌的趋势,全国生猪价格11平15跌,上涨的地方少而稳定和价格持续下跌的地方多,这说明今年肥猪价格的高峰期已经结束,进入价格走低阶段,但是猪价的涨与跌幅度上非常小的,消费疲软,上涨乏力,也就是今天下跌五角,明天价格回升八角的状况,肥猪价格在一定时间内是相对稳定的,也就是围绕每斤11—13元进行波动。现在饲料价格随着玉米、豆粕价格的下跌而下跌,生猪饲料成本的压力逐渐减轻,养殖利润进一步增加,现在每斤肥猪生产成本也就是在8.50元左右,出栏一头300斤的肥猪利润大约900元左右,利润仍然是丰厚的,在今年国内各个行业不景气的情况下,生猪产业也算是利润比较高的产业之一。

在今年春节前猪价很难有反转的机会,前段时间许多养猪人期待农历11、12月份南方地区加工制作腊肉时对猪肉需求量大幅度增加由此带动猪价的大涨价。确实常年南方地区的人们习惯于在农历11、12月份气候寒冷时价格制作腊肉、腊肠、火腿等,一年中饲养的生猪大约有60%左右的肥猪在这个阶段出栏,这个季节是猪肉消费量和猪价最高的季节,养猪人根据传统习惯和消费规律渴望在这个季节肥猪价格能够达到一年中最高的价位,能够卖一个好价钱。但是今年情况与往年不一样,事与愿违,影响肥猪价格上涨的因素很多,我认为主要是上市肥猪量、猪肉消费量的增加还是减少、消费者的购买力等。

一是近几年来形成了“猪肉价格逢节必降”的规律,现在是市场经济社会,市场经济的物价上由市场供求状况来确定的,但是也容易形成价格垄断,逢年过节人们有增加肉食品消费的习惯,家家户户都要炒几个可口的菜肴,猪肉需求量会大幅度增加,因此屠宰企业和农贸市场的猪肉零售商常常在这个时间段共同哄抬物价,提高猪肉的销售价格,形成了肉价逢节必涨的状况,而且猪肉销售价格上涨幅度很大。为维持猪肉的正常供应和价格的稳定,政府只能采取投放储备猪肉的措施来调控市场猪肉价格,使肉价能够维持在一个合理的价格范围内,多年的调控实践已经充分证明了,只要政府出手干预,高价猪肉可以平抑而下跌,只要市场肥猪价上涨过快过高,政府就会大量投放中央储备猪肉和进口大量低鸡蛋猪肉来平抑市场猪肉价格。

二是加工腊肉的传统习惯发生了改变,腊月加工制作腊肉现在已经不是家家户户都需要做的事情,腊肉主要是在国内南方地区制作,过去西南地区由于缺电,没有电冰箱,气候炎热潮湿,肉食品很难贮藏,而农贸市场建设滞后,西南地区人们的肉食品和食用油主要依靠年底屠宰的年猪,熬制的猪油可以在常温下长期保存,而新鲜猪肉就不能长期保存,老祖宗们在长期的探索中,摸索出肉食品保存的最佳方法就是制作成为腊肉、火腿、腊肠和坛子肉后能够长期保存,这样可以均衡的满足一年四季肉食品的需要。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前由于条件差,生活水平低,每年每家在春节前都尽量加工制作腊肉,那个时候,我们村寨每年春节有65%左右的农户能够宰杀年猪,除了肥肉用来熬猪油外国,其余的猪肉都是加工成腊肉,如果家庭使用的燃煤含有比较多的硫,那么只能制作坛子肉储存。基本上每家每年制作的腊肉、腊肠上百斤。现在一年一度的腊肉加工制作习惯逐渐改变,数量大幅度减少,加工时间不一定在腊月最寒冷的季节,而上普遍提前到10月份后气温降低、猪肉价最便宜的时间加工。现在的人们特别讲究饮食安全,过夜的剩菜剩饭不能吃,腊肉在熏烤过程中火温升到160-200度会导致腊肉产生如苯并芘、四二甲苯等一级致癌物,多吃这种腊肉就会对身体造成不好的影响。腊肉保存条件差,腊肉就会生长许多的黄曲霉菌,黄曲霉菌会产生黄曲霉毒素,吃了感染黄曲霉菌的腊肉会对身体造成不好的影响,为了追求健康食品,现在吃腊肉的人越来越少了。

三是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发生了改变,主要是由于2019年猪肉价格暴涨,当年猪肉价格从每斤7元左右暴涨超过45元,超过了消费者的承受能力,消费者只能转向消费价格稍低的鸡和鱼,肉食品消费结构发生了微妙变化,人们减少了猪肉的消费量,增加牛、羊、鸡、鱼的消费量。同时由于现在绝大多数饲养的肥猪是国外品种,这种猪肉味道差,有腥臭味,而且瘦肉比较柴,不受消费者的欢迎,有替代品后,人们逐渐减少猪肉的消费量。

四是今年普通百姓的购买力大幅度下降,消费者购买力的下降主要是由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引起的,今年贵州省、四川省、重庆市、云南省这些冬季加工制作腊肉的大省频繁发生新冠病毒肺炎疫情,连续三年来由于新冠病毒肺炎疫情的影响,消费者的收入明显减少,特别是今年疫情比较严重,如果某个地区发生了疫情,立即会被封闭管理,不论是城市还是农村,都要实行静默防控,禁止人们聚集和外出,这样造成人们没有办法外出工作,不上班就意味着没有收入,商店关门,工厂停工,小老板都在找工作。我们村寨中常年外出打工的农民工今年大多数窝在家中,长期不能外出,经过长时间的封闭,经济收入大幅度减少,普通百姓购买力大幅度下降,现在普遍重点是解决温饱问题,对于加工腊肉来说那是小事,由于购买力下降,今年的腊肉加工数量将大幅度减少。

今年猪价反转的机会非常渺小,一年中真正的猪肉消费旺季还没有来到,到冬至前后进入传统腊肉制品加工制作季节,猪价会有一小波涨价潮,但是猪价不可能达到养猪人渴望的那个价,也就是在目前的价位上稍有上涨,每斤肥猪平均价大概率在11—13元,很难突破每斤13元的价位。因此今年可能要重复去年春节期间猪肉价格变化的覆辙,先高后低。我认为年底的猪价仍然与去年一样呈现走低的态势,现在养猪人不要祈求肥猪价格会发生大涨,不要继续压栏,猪价的持续下跌是大势所趋,达到出栏体重的肥猪及时出栏变现,只要肥猪价在每斤10元以上就有利润的。

可还有省区起哄上涨?

猪价罕见全线暴跌,可还有省区起哄上涨,这究竟是何居心?

现在是市场经济,不存在起哄上涨,现在国内规模养殖企业已经超过18万个,价格垄断已经很难形成,能够存在的是肥猪价格稍微有上涨的趋势就会有企业不惜血本大量出栏肥猪将价格压下来。肥猪价格低于成本价,养猪人长期亏本对养殖企业和消费者都是不利的。 猪肉暴跌并不是好事,对消费者来说是可以吃到价格低廉的猪肉,对于生产者来说没有利润,长期没有利润的产业是不会有人继续经营的,猪肉价格如果长期低于成本价,养猪人没有利润,那么就会没有人养殖,养殖的生猪数量就会大幅度减少,市场上的猪肉就会出现供不应求,价格就会暴涨。因此,肥猪价格不能再继续跌下去,只有价格维持在合理的价格范围内,养猪人有一定适当的利润,消费者又能够承受,才能保证市场猪肉的正常供应。现在不论是消费者还是生产者都希望肥猪的价格能够回升到正常价格范围内。这不是起哄上涨,中秋节后,气温逐渐降低,就进入了猪肉的消费旺季,猪肉价格会适当回升的。

大家都知道,2018年下半年发生的非洲猪瘟疫病传播速度很快,很快大陆各个省区包括海南省在内都感染非洲猪瘟疫病,猪场周边发现猪瘟容易殃及池鱼,为了控制非洲猪瘟的扩散,通常对附近的生猪都要进行处理的。一时间,国内的猪肉价格是先发生暴跌然后出现暴涨,我们这里的猪肉从每斤10元左右下跌到7元左右。短时间内,国内生猪存栏数量大幅度减少,据农业农村部400个定点监测县的数据显示,2019年8月生猪存栏同比下降了38.7%,能繁母猪存栏同比下降了37.4%。市场肥猪供不应求,造成猪肉价格暴涨,2019年6月份后,国内各个地方发生了猪肉价格暴涨,我们这里猪肉价从每斤7元左右暴涨到45元。2019年下半年,国家为鼓励人们养猪,恢复生猪养殖,出台了养猪的优惠政策,国家最高给养殖企业500万补助,还有各种补贴和奖励,吸引了大量的企业跨界投资养猪,国内规模养殖企业数量增加明显,国内规模猪场从去年年初的16.1万家增加到目前的18万家。

这几年养猪界非常混乱,在养猪红利时期涌入养猪业的企业比较多,良莠不齐,相互竞争,不按规矩出牌,新进入养猪行业的企业大多数是养殖业的门外汉,这些企业对生猪养殖规律不清楚,不懂生猪的经营与管理,大多数企业仍然是以工业管理模式组织生猪生产,没有按照市场的需要而进行生产,一见养猪利润确实高,不顾一切地签订养殖合同,大量养殖生猪,短时期内超过了市场的需求量。这些养殖企业采取的是“公司+农户”的经营方式,这些养殖企业进入养猪业后培育的母猪还没有产仔,在春节前前后后与养殖农户签署了大量的养殖合同,仔猪缺乏,在春节期间就出现抢购仔猪的情况,一头断奶仔猪的迅速价格曾经常规2000元,每斤仔猪价格长期维持在80元,春节期间高价购买的育肥仔猪育肥的猪就是现在出栏的肥猪,平均每斤肥猪的生产成本中仔猪费用就占5元多,肥猪价格从年初到7月份持续下跌,养猪人严重亏本,现在一般肥猪迅速价格在7.5元左右,如果费育肥仔猪价格是现在的价,那么是在生产成本左右,亏本比较小。

为出手相救,政府出台收储肥猪,通过几次的收储,存栏的大肥猪减少了,现在肥猪已上升到7—8元左右一斤,不论是生产者还是消费者都希望猪肉价格不能再继续下滑了,这次肥猪价格长期持续下降,养猪人是亏惨了,去年所赚的钱逐渐倒出,在这种情况下,只有政府出手相救,但是出手相救不是给养殖企业补助,而是大量收购肥猪进行冷贮。这样减少市场肥猪供应的压力,达到供需平衡,肥猪价格就会逐渐趋于合理。因为现在是市场经济,国家是不能像过去那样由物价部门制定价格,只能通过收购过多的肥猪,减少市场的压力,从而提高肥猪的销售价格。我们国家对农产品基本都是采取这个方法进行救市的,不可能直接出资补助。

立秋后,即将进入一年一度的猪肉的消费旺季,猪价会明显上涨,进入猪肉消费旺季,只要肥猪的销售价格在每斤10元以上养猪人就可以获得一定的利润。

立秋后很快气温就开始下降,气候凉爽了就开始进入了猪肉消费的旺季,每年在中秋节前一个月左右市场猪肉价格就出现明显的涨价。同时立秋后的传统节日比较多, 中秋节、重阳节、下元节、腊八节、冬至节、除夕等。这些传统节日都是大量消费猪肉的。猪肉消费旺季的来到能够大量资金猪肉的销售量,价格就会有明显的上升。

现在进口和销售的冷冻猪肉数量大幅度减少,这段时间菲律宾、越南等东南亚地区非洲猪瘟流行,这些国家生猪生产受到非洲猪瘟疫情影响,生猪产能也大幅度减少,这就使得这些国家不得不加大进口以满足国内需求,同时,国际粮食价格的涨价,造成肥猪生产成本的增加,国际猪肉价格上涨,进口冷冻猪肉利润大幅度减少,冷冻猪肉进口量减少,进口冷冻猪肉的大量减少,就会使国内猪肉价格稳定,然后缓慢回升。

今年国内的生猪产能仍然不足,生猪养殖数量不足,仍然存在一定的缺口。现在生猪养殖数量仅恢复到发生非洲猪瘟疫情前的2017年的水平,我国每年生猪递增必须达到5%才能满足市场不断增长的需要,三年就是要在2017年的基础上增加15%以上,所以按照正常发展速度,缺额在15%以上,因此,国内的生猪生产并没有真正的饱和,与正常发展速度比较,缺口还是大的,到中秋节后进入猪肉消费旺季,肥猪供应的缺口就会显示出来,猪肉价格是要上升的,而且上涨幅度是相当大的。现在市场上出栏肥猪过多是由于养殖企业按照工业化的管理方法进行养猪,过于集中出栏肥猪,消费量没有得到有效的增加,显得现在养猪数量已经饱和了的假象。

肉价何时回15元?

感谢你的问题,但说到猪肉“塌方式”暴跌,那是不可能的,不知道你是从哪里得来的这个结论。我前几天去超市买猪肉,价格还是跟以前一样,没有所谓的掉价一说。而市场上生猪成交的价格虽然有小的回落,但也在20元以上,更没有肉价回到15元的可能性。

风险成本:非洲猪瘟的疫苗还没有投入市场,所以养猪产业仍然会会受到非洲猪瘟的威胁,这样也直接增加养猪的风险,风险的成本一定会转嫁到猪肉上,所以猪肉短时间内不可能出现所谓的“塌方式”暴跌。

市场需求:出现暴跌,一定是市场供过于求,而出现供过于求的情况,无非有两种因素,一种是养猪产业过剩,太多人养了,而我国去年刚刚发生了大规模的非洲猪瘟,让整个行业的猪肉存栏量跌至了历史最低水平,所以出现产业过剩的情况可能性不大。另外一方面市场对猪肉的需求降低,也不太可能的。国内疫情的控制,各行各业都在复苏,市场对于猪肉的需求是有回升。同时下半年是秋冬季节,根据国人的饮食习惯,对肉类的需求量也会增加。由此可见猪肉的市场需求是稳中上升,需求将直接影响到价格。

养殖成本:这一年来猪饲料相关的粮食价格都在上涨,特别是玉米价格已经升至8年的最高水平,还有黄豆和小麦价格也大幅度上涨,原料价格上涨,猪饲料的价格自然也跟着水涨船高,养猪的成本也就跟着上升了。

另外还有一些外围因素的影响,比如物价的上涨,比如国外猪肉进口的影响,国外非洲猪瘟疫情,新冠疫情并没有得到控制,所以我们在进口猪肉这个问题上,会非常谨慎。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