蛮拳雕像,王戎的戎有什么组词?
蛮拳雕像,王戎的戎有什么组词?
王戎的戎组词有戎装,从戎,兵戎。
戎[róng]汉字
戎(拼音:róng)是汉语常用字,最早字形见于商代甲骨文,其字由用于进攻的“戈”和用于防御的“甲”构成,本义是兵器的总称,引申指兵器的使用者——兵士、军人,又引申指与军事有关的事情。戎在上古时期又指称中国西部的少数民族。
从秦至清各代都称朝?
问:从秦至清各代都称"朝″,为什么不叫"国″?
中国自夏商周到元明清都是称"朝″而不称"国″,是因为从"家,国,天下″而来,
每个朝的最高统治者,都以拥有"天下″而自居,"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天下″之下才是"国″,"天下″为共主,"国″只为"藩属″。"国″要受封于"天下″,要受制于"天下″。拥有九鼎者才称"天子″称"朝″,"国″只享七鼎。
中国从夏朝到清朝统称为"天下″,这个"天下″用我们现在的称呼就叫"中国″,也叫"华夏″。"天下″有若干个强族统治,无道者被有道者顶替接管,一代接管者就是一个朝代。
过去,统治者认为″国″不如"天下″大,"国″只是"天下″的藩属,"国″要"朝觐天下″,给"天下″进贡。
而几千年的"天下″并不是一家的,是由若干家分阶段统治,"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到了自己统治的阶段就说是天下某"朝″,不说某"国″,说"国″就等于是降低了身份。所以各朝代都称"朝″不称"国″。
春秋战国时"天下″的共主是周王室,"天下”是周王室的,所以王室下边只能称"国″,"国″下边的士大夫们称"家″。以后有敢挑战周王室的,才称了"王″。
到了清朝道光以后,才知道国外有国,天外有天,才知道整个地球才是"天下″,我们只是地球上的一个国,清朝道光以后才称清朝为"大清国″,不敢再夜郎自大而称"朝″了。
吐蕃王朝有没有发生王后干预政事的情况?
这篇文章七千余字,名字可以叫做《吐蕃王朝的妇女地位问题》。我将用两个案例来揭示吐蕃王朝的女子们对政局的影响,并解释吐蕃女子地位颇高的政治风俗原因。吐蕃王朝(松赞干布至朗达玛)与唐王朝在时间上恰好相吻合,这两个霸主之间存在很多颇有趣味的相似之处。
吐蕃有松赞干布承父祖之志勃勃而起,唐朝有李世民开贞观之治称雄天下;
唐有武则天临朝称制翻手为云,吐蕃有王太后赤玛伦拨乱反正掌控朝纲;
吐蕃有“桑耶佛诤”,唐朝有“义理之辩”;
吐蕃末代赞普朗达玛灭佛,唐武宗则紧随其后,大开“会昌法难”之门。
除此之外,唐朝的妇女地位大概是整个中国古代史中最高的,那吐蕃的女子地位又如何呢?
关于吐蕃王朝妇女地位的问题,目前藏史学界讨论较少,尚没有权威的著作面世,本文将通过吐蕃女子干政的案例,对此进行尝试性的分析。
本文列举的两个案例分别是:
1、一首歌曲导致一国被灭的萨玛噶;
2、堪比武则天的吐蕃王太后没庐·赤玛伦;
由于涉及吐蕃女子干政的案例多不为人熟知,且涉及很多吐蕃赞普年代考证的问题,有些至今仍是学界争论的焦点。为了避免文章太过干涩无趣,我尽量用比较轻松的方式来讲述。
在讲述以上四位王妃事迹之前,我们先来看看吐蕃法律中对“女子干政”的记载。
对比汉藏两地的史料可以发现,“女子不得干政”的律条屡见不鲜。
汉地史料《旧唐书》记载:“妇人无及政。”
《册府元龟》记:“吐蕃国……女子无敢干政。”
藏文史料《贤者喜宴》载,松赞干布所颁布的“六决议大法”中,有一条规定:“女不参政。”
《西藏王统记》则记载,松赞干布仿十善法而制定的臧律二十条中,明确规定:“所有筹谋,应有主见,勿听妇之言。”
五世达赖喇嘛所著《西藏王臣记》也记载,松赞干布所定十六清净人法有“不听妇言”之条。
近代格鲁派甘丹颇章地方政权执政时,六品以上的官员随身都携带一本手册,手册内所写十六条法规中,第八条再次申明,“不要听取妇人之言”。
但事务就是这么充满悖论,律条中反复禁止的事情,恰恰说明经常发生,因为只有经常发生,才有被约束的必要。因此,西藏法律里不停的约定“女子不得干政”,恰好反映出了吐蕃女子可以表达自己的政治诉求,并对政策的取舍造成影响。
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涉及“女子干政”的案例。
1、一首歌曲导致一国被灭,影响了吐蕃政治取向的萨玛噶。
松赞干布时期,吐蕃王朝统治了前后藏的大部分地区,但西部阿里地区还有一个强大政权存在这就是象雄国。
在吐蕃悉卜野家族崛起之前,象雄曾是雪域高原上最强大的几个邦国之一,实力一度远强于蜗居山南一隅的吐蕃。但随着连续几代吐蕃赞普励精图治,等到松赞干布接任赞普时,吐蕃已经吞并了雅鲁藏布江北岸的另一个霸主苏毗女国(孙波),一跃而成高原上最强大的政权。
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吐蕃和象雄是一种互不干涉的联盟关系。
公元638年(唐贞观十二年),吐蕃对吐谷浑用兵时,象雄还曾出兵相助,吐蕃和象雄的联军大败吐谷浑军,几乎将其灭国。
为了拉住这个强大盟友,松赞干布娶了象雄王李迷夏的妹妹为妃,又把自己的妹妹萨玛噶嫁给了李迷夏。
但这桩双向的政治性婚姻,不但谈不到美满,反倒诱发了象雄国的灭亡。
据说,松赞的妹妹萨玛噶嫁入象雄后生活并不如意,象雄王李迷夏宠爱别的妃子而冷落了她,心怀不满的萨玛噶“不理内务、不养子女,另居于别室”。
当吐蕃的使臣赶来问候她时,她已经不在象雄王城居住,而是游荡在神湖玛旁雍错岸边。
萨玛噶将一包用头巾包裹的绿松石交给使臣,让他带给哥哥,并对使臣唱到:
我陪嫁之地啊,
是穹窿银堡寨,
他人均谓地域宽广。
从外观看是险峻山崖,
从里看是黄金宝石,
在我面前展现。
……
按照藏族的传说,头巾包裹绿松石的含义是,如果你是男人就佩戴者绿松石带兵前来攻打象雄,如果不派兵前来,你就是女人包着头巾来吧。
而她所唱的歌曲里,则透露了象雄王都穹隆银城的位置,最终松赞干布凭借妹妹提供的情报,一举灭亡了象雄国,生擒活捉的李迷夏。
疑似象雄穹隆银城遗址之一。
当然了,传说毕竟是传说,不能当做历史来看。
象雄国地广兵多,远不是松赞以前平灭的小邦可比。这场血腥的战争,一直持续了三年,直到公元644年,吐蕃军队才攻破了琼窿银城。
随后,松赞干布将象雄土地分为十个东岱(千户),派时任大相琼保·邦色兼象雄总管,由此象雄成为了吐蕃的藩属国。
可能有人会说,既然传说不能作为历史看,那松赞妹妹对吐蕃进攻象雄的影响力便存在疑问,况且她最多只能算是加速了吐蕃扩张的进程,而不是参与了对象雄征伐的决策。
公允地说这确实是个问题,但不要紧,下一位女性可是实实在在的左右了吐蕃的国家政治,这位便是吐蕃王太后没庐·赤玛伦。
2、比肩武则天的吐蕃王太后没庐·赤玛伦。
吐蕃王太后没庐·赤玛伦壁画
赤玛伦出身于大豪门世家“没庐氏”,作为吐蕃权臣“三尚四论”之一,估计从小耳闻目染练就了敏锐的政治嗅觉,这让她在之后云波诡谲的政治斗争中,一次又一次做出了正确的选择。
当赤玛伦嫁给赞普芒松芒赞时,恰逢吐蕃王朝政局最怪异的时期,权臣世家噶尔家族成了吐蕃王朝的实际控制者。
要说噶尔家族可能大家不熟悉,但要说禄东赞(噶尔·东赞域松)和他那几个厉害儿子赞悉若(噶尔·赞悉若多布)、论钦陵(噶尔·钦陵),对西藏历史稍有了解的都耳熟能详。
作为松赞干布时期最重要的大相,禄东赞对吐蕃王朝的政治体制建设功不可没。当松赞干布英年早逝后,其子先于松赞去世,年纪幼小的孙子芒松芒赞继位。
主少国疑从来都是帝国之踵,吐蕃尤甚。每当赞普少年践祚,吐蕃都要翻云覆雨乱上一阵。
但在禄东赞把控朝政之下,松赞干布和芒松芒赞的政权继承出奇的顺利,这足见禄东赞不凡的能力。
可权臣太有能力,对君主未见得是件好事儿,之后五十年吐蕃政令均出于噶尔一门,甚至,每年最重要的,各地方势力首领均需参加的盟誓大典都由噶尔家族主持。
这相当于集团公司召开中层以上领导大会,董事长在一边看热闹,全程由CEO操办。
禄东赞塑像
但形势比人强,芒松芒赞和赤玛伦只能在一边默默忍着,无可奈何。加之,噶尔家族的爷几个真不白给,个个都是人种龙凤。尤其是赞悉若和钦陵,在禄东赞死后接过了老爸的枪,驮着吐蕃王朝风驰电掣,宛如一只发怒的野牦牛,顶翻了一个又一个对手。
在钦陵的带领下,吐蕃军队连续击败唐军,“大非川、承凤岭、虎山”三战,数十万唐军战殁,史载:“(唐军)尸骸高与天齐”,这让他在吐蕃军队中声望鼎沸。
面对噶尔家族连续开疆拓土的功业,吐蕃王室也没辙了,虽然赞普已经年满26岁,但噶尔家族一点也没有交权的意思,芒松芒赞和赤玛伦龟息大法还得接着练。
其实吐蕃王室也不是没比划过,禄东赞晚年,曾因“年老体衰”为由退居二线,但接任大相的俄玛岱类赞不久便因谋逆之罪被杀,禄东赞二次上台,一直干到死。
这显然是一次失败的政治尝试,吐蕃王室心仪的大相控制不住局面,被人用“心怀叛逆”的罪名搞倒,这几乎和秦桧杀岳飞罪名“腹诽”如出一辙。
就在吐蕃王室开始心眼活泛,暗中联络各大贵族世家之时,第一次重创袭来。公元676年(高宗仪凤元年),芒松芒赞35岁时英年早逝,赤玛伦的儿子赤都松赞7日后方告出生,又是一个不谙世事的幼年赞普。
而在《资治通鉴》中,则记载了另一个惊人的内容。
如果大家仔细看会发现,汉藏史料关于赤都松赞的年龄是对不上的,不过这不是我们要说的主要内容。
《资治通鉴》这条记载惊人的地方在于,一个六岁的吐蕃王族居然会在钦陵军中,莫非他成了钦陵的人质?
而这个孩子,还因为大家对钦陵的畏惧,差点被立为赞普,而最终是因为钦陵不同意,大家才拥立了赤都松赞。
换句话说,钦陵完全有能力,凭其手中的军事实力,行使废立赞普之事,只是他不愿意而已。
即便被拥立为赞普,十年后(685年)他才被上了赤都松赞的尊号,算是得到了噶尔·赞悉若所控制朝廷的承认。由此可见这一时期,吐蕃王室的地位有多弱势。
噶尔家族干预赞普王位的继承,已触动了吐蕃王室最敏感的神经。此时,已不再是权臣跋扈独揽大权的问题了,而是到了关乎悉卜野家族生死存亡的层面。
正是从这时起,王太后没庐·赤玛伦成了吐蕃王室的主心骨,她必须要在狭缝中,寻找一条复兴王室的道路。人类社会的政治斗争,有时不是凭借个人努力就能达成的。如果噶尔家族保持团结,可能终赤玛伦一生,也不会有什么机会,但噶尔家族的内讧,给了她一个难得机会。
公元681年,噶尔家族内部的权斗演进为了刺杀,大相赞悉若被族亲噶尔·芒辗达乍在苏毗杀死。
噶尔家族露出的破绽旋即便被赤玛伦抓住,她马上宣布政变首脑噶尔·芒辗达乍为继任大相,并表示愿意与其合作。
噶尔·芒辗达乍登上大相之位后,将拉萨城内支持赞悉若的势力屠戮一空。
但当钦陵领兵千里奔袭赶到拉萨为兄报仇,赤玛伦立刻就把噶尔·芒辗达乍卖了,转而表示支持拥兵而来的钦陵。
钦陵拉萨城内大开杀戒,将芒辗达乍和支持他的势力尽数灭门。等到钦陵杀累了,赤玛伦亲自将大相之位双手奉上,请其向父亲一样独领吐蕃王朝的军政大权。
拉萨在短短几个月时间里,连续经过了两次血腥的洗牌,城内的政治势力几乎被彻底清空。
这两场仇杀,不但让噶尔家族元气大伤,也让吐蕃贵族世家深受其害,只有吐蕃王室在赤玛伦的操作下,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独收其益。
而让钦陵独领吐蕃军政大权则是条极为高明的妙计,深谙为政之道的赤玛伦,深知噶尔家族虽然势力受损,但依旧不能轻易撼动。这场和噶尔家族的游戏,不过是又换了个对手而已,她和小赞普还得继续忍着。
但噶尔家族之前的强盛,有赖于赞悉若和钦陵一内一外的无间配合,现在噶尔家族自断一臂,如何不让她见猎心喜?
钦陵虽然独领吐蕃军政大权,有乃父之盛,但他却不具备禄东赞左右逢源的政治头脑,对比拼腹黑的政治棋局来说,不过却是一个新丁。
所能凭借的不过是“吐蕃军神”,纵横沙场十数年,未尝一败的崇高威望。加之身为一个军事统帅,钦陵不可能长时间坐镇拉萨,这就给吐蕃王室留下了足够的政治斡旋空间。
事态随后发展,完全印证了赤玛伦的设想,钦陵在边境依旧强势无匹,打得唐朝叫苦不迭。但在国内,沉重的战争负担,却让越来越多的贵族逐渐站到了赤玛伦一边。一转眼,十三年过去了,赤都松赞已渐渐长大,可噶尔家族丝毫没有还政于王的意思。
就在这一年(694年,武周延载元年),噶尔·赞辗恭顿(汉史称赞刃,钦陵的五弟)和西突厥可汗联兵6万人进攻西域。
唐将王孝杰率部在冷泉、大岭一带击败吐蕃联军,吐蕃军溃逃,噶尔·达古日耸(汉史称悉多于,钦陵的四弟,)在逃亡中被粟特人俘虏。由此可见,吐蕃此战应是场惨败。
逃回拉萨城的赞刃并没有安全上岸,一场致命的阴谋正等待着他。
695年,赤都松赞招赞刃入宫觐见。也不知怎么就对赞刃随身佩戴的小刀发生了兴趣,拿过来在手里把玩。
不料想,小刀无意中将手指刺伤,太后赤玛伦马上以这个理由宣布赞刃谋反,将其处死。
赞刃谋反事件完全是吐蕃王室对钦陵的一次试探,同时也说明,王室已经聚齐起一支隐隐可以和噶尔家族抗衡的力量。吐蕃武士壁画
此时,钦陵和他的三弟赞婆均领兵驻扎在青海地区。消息传来,钦陵得知自己最小的弟弟被杀,心中十分痛苦。
对于赞普剪除噶尔家族势力的做法他心知肚明,但赞普毕竟是吐蕃之主,除非噶尔家反叛,否则钦陵也只能默默接受。
面对王室的试探,钦陵并没有做出明智的应对,他反而决定继续以打击大唐作为手段,来彰显自己的重要性。
但这并没有缓解噶尔家族的危机,伺服已久的吐蕃王室在第一次试探得逞后,终于亮出了利齿。公元698年(武周圣历元年),赤都松赞带着三千护卫外出行猎,这一反常的现象没有引起噶尔家族的重视,等到赤都松赞的卫队到达噶尔家族的封地蔚布·蔚达附近时,赤都松赞却突然亮出了屠刀。
他命卫队围攻噶尔家族的庄园,噶尔家族毫无防备,全族两千余口全部被杀,噶尔家族除了跟随钦陵和赞婆驻军青海的成员以外,几被灭门。
赤都松赞血洗嘎尔庄园后,立刻召钦陵回拉萨议事。钦陵已经得知此事,自然不能回拉萨送死。赤都松赞宣布噶尔家族反叛,并亲自带兵向青海进发,围剿钦陵的部队。
此时,禄东赞的五个儿子中,曾为大相的长子赞悉若死于家族内讧,四子悉多于在西域兵败没于粟特人之手,五子赞刃因为伤了赞普的手指,以谋反罪被杀,只剩下钦陵和赞婆尚在,曾经盛极一时的噶尔家族已经凋落了。
钦陵见状心知大势已去,他拒绝了唐朝的招降,选择了以自杀来保全对吐蕃的忠诚,吐蕃一代军神就此陨落。
公元699年,赞婆和钦陵之子噶尔·莽布支迫于王室的军事压力,率部七千余帐降唐,并改姓论,取名“论弓仁”,成为汉地“论”姓的始祖。
钦陵之死,意味着噶尔家族烟消云散,吐蕃王室在五十年后终于重掌朝纲。正当盛年的赤都松赞领兵在外弹压各地,朝中政令均出于王太后没庐·赤玛伦之手。噶尔家族给吐蕃王室留下阴影太强了,其后七年吐蕃居然没有再次任命大相一职。
赤玛伦没有让儿子失望,她坐镇拉萨主持会盟、颁发诏谕、接见使节,所有的政事都处理的井井有条。
作为一个成熟的政治家,赤玛伦早就发现,吐蕃穷兵黩武的和大唐拼下去,早晚有撑不住的一天,所以早在噶尔家族掌权期间,便开始寻机和唐朝缓和关系。
公元689年,她借武则天修筑明堂完工之机遣使朝贺。公元703年(武周,长安三年),吐蕃使者在她的授意下带着千匹良马、两千两黄金入长安为赤都松赞求婚。武则天也不想边境天天都闹得鸡飞狗跳,权衡之后,答应了吐蕃使者的请求。
眼看着吐蕃走上了正轨,国内逐渐稳定,与唐朝的关系也在缓和,已54岁的赤玛伦终于可以颐养天年了。
但命运显然不愿放过这位命运多舛的老妇人,公元704年(武周,长安四年),赤玛伦的人生再遭重创。赤都松赞在平定云南蛮地叛乱的过程中,死于军中,年仅34岁。
赤都松赞猝然去世,留下两个年幼的儿子,长子拉拔布和次子野祖茹。吐蕃国内再起狂澜,叛乱之火迅速燃遍大地,各种政治势力分别下注对自己有利的王子。
这种局面下,如果没有一个强力人物出面,吐蕃马上便会四分五裂。在此生死存亡之际,赤玛伦再度挺身而出,挽狂澜于即倒。她顾不上安葬自己的儿子,而是首先派兵镇压了吐蕃腹地的叛乱,随后又将另一势力扶持的新赞普拉拔布废黜,将赤都松赞的小儿子野祖茹扶上王座。
当时野祖茹只有一岁,尚在襁褓之中,而其母后不谙政务,只能由赤玛伦再次出马,掌控大局。
这段吐蕃变乱的岁月,赤玛伦显示出不逊于男性雄主的霹雳手段,对内毫不犹豫的铲除异己,将上至大相,下至贵族的反对者一一根除。对外,指挥军队血火弹压,即便泥婆罗(尼泊尔)这种亲族王权也不留丝毫情面。
时任泥婆罗国王是先赞普之兄,当赤玛伦发现他和国内叛军存在联系,马上就派大军兵临城下。刀锋之下,泥婆罗国王无奈出降,被带回吐蕃幽禁致死。
公元707年(唐神龙三年),赤玛伦再次派大臣前往长安,将求亲表章放在中宗(李显)御案之上。
这桩婚事在武周时期(公元703年),武则天本就答应了,只是因为赤都松赞暴亡而搁置。
这次,再提和亲虽然换了吐蕃赞普,但也算是对上次承诺的延续。李显最终选定雍王李守礼的女儿出嫁,并册立她为“金城公主”。
纵观赤玛伦一生,两次挺身而出辅助幼主,掌控吐蕃政令二十余年,凭一己之力将吐蕃王室悉卜野从悬崖边拉回。如果说松赞干布的妹妹远离政治决策核心,对朝政的取舍没多少影响力的话,赤玛伦可是在吐蕃王室最暗弱的时期,纵横捭阖于各大政治势力之间,算得上影响吐蕃政局的关键性人物了。
其实,我还搜罗了另外两个吐蕃时期王后干政的例子。但文章实在是太长了,全文一万七千多字,实在不适合在手机端阅读,我们另开一篇来细细讲述。
下面,以我个人对西藏的理解,解释一下吐蕃王朝女子地位高的原因:第一点,吐蕃王室太后地位普遍偏高,源于王室的政治需要;
纵观吐蕃王朝,历代赞普大多英年早逝,有的干脆就是被刺杀的。
这导致新任赞普大多少年践祚,无力独自处理朝政,这时母后无疑是最稳妥的依靠。因此,母后参政的记载屡见不鲜。
另外,吐蕃王朝有一个痼疾始终未能解决,即地方豪门势力过大的问题。
而王后本身就是政治性婚姻的产物,其家族自然是吐蕃王室可以依仗的势力。所以,在赤玛伦最危急的时刻,她也是借助的其娘家没庐氏的影响力,这也成了吐蕃外戚参政的发端。
第二点,从传统上看,青藏高原地区女性的地位本就比较高;
在两唐书所记载的东女国(今四川西北的大小金川地区),完全是母系氏族社会的特征,以女子为王,子从母姓,男子只负责对外征战,社会地位较低。
自古以来,人们把墨尔多神山周围居住的部族称为“嘉莫查瓦绒”,“嘉莫”是指女王,“查瓦绒”是指河谷,合起来即表示“女王的河谷”。
“女王谷”的嘉绒藏族
而今天从昌都到拉萨,雅鲁藏布江以的苏毗故地,同样也是以女性为王,母系社会体制。
这些传统的风俗,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吐蕃王朝的社会结构,导致当时女性地位较高。
第三、苯教对生殖的崇拜,造成了女子地位比较高;
苯教长期以来都吐蕃信仰的主体,有着极其巨大的影响力,并成为了吐蕃人生活习俗的一部分。
作为一种自然崇拜的宗教,苯教有着许多崇尚生殖繁衍的仪式。而女性则是生产繁殖的象征,因此在本教的信仰中,女性扮演着重要的地位。例如,藏族很多地方神祗都是女性形象。
这种长期以来形成的观念,也有可能影响了吐蕃社会中的妇女地位。
第四,女性有可能掌控着家庭经济的支配权;
在藏区,妇女负责了大部分的生产性工作。这种情况,不管是在农区还是牧区都广泛存在,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协调和梳理也围绕女性来完成。
同时,女性在家产的继承方面也拥有和男子同样的地位。若家庭中没有生下男丁,则女儿可以用招婿的方式进行家族的传续,并可以继承相应的家产。而入赘的女婿则必须灌上女方的族姓落户于女家,成为女家的一个家庭成员。
第五,藏族社会中舅舅的地位颇高;
在吐蕃政权的结构中,身为外戚的娘舅地位颇高。
在吐蕃的法律中,曾有一部列出了“伤人性命的赔偿规则”,其中赞普舅氏位列赔偿的第一等,由此可见,外戚的社会地位之高。
这似乎可以隐隐映射出吐蕃社会生活中,娘家人是一个颇为重要的组成单元,也可以看出女子在家庭中的地位。
综上所述,虽然吐蕃屡见“禁止女性干政”的政令,但就像前文所述,越是反复申明,越能证明女性地位之高。更何况,社会生活习俗是长期自然形成的,想凭借一纸政令便轻易逆转几乎万无可能。
赤玛伦在王室危亡之际,挺身而出力挽狂澜,算是一个特例。之后,吐蕃再也没过涌现出,能与之相比的女性政治家。
但王后公然与赞普对抗,甚至刺杀赞普的事件却能在吐蕃发生,足见吐蕃王朝时期,女性的社会地位根本不是一纸政令能够化解的。
下一篇我们将会讲述,另外两位左右了吐蕃政坛的王妃:
“身陷两代赞普谋杀阴谋的蔡邦妃”和“以宫心计的方式,导致吐蕃王朝崩溃的那囊妃”。邢台哪个景区是免费的?
相信很多小伙伴都想要了解邢台的免费景点,小贰在这里搜集了一些供大家参考哟~
小西天“雷鸣阳光下,雨起半山间”。小西天我国北方著名的道教名山,也是和别省第一批风景名胜区。
小西山风景区山水优美,环境清凉幽静,山光水色,交相辉映。
推荐景点:“北国三绝”(滴血古树、长毛巨石、迎客和尚)、五大风景区(全雾峰、独秀峰、姊妹峰、凉水泉、黑龙潭)
交通:乘火车或汽车到达邢台市后,乘7路公交车到邢西车站,转乘到小西天的班车即到。
马岭关马岭关是千年要塞,它地势险要,入眼可见皆是悬崖峭壁。马岭关布局别致壮观,颇有关外之关之感。
推荐景点:白虎山、鬼谷沟、敌台、烽火台、沟涧石桥
交通:京深高速邢台北口下沿迎宾大道过市区到邢和公路经石板房即到。
书山位于邢台县冀家村乡北口村东南3公里处,因为有一座山体酷似打开的书籍,旁边山体还有一个笔架而出名,被誉为“盘古天书”。
但是书山却不如它的名字听起来儒雅文明,书山展现的是气势恢宏的红色崖壁,每走一步便是不一样的景色,非常壮美!
交通:车站坐冀家村客车
福寿山位于内丘侯家庄乡张北洼村,西北紧邻赞皇嶂石岩风景区,东面就是临城蝎子沟。
来到这里,古朴的青石板房,早上观看太行的日出,夜晚仰望璀璨的星空,满满都是原生态的气息~
推荐景点:九女峰、三县垴、仙人峰(石人寨)
交通:自驾邢和公路——野沟门水库——宋家庄——岗底正西——白鹿角——张北洼村(有路标)
峡沟壁挂公路“十里峡沟不见天”。峡沟村仿佛是与世隔绝的避暑胜地。
壁挂公路中,还有观景口,游客可以在这里欣赏到美丽的风景,陡峭的万丈绝壁,碧绿的峡沟水,令人心灵得到久违的放松~
黄岔村位于凌霄山山后,原名叫“黄卡村”。传为东汉末年巨鹿人张角领导的黄巾起义军在这设立关卡而成。
黄岔村是一个拥有1800年左右的静谧古镇,村子里到处都是古老的韵味。
交通:自驾邢台——皇寺——北小庄——石槽——獐么乡——黄岔村(有路标)
大家觉得哪些是值得去的?
江南古镇小桥流水众多,大家觉得哪些是值得去的?江南六大古镇,周庄、同里、甪直、西塘、乌镇、南浔古镇。我去过乌镇和南浔古镇。觉得这两个古镇各有千秋,都值得去。1、乌镇:位于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地处江浙沪“金三角”之地、杭嘉湖平原腹地,距杭州、苏州都是60公里。是典型的中国江南古镇,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之称。
这是去乌镇的路上,在车里抓拍的照片。
乌镇历史悠久,距今已有7000多年文明史,1300年建筑史,是一个保存基本完好的古镇。
水上集市
记得游乌镇的那天,细雨蒙蒙,游人如织,古镇小桥流水人家,处处都端庄大气古朴秀丽。
2、南浔古镇 地处江浙沪两省一市交界处,位于浙江省湖州市,早在原始部落就在此繁衍生息,历史更为悠久,典型的江南丝绸市镇。
古镇内传统民居清丽典雅、别致内韵,自古以来便是湖州的经济文化重镇,自两宋时期便以盛产优质生丝闻名。
古镇似乎都和细雨有缘,游南浔古镇的时候也是下着小雨
南浔古镇有小莲庄、懿德堂、百间楼、嘉业堂藏书楼等景区。还有桔红糕、南浔藏谷酒等民间小吃。
南浔古镇是一个中西合璧的江南古镇,也是江南蚕丝名镇。来了记得选几条丝巾或者蚕丝被都不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