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阴真经锦衣卫经脉,肖恩既然是九品第一?
九阴真经锦衣卫经脉,肖恩既然是九品第一?
这个要分原著和电视剧两种情况来述说。原著肖恩依然强悍,范闲也是费尽了全身的本事,联手多人才把肖恩制住的。(电视剧把范闲的武力值从九品降到七品八品)。而电视剧中肖恩已经被大大削弱,王启年都杀不掉。已经彻彻底底是个风烛残年的老人了。
所以答案很明显,电视剧里的肖恩已经垂垂老矣,强悍的只是外表,没有什么太大的利用价值,所谓名声,不过是已被雨打风吹去的一些历史记忆,不值得再被重用。
电视剧中的肖恩只是个老人和弱者
列位是从哪里看得出来肖恩有能力的?电视剧中的肖恩简直可以说是虎头蛇尾,一场笑话。于荣光是好演员,错在编剧。看看肖恩一副大BOSS的出场派头,对着陈萍萍和范闲大放狠话,结果路上逃亡就像儿戏一样,逃不掉还甩不掉王启年的当面跟踪。要知道王启年轻功是强,但都是逃遁用的,当面和强横武者在一定距离内,擦着点边就挂了。肖恩曾经也是天下最顶尖的几人之一,这种人随便抓起什么暗器,王启年立刻完蛋。到后面肖恩轻易被沈重折断手脚,直接掉了一地的玻璃碎片。所以,这个电视剧中的肖恩,已经是没牙的老虎,不具备什么武力值了。
新一代沈重的兴起和位高权重容不下肖恩
姑且不论原著中沈重是否有这么强,但是就北齐特务机关的形式而言,沈重容不下肖恩,很正常,一山不容二虎嘛,肖恩又是嘴炮党,看样子是不会乖乖退休的,与其等他回来争权夺利,不如先下手为强,所以沈重出手对付肖恩,太正常不过了。
故国不在,人事两非
肖恩是北魏缇骑的首领,隔了数十年,北魏已灭,北齐是北魏大将军战清风建立起来的后继王朝,与北魏虽是一脉相承,但是人事和权力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对于北齐,肖恩只是历史中的一个名字,原来的部属已经烟消云散,或者重新投靠别的势力。所以,在北齐,肖恩是没有什么权力和势力基础的。当然,他可能还有一些死忠的部下潜伏者,但是年纪都已经大了,无论书中还是电视剧中均未出现。
肖恩背后有军队和文官资源,易于形成新的权力中心,影响统治
肖恩还是有一定影响力的,义子上杉虎是北齐大将军,手握边塞大军,同父异母的兄弟庄墨韩是天下文坛宗师,弟子遍布北齐南庆官场,文脉势力雄厚,和南庆权相林若甫有得一比。肖恩回去,以他的权谋之术,可以把军队和文脉两股力量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新的家族和权力集团,这是北齐很多势力不愿看到的。
换肖恩回去不过是苦荷和太后清除异己的手段
推动肖恩回去的是北齐大将军上杉虎和文坛宗师庄墨韩,但就在肖恩返回时,大将军上杉虎在权力斗争中失势,变相被软禁于北齐国都上京。所以上杉虎亲自去营救肖恩这节不可信。各方势力都盯着上杉虎,不会轻易纵虎离开上京。假如上杉虎能轻易离开上京,以他军事统帅的谋略,必然轻易能够调动大军,一举灭杀使团,不会连区区二皇子门将谢必安都不如。所以,当其时,上杉虎必然已经被困在上京,北齐国师苦荷已经老了,在他死前想清除掉肖恩这个隐忧,因为肖恩如果不死,不知哪一天就会被放出来,作为南庆扰乱北齐朝局的手段。
肖恩失去了权力基础,故国不在,义子上杉虎又失势被软禁,加上北齐国师苦荷的杀意,新一代锦衣卫领袖沈重的兴起,所以被换回去,拍死在沙滩上很正常。
雷火1973作——娱乐,影视,历史,偶尔八卦。
历史上有什么让人不寒而栗的审讯方式?
我国经历的封建历史时期最长,在这个漫长的封建统治时期,民跪官是最为传统的形式,所以古代的刑律不仅健全,也有完善的刑罚体系。
古代的衙门有一种刑司,有专门的机构来研究刑罚对人体结构的运用,像凌迟处死这么一种残酷的刑罚,就规定犯人必须挨够足够的刀数,才算凌迟。
骑木驴对犯罪的女性来说,就是一种没有尊严的刑罚,古代人的发明超出了犯罪分子的想象,这种刑法也极大地威慑了各地群众,尤其是女性犯罪领域。
除此之外,一些乡绅和壕吏也有私设公堂的习惯,像“浸猪笼”就是针对女性的一种,若是女性被指认为伤风败俗,那就面临被浸猪笼的风险,在古代原来地位不高的女性,一旦不能循规蹈矩,那命运是相当凄惨的。
同样受古代刑罚的影响,民间抓住一些犯罪分子也会滥用刑法,“点天灯”就是民间发明,实乃是奇葩残酷的私刑,而官方则会装聋作哑。
百年时间却为何没人能抗住?
朱元璋发明的这种酷刑,有个特别好听的名字,叫“加官进爵”,俗称叫“贴加官”。就是用一张普通的桑皮纸,用水浸湿之后,贴到犯人的脸上。如果犯人还是不肯招供,就接着往上贴,直到犯人窒息而亡。“贴加官”这种酷刑,在影视剧中经常会见到。这种看似不痛不痒的酷,刑其实非常容易置人于死地,没有人不害怕。所以,很多明朝的贪官污吏,一听到要承受“贴加官”的酷刑,还没等行刑,就已经当场吓死。 不过,朱元璋发明这种酷刑,并不是用来镇压百姓的,这种酷刑多用在贪官污吏身上。由于朱元璋出生于社会底层,他深刻地感受到,元朝的腐败,给底层百姓带来多大的苦难。因此,等朱元璋坐上大统之位之后,他就决心要打造一个,没有贪官污吏的理想社会。但是,现实中,很多人还是管不住自己的贪欲之心。即便制定了严苛的法律,还是有人为了利益铤而走险。朱元璋对这些贪官污吏绝不手软,一遇到贪官污吏就施行酷刑。但是,明朝贪污之风,依旧屡禁不止。 别看朱元璋对贪官污吏施以重刑,但是,他对百姓还是非常宽容的。明朝明确规定,政府官员不可以随意下乡扰民。所以,基本上,明朝的官员,都只能待在官衙所在的城市中。此外,朱元璋还鼓励群众监督。只要有人举报有贪污行为,朱元璋都会直接下令将贪腐之人处死,甚至还会奖励举报人员。江苏常熟有个农民叫陈寿六,他因为举报贪污有功,受到朱元璋的赏赐。为了防止陈寿六事后被报复,朱元璋明确警告地方官员,对于无故骚扰陈寿六的人,满门抄斩。对于胆敢捏造罪名,诬陷陈寿六的人,满门抄斩。如果陈寿六真的犯法,地方官员也不得审理,要将此案上报朱元璋亲自审理。 朱元璋还亲自编写了一部法律叫《大诰》,这里面有相当多的条款,都是针对贪官污吏和腐化行为的。其中就规,定官吏贪污数达到80贯钱,大约80两,就可判绞刑,然后剥皮制成“皮草囊”,挂在衙门公堂的左侧,已儆继任官员。为此,全国各地的衙门左侧,都会修建一个小庙,这可不是用来供奉土地神的,这专门是用来,对贪官污吏剥皮的场所。因此,这个庙又被叫做“皮场庙”。所谓的“皮草囊”,就是将贪官污吏的皮扒下来,塞进稻草,恢复成人形,挂在官衙左侧,以儆效尤。 除了剥皮填草,明朝还有不少的酷刑,但大多都存在于诏狱之中。比如立枷、剥皮、刷洗,断脊、刺心等等,多达几十种。立枷就是将一个150斤到300斤重的一个巨枷,放在木笼的顶部。然后,将犯人关进木笼,将犯人的颈部套在枷板上。犯人只能站在木笼之中,而肩上却要顶着这个近二百斤的木枷,十分痛苦。这种酷刑关键慢性折磨,犯人不会立即死去,要被折磨好几天才会身亡。剥皮剥皮是一种丧心病狂的酷刑,但是在明朝遭遇中经常使用。在《明史-刑法志》中,明确记载了行刑过程。就是将犯人的手足,都钉在门板之上,然后去滚烫的沥青,浇到犯人身上。等沥青凝固之后,再把沥青敲下来。这样,整张人皮就连同沥青,一同脱落。还有一种剥皮之法,是用刀沿着脊椎,将背部皮肤分成两半。然后,用刀慢慢地拨开皮肤跟肌肉,就像蝴蝶展翅一样,将皮肤撕下来。据说,这种方法最怕遇到胖子,因为胖子脂肪太多。皮肤和肌肉不好分开。还有一种剥皮之法,更加残忍。就是将一个人埋到土里,只露出脑袋。然后,在这个人头上画一个十字,将头皮拉开以后,往里面灌水银。由于水银比较重,受到重力的因素,就会一直往下坠,这样就会把皮肤跟肌肉拉扯开来。而埋在土里的人,由于疼痛,会不停地扭动,但是,被埋在土里又挣脱不出来。只有等到水银流到脚部,把所有的皮肤拉开之后,才能挣脱皮肤,从土里钻出来。而土里却会留一张完整的人皮。刷洗就是将犯人剥光衣服,捆绑在铁床之上,然后拿开水往犯人身上泼。浇上几遍之后,用铁刷子去刷犯人的皮肉。直到把皮肉刷掉,露出骨头为止。由于这样的刑罚,对人体摧残极大,一般犯人都等不到露出白骨,就已经气绝身亡。血鹰就是在受刑者的后背,在胸腔附近,沿脊柱两侧开两个口子。然后,将受刑者的肺叶,从胸腔中拽出来。当肺叶离开腹腔之后,会由于压力的原因,会急速收缩。受刑者也会因为无法呼吸,迅速死亡。这两个从后背拉出来的肺叶,就像长了两个小翅膀一样。所以,这个酷刑也被称之为血鹰。灌铅这一酷刑就是将锡或者铅融化,然后直接往受刑人嘴中灌。由于锡的熔点是232度,铅的熔点是327度,所以,大部分人都是被烫死的。即便是融化后的锡或者铅,流入受刑者的肚子中。也会因为冷却而变成硬块,直接将犯人的腹脏坠穿。这一酷刑,源自于佛教中阎罗的故事。相传,阎罗有黑白二相之说。白相是地狱之主,有美女服侍。而黑相,每天则要接受铜汁灌肠之苦。 断椎这个很好理解,就是打断脊椎骨。人的脊椎骨若是断了。也就瘫痪了。所以,在中国历史上,断椎也是一个很重要的事情,在春秋时期这个酷刑就已经存在。相传,晋文公重耳要制定法律,著名的朝臣颠颉却迟到了。于是,众人就认为颠颉有罪,应当受到惩罚。晋文公出门就下令,将颠颉断椎处死。弹琵琶就是将犯人摁倒在地,控制住手脚之后,掀起外衣露出肋骨,用刀尖在犯人的肋骨上,来回拨弹。由于肋骨和肋骨之间有缝隙,当刀子在肋骨上滑动的时候,每当遇到间隙,刀尖就会刺入肉中,让人求生不能,求死不得。 剩下还有一些,比如拶指、坐冰块、老虎凳,在明朝都是一些比较常规的酷刑,就不做过多介绍。这些酷刑绝大多数,都是锦衣卫在审犯人期间,不断摸索出来的。通过这些酷刑,大约就可以了解,明朝的社会是多么恐怖。可以说在刑具方面,明朝已经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历朝历代没有能超越。还有一些比如“勾肠”之类的酷刑,更是惨绝人寰,我都写不下去,就是你想的那个样子,简直比18层地狱还要严酷。如果你还觉得不够刺激,你去看一看,明太祖朱元璋登基最初那几年,关于酷刑的记载。能让你在三伏天,吓出一身冷汗。我感觉,那描写的根本就不是人间,活脱脱是一副地狱的场景。能把豆腐里面打碎?
打板子是自古以来的一种肉刑,叫做杖刑。这种刑法据说是当初肉刑中轻的了。在汉文帝废止肉刑的时候,还把它保留了下来。但是,在当时还是有受刑者被打死打残的现象。于是汉文帝又做了一些规定,以保护受刑者的生命安全。
这样,杖刑就成为皇帝的仁政流传了下来。可是,在中国的历史上,死在杖刑的人数并不比死在刑场上的人少,这就看行刑者的意愿了。
我们看很多的文学作品中,都能看到关于打板子的叙述。比如清代的文学家方苞写的《狱中杂记》中就明确的记载了打板子的真实情况。文章中写道:
余同逮以木讯者三人:一人予三十金,骨微伤,病间月;一人倍之,伤肤,兼旬愈;一人六倍,即夕行步如平常。在这里我们看到,对受刑者的区别对待,主要的目的是为了勒索财物。给的钱多,就打得轻,给的钱少,就打得重。
当时,有一种打法,是以杖的位置来决定的。如果你给了钱,那么行刑者就会拿捏住分寸。他会把杖头击打在身体旁边的地上或刑具上,这样,虽然声音很响,但是由于有东西把杖的力量分担了,打在身上的力量并不大。
另外,行刑者也要看指挥者的眼色行事。比如在明朝时候经常会出现廷杖的情况。这个时候,掌管行刑的锦衣卫就掌握着那些大臣的生命。如果指挥者说“用力打”,那么行刑者会打得比较轻,留下受刑者一条命。如果指挥者说“用心打”,那么行刑者会下手很重,很快就会把受刑者打死。
我们可以看到,在现实的情况下,大多数的情况都是行刑者以轻代重,他们按照情况掌握分寸。可是,我们也经常看到一种传说,那就是说会打板子的人能练成一种绝技,那就是,用布或者纸盖在豆腐上,豆腐被杖打烂了,而外面的布或者纸却完好无损。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首先,我们看这种技术是不是能够练成。其实,现在有很多杂技都能够表现这个现象。那就是以布或者纸作为传导物,尽量扩大受力面积,减少压强。这样能够保证布和纸不受破坏,但是力量通过布和纸传到豆腐上。豆腐当然不可能承受这种力量,肯定会被打烂的。这是在理论上可行的。
可是,这种技术练成了有什么实用价值呢?我们知道,在行杖刑的时候,都是要将受刑者受刑部位的衣服扒掉的。这不是专门为了侮辱受刑者,而是当时的需要。如果不去除衣服,打烂的血肉就会跟衣服沾染在一起,会引起受刑者发炎生病。在那个医疗条件不发达的年代,受刑者很可能会丧命。
在这种情况下,行刑者掌握了上面说的打豆腐的绝技也无法施展。在那么多监刑的和看热闹的人的眼皮子底下,杖刑后受刑者毫无伤痕,不是给自己找事吗?
如果说,行刑者是为了钱放过受刑者,他要练的技术应该恰恰相反。那就是表面上血肉横飞,实际上却不伤筋动骨。那用前面的杖头击地的技术就可以了。
如果说行刑者是想暗害受刑者,表面上没伤,实际上受了严重的暗伤。那么他肯定害怕受刑者的势力,不敢明目张胆的迫害受刑者。那么,受刑者回去后暗伤发作,一定会追查到行刑者身上,受刑者的势力是不会放过行刑者的。做无利可图还危害自己的事,行刑者不是自找麻烦吗?
因此,行刑者练这个打豆腐的技术在现实中毫无用处。但是,在理论上,这种技术是可以成立的,估计是那些行刑者用来练习行刑的力度和准头的。旁人看了,就记录下来,流传到现在了。
我是历史笑春风,欢迎大家关注我,多提宝贵意见,谢谢。
倚天屠龙记中的张无忌是怎么死的?
一代名将常遇春临终时,拜托张无忌照顾自己的小舅子蓝玉。二十多年后,蓝玉谋反案发,张无忌在救其妻儿子女的过程中,遭遇两个太监高手追杀,身受重伤,七年后病逝,享年六十四岁。
1.常遇春英年早逝,死前拜托张无忌照顾蓝玉1369年,常遇春率军夺取元上都开平(今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全歼留守元军。同年七月七日,常遇春自开平率师南归,行至柳河川,突然全身疼痛,力气全失。
常遇春想到,自己当年中了“截心掌”,曾带中了“玄冥神掌”的张无忌到蝴蝶谷求医。因胡青牛不治张无忌,自己也赌气不让他治。结果张无忌从胡青牛的医书之中,找到了医治“截心掌”之法,眼看医治期限已至,常遇春便让张无忌大胆医治自己。
不曾想,张无忌虽然找对了方法,却用药太猛,使他大伤元气。当时,胡青牛曾断言,自己最多只能活到四十岁。而今年自己刚好四十,显然是大限已至。
常遇春正躺在军帐之中,回忆当年往事,忽觉一阵微风拂过,帐内四名亲卫软软倒下。抬眼一看,床边已站立了一青年男子,只见他丰神俊朗,气度沉凝,除了身材又高了些之外,样貌与当年在光明顶时的张无忌,并无多大分别。
张无忌此来,正是为了胡青牛当年之言。他和常遇春寒暄几句,便伸手去查他的脉象,果然显示常遇春已经油尽灯枯,无力回天。张无忌以“九阳神功”为常遇春输送内力,片刻之后,常遇春自觉浑身有了力气,竟然要支撑这起来行礼,张无忌连忙阻止。
常遇春说他一生建立功勋无数,总算不曾虚度,只是自己的小舅子蓝玉,虽然有些行军打仗的才能,却行事无度,刚愎自用,妻子没少为他操心。自己在的时候,还能护着蓝玉,就怕自己死了之后,蓝玉惹出祸端,累及家族,希望张无忌能照拂一二。
张无忌说自己虽然有几分武功,但现在是一介平民,恐怕帮不了什么忙。不过,万一有一天蓝玉大祸临头,自己倒能保他性命。常遇春说这样就已经足够,言毕还要为张无忌行礼。张无忌把他按住,又为他传输了一阵九阳真气,并点了他的昏睡穴,便飘然离去。
片刻后,四名亲卫醒来,纷纷自责没有好好保护大帅,却见大帅睡得安详,才放下心来。
第二天,常遇春溘然长逝。朱元璋闻丧大为震悼,赐葬钟山之下,并亲自出奠。
2.朱元璋为朱允炆考虑,炮制蓝玉案张无忌离开之后,时时注意蓝玉的动态。一边是他勇敢善战、屡立战功的消息。最有名的一战,是他在捕鱼儿海(今贝尔湖)中大破北元,基本摧毁了北元的职官体系。因功劳甚大,被封凉国公。一边却是他骄横自大,居功自傲。强占民田,纵兵毁关,还与北元妃子有染,导致其羞愧自杀。种种行为,惹得朱元璋大为不满。
不过,因为太子朱标的关系,张无忌对蓝玉的安危,并不担心。太子朱标为人宽厚,太子妃又是常遇春的女儿。论关系,蓝玉是朱标实打实的舅舅,以后的国舅爷。而且朱元璋还让自己的一个儿子蜀王,娶了蓝玉的女儿为妻,简直是为他上了双保险。
但张无忌万万没有想到,太子朱标活得也太短了些,而朱元璋活得也太久了些。
1392年,朱标病逝,年仅37岁。按说朱标死了,朱元璋应该从儿子里面选一个当太子,但他不走寻常路,竟然立了朱标的儿子朱允炆为皇太孙。朱标和常氏的儿子朱允熥(tēng),应该称呼蓝玉一声“舅老爷”;而朱允炆是朱标和吕氏所生,和蓝玉并没有半毛钱的关系。
朱元璋这样做,无论是处于对朱允炆的喜爱,还是怕朱允熥即位之后,会造成蓝玉等外戚干政的局面。都对蓝玉造成了巨大的打击,而更恐怖的是,为了朱允炆顺利即位,朱元璋肯定会收拾掉蓝玉这样的功臣。否则,自己百年之后,万一蓝玉忽然号召众臣,拥立自己的女婿蜀王登基,朱允炆能应付得了吗?
果然,1393年二月,蓝玉谋反案爆发。朱元璋以雷霆手段,将蓝玉剥皮实草,诛杀牵连在内的冯胜、傅友德、王弼等重臣,被杀者达到一万五千人。
其实,在1392年的六月,蓝玉的亲家,靖宁侯叶升被划为胡惟庸一党而诛杀,蓝玉的结局已初漏端倪。可惜张无忌在政治上,一直是后知后觉,根本没有感觉到危险的来临。直到蓝玉案全面爆发,蓝玉被抄家灭族之日,张无忌才匆匆赶到。
3.张无忌救出蓝玉后人,身受重伤张无忌站蓝府旁边的高楼之上,只见蓝府之内士兵四处拿人,女子儿童哭声震天。其中一名女子怀里抱着一个两三岁大的男孩,手里还拉着一个五六岁大的,直往后门奔逃。张无忌看见后门有士兵把守,女子此去必死。当下凌渡五丈,飘落到女子面前,也顾不得避嫌,说明来意之后,就背上女子,两手各抱住一个小孩,右脚在地上一点,又是凌渡三四丈的距离,来到了蓝府之外,几步之下,蓝府已经远了。
张无忌把女子和小孩放下,准备再去蓝府救人,却见那小孩拉着自己衣襟,不肯松手。那女子自称姓胡,是蓝玉的小妾,这两个孩子都是蓝玉的亲生儿子,请张无忌务必救人救到底。张无忌心中犹豫,想到此时再回去蓝府,不知道能否救到人。如今蓝玉已在劫难逃,若能救得他的后代,也算是对常遇春有个交代。于是便继续领着女子和两个小孩,先躲到一处僻静之地,夜里才用轻功翻过城墙,来到城外。
刚奔出四五里,张无忌心中忽生警兆,他立即施展“乾坤大挪移”和太极柔劲,将怀中的两个孩子掷出七丈外,稳稳落地。紧接着反手一掌,将女子送往孩子落地之处。女子身形未落,张无忌只觉人影一闪,自己的气海、肩井两穴一麻,已被什么尖利之物刺中。
本来以张无忌的武功,来者再快,也不会轻易被人刺中要穴。但这次他为了不伤到孩子,已经动用了大部分真气。救女子的那一掌,又消耗掉了一部分。是以竟然没有躲开敌人奇快的袭击,而这两处要穴中招,虽然张无忌有“九阳神功”护体,但也不免受了重伤。
来袭的两人见敌人虽然中招,但却没有倒下,也是大为惊奇,下手不免慢了一些,给了张无忌喘息之机。他借着月光,看清楚两人是都穿着太监服饰的老者,一高一矮,手里的兵器,竟然是两根细细的长针。两人身法之快,招式之诡,是张无忌平生未见。但这两个老者,也别张无忌吓得不轻。因为张无忌看似出手奇慢,但他们刺向张无忌的长针,总是被他的拳风带的偏了几分,再也刺他不中。
三人拆了二百多招,张无忌看到两人出招已有重复,知道他们已经技穷,而自己的真气也恢复了大半。于是身形遽然加速,欺到他们身前,双拳分别击向他们的胸腹要害。两个太监见状急忙躲避,殊不知刚才张无忌的太极拳劲气,已经干扰了他们方圆半丈内的气流,虽然不至于阻拦人的行动,却也足够使他们的身形,慢上半分。而就是这半分,导致他们没有躲开张无忌的拳头。
张无忌的内功何等厉害,若是他没有受伤,自然可以拿捏拳力,可是由于他受伤在前,为了保全己方人命,竟然没敢留力。这两拳,张无忌用上了太极刚劲,两个老太监哪里受得住,当下被击出三丈开外,倒地不动了。
4.张无忌之死张无忌上前翻了翻他们的衣物,找到两个内宫腰牌和一个卷轴,当下拿在身上,与母子三人匆匆离去。其后三个月,张无忌一行又遭遇了十几次追杀,虽然没有太监那样的高手,但也让张无忌疲于奔命,根本没时间好好疗伤。
其实,张无忌此时已经五十六岁了,他的“九阳神功”虽强,但毕竟逃不过生老病死的规律。再加上他宅心仁厚,若非到了生死关头,绝不肯杀伤人命,所以导致他救人的难度,又增加数倍。而张无忌的内伤,也一直都没有治好。
所幸三个月后,再没有人追兵,使得张无忌终于把母子三人送到了一个安全的所在—安徽繁昌。这里有可靠的明教旧人,可以托付。
张无忌最后叮嘱女子,以后孩子切不可再姓蓝,最好跟随她姓胡,就飘然离开,自此流浪江湖,四海为家。
七年后,张无忌来到福建莆田少林寺门外,只觉身体疲倦至极,竟靠在寺门上睡了过去。这一睡,就再也没有醒来。
少林寺僧人发现后,急忙请来住持红叶禅师。红叶请僧人将张无忌好生安葬,两个僧人刚抬起张无忌,就见一个卷轴从他衣衫中滑下,卷封上四个字清晰可见:
葵花宝典。
注:本文所述,乃是根据金庸先生《倚天屠龙记》、《笑傲江湖》中部分剧情,加以胡乱想象,附会于一些明朝史实之中,仅供大家一笑,万勿当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