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诗战争2,爸爸印度史诗级电影?
史诗战争2,爸爸印度史诗级电影?
之前一直看到评价很高,昨天有时间看完了《摔跤吧!爸爸》。真的一口气看完了,看完之后又被印度影帝阿米尔.汗圈了粉。51岁颜值演技在线,一身肌肉看得我血肉偾张,肾上激素蹭蹭蹭冒。
听说 他饰演的爸爸角色要从19岁演到55岁。他先增肥成近200斤的胖子,拍完年老肥胖戏份,又刻苦健身变回精壮的“男模”,而时年他已52岁。光凭这个点,就值得敬佩。
剧情主要讲述了印度冠军摔跤手辛格,由于种种原因放弃摔跤后,将世界金牌梦寄希望于自己的儿子。没想到妻子连续给他生了四个女儿。本以为梦想破碎,辛格却意外地发现女儿继承了他的摔跤天赋,于是他强迫她们告别了自己的童年,甚至逼迫她们剪掉了长发,练习摔跤。辛格知道,在印度这个男权国家,女人只有足够强大,才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摔跤对她们来说,摔的不是跤,而是命运!正如辛格在剧中所言:“我的女儿,不是男人选她们,我要她们选男人。”
凭着改变女儿命运的信念和为印度夺取金牌的梦想,辛格和女儿们通过艰苦卓绝的训练,赢得一个又一个冠军,为国家和印度女性获得了尊严和荣誉。
没有人可以随随便便成功。成功的道路充满艰辛,辉煌的背后洒满汗水。吉塔最终成功的来自于日常大量枯燥训练的积累,来自于绝不放弃的最后一击。
正如冰心所言:“成功的花儿,人们只惊慕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它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
没有谁可以依靠谁一生。再爱孩子的父母也有终将老去的一刻,正如辛格小时候让女儿做溺水训练时说过的话:“记着,爸爸不能时刻保护着你,爸爸只教你如何战斗,你要战胜自己的恐惧,试着自己拯救自己。”
确实,人最终的命运还得靠自己把握。戏如人生,人生如戏!现在的努力,是为了将来有选择的权利!
我个人认为.1.人还是有梦想的,坚定自己的信念不放弃。不忘初心不骄不躁。跟对导师也很重要,这样你才能了解自己的优点缺点。
国内影视剧中有哪些史诗级的战争场面?
自从2002年中国第一部商业大片《英雄》上映以来,国产电影中有着宏大战争场面的影片,并不在少数。
比如《神话》、《赤壁》、《赛德克·巴莱》、《红海行动》,以及徐同学接下来要说的,写实风战争史诗大片《投名状》。
《投名状》上映于2007年12月,由清末四大奇案中的“刺马案”改编而来。
陈可辛导演在影片中,采用写实的手法,给我们讲述了一段亦真亦假历史故事。
选择在贺岁档上映的《投名状》,由于其压抑、残酷的剧情,以及过于血腥、真实的战争画面,上映后票房并不理想,豆瓣评分也不高。
但是,《投名状》中宏大、真实的战争场面,即便是多年后再次看来,依旧令人震撼不已。
一、山字营初创下舒城
清朝末年,战乱不停,民不聊生。为了活下去,亦盗亦民的赵二虎(刘德华 饰),听从原清朝军官庞青云(李连杰 饰)的建议,带领村民下山从军,并由此创建“山字营”。
为了在军中站稳脚跟,庞青云立下军令状,十天之内拿下舒城。而此时的山字营,仅有装备简陋不堪的800人,对手则是装备精良、兵种齐全的五千人。
山字营前锋,在姜午阳(金城武 饰)率领下,迎面冲击敌方200人的火枪阵。庞青云则在危机关头,带领仅剩的几名亲卫,冲入敌军炮兵阵地,打乱敌军阵营最终锁定胜局。
舒城之战中,采用三段射击火枪队,以及作为火力支援的火炮阵地,在山字营自杀式冲锋面前并没有太多的优势,而这一时期,也是冷兵器时代的最后辉煌。
在此之前的“八里桥之战”,冷兵器时代的王者蒙古骑兵,已经用血的代价,验证了大规模火器兵团的不可战胜。
二、熬战一年苏州城
如果说舒城之战,让人体验到了战争的热血和亢奋,那么接下来的苏州之战,我们看到的只有残酷和苦难。
山字营对苏州城的围困长达一年之久,战争早已变成攻守双方耐力上的比拼,就如同影片中苏州城外恍若地狱的死寂,以及不时响起的凄厉惨叫声。
在战争的相持阶段,所有的人都没有选择,只能在炼狱中坚持下去,直到其中一方倒下。
当苏州城门打开的那一刻,麻木的百姓鱼贯而出,城外的山字营迟疑了很久,才爆发出欢呼声。这场旷日持久的煎熬,总算是结束了。
然而,战争虽然暂时结束了,残酷的事实还在继续,城内渴望回乡务农的守军,并没有等到山字营的承诺。
在翁城内等死的守军,哭喊着,却不停射箭的山字营,就是战争残酷性的真实写照。
三、战争背后残酷和人性
生存,是战争的本质。不论是为了活下去的山字营,还是影片中的起义军。
舒城之战是山字营的成名之战,战斗过后,山字营得到了应有的奖励。凯旋归来的村民们,带着得来的银钱和染血的木牌回到山村。
欢笑声和难以抑制的哭泣声,是战争之后永恒不变的背景。
相对于舒城之战,非生即死的酣畅淋漓,苏州之战,则是战争中的炼狱。
持续了一年的战争,对于攻防双方来说,都是难以破解的死局,直到一方选择妥协。
无论任何形式的战争,都是残酷的,令人感到厌恶的,《投名状》中的战争场面就深深的展现了这一点。
真正的战场上,没有什么绚丽的武技,也没有谁是什么天选之子,只有赤裸裸的血肉对撞,暴力和战争带来的从来不是美感,只有血腥和残酷。
《投名状》灰色压抑的画面和过于真实残酷的剧情,注定是不讨喜的,就像市场给予反应一样。
但这也是这部电影,最大的价值所在。以影片再现真实,反思战争,这不正是我们眼中真正的史诗吗?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我是徐笑橙,有你大不同。
777战记史诗关卡第10关怎么过?
0.迷雾探测:
先往正下探测两格,L形向右探测三格。可以加快探测
1.探索顺序:
①斯伯纳克星探索:主星需要的时间最长,而且非常重要,所以优先级第一
②x-殖民星:殖民完成可开启情报系统,获取强力道具
③布提斯星:探索100%才可以拿加速科技比例的脑虫冈布奥
④根据自己情况选择路线:
分支一(飞艇、冈布奥基础极好)探索艾尼星50%拿新科技,在联盟商店多买奇观材料。
分支二(没氪过每日礼包和魔蜥)少量探索能源星(G能源星产出火山岩)凑文明等级。
之后探索拜帕星50%可激活脑虫冈布奥。
以上四个目标完成后的探索顺序回归探索主流:主星>小行星>殖民星、能源星。
2.宇宙商船:(每周五到周日开放)
能换三天的伊甸加速器,大量能源罐,钻石,星币,细胞等。
①加速器消耗的一般是多余的隐藏冈布奥碎片、如果不刷图,要扫满至少三图才能维持消耗。
②能源罐,每18总能源产能加一次限购。可赚少量能源,但一般用于高频率加速科技。
③细胞不用兑换太多,够四个舰队加一组备用就好。钻石和星币尽量换满。
3.情报系统:(X资源星探索完成后开启)
情报系统的商人事件只有基因必买,其它只有能源较多时换。有些事件的道具对前期帮助非常大。
不思议迷宫外域M01发展路线
4.卫星:
在前期基本无用(攻坚作用极小),属于长期投资项,只喂能源超过80%的部分。
(在消耗大量能源的情况下才增减伤一万六,相比一百万的战力道具可以忽略)
5.母星:
母星有两个半的探索进度,因此一般主星优先级最高。(探索,采集,拷贝)。
探索影响剧情。拷贝的克隆体编组影响战力,间接影响探索,征收效率。
不思议迷宫外域M01发展路线
M01和M04奇观是最重要的科技加速,所以星币优先兑换菌毯
6.外域解析强化:
尽量在前期就拿到解析彩蛋。
左侧的战斗力:在克隆体培育完成前帮助较大。四维对攻坚帮助巨大。
中间物资装载:可以提高你的离线收益时间(探索采集等可提前撤回结算收益)
右边克隆体:主要功能降低战斗损耗。次要功能,增加战力。
7.科技:
能源产量30→三级文明后升到40。
克隆体二阶,奥刃舰队编组五级。
也可以替换为克隆体培育一加上冈布奥适应一。
虫族奇观左边五级,脑虫五星后建议大量使用加速器
8.星币:
因为强化奇观比较极限,所以飞艇只换四星,加速器也不兑换
二战有哪些堪称史诗级的战役海陆空均可?
自古以来,战争一直都是最残酷的事情,因为只要爆发战争,那么就会尸横遍野,血流成河。20世纪上半页,人类经过人类有史以来最空前浩大的世界大战。在这两次大战期间,每一次战役的爆发,都会有成千上万的人死去,即便是那些能够活下来的人,也是是整天都笼罩在地狱般暗无天日的阴影当中。那么今天小编就来给大家讲讲世界上最可怕的三大绞肉机战役吧。
一.凡尔登战役
战争肇端,矛盾迭起
当时的主要矛盾国家基本上可以归为三对,分别是:
法德矛盾:
德国防止法国东山再起,疯狂的扩充军备武器。
俄奥矛盾:
此时的奥匈帝国十分害怕俄罗斯打着的各种旗号,生怕俄罗斯对自己发起进攻,同时也害怕南斯拉夫人民脱离奥匈帝国的控制。
英德矛盾:
此时的英国想要维持欧洲的生态平衡,不想看到德国太过强大。
当时最为强大的国家中,俄罗斯和法国都可以算作其中一个,所以,为了对抗东西方向的这两个国家,德国奥匈帝国以及意大利组成了所谓的三国同盟,他们三个国家想要结盟共同对抗俄法两国,同时在俾斯麦的推动下,德国以及奥匈帝国签署了著名的同盟条约,法国开始向美国提供军队以及军舰,而这三国同盟的核心位置便是德国。
面对三个国家的联合,俄罗斯和法国也不得不想办法对抗这一股强大的势力,在寻找其他盟友无果之后,这两个原本的死对头最终只能选择携手,所以在1892年,俄罗斯和法国达成了协议,在这个协议中他们规定,两个国家的任意一个国家一旦遭受三国同盟的进攻,那么另一个国家将全力以赴的支援。在俄罗斯法国结为盟友之后,俄法同盟以及三国同盟正式成为两大军事集团的对立面,同时这也标志着,英德矛盾最终发展成为帝国主义之间矛盾的象征,欧洲两大军事集团终于在这个时候正式有了雏形。
1914年,奥匈帝国的皇储在萨拉热窝进行视察的时候被塞尔维亚的一名青年给射杀,此一事件,正式标志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开始,一个月以后,奥匈帝国在德国的支持下,以本次事件为借口向塞尔维亚正式宣战,随后事态逐渐扩大各个国家均向此地投入兵力,慢慢地演变为世界级别的战争。
本文要讲述的凡尔登战役属于整个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第二阶段,两大军事集团都把1916年这一个关键性的一年当作战争的节点,在这一年出现了三大战役,分别是凡尔登战役,索姆河战役以及夏季攻势,本文着重讲述凡尔登战役。
烽烟四起,箭在弦上
凡尔登战役之所以能够打响,是源于1914年德国没有取得压倒性的优势,所以在整个欧洲战场的西线,两大军事集团形成了非常胶着的战壕对峙局面,无论是哪一方都不能前进哪怕一步,接着到了1915年,德国想要打破这一个尴尬的局面,于是几次发起了进攻,可是没有一次取得哪怕一点进展,当时德国的将军认为,如果此时加强对法国的攻击,那么就可以逼迫法国投入更多的军事实力,也许可以通过这一个方式,消耗法国的整体力量。
所以他把这一次战斗的地点选择了凡尔登要塞,此处的地理位置对于法国来说十分要命,是德国通往巴黎的主要干道,在这个地方有着巴黎钥匙的别称,如果在这个地方迫使法国人与自己进行正面战斗的话,可以令法国人流尽最后一滴血。在经过长期准备之后,于1916年2月21日,德国发起了著名的凡尔登战役,这一场战役也被后世称之为凡尔登绞肉机。
在1916年初,德军总部于凡尔登处部署了大量部队,想要牵制住法国的主力部队,当时受领凡尔登进攻任务的是德国皇太子威廉下辖的第5集团军,此集团军中含有17个师、1204门火炮以及683门中型重型火炮。此时的德国总部信心十足,想要拿下这一个法国的命门,扬言让此处成为碾碎法国军队的磨盘,德国想要迅速的取得优势,于是仅仅战斗了4天就向整个法国军队倾泻了400多万发炮弹,整个山头都被夷为了平地。
在战斗的初期,德国部队与法国部队的部署相比,人数多了太多。在正面突击方向上,法国只有两个步兵师,而德国步兵师的人数则比法国步兵多了两倍,炮兵多了将近三倍,而火炮密度则是每公里50~100门,并且为了让整场战役有突然性,不让法国人有丝毫的准备,所以德军在同年一月的时候进行了长达一个月的佯攻。
就在战役打响的这一天,德国方面为了不暴露出自己的真实攻击意图,便用1200多门火炮对40公里的战线连续轰击了8个半小时,总计炮弹发射数量多达100万发,之后又以三个军的兵力发起总进攻,让先头部队用火焰喷射器清理敌军战壕,务必确认不留下一个活口。到了23日仅仅用了两天的时间,德国军队就迫使法军向后撤离了5公里。
此时的德国仍然没有暴露出自己主要部队的攻略方位,在23日16:45分,德国的步兵师终于发起了进攻,在当天就占领了第一道防线,在此后的4天中,又不断的侵占着第二第三道防线,战线再次推进了5公里,法国人节节败退,好似就要输掉了这场战斗,法国所谓的战争命门已经摇摇欲坠。
这时的德国仿佛已经达到了自己的战略目的,如果能够在此地牵制住法国的话,是再好不过的,如果能够拿下这个战略要塞,便能够扭转整个战局的局势,可是法国人能够在当时被誉为世界上最为强大的国家之一,自然不是吃素的,时任第二集团军的法国部队司令贝当决定背水一战,他调动了所有可以调动的战略物资以及人员,决心在此处与德国进行最终的决战。
双方心里都明白,如果法国丢失了这一个战略要塞,那么接下来的战争可以不用打了,法国想要背水一战,德国自然也明白,双方都知道这将是一个艰苦的战争,于是,26日双方进行了惨烈的战斗,最终的结果却让人出人意料,双方谁都没有得到便宜。
同时,在这几天战争历史上,首次大规模汽车运输事件出现了,仅仅在一周之内就有3900辆卡车在运送途中来回穿梭,而参与运送的人员多达19万物资多达2.5万吨。德国没有在第一时间拿下这一个战略要塞,就给了法国部队得以喘息的机会。法军在此时已经有大批援军加入了这场惨烈的战役中。
此消彼长,法军的救援部队已经赶到,而德国的后续支援没有跟上,并且前线部队弹药消耗殆尽,很难继续进攻,这就导致了德国部队后劲不足,没有办法继续突破法军的防线。
兵犹火也,不戢自焚
此时的德国看到战况已经变成了这个样子,便不再急于进行尖刀性的进攻,他们选择把战线拉长,整个战线被德国部队扩张到了30公里,并且将主要突击方向突然改变到了默兹河西岸,进攻方针也有原来的突击变为稳步缓慢前进。
对德国人来讲,在短时间内如果可以占领304高地和295高地就是一个极大的胜利,因为如果他们可以占领这两个战略要地的话,就可以解除来自西岸法国炮兵部队的威胁,并且,可以由西方作为突破口,缓慢的包围整个凡尔登要塞。
在这样的战术背景之下,德国在西方缓慢前进,同时在东方加强自己进攻的步伐,可是,任谁也没有料到法国方面的反击如此强盛,打了德国一个措手不及,德国付出了巨大的伤亡之后,仅仅战略了几个小小的据点,可以说没有起到哪怕一丝一毫的战略性成功。
战争已经打到了这一个地步,是双方谁都没有想到的,可是已经成这个样子了,哪一方都战争已经打到了这一个地步,是双方谁都没有想到的,可是已经成这个样子了,哪一方都不能够退让,谁退让谁就成为战争的失败者。
所以在4月到5月期间,德国再次加强了对此地的进攻步伐,大量投入喷火器,窒息性质的毒气以及轰炸机,双方打的有来有回各个据点反复攻略与反攻略,每一个战略要点都被反复争夺。在6月初,终于让德国军队看到了一丝转机,德国连续7天对沃宝发起猛烈的进攻,企图切断此地与主力部队的联系,他们也确实成功了,沃宝守备部队于7日宣告投降。
在6月下旬,德国方面首次使用了化学性武器,用大量的毒气弹给法军带来了极大的伤亡,一度进攻到凡尔登要塞的三公里处,可是最终还是被顽强的法国军队给再次打退。
6月24日,法国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放弃了第二道防线。德国成功占领了杜奥蒙要塞,法国当时的指挥官收到了要塞失守的报告之后,决定利用德国人求胜心切的不良心理,试图扭转局势,法国部队利用被他们称之为圣路的凡尔登公路,向要塞人员不断运输着后续部队以及战略物资,德国军队因为求胜心切,太过深入敌方,导致后续物资以及炮火支援无法及时跟上。
德国的前进速度实在是太快了,德国部队在此时已经中了法国人的计谋,丧失了整体炮火支援的他们已经无法做成任何事,此时的战争双方火力已经不对等,他们整体的主力位置完完全全的暴露于法军的眼中,德国在向前推进占领到杜奥蒙村时,已经丧失了4个团的兵力。
这就让他们感到后续力量不足,无法继续向前推进,面对这种情况,德国仍然不准备放弃,他们选择暂时不向前硬性推进,转而拿下霍姆山,在此之后又进行了三个月的激烈斗争,德国部队占领了凡尔登要塞周围的两个村庄,双方的损失都很惨重,当时的指挥官贝当将军想要保存实力,可是他的这个做法受到了总部的质疑,在战争如此胶着的情况下,暂时的防御就意味着战争的失败,所以他被解雇了,新上任的指挥官是进攻性极强的内维尔将军。
德国如果想要继续推进战线的话,就必须要拿下苏维要塞,所以,1916年6月22日这一天,德国开始向此地发起了猛烈的进攻,可是一直打了将近三个月,都没有把这个战略要塞给打下来。
1916年,索姆河战役正式打响,这就迫使德国军队将凡尔登要塞的兵力抽出一部分去应付北方的英法联军,战争从春季打到了秋季,无论是军官还是士兵都十分劳累,整体气势已经十不存一。同年10月21日,法国部队向侵略已久的德国部队发起了猛烈的反攻,使用的武器是新式400毫米口径的大炮,面对气势不足的德国部队,法国部队反而气势高涨,10月24日重新夺回了杜奥蒙要塞,12月11日德国部队终于退出了凡尔登要塞,而法国部队完完全全的收回了自己的战争防线。
白骨露野,罢战息兵
整场战争的结果是惨烈的,双方没有胜利者,法国方面损失54.3万名士兵,而德国方面损失了43.3万士兵,双方加起来将近百万人于这场惨烈的战役中献出了自己的生命,这也是为什么此次战役被称之为凡尔登绞肉机的原因。
对于德国人来讲,此次战役没有达到他们预期的目标,他们在战争的初期已经料想到会有伤亡惨重的情况出现,可是没有想到居然能打成如此可怕的境地。而且也没有达到德国最初预料的1:2伤亡比例,凡尔登要塞虽然到最后濒临崩溃,但是毕竟没有攻打下来。
如此残酷的战争给所有参战人员造成了极为严重的心理阴影,参与战争的法国士兵,几乎全部具备想要叛逃的心理,面对这种情况,法国将领不得不答应手下的法国士兵,以后不再让他们参加与德国人相关的惨烈战役,才没有让叛逃真正发生。
这场战争,也让德国从一开始的优势,被法国部队消耗为劣势,他们本想借此机会牵制住法国的主要部队,可是反而被法国的凡尔登力量给紧紧缠住,最终这场战役导致了德意志势力的失败。
二.诺曼底登陆战役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伤亡人数最多的一次人为灾难!如果问二战最大伤亡的战役,根本数不着诺曼底登陆。二战中被称为绞肉机的战役,例如苏联境内的几次大战役,哪一场伤亡都在五十万以上,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双方的伤亡更是达到了260多万。跟上述战役相比,诺曼底登陆战役是小巫见大巫了。但尽管如此,诺曼底登陆战役还是一场值得大书特书的战役。
不仅是因为它是20世纪最大的登陆战役,而且也是世界战争史上最有意义的登陆作战。如果说苏联境内的大战是希特勒的屠城表演,诺曼底就是希特勒的坟墓。
为了保证这场登陆作战的胜利,盟军拿出了几乎全部家当,先后押上了36个师,全部兵力接近288万人,其中陆军兵力就达到了150多万人。
战役从1944年6月6日一直打到7月底,盟军百万大军,数十万辆坦克、装甲车和运输车万辆,上百万吨后勤补给和战略物资,成功越过英吉利海峡,全面登陆阔别数年的欧洲。
在这场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登陆战役中,德军和盟军的伤亡超过了24万人,双方的伤亡基本相当。在世界战争史上的攻守战中,一般攻击方的伤亡人数至少在防守方的一倍以上。所以,诺曼底登陆战役,盟军的伤亡虽然有10几万。但伤亡还是非常小,堪称非常成功的登陆作战。而且在这场战役中,德军40个师受到毁灭性打击,几乎被击溃。德军师以上的将领有20人被俘,而盟军方面没有一个将领被俘,只有一个将军在诺曼底登陆战役中意外身亡,这是诺曼底战役唯一牺牲的盟军将领。
巨大伤亡的背后是武器装备的大量损失,在诺曼底登陆战役中,盟军摧毁了德军大量武器,其中各类战车1500多辆,各类火炮4000余门,各种型号飞机3000多架,坦克和装甲车1.2万辆,这些战果固然重要,但比这更重要的是的盟军在欧洲大陆的出现,彻底扭转了整个欧洲战局。从此之后,纳粹开始走向灭亡。
其实一开始德国人有机会打赢这场战争,沙漠之狐隆美尔在战术上还不是浪得虚名,他在诺曼底战役之前就做出了盟军将要登陆的判断。
所以,他在1944年4月就精心制定了"大西洋壁垒"计划。
在这个计划中,德军将在近海岸边部署五道防线,架设十万个木桩、钢架,其间扯上电网,后面是数万个混泥土壁垒和掩体。
在整个德国近海水域设下上亿颗地雷;在沿岸的陆地埋设百万颗地雷,地雷区后面则是10米间距一个数米高的木桩,之间用铁丝网连接,上面密布炸弹和触发雷。
如果这样的防线构筑起来,一旦美军的101空降师在滩头降落,等待他们的会是什么命运。
在这样的防线面前,盟军登陆盟军登陆中的第一波部队们将在登岸前就会全军覆没,第二波登陆部队上岸后也会遭遇无数个死亡陷阱,踏着泥泞的沙滩,踩着地雷,暗道碉堡里纵横交错的火力网、铁丝网上触及就会爆炸的炸弹和地雷。诺曼底就会成为一个超级绞肉机,大型屠宰场。
可惜,上帝没有眷顾日耳曼人,没有跟隆美尔充裕的时间。不然,诺曼底登陆战役的结果就会相反。
所幸德军诺曼底地区的德军总司令龙德施泰特早已丧失斗志,对隆美尔这个雄心勃勃的"大西洋壁垒"既无信心也没有兴趣,所以这个工程进度缓慢,中间干干停停,等于流产。
双方的军力对比:
西线德军当时拥有33个海防师,15个步兵师,8个装甲师,2个伞兵师,加上希特勒坐镇指挥的2个装甲师,总共不过50多个师,兵力不到80万人,这是德军在这里的全部家当而且这50多个师大多是临时拼凑起来的,战士老的上不了马,小的拉不开弓。不是老弱就是病残,就这些部队却要承担3000多英里海岸线的防守任务,
德军一个师布要部署在宽 50英里的防线上。
而海峡对岸的盟军却高达288万人。
所以说,诺曼底登陆战役没有开始结局就注定了。
由于诺曼底地区的守军力量非常薄弱,还由于德军高层在盟军具体登陆地点判断失误,实际上在两栖登陆的"D日"德军只有第21装甲师进行守卫。
所以在一期的登陆作战中,盟军虽然有伤亡但进展还算顺利,没有遭到太像样的抵抗,战争惨烈程度远远低于美军指挥官的预料。
在6月6日开始的"霸王行动"中,
英军伤亡630人。
朱诺滩加拿大军伤亡1200人。
黄金滩英军伤亡400人。
奥马哈滩美军伤亡4000余人。
犹他滩美军伤亡197人。
盟军在海滩上共计伤亡6500余人。
战争进入第二阶段:
在盟军登陆滩头并巩固登陆阵地之后,随即步步为营向内陆挺进,英美联合向对德军发动攻势。
德军五个步兵师和援军党卫军第9、第10装甲师等部赶到,诺曼底战役此时拉开大幕,达到白热化。战斗打得异常艰苦和惨烈,美军用了近一个月时间才攻克科汤坦半岛,而美军也付出了24000多人的代价,德军的伤亡也在3万多人。
蒙哥马利的英军在卡昂作战同样艰难,英军浴血奋战几天才往前推进了6.4公里,平均每小时进度不到一百米,而伤亡却高达5000人,每前进一公里就要付出几乎一千人的伤亡。
第二阶段又经过一周的血战,又有5000多名战士倒下,才推进了4.8公里,直到7月10日英军才结束战斗。
1944年7月6日,巴顿将军带领的美军第三集团军神兵天降,彻底改变了战场局面,德军防线进被撕开大口子,负隅顽抗的德军被打得抱头鼠窜。7月中旬前后,盟军在诺曼底战役大获全胜。
三.斯大林格勒战役
苏军与德军在斯大林格勒中进行了非常激烈的巷战,激烈到什么程度呢?
当时苏军与德军争夺的甚至不是阵地,而是一栋栋已经残缺不全的楼房。往往一栋房屋能被苏德两军分别占领和争夺几十次,苏军夺回一栋房屋,德军就攻占一栋房屋;德军在白天强攻下一栋楼房,苏军在晚上又组织反攻去夺回这栋楼房。双方你来我往,你攻我守;以至于当时苏军内部广为流传的一句玩笑话就是:“我们占领了厨房,但客厅还在敌人手里!”曾经参加过斯大林格勒战役的德军军官在日记中是这样描述斯大林格勒战役的:“斯大林格勒不再是一座城市,而是一个杀人炉灶……这里的街道不再是用米来计算,而是用尸体来计算。”在斯大林格勒战役前,整个斯大林格勒中一共有80万居民,而在斯大林格勒战役结束后,城中仅有不到8000的平民还安然无恙。
斯大林格勒战役是人类历史上最为血腥的战役,惨烈的巷战是这场极其血腥的战役的典型代表。双方总伤亡人数超200万人,整个战役持续199天,在城区巷战的1星期内,超过4万苏联市民丧生。就拿苏军守城的第62集团军来说,前后投入的增援部队共计2个军、24个师、16个旅、40个团及20个营,但这个集团军的总人数从未超过6万人,犹如一张血盆大口,让你有来无回。一个成建制的师顶上去,三天就没了,这只是62集团军的冰山一角,用惨绝人寰来形容,毫不过分。
最惨烈的巷战是发生在9月12日后的三天,对苏德双方来说都是最艰难的日子,德军不顾一切,步步紧逼。第62、64集团军顽强抵抗,城内已是一片废墟,兵员不停的减少。近卫第13师在马马耶夫岗与德军展开了拉锯战,由原来的1万人减员到2700人;步兵第42旅在伏罗希洛夫与德军进行了反复的拉锯战,战斗不到2天,仅剩650人,其中步兵不到200人;隶属57集团军的步兵244师出现在62集团军阵地时,只剩1500,其中兵力人数不足一个营,最后直至丧失殆尽。
在拖拉机厂保卫战中,近卫第37师投入战斗10天后,全师剩下几百人,其中步兵114团仅剩84人,117团仅剩30人,装备全部被打坏。不分昼夜的巷战,使许多师兵力所剩无几,苏军只能用掉队人员、工人分遣队及市民来补充兵员。会战结束后,第62集团军被改编为近卫第8集团军,修整后作为主力参加了后续的一系列会战,直到攻克柏林。
据一个德国老兵回忆:“对于车站站台,双方反复易手,死伤无数,他带领的一个火炮单元,同伴无一生还,我躲在掩体里看着俄军像旋风席卷而来,又像潮水一样退回。”他后来得了肝炎,为此兴奋不已,他将离开前线,被送回后方接受治疗!后来得知所在连队无一生还。
这场战役的惨烈、悲壮无处不在,正像《斯大林格勒》电影中的台词一样:
“顿河!顿河!我是大鲟鱼!请求炮火支援!请求炮火支援!坐标:xxxx”
“收到!...等等,大鲟鱼同志,这里显示是我们的地盘!”
“是的!但是德国人马上要攻进来了!请求炮火支援!立刻!马上!”
“我全都明白了。兄弟,永别了。”
斯大林格勒战役非常惨烈,它可以说是近现代史上最惨烈的一次战役,因此也被称作是“红色凡尔登”。平均一秒就会有大约9人在战场上丧命,这也就是为何斯大林格勒战役会被称作是近现代史上最惨烈的战役了。
为了誓死保卫斯大林格勒,斯大林下达了一道命令,即任何意图投降的人都要当场被枪毙。斯大林的“不准后退一步”的命令要求:军队要在第一次进攻之后构筑第二道防线,并将举白旗的击毙。“准许”属下逃离战场的军官或被德国人拦腰截断的部队,如果重新返回前线,也要被送往惩戒营,并判处死刑。
斯大林格勒战役是近代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最血腥的战役,远大于同时代其他战役交战双方的伤亡总人数。
第一,死亡人数庞大
苏军伤亡约有一百万人,计算量方面宣称德军死亡人数在150万人左右,而据西方自己统计,约在80万左右,他和德军之间的战争没有距离,都是看中间隔了多少具尸体,而原本居住在斯大林格勒的80多万居民,在战后仅剩7500多人幸存。
战争开始的几天里,德军就屠杀了40000多手无寸铁的普通人,还不算被打死和俘虏被杀的士兵,这还仅仅只是开始和战争的冰山一角而已,士兵上战场平均的存活率只有不到24小时。
第二,装备差距悬殊,寸土必争,分秒必争
战争起初,德军就派出了27万的集团军向斯大林格勒发起攻击,随着战争越来越惨烈,德军也不断向苏联补充兵力,而苏联此时日能够部署的兵力只有十二万人,而且飞机大炮坦克等重武器数量都远不及德军,双方装备差距大,德军已经占领了斯大林格勒的一半的工厂,剩下的另一半也在加紧生产武器,很多士兵都是背着枪在工厂工作,坦克一下了流水线就会立刻投入战争,著名的巴普洛夫大楼,在德军的疯狂攻击中,苏军凭借少量的人员和装备,打通了周围的地下通道,苦苦支撑了四个多月,这是德军没有想到的,苏德战场真正成了人类绞肉机。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中非常著名的巷战,可谓是寸土必争。即便在一间民房里,你占领了卧室,敌人可能就在客厅,几乎是面对面的发生枪战。
当时苏军的伤亡的确惨重不得不将普通人作为士兵增加兵力,甚至是女人补充兵力,这就是斯大林格勒战役中著名的女兵,她们不是舞蹈家,不是医生,她们只是端起冲锋枪保家卫国的普通人,最缺人的时候还会从死刑犯里补充兵力。
第三,天气原因
德国是知道苏联天气变化的,所以横扫欧洲的德国,原本想在苏联冬天到来之前就拿下苏联,没想到受到苏军的顽强抵抗,双方展开了一场长久的拉锯战,而远在异国他乡的德国士兵,因为难以适应苏联突然降低温度的天气,德军没有准备足够的过冬资源,士兵或生病而死,或直接冻死,还有很多是因为武器设备不能正常运作,导致在打仗时无力反抗,最终未战身先死。
他是苏联卫国战争中重要的转折点,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转折点,正义必将战胜邪恶。
斯大林格勒对于苏联的军工生产非常重要,为了守住自己的工业中心,苏联方面也背水一战,投入重兵死守。
这场持续了199天的战争,平均每天伤亡人数突破了万人,每小时要有400多人倒在战场上。
苏联统计,上战场的苏军士兵平均存活时间不到一天,每个军官在战场的上的寿命则不超过七天。战争中被屠杀的平民有统计的就有4万名,被杀的战俘就有将近10万,而且这还是在惨烈战况下极不完全的统计。
战后的斯大林格勒到处都是断壁残垣,没有一座完整的房屋。城外没有一寸平整的土地,到处都是弹坑。 苏联红军某步兵师的一名士兵在在日记中写道:
德军的飞机蜂拥而至,敌人的炮弹一发发在身边爆炸,在这样密集的炮火下,连一只麻雀都休想活命。放眼望去,大自然没一个生命能侥幸逃生。 战友们被围困了三天,没有饮水,没有食品,我们不得不找残破的器皿来接自己的尿液解渴,嘴角都起泡了。 指挥所里,所有的军人分不清谁是官谁是兵。大家都满身尘土,军用电话线路经常被炮火炸断,奉命去检修线路的人有去无回。
苏军士兵把斯大林格勒的街巷战称为缠斗战,——好多房子已经大部分坍塌了,可是双方士兵还在随时都会坍塌的房子里贴身肉搏。
在炮火纷飞的战场上,死并不可怕,怕的是受伤,一旦受伤就生不如死。
保卫斯大林格勒的62集团军只配备了一个救护队,由100多名女兵组成,大多数人没有受过系统专业的战地医护训练,甚至连简单的救护也不会,因为不知道多少卫生员牺牲,换了多少茬卫生员了。
妇女、儿童。 由于炮火连天,他们不得不躲在下水道,地下室,或者郊区的洞穴里,没有粮食,更没有生活必需品,那些可怜的孩子壮着胆在轰炸和炮击间隙,从藏身的地方跑出去,从死去的战马身上割些也不知道不是是腐臭的肉来充饥,哪怕是捉到老鼠也会毫不犹豫捉住……饥饿让孩子们冒险去德军或苏军的军需仓库去偷窃,好多儿童被枪杀。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有上千名儿童因此被射杀。
1942年12月圣诞节后,被围困的德军第六集团军弹尽粮绝,士兵们每天只能领到不到200克面包。几个月衣服都没有换洗,每个人身上都爬满跳蚤,奇痒无比。遍地尸体喂肥了老鼠,经常有又累又困士兵在睡梦中被老鼠咬掉半个耳朵,或半截手指。
为什么要打斯大林格勒保卫战?起因是什么?
在兵败莫斯科后,德军由于在战场上的过度消耗而导致的物资不足,迫使德军放弃了对苏联的全面进攻,同时北线和中央也被迫转入防御阶段。而在这同时,虽然苏联取得了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但苏军在战场上的处境也不容乐观。虽然苏军在莫斯科战役后就开始进行局部反攻,但总的来说,德军总体还是占有战略优势。
而德军为了打破这种局面,将全部的主要力量集中在了南线,意图在短时间内迅速消灭苏联或极大的消弱苏联的能力。苏联南线有着承担苏联一半以上石油供给和生产的高加索油田,还有将苏联与中亚地区连接着的伏尔加河以及大片的农田;其战略意义重大。因此倘若德军能够占领该地区,那么就能大大消弱苏联的实力,便可以达成在短时间内击败苏联的先前条件。
德军士兵在那个冬天里不是被冻死就是被冻残,还有不少人被冻疯,脱光衣服在雪地里打滚。整个斯大林格勒成了绞肉机,成了人间活地狱。
为什么南方少数民族多创世神话史诗?
所谓北方和南方,其实很难用地理界限划分清楚。古代其实有几种说法,比如有以淮河为界的,战国末期的《晏子春秋》里有那句著名“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后,有“南征百越,北击匈奴”之说。明清时期也是以长江为界,特别著名的事件就是朱元璋时期的“南北榜事件”。
我们从史书和史料文献来看,北方主要是指秦始皇修筑的长城以北的地域,都是北方少数民族的聚集地。而南方也主要是以长江为界以南的相关地区,居住的是南方百越民族。而中间也就是中原文明地带居住着以汉民族为主的人群。
虽然到了现代,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人们掌握了更多的地理物理知识,现在把秦岭淮河一线也就是零度等温线作为划分地理的南北分界线。但是我们探讨的话题主要是关于古代各个民族的文化传统,所以还是以古代的分界线。
南方和北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相差较大。南方普遍多丘陵山地,树林茂盛,天气湿润,温差变化不高。而北方也是多平原草地,天气比较干旱,气候寒冷四季分明。而中原文明产生发展的地带也是平原较多的长江黄河中下游平原,气候也是温暖湿润。
南方地区优良的气候给他们带来了稳定的生活来源,能够种植各种粮食、驯化各种动物为自己食物,周边的一切都是造物主的恩赐,不需要太多的困难就能获得。就像希腊神话中普罗米修斯创造的人类黄金白银时代一样。
南方这样的地理条件气候分布,让南方的各个民族都处在相对比较闭塞的环境中,茂密的丛林和山地交叉纵横,让交通条件非常不便,人们之间的沟通交流就会变得不顺畅。
所以他们对于大自然万物和天空大地都充满崇拜,相信万物有灵,所以产生了很多大自然的神。同时有崇拜自己的祖先。生活在南方的少数民族主要有苗族、壮族、瑶族、彝族、侗族、白族等。
南方的民族有两种,一种是东部地区或者中原地区迁移而来比如瑶族和苗族等,一种是本土的原著民族如壮族和彝族等。
就那迁移过来民族来说,瑶族和苗族的祖先一样,都是从东方“九黎”迁移而来,散布到南方各地。苗族《苗族古歌》记载了苗族先民因逃避战争与民族文化迁徙秘密,都信鬼尚巫源远流长。苗族和瑶族都有关于蚩尤的神话,他们崇拜天地自然,崇拜祖先,以鸟为图腾,至今这一带还保留了不少盘瓠庙、辛女宫。
而本土的少数民族以壮族和彝族为代表,壮族《布洛陀》长诗,是壮族的一部古老而宏伟的创世史诗。彝族《勒俄特衣》史诗,说明天地形成、万物生长、山河来源、人类社会发生、发展及演变、彝族先民迁徙等等。
北方基本属于游牧民族,靠着草原放牧得以生存下来。因为北方较多高原草地,给予他们能够放牧的地方不多。北方气候相对比较干旱,而且天气寒冷。所以他们比南方面临更严重的生存环境。再加上各个民族之间为了自己生存,他们逐水草而居,所以更多的争端在民族之间很容易产生。
所以为了能够生存下去,争夺更好的草原和牧场、水源,他们不得不经常发生战争,只有征服其他人自己才有更大的生存空间。因此民族内部战争的频率比南方要大。可俗话说,自古乱世出英雄。就是不断的战争中才会不断诞生英雄,也才有他们的事迹流传。
那些在不断战争中崛起的民族,从而有了他们的祖先的光荣历史,值得后人去谨记和崇拜。所以那里的人们就不段的流传着这些英雄事迹,直到有人把它整理成文字记载下来,史诗由此诞生。
北方民族相对来说比较单一,每个区域的民族聚集地比较明显,具有代表性的民族有蒙古族、维吾尔族、藏族、满族、回族等。
蒙古族英雄史诗《江格尔》是中国的三大史诗之一。维吾尔族《乌古斯可汗传》,又称《乌古斯可汗传说》,是在古代维吾尔族人民中广为流传的一部民间英雄史诗,主要讲述了乌古斯可汗征战的历史。藏族藏族文学丰富多彩,包括作家文学和民间文学,在数量上居中国少数民族前列。《格萨尔王》是民间说唱体英雄史诗,它是已知世界上最长的说唱史诗。
南北方的地理、气候直接影响了生活在那里生存的民族,从而也让他们在民族发展的过程中拥有了不同的文化内涵,产生了精彩各异的文化,充满多样性,为中华民族文化增添了丰富的内容。不管是南方的创世神话还是北方的英雄史诗,都是中华文明不可少的一部分,是属于中华文明的精神财富,也是属于人类的精神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