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跃的探子,你见过一个人办事狠能狠到什么程度?

2023-08-08 08:30:04 44阅读

活跃的探子,你见过一个人办事狠能狠到什么程度?

这是一个真人真事,一个关于“狠人”的故事。

读初中的时候,从外地转到我们班一个插班生,他看起来很瘦弱,个子小小的男生,低着头,也不打招呼,一副闷葫芦的样子。老师把他安排在我的前排,同桌拍拍他的肩膀和他打招呼,他只是尴尬的笑,并不说话。他叫王犇磊,一个山东人,一个我们都觉得怪怪的人。

活跃的探子,你见过一个人办事狠能狠到什么程度?

日子一天一天过,犇磊同学每天上课下课,成绩不好也不差,他从来不和班里的其他人多说话,只是安静的坐着。

我担心他会孤僻,会被欺负,毕竟一个外乡人在这里生活上学挺不容易的。直到有一天,发生了一件事,我知道我的担心完全是多余的。

人如其名,犇磊是一个牛逼哄哄比石头还硬的角色。

高年级有一帮混学校的差等生,他们结伙在一起称霸整个校园,为首的是校长儿子。全校同学遇见他们都紧张的绕路走,生怕招惹上麻烦。他们喜欢蹲在厕所门口抽烟,看谁不顺眼就想收拾谁,气焰嚣张跋扈,众人敢怒不敢言。

这一天上体育课,体育老师教我们班打篮球,犇磊同学身材矮小投篮怎么都投不进去,老师一遍一遍训斥他,他不说话,一遍一遍的继续投。高年级那帮混子过来了,七八个人浩浩荡荡走近篮球场。大声说:老师,借个火!我们老师突然一改严厉的面容,笑呵呵的走过去,像是攀亲戚一样掏出了打火机递给校长儿子。

犇磊继续投篮,一旁的混子们看着他哈哈乐,不停取笑着犇磊。犇磊看看体育老师,老师好像并没有制止他们的样子。这时候,犇磊停下来,眼睛直勾勾的盯着这群人。

校长儿子说:看我干嘛,找死啊。

犇磊说话了,用山东话回复他:取笑‘憋因’是不对的,你给俺道歉!

校长儿子没听懂,你说啥?这孙子是哪儿的,操得什么狗屁话,听不懂,傻逼一个。

犇磊不说话,握紧了拳头。

校长儿子:你妈没教过你说话吗?回家吃奶去吧..哈哈..

蓦地——

犇磊猛跑几步,将手里的篮球狠狠砸出去,篮球“嘭”一声砸在校长儿子的头上,不等摔倒在地,犇磊已经掐住了他的脖子,他求救喊不出声,被犇磊压在身下动弹不得。就在刹那两秒钟之间,地下溅出了血,犇磊抓住他的脑地使劲往地上磕。“嘭”“嘭”“嘭”一声接着一声。

旁人开始殴打犇磊,体育老师慌神了,高声呵斥犇磊,并试图拉架。犇磊不不理会,继续攻击校长儿子。慌乱中有人砸破了犇磊的头鲜血直流,犇磊起身追逐砸他的人,那人吓破胆四处逃窜。犇磊在厕所门口追上他,将他干翻在地,拖着他的腿,将他硬生生扔进了粪坑里面,然后用一根搅屎棍狠狠往里捅了捅。

在场的几十人都吓傻了,没有人再出声,呆呆的望着犇磊的举动。校长儿子已经晕倒,早已不省人事。体育老师欲言又止,一副不知所措的样子……

一个月后,犇磊被开除了,体育老师也被开除了,那个被抛进粪坑的男生从此在学校再也抬不起头,不久也退学了。欢迎点赞评论,阅读更多好故事。

为什么赤壁之战中曹操非常相信黄盖?

曹操在赤壁之战中惨遭失败的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火烧赤壁,而火烧赤壁中的一个重要的关键点就是曹操中了黄盖的诈降。曹操被黄盖以火攻的方式促使这场赤壁之战以失败告终。

那么问题来了,曹操为什么那么相信黄盖呢?难道和黄盖是故交?不是的,到底什么缘故呢?其实如果仔细分析一下来龙去脉,原因非常明了,曹操之所以相信黄盖,原因不外乎有两个,一个就是外因,另外一个就是内因,那么什么是外因,什么是内因?我们一起分析一下。

曹操相信黄盖的外因

曹操征战多年,军事经验非常丰富,在兵法造诣上颇有心得,并且著有《孟德新书》,因此被后人称为军事家。站在后世的立场看曹操当时的做法确实可笑,但是以曹操当时的立场来看,他确实有理由相信黄盖是真情实意来投降。

首先,曹操兵锋正盛,实力强大。

公元208年,曹操在击败北方部落侵扰之后,实力更加强大,再也没有北方游牧部落在后面拖后腿,这样给了曹操以稳固的后方基地。

在击败北方游牧之后,曹操吸纳了更多游牧精锐骑兵,从而导致骑兵实力更加强大,这对于南方那些以步兵为主的大小诸侯来说,曹操的骑兵军团是一个不可克服的障碍。

因此当曹操军团大举南下的时候,本来就患病的刘表居然恰大好处的一命呼呼,从而为曹操扫除荆州清除了障碍。

荆州刘琮举州投降,曹操不费一兵一卒的拿下了荆州,实力大增,兵力猛然扩展到二十万之众;而刘备则狼狈逃窜,一时间,曹操实力达到了顶峰,无人能及,大有扬鞭截断长江的气势。

其次,孙权和刘备实力弱小。

迫于形势,刘备和孙权结成了联盟。刘备的人马不多,满打满算加起来不到两万,这个人数还要算上刘琦带到夏口的那些士卒,敢战之士不足万人,战将不过关羽,张飞,赵云以及从襄阳城里逃出来的一部分将领,勇猛之士不多,可谓势单力薄。

孙权的实力相对刘备来说强得太多,地盘有江东六郡,能够机动的兵力大约有五万之数,但是这些机动兵力也不能够全部放在荆州对抗曹操,毕竟其他战略要地也需要来防守。比如合肥一带也是兵家必争之地,另外江东腹地一些地方也不稳,需要一部分机动兵力来救急,因此能够用到赤壁战场的兵力不是很多,七拼八凑只有三万人马。

孙权的三万人马,加上刘备不到两万的人马,总计大约有五万士卒,这点兵力对付超过二十万之众的曹操大军,确实有些力不从心。

力量相差悬殊,这点曹操看得非常清楚,何况曹军是百战百胜之师,战斗力非常强悍,而且士气高涨,因此曹操有信心可以战胜即使是联合的孙权和刘备。

再次,江东并非铁板一块。

曹操大军驻扎江陵之后,兵威直逼江东,即使许多郡县没有直面对抗曹操,但是其气势已经让江东人士感到胆战心寒,许多有识之士纷纷献计投降,其中包括江东世家张昭。

代表着江东世家的张氏家族尚且有意投降曹操,何况那些实力不强,不露山也不露水的小门小户呢?

如果说张昭是外姓,想着投降曹操以延续家族兴盛,尚可理解,但是在孙权的宗族中却出现了反水的严重情况,这人就是孙权的堂兄孙辅。孙辅本来就不服气孙权掌控江东,北方曹操兴兵南下后,唯恐孙权掌握不了江东,暗地里和曹操勾勾搭搭,打算出卖孙权。

孙辅密谋的事情被孙权知晓后,孙权不动神色的削去了孙辅的兵权,将其软禁。

从这两件事情可以看出,当曹操大军兵临江东的时候,江东人心浮动,各有各的想法,那么此时出现黄盖投降的事情也就不足为奇了。

因此说江东并非铁板一块,有人出首投降也是可以理解的事情。

最后,黄盖其人。

黄盖是江东宿将,属于孙坚一辈的老人,资历比较深,辅佐过孙坚和孙策,并且深受他们父子二人重用。

到了孙权的时期,形势发生了变化。孙权改变了孙坚和孙策的方略,通过安抚世家大族,将他们纳入到江东的治理体系中来,和他们共享权力,这样许多以前的宿将被边缘化,反而重用新人,这样一来确实引发许多宿将不满,这也是客观存在的事实。

这些原属于老一辈的和新一辈之间的矛盾存在于孙权阵营之中,从而引发了曹操的猜想。当黄盖来降的时候,理所当然的让曹操认为这个个行为也是哈可以理解的。

毕竟人往高处走,谁才是往低处流。在孙权阵营得不到重用,另投新主以谋求更大的富贵也是情有可原。

由此可见,从曹操相信黄盖投降的外因来看,黄盖确实有投降的条件,也是值得信任的。

曹操相信黄盖投降的内因

曹操相信黄盖投降的内因其实源于他性格中的冒险精神,而这种冒险精神则来源于他对于自身能力的掌控之上。

在过去打拼的岁月中,曹操曾经多次相信来自对方阵营的叛变。对于曹操来说,这些都是一种机会,或许失败,或许成功,但是如果放弃不去掌握,则失去的永远是机会,因此曹操宁可冒着失败的风险也去试一试,这就来源于曹操的性格中的冒险精神,也是源于自身实力的掌控。

公元194年,曹操借口父亲曹嵩被杀,举兵攻打徐州。正当前线曹军勇力拼杀之际,曹操的大本营兖州发生了叛乱。在陈宫的谋划之下,吕布夺取了兖州大部分地区,并且差点抄了曹操的后路。

正处于万分艰难的时刻,曹操轻信濮阳大姓田氏反叛,结果轻兵冒进入濮阳城,差点被烧死其中。

公元200年10月,曹操和袁绍相持于官渡,并且逐渐处于崩溃的边缘之际,袁绍谋士许攸突然来投。在许攸的建议之下,曹操毫不犹豫的相信了许攸,立即率领骑兵偷袭袁绍的粮草重地乌巢,从而一举扭转了占据,为击败袁绍打下了基础。

假如曹操没有这份冒险精神,前怕狼后怕虎,这个机会就会白白错失,而正是曹操充满对自身实力的掌控之上,在千钧一发之际率军亲自突袭,从而赢得了最终的胜利。

从上面一正一反的事例可以看出,曹操在赤壁之战选择相信黄盖的投降有着其内在的原因,并非头脑发热,而是其自身冒险精神决定的。

在曹操看来,战争本身就是一场冒险,哪有什么百分之百的把握呢?如果不试一试,怎么知道不可行?

因此,正是内因的缘故才让曹操相信黄盖是真心来投降的。

总而言之,事情的变换通常是由外因和内因共同作用的结果,但是内因才主要原因,外因只是诱惑的条件而已。没有内因起作用,外因是不可能起到诱惑的作用。

正是曹操自身的性格问题,这才相信黄盖的诈降,从而导致赤壁之战引发了一场大火,正是这场大火烧掉了曹操水军的船只乃至营寨,促使曹操不得不逃往江陵,最后失掉了到手的胜利果实。

亡灵饰品任务流程?

亡灵饰品任务是一个多阶段的任务流程。首先,你需要前往指定的地点,通常是一个墓地或者鬼魂出没的地方。在那里,你需要与一位NPC对话,他会告诉你关于亡灵饰品的传说和任务要求。

接下来,你需要完成一系列的任务,这可能包括击败特定的怪物、收集特定的物品或者解决一些谜题。

完成这些任务后,你将获得亡灵饰品的碎片或者部件。

最后,你需要将这些碎片或部件交给任务NPC,他会将它们组装成完整的亡灵饰品,并奖励你丰厚的奖励。

整个任务流程需要一定的时间和努力,但完成后将获得一件强大的饰品,提升你的战斗能力。

民国时期盘踞在河北永年的巨匪铁蘑头许铁英?

1945年日本投降之后,河北邯郸地区基本上都解放了,但唯独永年县直到1947年10月份才解放,比抗战胜利整整晚了两年时间。而之所以造成这一结果,跟大土匪许铁英有莫大的关系。

一、家道中落,沦为土匪。

许铁英原名许钟琪,他出生于1914年,家里是永年县许庄当地的地主。许铁英的家庭很大,家里共有七个兄弟姐妹。许铁英的母亲是他父亲的二房,同胞兄弟姐妹一共五人,后来都成了土匪。

许铁英的父亲许炳瑞和哥哥许国琪后来都成了大烟鬼,所以很快就败光了家产。在许铁英18岁的时候,许炳瑞又去世了,他的家道自此彻底败落。家庭环境如此不堪,许铁英自己也没学好,父亲去世之后,他开始干起了贩盐的营生。

那时候华北地区地道很乱,所以许铁英就拉起了一队人马,白天贩盐顺便打探虚实,晚上就带着人去去盗窃和抢劫,十里八乡都是他的活动范围。有一次许铁英在偷盗的过程中被一个警察发现,许铁英不小心将其打死,因此惊动了当地的警察局。许铁英跑到自己的舅舅家躲藏,他的舅舅是个兵痞子,家里还藏有枪支,但是日子也不好过。

那时候华北地区土匪很多,他们逍遥法外,天不怕地不怕,日子过得也很舒服。许铁英早就有当土匪的念头,再加上这一次失手打死警察,他觉得也就只有当土匪这一条出路了。所以他在与舅舅商量之后,两人决定正式去当土匪,那一年是1936年。

许铁英开始是在几个小土匪势力手下当小喽啰,后来他的舅舅被警察抓了去,他就投到了大土匪王作州的手下。王作州对许铁英还不错,让他当了小头目,但是许铁英却心狠手辣,设计把王作州给杀了,自己当了老大。后来许铁英又把自己的几个弟弟和妹妹拉入伙,并开始招兵买马,购买枪支,很快就将势力做大。

二、奸淫掳掠,无恶不作。

许铁英起初以拦路抢劫,绑架勒索为重要犯罪手段,与此同时,他也在不断扩大势力范围。有一次与许铁英与另一伙土匪火并,他不幸头中五枪,却奇迹般地活了下来,他因此被人称作“铁蘑头”。

在名气打响之后,永年县的一些大乡绅土豪便邀请许铁英看家护院,并给他提供钱粮兵马和枪支。许铁英趁机自任保险团长,将十里八乡都划为自己的势力范围,向老百姓收取保安费。到了1940年,许铁英的队伍人数已经有了五百多人,管辖的势力范围也达到了二十多个村庄,成为了当地的一霸。

在许铁英的势力范围内,受惠的是地主土豪,他们出钱,自己的财产得以保全,但这样却苦了当地的老百姓。许铁英为了收敛钱财,不但收取保安费,而且还强征各种各样的税费,甚至连吃饭,喝水,砍柴,喂养牲畜都要缴税。

除此之外,许铁英及其手下还奸淫掳掠。

许铁英所到之处,那里的女人都会被糟蹋,他甚至连自己叔父的闺女也没有放过;如果有人敢把自己家的女人藏起来,许铁英就会威胁杀掉他家中的男人,所以基本上没有女人可以幸免。

许铁英的三弟许安琪对糟蹋妇女上了瘾,人送外号三黑子。许安琪常常带着部队到村里去,他总是赤身裸体地在村里走来走去,看到喜欢的女人便就地糟蹋。有一次他到一个村里去,村里人把女人都藏起了,他就绑架了十几个男人,逼着他们把女人叫出来任其糟蹋。村民们敢怒不敢言,因为谁敢反抗就只有死路一条。

而对于那些家中有点家产的人,许铁英就会把他们给绑了,然后让他们拿钱去赎人。在1941年投靠日本人之前,许铁英关押的肉票有上千人,这还不算那些被他枪杀、活埋和沉水而死的人在内。

凡是那些被许铁英绑架的人,他们的下场基本上都很悲惨,为了让他们叫家人多拿些财产来赎他们,许铁英对他们施以酷刑,或挖眼,或割耳,或砍手足,手段极其残忍,被人称作活阎王。因此,很多人为了躲避许铁英,他们抛家舍业,偷偷离开永年县,一度造成一些村庄晚上连点灯的房子都没有。

三、遭受打击,沦为汉奸。

在得知许铁英的恶劣行径之后,我军开始对其实施打击,许铁英的活动开始变得十分小心。1941年春节,许铁英派出探子,在得知方圆四十里之内没有我军之后,开始在老家许庄村大摆筵席,大吃大喝起来。不料我军神兵天降,打了许铁英一个措手不及,许铁英的部下在醉醺醺的状态下开始溃败,三十多人被俘被杀,许铁英侥幸逃脱。

许铁英的嚣张气焰被极大打压,于是开始与日本人勾勾搭搭。其实早在1940年,由于我抗日根据地形势不断恶化,日本开始不断对永年县进行扫荡,那个时候许铁英就有了投靠日本人的想法。

许铁英联系上了为日本人做事的大汉奸樊良才,通过樊良才搭上了日本特高课的大特务高目正二这条线,再通过高目正二的关系,投降到了日军工藤部,许铁英所部便改编为宫工藤部配属铁血团,许铁英担任团长。

在日本人在庇护下,许铁英以太辛庄和大佛寺作为据点,他修炮楼,挖沟寨,建造了大量的工事。与此同时,许铁英开始大肆拉壮丁,强迫青年入伍,很快就发展到了一千余人的规模,许铁英自此又开始膨胀。

为了加强自己对人民的统治,许铁英把四十多个村分为八个组,号称八大组。每个组派遣自己人担任正副组长进行管理,正组长管军事,副组长管民政,每一组掌管土地两万亩,作为铁血团的私有土地。

而随着时局的变化,许铁英也曾多次改换门庭,在国军、日伪和抗日军民之间周旋,谁强就跟谁,谁弱就打谁。许铁英之所以这么做,其实就是为了一己私利,保存自己的实力不受损伤。他杀人是为了树立威信,绑票是为了捞钱,打日本人是为了保持自己的地盘不被威胁,投靠日本人则是因为贪生怕死。

这样一个人,就是一个纯粹的土匪和汉奸。为了自己的利益,他甚至不惜活埋劝自己不要投靠日本人的亲妹妹,可见许铁英是何等残忍和六亲不认。

四、打入内部,离间匪寇。

1942年,为了再次打击许铁英,我军派遣韩荫亭打入铁匪内部。韩荫亭人很机智,很快就成为了许铁英的智囊。为了离间许铁英和日本人,韩荫亭可谓用心良苦。因为许铁英在日本人原本就在一些利益分配上存在矛盾,所以韩荫亭敏锐地抓住了这一点。

有一次,韩荫亭对许铁英说,铁哥,我听说日本人就要找你的麻烦了。许铁英听完十分不屑地对韩荫亭说,我开的打仗部,卖的是子弹头。日本人要找我的麻烦,我不怕。韩荫亭于是就进城找到日本人,他告诉日本人许铁英平时十分反对日本人,不把日本人放在眼里,还把许铁英说的话告诉了日本人。

日本人听了有些担心,所以就派了一个调查员去许铁英的地盘调查。韩荫亭又秘密找人把那个调查员给杀死了,然后又跑去跟日本人说,许铁英杀死了调查员。日本人叫韩荫亭带他们去寻找调查员的尸体,果然在许铁英的地盘找到了。与此同时,韩荫亭还收买了日本的一个翻译官,让他在日本人面前说许铁英的坏话。

日本人非常生气,派遣部队与许铁英在太辛庄和小北旺打了两次血仗,许铁英损失惨重,丢失了根据地,不得不四处游荡,继续干土匪的勾当。

1944年2月,许铁英又在樊良才牵线之下,投降到了国民党第十一战区司令长官汤恩伯所部。汤恩伯十分重视许铁英,带她参观了防区,许铁英受宠若惊,于是对汤恩伯感恩戴德。

后来许铁英在汤恩伯的委派下,进行了长达半年的特务培训,培训的课程主要是怎么对付我党。1944年,受训完毕的许铁英回到永年县,在国民党的授意下,再次公开投降日本人。

五、困兽犹斗,唯有灭亡。

原来,国民党的意图是,让许铁英依附在日本人的羽翼之下,组织力量对我党抗日力量进行打压。

为了扩大势力,许铁英开始用残忍地手段来拉壮丁,强迫各村的青年都必须入伍。不去的就强行抓人;逃避的,就罚得他家里倾家荡产。马固村杨敬宗夫妇只有一个独子,但还是被抓去入伍。杨敬宗托人去求情,不料还以不配合为名罚款七万元。杨敬宗不得不卖掉房屋和土地,还借了钱,才把罚款交上。就这样,兵也当了,杨敬宗本人还因此而流离失所,无所依靠。

在短短一个月的时间里,许铁英就壮大到一千多人的队伍,附近村落所有青壮年几乎无一幸免。在拉壮丁的同时,许铁英还拉拢大刀会和清洪帮,以此为基础组建佛善社,强迫各村寨的男女老少前来参加,把他们发展成自己的耳目与预备部队。

许铁英四处妖言惑众,说我党的坏话,煽动民众反对我党。他还下令对我党党员进行追杀,甚至连其亲属都不放过。那些与我党党员有关系的人,许铁英也不放过,很多人因为被许铁英打黑枪而丧命。

为了消灭许铁英,我军冀南军区于1945年2月下达了讨伐许铁英的通令。但得知消息之后的许铁英狗急跳墙,对抗日力量进行了更加残酷的报复,许多干部和战士牺牲,更有无辜群众因为被怀疑而受到迫害。为了躲避我军的讨伐,许铁英接受了日本方面的整编要求,并将根据地搬到了日本人占据的永年县城。

日本投降之后,失去保护伞的许铁英纠集了二千多名地主、劣绅,土匪和汉奸,并接受国民党给予的丰厚条件,成为国民党河北省保安第二纵队少将司令。许铁英还与伪警备副联队长王泽民勾结在一起,形成了数量达到1650人的部队规模。

为了让我军无法靠近,许铁英还挖开滏阳河大堤,将水引至低洼处,淹没了19个村庄和1.5千亩田地,让永年县城三面处在大水的包围之中。

1946年6月,我军与许铁英交战,打死他的二弟许长琪和王泽民的参谋长李全辅,并占领东西面的城关。许铁英开始固守县城不出,并长期接受国民党的空投物资。

一直到当年1947年9月,国民党突然停止了空投粮食和物资,城内的开始闹粮荒,很多人开始对许,王二人不满。

但是许铁英还是准备负隅顽抗,甚至到后来城内连树皮都吃光了,他也不投降。为了搞到粮食,许铁英假装投降,派人出城买粮,但是被我军识破,我军也因此发现了城中的窘境,于是发起猛烈攻击,很快就攻进城中。双方在城中展开巷战,许铁英和王泽民等七十多人在乱战中被打死,许铁英的三弟许安琪等数百人被捕。

至此,盘踞永年十几年的土匪许铁英及其所部被完全消灭,永年县也终于在抗战胜利两年后得以完全解放。

为什么卫青霍去病官升的特别快?

李广是汉代名将,曾多次击败匈奴,立下不少战功。

无论在当时,还是后代都备受人们敬仰。唐诗“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中的“龙城飞将”指的就是李广。但是李广似乎平生不得志,一直没有被封侯,甚至在他手下被封时,自己也没有得到应有的爵位。很多人为其鸣不平,唐才子王勃曾有名句“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就是为其不平。事实上,李广不得志全怪别人吗?也许怪他自己更多一点才是!

李广出生于军事世家,自幼习射,有百步穿杨的能力,且作战十分勇猛,匈奴人非常害怕他,视为“汉之飞将军”,“避之数岁”不敢进攻他做太守的右北平。李广武艺高强,作战勇猛,先后带领汉军与匈奴作战四十多年,捍卫了汉朝的边疆。后来帮助汉景帝平定了“七国之乱”。但即便是这样一个屡立战功,声名远播的大将,却从未得到过更高的奖赏,最高的官职也就是个将军,直到他死的时候都没有被封侯。当初曾在李广部下,有数十位在李广看来“才能不及中人”的人,却因为在与匈奴作战中累立战功而得以封侯。李广自己想不明白,自己的才能不比那些人差,为何始终不得封侯?在排除各种可能性后,他最终把原因归结到命运上来——大概是我命中注定不得封侯吧?!

但是,恐怕“李广难封”不只是命不好或者当权者打压所能解释的,如果从李广自身的性格、行为来看,我们或许会发现原因不只这么简单。

首先,李广不谙政治,行为率性。

平定吴楚七国之乱的时候,他虽然夺取叛军帅旗,立下大功,但是却接受了梁王私自授给他的将军印,犯了汉景帝的大忌,回朝后,非但没得到封赏,还在景帝那里留下了不好的印象。

其次,从严格意义上讲,李广并不是一个很好的军事指挥员。

他不重视军队的操练和建设,行军打仗采取自由的作风,不重视纪律。李广虽然体恤士卒,爱兵如子,但另一方面,由于他的个人英雄主义作风,打仗喜欢逞强,敌人不近身不射,多次故意使自己的部队处于危险境地,常常吓得手下吏士面无人色,而李广则面色自如,以此来让手下都佩服他的胆量。正是李广这种为满足个人虚荣心而“玩火”的行为,致使许多不该死的士兵战死疆场。因此,李广作战虽然经常获胜,但是也常常失败,所以往往功过相当,甚至可以说是过大于功,两相抵消,以军功计,自然难以封侯。当时与李广齐名的另一将领程不识与之对比,程不识重视纪律,行军布阵非常严谨,安营扎寨很有章法。部队出战时,总是处在人不解甲、马不卸鞍的戒备状态。这种风格,机动性虽然差了点,但非常稳固,从未让匈奴人从他那里得到过什么好处,能够不断地积累胜利,最后得以封侯,并当过谏议大夫。

再次,李广为人心胸狭窄,目无法纪。

据《史记》载,李广因过被贬职,闲居在家。一次于南山打猎晚归,至霸陵亭,遭霸陵尉拦截,李广告诉他自己是“故李将军”,即原来的李将军。而霸陵尉说:“即便是现在的李将军也不能通行,何况是原来的李将军。”或许是觉得自己“虎落平阳被犬欺”,李广对此怀恨在心。后来当他被重新起用时,李广要求霸陵尉与他一同赴任,到军中就找个现由把他杀了。这件事被后人诟病不已。李广任陇西太守时,羌人造反,他引诱八百多人投降,当天就用诈骗手段把他们全杀了。时人王朔说“罪过没有比杀降者更大的了,这就是将军不能封侯的原因。”

最后,李广做不到能屈能伸。

因李广屡立战功却不得封侯,被汉武帝视为“数奇”,即命不好。因此,在后来的历次对匈奴征战中,李广或无缘参与,或只能当配角。在汉军对匈奴的大决战中,李广反复恳求被任命做前将军,可是事不遂愿。临战前,卫青得到刘彻的一道密令,下令李广出东路迁回绕道出击。结果,李广因为地势不熟悉加之命令突变,竟然作战时迷了路,错失了大好的战机事后,李广主动承担罪责,但他认为被卫青派人审讯是奇耻大辱,于是拔刀引颈自刎。得知李广自刎的消息,其部下的军事大夫痛哭流涕。百姓听到这个消息,不管男女老幼,是否认识李广,也全部为之流泪。

综上所述,李广难封,固然有权贵打压的因素,但与他个人性格亦不无关系,恐怕其个人性格的因素要更大一些。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