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生梦境 鲜血伯爵,如何评价应伯爵这个人物?
永生梦境 鲜血伯爵,如何评价应伯爵这个人物?
《金瓶梅》的第三号人物应伯爵“是帮闲帮凶人物的代表,是一个极丑恶的人物”,(朱星:《<金瓶梅>的故事梗概和主要人物评介》)这样的结论已成为人们的共识。但当我们以此作为评判的尺度来衡量应伯爵的所作所为时,便会发现这样的尺度并不完全适合应伯爵。确切地说,在这个尺度中,只有帮闲的丑的那一面适合于应伯爵,而帮凶的恶的一面,与应伯爵并不相干,是强加于他的,是对他的极大误解。 在一百回的《金瓶梅》中有近六十回写到应伯爵,全面而深入地考察应伯爵的所有行止,虽然随处可以见到他帮闲抹脚,招揽说事,赚吃骗喝,插科打诨,趋炎附势,逢迎拍马,出乖露丑,整天跟在西门庆的鞍前马后,不是家奴,胜似家奴,将帮闲的本领发挥到了极致,无疑是一个丑极了的帮闲人物的代表,但我们何曾见他替西门庆帮过凶,作过恶,害过人?西门庆偷奸潘金莲,毒杀武大,设法把武松充配到孟州;西门庆骗娶寡妇孟玉楼,将她的财物都诈取了出来;西门庆勾引李瓶儿,霸占花子虚的巨额钱财并将其活活气死;西门庆收买流氓,殴打蒋竹山,诬告其赖账,并拘进提刑所毒打;西门庆通奸宋惠莲,设计陷害来旺儿;西门庆仗势打死宋惠莲的父亲宋仁;西门庆因为李桂姐背着他接客,把李家砸得稀巴烂;西门庆做了提刑官后,苗员外的家人苗青串通强盗杀了家主,他得到苗青的一千两银子,就放了苗青,只把强盗杀掉了;还有那举不胜举的西门庆在自己家中的滥施淫威……令人发指的行凶作恶害人之事,西门庆做了一桩又一桩,而一个不争的事实竟然是,作为高级帮闲的应伯爵,却没有染指其中的一件!至于应伯爵自己去作恶行凶害人的事,在小说中我们同样也是找不出来的。既然应伯爵并没有为西门庆帮过凶,自己也未害过人,我们又怎么可以对应伯爵作下“帮闲帮凶人物的代表,是一个极丑恶的人物”的定论呢?真实的应伯爵,只是一个帮闲人物的代表,只是一个丑极了的人物。 丑而不恶,帮闲而未帮凶,这才是真实的应伯爵。而应伯爵不为西门庆帮凶作恶害人的原因其实并不复杂,一则西门庆的所有作恶行凶害人的事情根本就用不着应伯爵的帮助;二则就本质上说,沦为城市无业游民的应伯爵也不属于那种以帮凶为能事为乐事的地痞流氓一类人物。应伯爵心里非常明白,在西门庆的心目中,他充其量只是一个供人开心取乐的食客而已,西门庆需要的就是他的一张能说会道的嘴和知趣的心机,而他为西门庆帮闲的目的,也仅仅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口腹之欲而已,更大的好处,更多的实惠,他是想也不敢想的。因而以他的精于世故,他是犯不着为西门庆帮凶,白白地染上满手的鲜血的。 但人们对应伯爵的误解还不仅于此。应伯爵不仅不是一个帮凶作恶的人物,而且在许多时候,他还能够利用自己的高级帮闲的特殊地位,利用他与西门庆的特殊关系,想法设法给那些生活在社会下层为生存而苦苦挣扎的人们提供一些帮助。西门庆在结拜兄弟前曾对吴月娘这样评论应伯爵:“自我这应二哥这一个人,本心又好又知趣,着人使着他,没有一个不依顺的,做事又十分停当。”西门庆的评论可谓入木三分,只不过应伯爵不仅热心为西门庆帮闲,也同样热心为那些求助于他的人帮忙。无论什么人有求于他,他都会竭尽全力给予帮助,特别是对那些处境困顿者,他更能够不计报酬,不计得失,想方设法为人排忧解难。正是基于这一点,我们才说应伯爵既是一个为西门庆帮闲的丑人,又是一个乐于助人、心地宽厚善良的好人。他有着令人厌恶的一面,也有着令人感到可敬的一面。正因为有了好人这一层面,应伯爵的性格,才有了丑与善的两重性的构成,才显得丰富多姿,令人品评不尽。 我们来看一看应伯爵是怎样做一个好人的。 应伯爵很重情重义,他与众兄弟结盟,是为了相互有个照应,所以应伯爵与众弟兄能够平等相待,只要他们有了难处,他总是热心相助,从不推辞。也正因为如此,众弟兄有了难处,即使是需要西门庆帮助的,也都很乐意求助于应伯爵。在小说的第一回中,应伯爵因很长时间没来西门庆家而受到西门庆的责备。应伯爵先是充当拉皮条的角色,向西门庆引荐了桂姐儿,以此博得西门庆的谅解和欢心,然后才说明这么长时间没来的真正原因,是因为他们的“会中兄弟”卜志道死了,“在他家帮着乱了几日,发送他出门”。卜志道本也是西门庆平时来往较多的一个所谓的“好兄弟”,可西门庆对他的态度与应伯爵相比可就大相径庭,差之甚远了。西门庆竟没有亲自去吊孝,仅仅是让下人送了点“香楮奠礼去”,而他送礼的原因竟然是“我前日承他送我一把真金川扇儿,我正要拿甚答谢答谢”。他提到卜志道时语言是那么冷漠,那么无动于衷,那么无所谓,何曾有一丁点儿的兄弟情义。而应伯爵则非常重义气,“人走茶不凉”,宁肯冷落西门庆,也要在卜志道家里帮助孤儿寡母处理后事。应伯爵这样做,绝不是出自什么私利的目的,他完全是出于一片同情心,完全是在尽穷哥们的义气。他为西门庆帮闲表现的是一副丑人的嘴脸,而他为穷弟兄帮忙,则实实在在地是一个好人的形象了。 应伯爵的另一个盟兄弟常峙节,穷得没有房子住,老婆在家里闹得他一愁莫展。他曾经在一次酒席上向西门庆提过借钱的事,可西门庆当时未予理睬。于是他只好去求助于应伯爵。他把应伯爵请到一个小菜馆里,当他把向西门庆借钱的事说出来后,应伯爵只吃了几杯酒,更没有吃几筷子菜,就以不吃“早酒”为由,放下碗筷,领着常峙节直奔西门庆家里去了。他既不想让常峙节为此多破费,又把这事看得很重很急,像自己的事一般,如果没有一副乐于济人的火热心肠,他会这样不吃送上口的食吗?如果他果真是一个“不仁不义”(这样的评价在研究应伯爵的文章中屡见不鲜)毫无廉耻的小人,他还不乘人之危,敲上一笔说事的佣金吗?但事实上,他却是二话不说,什么价钱也不讲,把事情办得特别上心。到了西门庆家里,他用尽心机,先是说了一大番让西门庆开心的话,然后察颜观色,不失时机、恰到好处地提出常峙节借钱的事。即使这样,西门庆也只是先给了十二两的碎银子,推说自己手里没有银子,买房子的钱以后再说。显而易见,西门庆手头再紧,几十两的闲银子总还是能够拿得出来的吧。他实在是不想借银子给常峙节,因为他知道常峙节太穷了,借了钱不知哪辈子能还,更不用说借此生利了,而且结盟的兄弟,也是不好开口要账的,借了跟送了实在是没有多少区别。西门庆的这种心理,应伯爵最为清楚,他知道西门庆的钱难借,所以他自己都极少向西门庆开口借钱,但是为了朋友,他还是舍着老脸,硬着头皮,帮助把钱借到了手。这说明,应伯爵对他的一帮子结义兄弟,并不像西门庆那样以主仆关系待之,而是平等相待,讲情讲义,这一点正表现出了应伯爵为人真诚而又并不势利的重情重义的一面。 对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弱者充满了同情心,只要他们有了困难需要自己帮助,即使平时没有多少来往,即使拿不出什么谢礼来,应伯爵也会毫不犹豫地竭尽全力给予帮助。桂姐因为接客丁相公,得罪了西门庆,西门庆不仅砸了妓院,而且发誓从那以后,“不与李桂姐上门走动,家中摆酒,也不叫李铭唱曲,就疏淡了。”真是城池失火,殃及池鱼,以靠在妓院和有钱人家里卖唱为生的李铭也因此而受到了牵连,生计发生了危机。他在求应伯爵帮他向西门庆说情时说道:“就是桂姐那边的事,各门各户,小的实不知道。如今爹因怪那边,连小的也怪了。这负屈衔冤,没处伸讨,……爹动意恼小的不打紧,同行中人越发欺负小的了。”西门庆是清河县的一霸,西门庆不喜欢的人,谁个又敢接近呢?而且这一次,西门庆恼的又特别厉害,再加上李铭此前曾因春梅说李铭酒后失态,西门庆此次对他的恼怒也就可想而知了,而要想转变西门庆对他的态度,使他重新在清河县的卖艺圈子里获得一席之地,难度真是太大了。替李铭向西门庆去说情,实在是一件冒风险的吃力不讨好的事,稍为明智一点的人,谁个又会为李铭这种在社会上最被人瞧不起的卖唱为业的小人物去出力呢?李铭想到了应伯爵,他可怜巴巴地拿着“烧鸭二只,老酒二瓶”这微不足道的薄礼,来求应伯爵替他向西门庆说情。李铭的不幸遭遇深深打动了应伯爵的同情心,他爽快地说:“我没有个不替你说的。我从前已往不知替人完美了多少勾当,你央及我这些事儿,我不替你说?”而且他还表现得特别慷慨仗义:“你依着我,把这礼儿你还拿回去。你是那里钱儿,我受你的?”在李铭的再三央求下,他才收下了礼,却又拿出三十文钱来,打发了送礼盒的人。这样的举动,对于经常与西门庆一起混吃溜喝,而且从来都是一毛不拔的应伯爵来说,在为别人帮忙时,还能有如此举动,实在是古道热肠,令人顿生敬意。应伯爵随后带着李铭来到西门庆家,经过了应伯爵的一顿巧说和巧加安排,最后,西门庆终于在沉呤了半晌之后,说:“既你二爹再三说,我不恼你了。”事后,应伯爵对李铭说:“如何?刚才不是我这般说着,他甚是恼你。他有钱的性儿,随他说几句罢了。”还教他:“明日交你桂姐赶热脚儿来,两当一,就与三娘娘做生日,就与他陪了礼儿来,一天事都了了。”应伯爵顺带着,连李桂姐的事也安排妥当了。事后,李铭也未对应伯爵有什么谢礼,而应伯爵依然对他是相当的关照,从未为此去勒索李铭,向他讨什么好处。应伯爵的所作所为,纯粹是出于对弱者的同情,纯粹是因为他还有着一颗乐于扶人之困的善心。 帮穷朋友向西门庆借钱也是应伯爵经常做的好事。虽然应伯爵帮人借钱从中也得到了一些好处,但他却极少乘人之难向人主动索取。向西门庆借钱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甚至可以说是一件既要脸面又要心计的难事,否则人家就不会间接地通过应伯爵来借了。但无论怎样难借,只要人家开口求他,他总要千方百计地帮助把钱给借到手,而且还都能尽可能地替别人着想,或免掉利息,或延长借期,或增加借款,使别人能得到更多的实惠,无不显示出应伯爵乐于助人的善良心地。吴典恩因为要做驿丞之事需上下打点,而家中一文钱也没有,就再三央及应伯爵,求他向西门庆借七八十两银子,并许应伯爵十两银子相谢,说着竟然跪在地下。虽然他答应给十两银子相谢,但那必需是事情办成之后,如若办不成的话,是没有的。而应伯爵不仅毫不推辞地包揽下来,而且还让吴点恩将借款改成一百两,并说“恒是看我面,不要你利钱,你且得手使了。到明日得官慢慢陆续还他也不迟。”看他,为别人想得多么周到。他本来是完全有理由借着多借到的钱和省掉了的利钱再向借钱人敲下一笔的,但他从没有想这样做,十两银子的好处是别人主动给他的,而多借到的钱和省掉的利钱却要远远超过他所得到的说事的好处费了。其实应伯爵家中的经济情况也十分窘迫,但他没有乘人之危,借机发财,这时的应伯爵真是善良真诚而又单纯可敬。为了能顺利地借到钱,应伯爵也算绞尽了脑汁,他巧嘴如簧,先是大夸西门庆的犀角带如何之好,在将西门庆的心情调理得十分惬意时,这才说出替吴典恩借钱的事,以至于西门庆一高兴,不仅借足了一百两,而且还把利钱也“抹了”。商人李三和黄四要向西门庆借一千两银子的巨款做生意,更是一件很难办的事。应伯爵费了更大的精力,一次不行,二次,二次不行,三次,小说写这次借钱前后用了十多回的篇幅,应伯爵正面侧面,直接间接,确实费尽了心机,才帮助李三黄四借到了钱。当然他从中也确实得到了一定的好处,但这也不必苛责,因为他的确为此付出了大量的劳动,而李三黄四他们也确实是自觉自愿想给他的,而他由此给李三黄四带来的经济上的好处,就更不是那几个好处费所能抵上的了。像这类事情,如若应伯爵真是一个不仁不义的贪婪小人,他还不会大敲竹杠,天经地义而又轻而易举地发上一笔大财。但他没有这样想,更没有这样做,他的心思确实都一门腔地扑在了为别人解难排忧上了。 在有些研究文章里,把应伯爵为韩道国说情的事当作应伯爵为了钱进行“帮凶”的唯一的典型事例。但在这件事情上,应伯爵同样也是出于为别人排难解纷的好心为别人帮忙,在整个事件的始终,他都没有存一点为谁帮凶去害谁的心思,也没有存心借机去敲人家的竹杠,发一笔大财。韩道国的老婆,因为和小叔子通奸被邻居好事的浮浪子弟们捉着送进了衙门。韩道国无可奈何,不愿因此而家败人亡,就找着应伯爵,说是那些浮浪子弟如何无中生有,惹事生非,使他们家深受其害的,可怜巴巴地央求应伯爵给西门庆说情放了他的老婆和弟弟。这种事情,其实只是韩家的内政,本是无什么是非可言的,那些街上的浮浪子弟纯粹是出于恶作剧的目的而有意滋事。应伯爵为韩道国说情,并不是要为谁帮凶,要说这里面有凶手的话,那就只能是那几个无事生非的浮浪子弟,韩家只是受害者。应伯爵完全是出于同情心才帮韩道国的忙,是出于替人家消灾免难的善良心地,他绝没有心要借机去害那几个浪荡子弟,当然就更提不上在这件事情上要为西门庆帮凶了。他也不是为了要从中敲榨钱财,韩道国在当初找应伯爵帮忙的时候也根本没有提到钱的事,而且事成之后,小说中也没有写韩道国给了应伯爵多少好处。应伯爵在向西门庆陈述事件的前因后果时,虽然无中生有地把韩道国老婆被抓说得很无辜,但将那几个街头的浪荡子弟说成是“时常打砖掠瓦鬼混”的“不三不四的人”,却也并无夸张。而应伯爵编造这些谎话的目的并不是为了要借机去整那几个街头的小混混,而只是为了让西门庆相信他说的话,好赶快地放人。果然,西门庆听了他的话,就吩咐地方,改了报单,次日带到他的衙门里发落。结果放了韩道国的老婆同她的小叔子韩二,却又把那班好管闲事的人捉去,给了一个非奸即盗的罪名打了个臭死,押到了监里。而事情出现相反的结果,却并不应伯爵所希望的,他所要做的只是放了韩家的人而已,而事情到了这样一步田地,却已不是应伯爵所能够左右得了的了。接下来这群人的父兄慌了手脚,大伙凑了四十两银去找应伯爵,让他说情,这却让应伯爵左右为难了。他做事的出发点,纯粹是为了替人帮忙消灾,而不是为了害人,对于他来说,只要有求于他,不论什么人,只要是需要帮忙而他又能够帮得上的,他都会热情相助的。如果说这件事也算得上西门庆做下的一件恶事(其实说这是一件昏官做下的糊涂事更为确切),应伯爵又是一个帮凶的话,他就不会帮这伙人去说情了,即使说情的话,也会昧着良心,黑着心,借机狠狠地敲榨他们一大笔银子才是。但看到这些人的可怜相,他又动了同情心,但碍于韩道国这一面,又不好直接找西门庆,正如他对老婆说的:“我可知不好说的。”他灵机一动,拿了十五两银子,去贿赂西门庆的男宠书童,让他在西门庆跟前说情。那书童嫌钱少,应伯爵只得又送五两。后来书童买份礼物,送给李瓶儿,说了这件事,结果关押的那班子弟才被放了出来。从表面上看,应伯爵两头落情,但是一则他并不是主动去两头说情,以求得两方面的好处的,而他所得到的实际上的好处与他所做的事相比,实在又是微不足道了;二则他的出发点也只是单纯地为别人消灾免难,而不是要借机两边生事,存心去发一笔亏心财,存心去做害人的亏心事。因此把这事作为他帮凶的典型事例是不恰当的,是没有道理的。 应伯爵做的好事,还远远不止这些,但这已足以说明,在应伯爵的心灵深处,确实有一付古道热肠,有一颗为善的心。应伯爵本人也是生活的弱者,也生活在社会的底层,也经常受着穷困潦倒的煎熬,他对弱者富有同情心可以说是由他的特定的社会地位所决定的。以他的精明,他深深知道,他的命运其实与李铭们,与常峙节们是没有本质的区别的,如果说有区别的话,也只是因为能说会道、善于应酬而能多得到西门庆的一点好处而已。在应伯爵的身上,除了作为基本性格特征的丑的一面外,还有着善良的一面,在他委琐低鄙的外表下,在他心灵的深处,人性的利他的美好的一面还未完全泯灭。但这好的一面却因为其大丑的一面过于突出,也就难为人们所察觉了。但探讨应伯爵的这些被人忽视的性格层面,对于更加完整深入地研究应伯爵这个帮闲的典型,对于我们认识那个非人道的社会是怎样扭曲和毁灭人性中的美好的东西的,从而更进一步认识小说对社会以及人性的深刻的揭示,都是不无价值的。
黛玉临终前为何对紫鹃说自己身子是干净的?
在《红楼梦》第九十八回中,黛玉临终前对紫娟推心置腹地说了一翻心里话:
这里黛玉睁开眼一看,只有紫娟和奶妈并几个小丫头在那里,便一手攥了紫娟的手,使着劲说,道:“我是不中用的人了。你服侍我几年,我原指望咱们两个总在一处。不想我……”说着又喘了一会子,闭了眼歇着。
紫娟见她攥着不肯松手,自己也不敢挪动,看他的光景比早半天好些,只当还可以回转,听了这话,又寒了半截。半天黛玉又说道:“妹妹,我这里并没有亲人。我的身子是干净的,你好歹叫他们送我回去。“说到这里又闭了眼不言语了。那手却渐渐紧了,喘成一处,只是出气大入气小,已经促疾得很了。
黛玉临终前和紫娟谈话紫娟忙了,连忙叫人请李纨,可探春来了。紫娟见了,忙悄悄地说道:“三姑娘,瞧瞧林姑娘罢。”说着,泪如雨下。探春过来,摸了摸黛玉的手已经凉了,连目光也都散了。
探春紫娟正哭着叫人端水来给黛玉擦洗,李纨赶忙进来了。三个人才见了,来不及说话。刚擦着,猛听黛玉直声道:“宝玉,宝玉,你好……”说到“好”字,便浑身冷汗,不作声了。紫娟等着急忙扶住,那汗愈出,身子便渐渐地冷了。探春李纨叫人扶着拢头穿衣,只见黛玉两眼一勫,呜呼,香魂一缕随风散,愁绪三更入梦遥。
紫娟为黛玉忧心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黛玉和宝玉的爱情起源于纯洁,结束于封建礼教的荼毒,林黛玉与贾宝玉的爱情注定无法跳过隔着封建礼制的这堵墙,最终以悲剧收场,这不仅导致了他们的爱情悲剧,甚至黛玉的生命也因此而终结。黛玉在临终前为什么要对紫娟说:“我的身子是干净的。”这句话呢?她想表达什么?
黛玉绝望焚烧诗稿一、是因为她看透了贾府虚伪的人际关系黛玉临终时对紫娟说过这样的一句话:“我这里并没有亲人。”黛玉由于母亲早逝,从小就寄居在外祖母家,从小到大,外祖母也很疼爱她。可为何她在临终前却对紫娟说自己在这里并没有亲人呢,整个贾府不都是她的亲人吗?
其实透过这样的一句话,我们可以透视到藏在黛玉心中的那份悲凉,贾府看似一大家子的人疼她,实则却都在心里打着自己的小算盘。
贾赦贾政两位舅舅对黛玉的生活从来都是不闻不问,王夫人邢夫人心里各怀鬼胎,王熙凤看着贾母的面子给予了黛玉几分关怀。贾母疼爱黛玉的心倒不假,一旦站在贾府的家族利益面前,她会毫不犹豫地选择牺牲黛玉,甚至放弃她。
黛玉与宝玉心意相通黛玉临终之前,她病得已经很严重,此时真正一心为她的人亲人确实没有一个,只有唯独一个丫鬟紫娟对她才是真心相待。
所以她说:“我在这里并没有亲人,我的身子是干净的,你好歹叫他们送我回去。”这是因为她看透了这种虚伪的人际关系,她不想趟在这污浊之中,她干净的身子自然要回到干净的地方去,她用她自己的身子跟贾府划清了界线。
黛玉与紫娟主仆情深二、对封建礼教的控诉和反抗黛玉和宝玉自由恋爱,心意相通,精神共鸣,相知相爱,她和宝玉是姑表亲,而宝钗和宝玉是姨表亲。为什么最终结局是宝钗嫁给宝玉,黛玉和宝玉却活生生的被家里长辈拆散。被人夺爱,黛玉对人生无望,万念俱灰。
寄居在贾府,在精神上的黛玉是孤独的,唯一对爱情寄予的美好希望最终也被打破,尽管贾母在一开始时支持她,可是到了关键性的决策时刻,贾母却倒戈于王夫人一边。黛玉孤苦伶仃,逼得她一弱质女子要去与风刀霜剑做抗争。
黛玉吃醋在生命的弥留之际,她唯可以想念的是自己的爹娘,可见此时的内心是多么的绝望。她跟紫娟说我的身子是干净的,死后我要回到家乡去,她想以清白之身魂归故里依偎在爹娘身边,这是她对贾府发出的无声痛骂,也是对封建礼制的反抗和控诉。
这也反映出了曾经生活在贾府的黛玉生活是多么的孤独和苍凉,绝望下发出的这一声悲愤之语代表着她对贾府的不认同,甚至是鄙视的。她要用清白之身与这个污浊之地划清关系,虽曾深陷污浊之地,但她的灵魂与肉体都是干净的,她的爱是纯粹的,质本洁来还洁去。
黛玉与宝玉共读西厢记三、在封建礼制下,女儿之身才可以回家安葬黛玉和宝玉虽然有过一段轰轰烈烈的爱情,但他们之间的感情是发乎于情而止乎于礼,没有任何逾越礼制规矩的行为。可就这样袭人还要到王夫人面前去告黛玉的状,说他们之间行为过于亲密,并听到了两人的私房话,这无疑是在告诉王夫人,林黛玉和贾宝玉之间有了私情。
所以在贾府她和宝玉的一些闲话也是有人说的,也可能黛玉从丫鬟们的口中也听到过。在古代女子出嫁以后,是不能回娘家安葬的,所以黛玉首先否定了自己在贾府没有亲人,那就相当于否定了宝玉和贾母,又说了自己身子是干净的,这代表着她可以回娘家安葬。
黛玉葬花如果她和宝玉已经有染,那就不再有回林家的这个资格,她强调自己身子清白才有回家的资格。在这种情况下其实黛玉是比较尴尬的,在贾家她并没有合适的身份,如果只是作为外孙女的话也不能安葬在贾家祖坟,因为她没有嫁给宝玉,还不是贾府正经的二奶奶,贾家不接受,她的委屈、不甘无处安放。
她最后的那句:“我的身子是干净的。”道出了心中的无奈,只有证明自己是清白的她才可以葬回林氏祖坟,否则贾家容不下,林家回不去,这是多么的悲哀和凄凉。
黛入病入膏肓黛玉临终前为何对紫鹃说自己身子是干净的?在古代封建礼教森严,对于女子来说名节非常的重要。黛玉追求的也是美好纯真的爱情,她想通过用“我的身子是干净的”这一句话来回击在贾府中的流言蜚语,来证明自己的清白。她想在死之前为自己的名声抗争一次,追求了一辈子的纯洁之爱,精神之爱,不能在死后还落个污名。
另外她也想表达,对封教礼的控诉,对贾母的寒心,对宝玉的痛恨,以一句我的身子是干净的和贾府划清界线,带着清白干净的身子离开,同时也是为自己的身后之事做出安排,一句“我的身子是干净的话中深藏着她心中无奈与苦痛,道出了血泪的控诉和凄楚。
我是彩虹之南R,感谢您的阅读!
有什么好看的暗黑动漫推荐吗?
泻药~
今天给大家安利一部玩“狼人杀”游戏的暗黑推理系漫画,
但这部漫画里面的“狼人杀”,可不像我们平时玩的那么简单,
它输了的代价可不是简简单单的弹脑瓜崩、贴纸条这样,
而是会输掉你的性命,
来,让我们开始这场愉快的狼人杀吧~嘿嘿
《我是一头村民》一切的一切,
都要从一次飞车劫持开始,
我们的女主在下班途中,
被一辆飞速驶来的面包车
给拦截了下来——
神秘人利落的用电击器将女主击晕,
扔到了车里,将女主带走了——
醒来后,
女主发现周围出现了9个陌生人,
他们10个人都分别坐在了一张桌椅上,
10张桌椅则面对面的围成了一个圆形的环——
慢慢的从昏迷中苏醒的10个人,
发现他们都出自一个学校,
而且都是被劫掠来的,
被人困在了这样一个封密的空间——
而迎接他们的,
就是一场名为“人狼游戏”的生死游戏——
规则来说很简单,
就是10个人中,有2个是“人狼”,其余8个都是“村民”——
而他们所要做的,
就是将对方找出来,并用“处刑”的方式亲手将对方杀死,
最终,将对方势力全部杀死的一方才算是达成胜利条件——
而胜利的一方,
也会有巨额的奖金(总计是一亿日元约合人民币530万元)在等着他们——
在“游戏”的一开始,
也是有人拒绝的,
“犯人!听到没有,我拒绝这样的游戏,我有权利.......”——
但迎接她的,
就是残酷的——“死”
在这场不是生就是死的游戏里,
只有赢得一方,才能赢得这笔巨额奖金,才能赢得活下去的权利,
随后,所有人的眼神都变了,
狩猎便开始了——
期间每个人都各有说辞,一阵儿的推脱与猜疑之后
局面也变得更加的扑朔迷离——
而最后的“抉择时间”也离他们越来越近,
时间一点一滴的过去了,
大家都开始疯狂起来——
那到底...
谁才是“人狼”呢?——
谁又会被处以死刑......
被杀死呢?——
而且,在这场“死亡游戏”中,
他们还被告知了一个“重磅消息”,
在他们这10个人里面,
还会有一个“老玩家”,最关键的他还是一只狼!?——
“老玩家”?
难道这个游戏是一个循环性的游戏?
这个人又会带来怎样的反转呢?
而且,在随后的剧情中,我们的女主在洗完澡正要返回自己房间时——
被一个“神秘人”,强掠着,
拉进了他的房间——
难道这个人就是“老玩家”吗?
这个人又有什么企图呢?
这一切的一切,
就需要大家去漫画里发现答案了~
而且,这部漫画已经被真人电影化了,已经出了5部了喔,
第一部就是主演过《进击的巨人》的奈奈美同学——
而且后几部的女主都是一个比着一个好看的,大家快去看看吧~
古代对男人最残忍的十种刑罚?
幽 闭
在古代,摧毁人的生殖机能的刑罚,对男子则使用宫刑,对女子则使用幽闭。幽闭一词的本意是把女子长期幽禁于密室里,使她不再有接触男子的机会,这实际上是扼杀了女子本身客观存在的性机能。《尚书·吕刑》篇中“宫辟疑赦,其罚六百锾,阅实其罪”一句话之后,孔安国注云:“宫,淫刑也,男子割势,妇人幽闭,次死之刑。”孔颍达又进一步解释说,所谓幽闭,就是“闭于宫,使不得出也”的意思。
火焚
早在周代就有焚刑,就是把人活活用火烧死。《周礼·秋官·掌戮》记载,凡是杀害亲生父母者,皆要受焚刑处死。《易经》中有“焚如死如弃如”的话,所以后世又称焚刑为焚如。
凿颠
《汉书·刑法志》记载,战国时,秦孝公用商鞅变法,增设各种肉刑,其中死刑的名目有凿颠。颠是人的头顶,凿是用铁器打孔,像木匠用凿掏隼眼似的。试想,用铁器凿人的头顶,只消一下,就可以结束人的性命。商鞅滥用酷刑,最后落得个车裂而死的下场,但他发明的各种酷刑却流传到后世。十六国时期,前秦苻生对部下极其凶残,左光禄大夫张平勤谏,苻生大怒,认为张平妖言惑众,就“凿其顶而杀之”。这凿顶即是凿颠。
断脊
断脊就是砍断人的脊椎骨。显然,这也是一种执行死刑的方式。春秋时,晋文公打算明定刑律,使国内百姓人人守法,就和诸侯大夫们一同商议。晋文公的著名朝臣颠颉很晚才来到,游人认为颠颉有罪,应该给以处罚。于是经晋文公批准,将颠颉断脊处死。晋国的士大夫们都非常害怕,他们说,颠颉跟随晋文公流亡列国十九年,功劳很大,现在偶有小过尚且受到如此严厉的刑罚,何况我们呢?从此人人畏刑守法。
明初,朱元璋使用的酷刑,有一种名为枭令,就是“以钩钩脊悬之”。这和颠颉断脊的刑罚有些相似。
活埋
活埋又叫坑杀或生瘗,是历代统治者惯用的一种残忍的将人处死的方式。常见的有三种情形。其一是,古代战争中,一方对另一方的俘虏在特殊情况下要用活埋的办法处死他们。战国时,赵国的纸上谈兵专家赵括在长平兵败,四十万赵军成了秦国的战俘,秦将白起害怕这些降卒造起反来难以控制,就在一夜之间把他们全部坑杀,只把二百四十人放回赵国报信。十六国时,后赵石勒也爱活埋人。石勒为刘元海部将时,曾渡黄河攻陷白马,坑杀男女百姓三千余口。后来,石勒在武德围歼晋冠军将军梁巨部,坑杀降卒一万多人。其二是,历代统治者在镇压敌对势力的反抗时,也常实行活埋。如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坑杀儒生四百六十七人。又如隋大业年间杨玄感叛乱失败,隋炀帝派裴蕴清查杨玄感的党羽,捕获后立即下诏让郡县把他们全部坑杀,死的人不计其数。其三是,古代有些贵族在死後用妻妾殉葬,有的君主死後用妃嫔殉葬,多是将人活埋。从春秋时起开始改用陶俑代替活人殉葬,或者将殉葬者杀死后陪葬,但仍有个别的残暴之徒死后殉葬时生埋活人。
刷洗
本书《炮烙》一节已讲到辽穆宗耶律璟曾使用过铁梳之刑。这里所说的刷洗和铁梳之刑施行的情形相似,它是明初朱元璋创立的。用刑时,刽子手把犯人剥光衣服,裸体放在铁床上,用滚开水往他的身上浇几遍,然後用铁刷子一下一下地刷去他身上的皮肉。就像民间杀猪用开水烫过之后刮毛似的,直到把皮肉刷尽,露出白骨。但这受刑的人等不到最後早就气绝身亡了。刷洗之刑仅见于明初。唐中宗时,武三思曾派周利贞逮捕桓彦范,把他在竹槎上曳来曳去,肉被曳尽,露出白骨,然后又把他杖杀。桓彦范受的刑罚,与后来辽的铁梳、明的刷洗较相似骑木驴
木驴
本来是古代战争中攻城的器具,大概是一个木制的棚车,下面装有木轮,上面钉着木板,蒙上牛皮,兵士躲在中间,推着它接近城墙,可以防备檑木滚石。唐代薛愿做颍川太守时,贼讲阿史那来进犯,就用木驴、木鹅、云梯、冲棚等四面攻击。又早在南朝梁时,侯景叛乱,曾制作数百件木驴攻城。另外宋元时对犯人执行凌迟刑罚所用的木架子也叫木驴。小说和杂剧中常常写到这种刑具。(参见本书《凌迟》)
锯割
山西青龙寺大雄宝殿内的壁画是很著名的,宝殿东侧室内墙上绘有一幅地狱图,画的是阴曹地府的鬼卒们正在对人施用种种酷刑,有凌迟、炮烙、剖腹、挖心、上刀山、下油锅等等。其中还有一种刑罚是锯人,画面上有一名男子被两块竖起的长木板夹紧,头朝下倒立着,木板和人捆绑在一起,固定在另一根竖直的木框上。两名鬼卒站在两边架着锯对拉,锯口把两快木板和木板中间的人同时锯下,鲜血顺着锯缝向下流淌,被锯的人似乎正在发出阵阵惨叫。
灌铅
民间评书、弹词说到后母虐待前房子女的故事,所用的残酷手段之一是向孩子的口里灌融化的锡。听众听到这里忍不住伤心落泪,非常可怜那死了亲娘的儿童,非常痛恨那凶狠寡情的继母。其实,这种灌锡的酷刑并非只传闻于民间,古代正史中也有记载。
滚栲笆
栲笆是一种用藤条编成的半球形的器具,农家用它来储放杂物,清末有个叫张倬堂的举人竟然把这种用具作为刑具。张倬堂是本地地主,对待佃户非常暴虐,凡是欠了他家粮或钱的农民,都要受到非刑折磨。张倬堂把两只大藤栲笆口对口扣起来,把欠钱粮者装在里边,每只栲笆的口上有四个“耳朵”,本来是为便于抓抬而制作的。扣住人之后就将两只栲笆的八只耳朵两两封正,紧紧绑牢,这样就形成一个圆形的大球。张倬堂让家人把这大球抛到大厅里,推来踢去,使它随意翻滚,栲笆中间的农民颠簸摔磨,惨叫痛哭,张家的人全然不顾,直到把这农民折腾得遍体鳞伤,奄奄一息。
刖 足
今天,稍有历史知识的人们都非常熟悉那个凄惨的故事:春秋时,楚国人卞和在山中得到一块玉璞,把它献给楚厉王,厉王让玉工鉴别,玉工说是块石头。厉王认为卞和欺骗他,就砍掉了卞和的左脚。不久厉王去世,武王即位,卞和又带玉璞来献,武王让玉工鉴别,玉工又说是块石头。武王也认为卞和欺骗他,就砍掉了卞和的右脚。过了若干年,武王去世,文王即位,卞和再也不敢轻易献宝了,他抱着自己那块玉璞,坐在楚山山下痛苦,一直哭了三天三夜,泪水哭干了,眼睛流出鲜血来。楚文王听说了,派人问他:“天下受过刖足刑罚的人太多了,你何必哭得那么悲痛呢?”卞和说:“我不是为自己所受的刖足之刑而悲伤,我所悲的是,真正的宝玉却被认为是石块,高洁的志士却被认为是狂徒,所以我忍不住痛哭。”文王派玉工雕琢卞和的那块玉璞,得到一块稀世珍宝,于是就命名为“和氏璧”。
腰 斩
小说、戏曲描写的包公故事中,包公把罪人处死用的是虎头铜铡,施行时罪人被平放于张开的铡口下面,从腰间铡为两段。如包公下陈州铡了四国舅,在开封府铡了驸马陈世美、后来又铡了亲侄儿包勉等等。这些故事当然只是根据传说编撰的,事实无考,但这种铡人的做法却是自古就有的,即古代死刑的处死方式之一——腰斩。
挖眼
莎士比亚的著名悲剧《李尔王》中,老国王李尔的二女儿里根和她的丈夫康华尔一起,挖出了葛罗斯特伯爵的两只眼珠。这并不是戏剧家故作惊人之笔的虚构,而是确实存在过的惨剧。不仅英国历史上是如此,中国古代,也有康华尔、里根式的杀人魔鬼,也有葛罗斯特那样的劫难。
廷 杖
廷杖是笞杖之刑的一种特殊情形,就是皇帝在朝堂或宫门对大臣予以杖责。封建时代,皇帝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他对于大臣,即如父亲对于儿子,稍不如意,就随时行杖打人。因此,廷杖不载于历代的法典,但它确实是朝廷正式使用的刑罚。尤其是在明代,廷杖成为惯例,其次数之多,手段之狠,为历史罕见。被廷杖的朝臣受刑的惨状,实在怵目惊心。
兽 咬
“取彼谮人,投畀豺虎;豺虎不食,投畀有北。”这是《诗经·小雅·巷伯》篇中的名句。意思是,对那种诬陷他的人,应当把他投给豺狼虎豹,如果豺虎们不吃他,再把他流放到极北方寒冷地带,把他冻死。诗歌只是表达了当时的民众对某种坏人的憎恨,并不是真正的法律条文。但是,这种“投畀豺虎”的做法,却真的成了后世暴君酷吏惩罚人的残忍手段。
射 杀
弓箭是古代战争中常用的武器。如果在非战争时用箭射的方法把人处死,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残忍的酷刑。
人 食
鲁迅《狂人日记》中说封建社会的历史每一页都写着“吃人”,那是指广义的吃人,即封建礼教和封建制度的戕害、压抑人性,具有吃人的性质。实际上,狭义的吃人——即人吃人肉,在古代也是常有的事。
黥 面
黥面就是墨刑,周代五刑的第一种。施行的方法是在人的脸上或身体的其他部位刺字,然后涂上墨或别的颜料,使所刺的字成为永久性的记号。同劓、宫、刖、杀相比,黥面显然是最轻微的。但是,这种刑罚也要伤及皮肉甚至筋骨,而且施加于身体的明显部位,无法掩饰,不仅给人造成肉体的痛苦,同时使人蒙受巨大的精神羞辱。因此,本书也把它列为酷刑之一。
剖 腹
商代末年的纣王确实称得上暴君之最了,他不仅首创炮烙、烹人等非人的刑罚,而且首开对大臣剖腹取心的先例。当时著名朝臣王子比干见纣王无道,觉得作为臣子应该尽到辅佐君主的责任,就直言进谏,这下子可触怒了纣王,他对比干说:“我听说圣人的心有七个孔窍,你的心是不是这样?”于是,就命令武士们擒住比干,剖开肚子,取出心脏察看是否有窍。1《尚书·泰誓》篇说“剖贤人之心”,《庄子·盗跖》篇说“比干剖心”,《庄子·胠箧》篇说“龙逢斩,比干剖”,《荀子·正论》篇说“刳比干”,都是指的这件事。纣王还将孕妇活活剖开肚子,取出胎儿,观看是男是女。这些行为,实在令人发指。
烹 煮
据历史记载,周的始祖西伯被囚禁于羑里的时候,西伯的儿子伯邑考在殷都作人质,为纣王当车夫。纣王把伯邑考放在大锅里“烹为羹”,赐给西伯。西伯不知是人肉羹,就把它吃了。纣王得意地对别人说:“谁说西伯是圣人?他吃了自己儿子的肉羹还不知道呢!”这是古代烹人的最早的事例。
炮 烙
商代末年,纣王的宠妃妲己心性狠毒,脾气乖戾,平时很少发笑。纣王为了讨她的欢心,想了许多办法,但妲己脸上难得有一丝笑容。有一天,纣王看见一只蚂蚁爬到了烧热的铜斗上,细小的蚁足被烙伤,不能继续爬行,只是在那里翻滚、挣扎,觉得很有趣,心想,如果人被火烙,那种痛苦挣扎的狼狈相一定更好看。于是,纣王就让人用铜制成方格,下面煨上炭火,把铜格子烧得通红,让有罪的囚犯赤着双脚在上面行走,囚犯痛得惨叫不已,有的人就从格子上掉下来,落入火中被烧死。妲己看到这种情景,果然高兴得咧嘴大笑。纣王大喜,以后经常用铜格子烙人逗妲己发笑,许多人被烙伤或致死。
伊丽莎白巴里托伯爵夫人中用血沐浴的历史是真的吗?
伊丽莎白·巴托利伯爵夫人
传说,那个出生高贵,美貌的女人曾经杀害了650个年轻的姑娘,并在温热的血中沐浴,以保持自己的青春美貌。
以折磨为乐趣
1560年:匈牙利伯爵夫人——伊丽莎白·巴托利出生于特兰西瓦尼亚一个最古老富有的家族里,出生于1560年,并生活在16世纪下半世纪。伊丽莎白是波兰国王什特凡·巴托利的侄女。
1575年:她的性行为离经叛道。在订婚的期间,在还没有见到她未来的丈夫之前,伊丽莎白也许早已怀过孕,并偷偷将孩子送走。她安排了人来领养那孩子,并塞了大把的金钱堵住那些知道事情真相的人的嘴巴。结婚之后,当专职军人的丈夫远离家门的时候,她便放纵地与情人们鬼混。
1600年:51岁的伯爵阵亡,由此伊丽莎白开始了她令人发指的暴行。首先她把深恶痛绝的婆婆赶出了城堡。40岁的伊丽莎白开始变得越来越虚荣,并且惧怕衰老会夺去她的美貌。一天一个女仆在为伊丽莎白梳头时不小心拽了她的头发,伊丽莎白拼命抽打女仆的手直到打出血来,女仆的血流到了她手上,她突然觉得自己因此而得到了她年轻女仆的青春和朝气。她相信自己找到了永葆青春的秘诀。伊丽莎白命令她的管家和男仆剥光那女仆、割破她的皮肤把她的血放到一个大桶里,而她自己就在其中洗澡来给自己全身进行美容。
1600 - 1610:伊丽莎白的忠诚仆人们继续为她的流血仪式和血浴提供新的女孩。至少在她的屠杀初期,伊丽莎白曾不厌其烦的关照当地新教牧师将死去的女孩按照正统基督教仪式安葬。在后期,许多尸体被随意的安葬在危险的易暴露的地方(田地旁、地窖旁等)。终于一个即将受害的女孩逃跑并将在城堡里发生的一切上告。匈牙利国王命令伊丽莎白的表兄---György伯爵,该省的地方长官搜查伊丽莎白的城堡。1610年12月30日,他们进行了搜查,发现的恐怖景象令所有人震惊。主房有个死去的女孩,血已流干,另一个还活著的身上被刺了许多洞。在地牢里他们发现了一些还活着的女孩,有人的身体被刺了许多次。而在城堡下面,他们掘出了大约50具女尸。
1611:在Bitcse进行了审判,伊丽莎白既不肯认罪也不肯为自己辩护,事实上她根本未出庭。通过审判发现,许多女孩在死前被折磨了数星期乃至数月。他们被用剪刀捅、被用钉子刺甚至被用烧红的烙铁戳,被关在挂在天花板上的有短钉的笼子里,以便伊丽莎白进行鲜血淋浴。实际上,伊丽莎白杀害了612个女孩,她在自己的日记里记录了她们的死亡。除了伯爵夫人和两个女巫,所有参与谋杀的人都被砍头了。由于伊丽莎白的高贵身份,法律不允许对她实施死刑,她的两个帮凶被剁去手指火焚了。法庭没给伊丽莎白定罪,但她在家里被拘捕,她被宣判终生监禁并被关在自己曾施暴的屋子里,石匠堵上了屋子的门窗,只在上面留下送食物的小洞。国王下令对伊丽莎白实行死刑,但是由于她尊贵的表哥---首相大人,国王同意无限期推迟审判,实际上这意味着终生单独监禁。
1614年:7月31日,54岁的伊丽莎白向来自Esztergom教区的两名牧师口述了她的最后愿望和遗嘱,她希望她家庭的财产能够在她的孩子中间平均分配,该年八月,一个狱卒想好好看看这位女伯爵,因为据说她当时仍是匈牙利最美丽的女人之一,在那个小洞里瞥了一眼后,他发现她面朝下躺在地上,已经死了,她的遗体被葬在了匈牙利的东北部城镇Ecsed,贝思瑞家族的领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