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龙纪,古代宫中的女官是干什么的?

2023-10-05 21:28:04 55阅读

神龙纪,古代宫中的女官是干什么的?

宋朝女官李氏,为皇帝铺床时,突然被拉入帷帐,10个月后生下宋仁宗;唐朝女官上官婉儿,玩弄武则天的男宠,还能调戏太子。古代的女官到底是干什么的?

神龙纪,古代宫中的女官是干什么的?

女官制度,早在西周时期就有了。

我国历朝历代,也出现了很多赫赫有名的女官,比如:

唐朝女官上官婉儿,素有女宰相之称,敢以死相谏、干涉朝政,还能偷玩武则天的男人、调戏太子。她权势滔天,和侍郎崔湜走得近,就让他成了宰相;

宋真宗的女官李氏,据说在为皇帝铺床时被看上,一跃飞天成了宸妃,生下皇子,成了“狸猫换太子”的主人公;

北齐女官陆令萱,《陆贞传奇》中陆贞的原型,因为抚养过高纬,被封为女侍中,后来联合奸臣控制北齐,祸国殃民,是北齐亡国罪魁祸首;

清朝女官德龄公主,深受慈禧信任,被送出国当使者,帮着慈禧与外国使节夫人们做翻译,是紫禁城八大女官之中,最出名的一位。

……

以上这些人,都是女官中的翘楚。

她们的人生际遇千差万别,做的事情也不尽相同:有人搅弄朝堂、祸国殃民,有人侍奉皇帝、出卖美色,也有人只是一个普通奴仆。

那么,问题来了。

到底哪一种才是历史上真实的女官?

古代的女官,需要做哪些事?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什么叫做“女官”。

古代的女官制度

女官,简单来说,就是当官的女子。

在古代,男子能当官,女子也能当官。只是,女官员主要负责宫中的后勤工作,比如皇帝的生活起居、后宫的杂事,甚至替代妃嫔伺候皇帝。

女官制度,最早的记载是在西周时期。

西周的女官,职责很明确,就是负责朝廷祭祀、缝补、饮食、服饰。

她们的地位和男官一样,尊卑也一样,唯一的区别是,女官没有爵位,她们的爵位,以夫家的爵位为准。

《礼记·郊特牲》记载:“女官共牢而食同尊卑也,故妇人无爵,从夫之爵。”

西周以礼治天下,女官不负责给皇帝侍寝,不是后宫嫔妃。

换言之,西周时期,女官就是女官,不是皇帝的女人。

她们和后宫妃嫔,走的是两套体系,两套人马,不可以相互混淆。

《礼记·昏义》曰:“古者天子后立六宫,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妻,以听天下之内治,以名章妇顺,故天下内和而家理也。”

只可惜,西周之后,礼崩乐坏,女官和后妃之间那条明确界线消失了。

此后,女官不仅要负责后勤工作,若是皇帝需要,必须随时随地侍寝。

在那时,只要身在后宫,就是皇帝的女人,无论是妃嫔、宫女,还是女官,都必须满足皇帝的要求。

这一时期的女官,一颗心要掰成好几瓣来用:一边负责后勤杂事,一边管理宫女干活,一边等待皇帝的临幸。有志气的女官,还会主动花心思争宠。

这种混乱的局面,一直持续到了北魏孝文帝时期。

孝文帝是个喜欢秩序的男人,他看不惯这种混乱的局面,便设立了体系化的女官制度,将妃嫔和女官彻底分开。

这套女官制度,就是“六局二十四司”。

此后,历朝历代都沿用了这套制度,并且不断改进完善。

最完善的女官制度,是在唐朝时期,正因为如此,唐朝涌现了许多出色的女官。

明朝基本上照搬了唐朝的制度,只是,后期宦官权力太大,女官权力被削弱。

清朝立国时,也准备照搬明朝的女官制度,但他们满人太少,连妃嫔都凑不齐,最终,女官由大臣的正妻来“兼职”。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知道,我国历朝历代都有女官制度,那么,女官具体是干什么的呢?

简单来说,女官们的工作,分为日常工作和特殊工作。

女官的日常工作

既然女官是官员,那么女官制度,也有品级、部门之说。

通常来说,女官的品级,一般是九品、八品、七品等,按照品级拿俸禄,也算得上皇帝的臣子。

古代的官场,有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之分,女官也有不同的部门,比如尚宫局、尚仪局、尚服局、尚食局、尚功局、宫正司等等。

尚宫局,主要负责六局中的文籍版印,所有实物的出纳都要经过这里。尚仪局,负责宫中的礼乐起居,宴会礼乐的安排、坐席、赏赐等,把控礼仪不能出错。尚服局,专门为后宫制作服饰、仪杖、饰品等。尚食局,掌管后宫的吃食,不仅包括饭菜点心,还包括酒、药物等,但凡是吃到嘴里的,基本上都由她们负责。尚寝局,负责皇帝妃嫔们的睡觉事情,比如几点睡、如何睡、什么时候熄灯、什么时候铺床,定期换床单等。尚功局,负责女工的授课,为其他局的人进行培训。宫正司,最为可怕,用来惩戒宫女、女官的地方,被关进去后往往少不了皮肉之苦。

以上,是女官们的日常工作。

这些工作看似简单,却非常容易出错。

她们必须记好各个妃子、皇子、公主的喜好,还要调和她们之间的矛盾。若是送错一个钗子,一件衣服,都可能给自己带来灭顶之灾。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如今自由和谐的职场,都存在各种心计挑拨,更别提那个说错话,可能就要被打板子、扇耳光、甚至满门抄斩的年代了。

除了这些日常工作,女官们还要做许多规矩之外的事情。

女官的特殊工作

和古代男官员相比,女官的境遇,就凄惨许多。

基本上,皇帝让她们做什么,她们就得做什么,因此,古代的女官还做了许多“份外之事”。

特殊任务一:教公主读书

汉朝的班昭,也是女官,被称为“曹大家(姑)”。

她做的特殊工作,就是教公主们读书,因此被奉为女傅。

在教书之余,她还写了一本书,名叫《女诫》,讲点“四德”“七戒”等。

比如,“夫妇”强调夫君大于天;“敬慎”强调女子柔弱为美;“专心”要求女子贞洁,不可再嫁;“曲从”强调女子要完全顺从,逆来顺受……

这本书到现在为止,还影响了很多人的思想。

特殊任务二:看守钱库、选拔宫人

明朝女官的权势,被削弱了很多,她们最主要的特殊工作,就是看守钱库、选拔宫人等。

当然,这些特殊工作,还不够特殊。

女官们最特殊的工作,就是给皇帝侍寝了。

特殊任务之最:给皇帝侍寝

通常来说,女官不需要给皇帝侍寝。她们不是妃嫔,是臣子,有品级,地位高于宫女太监。

但古代皇帝权势滔天,若是皇帝想要,她们也无法拒绝。

宋真宗的女官司寝李氏,主要的任务是为皇帝铺床。然而,在她铺床时,宋真宗突然一把抱住她,强行临幸了她,最终,她就成了妃子。

这位李氏就是后来的李宸妃,也就是“狸猫换太子”的受害者。后来,她的儿子宋仁宗继位,追封她为“章懿皇后”。

《宋史·卷二百四十二·列传第一》李宸妃,杭州人也。祖延嗣,仕钱氏,为金华县主簿;父仁德,终左班殿直。初入宫,为章献太后侍儿,庄重寡言,真宗以为司寝。

再比如,明宪宗的女史官纪氏,才华横溢,通晓古今。明宪宗很欣赏她,强行一夜欢乐,最后,她就被封为了妃子。

但当时,万贵妃势力太盛,纪氏怀孕生子不敢声张,一直把孩子养到6岁,才派人告诉了明宪宗。

这个孩子,最终成了皇帝(即明孝宗),但纪氏把孩子公布的当年,就离奇去世了。

在古代,大部分的女官,都不愿意当皇帝的妃子。但她们无力反抗皇帝,欺负她们,皇帝也不会受到什么谴责。

除了极个别的女官,可以在历史上叱咤风云之外,大部分的女官,最终都沦为了皇帝的玩物。

若是皇帝想要,她们必须侍寝,没有任何选择的余地。

不过,给皇帝侍寝,也不是什么太惨的事。

古代的女子,以夫为天,给皇帝当妃嫔,除了要面临后宫勾心斗角,至少也能衣食无忧了。

那么,怎样才能成为一名女官呢?

女官的选拔方式

抛开制度混乱时期,历史上大多数的女官,都有专门的选拔方式。

这种选拔方式,和选妃嫔、选宫女不同,无论是选妃嫔还是选宫女,都需要长相漂亮、身姿窈窕,最重要的是,必须是清白之身。

但选女官不需要,哪怕是嫁过人的寡妇,也能成为一名女官。

在古代,成为女官的方式有3种,分别是:采选、晋升和特殊途径。

第一种方式:民间采选

采选,是选女官最主要的方式。

这种方式和在民间选宫女、妃嫔的程序一样,只是,女官的采选有特殊的偏好和标准。

标准一:德行出众。

德行出众,是选女官最重要的标准。

简单来说,女官的职责是掌管宫中内务,负责皇帝、妃嫔们的生活起居,她们必须具有过硬的品德,不能轻易为金钱折腰,也不能向权势低头。

唐朝女官的墓志铭中,很多都记录了她们进宫时的特点,即“昔以令德,纳于王宫” (即因为品德优越,才被选入皇宫)。

标准二:文化水平高超。

虽然古代认为女子无才便是德,但想要成为女官,必须具有高超的文化水平。

《明初琐记》中又记:“次年,又诏选淑女善文艺者,朱象真等六十人,定六局处之,各有官秩。

采选时,若是你能识字、通文墨,被选中的概率极大。

甚至,只要你能识文断字,长得丑也没关系。

《大明会典》:若女子识字虽容貌丑陋,年十七八已上愿来者听,一体应付脚力,赴京选用。

标准三:身体健康。

女官的身体要求,相比妃嫔、宫女低了很多,基本上,只要求你身体健康,嫁过人也没关系。

《万历野获编补遗》:妇人年三十岁以上、四十岁以下,无夫者,愿入宫备使令,各给钞为道里费,送赴京师。

其实,寡妇在古代社会,地位很低,但若是选女官,丧夫就成了一种优势。

或许,古人认为,嫁过人的妇人,社会经历比较丰富,更懂得如何为人处事。

第二种方式:宫女晋升

宫女晋升,是选女官的第二种方式,但能从宫女变成女官的人,都是佼佼者。

女官的职位,基本上是一个萝卜一个坑,而每年都会有大量新女官入宫,宫女们很难等到空位。

第三种方式:特殊渠道

特殊渠道,说白了,就是命好。

这是完全靠机遇的晋升渠道。

比如,赫赫有名的上官婉儿,就是意外被武则天看上,才从夜庭出来,摆脱了罪人之女的阴霾,成为了女官。

明朝时,崇祯正在散步,听见有位女子哭得十分凄惨,走近一看,原来是被罚举宫铃的宫女。

崇祯心软,便封她为女史官。

“上觉唱声凄婉,命宣至,问姓字,日韩翠娥,特赦之,为女史官。”《烬宫遗录》

一个被惩罚的宫女,靠着机遇成为了女官,除了用“命好”来形容,还真找不到其他词。

只是,这样的机遇,可遇不可求。

以上,就是古代女官的选拔方式了。

可以看出,能够最终被皇帝看上,成为妃嫔,那都是女官里的佼佼者。

而绝大多数女官,最后的结局,都算得上悲凉。

女官们的悲惨结局

绝大多数的女官,都难逃后事凄凉的命运。

和女官相比,宫女们出宫的时间,有明确的规定,比如清朝宫女25岁之后,就可以出宫嫁人。

但女官们可没有这条规矩。

只要没被赶出宫,女官们可能得一辈子待在宫里,无法谈情说爱,也见不到家人,最多和太监搞搞对食。

《放宫人诏》云:“去年霖雨,颇伤苗嫁,在於州县,非无乏少,资给后庭,有妨国用,宜申兹大造,更量放出寓人。”

女官们死后,就会被抬到宫人斜,成为一抔黄土,除了个别品级高又受宠的女官,绝大多数的女官,连墓碑都不会有。

就算叱咤风的女官,也难逃悲剧的宿命。

比如上官婉儿,曾权势滔天,偷玩武则天的男宠,也没被处罚。可最终,她被李隆基处死,连个说法也没有。

若她是男儿身,成为百官之首,只要没犯错,皇帝也不敢轻易杀她。

其实,从本质上来说,我国古代的女官制度,还是男权的附庸。

与其说她们是女官,倒不如说是“女宦官”,因为绝大多数的女官,都只能活跃在后宫。

那些能走到前朝的女官,除了拥有超强的个人能力,还得赶上时代的机遇,否则,就算你能力滔天,也只能蜷缩于后宫。

我国历史上,也出现过真正的女官制度,即女子可以进入前朝为官,可以被历史有名有姓的记载,可以光明正大地领兵打仗,甚至还出现了正经的女军……

这一段时期,就是太平天国时期。

当然了,太平天国的女官们,境遇并不比前朝好多少。乱世之下,女人为官,不得不牺牲很多东西,比如清白、尊严……

不过,话又说回来,这世间之事,本来就很难十全十美。

从唐朝女官的墓志铭数据来看,女官们的平均寿命,比妃嫔多了20来岁。

可见,大多数的女官,可能还是比妃嫔好一点,不必争宠、不必拼命生子,靠着努力工作,换来点滴尊严。

若你穿越到古代,你更愿意成为女官,还是妃嫔?欢迎留言。

全国各地车牌按什么顺序排的?

十二生肖,为什么排在首位的偏偏是小小的鼠,而不是腾云驾雾的龙,也不是百兽之王的虎?为什么不看中强劲温顺的牛?为什么不选出灵巧异常的猴?众说纷纭,其中有「道教玉帝说」,有「佛祖如来说」,有「先祖黄帝说」,有「天象星宿说」,有「原始部落图腾说」等等。我认为,十二生肖的排列顺序,是古人依据十二种动物的生活习性和活动特点来安排的。 天文学家将昼夜分为十二个时辰,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为什么以这几个字定时辰呢?分析一下这十二个字的原形和本义,我们就会看得十分清楚。 子:为 。像孩子在襁褓之中。子的本义为:幼小的、卵。古代指儿女。二十三点至一点为子时,正是夜深人静的午夜时分,正是今明两天的临界,也可以说「明天」这个「产儿」就要诞生,或者已在襁褓之中。子时,是孕含着什么孵化着什么的时刻。 丑:为 。「扭」的本字,像手指抓住一物而扭动。扭,也作转动讲。子时过后,一点至三点为丑时。夜正深,但「第二天」已经开始了。无形之中,似乎有一只大手在转动天体--夜幕即将被转过去,白天即将被扭过来。 寅:为 。有说像黄泉欲出,又说像双手捧矢,即「引」的古字。引,可释为牵引、引导、引起、离开。黎明前的三点至五点为寅时,正是黑夜即将离开,熹微即被牵引而来的时刻。 卯:为 、 。有说为冒,像开门之形,又有 之体,又说像断物形,为刘的本字。黎明时分的五点至七点为卯时,天亮了,太阳冒出来了,人家的门该打开了。卯时,黑、白不再混淆,而是断然分开的。 辰:为 。有说像贝壳形,「 」的本字;又说为「 」,有 之体。我以为它有托出云气之意。云气之上有日,为「晨」;无日,则云气弥漫。夏日的早晨,七点至九点,大雾茫茫。 巳:为 、 。有说像胎儿形突出头部和蜷曲的身体;又说为蛇的象形。上午九点至十一点,雾气消失,正是暖融融的时刻,蛇从洞穴中爬出来了。 午:为 、 。有说像木杵之形,「杵」的本字;又说为「牾」,抵牾为矛盾。将一木杵立在日光下,木杵没有影子,因为日光是从头顶之上照射下来的。古人依形造字,又依形取义,以形、义命物。由此,日中的时候,即十一点至十三点为午时。 未:为 、 。像树木枝叶重叠,物长成后才有滋味。「味」的本字。午后十三点至十五点未时,示意只有经过阳光的强烈照射,树木才会枝繁叶茂、果子才能成熟。成熟的果子,才会有滋有味。 申:为 、 。有说像闪电形,又说为「神」。十五点至十七点,风雨带着闪电和雷鸣来了。古人不知闪电和雷鸣为何物,以为神在天上为之。 酉:为 、 。像装酒的坛子,「酒」的本字。十七点至十九点,傍晚时分,劳作了一天,此时正是吃饭的时候,就简称「酒时」吧。 戌:为 、 。人、戈会意,指人持戈(武器)守护。十九点至二十一点,酒足饭饱以后,一家老小该入睡了。但是不能大意,还要预防外敌或野兽的侵害,所以要手持武器进行护卫。 亥: 、 。有说像猪,「豕」字的变体。有草根-说。二十一点至二十三点,主人被猪拱槽的声音搅醒了--要想猪肥,就得夜半起身给它添食。此外,草根与植物的块茎有关,那是猪的饲料。 十二时辰的十二个字,竟是记述并描绘了一幅夏日的古代农家生活作息图!就连自然景观也历历在目,可谓言简意赅。 从出土文物来看,早在殷商时期就已经有了以天干、地支计纪岁的方法。干、支先用来纪日,后来发展为纪月、纪年。 那么,十二时辰是怎么与十二生肖相结合的呢? 观天象的最佳时机应是夜深人静、繁星满天的时候。子夜时分(二十三点至一点),古人(天文学家或道家)仰望天空良久,忽然听得周围有细碎的声音,低头一看,原来是老鼠在活动。天长日久,古人发现鼠类出没频繁的时刻是子时。于是,子时便与鼠联系在一起,成了「子鼠」,并按一天的起始,排在属相的第一位。 「马无夜草不肥」,牛当然也是如此。农家以牛耕田,喂好牛是农家的大事。丑时(一点至三点),农家自会起身喂牛。牛与丑时联系在一起,便成了「丑牛」。 凌晨三点至五点,昼伏夜行的虎最凶猛,农家常常会在此时听到不远处传来虎啸声。于是,虎与寅时相联系,有了「寅虎」。 五点至七点,天亮了,兔子跑出窝,去吃带着露水的青草。于是,兔子与卯时相联系,便有了「卯兔」。 七点至九点,是容易起雾的时刻。据说龙能腾云驾雾,大雾之中才会「神龙见尾不见首」。不过龙是传说中的动物,或者说是人用几种动物的「零件」拼凑起来的「人造动物」,在现实中看不到,只有大雾蒙蒙之中,人们才会产生龙的幻象。如此,龙才会在辰时的雾中「出现」。龙和辰时相联系,便有了「辰龙」。 九点至十一点,大雾散去,艳阳当空。体温不恒定的蛇从洞穴中爬出来晒太阳。无论有毒还是没有毒的蛇,都是可怕的,蛇最活跃的时刻,便是「巳时」。在造字时,「巳」被画成了一条蛇的象形。「巳蛇」,是天然地联系在一起的。 十一点至十三点,烈日当头。这「烈」,使人想到了人类「得力助手之一」的马。红鬃烈马是良驹,但它的性子就像午时的太阳一样火烈。马与午时相联系,就有了「午马」。 十三点至十五点,未时,骄阳已把草上的露珠晒乾,可别忘了这正是放羊的好时光。于是,「未羊」应运而生。 十五点至十七点,申时,太阳偏西,或者雨过天晴,天气显得清爽起来。这时候,猴子最喜欢在树林里玩耍啼叫,人们听到了,记在心里,便把这一时刻与猴子联系在一起,于是有了「申猴」。 十七点至十九点,酉时,太阳快落山了,家养的鸡该回窝了;再不回窝,天一黑就会找不见。农妇着急了,四处呼唤着,轰鸡入窝。这吃饭喝酒的时刻,也与家鸡入窝相连,于是就有了「酉鸡」。 十九点至二十一点,戌时,人们在临睡之前要巡视一番;跟随他们的,是人类的另一个「助手」--狗。巡视的时刻与狗联系起来成为「戌狗」,恰到好处。 二十一点至二十三点,深夜可以听到肥猪拱槽的声音,主人很高兴。不过要想猪长得肥壮,还得起身为它添食。亥时,自然与猪相连,于是有了「亥猪」。 表示十二时辰的十二个字与十二生肖相结合,便有了: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参考资料:google

潍坊有哪些历史遗迹?

这个问题回答起来有些难度,毕竟潍坊那么大,想要把下面的县市区遗迹也要包含上的话就更多了。我大致列举一些比较知名的吧,按区域划分一下。

十笏园在维坊市潍城区胡家牌坊街。又称丁家花园。明清之际为缙绅邸宅,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丁善宝改建为私人花园,因其地甚小,人喻之为“十个笏板”,名“十笏园”。在仅有的2000平方米内,建有楼、台、亭榭、书斋、客房等67间,曲桥、回廊连接,鱼池、假山点缀其间,小巧玲珑。春雨楼、漪岚亭、水帘洞、小瀑布等,虽出人工,宛如天然。壁上镶嵌“扬州八怪”郑燮、金农等人真迹石刻。

万印楼在潍坊市潍城区增福堂街陈介祺故宅东北隅。建于清道光三十年(1850年)。为陈介祺收藏金石、古陶、钤印等文物之处。为一砖木结构民房式二层小楼,上下各4间。陈介祺字寿卿,道光二十五年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后赋闲家居,致力金石研究。精于鉴别,收藏甚富,其中著名的毛公鼎为我国青铜器珍品,有铭文417字。又有商周古钟11枚,以其成数名居所为“十钟山房”。还有秦汉古印万余方,因筑此楼储之。陈氏自撰楹联曰:“齐鲁古陶五千种,周秦印篆一万方”。

马仑山石窟造像

在潍坊市。

汉平寿县古遗址

在潍坊市潍城区大柳树镇。

鲁家口文化遗址

在潍坊市寒亭区。

封神宫

在寒亭区西杨家埠。

下密古城址

在寒亭区后吉家村南。

汉乐都城遗址

在坊子区。

汉桑犊故城遗址

在坊区区坊子镇。

范公亭在青州市西门外阳河畔。北宋庆历年间(1041-1048)文学家范仲淹为青州知府,居官清廉,遗爱在民。相传彼时阳河边忽出醴泉,范仲淹建亭泉上,后人遂名之曰范公亭。亭为木构,朱柱灰瓦,六角飞檐。亭后有明代建筑三贤祠,祀宋代青州三任知府范仲淹、欧阳修、富弼。祠后建亭,取范仲淹《岳阳楼记》中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意,名“后乐亭”。

驼山石窟造像在青州市区西南。驼山为古青州名山之一,海拔408米,遥望整个山形,自东北向西南延伸,绵亘数里,状如骆驼伏卧,故名。造像集中在主峰东南崖壁上,共有石窟5座,摩崖造像群一处,计大小佛像638尊。自北至南第三窟最为高大,窟深2.5米,阿尼陀佛造像高达5米,底座高1米。旁立两尊菩萨像,高3.94米。造像雕刻精细,仪态端庄,雍容华贵,为山东半岛佛教艺术珍品。

玲珑山在青州市区西南15公里。山阴为一狭长谷地,名白驹谷,谷内林木繁茂,风景幽绝。北魏郑道昭官青州刺史时,常游此山,论道解易,留下4处摩崖刻石。镌于白驹谷西崖石壁间,字径尺余,气势豪放。石壁之上原立《百峰山诗碑》,仅存上半截,清末被宗室盛昱购去,辗转流传,今存故宫博物院。

云门山位于青州城南2.5公里处,海拔421米。平原拔笏,松荫盖足,山虽不高而有千仞之势,自古为鲁中名山。主峰大云顶,有洞如门,高阔过丈,南北相通,远望如明镜高悬,夏秋时节,云雾缭绕,穿洞而过,如滚滚波涛,将山顶庙宇托于其上,若隐若现,虚无缥缈,宛若仙境,蔚为壮观,谓之“云门”,或称“云门仙境”。

云门山石窟造像在云门山南崖壁上。窟龛十余座,大小佛像272尊,据造像题记,雕凿年代分别为隋开皇十年(590年)、十八年、十九年,仁寿二年(602年)和唐开元十九年(731年)。造像者多为居住青州的王公贵族、缙绅佛徒。造像精美,神态各异。石窟两侧造像题记和历代名人题刻颇多。

佛光崖在青州市西南仰天寺。崖东向,正对仰天寺(寺建于宋初,久废,遗址尚存),圆秀峭立,高20米,石作赤褐色,与它崖迥异。晨光初照,色彩尤异,僧人谓之“佛光”,亦以名崖。崖下有阴线浅刻佛像,体形高大,趺坐莲花池上,旁刻二童子侍立。崖北绝壁间有仙人洞,翠柏掩翳,不见其门,上下垂直。崖南千佛洞亦深数十丈,两壁凿佛龛数百。

唐赛儿起义遗址在青州市西南卸石棚寨。俗称岌岌寨。唐赛儿,山东蒲台(今滨州)人,明代农民起义军女领袖,永乐十八年(1420年)率众在此起义。当地人尊称赛儿为唐三姐,亦称“唐三寨”。此间岗阜起伏,然崖峭壁,形势险要。

王尽美烈士故居在诸城市枳沟镇北杏村。

都古台汉平昌故城在诸城市。

高家古墓群在诸城市。

齐长城遗址在诸城市东南。

程子新石器遗址在诸城市皇华店。

常山雩泉亭遗址在诸城市皇华店。

凉台商周遗址在诸城市郭家屯镇。

汉韩信坝遗址在诸城市郭家屯镇。

恐龙化石区在诸城市吕标镇库沟村黑龙沟(俗称龙骨涧)西侧。1968年出土5具恐龙个体化石。其中高8米、长15米,距今约1亿年的鸭嘴龙化石,是当时世界上已发现的同类化石中最大的一具。

春秋公冶长墓在诸城市大马庄近贤村。

东汉侍中屯骑校尉伏无忌故里在诸城市无忌村。

春秋娄乡城遗址在诸城市吕标镇。

超然台遗址在诸城市城关镇。

沧湾亭在诸城市城关镇。

漾月亭在诸城市城关镇。

西汉古墓群在诸城市五里堡村东。

龙山商周遗址在诸城市石桥子镇都吉台村。台高10米,旁有拱门。台初系氏族部落居住地。

九台新石器遗址在诸城市解留镇。

战国墓葬群在诸城市新九台村。

诸县古城遗址在诸城市枳沟。

春秋斗鸡台在诸城市石桥子镇。

三元王古遗址在寿光市。

纪城遗址在寿光市。

龙山文化遗址在寿光市边线王村。1984年在村西北部发现的龙山文化城堡是国内规模最大的一个,距今约4000年。

“王胡城”在寿光市古城。

呙宋台遗址在寿光市胡营乡。

西汉文学家东方朔庙及墓在寿光市东埠乡东方村。

夏置斟灌国古城遗址在寿光市留吕乡东北部。又名东寿光,今古垣残存。

董家汉画像石墓在安丘市。原在安丘市董家村北。1959年冬发现,1960年春发掘,将墓石全部拆出,1963年运至县城复原保护。墓室坐北面南,全部用预制石材构筑,由甬道和前、中、后三室组成。墓全长14米,宽7.9米。甬道为券顶,室内皆为覆斗式盝顶,共用石材224块,其中画像石103块,计69幅画像,画像面积147平方米以上。墓早年被盗,墓主姓名失考。

庵上石坊在安丘市庵上镇。

公冶长书院在安丘市庵上镇。内有古银杏树2株。

汉王修及其母之墓在安丘市慈埠店子。

“碧沼龙潜”在安丘市贾戈镇东南公园内,园内有泉,名曰海眼井,明代列为安丘八景之一。

龙山文化遗址在安丘市白芬子乡。

南逯文化遗址在安丘市南逯村西。

魏管宁墓在安丘市红沙沟镇东部。

铜岭龙山文化遗址在安丘市雹泉镇南。

郑玄墓在高密市双羊镇郑公后店村。墓高6米,墓前15米有郑公祠,始建于东汉末年,后经唐、清、民国多次重修。砖石结构,三开间,三面围墙。祠前有古柏,传为郑玄所植。郑玄(127-200),汉代经学大师,弟子门生遍天下,著述宏富,凡百余万言,世称“郑学”。

高密故城遗址在高密市。

秦王冢在高密市。

隋胶西城遗址在高密市李家营镇。

古城阴城遗址在高密市田庄乡。

古稻城遗迹在高密市田庄乡。

楚汉军营遗址在高密市田庄乡。

汉固王冢墓群在昌邑市。

商周遗址在昌邑市石埠西村。

齐国都昌故址在昌邑市都昌镇。

明十三太保墓在昌邑市都昌镇。

春秋齐国故址在昌邑市围子镇。

西汉高阳侯国故址及墓在昌邑市塔耳堡镇。

西汉胶阳侯国故址在昌邑市高阳村。

瓦城遗址在昌邑市龙池镇。

西周齐都营丘故城遗址在昌乐县。

孤山在昌乐县。

柳泉古城遗址在昌乐县昌乐镇。

东山李古文化遗址在昌乐县昌乐镇。

龙山文化遗址在昌乐县马宋镇。

山旺古生物化石保护区在临朐县城东20公里山旺村。四周群山环绕,硅藻土页岸层层叠叠。古生物化石蕴藏丰富,以“天然化石博物馆”闻名中外。山旺化石种类繁多,已发现十余门类,近200种。植物有苔藓、蕨、裸子植物、被子植物等128种。动物中昆虫、鱼、两栖、爬行、鸟、哺乳等各纲都有。山旺化石又以完好精美著称。年代为新生代第三纪中新世,距今约1000多万年。

老龙湾在临朐县东南海浮山下。系地下泉水涌出地表汇流而成。郦道元《水经注》载,此处原有冶官祠,为古代冶官驻地。传春秋时吴越间人欧冶子曾铸剑于此,因称熏冶泉。当地民间还有神龙潜居的传说,故又名“老龙湾”。水面40余亩,深数丈,清澈见底,冬暖夏凉,主要泉水有熏冶泉、万宝泉、青年泉、八角湾等,地下泉眼,多不胜数。湾北岸有清漪亭(后改名“芳洲”),为明末礼部尚书冯琦创建。南岸有江南亭,为明代散曲家冯惟敏所建,并自题“即江南”三字匾。

沂山为沂蒙山主脉之一。主峰玉皇顶在山东临朐县城南50公里。海拔1032米。周围有峰29座。自汉代以后历代帝王多立祠祭祀,素有“泰山为五岳之尊,沂山为五镇(东镇沂山,西镇吴山,南镇会稽山,北镇医巫闾山,中镇霍山)之首”之说。宋初于东麓建东镇庙,祀沂山王,殿宇已圮。尚余元明石碑。院内松、槐、银杏龙蟠虬结,参天蔽日。由此上行四五里,峭壁摩天,瀑布飞溅,是为“百丈崖”。再上为法云寺旧址,相传建于东汉。玉皇顶高耸于群峰之上,峰顶有巨石探出,名“探海石”,可观东海日出。

百丈崖在沂山东镇庙上行约2公里处。崖高65米,绝壁如削。雨季水泉四出,至崖腾空飞溅而下,形成瀑布。悬崖中腰原有仙客亭。崖北有吕祖洞,古松横出石隙,称“万年松”。

朱封龙山文化遗址位于临朐县城南5公里弥河北岸的高台地上,北面紧靠西朱封村。

潍坊有一本专门介绍历史文化遗址的书籍,感兴趣的可以参考下。更多潍坊资讯请关注微博@爆料潍坊

唐玄宗李隆基到底有多风流?

李隆基有名有姓的妃子多达三十七位,这些妃子一共为他生下了三十七个儿子和二十九个女儿,从数量上来说,李隆基不可谓不风流,不过他的风流可不止于此。那么李隆基究竟有多风流,他又是怎么风流的呢?

李隆基出生于685年,他的父亲是六味地黄丸李旦,母亲窦德妃在他很小的时候就因为诅咒武则天而被处死,而且他还曾长期被软禁在皇宫,所以他的童年其实并不幸福。

708年,李隆基以临淄王的身份到潞州担任别驾。别驾这个官职看似不大,但唐朝只能由皇族成员担任,虽然不怎么管事,但是刺史也要看他的眼色行事。所以说,李隆基在潞州的日子肯定要比在京城好过得多。

李隆基在去到潞州之前,已经有好几个老婆了,就比如说后来的王皇后和刘华妃。在来到潞州之后,由于李隆基没有了约束,所以他的生活很好,他不但修建了豪华的府邸和后花园,还尤其喜欢到民间游玩。

一、李隆基的年轻老婆赵丽妃和武惠妃。

大约就是在708年的时候,李隆基在潞州当地游玩,遇到了一个姓赵的歌女,她长得美丽动人,而且能歌善舞,十分讨人喜欢。所以李隆基就将这个歌女纳为侧室,安置在潞州一处别墅中,后来为李隆基生下了儿子李瑛。

这位歌女赵氏就是后来的赵丽妃,她嫁给李隆基的时候大约只有十四岁左右。

赵丽妃非常受李隆基喜爱,在李隆基成为皇帝之后不久,他就封赵丽妃三妃之一,而且还封她的儿子李瑛为太子,她的父亲和兄弟也因此鸡犬升天,都入朝为官。

不过赵丽妃虽然受宠,但是随着武惠妃的崛起,赵丽妃和皇甫德仪等曾经受宠的妃子也相继受到李隆基冷遇。

武惠妃出生于699年,是武则天侄孙女,定王武攸止的女儿。因为武攸止死得早,所以武惠妃就被武则天接到宫中抚养,很受宠爱。

李隆基于712年登基称之后,在宫中遇到了武惠妃,被她的美丽动人所吸引。武惠妃那时候虽然只有十三岁,但因为她是武氏族人的原因,所以她性情乖巧,特别善于逢迎人,所以李隆基很喜欢她,就把她纳为妃子。

随着武惠妃的逐渐长大,她也越发亭亭玉立,李隆基也越来越喜欢她,把她当做心头肉一样对待。

李隆基有多宠爱武惠妃呢?

那时候王皇后因为无法生子,所以李隆基不喜欢她,所以就刻意抬高武惠妃的地位,不但将其封为三妃之首,让她成为实际上的皇后,而且武惠妃所有的吃穿用度和出行的仪式都跟皇后一模一样。

武惠妃先后为四个儿子和三个女儿,其中一个儿子叫李瑁,她就是杨贵妃的老公,这个我们后面再说。

因为武惠妃被李隆基所宠信,致使其他三位失宠的妃子赵丽妃,皇甫德仪和刘才人的几个儿子十分不满,说了很多武惠妃的坏话。武惠妃决定报复,于是对李隆基近谗言说太子李瑛伙同鄂王李瑶和光王李琚谋反。

李隆基不爱儿子爱美女,他居然不听信大臣们的劝谏,而是一意孤行这三个儿子全部废为庶人。不久之后,李隆基的这三个儿子就莫名其妙地去世了。

不过武惠妃做了坏事之后,良心开始有些不安,天天做噩梦,结果被活活吓死了,死时只有三十八岁。李隆基对武惠妃的死十分伤心,于是追封她为皇后。

后来,李瑛,李瑶和李琚的死因被确认是武惠妃所谓,李隆基依然没有改变追封武惠妃为皇后的旨意,可见李隆基还真是个情种。

二、身份变换出人意料的杨玉环。

武惠妃死后,李隆基一度很消沉,而且郁郁寡欢,虽然后宫三千,但是没有一个看得上眼的。有巴结李隆基的大臣就说,杨玉环姿色上佳,可以接到宫中,这句话立马就让李隆基的心开始骚动起来。

杨玉环出生于719年,比李隆基小三十四岁,她的父亲是齐国公杨玄琰,哥哥是后来的宰相杨国忠,也算得上是出生名门。

杨玉环十几岁的时候就长得亭亭玉立,在一次宴会上被李瑁一见钟情。后来在武惠妃的要求下,李隆基亲自赐婚,让杨玉环嫁给了自己最喜欢的儿子儿子李瑁,当时杨玉环只有十四岁。

737年武惠妃死后不久,因为大臣的推荐,李隆基强行将杨玉环接到宫中。不过这事毕竟不光彩,所以李隆基一直没有给杨贵妃封号。

但即便如此,李隆基还是承受着舆论的巨大压力,所以他在740年的时候,以向母亲窦德妃祈福为名义让杨玉环在道观中出家,法号太真。这个做法其实就是得了李治和武则天的真传,看来李隆基为了得到美人还真是动了脑筋的。

745年,李隆基开始迫不及待地想要完全得到杨玉环了,于是他就先是将韦昭训的漂亮女儿封为寿王李瑁的王妃,然后心安理得地将杨玉环封为贵妃,同时还废掉了王皇后,所以杨贵妃就是实际上的皇后。

而李瑁那时候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这就犹如把他扒光了衣服拉到街上巡游一般,简直是奇耻大辱。

更为难受的是,李瑁对杨玉环是有很深的感情的,眼巴巴地看着心爱的女人离开自己,还无法反抗,是很憋屈的一件事。

但不管怎么说,李隆基在得到了杨玉环之后,为了博取杨玉环的欢心,李隆基也算是出手阔绰的。

杨玉环喜欢吃荔枝,李隆基就专门修建了一条从岭南到京城的长达几千里的道路,专门为杨玉环运送荔枝;杨玉环爱穿着打扮,李隆基就组建了一个由七百名顶尖裁缝组成的服装团队,专门为杨玉环定制衣服。

因为杨玉环受李隆基宠爱的原因,她的家人全部成为了当朝权贵,几个姐姐先后被封为夫人,堂哥杨国忠甚至还当上了宰相!

杨玉环得宠二十余年,李隆基依然还觉得自己做得不够,于是又配合杨玉环,让安禄山给她当儿子,还特意杨玉环为安禄山举行“洗三礼”(母亲给儿子洗澡)。

不过安禄山也正是借助献媚于杨玉环,最终成功麻痹了李隆基,他积极发展势力并最终发起安史之乱,这才有了杨玉环被处死在马嵬驿的事件发生。

其实安禄山的造反是有预兆了,很多大臣都提醒过李隆基,但是他为了一个女人而选择视而不见,结果造成杨玉环被杀死,自己也丢了皇位,可见他是多么风流!

三,李隆基的姐妹花老婆。

除了上面说的几位妃子之外,李隆基还娶过一对姐妹花,她们是崔湜的一双女儿,也是生得漂亮动人,因为崔湜犯罪被刺死,她们因此被罚没到宫中,后来被刚登上皇位的李隆基得到,但是李隆基并没有封她们为妃子,可能跟她们的罪人家属身份有关。

四、李隆基的民间老婆江采萍。

737年武惠妃去世之后,李隆基除了打杨贵妃的主力之外,还曾派遣高力士到湖广和两粤选美。高力士四处打探美女,最终找到了绝世美人江采萍。

江采萍是福建莆田人,长得好看,很有才学,吟诗作画样样拿手,在当地的名气很大,是当地男人心中的梦中情人。

江采萍性情娴静高雅,特别喜欢梅花,常以梅花明志,还以晋朝才女谢道韫为榜样。很显然,江采萍这样的人是非一般男子可以得到的,所以到她二十多岁的时候,依然没有出嫁。

高力士在得知江采萍才貌双绝之后,便将其带到宫中。那时候李隆基的妃子们个个都是浓妆艳抹,对李隆基也是阿谀奉承,唯有江采萍淡妆素抹,清爽宜人。

所以,对于李隆基来说,江采萍这样的女子他还是第一次见,于是对其十分宠爱,还封她为正一品的梅妃。

为了讨好梅妃,李隆基在宫中种了许许多多的梅树,梅妃整日在梅树下读书写字,吟诗作赋,她还时常徘徊在梅树间,一举一动温婉娴雅,让李隆基对其无法自拔,他一度因为宠爱梅妃而遭到杨贵妃的嫉妒。

据说,李隆基有一次与梅妃在一起,杨贵妃得知消息后赶来,李隆基慌忙之中将梅妃藏起来,故意不让杨贵妃看见。但是杨贵妃不依不饶,非要把梅妃揪出来,李隆基一怒之下将杨贵妃送回了娘家,这也是杨贵妃第一次出宫。

不过梅妃后来还是因为杨贵妃的原因而被打入冷宫,李隆基很思念梅妃,曾写诗让人偷偷去送给她,但是倔强的梅妃认为自己遭受到了侮辱,所以坚辞不受。

安史之乱中,李隆基在逃离长安的时候,因为慌忙而忘记把梅妃带上,后来他突然想起了梅妃,又花重金派人去长安寻找她,但得到的却是梅妃死于乱军之中的消息。

后来,有人找到了梅妃的尸骨,李隆基因为悲伤而放声大哭,下令以妃礼将其下葬,并且自写下祭文,还在江采萍坟墓四周种下了许多梅树。

五、李隆基的洋妃子曹野那姬。

这位洋妃子曹野那姬就是李隆基小女儿寿安公主的母亲。

曹野那姬其实是曹国人,曹氏昭武九姓之一,是中亚地区的粟特人进入我国甘肃地区之后改的姓氏。

因为曹国弱小,所以在历史上曾不断向中原王朝进贡美女以寻求庇护,而且在唐玄宗时期的次数尤其多,所以曹野那姬成为唐玄宗的妃子是极有可能的。

唐玄宗起初之所以同意纳曹野那姬为妃子,可能是出于她的美貌,但是曹野那姬在入宫不到九个月的时候就生下了寿安公主,这让唐玄宗很不开心,所以他拒绝封寿安公主为公主,直到唐代宗时期她才被封为公主。

曹野那姬因为生下了不足月的女儿,所以唐玄宗便称她为虫娘,还让她穿着道教的服装在宫中主持道观。所以说,曹野那姬只是李隆基尝鲜的,当他尝到苦果之后,就果断将她给抛弃了。

总结:

李隆基确实是个风流天子,美女,才女,民女,姐妹花,洋女人,他都喜欢。只要是李隆基喜欢的女人,他就一定要得到,而且他还愿意为女人花钱,也很愿意花心思博取女人的欢心。

为何哪吒杀掉敖丙就被逼自尽?

为什么大鹏一天吃500条龙没人问,哪吒杀掉敖丙就被逼自尽?

龙是中华文化中最神秘、最重要的生物之一,一直存在于神话传说中,具有崇高的地位,被无数人所崇拜和祭祀。然而龙在佛教文化中,却上不了台面,以至于随便被屠杀。

《西游记》中龙的地位很低,就算最厉害的龙王,也只能排在众仙末流。众仙圣中还有专门以龙为食物的,他就是如来的舅舅金翅大鹏雕,而且每天都要有500条龙才能饱腹。金翅大鹏雕下凡后更是不可一世,他到狮驼国一口吞掉一国的百姓,还盯上了素有长生不老之称的唐僧肉。

哪吒本是上界灵珠子转世的神童,自幼得阐教十二上仙之一的太乙真人教导,法力超群,七岁在东海口九河湾洗澡,混天绫和乾坤圈搅动河水惊动了东海龙王。于是派巡海夜叉前去查探,哪知夜叉不知深浅,被哪吒漫不经心地打死了。得知消息后,龙王三太子敖丙主动请缨,前去调查夜叉之死。由于敖丙托大,也被哪吒三下五除二打死。

同样是虐龙,大鹏鸟就没事,可以逍遥法外,哪吒则只能束手就擒,甚至被逼自杀。而且,大鹏鸟每天要吃500条龙,哪吒也只是打死一条龙而已,扒皮抽筋是够残忍,可是也没吃他的肉呀!如此完全不同的悬殊处理结果,同罪异罚,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第一、不同的历史背景

哪吒屠龙出自《封神演义》,此小说重点宣扬的是道教文化,龙在其中有着比较高的地位。

大鹏吃龙出自《西游记》,小说中主要宣扬的是佛教文明,对中国古代文化有着一定的偏见,更将龙的地位一再贬低。

第二、站队问题

无论是封神大战,还是西天取经,其实讲的都是个秩序问题,站队的问题。

《封神演义》中,龙族敖氏是昊天上帝的臣子,负责行云布雨,属于编制内的种族,当然不会被白白杀掉,否则,天庭的威严何在!封神大战中,哪吒被逼自尽,这跟他的站队有莫大的关系。因为李靖是商纣王的陈塘关镇关总兵,商纣王的统兵大将,显然没有站在天道的一方。

李靖先拜的西昆仑度厄真人为师,做的商纣王的总兵,可是呢,他仨儿子却都入了阐教:

长子金吒是文殊广法天尊弟子,后来看如来得势,又转身成了取来灵山前部护法。次子木吒是普贤真人弟子,后来不知道怎么就又投入观音菩萨门下了。三太子哪吒,他则是投了太乙真人的门下。哪吒自尽也是阐教大佬们安排好的计策,不然哪吒也就不会有如此高的成就,李靖也没有理由离开商朝了。

《西游记》讲的是佛教和道教争斗,龙族虽是道教神仙种族,然而却不是佛教保护的对象,如果大鹏屠龙,反而能削弱道教的实力,又怎会受到惩罚呢?

三、关系问题

金翅大鹏就是如来的舅舅了,所以他才能在狮驼岭那么嚣张,吃了整整一个狮驼国的文武臣民而未受惩罚。《西游记》里挡道唐僧取经,吃人的多了去了,为什么没事呢?因为他们大都是奉命行事而已。

《封神演义》中,当时的李靖虽有权势,却只是民间的大将,太乙真人虽是十二上仙,也远没达到昊天上帝的层次,所以哪吒还是要受适当惩罚的。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