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15,空城计诸葛亮采取了哪些应敌策略?

2023-08-23 13:45:03 58阅读

三国15,空城计诸葛亮采取了哪些应敌策略?

空城计,这是一种心理战。在己方无力守城的情况下,故意向敌人暴露我城内空虚,就是所谓"实者实之,虚者虚之"。敌方产生怀疑,更会犹豫不前,就是所谓"疑中生疑"。敌人怕城内有埋伏,怕陷进埋伏圈内。但这是悬而又悬的"险策"。使用此计的关键,是要清楚地了解并掌握敌方将帅的心理状况和性格特征。诸葛亮使用空城计解围,就是他充分地了解司马懿谨慎多疑的性格特点才敢出此险策。诸葛亮的空城计名闻天下。此事虽是小说家演义,其实,早在春秋时期,真的出现过用空城计的出色战例。

"三十六计"一语,先于著书之年,语源可考自南朝宋将檀道济(?-公元436年),据《南齐书·王敬则传》:"檀公三十六策,走为上计,汝父子唯应走耳。"意为败局已定,无可挽回,唯有退却,方是上策。此语后人赓相沿用,宋代惠洪《冷斋夜话》:"三十六计,走为上计。"。及明末清初,引用此语的人更多。于是有心人采集群书,编撰成《三十六计》。但此书为何时何人所撰已难确考。

三国15,空城计诸葛亮采取了哪些应敌策略?

原书按计名排列,共分六套,即胜战计、敌战计、攻战计、混战计、并战计、败战计。前三套是处于优势所用之计,后三套是处于劣势所用之计。每套各包含六计,总共三十六计。其中每计名称后的解说,均系依据《易经》中的阴阳变化之理及古代兵家刚柔、奇正、攻防、彼己、虚实、主客等对立关系相互转化的思想推演而成,含有朴素的军事辩证法的因素。解说后的按语,多引证宋代以前的战例和孙武、吴起、尉缭子等兵家的精辟语句。全书还有总说和跋。

三十六计是我国古代兵家计谋的总结和军事谋略学的宝贵遗产,为便于人们熟记这三十六条妙计,有位学者在三十六计中每取一字,依序组成一首诗:金玉檀公策,借以擒劫贼,鱼蛇海间笑,羊虎桃桑隔,树暗走痴故,釜空苦远客,屋梁有美尸,击魏连伐虢。

空城计,是一种被动作战的被动行为,当那些实力空虚、因遭受意外压力被迫走投无路的一方,采用此招,目的就是企图蒙混过关或避免遭受更大的损失。由于此计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性,有许多主动权和机遇还掌握在对方手里,因而,在万不得以的情况下,不宜使用空城计,同时,此计也不宜重复、多次地运用。

在实际战略中,风险往往与机遇、利益和成功共存,"不入虎穴,焉得虎仔",空城计的奇巧之处在于:要善于正确、及时地把握对方的战略背景、心理状态、性格特性等,因时、因地、因人地以奇异的谋略解除自己的危机。三国时,诸葛亮之所以能大胆地以"空城"退敌,就是他能准确地惴摸到了司马懿谨慎、多疑而心虚的心理状态,而诸葛亮独出心裁、奇异的思维方式,使他成功地化解了一时的危局。

故事源自《三国演义》。三国时期,诸葛亮因错用马谡而失掉战略要地--街亭,魏将司马懿乘势引大军15万向诸葛亮所在的西城蜂拥而来。当时,诸葛亮身边没有大将,只有一班文官,所带领的五千军队,也有一半运粮草去了,只剩2500名士兵在城里。众人听到司马懿带兵前来的消息都大惊失色。诸葛亮登城楼观望后,对众人说:"大家不要惊慌,我略用计策,便可教司马懿退兵。"

于是,诸葛亮传令,把所有的旌旗都藏起来,士兵原地不动,如果有私自外出以及大声喧哗的,立即斩首。又叫士兵把四个城门打开,每个城门之上派20名士兵扮成百姓模样,洒水扫街。诸葛亮自己披上鹤氅,戴上高高的纶巾,领着两个小书童,带上一把琴,到城上望敌楼前凭栏坐下,燃起香,然后慢慢弹起琴来。

司马懿的先头部队到达城下,见了这种气势,都不敢轻易入城,便急忙返回报告司马懿。司马懿听后,笑着说:"这怎么可能呢?"于是便令三军停下,自己飞马前去观看。离城不远,他果然看见诸葛亮端坐在城楼上,笑容可掬,正在焚香弹琴。左面一个书童,手捧宝剑;右面也有一个书童,手里拿着拂尘。城门里外,20多个百姓模样的人在低头洒扫,旁若无人。司马懿看后,疑惑不已,便来到中军,令后军充作前军,前军作后军撤退。他的二子司马昭说:"莫非是诸葛亮家中无兵,所以故意弄出这个样子来?父亲您为什么要退兵呢?"司马懿说:"诸葛亮一生谨慎,不曾冒险。现在城门大开,里面必有埋伏,我军如果进去,正好中了他们的计。还是快快撤退吧!"于是各路兵马都退了回去。

相关质疑

历史上首先提到诸葛亮使用空城计的是南北朝一个叫做郭冲的人,后被罗贯中改编到小说里。

郭冲三事曰:亮屯于阳平,遣魏延诸军并兵东下,亮惟留万人守城。晋宣帝率二十万众拒亮,而与延军错道,径至前,当亮六十里所,侦候白宣帝说亮在城中兵少力弱。亮亦知宣帝垂至,已与相逼,欲前赴延军,相去又远,回迹反追,势不相及,将士失色,莫知其计。亮意气自若,敕军

空城计

中皆卧旗息鼓,不得妄出庵幔,又令大开四城门,埽地却洒。宣帝常谓亮持重,而猥见势弱,疑其有伏兵,于是引军北趣山。明日食时,亮谓参佐拊手大笑曰:"司马懿必谓吾怯,将有强伏,循山走矣。"候逻还白,如亮所言。宣帝后知,深以为恨。

事实上,诸葛亮并没有摆过空城计,"诸葛亮摆空城计"这件事是罗贯中的艺术创作,街亭之役,魏方主帅是张郃,而非司马懿,孔明根本无法以"空城计"吓退远在数千里之外的司马懿。《三国志·蜀·诸葛亮传》:"(后主建兴)六年春,(亮)扬声由斜谷道取郿,使赵云、邓芝为疑军,据箕谷。魏大将军曹真举众拒之。亮身率诸军攻祁山,戎阵整齐,赏罚严而号令明,南安、天水、安定三郡叛魏应亮,关中响震。魏明帝西镇长安,命张郃拒亮。亮使马谡督诸军在前,与郃战于街亭,谡违亮节度,举动失宜,大为郃所破。亮拔西县千余家还于汉中。"从这段权威性的记载中我们可以看出:(1)街亭之战时,蜀军主帅是诸葛亮,魏军主帅则是张郃。(2)诸葛亮只是"拔西县千余家还于汉中",并未搞过什么"空城计"。

魏军主帅是张郃,那司马懿在哪里?《资治通鉴》卷七十一上言之甚详:"(就在街亭之战爆发的)太和二年春,正月,司马懿攻新城,旬有六日,拔之,斩孟达。申仪久在魏兴,擅承制刻印,多所假授,懿召而执之,归于洛阳。"原来,当诸葛亮率众与张郃拒战于街亭之时,司马懿远在数千里以外的洛阳。

王平

在街亭之战中,马谡因为不听王平"据汲水之道,据下城,改善部署"等建议,而被张郃大败,王平身为裨将军,领兵只有1000人,但是面对兵力50000精锐在手的魏国名将张郃的进攻,在大军溃败,无险可依,地势比较平坦,领兵质量速度大大次于魏国张郃部队的极度被动情况下,施展两大军事策略,首先就是虚实战略,鸣鼓自持,徐徐而退,致使魏国名将张郃怀疑有伏兵不敢进攻,同时施展滚雪球战术,徐徐收合诸营遗迸,军力迅速扩大,使张郃把王平所创造空城计误以为伏兵计的信念大大增加。以"五则攻之十则围之"军事策略来看,王平所率领回师的士兵数量至少5000,应该10000不下。没有形成所谓攻之与围之基本条件,同时也为诸葛亮顺利班师创极其有利宽松时间,同时使魏国名将张郃的彻底击退诸葛亮北伐主力成为泡影,而转头从他道进攻已被攻陷的三郡。事后王平特见崇显,加拜参军,统五部兼当营事,进位讨寇将军,封亭侯。

三国杀十五周年是什么时候?

8月19日。

《三国杀》将于8月19日在上海张江科学会堂举办十五周年嘉年华,邀请玩家一起庆生。

《三国杀》是中国传媒大学动画学院2004级游戏专业学生设计,由北京游卡桌游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出版发行的一款桌上游戏,并在2009年6月底由杭州边锋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开发出网络游戏。

三国演义第15回一20回读书感受?

我今天读了《三国演义》这本书的第十五回,也就是“ 太史慈酣斗小霸王,孙伯符大战严自虎”,这一回。 袁术使书与吕布让攻刘备,许以金帛,刘亩走,吕布索取金帛不得,欲伐术,陈宫劝阻,令叫刘备还屯小沛,再攻袁术,布从之。玄德回徐州,吕布从陈宫计,让屯小沛,两相和好,孙策以亡父玉玺作质当向袁术借兵往江东开创基业,招兵买马,战刘繇,袭曲阿,得秣陵,江东之民呼策为“孙郎”。孙策又破吴郡,在会稽,扫平江南。 这一回主要讲小霸王孙策怎么开创江东基业和收拢人才的经过,刘备如何与吕布周旋,在夹缝中生存,各路诸侯的勾心斗角.

三国演义第15回和第16回各讲了什么?

说的是张飞打了曹豹,吕布怀恨要杀张飞,后来张飞喝嘴酒被吕布夜袭了徐州.十五回,张飞要自己杀,被刘备拦住了,袁术派人跟吕布说给他钱粮要他夹击刘备,吕布大喜,后来吕布派高顺去要债,袁术赖帐,吕布就很生气,听陈宫的话把刘备叫回来让他屯在小沛,并还给他家眷.孙策打仗回来,袁术请他吃酒,但是因为孙策老爹死了,袁术看不起他,对他很傲慢,孙策就想自己出去打天下,不给袁术打短工,后来招了周瑜张昭等人一起去打刘瑶,刘瑶手下东莱太史慈要出战,刘瑶说他太年轻,叫张英出马,结果被周泰蒋钦放火大败而回.后来孙策做了个梦要去看庙,碰到太史慈打了几十个回合,后来被陈武救了,后来夹死一将喝死一将,得了小霸王的称号,再后来太史慈归降了孙策.再后来起兵去打严白虎,周泰有多猛在这回能看的出...最后袁术要想皇帝,要打孙策,他手下说先打刘备.

三国中的七大洲?

现在,我国有很多带有“州”字的地名,比如徐州、扬州、杭州、荆州、鄂州、广州等。究其原因,这是因为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州是长期实行的区划单位。早在大禹治水时,就将天下划分为古九州。到了东汉末年,各个州的刺史或者州牧,不少都成为了一方诸侯,比如荆州牧刘表、益州牧刘璋、兖州牧曹操、冀州牧袁绍等。

换而言之,在汉末三国时期,各个诸侯之间的实力强弱,和他占据了多少个州存在直接的关系。比如袁绍一度占据幽、并、冀、青这四州之地,所以成为东汉末年最强大的诸侯。那么,问题来了,三国时天下一共分为多少个州?刘备、曹操、孙权各占了几个州?

汉末三国时期州的数量

在汉末三国时期,基本上还是沿袭了东汉十三州的情况。东汉十三州包括:司州(司隶校尉部),豫州,兖州,徐州,青州,凉州(先设雍州,后改凉州),并州,冀州,幽州,扬州,荆州,益州,交州。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在三国时期,曹魏先将凉州改为雍州,后又从雍州分出部分地区设立凉州,并且,吴国分交州为广州和交州。因此,这就相当于多出来了两个州,所以,在三国时期,天下一共分为十五个州,也即要比东汉十三州多出两个州。当然,这只是数量上的变化,在实际上的疆域范围上,则没有太大的变化。

曹操

首先,就曹操来说,不同时期,其所占据的州的数量自然是不同的。初平三年(192年),青州黄巾军阵斩兖州刺史刘岱,济北相鲍信等人迎曹操出任兖州牧。自公元192年开始,曹操拥有了兖州这一州之地。兖州大致位于古黄河和济水之间(今山东省西部、河南省东北部、河北省东南部)。

在兖州的基础上,曹操击败或者消灭了刘备、吕布、袁术、袁绍、马超等众多诸侯,也即黄河流域的州,基本上都被曹操所占据了。到了公元220年,也即曹魏正式建立的时候,其拥有凉州、雍州、司州、豫州、兖州、青州、徐州、并州、冀州、幽州、扬州、荆州的全部或者部分地区。

由此,非常明显的是,三国时期天下分为十五个州,曹操所在的曹魏,一度涉及了12州。当然,在这12个州中,曹魏在荆州、扬州只是占据部分地区,特别是荆州这个州,其大部分地区则是被东吴所占据的(关羽大意失荆州后)。

但是,不管怎样,疆域涉及12个州的曹魏,在整体实力上无疑碾压了蜀汉和东吴,也即蜀汉和东吴的蜀汉

众所周知,蜀汉原本是地跨荆、益二州,这也是诸葛亮在《隆中对》定下的目标。但是,公元220年,在关羽大意失荆州后,蜀汉只有益州这一州之地了。不过,建兴七年(229年),诸葛亮第三次北伐,诸葛亮派遣陈式攻占武都、阴平。魏将郭淮带兵援救,诸葛亮亲自率军至建威,郭淮撤退,蜀汉得到二郡。在三国时期,武都、阴平这两个郡属于曹魏的雍州,因此,可以说蜀汉在益州之外,还一度占据了雍州的部分地区。但是,即便这样,蜀汉所拥有的州的数量,依然是魏蜀吴三国中最少的了。所以,在魏蜀吴三国中,蜀汉的整体实力自然也是最弱的。疆域看似辽阔,实际上拥有的州的数量,则是屈指可数的,这也是蜀汉和东吴结盟抗衡曹魏的根本原因。

蜀汉

众所周知,蜀汉原本是地跨荆、益二州,这也是诸葛亮在《隆中对》定下的目标。但是,公元220年,在关羽大意失荆州后,蜀汉只有益州这一州之地了。不过,建兴七年(229年),诸葛亮第三次北伐,诸葛亮派遣陈式攻占武都、阴平。魏将郭淮带兵援救,诸葛亮亲自率军至建威,郭淮撤退,蜀汉得到二郡。在三国时期,武都、阴平这两个郡属于曹魏的雍州,因此,可以说蜀汉在益州之外,还一度占据了雍州的部分地区。但是,即便这样,蜀汉所拥有的州的数量,依然是魏蜀吴三国中最少的了。所以,在魏蜀吴三国中,蜀汉的整体实力自然也是最弱的。

东吴

公元196年(汉建安元年),汉献帝在许昌定都以后,孙策拒袁术而联曹操,被任命为讨逆将军,封吴侯。自此之后,孙策平定江东六郡,攻占了扬州的大部分地区,这也是东吴势力的核心地区。在孙策去世后,孙权一方面步步蚕食荆州,夺取了荆州的大部分地区,另一方面,孙权则收复了割据交州的士燮,促使交州成为东吴的疆域。

公元226年士,燮去世后,吴国将南岭以南诸郡以今广西北海市合浦为界,交州辖今两广的雷州半岛和钦州地区。以北广州,以南为交州,广州治番禺,交州治龙编(在今越南河内东)。由此,通过将交州分为交州和广州,东吴拥有的州的数量,自然增加到了四个,分别是扬州、荆州、交州、广州。其中,交州和广州基本上是被东吴全据的,至于荆州和扬州的部分地区,则落入到曹魏手中,比如曹魏拥有荆州的襄樊、扬州的合肥等地。

综上,三国时期,天下共分为15个州,要比东汉十三州多出2个州。在这15个州中,曹操占据12个州的全部或者部分地区;蜀汉占据2个州的全部或者部分地区;东吴占据4个州的全部或者部分地区。而州的数量多少,基本上和三国的实力存在正相关的关系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