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战王朝,宋代是古代中国衰弱的开始吗?

2023-08-08 23:55:04 37阅读

决战王朝,宋代是古代中国衰弱的开始吗?

古代中国的衰落,是从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董仲舒的儒术开始的。

浅论董仲舒的阉割版儒学。

1,正统的孔子儒学。

决战王朝,宋代是古代中国衰弱的开始吗?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都是建立在辩证、无神论思想的基础上的。道家、法家等门派的学说,都是在与其它门派的竞争、辩证中产生的。在百家激烈的学术碰撞中,迷信和思想禁锢的现象是无处遁形的。

孔子的儒家在吸收道家、周礼等学说的基础上产生。同时儒家也是一个开放的系统,不搞“一言堂”,更不搞迷信。

《论语》记载了孔子的唯物主义思想:“子不语怪力乱神。”

最后要强调的是,孔子的儒家是尚武善战的。孔子是武人出身,箭术更是精绝一时。他在鲁国做官期间,曾经带兵打败过入侵者。

孔子的门人也没有文弱的,孔子周游列国之时,一路上是不惧怕盗匪抢劫的,盗匪也没有不识相的。

2,董仲舒的阉割版儒学。

董仲舒为了名利,别处心裁的阉割了孔子的儒家思想。在董仲舒这里,儒学变成了有神论,一言堂。董仲舒改变孔子为天下人谋福利的“仁”的追求,放下尊严,专心致志的为皇帝服务。

为了强调皇帝的神圣不可侵犯,董仲舒抹除了儒家的无神论,转而强调“天神感应”。为了防止人们有作乱的思想,又强调“大一统”,禁止人们质疑皇帝、圣人的言论、搞起了一言堂。

董仲舒一下子,把中国推进了思想禁锢、迷信、盲从的漫长时代。古代中国,再也没有出现过百家争鸣。以至于后世人读书,有书不读秦汉以下的说法。

明朝天启年间,北京城的火药库爆炸。那些腐儒们居然认为这是上天对皇帝不满,要求天启帝下罪己诏。不知唯物主义者孔子在天之灵,看到群儒的这一幕,会作何感想。

综合多方面,来看古代中国的衰弱。

1,董仲舒之前的古代中国。

东周诸侯国的战斗力是极其强大的,以北方为例。赵国横扫匈奴,夺取了河套平原、蒙古高原的很多地方。燕国将军秦开,打败东胡,夺取一千多里的领土。秦国灭掉西戎几十个国家,也开拓了大片领土。

此时的中国人不信鬼神,勇于进取。即使是文人也是必须带剑的。哪怕是参加喜庆的宴会,也要腰悬一把长剑以示对主人的尊重。

2,董仲舒之后的古代中国。

汉武帝时期,虽然皇帝要求罢黜百家,但是百家的影响力不是那么容易就能清除的。董仲舒的学说,还没有那么深入人心。汉武帝及汉武帝以后的一段时期,中国人还是很尚武的。

汉武帝招募前去西域的使者,隔着匈奴的地盘跋涉万里,是九死一生的差使。按现代人的价值观,应该应者寥寥才对。事实上当时居然有几百个人应募,愿意前往西域。可见,此时汉人还是很尚武、彪悍的。

东汉时期,中国人依然惯性的保持着强悍,打得四周服服帖帖。但是,人们骨子里的强悍、进取心,已经出现了大幅度下跌。

尤其是三国时期,北方迁徙到中原的少数民族。他们把董仲舒的学说、佛教一起推广开来,中国人的大脑迅速被宿命论、迷信、忠君限制得死死的,进取心、战斗力出现了断崖式下跌。

几百年后的唐代后期,汉人已经不行了。李世民的时代,汉人还能文能武。到武则天做皇帝时,武官集团中胡人已经占了上风。(有一次武则天举行射箭比赛,成绩上佳的多是胡人。)

宋朝的赵匡胤搞了“重文轻武”,汉人的尚武风骨,彻底被打碎了。南宋时期,朱熹的学说横空出世,人们的思想开始出现变态的“以弱为美。”(下图是理学家朱熹。)

明朝时期,朱熹的学说让人们的审美观进一步变态。文人哪怕是青壮年,在公开场合上轿上马,必然是要人搀扶的。女人把脚骨折断,打上裹脚布变成了“扬州瘦马”。

到了清朝,男人完全被辫子压弯了脊梁,女人也全被裹脚布变成了二门不迈的“小女人”。至此,中国人是彻底的衰弱了。

结语:宋朝是古代中国衰弱的中途,而非是始点。

(声明:本文原创,图片源于网络。)

有哪些好看的历史剧推荐?

《贞观之治 》

《雍飞王朝 》

《走向共和》

《汉武大帝》

《东周列国春秩篇》

《天下粮仓》

《大明宫词 》

《北平无战事 》

《大宋提刑官 》

《人间已道是沧桑 》

《彭德怀元帅》

《 贺兰雪》

《孔子 》

《北洋水师》

《大秦帝国之纵横 》

《孙子兵法》

淝水之战前秦为什么输了?

淝水之战,历来被人们津津乐道。可是,却又因它实在太离奇,令人匪夷所思。

今天,我们不谈大道理,一起分析下苻坚在战役战略和指挥上的问题。

苻坚的计划:兵分三路,决战淮南

力排众议,决心灭晋的符坚,作出了兵分三路的决策:

东路,直接由徐州攻广陵,直接威胁东晋都城建康;

西路,沿长江、汉水顺流而下,进攻荆州;

苻坚自率中路军,攻略淮南,推到长江北岸。

这个大策略,问题不大。历来由北向南的统一战争,基本都是这么多点开花。不过,在这个计划中,符坚选择淮南作为决战地点,准备在淮南歼灭晋军主力。而相比于长江流域,淮南显然是前秦最理想的决战战场!

需要注意的是:在此战中,淮南战场的部队,是以氐族子弟为主要力量。因此,淝水之战在战场上的失败,其内部矛盾并非决定性因素。

恒谢齐心,共赴国难

由恒冲率西路军死守荆州。兵力十几万;

由谢石率东路军重点防守淮南。兵力八万。

淮南是主战场,部署的兵力还少于荆州?

恒冲也是这么想的,他觉得有点不好意思,他派三千精骑前去支援东线。

谢安微笑着说:朝廷不缺兵。退货了。

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

谢安的淡定,是关键的,也是有底气的。

关键,是因为东晋最需要的,是抵抗的决心。

苻坚给东晋的各皇室、高官都封好了官爵。这对东晋是十分危险的。如果谢安都显得慌张,那大规模投降、不战自溃的风险是不小的。

底气,是因为此时淮南前线的力量对比并非想象的那么悬殊。

苻坚前期夺取了梁、益州、襄阳,并准备水师,本可以顺流而下。但却急于求成,仅仅一年后就发起进攻,显然,前秦水军尚未成势!

此时,前秦大军尚远远在后,抵达前线的只有苻融的二十五万军队。这二十五万军队,又分了几万给慕容垂在襄阳方向,又分兵包围胡彬,分兵五万驻扎洛涧,用于寿阳附近的兵力不过十几万,只是2:1左右的兵力优势。而且,正如苻融在之前劝阻苻坚时所说,征集的富家子,战斗力参差不齐。

误判

话虽如此,苻坚毕竟依然占据巨大优势。

苻坚早期的进军还算顺利。破寿阳、围胡彬,气势如虹。

此时,胡彬粮尽,向谢石求援:“敌人强大,我粮尽,恐怕要来生再见了!”

这封信被苻融截获后,苻融急忙告诉苻坚:“敌人少,容易歼灭,我们应该防止他们逃走,请您快快来!”

苻坚听信,立刻把大军留在项城,自己率领八千轻骑赶往前线。

这是苻坚在淝水之战中一个大错!作为总指挥,离开了项城大本营,企图仅仅依靠前军进行决战。

月盈必亏,是因为得意时还冷静者太少了。

显然,二苻都认为,靠前军歼灭晋军主力已有把握。他们怕的,是晋军撤离淮南,依托长江防守,影响歼灭晋军主力于淮南的企图。因为,对于缺乏水军的前秦军来说,尽管淮南也是河网纵横,但淮南依然是最理想的决战战场。歼敌于长江以北,对北方军队来说,是最有利的选择。

洛涧之战,前秦的命门

前383年十一月的一个晚上,洛涧。刘牢之和他的五千北府军将士目光如炬。听到号令后,五千汉家男儿冒着如雨的箭矢,踏着冰冷的河水,冲向十倍于己的敌军。尽管秦军早有准备,但依然被晋军的气势所震慑。又因夜晚,只听见杀声震天、一往无前的敌军,并不知道晋军多少,一时心生胆怯。刘牢之趁乱杀到秦军阵后,秦军更是混乱。秦军主将梁成来到阵前,试图稳定局面。晋军奋勇而前,阵斩梁成!秦军一片混乱,纷纷败退,自相踩踏,又有许多将士掉入淮水,不慎淹死。

北府军,五千破五万,一打十,大破前秦军!

比起歼灭的这几万秦军来,这一仗,晋军更大的战果是:看到了前秦军的命门!

北府军再是神勇,一个打十个,也是很难的。

如果在北方,北府军一阵冲杀后,以骑兵为主的前秦军完全可以迅速后撤,在后方重新集结,然后翻身再战!这样,即使打不过北府军,也断然不会有灾难性后果!

可是,在河网纵横的淮南战场,秦军机动调整的空间十分有限,一旦溃败,恐怕就没有机会通过机动来调整了!

因此,淝水之战,有进无退。因为,退者,将无路可退!

离奇的大灾难

洛涧之战后,晋军与前秦军又进行了一些战斗。其中,晋军先头部队与前秦军张蚝军接战不利,退却。可见,仅就战斗力而言,晋军并不具备太强优势。

此时,谢玄激苻坚:您百万大军到这里来,却隔岸看着我,有意思吗?要不你稍微退一下,腾出地方来,我们来场决战,好不好?

苻坚急吼吼发起进攻,就是为了歼灭晋军主力,现在晋军自己要上来送死,能不答应吗?

于是,悲剧开始了。前秦军撤退就混乱,晋军趁势猛攻,晋军的内应朱序在阵后大呼“秦军败啦!”,秦军更加混乱,结果,全军大败!

真的这么简单吗?

苻坚、苻融,久经战阵。后退这种基本的战术动作,是能够组织好的。要说一撤退就混乱,那他们是开了什么外挂统一北方的?

而苻坚原本是希望“半渡而击”。苻坚可不是宋襄公,即使有些部队出现混乱,他完全可以把握部分尚可控制的部队发起进攻,即使不能全歼晋军,至少不至于让秦军崩溃呀!

这涉及到了前秦军的命门,和刚刚发生过的一场战术革新。

苻坚的构想中,秦军后退,晋军渡河。直接后撤的秦军显然会比逐次上岸的晋军更早完成队伍的整顿,列好阵势。到秦军整顿好队形后,直接进攻晋军,绝对碾压!标准的半渡而击。

可是,苻坚显然忘记了另外一位英雄——石勒。

在前后赵的洛阳之战中,石勒采取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战术方法。他未经列阵,直接冲击前赵中军,一举擒获刘曜,灭前赵。

这是对经典战术的一次前所未见的革新:未经列阵,从行进间投入战斗!

以骑兵为主的前秦军,他们重新调整队形最大的难处是:缺乏空间。骑兵冲起来速度快,可是,要掉头,总不能原地打转吧!至少需要10平方米的机动空间。这还不算后退中因地形变化(比如后面一座小丘陵)造成的调整时间。

如果晋军上了岸再整顿阵型,堂堂正正来打,那前秦军是来得及调整的。

可是,晋军上岸后,八千最精锐的先头部队就立刻发起进攻。

大家应该还记得,之前的洛涧之战中,五千北府军的冲击,击败了严阵以待五万的前秦军梁成部。梁成也是前秦宿将,他的军队战斗力在秦军中也是上乘的。

因此,八千精锐的冲击力是巨大的。前面的秦军尚未完成调整,一触即溃。

在这种突然的混乱中,后面的秦军一时也有混乱(如苻融所说,富家子战斗力参差不齐)。在这种情况下,朱序军大呼“秦军败了”,才可能加速秦军的崩溃!

与洛涧之战一样,淝水战场也缺乏调整空间,前秦军无法采取后退调整的方法。因此,苻融只得和洛涧之战中的梁成一样,亲自来到败军中制止败退。结果···命运也和梁成一样了。

由于苻融被杀,苻坚逃走,前秦军失去了指挥,彻底失去了组织,风声鹤唳,一败涂地!

淝水之战,苻坚的组织是十分混乱的。

战略上,他放弃了前期积累的优势,急切地发起灭晋战争。历史上,除了长江流域开发水平低的楚国和组织混乱的南明,没有北方军队可以在没有足够水军实力的情况下灭掉南方。

而他又误判形势,离开中军调度位置,直接来到一线参与战事,直接把绝对兵力优势转换成了不足2:1的微弱优势。假如他能一直坐镇项城,调度全局,那即使淝水大败,前秦也不至于灾难性地就此灭亡。

战术指导上,前秦军显然没有对水网纵横地带作战做好充分准备。不管是洛涧还是淝水决战,都没有调整方案,一败,就是全军大败!

当然,最后还是要赞一下他们的对手——骁勇的北府军。正是他们面对数倍于己的敌人,一往无前、有我无敌的英雄气概,才使得敌人的弱点瞬间爆发,一败涂地!

虽千万人我往矣!力挽狂澜,英雄本色!

有什么好看的剧?

感谢邀请。

好看的剧推荐:(顺序不分先后)

电视剧:

《微微一笑很倾城》,

《杉杉来了》,

《何以笙箫默》

《花千骨》,

《三生三世十里桃花》,

《琅琊榜》,

《爱情公寓》,

《克拉恋人》(男二女二的戏还是很有意思的)

接下来是比较老的但比较经典的了:《宝莲灯》,《宝莲灯前传》,《魔幻手机》(第一部真的不错),《小李飞刀》,《倚天屠龙记》(苏有朋版,个人认为比较符合现在人的审美),《河东狮吼》(焦恩俊,陈好主演),《陆小凤传奇》,《无敌县令》,《少年包青天》(周杰版),《神探狄仁杰》,《大宋提刑官》(一个人的时候还是别看了),《少年大钦差》。

网剧:

《太子妃升职记》

《法医秦明》

《盗墓笔记》

《余罪》(两季全)

电影:

《夏洛特烦恼》,

《疯狂动物城》(美),

《釜山行》(韩),

《死神来了》(美)(一二比较好,三四五有点无聊),

《王牌特工》(英)

《赤焰战场2》(美)

《寄生灵》(韩,恐怖片)

《医生》(韩,恐怖片)。

动漫:

《生死回放》(一季全),

《勇者大冒险》(两季全),

《秦时明月》(第五部更新中),

《天行九歌》(第一部更新中),

《画江湖之不良人》(两季全),

《纳米核心》(两季全),

《侠岚》(五季全)。

纯手打,全都是小编看过且认为非常不错的,喜欢记得点赞哦。

对打援与围点哪个的要求更重要?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

围点打援,围点和打援同样重要。说起围点打援,就不得不说被日本人称为“游击战的典范”的神头岭伏击战。

神头岭伏击战士由129师师长刘伯承、副师长徐向前策划,386旅旅长陈赓具体执行的一次围点打援的战役,这场战役堪称“围点打援”的典范,而整个战役又称“奇”谋、“奇”战。

1938年3月上旬,八路军总部命令第129师由正太铁路附近进至晋东南的襄垣地区,侧击由邯郸经东阳关向潞城、长治进犯的日军第108师,并破坏东阳关至长治的公路。接到总部命令的129师的刘伯承师长和徐向前副师长就开始谋划如何实现总部这一军事要求。

最终两位军事家决心来一个“围点打援”,歼灭日军一部,削弱日军再此地的实力。进行围点打援就需要选择好的战场。而围点打援的战场选择需要有几个基本要求,首先就需要“攻其所必救”,这样才能吸引援军;其次要有伏击援军的好战场,可以伏击并歼灭日军。

两位元帅最终将战场选择在黎城、东阳关、涉县之间,这三座城池都位于邯长公路上,其中黎城是敌之重要兵站基地,存放有日军晋西会战的粮食、辎重、武器、弹药等物资,并且是日军防守的薄弱点。两位元帅考虑,若我军进攻黎城,黎城守军一定坚守不了,敌人也一定会救援,这就符合“攻其所必救”的原则。

能增援黎城的援军有两路,一路是位于黎城以东的涉县日军,在哪里驻守了400余人;还有一路是位于黎城西南的潞城,潞城是日军在长治地区的重要据点,驻有日军精锐部队3000余人。一旦进攻黎城,这两路必定救援,而我军就可以半道伏击,两位元帅将主要伏击地点选择在神头岭。

一场“围点打援”的战争策划就再两位元帅心中形成,他们找来各旅团进行战斗布置,其中以陈锡联率第385旅第769团一部佯攻黎城,主力埋伏在潞城与涉县之间,伏击涉县援军;以陈赓率第386旅3个团埋伏于神头岭,伏击从潞城而来的援军。

刘伯承师长在交代任务的时候,对陈锡联特别讲到,进攻黎城的时候一定要打造声势,猛烈的使用火力,让黎城日军感觉到朝不保夕,这样才能促使黎城内的日军向涉县和潞城求援,也只有这样这两地的援军才会出动。

陈赓和陈锡联接到任务之后就开始布置,陈赓旅长回到旅部就问大家是否到前线看过地形,因为从地图上看神头岭位于潞城、黎城之间正中位置,且有高地、矮坡,公路从沟底通过,是一个打伏击的好地点。得知没有看过地形后,陈旅长亲自带队到神头岭查看地形。

陈赓一看吓一跳,神头岭的地形完全与地图上不一样,地图上上两沟夹公路,路在沟底,但实际情况是大路在光秃秃的山梁上,且山梁较窄,路两侧几乎没有隐蔽物,不但不便于大部队隐蔽,攻击队形也难以展开,这样就完全不是一个理想的伏击地点。然而陈赓思考一番之后,依旧将此地做为伏击点,陈赓认为虽然此处不是一个绝佳的伏击地点,但也正是因为这样,日军也不会防备,可以做到出其不意;同时此处虽然狭窄,不利于部队展开,但是对日军也同样不利,而这样的地形只要先下手就能取得优势,此所谓“独木桥上打架,先下手为强”。

陈赓将自己的作战计划上报了师部,刘帅和徐帅都赞同陈赓的作战计划,如是一场围点打援的大戏就开始了。

1938年3月16日陈锡联指挥769团开始攻城,他们特意将时间选择在早上4点,这样到天亮的时候,黎城的求救信号自然发到了涉县和潞城,而此两处的敌人因为是白天,所以一定敢增援。实际情况却如刘帅所预料的一样,在769团猛烈的进攻下,黎城的求救信心很快到了潞城和涉县,涉县派出300名日军救援,结果由于我军过早暴露伏击位置,涉县的日军退回城内。

潞城的日军众多,全部出动我军也难以一下子歼灭,所以陈赓在769团进攻黎城的时候,派遣了小部队袭扰潞城,使得潞城不敢倾巢而出,只派遣了1500多人的救援部队。当日军的救援部队到达神头岭伏击圈的时候,陈赓旅长指挥三个团瞬间出击,将日军切为数段,而由于地形狭窄日军很难展开,最终被我军逐个歼灭。

战斗进行到中午时,我军取得了歼敌1300多人,俘虏80人的战绩,还缴获长短枪五百五十余支,骡马六百余匹,以及其他大批军用物资,而我军则牺牲240余人。

神头岭伏击战是一场出色的“围点打援”战役,这场战斗中我军虚攻城池,攻其所必救,逼迫日军救援,然后再出其不意的歼灭日军,无论是战役的谋划,还是战场的指挥,都堪称经典。此战之后日军就贴出了“专打386旅”的标语,可见这场战斗队日军的伤害很大。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