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仙90塔装,寻仙4万5千战力能单刷哪些副本?
寻仙90塔装,寻仙4万5千战力能单刷哪些副本?
这个不仅看战力还要看职业,4万5左右,我觉得吧虫子葫芦都够呛。
其他的90级副本的话,还是组队刷好了。
本人8w战的天君,除了火焰山和五行天劫之外,其他副本都能奶的组,组队刷没问题。
除了玉灵猪本龙宫之外,其他的简单副本,老虎蜘蛛鸟和三孔都能单刷。
请会文曲冲破天劫?
在是寻仙的设置,就是现在最高80级,他要给个游戏背景,就说是天劫被锁,所以大家等级受限,你每次换到别的线,就会提示你,要你会本线去破劫。
但是目前黑没开90,所以不能破劫,这句话也是空话,为以后做铺垫的,从开80那天起,每个升到80的都会这么提示的。还有那些 什么 十方劫已开启,只要一只团队过掉十方劫FB,本线所有人都不再受80等级限制 这类的话你都可以无视。李白杜甫如果生在现代?
李白号称“诗仙”,杜甫人称“诗圣”,两人是唐朝玄宗年间妥妥的”大V“。
一个做过当时皇帝的御用文人,常常“奉旨写诗”;一个心怀黎民百姓,用诗为载体表达社会现状,民间疾苦。
两人的结局都不是很妙,李白因为跟错人,郁郁不得志,酒醉掉入河中,一命呜呼;杜甫一生穷困,死后,老婆杨氏甚至买不起一口好棺材。
有人问,如果这两位大牛,生活在现在,会成为网红吗?会衣食无忧吗?按两人的才华,衣食无忧那是一定的。但是,李白会大概率成为网红,而杜甫成为网红的概率比较低一些。
先从李白、杜甫的性格来分析从性格来看,李白潇洒不羁,飘逸无比,此人才华了得,狂放极了,“恃才傲物”说的就是李白这样的人,按理来说,李白的诗文当时数一数二,剑术也是非常了得,那为什么还是没有一个好前程呢?因为他的腰杆够硬,不会弯腰,也不屑于弯腰,这样的人,佩服的人多,但注定仕途不顺。
但是,这样一位有容貌、有性格、有才华的人,在如今这个娱乐的时代,会很有市场,成为网红那是一定的。
而杜甫的性格,有点闷骚,太过悲天悯人,而实际的能力又有不足。
如果时不时对现状一顿抱怨,来两句所谓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语句,哪个当局者会喜欢?这种缺乏正能量的语句和行为,会导致仕途不顺。这样的性格,当网红也不容易。
社会有问题的时候,更希望出现能解决问题的人,而不是说”困难“的人,哪怕你说的都是对的,一样如此。
所以,从性格来说,李白成为网红的概率更大。
从作品来看,李白的作品娱乐性好,杜甫的作品现实性高从作品来看,李白的作品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而杜甫的作品充满了强烈的现实性。
李白的作品可能会让众人很欣赏、很快乐,而杜甫的作品可能会让人深思,同时,杜甫的很多作品也可能会被“封”了。
但论作品对社会的影响力,以及为后世提供更多的研究,杜甫的作品更有意义。
李白的作品,在这个时代,无疑会如鱼得水,那种思想,会给策划和广告业提供非常好的创意。想象一下,”疑是银河落九天”这样的好词,对景区的宣传,有着多么重要的作用?再想象一下,”白发三千丈,缘愁是个长“,如果配上“用了***,白发一扫光”的后缀,“白转黑”的洗发水销量是不是可能会大有提升?
杜甫的作品,有思想深度,想象力比起李白,还是有很大不足的。
李白和杜甫最适合的工作如果李白和杜甫来到这个时代,李白自然是非常适合当网红的,而杜甫当网红的条件要比李白差不少。
如果两人来到这个时代,李白可以当文人,可以当广告策划,可以当营销大师,可以当网红,也可以进入娱乐业。
而杜甫,如果能控制住自己的言论,还能发表有深度的作品,那么杜甫适合干评论家,也适合干主编,还可以当作家,就是那种能冲“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
李白和杜甫两个人,一个飘逸,一个深沉,如果在这个时代,李白当网红的潜质更好,杜甫当网红的潜质弱了不少。但,两人的日子都不会很难过,因为,在这个时代,“才华”是有价值的。
明代经济有哪些阶段性特点?
16、17世纪间,明代曾是世界上手工业与经济最繁荣的国家之一。
明代前期太祖朱元璋对腐败深恶痛绝,大力根治使明朝维持了70年的清廉政治,进行了大规模的农田水利建设,推广桑麻棉种植为手工业提供原料,他积蓄下来的钱与粮,为数不少,然而太祖积蓄下来的,不够成祖花费。洪武年间,有所谓"开中"的办法,招商人送米进官仓,换取"勘合",到出盐的地方领盐。这一种以米易盐的办法,与所谓"引"(运盐的许可证),是相辅而行的。
发展中国明朝社会经济发展情况,可分为两个阶段。从明太祖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开国,到明宣宗宣德元年(公元1426年),明宣宗执政的这段六七十年时间里,随着政局的稳定,被战乱破坏的地方,又重新建立起社会秩序,农业逐渐恢复,户口与垦田逐渐增多,粮食产量增加,政府税收增多,官营民营手工业陆续发展,商业城市增多,东西南北商业流通畅快,海外贸易往来活跃。
从公元1522年,明世宗嘉靖元年,到公元1573年,明神宗执政以后的一百多年时间里,是我国经济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的时期,这个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工商业的繁荣,超过了以往的任何一个朝代。
中后期经过弘治太平盛世到嘉靖、隆庆时期,政治混乱、处于严重的财政危机之中。明神宗万历朱翊钧在张居正等大臣的鼎力相助下,实行新政,使朝政为之一振。使大明王朝的经济得到了空前的繁荣,开创万历新政的局面,一些地区出现了资本主义性质的雇佣关系。他也曾28年不上朝听政,被后人认为是中国历代帝王中最懒惰的,他还穷奢极欲,使吏治更加腐败,为此背负了千古骂名。日本发动侵朝战争、宁夏副总兵官哱拜起兵反叛、西南又发生杨应龙叛乱,朱翊钧被迫三路出征,史称"万历三大征"。三征历时十余年,丧师数十万耗银数千万两获得全胜。明朝铁产量为北宋的两倍半,棉布取代麻布成为纺织品的主流产品,无论是铁、造船、建筑等重工业,还是丝绸、棉布、瓷器等轻工业,在世界都是遥遥领先,工业产量占全世界的200/3以上。军事力量的强大从军队装备上可见一斑,神机营3600步兵1000骑兵400炮兵。其用霹雳炮4600杆(步骑兵用的多管步枪), 合用药9000斤, 重八钱铅子90万个,大连珠炮200杆(子母冲快炮,子冲相当于炮弹), 合用药675 斤,手把铳400杆(炮兵用的防身手枪),盏口将军160位(重炮)...除神机营外明朝还有数个炮车营。但这只强大的军队在"万历三大征"40多年后败给了李自成。
我是Lloydxia一名历史爱好者,有什么与我意见不一的,可以关注我留言一起讨论。
唐太宗晚年昏庸到了什么地步?
好的,我来回答!
提起唐太宗,想必略懂历史的人都非常熟悉,这位28岁通过玄武门事变登基的大唐第二位皇帝,开创了国人引以为傲的“贞观之治”,被当时的四邻高誉为“天可汗”。
可毕竟人无完人,在经过多年的励精图治后,唐太宗的晚年也犯了类似于汉武帝的毛病,开始骄奢起来,甚至一度昏聩之极。其具体昏庸之策,我大致归纳为以下三点:
一,穷奢极欲,对百姓疾苦漠不关心。
不要以为唐太宗象历史课本上叙述的那样,一生关心百姓疾苦,对百官广开言路,任由直谏。其实他到了晚年,是非常骄奢、听不得逆耳忠言的。
他有一句常常挂在嘴边的话:“百姓无事则骄逸,劳役则易使”。意思是呢,对于老百姓来说,不能让他们闲着,闲下来就要产生懒惰思想了,应该增加他们的劳役,经常督促着让百姓们参加各种劳役,这样比才较容易控制。于是,他便制造各种理由役使百姓。
建飞山宫时,百官大都不支持,太宗辩解:“若不为此,不便我身。”真不知道,太宗的身体要多少行宫才方便安放。
筑翠微宫时,把宫殿修到了骊山顶上,民伕运送石木异常艰难,百姓苦不堪言,官员颇有微词。太宗给出的理由是:京城太闷,山顶清凉。
可翠微宫建好后,由于山顶地势所限,华丽有余,格局稍欠,太宗看在眼中,便弃之不用,乃重修了玉华宫。重臣刘洎提出反对,被他诛杀。而太宗放弃翠微宫的理由是:配不上大唐威仪。
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如此太宗,还是那个勤俭为民的皇帝吗?
二,迷信方术,最终丧命。
这应该是太宗一生较大的污点了。起初,王玄策在战争胜利后,曾俘虏一名番僧,见其相貌不凡,遂将其献给太宗。这位番僧对太宗夸耀说,自己已经活于二百多岁,谙熟养生长寿之道,令太宗对他崇拜至极。
为了炼制番僧所说的长寿仙丹,太宗根据其古怪的药方,命人在全国各地搜罗名贵药材,深山老林之中,人迹罕至之处,无不有辛苦爬行的采药人。
楚王好细腰,宫人多饿死。太宗痴迷于各种仙丹,许多谗臣便投其所好,推荐方士、进献仙药,一时大唐炼丹成风,后宫乌烟瘴气,朝廷混乱不堪。
贞观23年(649年),太宗因身体不适,寄希望于江湖方士身上,遂加大丹药剂量。可事与愿违,因金石丹药服用过量,太宗没治好自己病,反倒中毒而亡。死时,才刚过五十岁。
如此昏聩地痴迷江湖术士、金石丹药,这还是那个睿智敏达的李世民吗?
三,家事犹豫,终留祸端。
太宗和长孙皇后共育三子:长子承乾,四子李泰,九子李治。根据嫡长子继承制,承乾早早就被立为太子。但他放荡不羁,亲近小人,后来甚至纠集党羽试图谋反,终被太宗所废。
本来太宗认为四子泰甚肖自己,有意立他为储,但遭到众臣和废太子承乾的极力反对,认为若立泰为储君,国家将不得安宁。
这可让太宗犯了难,他认为李治过于懦弱,将来恐难有作为。犹豫之下,他准备立第三子格为太子(按齿序,应立二儿子宽,但宽已死),认为格在许多方面与自己颇为相像,但仍遭到以长孙无忌等重臣的反对。
无奈之下,太宗只好立李治为储。可他万万没有想到,太宗的才人武媚,却勾搭上了他的太子李治。
武媚14岁入宫,成了39岁君王庞大后宫中的一员。因其容貌妩媚动人,又才华出众,颇受太宗赏识,被太宗赐名“媚”。
贞观20年,太宗染病卧床,太子李治居住在父皇的寝殿侧院,早晚侍奉。身为太宗宠爱的才人,武媚常在床前侍疾,端茶奉药。此时,李治19岁。武媚年方23,举手投足间都流露出成熟女人的妩媚和聪慧,她拼命抓住了这个难得的机会,趁机把李治拉进了自己的怀抱。
久之,太宗也有所察觉,但也许是力不从心,也许是只把心思用到他的长寿仙丹了,便听之任之。
而太宗的一念之差,使日后李氏宗亲险遭灭门之祸,李氏社稷一度改姓了武。
这也许是太宗一生最大的败笔吧!
后记。
终其一生来说,唐太宗还是一圣主贤君,他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诸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在这一点上,史书早有公论,在此不再赘述。
但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我们在颂扬他成绩的同时,还应该客观地认识到,太宗晚年确实犯下了许多重大的过错。这些过失,不仅让他因此丧命,还为刚刚复兴的大唐带来了厄运,几近颠覆。
我是非空,一家之言,不足之处还望大家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