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前线2增强版,盟军方面英美苏坦克王牌第一名是谁?
二战前线2增强版,盟军方面英美苏坦克王牌第一名是谁?
苏联的拉瓦林科当属第一,总共击毁52辆坦克。
大家如果有空,欢迎阅读长文:
从哥萨克乡村教师到坦克王牌——苏联顶级坦克手拉瓦林科的历程众所周知,第二次世界大战诞生了众多坦克王牌,这些精英表现超人,往往以一当十左右战局,在战争史上留下了耀眼光芒。
大家熟悉的有世界第一肯斯佩尔(击毁168辆),第二名卡尔尤斯(击毁150辆),人气最高的当属第三名魏特曼(击毁138辆)。除了德国人包揽前三之外,盟军中同样有非常优秀的坦克车组。德米特里·拉瓦林科这位苏联英雄就是整个盟军里最为厉害的角色。(国内无相关详细资料,首发)
拉瓦林科全名Dmitry Fyodorovich Lavrinenko(俄文:ДмитрийФёдоровичЛавриненко)。
他出生于南俄草原一个库班哥萨克家庭,传统哥萨克彪悍勇猛的血液流淌在这个年轻生命里。就连他家乡贝斯特拉什纳瓦村的含义也是“无所畏惧”。不过,一开始拉瓦林科并没有机会崭露头角,他的命运之路原本应该是另一副模样。
新来的乡村教师自从父亲在和白军哥萨克交战中去世后,母亲玛特廖拉便一个人把他抚养长大。清苦的生活在分到一块田地后有所改善,能干的母亲不仅照料好了地里活计,还通过努力成为当地农场一名小小负责人。无论生活好坏,母亲对拉瓦林科的教育很上心,让他读完了农村青年学校,并且进城学习了教师课程。
(拉瓦林科的母亲,接受人们献花)
30年代初,年轻的拉瓦林科回到村里,人们瞪大了眼睛看着他,仿佛不认识一般。这个过去在草原上疯跑的哥萨克野孩子竟然成了一位能读书认字的文化人。村里老老少少对他刮目相看,惊异于他母亲的远见卓识。在向来不读书看报的哥萨克人里,拉瓦林科可谓凤毛麟角。他顺其自然当上了村里的老师,还被任命为村委会主任。拉瓦林科并不是个高傲的人,他很快和孩子们打成一片。在教大家读书认字之时,他也为简陋的乡村小学设立了一个戏剧表演部,一个弦乐团,以及体育部,让喜欢安静的孩子们可以演戏奏乐,让好动的孩子们可以玩上摔跤,足球,排球,田径。于是,30年代落后的哥萨克乡村小学,竟然出现了和大城市学校类似的场景,孩子们的生活顿时丰富了许多,连厌恶读书的小哥萨克们也找到了乐趣所在。
不可否认,学校硬件设施非常有限,总共只有两个班,全部孩子都挤在一个简陋大房间里。每个班分坐两排长桌,同时听课。就这么一个狭窄拥挤的环境,却是村里孩子们唯一受教育之处。拉瓦林科用耐心把枯燥的课本化作轻松和充满想象力的知识旅途。从男孩女孩眼里闪烁的光芒足以说明他们老师已经成功。后来有学生回忆:“必须得承认,我们班里的女孩都爱上了他们的老师。但是他要么没有注意,要么假装没有注意......受他的影响,我也成了一名乡村教师。”
乡村教师的经历持续了三年,读过书的年轻人在家乡实在抢手。拉瓦林科先是被调去农场做统计员,稍后又被储蓄银行转来做收银员。
(颇有意思的乌克兰19世纪麻布油画,哥萨克马迈被西方人模样的撒旦诱惑喝酒)
命运拐点1934年,命运的拐点出现了。参军或许是所有热血青年的愿望,拉瓦林科也不例外,他自愿参加了苏联红军。被分配到骑兵部队后,适逢苏军部队机械化现代化大潮来临,拉瓦林科被送往乌里扬诺夫斯克坦克学校进修。这可是当时苏军最好的坦克学校,后来整个二战期间为苏联前线培训输送了9860名优秀学员,可谓中流砥柱。
(在坦克学校进修的拉瓦林科标准照,年仅20岁)
教官很快发现,这位出身教师的坦克学员相当优秀,他是一名“谦虚,爱整洁,执行力很强”的人。根据另一位苏联英雄拉夫图普罗(Рафтопулло,总战绩20辆)回忆,拉瓦林科以非常优异的成绩通过入学考试,他以特殊的勤奋,耐力,善良和谦虚而著称。对于坦克技术,他非常喜爱,试图尽快掌握。因为对各类武器射击都表现突出,战友们把他称作“狙击手之眼””。此刻,原本的哥萨克乡村教师慢慢向着杰出坦克手转变着。
(现代的乌里扬诺夫斯克坦克学校,陈列着各时代武器)
1940年,拉瓦林科参加了苏军进占罗马尼亚比萨拉比亚省的武装行动。当他跟随部队来到乌克兰西部时,偶然遇见了当地一位美丽的乌克兰姑娘,尼娜。通过年轻人聚会认识的两人关系发展很快,一次这对情侣竟然开着坦克顺路回家,当尼娜红着脸推开舱门时,人们都惊呆得下巴都快掉落了。
1941年,拉瓦林科和尼娜沿着甜蜜的爱情步入婚姻殿堂。可没来得及享受新婚喜悦,夏天苏德战争的全面爆发就把他们猛然抛进了战争洪流之中。
对大多数人而言,战争意味着毁灭;对少数人来说,战争则是展现超人技艺的机会。
(1941年夏,初入苏联的德军机械化部队,可见捷克造38T坦克)
投身战火1941年6月22日,当德国分三路以迅雷之势突入苏联境内时,拉瓦林科已经是一名中尉。他驻扎在乌克兰西南的斯坦尼斯拉夫市,隶属于第16机械化军第15坦克师。和其他友军部队不同,拉瓦林科的部队并没有第一时间和敌人遭遇。
(德军第11装甲师与乌克兰推进中)
6月底,苏军集中5个机械化军2803辆坦克(第8,9,15,19,22机械化军),在乌克兰平原西部对德军发动了巨大规模的反击,史称布罗迪之战。结果因为准备不足,配合不力,苏军在德国人闪电战面前损失惨重,高达2648辆坦克损失,而德军只付出了186辆全损的微小代价。(笔者账号下有长文详细阐述)
攻势失败后,各部队匆忙向东撤离,实力尚存的第16机械化军也在其中。拉瓦林科跟着第15坦克师往东走了300多公里,原本计划在火车站转运,却因为机车车皮不足只能等待。7月初,在苏联人干等之时,德军矛头第11装甲师冲入了乌克兰中部日托米尔地区的伯蒂奇夫(Berdichev),仿佛一刀从背后切中苏军归路。苏军指挥层慌忙之下,赶紧组织第16机械化军部分力量对该城展开反击。结果苏联坦克刚抵达城市西南郊区,就被早有准备的德军四面包围。冲入城内的苏军也只能冒着炮火退出。此举导致第16机械化军遭受巨大损失,并且被克莱斯特的第1装甲集团军分割成两部。
7月15日,拉瓦林科所在连队也陷入德军包围,他们面对各处射来的火力拼命抵抗,好不容易趁夜黑才逃出围攻。这第一次战斗就来的异常艰难,拉瓦林科的坦克被击中数次,受损不轻。并且和几乎所有苏军机械化部队一样,他们既缺少穿甲弹也没多少燃油可用。上级于是命令坦克兵们炸掉受伤战车,作为普通步兵继续战斗。面对残破的坐车,拉瓦林科表现出他的个性,并没有完全遵守命令毁掉车辆,而是捣鼓了一阵让坐车勉强发动运转,就这样一路且战且走,撑到他和其他战友被派去重组部队为止。相对于普通苏联坦克兵只训练5小时就上车,完全不懂车辆如何运行如何保养不同。军校毕业的拉瓦林科对车辆非常熟悉,坚持到离队才交出了自己的坦克进行大修。
(由于缺乏训练和配套,苏联机械化师在战争初期损失巨大,时常自行放弃。图为T35和T26)
拉瓦林科走后,厄运降临到战友们身上。8月初,第15坦克师残存部队在乌曼—基辅包围圈被德军克莱斯特和古德里安全歼,这支部队的番号随即于当月被取消。不知得到消息的拉瓦林科作何感想,毕竟当时兵败如山倒,地图上一面面连续消失的苏军红旗实在数也数不清。
(乌克兰反击失败的苏军KV2重型坦克和牺牲的装甲兵)
1941年8月19日,包括第15坦克师撤离人员在内者在斯大林格勒地区重新组成了第4坦克旅。这是苏军高层意图恢复部队战斗力的快速手段。不少有经验的人员被抽调来构成新的中小型队伍,希望靠他们来扭转不利局面。由于身处后方,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装配线上刚刚下来的KV和T-34坦克立即补充给该旅。这些新型战车性能优异,硬指标上超过同时代德国坦克。拉瓦林科中尉被任命为坦克排长,他也分到了自己的一辆T-34中型坦克。当他摸着草绿色的流线型车体时,脱口而出:“好吧,现在让我们来好好回报一下希特勒!”
9月底,第4旅装备大致齐全,前往库宾卡车站后他们还得到了不少BT7,BT5轻型坦克,甚至一些老旧得只有机枪,供训练的BT2也被送来。毕竟,在长官们眼里,多一辆就多一份力量。
(拉瓦林科和他的车组成员,仅一人活至战后)
初露锋芒10月初,补充完成的第4旅匆匆赶回莫斯科南部。德军古德里安的第2装甲集团军已经进抵姆岑斯克(Mtsensk),距离首都莫斯科只有300公里。两军立即对上了火。
(现代地图上的交战地点,姆岑斯克Mtsensk和莫斯科之间距离)
10月6日,俄罗斯大地上降下了第一场雪。可带来的并不是诗意,而只有满地泥泞的“大沼泽地”。德军第4装甲师出动数十辆坦克装甲车和配属步兵猛攻姆岑斯克附近苏军阵地。尽管烂泥迟缓了德国人的速度,但他们依旧展开标准的坦克攻势。果不其然,苏军45毫米反坦克炮刚刚发言,就在老练的德国坦克面前暴露方位,很快全部被点名摧毁。
失去反坦克火力的众多苏联步兵马上陷入困境,德军坦克打掉了正面抵抗的一些BT轻型坦克,有持无恐冲上来清理战壕。机枪扫射下,苏联步兵被压制的动弹不得,眼看着德军坦克履带就要碾压到面前。
“轰!”突然巨响一声,位置最前的德国坦克被掀了顶盖。爆炸引发的火星四溅,苏联步兵连忙蒙头躲避,根本没搞懂是怎么回事。德军吃了一惊,立刻相互联络寻找可疑目标。稍远树林里,隐蔽的乌黑炮口再次喷出耀眼火光,德国人掩护步兵的装甲车又被打爆了。
“报告方位!方位!”
“尚未发现,重复,尚未发现!”
“该死,三点钟,俄国坦克,转向转向!”
“T34确认,三点钟一辆,不,两辆。”
“报告,十点钟树林发现炮口焰。两辆,可能三辆。”
“连长,有埋伏。树林里俄国人设了埋伏!损失增加中!”
“反击!寻找目标,各排自由射击!”
德国装甲指挥官通过无线电很快确认自己陷入苏军坦克伏击圈,当他们调整态势之时,又被树林里埋伏的苏联坦克接连击中。由于战场硝烟密布,树林里苏军似乎至少有好几个连坦克,不断向明处的德军射击。而且就一击即毁的威力而言,肯定都是最新的T-34,那门76毫米炮对无论三号四号还是38T坦克都足以致命。德国坦克的对射虽然精准,却无法撼动对方正面装甲。三号四号坦克群顾不得遍地苏联步兵,他们发觉这是诱饵,但已经晚了。
(开出隐蔽地的T-34/76坦克)
“倒车,倒车!两侧受敌,俄国坦克数量不明,快发射烟雾弹!”
“俄国坦克来了!T34!”伴着德军乘员震恐的喊叫,几辆T-34压倒枯枝,从树林中轰然冲出。苏联步兵从战壕里探出头,只见己方战车如猛虎下山之势把德军进攻部队冲的七零八落。一辆T-34突然急停,炮塔转向两个燃烧的BT轻型坦克残骸。“砰!”一发炮弹打掉了借用残骸掩蔽的德军四号坦克。旁边另一辆四号坦克明显慌了,企图倒车,但T-34立马装弹把它打爆。第三辆德国坦克很快也被摧毁,乘员从起火的坦克里跳出,连忙爬走。这辆T-34稍稍停顿一下,又把炮塔转向下一个目标。“轰!”炮弹划着浅浅的弧线把300米之外第四辆德国坦克打着了。
苏联步兵得救了,德军第4坦克师选择紧急撤退。
这就是拉瓦林科作为排长指挥的第一场正式战斗,那辆表现神勇的T-34正是他的座车。拉瓦林科手底下其实一共只有区区4辆T-34坦克。为了营造出人多势众的错觉,4辆坦克被分别布置在不同树林里,然后开火转移重复多次,让经验丰富的德国装甲兵都结结实实吃了一亏。
战斗结束后苏军统计,共摧毁15辆德军坦克,拉瓦林科座车击毁了其中4辆,己方无损失。德国方面统计,当天受损10辆坦克,其中6辆不可修复。可见无论如何,拉瓦林科不仅消灭了相当数量的德军坦克,并且达成了战术目标。当他们把被救的步兵们搭在T-34背上时,我想没有人不感谢他智勇双全。
德国国防军在东线的接连胜利就此被画上一个浓重逗号,此战影响之大,导致高层直接下令特别调查。古德里安收到战报时,沮丧情绪早已在指挥部里弥漫,德国人开始埋怨不应该南下基辅,否则也不至于在泥坑里和苏联人打滚。
(古德里安受命南下,在基辅和克莱斯特一起消灭了苏军50-60万有生力量,但耽误了时间)
这位将军写道:“我们四号坦克上的短身管75 毫米火炮只有在打中T-34坦克后面的引擎时才能击破它……”对于苏联人成功的引诱战术,闪击战大师也不得不于回忆录中承认:“在姆岑斯克镇南面,第4装甲师遭到俄罗斯坦克袭击,它不得不忍受这一艰难时刻。俄国T-34坦克的优越性首次以尖锐的形式出现,该师遭受重大损失,计划中对图拉的快速突袭不得不推迟……特别令人失望的是我们收到有关俄国坦克行动的报告,最重要的是关于他们的新战术……俄国步兵从正面攻击,而坦克从侧面大规模袭击我军……看来俄国人已经学到了不少东西。”
(用无线电指挥部队的古德里安将军,莫斯科之战后和其他将领一起被免职)
此后一周,拉瓦林科一共摧毁了7辆坦克,1门反坦克炮,以及大概两个德军步兵排,在坦克王牌的路上稳步前进着。(T-34早期型,车长兼任炮手)
再度救火德军稍稍受挫以后休整数日,已经重新恢复对莫斯科的攻势。他们变换策略,准备从东北和南面绕过苏军主要防线。德国人的战术成功了,其中一只强力侦察部队已经渗透到距离莫斯科城南仅100公里之处的谢尔普霍夫(Serpukhov)。若是如今开车的话,一个多小时就可抵达苏联首都,不难想象当时情势危急的程度。
(谢尔普霍夫现名索帕克夫,如图可见距离莫斯科仅一步之遥)
10月20日,得到德军来袭消息时,谢尔普霍夫镇的指挥官简直要抓狂了,他手下只有一个步兵营,里面不是临时补充的老人就是小孩,哪里能起得了作用?情急之时,一位士兵告诉长官,一辆途经的T-34坦克这会停在镇里理发店外面,乘员好像正在刮胡子。苏联指挥官所有指望都在这台车上了,等了一小会,被叫来的车长出现在人们眼中。就是他了,拉瓦林科带着还没刮完的半拉胡子站在指挥官面前,报告道:“我有燃料,弹药齐备,随时准备和德国人作战,请指示!”毫不拖泥带水的见面。拉瓦林科简单了解敌情以后,马上驾驶着他的T-34出镇迎敌,至于胡子,那暂时管不了了。
他并不是一个哥萨克莽汉。经过迅速考虑,拉瓦林科选择在镇子西面森林里隐蔽。他和车组成员把T-34用树枝木头从头到尾伪装了一遍。而那些战斗力堪忧的步兵,拉瓦林科让他们远远躲在后面。
(莫斯科之战时伪装的苏军坦克)
几分钟后,德军侦察纵队出现在路面上。或许是近几日攻击顺利,德国人显得非常自信,居然没有摆出战斗队形。当领头的装甲车靠近到150米时,拉瓦林科突然发难,两发急速射把两辆德国装甲车打成火球。德国步兵受惊之下,立刻从卡车上跳下,四处寻找掩护。第三辆装甲车则寻机意图反击。拉瓦林科的T-34像头公羊一般,一股劲冲上公路,把德国卡车碾的稀烂,接着又撞向第三辆装甲车,让对方直接报销了。短短几分钟时间,德军侦察队完全陷于失败。后方那些老人孩子组成的步兵见状也开着枪赶来支援,让德国人无处可逃。
打扫战场完毕后,拉瓦林科向谢尔普霍夫镇指挥官交出了13挺机枪,6门迫击炮,10辆轮式摩托车,以及一门满带弹药的反坦克炮。让人意外的是,他还抓住了几名德军俘虏,收缴了几份作战命令和地图。相比德军一次次十数万的俘虏苏联战士,这可能算不得什么,但在逆流之中,在如今兵临城下之时,意义不可谓不重要。
(车组合照,左一为拉瓦林科,一个公认谦虚谨慎又善战的......哥萨克)
莫斯科郊外的恶战10月底,德军的攻势仍在继续。拉瓦林科和第4坦克旅被调往莫斯科西北,协助其他部队向德军第10装甲师展开反击。
(抵达沃洛科拉姆斯克(Volokolamsk)附近的德军装甲部队)
(现代地图上沃洛科拉姆斯克(Volokolamsk)到莫斯科的距离,120公里)
苏军集中15辆T-34和2辆KV,以及不少轻型坦克从正面突击德军在沃洛科拉姆斯克(Volokolamsk)以东的(Skirmanovo)阵地。拉瓦林科带着3辆T-34负责配合。炮火覆盖后,两辆厚重的KV1重型坦克冲在最前,用他们90毫米的强韧装甲承受来袭火力,拉瓦林科和其他队友则利用德军开火之机,确定射击点具体位置,再准确打击。战术相当成功,拉瓦林科打掉了好些德军火力点。但德军坦克和反坦克炮实在数量众多,还有隐藏的88毫米防空炮,从四周向苏联坦克群攒射。当KV1重型坦克领头扑进村里(Skirmanovo)以后,德军步兵不断扔出集束手榴弹和燃烧瓶,火药爆发以及炮弹撞击钢铁发出的哐当声此起彼伏,战况愈发混乱。
(德军布置在莫斯科城外地区的88毫米高射炮,几乎专用于反坦克)
双方坦克缠斗在泥泞里,很多时候根本来不及瞄准就直接开火,因为谁稍慢一步谁就得当场完蛋。混战中,苏军德军坦克接连爆炸,拉瓦林科的T-34也不知被哪里的火力击中,车身猛地一阵颤动,随后所有部件都突然歇了火,冒起滚滚黑烟。
“弃车!快快快!”这位排长带领成员们赶紧跳车,他们猫着腰飞快躲到掩蔽处之时,发现只有人肩膀受了伤,并没有大碍。战斗持续了很久,直到双方两败俱伤,村里村外摆满焦黑的废弃坦克为止。
(当日于Skirmanovo村被摧毁的德军三号坦克早期型,以及战死成员)
德军见苏联人士气旺盛,为避免进一步损失只得后撤,他们宣称摧毁苏军2辆KV重型坦克和13辆其他坦克。苏军报告也说明,经过三天连续战斗,部队遭受重大损失。不过夺得这个莫斯科西郊的桥头堡以后,利于更大规模反攻。对拉瓦林科来说,他的经验更加丰富,就等着有机会大显身手。
和潘菲洛夫勇士们在一起1941年11月17日,拉瓦林科接到新任务,要支援潘菲洛夫步兵师1073团攻击莫斯科西面的林思特舍瓦(Lystsevo)村。现在他们就像救火队,在首都外围四处抵挡,毕竟俄罗斯虽大,身后就是莫斯科。
(11月7日,参与红场阅兵的苏联战士,他们立刻就会赶赴城外前线)
(入冬,地面硬化后,苏德在莫斯科周围争夺更加激烈)
潘菲洛夫步兵师在几天前已经名声大噪,红星报上刊登了潘菲洛夫28勇士英勇抗敌的事迹。虽然战后1948年苏军内部调查显示,战斗情节略有夸张,但该师的顽强无可否认(实际参战一个整连140人,全团当日击毁德军第11装甲师8辆左右坦克)。
(2016年俄罗斯电影《潘菲洛夫28勇士》剧照)
拉瓦林科依旧带领排里的3辆T-34,加上3辆来自其他连队的BT7轻型坦克一齐帮助潘菲洛夫师。苏军6辆坦克和伴随步兵刚抵达森林边缘,就发现千米开外有多达18辆德国坦克。德国人似乎正做准备,他们一些乘员还在暖机,这里俄罗斯的冬天可不是开玩笑,足以让德国发动机歇菜。机不可失,拉瓦林科不顾敌我悬殊,立即瞄准目标开火。德军坦克受袭连忙散开,有的乘员还赶紧跳进车里发动车辆。战斗短促而激烈,仅仅8分钟便宣告结束。德国坦克群见势不妙,急忙退入森林。总共7辆德国坦克被摧毁,拉瓦林科部下2辆T-34和2辆BT7损失。
虽然只剩下自己和另一辆BT7,但拉瓦林科仍然勇敢前驱,他知道对方阵脚已乱,正是拿下村子的好机会。潘菲洛夫师的步兵们见自军两辆坦克直冲村子,不禁大受鼓舞,纷纷呼喊着乌拉乌拉,紧随其后。留守村子的德军步兵不见己方坦克,只瞅见T-34和BT7从天而降,简直叫苦不迭。他们只得往石头房屋里乱窜,根本无法还手。拉瓦林科如入无人之境,他在车里仔细观察何处可疑,直接高爆弹伺候。加上步兵赶来,很快就肃清了村庄。
正当拉瓦林科给上级汇报夺村战报时,他却得知德国人一支坦克群已经大范围机动,绕到潘菲洛夫师后方,马上就要切断部队联系了。时不我待,拉瓦林科马不停蹄的转向敌人必经之路。临走时,他还让伴随自己的那辆BT7返回总部,看来他已经做好准备,要独自面对强敌了。
(1941年,雪地中的T-34/76)
身为哥萨克,拉瓦林科并没有死打硬拼。检查高速公路周围后,他再次把自己的坦克埋伏到距离路面不远的树林边。细心的他将白色T-34坦克隐蔽在树木和雪地自然形成的小坡后面,再铺上散雪,加上树枝装扮,简直和环境浑然一体,不走近根本难以发现。
就像潜伏的捕猎者,拉瓦林科耐心等待着自己的猎物。不久后,一队8辆德国坦克纵队从公路驶来,他们定是前往包围潘菲洛夫师的增援力量。因为伪装实在到位,德国人径直开来,什么都没发现。观察窗里,德国坦克的侧面清晰可见,拉瓦林科找到了绝佳机会,他一声低吼:“开火!”
“轰!”领头的德军坦克被76毫米穿甲弹打的由里到外蹦出火焰。德国人立刻懵了,这啥反坦克地雷这么大威力?树林边,T-34猎人已经瞄向车队尾部的坦克,“咣!”一发将其打爆。德国装甲兵这时回过神来,他们立即调转炮塔紧张的搜索树林。“T-34!侧面~”德国人发出喊叫之时,车队中央又一辆坦克遭到摧毁。这会德国人前后受困,只能慌不择路匆忙驶下路基。拉瓦林科继续不断射击,一共击毁3辆中型坦克和3辆轻型坦克,只有2辆趁乱逃脱。
凭借一己之力,这位传奇人物就瓦解了对方一次威胁极大的渗透,让潘菲洛夫师暂时转危为安。自己扎实的基本功和精准射术之上,拉瓦林科更运用了娴熟机智的战术,坦克王牌已经呼之欲出。
煎熬的一天11月18日,拉瓦林科赶回指挥部,准备向潘菲洛夫将军报告最新情况。途中他听说从各地来了许多记者采访将军,因为这段时间莫斯科保卫战该部的英勇表现,要被授予“近卫师”称号。这可是个大好事,自己正好赶上了。
(潘菲洛夫少将,在莫斯科郊外经历了长期鏖战)
刚靠近指挥部,一阵劈头盖脸的德军炮火就砸在阵地里,直接把整个指挥部给炸成粉碎。就在自己眼前,那位正在合作,被大家称为英雄的潘菲洛夫将军就为国牺牲,拉瓦林科呆立在扬尘里,深受震撼。
炮火覆盖结束后,20多辆德军坦克和机械化步兵直接攻来。拉瓦林科立即返回战车,干净利落摧毁了当面8辆敌人坦克中的7辆。当他要正要射击最后那台逃跑的德军坦克时,主炮的击发装置却卡住了。看到德国装甲兵从烧着的坦克里跳出来,在雪地里反复翻滚,想要扑灭身上冒着的火焰。一向沉着的拉瓦林科突然掀开舱门,跳到了雪地里。其他成员吃惊的望着这一幕,只见拉瓦林科一面怒气冲冲奔向德国装甲兵,一面掏出手枪对其狂射。
(莫斯科寒冬吞噬的德军,可见捷克造轻机枪)
此时,另外10辆德国坦克从森林后面转出,机电员赶忙大叫:“坦克!德国坦克!”雪地里狂暴的拉瓦林科怔了一下,仿佛被拉回到理性战场。他迅速赶回座驾,但T-34侧面仍旧挨了敌人一发穿甲弹。火苗和烟雾立刻在车里升腾,电线设备噼啪作响,无论如何只能弃车了。冒着机枪扫射,拉瓦林科与战友拖着机电员飞快往阵地里赶,这可怜的孩子血和肠子流到地上,没能挺过去。还有卡在车体里的驾驶员,在身旁弹药殉爆时也无法脱身。
“该死的敌人全都渴望着莫斯科,但他们永远无法抵达,必将被我们击败……别担心我,我不会死。”
拉瓦林科于家信里如是说。这可以说是难忘的一天,牺牲和复仇的烈火熊熊燃烧,现在的他已经不再是那个和孩子们嬉戏打闹的亲爱老师了。
1941年12月5日,中尉拉瓦林科荣获苏联英雄称号。奖状指出:“……从10月4日到现在一直执行着指挥的战斗任务,在奥廖尔附近和沃洛科拉姆斯克方向的战斗期间,他和车组摧毁了37辆敌人各型坦克……”
(攻击中的T-34/76)
最后的战斗1941年12月初,德军的台风在莫斯科城下刮不动了,莫斯科已经坚守了两个整月,苏联人开始大规模反击,110万人被投入其中。拉瓦林科所在部队攻向首都西北的沃洛科拉姆斯克(Volokolamsk)一线。这里已经是双方争夺的老战场了,补给准备不足的德国人挣扎在风雪里缺吃少穿,车辆趴窝,战斗力急剧下降。苏军聚集成拳头很快获胜,击败了德国中央集团军群。
(彩色纪录片中的实拍,莫斯科战役后期苏军大反击)
12月18日,拉瓦林科带队突入附近村庄(Горюны),打的残存德军坦克装甲车连连后退,对方已经组织不起有力装甲抵抗了。战斗中,他取得了第52辆战果,目前稳居苏联全军第一,远远超过第二名20辆之多。
(纪录片中,莫斯科外围被俘虏的大量德军)
(被俘德军士兵,这些老兵的眼神说明了一切)
战斗结束后,顺利完成任务的拉瓦林科跳出坦克,跑向指挥部汇报战绩。就在路上,德军反制炮击袭来,炮火覆盖了整片地区,满眼都是爆炸溅起的泥块和碎雪。这时,拉瓦林科27岁的身影忽然消失在战友们眼中。他倒在碎裂的大地上,黑白两色覆盖了躯体,身下慢慢渗透出一片殷弘。某块迫击炮弹片夺去了这位英雄的生命,他的战绩永远停留在52辆击毁之上。即便后来的英美各国参战军人,也没有谁能超越他。
(拉瓦林科最后牺牲之处,距离莫斯科300多公里)
尽管如此,莫斯科已经安全,他几个月奋不顾身的战斗挽救了众多战友和住民的生命。朗朗读书声和隆隆炮火,拉瓦林科没有多少机会可以选择。如果没有那次大战,或许世上就会多出一位文质彬彬的哥萨克乡村教师了吧?
(拉瓦林科的铜质纪念牌)
尾声后来,他妻子尼娜成为一名护士,1942年底她抽空去看望拉瓦林科的母亲,不幸在火车站被德机轰炸而死。
时光流逝,政局变幻,拉瓦林科留下的,绝不仅仅是乌克兰高速公路旁那一座肃穆的墓地而已。
(位于乌克兰的拉瓦林科之墓)
(拉瓦林科战绩统计:28次出击,击毁52辆坦克,自己座车损失3次,1990年追授苏联英雄。军事专家和历史学家都认为,如果他能坚持到战争后期,战果会高得多)
(谢谢观看长文,图片来自网络,侵删,其他文章账号下可见)
参考文献:
Барятинский М. Б. Дмитрий Лавриненко // Советские танковые асы
Лелюшенко Д. Д. Москва — Сталинград — Берлин — Прага.
Герои страны——Lavrinenko,Dmitry Fedorovich
Бессмертный подвиг танкиста Д. Ф. Лавриненко
Die 4. Panzer-Division 1938-1943 Bericht und Betrachtungen zu zwei Blitzfeld-zügen und zwei Jahren Krieg in Rußland Joachim Neumann
一个士兵的回忆,古德里安
是可以称得上命硬的将军的?
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史,或治或乱,轮回更替,王朝变换,烽烟不熄,可以说,五千年文明史,就是五千年的战争史。在这五千年的刀兵自火中,无数才华横溢、天资卓绝的将军,用它们无匹的军事才华,指挥着一场场鬼神莫测的战斗,谋划出一场场令人毛骨竦然的战场绝杀,犹如流星一般,照亮了东方的天空。
没有哪一个国家,有我们这么多兵家大能,他们的事迹令人景仰。那么,数千年的战争中,有哪些可以称得上命最硬的将军呢?
一、【我命由我不由天——什么是命】1、“命”字的由来及内涵: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命”是一个相当独特的存在。“命”之一字的由来,,最早字形可见于西周金文,可见,“命”的字形成、演变、成形、涵义早在西周或者是更早的年代就已经完成了。
“命”字的演变源流和过程可见下图:
2、中国汉字内涵丰富,一个汉字就是一部历史。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和战争活动中,“命”字的内涵也不断发生变化。西周晚期的毛公鼎上的铭文:“膺受大命”,“大命”即天命,铭义即接受上天的命令。由天命引申出命运义。由命运义引申指生命、寿命。这就是“命”字的由来。
3、中国人的“命理“崇拜:中国人是信命的,他们相信:每个人的命运都是由上天注定的,或者是是冥冥中的规则所制定的。一个人从生下来到死去,所经历的一切,所有的贫贱、富贵、病痛,都是已经注定好的,所谓“冥冥中自有天数”即此义。不仅仅中中华文明,在四大传承久远的文明中,都有对“命”的崇拜和信仰。然而,中华文明在承认“命运”的同时,却又有着“逆天改命”的不屈斗志。精卫填海、愚公移山、夸父追日,古老的神话无不显示出我们文明的韧性与硬度!
二、【将军何须,马革裹尸还——战场是将军的宿命轮回】对于一个将军来说,命硬的标准有哪些?
1、能够从刀兵血火的战场上平安归来,是“命硬”的首要条件。战场之上,刀兵无眼,你永远不知道对手会有什么阴谋诡计,你永远不知道对手会出哪一张牌,你永远不知道一场战争的最终胜败。打仗越多的将军,越对战场充满了敬畏——战场之上充满了太多的偶然性。
要成为一个将军,必然要经历无数的血与火的考验,必然要打上无数的恶仗硬仗,一个没有打过仗的将军,谈什么命硬?只有与强大的对手不计生死、拼命一搏、狭路相逢而胜之,这才是真正的将军。而经历了这样的艰难困苦,仍然能够百战余生,平平安安班师回朝,这是“命硬“的第一个标准——人都死了,谈什么命硬!
2、能够得以善终,是”命硬”的必要条件。为将者,如果仅将眼光着眼于战场,即使是百战百战,也算不得上上人。一代战神韩信,生平从无败迹,原本是一个街头无赖,竟将不可一世的西楚霸王打得乌江自刎,扫平了秦末群雄,让刘邦得登大位,其功可谓大焉,最终却落得深宫诛杀!杀神白起,一生南征北讨,所经大战无数,打得诸国为之胆寒,战功赫赫,却落得个君王赐死,下场何其悲凉!
这些将军之所以下场如此之惨,固然有不可言说的政治因素,但和本人的性格有极大的关系,所谓“性格决定命运”。韩信不知道收敛锋芒,功高而震主;白起膨胀过度,恃功自傲;蓝玉以功自许,屡屡逾制,终因“谋反”被诛杀!这样的例子在历史上数不胜数。这些有着超卓军事才华的将领,却因为缺乏长远的政治眼光,没有看到政治中隐藏的刀光剑影,性格张扬,居功自傲,触动了皇朝统治中最敏感的底线,所以下场悲惨也就不是什么奇怪的事了。
3、能够荫及子孙,是“命硬”最好的体现。花无百日好,人无百日红,将军身有战功,故能得君王之心,荣华富贵于一身。然而,富贵不过三代,再大的将军世家、武勋传家,如果仅至一代,还真算不上“圣眷恩隆”。也就是说,既要让皇帝所代表的统治集团能够承认你,还要将这份荣耀传承下去。除了战功大之外,还得靠利益的联结,例如联姻等等,其次还要靠自身的道德修养、政治素养,知道收敛,人畜无害,不结党、不营私,这样才能够荫及子孙、泽被后世。
三、【天命所归——刀兵血火波谲云诡的幸运儿】由以上,我们得出“命硬”的三个“硬条件”:战功大、得善终、传家久。我们得出以下三个档次的所谓“命最硬”的将领:
1、第一档:刘秀、赵匡胤、李世民、朱棣。没错,这四个人,都是帝王,但在成为帝王之前,他们首先是一个百战百胜的将军。他们固然有皇家血脉,但它们得登大宝、史书留名,他们超绝的军事才华才是最主要的。
刘秀本汉家帝王之后,却以务农种田为生,起兵加入绿林之后,显露出超绝的军事才华,昆阳大捷一战,以两万对四十万,摧枯拉朽,兵锋无匹,莫敢与当;赵匡胤起于五代纷乱时期,其时群雄并起,他先后灭亡荆南、武平、后蜀、南汉及南唐等南方割据政权,完成了全国大部的统一,其功可谓大焉,一条棍棒打下偌大江山,其武功之盛,在所有皇帝中无出其右;李世民少年从军,在抗击东突厥的入侵中积累了丰富的战争经验,后劝父晋阳起后,攻入长安,克洛阳、破薜举、败刘武周、宋金刚,平王世充、窦建德、刘黑闼,以一人之力,几乎打下了大半初唐江山!而朱棣以一府之兵,起兵靖难,数年之内,扫平了所有的敌对势力,由北向南,一鼓而定天下!这些身份“特殊”的将军,谁敢与他们比命!
2、第二档:郭子仪、李靖、卫青。这三个人能够列二档,首先是他们能够功高却不盖主,最终得以善终,而且孙子后代得以荣宠。郭子仪,唐中兴名臣,几乎是以一己之力,扫平了安史之乱,唐得以中兴,此功不可谓不大,更令人敬佩的是,郭令公为人谦逊,知道进退,几个儿子皆尚公主,七子八婿皆为高官!李靖名列凌烟阁功臣之列,一生随李世民南征北战,功劳赫然,却能知进退、避凶险,解甲归田,得养天年。卫青起于卑贱,却有着常人所不及的军事才华,他率兵奇袭龙城,揭开汉匈战争反败为胜的序幕,曾七战七捷,收复河朔、河套地区,击破单于,为北部疆域的开拓做出重大贡献。
3、第三档:韩世忠、徐达、王翦、汤和。此四人,武功不可谓不盛,韩世忠率兵抗金、血战无数,生平少尝败绩,奈何大势使然,生于宋微之时,与其它将领相比少了点运气。而徐、王、汤等人,最终因病而逝,却因此避过了残酷的政治倾轧和君王相忌,与他们同时期的人相比,也算是善终吧!
【结语】事实上,以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史而言,这样的将领还有很多,只能聊举数例,无法概之以全。我们要看到的是,一个人的安身立命,尤其是那些功高劳苦的将领,它的命运往往取决于自身性格,否则,功高盖主,恃功自傲,最终落得个家破人亡——最是凉薄帝王家啊!当然,对于他们来说,能够于战场上克敌制胜,成就赫赫武功,平生之愿足矣!中华文明的史册上,终究会留下他们的名字!墨色如铁,锋镝萧然!
是什么保证美军在远离美国本土还能好吃好喝的?
这是两个问题,先来说下二战美军究竟有多壕,可以说是当别的国家的军队还在为食物供应种类单一而苦恼不已的时候,美国大兵们却过上了午餐肉罐头吃到吐、香烟巧克力不限量、1年喝掉10亿瓶可口可乐的奢侈日子,小油瓶偷偷吐槽下比现在小油瓶日子过得都好。
网上甚至还有个段子来形容二战美军的伙食,在二战后期,德国在阿登反击战中为了重创盟军,派出了一直突击队化装成美军打入敌后搞破坏,一位打入美军内部的德国间谍在吃了午饭后大赞伙食好,结果就被旁边的美军给揪了出来,因为今天这顿午饭是最近几天来最烂的一天。
那么美军伙食究竟好到什么程度呢?先来看一组照片
图1 一份配有蔬菜、烤鸡、土豆泥、玉米羹、饼干和黑咖啡的标准午餐
图2 这是一些罐头,其中配有奶油花生酱、水果罐头、蔬菜罐头、干水果、黑咖啡和茶
美国人的伙食种类非常丰富,各种可口的食物应有尽有,其中最具特色的是花样翻新的各种罐头,午餐肉罐头、沙丁鱼罐头、火鸡、披萨、冰激凌等,二战美国陆军的野战口粮分为A、B、C、D、K等多种类型,每种包含的食物种类不同,有的还分为早餐、午餐、晚餐。
(1)陆军C型口粮
其中C型口粮是二战中美军士兵们吃的最多的伙食,也是特别设计用于没有餐厅的实战条件下的部队,要求便于携带,满足三餐营养,他重3千克,有11种餐可供士兵们选择,C型战斗口粮,包装在6个小铁片罐头内和一个附件包,其中三个是肉类,三个是面包类。
那么这些罐头里都有些什么呢?
肉类罐头主要包括火腿、鸡蛋和土豆、豆类、鸡、蔬菜等等
图3 鼎鼎大名的斯帕母午餐肉罐头
面包类罐头主要包括饼干、压缩麦片、葡萄干、速溶咖啡、糖、可可饮料粉以及牛奶糖
图4 速溶咖啡,美国军需部绞尽脑汁的杰作
附件包里有九只高级香烟,净化水药片,火柴,卫生纸,口香糖和开罐头器。
图5 骆驼牌香烟
除了骆驼香烟外,还有黄金叶、切尔西、切斯特菲尔德、幸运攻击牌等5种香烟
(2)陆军K型战斗口粮
K战斗口粮的正餐河内有肉类罐头、饼干、肉羹,糖果,口香糖,速溶咖啡粉,砂糖,香烟,开罐头刀,卫生纸和木勺。
图6 K型口粮供应箱
箱子中有12份配置好的早餐,午餐,晚餐盒,黄油饼干,奶酪,黄油,砂糖包,果酱盒,咖啡,火柴,每盒配置4支装香烟盒,巧克力糖,口香糖,三餐配置有火腿肉罐头,午餐肉罐头,猪肉,豆角丁罐头等,罐头起子,木质就餐勺,餐巾纸,手纸等
图7 早餐:火腿肉罐头,燕麦饼干,奶油饼干,果酱块,速溶咖啡,多米诺砂糖块4块,菲利普-摩尔斯香烟4支/盒
图8 晚餐:猪肉黄豆罐头(所谓的臭豆子罐头),燕麦饼干,黄油饼干,速溶咖啡,砂糖块,香烟,火柴,木质勺,开罐器一个,口香糖等。
(3)陆军D型战斗口粮
D战斗口粮在二战也是非常有名的食品,就是巧克力糖,由于所有人都喜欢吃巧克力,美军也把D口粮当做鼓励士气的好东西。
图9 军用牛奶巧克力糖,供美军紧急情况下不能就餐时,补充能量
二战美国陆军的伙食已经够好了,可以说让其他国家都很羡慕了,但是与美国海军相比,就像叫花子见了满汉全席
以牛排为例,二战美国最好的牛排要优先供应海军,不管是陆军还是国内平民,不好意思,靠边站
图10 正在切牛排的海军厨师
图11 美国海军的晚餐:切片冷牛舌、炸土豆、海军烘豆子、菜丝沙拉、糕饼屑配果酱、面包、黄油、茶
图12 美国海军每天早上,厨师们就从冷藏库里把一天的肉取出,成片的牛羊猪肉挂起来,一段时间后切成各种块,然后送往舰上的几个伙房,然后供不同阶层士兵和军官食用
图13 甚至在海上非作战期间还可以饮酒
美国人是如何保障如此奢侈的后勤供应呢?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只有充足的后勤保障士兵们才有战斗力
(1)战争远离本土,工农业生产未受影响
由于美国卷入战争时间较晚,并且最大的优势就是不在本土作战,美国的整个工农业经济并没有收到任何削弱,相反由于强劲的需求,反而大大提高了,美国人依托强大的国力和庞大的后勤保障系统,甚至提出了“无限后勤”的口号,即满足战士们的任何后勤需求,战士开枪开到虚脱,子弹无限供应,前线有吃不完的新鲜食物。
图14 送往前线的可口可乐
(2)制定强有力战时经济管理机构
1941年12月珍珠港事件爆发后,罗斯福对美国进行了全面的战时动员,美国国会还授权给罗斯福广泛的权力动员经济力量从事军工生产,赋予总统根据国防需要在整个经济范围内优先分配资源的权力,罗斯福还成立经济稳定局,专门负责协调竞争激烈的军需和民用生产,大力向军需方面倾斜。此外还成立了战时劳工局、战时航运局、战时人力委员会、战时海运属等机构服务庞大的后勤保障系统。
(3)为了筹措战争费用,政府大量发行战争债券
疯狂的生产总需要人买单,为了筹措战争费用,保障军需,罗斯福政府还大量发行战争公债,通过发行债券,二战期间美国政府共筹集了1569亿美元的战争费用。
图15 美国政府发行的战争债券
在一个就是大量将经济资源向战时生产倾斜,到了1945年美国政府的总支出的一般都用于战时生产,最后一个就是美国政府还向战时生产的新工厂提供贷款,政府的各项政策,带动了全民就业,拉动了战时生产
(4)建立强大的运输体系
美国强大的工业生产出了堆积如山的军用物资,得需要一个强大的运输体系运送到前线去,没有运输一切都是空谈。因此美国人建立了一支可以从美国本土为各大战场运送武器、物资弹药、人员、军需物品的运输体系。
图16 美国人的运输船
(5)成立统一的后勤保障组织
美国人为了统一调配这条巨型后勤线,成了统一的盟军后勤管理机构,分别管理军火物资、粮食调配、生产原料等,并建立了一条行之有效的运行方案,制定后勤保障路线,调派船只飞机运输,并规定战区后勤司令官协同负责后勤管理。
图17 据统计美国后勤为全球330个港口运送了26亿吨的物资和700多万部队
综上所述,依托强大的经济实力和制造业,凭借远离战场的本土工农业生产体系,在美国政府战时经济政策的激烈下,美国人生产出源源不断的各种军需物资,再由美国强大的运输体系和全球最大的后勤保障系统,才能将一瓶瓶可口可乐、一条条香烟、一箱箱美味食物送到美国大兵手中。美国成功挑起俄乌冲突?
美国挑起的俄乌大战,三个多月了,乌克兰倒了霉,被俄罗斯打的七零八落,如今局势向俄罗斯一边倒,俄罗斯占了上风,如今的俄罗斯一人独战美国和北约的西方势力,不但没被打倒,现在较得比一前的经济更好了。
虽然这一次冲突没有击垮俄罗斯,但美国不让北约国家使用俄罗斯的能原和天然气,自己却大量购买俄罗斯天然气转手再卖给北约的西方各国,赚的盆满钵满,北约各国成了冤大头,但不听老美的话,活的也很惨,老鼠钻风箱两头受气,滋味也不好受,美国虽然没把俄罗斯干爬下,但自己却获得了大量财富,坑了别人富了自己,真是个反脸无情的国家。
抗日战争时候中国国军一个集团军大概有多少人?
谢邀!
大家都知道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反侵略的正义战争,国共双方在长达十四年的抗战中都付出了巨大牺牲。国民党坚持正面抗战,在与日寇的多次会战中,因为武器装备等诸多原因而失利,沦丧了大片国土,有很多国民党将领为了民族大义阵亡沙场。今天我们就来说说国民党军队在抗日战争中阵亡的两个集团军司令,他们也是中国抗日阵亡最高级别的将领,一个家喻户晓,一个却不为人知。一、国民党第33集团军司令张自忠。张自忠是山东临清人,国民党上将衔陆军中将。他是著名抗日将领、民族英雄,在抗日战争期间先后参加过临沂保卫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随枣会战与枣宜会战等等。因为七七卢沟桥事变爆发后,国民党蒋介石集团与日寇议和,日寇企图拉拢在北平治病的张自忠,所以当时平津舆论界一度认为张自忠为“汉奸”。1940年5月,日军为了控制长江交通、切断通往重庆运输线,集结30万大军发动枣宜会战。当时担任第五战区右翼集团军兼第33集团军总司令的张自忠,率领各部队出战迎敌。当张自忠东渡襄河,率部北进的时候,与日寇发生了遭遇战。他率领的1500余人被近6000名日寇包围在南瓜店以北的沟沿里村。张自忠部被迫率部退入南瓜店十里长山。此后,日寇在飞机大炮的掩护下,发动多次冲锋。张自忠一直疾呼督战,即使他左臂中弹仍坚持指挥作战。最终,张自忠所部全军覆没,张自忠壮烈牺牲。二、国民党第36集团军司令李家钰。李家钰是四川蒲江人,早年隶属川军邓锡侯部,先后担任四川边防军总司令,国民革命军第四十七军中将军长。抗日战争时期,李家钰出任第36集团军司令,出川抗日,转战山西、河南抗日前线。1944年,日本侵略者为彻底灭亡中国,发动了声势浩大的豫湘桂战役,当时李家钰部担负河南陕县、渑池、灵宝、阌乡一带黄河防务。战役之初,蒋鼎文和汤恩伯率领的40万国民党军队在10万日寇面前一触即溃,向豫西逃跑。失去了总指挥的各路大军也纷纷西撤。
李家钰对颇为愤慨,宁可抗战死,不愿苟且生。他眼看各路大军无秩序逃窜,就在一个临时会议上,就慨然说:“如果明天继续西进,窃愿殿后,以免挤在一起,彼此都不好办”。1944年5月21日,李家钰率集团军总部官兵在负责掩护撤退的途中,被日寇伏击。在敌寇密集火力射击下,总部官兵200余人全部殉难,李家钰头额及左腋被子弹和枪榴弹破片击中终因流血过多而壮烈牺牲。李家钰是十四年抗战中继张自忠在第一线督战,死战不退后第二个战死的集团军司令官,战死后李家钰被追赠为二级陆军上将,举行了国葬。可惜如今的人都知道张自忠,不知道李家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