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上越策越开心,败走麦城后全军覆没?
we上越策越开心,败走麦城后全军覆没?
关羽败得这样惨的原因是缺乏自知之明
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单刀赴会……以忠、义开路行走世间的关羽为后人留下了一个个传唱千古的故事,孰料这一切竟以“败走麦城”身首异处告终,惜哉!究其成因,表面上是一个“骄”字,而“骄”字则源于缺乏自知。
首先,关羽在军事上并无多少可圈可点之处却自我感觉非常良好。关羽之成名,缘于温酒斩华雄,斩颜良、诛文丑,擒庞德、于禁几大战事。
斩华雄表现了关羽的自身实力,但斩颜良、诛文丑却不完全是这样:“关公奋然上马……河北军如波开浪裂,关公径奔颜良。颜良正在麾盖下,见关公冲来,方欲问时,关公赤兔马快,早已跑到面前;颜良措手不及,被云长手起一刀,刺于马下”;“文丑心怯,拨马绕河而走。关公马快,赶上文丑,脑后一刀,将文丑斩下马来”。可以说,关羽能够顺利诛杀颜、文二人,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赤兔马的奔跑速度而获得的先机和主动;至于擒庞德、于禁,几全赖于禁之功。
如果不是因为于禁的私心让庞德错失两次机会,也不因其浅见而接受督将成何的意见将军队移到高处,樊城之战结果难料,关羽战胜此四人,偶然因素占了很大比重。总的来看,关羽在军事方面的表现尤其是战略性的谋划上甚至不如张飞,但名声已出,光环绕身,特别是曹操“将军真神人也”、胡班“真天人也”令其在飘飘然中失去了判断,在华佗替其刮骨疗毒前说出一句“吾岂比世间俗子惧痛者耶!”――已经进入忘乎所以的状态了。
故后来得知孙权拜陆逊守陆口后狂妄指责孙权“仲谋见识短浅,用此孺子为将”;关平、廖化告知其荆州已被吕蒙袭占后仍自负地相信“东吴吕蒙病危,孺子陆逊代之,不足为虑”。可以说,包含相当水份的虚名使其既忘了知己,也忘了知彼,以这样一种精神状态镇守一方不打败仗实在是说不过去。
其次,出身寒门却在门第名份问题上紧抓不放。按说英雄不问出处,只凭实力。关羽出身并不显赫,但却无意间攀上了刘备,无奈当时刘备这张牌还不怎么甩得响,因此当华雄逞威时,关羽自告奋勇出击却因出身卑微被袁术好一顿奚落;斩华雄后也因身份低贱未得到应有奖赏。没有身份就没有发言权、有了功劳也不被承认,这件事对关羽的刺激有多大不难想象。之后因斩颜良有功被曹操请封为“汉寿亭侯”终于如愿以偿有了爵位。不过这种名份在为其带来荣耀之时也成为一笔不轻的负担乃至最终误事。
刘备入主成都自领益州牧封了五人为将军,关羽得知马超同其并列很不服气拟入川同其一比高低结果为诸葛亮一纸书信劝罢。诸葛亮之所以能够将其说服,其实就是利用其门第观念重的弱点满足其虚荣心:“孟起(马超)虽雄烈过人,亦乃黥布、彭越之徒耳;当与翼德并驱争先,犹未及美髯公之绝伦超群也”――通过贬低马超甚至张飞抬高关羽,说得其心花怒放使危机得以化解,此其一。
后来当刘备即位汉中王封五虎大将时,关羽的老毛病又犯了,认为黄忠(关羽的手下败将)这个老卒不配与之为伍拒绝印绶耍起了小孩子脾气。幸好费诗也深谙老关的心理,仍仿诸葛亮一番言语“今汉中王虽有五虎将之封,而与将军有兄弟之义,视同一体。
将军即汉中王,汉中王即将军也”说服其接受印绶,此其二。
这两件事基本上没有酿成后果,但足见关羽对其身价的定位标准和自我判断呈现出来的危险倾向――为了面子可以不顾大局。在这个问题上,拒绝孙权主动同其结为亲家则是十足的败笔并因此丧身。诸葛亮在离开荆州前为关羽留下了八个字:“北拒曹操,东和孙权”,关羽口头表示“军师之言,当铭肺腑”,实际表现却完全不是这样。曹操听说刘备自立汉中王,决定说服孙权共同讨伐刘备。
有远见的孙权决定派诸葛亮兄弟诸葛谨代其世子向关羽幼女求婚以示好,被关羽一句“吾虎女安肯嫁犬子乎!”予以断然拒绝。他这一说法和做法完全是站不住脚的:于私,孙权父兄皆侯,出身显贵,自己承袭父兄位也是吴侯,关羽位居侯列,两人身价旗鼓相当,其女同孙权之子应该说门当户对,绝非“虎女”与“犬子”这般不匹配;于公,为了保证孙刘两家联盟基础牢固共抗曹操,勿用说孙权主动提亲,即使关羽主动提这门亲事也是理所当然的。
小人物受人支配,他们通常是被别人打败的;而大人物有条件、有机会也有能力主宰自己的命运,打败他们的其实是他们自己,关羽也不例外。
正是这种近乎虚拟的成就感和荣耀感而认为自己高高在上、与众不同。因此,当其被杀之后仍然大呼“还我头来”,最后还是普净一句“今将军为吕蒙所害,大呼还我头来,然则颜良、文丑、五关六将等众人之头,又将向谁索耶?”解开心结,关羽终于明白自己同别人其实是一样的,并无特殊之处,“于是恍然大悟,稽首皈依而去”。如果一直能以这种平和坦然的心态看待自己,结局如何还不得而知。
为何以悲剧结局遗憾收场?
老衲侃春秋现在来和大家一起“关注历史,讲述历史,解读历史”
公元前141年春正月,汉景帝驾崩于未央宫。太子刘彻即位。
主少国疑。刘彻接过帝国的船舵,才年仅15岁。这艘航船将向何处航行,目标是什么地方?这一点刘彻脑子中没有既定的目标,众位大臣心中也十分迷芒。
刘彻的帝国班底,目前分成三股势力:
一股是“新贵派”,以其母亲王太后、亲舅舅田蚡为首;
一股是“旧勋派”,以其祖母窦太皇太后和表叔窦婴加上一些老臣为代表;
还有一股就是“观望派”,以没有靠山的韩安国为代表。
虽然是三个党派,但他们的实力是恨不均衡的。
作为汉景帝时期的皇太后,目前国家的军权都掌握在窦太皇太后手里,并且她有先帝的遗诏,所以国家的大事还是由窦太后做主。
有那么一次,刘彻触犯了窦太后的逆鳞,差点让她给废了,可见其威力巨大。
王皇后呢?虽然贵为皇帝的母亲,但是头上有这么一个强势的婆婆,她没法施展自己的威力。
在窦太后面前她显得十分的谦卑。只有时不当的给刘彻施加点压力罢了,而且这种压力也是有限度的。
她还有致命的弱点抓在窦太后手中,她入宫前曾嫁过人,还与一民夫生了一个女儿。这要让宫里人知道了,仅凭这个就可以无限延伸,怀疑刘彻到底是不是汉家的龙脉。因为宫廷斗争十分险恶,从来不需要太多的证据。
第三方势力就更不说了,他们都是些没有背景的朝廷大臣,不能判断以上两派谁能胜出,对朝政进行观望的同时,也在冷眼观望着汉武帝的执政能力。
公元前140年,丞相卫绾因病免职,汉武帝琢磨起来,谁能接替这个位置呢?
这时的田蚡跃跃欲试。他的门客籍福劝他说:“魏其侯(窦婴)显贵已经很久了,天下有才能的人一向归附他。现在您刚刚发迹,不能和魏其侯相比,就是皇上任命您做丞相,也一定要让给魏其侯。魏其侯当丞相,您一定会当太尉。太尉和丞相的尊贵地位是相等的,您还有让相位给贤者的好名声”。
田蚡觉得他分析的对,自己要想上位,那也不能抢班夺权,吃相太难看是要噎死人的。于是就把意思委婉地告诉了姐姐王太后。
王太后一琢磨,虽然窦婴把持了丞相之位,但自己的弟弟也位列三公了,假以时日,丞相之位还不唾手可得,马上就同意了,把意思传达给了汉武帝。
窦太皇太后这边,对自己这个侄子窦婴,虽有亲情,但并太不得意他。因为当年曾得罪过她。
但现在再怎么说他当丞相也要比外人强啊!所以刘彻一提这个建议,在她这里很顺利的通过了。当然,田蚡也如愿的当了太尉。
窦婴现在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丞相了,志得意满,好不惬意。
他昔日的门客,如今田蚡的跟班籍福前来道贺,提醒他说:“您的天性是喜欢好人憎恨坏人,当今好人称赞您,所以您当了丞相,然而您也憎恨坏人,坏人相当多,他们也会毁谤您的。如果您能包容好人和坏人,那么您丞相的职位就可以保持长久;如果不能够这样的话,马上就会受到毁谤而离职。”
窦婴觉得籍福是在给自己绕口舌,把他的话当成了耳旁风。
窦婴和田蚡都爱好儒家学说,推荐赵绾当了御史大夫,王臧担任郎中令。
他们此时推行的许多政策,伤害了诸多外戚列侯,于是这些人开始毁谤魏其侯等人,并且有意把这些闲话传给了窦太皇太后。
窦太后喜欢黄老学说,而窦婴、田蚡、赵绾、王臧等人则努力推崇儒家学说,贬低道家的学说,又惹得窦太后不高兴。
公元前139年,御史大夫赵绾上书,请汉武帝亲政,今后不要把政事禀奏给太后。
新班子前面的做法已经惹得窦太后很不高兴了。现在又得寸进尺想要剥夺她最后的决定权,窦太后闻听勃然大怒。
俗语道,天子一怒伏尸百万。太皇太后一怒,那也是雷霆之怒呀!
于是朝廷来了个大换血。赵绾、王臧等人被罢免官职并被驱逐出京城,窦婴和田蚡的丞相、太尉职务被一并解除。任命柏至侯许昌当了丞相,武强侯庄青翟当了御史大夫。
窦婴、田蚡从此以列侯的身份闲居家中。
田蚡虽然不担任官职,但因为有姐姐王太后在,仍然是热点人物,依然受到汉武帝的信任。议论政事时,他的建议大多被采纳。
那窦婴可就惨了,失去了官职,又惹恼了姑姑窦太后,那还有好日子过?过去那些趋炎附势的官吏和士人,都离开了窦婴而归附了田蚡,田蚡日益骄横起来。
公元前135年,窦太后逝世,丞相许昌和御史大夫庄青翟因为丧事办的不周到,都被免官。于是任用田蚡担任丞相,任用大司农韩安国担任御史大夫。
天下的士人有郡守和诸侯王,就更加依附田蚡了。
窦婴自从窦太后去世后,被汉武帝更加疏远不受重用,没有了权势,昔日的宾客也渐渐自动离去。真到了“门前冷落车马稀”的地步。甚至有些对他开始懈怠傲慢起来。
这时候只有灌夫一人对他依然如故,成了他唯一的知己。
窦婴失去权势,想依靠灌夫去报复那些平日仰慕自己,失势后又抛弃了自己的人。灌夫也想依靠窦婴去结交列侯和皇族以抬高自己的名声。两人互相援引借重,他们的交往就如同父子之间那样密切。彼此情投意合,没有嫌忌,只恨相知太晚了。
田蚡为人相貌丑陋,生性自视尊贵。他认为当时的诸侯王都比较年长,皇帝年纪很轻又刚即位,他自己以皇帝亲舅舅的身份担任丞相,如果不彻底地整顿一番,用礼法来约束诸侯王们,天下人是不会服贴的。
在那个时候,田蚡入内奏事,往往一坐就是大半天,他所提的意见武帝一概接受。他所推荐的人,有的才起家就到达到二千石的高待遇,其权势几乎超过了武帝。
武帝有一次气愤的说到:“君要任用的官吏够了吗?我也想委任官吏呢。”
上次的事惹得武帝气还没消呢,田蚡又起了幺蛾子,他向皇上请求拨划考工室的官地供他扩建私宅之用,武帝大怒,对他说:“你何不也把我的武库一齐取走呢?”
汉武帝这次发火,起到一定效果,从以后田蚡收敛了许多。
公元前131年的夏天,田蚡迎娶燕王的女儿做夫人,王太后下了诏令,叫列侯和皇族都去祝贺。窦婴和灌夫一同去的。
由于窦婴和灌夫都不过是落巢的凤凰,所以在酒宴上,被大家所冷落。灌夫心里不平,借着酒劲,开始耍酒疯。
田蚡一看,自己好好的宴席被灌夫这个丧门神给生生的搅和了,十分生气,命令卫士扣留灌夫。
籍福过来做和事老,他替灌夫道了歉,并按着灌夫的脖子让他道歉。
谁知道这时候灌夫的死犟劲上来了,死活不肯道歉。
田蚡心说,既然你小子要替魏其侯出头,还这么死硬,那我也不客气了。他叫来长史说:“今天请宗室宾客来参加宴会,是有太后诏令的。”
于是弹劾灌夫,说他在宴席上辱骂宾客,侮辱诏令,犯了大不敬之罪,把他囚禁在特别监狱里。
事情走入法律程序,那就新账老账一起算吧。廷尉开始追查灌夫以前的事情,并追捕其所有的分支亲属,都判决为杀头示众的罪名。
在这个事件上窦婴感到非常惭愧,回家后寻思要营救灌夫。他的夫人劝他说:“灌将军得罪了丞相,和太后家的人作对,怎么能营救得了呢?”
魏其侯说:“侯爵是我挣来的,现在由我把它丢掉,没有什么可遗憾的。再说我总不能让灌仲孺自己去死,而我独自活着。”
于是给汉武帝上书。汉武帝马上把他召进宫去,窦婴就把灌夫因为喝醉了而失言的情况详细地说了一遍,认为不足以判处死刑。武帝听了事情经过,认为没有多大的事,赏赐窦婴一同进餐,说道:“到东朝去公开辩论这件事。”
厅辩时双方唇枪舌剑,各不相让。把所有的隐私和短处都公诸于世。这一下引起轩然大波。处于弱势的窦婴,逼不得已,拿出先帝汉景帝临死时给他的诏书,那上面写道:“假如遇到对你有什么不方便的事情,你可以随机应变,把你的意见呈报给皇帝。”
这就相当于免死诏书了。
奏书呈送汉武帝后,武帝派人到尚书房去查保管的档案,但却没有找到存档的原件!
窦婴出示的这道诏书,只封藏在窦婴家中,是由窦婴的家臣盖印加封的。但是没有存档原件,那么这个诏书就有了伪造的嫌疑了。
案件陷入了扑朔迷离中。
现在就看汉武帝对此怎么定性了。
汉武帝开始真正动起脑子来。
自从自己继位以来,窦太皇太后就一直主导着朝政大局,这笔账是窦家在汉武帝心里永远抹不去的阴翳。
当年母亲四处活动,极力把自己往太子位上推。窦婴是原太子刘荣的太子太傅。刘荣被废时,窦婴多次为刘荣积极奔走,极力争辩,险使自己错失机会,这又是窦家的一笔旧账。
窦婴自罢相以后,虽然闲居在家,但他也不消停,和田蚡两个斗的鸡飞狗跳,破坏了朝纲。
所以汉武帝逮着这个机会,岂能轻饶窦婴。
另外,王太后的势力现在开始咄咄逼人,田蚡在朝堂上总是指手画脚,也要给予一定的警示。那就以窦婴来杀鸡吓猴吧。
借此机会杀掉窦婴。窦婴冤死,那所有的舆论焦点都会集中到“新贵派”的头领田蚡头上,毕竟事情的起因就是他。
然后,在恰当时时候再以“正义的面孔”替窦婴申冤,用窦婴的血来埋葬田蚡,从而彻底端掉“新贵派”。新旧两派被扫除,“观望派”自然只能倒向自己这边。
经过深思熟虑的长考,汉武帝终于出手了。
于是,自然而然的,“遗诏案”中的一个疑案,马上就办成了确凿的伪诏案。
最后的结果,灌夫被灭族。窦婴也被斩首而弃市。
结果这正如汉武帝设计的那样,窦婴一死,面对舆论,他把火撒在王太后和田蚡头上,解除了田蚡丞相之职,勒令王太后从此不得干政。
以韩安国为首的“观望派”吓得赶紧倒头就拜,从此汉武帝乾纲独断。
而他这一切成果的取得,就是以窦婴的人头为代价!
那田蚡眼看着窦婴的人头落地,不但没有丝毫的高兴,还给吓出病来。半夜里惊醒后,嘴里老是叫喊,讲的都是服罪谢过的话。
请来了巫师来诊视他的病,巫师们看见窦婴和灌夫两个人的鬼魂共同监守着田蚡,时刻准备要杀死他,就在这惊恐万状中,田蚡也一命呜呼。
扫除了这些障碍以后,汉武帝真正执掌了帝国的船舵,他要带领大家去远航了。
从此,帝国的航船在他的带领下,乘风破浪,一往无前。 他的朝代,成为中国封建王朝第一个发展高峰,还开辟了辽阔的疆域,奠定了汉地的基本范围。汉武帝也从此赫然入列于千古一帝的队列中。
参考资料:
《汉书》汉·班固
《资治通鉴》宋·司马光
老衲侃春秋严正声明:原创作品,禁止非法转载!
有什么八个字左右的短句?
1、南风未起,念你成疾。
2、夏有乔木,雅望天堂。
3、初识你名,久居我心。
4、南有乔木,不可休思。
5、一箭易断,十箭难折。
6、古今行事,未之有也。
7、半夏时光,半支离歌。
8、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9、风雨摇落,桑田沧海。
10、风花雪月,长恨时别。
11、我本无心,何来伤心。
12、繁星落城,漫若浮光。
13、此生无我,谁人伴君。
14、得而不惜,喜而不得。
15、幸无所爱,无畏山海。
16、人来人往,勿忘勿失。
17、生而为人,喜善并存
18、始于心动,终于白首
19、未来可期,人间值得
20、好好生活,慢慢相遇
效率极其低下怎么办?
我们身边总会有这样的人,他们看起来总有着忙不完的事情,加不完的班,可实际却没有任何进展。他们虽然看起来做着别人双倍的工作,却领着跟别人一样甚至更低的工资。有人说,这是没做好时间管理,不,这只是其中一个因素。
在这里分享提高工作效率的3个方法,与你共同学习。
职场中低效工作的危害不言而喻,我也经常在后台收到关于如何提高自己效率的咨询,所以这次来集中讲一下这方面的心得。
我按照从个体到整体,从执行到管理的顺序,一个个来聊。无论你是初出茅庐的社会新人,还是久经沙场的职场老将,都值得看看。
1、找到低效问题的共性说起来低效工作的例子在职场中比比皆是,但如果我们仔细梳理一番,就会发现许多现象都存在共性问题。
找到这些共性问题,然后分别去制定对应的方法,这本身就是一种高效。
我把这些共性问题分为三大类:
硬技能不娴熟
这常见于刚工作不久的新人。什么是硬技能呢?就是这份工作最基本的技能要求。
比如做程序员的,几大主要的编程语言得了解掌握吧;做市场营销的,PPT应该会写吧;做财务审计的,Excel要用得娴熟吧,报表要看得懂吧;做销售的,起码嘴皮子要利索吧。
硬技能不娴熟导致的效率低下问题,是最好解决的。因为这都是有现成的工具帮你提高的。只要你肯花时间去钻研琢磨,比如买一些书或者去网上报个班学习,都能在短时间内迅速提升。我过去也推荐过许多课程,这里就不再赘述。
团队沟通不顺畅
我的工作生涯中,大概80%的效率低下都是这个原因造成的。
最常见的,是不同部门之间的信息断层,即大家对同一件事的认知水平处于不同阶段。
例如同一个项目,A部门以为应该这样做,B部门以为应该那样做,中间来回反复却不确认。结果最后合在一起发现谁的理解都不对,于是前面都是白费功夫(如下图)。
再比如信息沟通的过程过于冗长,中间层级太多。每一次信息传递都有隔阂,每一次隔阂都会造成偏差,最终导致100分的信息传递到位时只有50分(如下图)。
我遇过最夸张的例子,是连一个简单的邮箱申请都要从区域地区跑到中国总部,再从中国总部绕地球一圈跑到全球总部,最后居然拖了两个月才批准下来。
结果那段时间我只能用QQ邮箱,因为没有和公司总部的邮件系统对接,每次我找邮箱联系人都要浪费不少时间。而最后申请下来的邮箱,居然是集团另外一个公司的域名,原因是总部那边把我的信息弄错了。
这类情况在日常工作中很常见。除此之外像会议纪要,项目跟进,指令传达,这些全都是沟通问题。
一旦遇到信息沟通有偏差时,就需要有人站出来,主动承担信息的协调疏通工作。这个人可以是自己,也可以是其他负责的同事。
如果信息疏通者是自己,就要主动确保所有人对信息的理解是一致的。
例如你可以用会议纪要或邮件的形式,总结所有已经达成共识的信息。这样将来出了问题,就能找到对应的负责人。
比如像下面这样,用几个关键问题来帮所有人理清思路:
1. 项目的目的是什么?
2. 项目的计划是怎样的?
3. 如今项目的进度到达了哪里?
4. 各部门接下来分别要做什么?
5. 下次开会时各部门需要提交哪些东西?
这样是不是就清楚多了?
如果信息疏通者是别人,这时可以做的事情就比较有限,因为主动权不在自己手上。
但你可以有规律地提醒,适当地催促。在不影响对方情绪的前提下,不断重复加强你对这件事的关注程度,让对方不要忘记。
总之,只有加速了信息传递的效率,才能提高工作的效率。
缺乏指挥和调度
如果说前面两类问题是最常见的,那最后这个问题,是最致命的。
大家都听过一句话,叫“将帅无能,累死三军”。
一个无法做出正确决策的领导,拖累的不仅是自己的效率,更是整个团队几个人甚至几十个人的效率。这个损失可就巨大了。
比如面对下属提交的工作方案,老板却无法拍板。做,如何去做,哪些要做?不做,为什么不做,应该怎么做?这些都没有明确的说法,只是一句“再回去想想”打发了事,既没有指导,也没有规划。
如果你是普通员工,遇到这样的领导,最好的建议是赶紧走人,人间不值得。
如果你恰好是领导,可以反思一下平时是否因为自己的模棱两可,决策不力而导致团队一直在原地兜圈子。无论什么原因,在该做决策的时候犹豫不决,制定安排的时候思路不清,这种领导是不及格的。
以上就是造成工作低效的三个共性问题。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做归纳总结,然后具体问题,具体改进。
2、善于模仿,超越模仿模仿的意义,是用已被验证过的高效方法,逼自己改变过去低效不正确的思维。而且很多时候,这种改变是“强扭的瓜”,硬生生掰过来。
虽然一开始会有点痛苦,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你会发现一切都值得。这是提高工作效率的一条捷径。
比如人际沟通这块,你就可以观摩身边那些会说话的人,他们和人沟通的方法有哪些,自己拿个小本子暗自记下来。甚至具体到开头的话术怎么讲,遭到拒绝时用什么话打圆场,哪些词是他们绝对不会说的等等。越具体,就越好学。你先模仿,然后自己再去感受和思考,这样做的效率就会很高。
再比如找资料做研究,你可以去请教公司里特别会找资料的同事前辈们。请人家吃个便饭,虚心讨教一些迅速找资料的渠道和方法,全都记下来,然后自己回去模仿实践。
这都不是什么难事。比起自己像无头苍蝇一样瞎摸索,能找到一个对标参照物去模仿,你的效率会蹭蹭往上升。
3、建立价值认同,从上到下改进独立工作的时候,可以通过模仿来提高自己的效率。但如果是团队工作,就要换方法了。
如果你是一个管理者,就知道团队协作讲究的是合力。这时建立价值认同就非常重要。要先在思想上统一方向,才能在行动上劲儿往一处使。
而建立价值认同,就是要让团队成员都明白,过去的工作方法是错误的,低效的。如果大家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讲再多提高都是白搭。
这就是从上往下改进,也是解决低效问题的最根本办法。
比如很多公司都喜欢加班文化,认为员工工作时间越长,越能体现他们的价值。但我不认同这一点,相反我觉得工作价值不应该用时间来衡量,而是用结果。
所以我经常和团队成员说,我不鼓励加班,我鼓励你们早点把事情做好然后回家享受生活。
但“早点把事情做好”,这里面就大有文章了。
首先是“把事情做好”。什么叫“做好”呢?
如果要写一份方案,你写好20页给我,这个不叫“做好”,这叫“做完”。因为我后面还要检查和修改,可能还要你删除一些废话,添加更重要的信息;也有可能你20页都没写到点子上,我宁可你写5页全在点上的东西给我。
“做好”的意思,是我把这份方案交出去的时候客户会买单,而不是看在你写了几个晚上的份上说辛苦了。对不起,这远远不够。
其次是“早点”,这就是要你缩短把事情做好的时间。
当你做好一件工作需要一天时间,那么下次就试试半天行不行,再下次试试3个小时。但是记住,时间可以缩短,工作质量不能妥协。
效率,就是对的事情重复做,重复的事情快速做。
把这个弄清楚了,再回过头来看加班,就发现问题了。加班不是目的,而是方法。如果这个方法能够提升工作产出的质量,那么适当加班无可厚非。反之,就应该摒弃。
专业技巧娴熟的人,早点把事情做好早下班当然可以。做事不熟练的人,加班学习和巩固自己的工作技能,那也是应该的。
作为管理者,需要一开始就建立共识,制定标准,让大家明白什么样的工作产出才是有价值的。围绕这个核心目的,再去改进工作方法和流程,这才是正确的做法。
如果加班反而拖累了效率,那么就把目光聚焦在正常工作时间里,去思考为什么不能按时完成工作。
我见过很多加班的人,头天晚上10点下班,第二天中午12点来上班,这样算下来他们的工作时间和正常上班的人没有两样,那为什么要把工作都留到精神状态不好的晚上去做呢?
与其这样,不如围绕“效率”去建立一种文化。比如去除臃肿的汇报结构,摒弃形式主义的官僚作风,一切以价值产出为核心。同时让效率高、能力强的人担当大任。这样的人多了,团队的效率自然就上去了。
这是最难的,却是最有效的。
乔布斯说过一句话:
It doesn't make sense to hire smart people and then tell them what to do. We hire smart people so they can tell us what to do.
翻译一下就是:任人唯贤,用人不疑。
最后总结一下,如何提升工作效率,一共三个方法:
1. 找到低效问题的共性;
2. 善于模仿,超越模仿;
3. 建立价值认同,从上到下改进;
推荐几本关于地理的好书?
以下是几本关于地理的不错的书籍推荐:
1. 《人类地理学》(Human Geography)
作者:默不言、李瑛
简介:本书深入浅出地介绍了人类地理学的各个方面,从人口、城市、文化、地域、历史、政治、环境等多个角度探讨了人类在地球上的活动与发展,并且对全球化和全球问题也进行了不少的探讨。
2. 《地理·万物同源》(Geography: A Visual Encyclopedia)
作者:无
简介:这本图解百科全书全方位地介绍了地理科学的各个领域,内容包括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生态学等全部领域,在视觉方面用色彩、图象形,概念统一的方式,以互联网式的观念梳理设定整个课程,简明易懂,是一份优秀的普及读物。
3. 《地理的想象力》(Geographical Imaginations)
作者:Derek Gregory
简介:这是一本关于地理学研究的理论书籍,为读者介绍了如何运用空间角度思考全球事务。该书强调人的思维与地理空间存在着重要联系,指出地理因素不可或缺地影响人类的社会和政治活动从而导致全球性问题。
4. 《地球的人类:一个历史的介入》(The Human Planet: How We Created the Anthropocene)
作者:Simon L. Lewis 和 Mark A. Maslin
简介:该书研究了人类在过去300年间对地球环境的影响及其造成的各种问题。详尽的地理和环境史安排,加上广博的科学理论知识,让我们更加了解了人类在经济飞速发展的背景下对环境造成的巨大破坏,并探究了未来环境和气候的应对之策。
5. 《地球之美:壮观的风景,迷人的影像》(Earth: A Visual Tour)
作者:无
简介:这本大型画册展示了地球上各种美丽的地形、地貌、生态和空气物理现象,包括火山、山脉、沙漠、雪山、河流、湖泊等景观。通过精美的图片和详细的文字,读者可以更好地了解地球上的奇观和自然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