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间谍 决断时刻,明朝的司礼监执笔太监和司礼监掌印太监哪个权利大?
死亡间谍 决断时刻,明朝的司礼监执笔太监和司礼监掌印太监哪个权利大?
要说明朝司礼监掌印太监和司礼监秉笔太监哪个权利大?二者在历史上都有谁当过?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司礼监。后面笔者查阅史料及文献尽可能祥细罗列出了谁任职过司礼监的宦官太监,欢迎大家讨论评论。谢谢
明朝内廷之司礼监概况简述:
明朝宦官机构主要有十二监四司八局,俗称二十四衙门,而司礼监则是24衙门中权柄最重的一个行政机构,如外朝内阁,国之重地。司礼监的权力在明朝究竟有多大呢,据明史记载:
司礼监掌印掌理内外章奏及御前勘合,秉笔、随堂掌章奏文书,照阁票批朱。凡内官司礼监掌印,权如外廷元辅,掌东厂,权如总宪。秉笔、随堂视众辅。 ——《明史》
由此可见,司礼监几乎可以和外朝分庭抗礼,力量十分强大。
接下来我们一起了解一下司礼监建立的的过程、原因、工作职责、人事组成、架构:
司礼监这个词第一次出现在明朝官方史料是1384年,也就是洪武17年,不过依据太祖实录上的说法,司礼监刚开始是掌宫廷礼仪 纠察内官违犯礼法者,这些正是之前典礼纪察司的工作职责,所以我们可以推出司礼监是由典礼纪察司整改而来。
洪武28年,朱元璋再次整改内廷宦官机构,值得一提的是这次整改中司礼监的职责中包括了督光禄司供应诸筵宴之事和御前勘合。光禄司就是后来的光禄寺。前者代表了这开启了明朝内廷机构第一次督外衙门的例子。后者代表了朱元璋有意将内官编进帝国行政体系的链条中,从而达到监督和制约外臣的作用,明帝国几乎所有是政策商讨和推行都必须经过内廷程序才算完整和合法。
如果不经过内廷的同意就推行不了,这是明朝政治的一个特点,这个也表明了宦官在帝国行政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和合法性,总而言之,就是宦官与士大夫集团共同执政是师出有名,不像汉唐那样师出无名。虽然其中都有皇帝的放任,但是宦官们更多的是利用的帝国的行政体系,所以明朝宦官200多年来,不管历经多少风雨都始终让这个国家离不开他们。
司礼监在建立之初的时,因为朱元璋是比较防范宦官干政的,所以权利不大,更多的只是在于内廷这一亩三分地有些影响。后来随着外朝势力的逐步扩大,还有因为朱棣的皇位来之不正,不太相信外朝,所以内廷包括司礼监这些机构的权利越来越大,于是明朝宦官干政由此开始。宣宗时期皇帝对太监参政采取比较放任的态度,将朱批的权利下放到了司礼监的手中,使司礼监权柄日重,后来渐渐的成为了与外朝内阁分庭抗礼的国家决策机构。
司礼监的组织架构与职责:
司礼监有掌印太监一员,提督太监一员,秉笔太监、随堂太监、书籍名画等库掌司、内书堂掌司、六科郎掌司、典簿这些都不定员,多的八九位,少的也有四五位,排名前三位秉笔太监中的一位负责东厂事宜。
秉笔太监负责批红,就是打钩,随堂太监负责整理大臣的奏章整理,掌印太监负责最后的盖章,而提督太监负责机密文件的看管和做些后勤的供应。其余的一些下属宦官还负责一些宫廷礼仪,宫门的宵禁时间,皇家的历史资料收集等等一些职责。
值得强调的是,提督东厂和上文提及的提督太监是俩码事。东厂不属于司礼监管辖,是皇帝直管,只不过是司礼监秉笔太监的兼职。
届时即将下班的秉笔太监把一枚长一寸左右的象牙牌交给下一位上班的秉笔太监,要呈给皇帝审阅的文书奏章由当班的的秉笔太监收拢,觉得特别重要的文书要则要上呈掌印太监。正常来说每一个秉笔太监都有代表皇帝批红的权利,司礼监内还有一位长住的太监,就是前面说的提督太监,这个太监是吃住都在司礼监里的。提督太监掌握着司礼监的重要文件和提供一些文具的后勤保障。
外朝所进呈的奏章文书先送到通政司,然后由文书房掌收,先由10个左右的司礼监宦官来审查这些文书,用颜色进行分门别类,然后决定该立即上呈掌印太监过目,还是正常的转给内阁,然后这些文书还会经过内阁送回司礼监,让皇帝做最后的决断,外发的文书则是相反的流程,司礼监大概的运作模式就是这样的。
司礼监下属的机构有文书房、礼仪房、内书堂、经厂等等,其中文书房如外朝的翰林院、太学院等机构,明朝要想入司礼监必须要先文书房历练一番,就相当于外朝的翰林、庶吉士。
凡升司礼者,必由文书房出,如外廷之詹、翰也——《明史》
大名鼎鼎的郑和就是第一个以太监身份掌军和明朝第一个镇守太监。司礼监镇守太监这类的级别一般都会有秉笔太监的头衔,这个制度开始于仁宗年间,嘉靖时期撤销。
要说司礼监掌印太监和秉笔太监比较谁大的话,我们可以看的出司礼监掌印太监是明朝十二监中最具权势的职位,有“内相”之称。所以在司礼监中排名第一,位在秉笔太监之上,是负责完成明朝国家决策中“批红”的部分最后的审核盖印的。
明朝司礼监掌印太监与司礼监秉笔太监
在明朝时期都有谁当过司礼监掌印太监和司礼监秉笔太监呢?笔者查看史料及一些文献记载,尽可能罗列出早期到明末的大部分司礼监宦官太监以供参考。
欢迎大家讨论明朝宦官大太监尤其是司礼监太监的“忠”与“奸”。谁“忠”谁“奸”呢,且看笔者所写的执掌司礼监太监的生平简介。欢迎大家仔细阅读评论点赞。
王振
(?-1449年),蔚州(今河北蔚县)人。明朝初年宦官。明朝第一代专权太监。
本为落第秀才,略通经书,后为教官,中举人,传闻又自阉入宫。他善察人意,受明宣宗喜爱,被授为东宫局郎,服侍太子朱祁镇(明英宗)被称为王伴伴。宣德十年(1435年),英宗即位,升王振为司礼监掌印太监。他以防备大臣罔上为由,劝英宗以重典治国,但因英宗祖母张太皇太后及阁臣“三杨”等齐心辅政,故而不能干预政事。正统七年(1442年),张太皇太后死,“三杨”亦相继老死,王振于是勾结内外官僚,擅作威福。在京城东造豪华府第,大兴土木,专权八年,被英宗称为先生。公卿大臣称之为翁父,争相攀附。
正统十四年(1449年),瓦剌大举入侵,王振力劝英宗亲征。途中又邀英宗幸其蔚州宅第,以致耽误行程,行至土木堡时被瓦剌兵追至,全军覆没,英宗被俘,王振也被杀死。天顺元年(1457年)英宗复辟后,下诏为王振正名。
尚铭
(生卒年不详)曾担任二十四衙门中司礼监的主管,明成化年间东厂总管太监。善于欺压富人,藉以敛财、或卖官求财,无所不做。成化十七年(公元1481年)联合上林监丞李孜省弹劾西厂总管汪直,此后不久便被李孜省上书弹劾,遭到抄家,被罚到明孝陵扫地(一说罚到南京充“净军”,“净军”,即用宦官组成的军队),后不知所终。
曾担任二十四衙门中司礼监的主管
冯保
(?-1583年),字永亭,号双林,衡水市赵家圈乡冯家村人。明代著名太监、政治家、音乐家、书法家。冯保于嘉靖年间入宫,隆庆初年掌管东厂兼理御马监。万历皇帝即位,历任司礼秉笔太监和司礼监掌印太监。明穆宗驾崩时成为顾命大臣。掌权后支持张居正推行的“一条鞭”法,使大明政权一度出现复苏局面,史称万历中兴。冯保有着较好的文化素养,他在司礼监监刻了《启蒙集》、《帝鉴图说》、《四书》等很多书。最后冯保因为明神宗对他的忌恨被放逐到南京,后因病而死,家产亦被抄收。
陈洪
明代宫庭要人,是一个司礼监太监。在《明史·列传第一百九十三·宦官二》未被单独列传,在李芳、冯保传内仅有以下零星记载。
当时司礼监缺一名掌印太监,按资历应由冯保升任,但穆宗不喜欢他。大学士高拱推荐御用监的陈洪掌印司礼监。等到陈洪罢职,高拱又推荐掌管尚膳监的孟冲补缺。按照规定,孟冲是没有资格掌管司礼监的,冯保因此痛恨高拱。
孟冲
明穆宗时,高拱所推荐之司礼监掌印太监。
厨师出身,掌尚膳监,善于谄媚,“争饰奇技淫巧以悦帝意”。不为李贵妃所喜,明穆宗死后,隆庆六年(1572年)五月二十五日下午三时,冯保继任为司礼监掌印太监。
刘瑾
(1451年—1510年),陕西兴平人,明朝正德年间宦官。本姓谈,六岁时被太监刘顺收养,改姓刘,净身入宫当了宦官。
弘治年间犯罪被赦免后侍奉朱厚照,以进献飞禽走兽来博取明武宗的欢心,得以数次升迁,官拜司礼监掌印太监。被时人称为“八虎”之首。
后被同为“八虎”之一的张永带头揭发,明武宗朱厚照下令以“反逆”罪凌迟处死。
虽逐利腐败,任人唯亲。但其在其任司礼监掌印太监时,有效遏制打击文官集团。
魏忠贤
(1568年-1627年12月11日),字完吾,北直隶肃宁(今河北沧州肃宁县)人,汉族,明朝末期宦官。自宫后改姓名叫李进忠,由才人王氏复姓,出任秉笔太监后,改回原姓,皇帝赐名为魏忠贤。明熹宗时期,出任司礼秉笔太监,极受宠信,被称为“九千九百岁”,排除异己,专断国政,以致人们“只知有忠贤,而不知有皇上”。
朱由检继位后,打击惩治阉党,治魏忠贤十大罪,命逮捕法办,自缢而亡,其余党亦被肃清。
王安
明神宗皇宫太监,河北省雄县人,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由太监陈炬推荐,命为皇太子伴读。当郑贵妃谋立己子为皇太子,皇太子处于危机之时,多由王安保护。明光宗即位,擢司礼秉笔太监,并劝光宗重用东林党人杨涟、刘一燝等人。光宗去世,熹宗即位,王安协助天启将李选侍移出乾清宫,迁住哕鸾宫。魏忠贤、客氏得势后被杀。
魏朝
魏朝,明朝万历,泰昌,天启年间的“三朝太监”,司礼监秉笔太监王安的下属,魏忠贤的拜把子弟兄,同时也是魏忠贤的入宫介绍人。
张诚
(1464年—1519年),陕西华阴岳前里人,内官监太监。张宏卒后,代掌司礼监,后兼掌东厂。
张鲸
杭州人,就是他扳倒了权势熏天的冯保,阻止了张居正改革。后代冯保掌司礼监东厂。万历二十四年春,以诚联姻武清侯,擅作威福,降奉御,司香孝陵,籍其家,弟侄皆削职治罪。鲸性刚果,帝倚任之。最后充军而死。
张宏
(16世纪-1584年),明朝宦官,明神宗时司礼监掌印太监。张宏原来是张鲸的座主。宦官初入宫,一定投靠一个大太监为主人,叫做名下。冯保掌权,张鲸嫉妒他受宠,为万历帝计划陷害冯保。张宏对张鲸说:“冯公是前辈,而且有势力,不应该除去他。”张鲸不听。最后诬陷驱逐了冯保,张宏于是取代冯保掌管司礼监,张鲸为秉笔太监兼东厂提督。张宏没有过失罪恶,以贤著称,万历十二年(1584年)去世。张诚代掌司礼监。万历十八年(1590年),张鲸罢东厂之职,张诚兼掌东厂。
《明史·宦官传》中列举了三个好的宦官:怀恩、李芳(明穆宗时内官监太监)、陈矩。
陈矩
(1539年-1607年),字万化,号麟冈,北直隶安肃县(今河北徐水县安肃镇麒麟店村人)人。明朝中后期贤宦,官至司礼监掌印太监兼提督东厂。他为人廉洁,力主安静,矫正时弊,在任内成功处理了“妖书案”,稳定朝局。死后被明神宗谕祭九坛,祠额为“清忠”。
怀恩
(?--1488年),明代著名宦官。本姓戴,高密(今属山东),因族人犯罪而受到牵连,很小就做了宦官,赐名怀恩。明宪宗时被提升为宦官机构中的最高领导者:司礼监掌印太监。他廉洁不贪、正直忠诚;明孝宗幼年时期几度危难,怀恩调护得以保全。弘治元年(1488年)闰正月二十八日,为了表彰怀恩的功德,明孝宗特批为他建造显忠祠。
汪直
(?-1487年),明朝宦官。 广西桂平西北大藤峡人,祖先因反对朝廷被抄家。成化三年,汪直被阉为宦人。之后得到明宪宗的宠信而统领西厂,兼职为司礼监掌印太监,并与万贵妃垄断朝,历任御马监掌印太监、西厂提督,后来由于朝臣反对,被撤职。成化十三年恢复西厂后,汪直又开始掌管西厂。最后因为东厂宦官尚铭所忌,在朝臣许宁、中官阿丑的联手下,汪直遭揭发诸项罪行被明宪宗贬逐而亡。
高忠
(1496年-1564年),字廷显,号进斋,顺天府霸州(今河北省霸州市徐水区)临津里人。嘉靖时期的御马监掌印太监、司礼监秉笔太监.
杜茂
(1540-1620):字子康,别号瑞庵,陕西咸阳人。父三聘,母王氏。万历时官至司礼监秉笔太监。生有异征,善文艺。嘉靖三十八年(1559),选入司礼供事,寻掌经厂掌司。万历二十年(1592),擢文书房兼署惜薪司,历左右丞,随升太监,掌天下诸司章奏。廿二年(1594),敕为承天督护,辖二陵内外官军。后以疾告归,天子准以驰驿还。复晋乾清宫近侍、司礼监秉笔太监。81岁疾终。
黄锦
(?——1567年),字尚,别号龙山,汉族。河南洛阳龙虎滩人(今偃师市首阳山镇龙虎滩村)人,正德初年(公元1506年)入宫,被选派至兴王府为世子朱厚熜(cōng)伴读。正德十六年(公元1521年),朱厚熜入嗣帝位后,黄锦升为御用太监,此后又调任尚膳监、司设监、内官监太监。嘉靖二十四年(公元1545年),被封为司礼监秉笔太监,嘉靖三十二年(公元1553年),掌司礼监事兼总督东厂。
王承恩
(1617年[1]—1644年4月25日),明末宦官,河北省邢台市邢台县白岸乡白岸口村人,属太监曹化淳名下,官至司礼监秉笔太监,深得崇祯信任。甲申之变李自成攻入北京时,与崇祯皇帝自缢于煤山(景山)
南明弘光帝闻之,赐谥忠愍。
张永
(1465—1529),御用监太监,字德延,别号守庵。洪武初年,其曾祖父迁居至保定新城(今河北省高碑店市),遂成了新城人。成化十一年(1475)选入宫,在乾清宫侍候宪宗,当时年仅十岁。后升为内官监右监丞。
诛了刘瑾,大快人心,客观上有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所以廷臣皆上表称贺,而颂张永功者“多溢美”。英国公张懋、兵部尚书王敞等,奏张永辑宁中外,两建奇功。于是封张永兄张富为泰安伯,弟张容为安定伯。赐给张永金牌、银币,岁禄加至三百石,并再三赐敕褒谕。又改任为司礼监掌印太监,掌管司礼监事,而过去管理的监、局照旧兼管。
覃昌
(1433—1493),字景隆,别号葵庵,广西宜山县人,司礼监掌印太监。正统十二年(1447)被选入宫,送内书堂学习。天顺年间,为太子朱见深伴读。天顺八年(1464),朱见深继位为宪宗,立即升他为奉御。不久,再升针工局右副使,管针工局事。成化元年(1465)提升为司礼监右少监。成化二十一年(1485),掌司礼监印。
在司礼监期间,单是为皇室主持选妃、皇子冠礼、太皇太后上徽号等等大礼,即达十多次。曾受赐蟒衣、玉带、庄田及各种珍宝。又受赐象牙印章二枚,分别镌有“忠诚不怠”、“谦亨忠敬”字样。金石印章各一枚,分别镌有“才华明敏”、“补衮宣化”字样。
弘治六年(1493)病逝于私宅,孝宗三次派礼部官员谕祭,由工部给棺营坟,坟有祠,赐额为“褒德”。
萧敬
(1438—1528),字克恭,别号梅东,延平府南平县(今福建南平市)人,司礼监太监。自幼入宫服役,因聪明伶俐,被选入司礼监内书堂读书。他学习努力,进步很快。天顺初年,任长随。
正德初年,萧敬请假回私宅。正德七年(1512),武宗起用他为司礼监掌印太监,赐给他绣着坐蟒的袍子,准许在宫中乘小轿出入。这时他已经七十四岁了,但对时事仍然能常常提出好的意见。
高凤
(?-1512年),字廷威,号梧冈,司礼监太监。正德时宦官“八虎”之一,曾屡被劾,后被罢免官职。
魏彬
明朝正德、嘉靖年间的太监。起初在刘瑾手下,执掌三千营(神枢营)。后来刘瑾被杀,代掌司礼监。因叙宁夏功,被封都督同知,世袭锦衣指挥使。
李国辅
(?—?),字腾宇,大兴人,司礼太监韩赞周养子。明末宦官。崇祯九年(1636),授御马太监,奉命守沿北关,不久撤回随韩赞周守备南京。弘光帝继位,李国辅附拥戴功,改司礼监,提督勇卫…
韩赞周
(公元?-1645年),字相文,鄠县人。明末宦官。
崇祯九年,在司礼监任职,满清入塞时,为京营副提督巡防京城。后为南京守备太监。
1644年北方变闻传到南京,韩赞周与握有实权的南京参赞机务兵部尚书史可法等拥立朱由崧上位,建立弘光政权。
曹吉祥(权势滔天)
(?-1461年),永平滦州人。明代权宦。曾隶属于王振门下,任司礼监太监,参与出征兀良哈。1452年,参与分管京营,累官至司设监太监。后来又与大将石亨等密谋,率兵迎明英宗复辟。天顺初年,奉命总督三大营。1461年,曹吉祥的嗣子曹钦举兵叛乱,曹吉祥被英宗设计逮捕,事后被磔刑处死。
司设监,明朝十二监之一。专责管理卤簿、仪仗、雨具、大伞等,设掌印太监一员。司设监事繁且杂,又无实权。清初废司设监。
黄俨
(?—1425年?),中国明朝宦官。《明史》无传。在《明实录》中,有他一再介入皇位纷争及出使朝鲜的零星记载,而在《朝鲜王朝实录》中,则有他在朝鲜言行举止的详细记录。黄俨生年和原籍不详,在明太祖时是燕王朱棣府中的宦官。据《朝鲜王朝实录》记载,1394年(洪武二十七年),还是王子的朝鲜太宗李芳远在北平(今北京)燕王府拜见朱棣,便提到黄俨是“钦差内官”,这是关于黄俨的最早记录。
黄俨在永乐年间为司礼监太监,位高权重。
范弘
原名安,宣德初,宣宗给他改名字,赐名为弘。交阯人。司礼监太监。
孙彬
(1487年-1538年),字尚中,号质庵,直隶保定府蠡县人,明朝正德、嘉靖时期的内官监太监。
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出生。弘治十四年(1501年),选入内庭,进入内书堂读书。弘治十六年(1503年),入职司礼监。正德二年(1507年),任乾清宫近侍。正德年间,任内官监太监,屡赐蟒衣、玉带,奉命署理惜薪司事务。明武宗去世后,按惯例,应革职去康陵。但明世宗欣赏其才能,留用任乾清宫近侍、内官监太监,赏赐蟒衣、玉带、加禄米,许令内府骑马。嘉靖十七年(1538年),去世,享年52岁。墓志出土于北京宣武区西便门内大街。
王体乾
昌平(今北京)人,明代司礼监掌印太监。
涂文辅
河北人。明司礼秉军太监。初为客氏子侯国兴授读,谄附魏忠贤,由司礼秉笔历掌御马监,总督太仓、节慎二库。夺宁安大长公主第为廨,署曰“户工总部”。驺从常数百人,部郎以下皆庭参,势焰出群阉上。庄烈帝(即明思宗)立,复附徐应元,谪南京。
田义
(1534年 - 1605年),号渭川,陕西西安府华阴县人,明代司礼监太监。
田义为人正派,不仗势欺人,乐善好施,而是尽最大的努力拯救无辜。尤其是他在大事上能分清是非,主持公道,敢冒死在皇帝面前据理力争,这些行为在当时权监中是极为少见的。
蔡东藩先生在《明史通俗演义》中就矿税一事称赞田义:“不期太监中,亦有此人,其名曰义,可谓不愧。”刘若愚在《酌中志》中称赞他“贞介忠诚,有大臣度……性俭朴寡言,休休有量,人不敢干以私”。也正因此,他死后万历帝给予他隆重的待遇,赐祭三坛,树享堂碑亭,祠额题为“显德”,更证明其德性高洁。后代的太监追随他气节品行而葬于其墓侧。而清代太监慈有方诚心发愿捐出私产,营建慈祥庵来保护田义墓地,使之以存久远。
麦福(也有说秦福)
(1498年-1552年),字天锡,别号升庵,广州府三水县(今南边镇涡边村)人,嘉靖时御马监掌印太监、尚衣监掌印太监、司礼监掌印太监兼东厂提督太监。
自幼入宫,明正统十二年(1517年)供职清宁宫。翌年入乾清宫近侍,这年他才20岁。
1522年(嘉靖元年)任御马监左监丞,后为御用监佥押管事,接着升左少监,可在宫中骑马。
1524年(嘉靖三年)升太监、后升御马监,监督勇士四卫营务,提督上林苑海子。
1527年(嘉靖六年)奉命随朝,晋升为乾清宫牌子。1528年(嘉靖七年)执掌御马监印,提督勇士四营禁兵。次年提督十二团营兵马,掌乾清宫事。
1533年(嘉靖十二年),提督内西教场操练并都知监带刀。
1537年,总督东厂。
1539年,嘉靖帝南巡,麦福奉命留守京师。
1545年(嘉靖二十四年)调到司礼监,1548年再次督东厂。第二年,又兼掌司礼监印。开了总督东厂和司礼监掌印的先例,权势至此达到顶峰,前后达四年之久,直到他去世。如此详记麦福的履历,在其他太监中很少见。当时礼部尚书、东阁大学士徐阶在其墓志上说“累朝诸中贵所未有也”。可见嘉靖皇帝其宠信。
方正化
明朝时山东人,崇祯朝做司礼太监,崇祯十五年(1642)冬,北京城附近的地方被清兵包围,崇祯帝命他总管保定的军务,有保城的功劳,不久撤还·崇祯十七年(1644)二月又命他出任地方长官,方正化磕着头推辞,皇帝没有允许,他又磕头说:“我这次去一定做不了什么事,只想一死报主恩,”皇帝也流泪派他去了·到所在地后,和同知邵宗元等人登上城上的矮墙一起防守·有人奏请事务,方正化说::“我的心绪已乱,你们还是好自为之,”等到城门陷落,击杀了几十人,贼问:“你是谁?”方正化厉声说:“我是总管方正化·”贼人拿刀砍杀了他,他的随从都被杀死了·当时内臣殉难的人,另外有司礼掌印太监高时明,司礼秉笔太监李凤翔,提督诸监局太监褚宪章、张国元四人。
高时明
(?-1644年),初名昇(一作“永升”),赐名时明,永清(今河北省永清县)信安镇人,崇祯时期的司礼监掌印太监。
十五岁入内廷,明熹宗至崇祯时期太监,掌司礼监印。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攻陷北京,其于宫中自焚殉帝。有墓一座,位于海淀区苏家坨镇大工村。
李凤翔
崇祯时司礼秉笔太监。
崔文升
明朝宦官。郑贵妃内侍。光宗立,升司礼秉笔太监,掌御药房。光宗死,以误用药罪,贬南京。魏忠贤用事,用为总督漕运兼管河道。庄烈帝时,充孝陵净军。
兴安
(1389年-1459年),安南人,明朝宦官
宣德元年,任长随、奉御,掌库藏出纳。
正统元年,明英宗即位,他和司礼监太监金英都受宠信。
王岳
明朝正德年间秉笔太监。根据史书记载正德初年,司礼监太监王岳反抗刘瑾身死,历代多赞期“忠直”。
李荣
(1430年-1512年),字茂春, 河南洛阳人,正德时期的司礼监掌印太监。
正统五年(1440年),进入宫廷,侍候乾清宫。
成化元年(1465年),官至太监,允许在宫廷乘马,赐蟒衣一袭。
成化十四年(1478年),汉阳王冒报宗籍,奉命前往勘察核实。回来之后,奉命进入司礼监,赏赐玉带,赐贵岁禄十二石。
成化十八年(1482年),奉命守备留都。
弘治元年(1488年),被明孝宗召回。
弘治四年(1491年),奉命与驸马都尉周景勘和核徽府狱。
弘治十年(1497年),奉命主持德清公主婚礼,赐肩舆。
弘治年间,侍奉太子朱厚照,担任太子身边的诗文朗读。
正德元年(1506年),奉命阅五军营、三千营、神机营及十二营军务,赏罚明当。晋升司礼监太监,凡国家大政皆能参决。
正德三年(1508年),赏赐白金彩币表示慰劳。
卢受
明代司礼监掌印太监。掌管东厂,纵容下属到处横行。万历四十七年(1619)九月朔,受潘真(1468年-1527年),字克诚,别号实菴,湖广会同人,弘治时御马监太监、嘉靖时南京司礼监太监。传免早朝,百官趋出,受从后讪侮,为国子博士徐大相疏论。
天启元年(1621),高攀龙疏谓“梃击”大案实由受主使。二年(1622),徐大相调外任,宦官数十人持梃噪于门,搜其行李。
邹义
(1555年-1627年),号龙渊,顺天府宛平县人,万历时期的司礼监秉笔太监兼东厂提督太监。
刘克敬
明朝熹宗时司礼监秉笔太监,其余无考。
滕祥
(?年-1569年),字惟善,别号两山,(今河北省雄县)人。嘉靖时期的御马监右少监、御用监掌印太监,隆庆时期的司礼监掌监事,兼掌御用监、司设监。
郑真
(1517年-1577年),字惟诚,别号化庄,河南开封阳武县人,万历时司礼监秉笔太监。
魏文质
(1461年-1539年),字文质,号药庵,陕西平凉府隆德县弼隆里人,明朝正德时期的司礼监掌印太监、尚衣监掌印太监。
麦福
(1498年-1552年),字天锡,别号升庵,广州府三水县(今南边镇涡边村)人,嘉靖时御马监掌印太监、尚衣监掌印太监、司礼监掌印太监兼东厂提督太监。
李永贞
(?-1628年), 通州(今北京通县)富河庄人,阉党,天启时司礼监秉笔太监。
还有以下在司礼监任职:
朱宝
(?年-1567年),号谦斋,广东人,嘉靖时期的内官监太监。嘉靖十一年,入司礼监。嘉靖十九年,任内官监太监。
怀忠
(1398年-1463年),字秉直,明英宗时期的司礼监太监。
潘真
(1468年-1527年),字克诚,别号实菴,湖广会同人,弘治时御马监太监、嘉靖时南京司礼监太监。
宋兴
(1508年-1582年), 字廷起,号瀛海,河间肃宁人,嘉靖时期的司礼监太监。
梁端
(1450年-1518年),字玄中,安南国谅江府平河县人,明朝成化时期的南京司礼监左监丞,擅长抚琴及各调音韵诗词,尤其精通算数。
杨云
(1391年-1473年),江西吉安永兴人,正统时南京内官监太监。永乐十五年(1417年),任司礼监奉御。
金英
(1394—1456),安南人。太宗、仁宗、宣宗、英宗时太监。金英入宫后,历侍太宗、仁宗、宣宗、英宗。在永乐末年大约三十岁的时候,升任司礼监右监丞。仁宗登基后,即将充军交的犯人张定名下的人口、家财包括房产和树株及其女婿田狗儿的人口、田地,都赏赐给了他。宣德七年(1432),由于他的忠诚勤谨,又赐给免死诏。后来又赐给银记,并升为司礼监太监。
感谢阅读评论加关注
为何因为秦始皇短短30个字的信?
吕不韦当时虽然已经从“神坛”上跌落, 被秦始皇赶到洛阳养老,但毕竟曾经辉煌过,有一定的积蓄,有一定的人脉,就算跌落,过的日子也依旧有滋有味。俗话说人拥有的越多,也就越怕死,像吕不韦这样的人拥有的东西肯定超乎寻常人的想象,可为什么吕不韦最后仅仅因为秦始皇的一封书信,就放着大好的日子不过,饮鸩酒自尽呢?
一朝失足千古恨吕不韦依靠着雄厚的经济基础,再加上独特的眼力、情商,硬生生的将原本无缘于秦王之位的嬴子楚推上秦王之位,而他自己则从一介商人,成为权倾天下的秦国丞相,其精明程度令无数人折服。
多精明的人都会有失足的那一天,吕不韦也不例外。
秦始皇嬴政的生母赵姬,也就是秦庄襄王的正室,在嫁给秦庄襄王之前,是吕不韦府中的歌姬。在一次宴会上,秦庄襄王(当时的秦庄襄王才刚刚被立为太子的继承人,此时身在赵国)看上赵姬,强行与吕不韦讨要赵姬,吕不韦无奈之下将赵姬送给秦庄襄王。
时过境迁,当时间推移到秦王政元年,昔日的秦庄襄王已经去世,留下了赵姬孤儿寡母。由于赵姬之前与吕不韦有那种异于常人的关系,在这时这种关系被激发出来,吕不韦与赵姬屡次私通。
吕不韦看着嬴政一天比一天大,生怕事情被发觉,想要从中脱身,但是不是你说脱身就能脱身的,此时的赵姬已经不是他日的歌姬,而是秦国的王太后,要是将她惹生气,那得吃不了兜着走。吕不韦想到了一招妙计,那就是向赵姬推荐性功能强大的嫪毐。
吕不韦是当朝丞相,赵姬是当朝太后,当时的朝政可以说就是他们两个人说了算。他们两个人合谋将未通过绝育手术的嫪毐充当宦官,送入后宫。
吕不韦这招的确能够让他脱身,但是却给他自己埋下了隐患,后面事情的发展大大出乎他的意料,如果他知道后面所发生的一切,肯定打死都不会将嫪毐推荐给赵姬。
嫪毐得到赵姬的宠爱,在赵姬的指示下举报秦始皇之弟成蟜叛乱,成功得以封侯。要知道当时的嫪毐虽然性功能依旧存在,但别人并不知情,在别人看来就是个宦官,一个宦官竟然能够封侯,这在秦国的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估计这个时候吕不韦已经后悔了,但是真正让吕不韦后悔的事情还在后头。
按道理来说,嫪毐原本只是吕不韦手下的一位门客,现如今封侯又拥有封国,也应该知足了,可是嫪毐竟然变得丧心病狂,在家中养了几千名仆人,出入的排场仅次于秦王,更加要命的是嫪毐与赵姬生下了两子。
最让吕不韦接受不了的是,嫪毐竟然靠着赵姬在朝中安插党羽,形成一股新兴势力。而这股新兴势力从表面上看起来比吕不韦的势力更加强大,因为有太后撑腰。
这股新兴势力并不是与吕不韦势力友好,而是以吕不韦势力对立。嫪毐的存在,到这时已经成了吕不韦的眼中钉,吕不韦终于明白自己当初的那个决定到底是有多么的愚蠢。
此时事情的走向已经接近癫狂,吕不韦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嫪毐这个白痴在油锅上热舞。
“秦自四境之内,执法以下至于长輓者,故毕曰:与嫪氏乎?与吕氏乎?”——《战国策笺证·魏策四》
吕不韦当初为什么要脱身?就是因为嬴政越来越大,促使吕不韦明白一个问题,嬴政亲政的那一天迟早会到来。可是嫪毐、赵姬丝毫不懂这一点,该怎么样还是怎么样,特别是嫪毐整天嚣张跋扈,趾高气扬。
终于,那一天来了。
秦王政九年,嬴政到秦国的文化圣地、政治圣地——雍城,举行加冠礼。加冠礼一但完成,嬴政将会成为真正的秦王,而赵姬、吕不韦手中的权力将会被嬴政收回。
嫪毐在这一天到来的前几天终于明白吕不韦当初为什么要脱身,但此时为时已晚,大错已经铸成,只能一错再错。嫪毐为了保命,在赵姬的协助下决定拼一把——举兵造反。嫪毐通过自己在朝中安插的党羽与太后所持有的太后印,调动咸阳附近的兵力,发动叛乱。
年仅十六岁的嬴政一收到嫪毐发动叛乱的消息,当即命令昌平君、昌文君、丞相率领大军扑向咸阳。不得民心的嫪毐根本不是嬴政的对手,结果显而易见,那就是大败。
自古以来,造反失败的基本上要么是死无全尸,要么是死无葬身之地,嫪毐也不例外,最终被处以车裂,也就是人们所说的五马分尸。
叛乱被平定,接踵而至的自然就是清除叛乱者的党羽,这时有一个人冒了出来,这个人就是吕不韦。
嫪毐是吕不韦的门客,而后来又是吕不韦与太后勾结,通过不法手段将嫪毐送入宫中的。可以说,有今日的一切都是因为吕不韦。不出意外,嫪毐叛乱过后的第十三个月,吕不韦被嬴政开除。
嬴政为什么不直接杀掉吕不韦?嬴政当时为什么不直接杀掉吕不韦,而是开除吕不韦呢?有的人或许会说,吕不韦辛辛苦苦为秦国效力十二年,嬴政还将吕不韦称为“仲父”,这一称,就是九年,怎么好意思将吕不韦杀掉呢?
其实这种想法完全是错误的,嬴政根本不是那种有感情的人,要知道他连自己的母亲都能囚禁,怎么可能会对吕不韦这么一个外人动感情。
嬴政不直接杀掉吕不韦的原因主要有两点,第一点:吕不韦对秦国劳苦功高
嬴政能够登上秦王之位,跟吕不韦脱离不了关系。若不是吕不韦当初尽全力辅佐嬴政之父秦庄襄王嬴子楚登上王位,哪有今日的嬴政,这一点嬴政是清楚的。
吕不韦担任丞相期间对秦国的贡献,嬴政也是清楚的,秦国的疆域能够与最东边的齐国接壤,将六国一分为二,吕不韦是不可或缺的因素。
吕不韦在位期间丢掉秦国以往的杀戮性格,采用更加温和的方式来获取城池,往长远来说对秦国是有利的。秦国自从秦孝公变法以来,由于有“军功爵制度”的存在,只要一打仗,秦军总是拼尽全力获取首级,不管你投降不投降。
正因此,与秦国交战,如果说是大规模的战争,秦国必将会斩获敌方十几万个首级,如果说是小规模的战争,最少也有几万。
而吕不韦在位期间,只有秦王政二年麃公攻打魏国卷那一场战役斩获首级三万,除此之外,在多年的战役当中都没有看到斩获首级的记载。
这很明显是吕不韦意识到了一个问题,如果说秦军每次打仗都要获取首级,反正打也是死,不打也是死,负责镇守城池的他国官兵肯定会誓死抵抗。
而打是死,不打有可能不死,在这种情况下他国的官兵会有很大的机率投降。吕不韦的这一举动,致使了后来秦国的统一战争没有那么困难。
嬴政虽然不是个讲感情的人,但是吕不韦的功劳摆在这里,是众所周知的,嬴政总不能杀掉这么一位功勋卓越的大臣,寒了众大臣的心。
第二点:吕不韦在朝中经营多年,势力不容小觑
吕不韦并不是什么善茬,他在秦国朝廷经营十二年之久,朝廷之中已经有大量的官员是他的党羽,也有不少的官员是从他的门客中脱颖而出的。再说一点,吕不韦当时的门客有三千多人,这三千多人遍布三道九流。
最能体现出吕不韦势力庞大的是,吕不韦在完成《吕氏春秋》后,在咸阳城的城门处悬赏千金,只要有人能够修改《吕氏春秋》一个字,就奖励他千金。在这个世界上哪里有不能够修改一个字的书,可事实是没有一个人敢前来修改,可见吕不韦的势力已经庞大到了什么样的地步。
嬴政原本想杀掉牵扯在嫪毐案中的吕不韦,但是后来有越来越多的人为吕不韦求情,这些人当中不缺乏当朝大臣,这让嬴政不得不重新审视吕不韦。而这一审视,嬴政就将已经挥起来的屠刀放下来,吕不韦的党羽太多,一旦动手恐怕会发生动乱,干脆忍下来。
嬴政明明已经忍了下来,为什么到最后还是选择了动手?吕不韦的死终归还是自己作的。
吕不韦的封邑在河南洛阳,属于秦国的东边而不是西边,而东边自然也就靠近六国。关于吕不韦的本事,六国君王、大臣那都是看在眼里的。
秦国在一介商人吕不韦的手中不但没有变弱,反而变得越来越强,将六国一分为二,可见吕不韦的政治水平、治国水平是有多么的高明。
现如今吕不韦已经退隐,可是六国的君王、大臣可不想他这么一个人才退隐,纷纷派遣使者到洛阳去请吕不韦过来效力。
吕不韦为了秦国付出了自己一生全部的心血,不想到他国效力而毁掉自己多年的心血,所以内心对于六国使者是抗拒的。
虽然吕不韦的内心是抗拒的,但是却又不甘寂寞,好歹自己之前也是一朝丞相,怎么能够种田就度过余生呢?风头是肯定要有的,而风头就是络绎不绝的六国使者。
“岁余,诸侯宾客使者相望于道,请文信侯”——《史记·吕不韦列传》
吕不韦没有想到他这种行为其实是给他自己挖坑。嬴政虽然已经开除吕不韦,但是却一直派人盯着吕不韦,对于吕不韦的所作所为了如指掌。
吕不韦不断的与六国使者接触,嬴政日益感到惧怕,吕不韦的本事没有人比他更加清楚,也因此嬴政产生了杀掉吕不韦的想法。因为如果不杀掉吕不韦,吕不韦突然哪一天想不通,到他国效力,对秦国而言,那将是源源不断的麻烦,为了秦国只能杀掉吕不韦。
“秦王恐其为变”——《史记·吕不韦列传》
嬴政并没有直接下命令杀掉吕不韦,而是命令吕不韦全家迁移到蜀地,同时写了一封书信送到吕不韦的手中,吕不韦看完这封书信,经过长时间的考虑决定自杀。这封书信到底有什么魔力能让曾经权倾一时的吕不韦自杀呢?
要脸的话就自己死嬴政在这封书信当中否定了吕不韦的一切,质问吕不韦,你对秦国有什么功劳?竟然能够封在河南,拥有食邑十万户。你跟秦王有什么血缘关系,竟然敢号称仲父。
“君何功于秦?秦封君河南,食十万户。君何亲于秦?号称仲父。其与家属徙处蜀!”——《史记·吕不韦列传》
吕不韦担任秦国丞相十二年之久,对秦国的功劳可以说是人人皆知,而嬴政在书信中指明他对秦国没有任何功劳,这很明显是故意的。后来又说他有什么脸面称为仲父,意思很明确,我跟你有什么关系?
吕不韦看完这封书信绝对会感到异常的羞耻,因为他的功劳被当权者嬴政无视,他的尊严被当权者嬴政按在地上摩擦,只要他要脸面,要体面,就会自杀。
而且嬴政迁移他全家的这个举动,很有可能是深思熟虑后才下达的命令,目的在于威胁吕不韦,你要是不自己自杀,你全家都得陪你共赴黄泉。
担任丞相十二年,主宰秦国朝政九年之久的吕不韦在迁移往蜀地的途中,无奈之下饮鸩酒自尽,一代名相就此落幕。
结语
纵观吕不韦的一生,用“彪悍的人生不需要解释”来形容丝毫不为过。原本吕不韦只是一方富豪,在他的那个年代,商人的地位相当低下,连普通百姓都不如。而他在遇到嬴子楚,也就是后来的秦庄襄王后,毅然而然决定弃商从政,拼尽全力,辅佐嬴子楚登上王位,完成逆天改命,成为秦国仅次于秦王的人物,呕心沥血十二年之久,从一名无缘于史册的人物,到最后彪悍史册,深受后人佩服。
你认为于和伟在哪部影视作品里的演技最为出彩?
《历史的天空》凹凸山区蓝桥埠镇村民姜大牙在迎亲路上,遭遇日军轰炸,全村只有他、新娘子韩春云、同乡陈墨涵和朱预道四人侥幸逃生。在人生选择上,姜大牙和朱预道想投国民党,却进了新四军的队伍;而陈墨涵和韩春云想投新四军,却被国民党抓差。他们的人生境遇从此更改:在司令员杨庭辉的栽培下,姜大牙成长为一名新四军将领,但是他的劣习却引来了部分同志的意见:张普景觉得他思想觉悟不够,窦玉泉觉得他资历尚浅。而江古碑则嫌他对宣传干事东方闻音示爱,从此怀恨在心,这令姜大牙的遭受了不少坎坷。与此同时,陈墨涵与韩春云也在国民党军队中找到了各自的位置。昔日的同乡,时敌时友,随时势而变……本片刻画了各位主人公自抗战至文革长达四十多年的人生际遇
打开百度APP,查看更多高清图片
《男人底线》主人公魏海峰是某省交通厅办公室主任,他的同学赵通达担任基建处处长,两人级别相同,但权力的含金量不同。为了孩子上重点中学,魏海峰的妻子送了礼,还是没有如愿。魏海峰提升为交通厅副厅长之后,权势发生变化,他成为高速公路招标对象丁总需要"拿"下的人。丁总父子第一步"拿"下了魏海峰的弟弟魏海洋,让他辞职下海组建了一家咨询公司,并签订了相关协议。《男人底线》故事牵动人心、发人深省。可以说本剧唤起了人们对道德底线、婚姻底线、金钱底线等方方面面的深入思考,极具现实意义
《老马家的幸福往事》不幸被算命先生言中,相貌平平的马一毛从父辈起就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早年间在广东干过各种上得或上不得台面的营生,后来总算在上海的弄堂里落脚,娶得漂亮的妻子胡根娣,并育有三个子女:马鸣、马风和马拉。从文革十年到改革开放,老马一家经历了风风雨雨,而许是遗传了马家无法安定的基因,他们的孩子成年后也相继离家,四下闯荡世界。他们来来往往,经历了心灵和身体上的创痛与洗礼,寻找着生而为人的真意,寻找着属于自己最为本初的幸福。《老马家的幸福往事》的每一个角色都颇值得人细细品味,无论是由林永健、何赛飞所饰演的老马夫妇还是由六月、辛柏青、涂松岩所饰演的三个子女,都代表了繁华如多棱镜里的一面。在观剧的过程中每个观众都能从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感动和有关那个时代的难忘记忆 。
《下一站婚姻》邓草草的世界随着孩子的走失而崩溃,她离了婚,怀着对孩子的愧疚和对自己的不原谅独自生活。龚剑也是离过婚的大龄单身男,原是部队特种兵,退伍后在一家大型安保公司做保安队长,负责的正是邓草草住的小区。机缘之下,龚剑和邓草草相遇相识。邓草草几年来一直锲而不舍地找她的孩子,龚剑帮了不少忙。孩子找到时,小轩已经不是当年那个乖巧懂事的小孩,还自称土蛋,上天下地无所不能;龚剑和这个极尽顽劣的土蛋建立起既斗争又合作,非父子似父子的特殊感情。于是按部就班走进婚姻程序的龚剑、邓草草开始互见长辈,龚剑的母亲王彩琴竟然是邓草草当年雇佣的保姆、前夫关浩又回来找邓草草要求复婚、龚剑的女同事对他展开疯狂追求,龚剑和邓草草在婚姻的路途上磕磕绊绊。经历过重重的爱恨抉择之后,一次偶然的机会,龚剑和邓草草再次走到了一起。
《爱的多米诺》小别墅里四世同堂的谢家,奶奶不服老,妈妈强势,三个性格完全不同的女儿和三个上门女婿,演出了日常生活的种种喜怒哀乐。老大谢小多,时尚漂亮生了聪明的儿子,仗着老公对她的宠爱,常瞎吃醋,把女同学夏珊珊视为假想敌,生出不少事,差点弄假成真,才知道自己的幼稚,开始成熟。老二谢小米与教书匠丈夫汪国庆认真生活,只想要孩子,可她总是流产,与公婆难相处,汪国庆却又忽然爆红,让她一度茫然失措失去自信,幸亏汪国庆的爱挽救了他们的婚姻。老三谢小诺绰号谢无敌,只知道努力工作,与下属戴亚亚关系紧张。亚亚找的男友方嘉得不到爸爸戴骨顺的肯定。亚亚后来生出把谢小诺和父亲戴骨顺撮合的想法,惹出了很多麻烦。不管有多少琐碎和艰难,生活是温暖的,充满了希望,他们各自找到了自己的幸福。
《刑警队长》本剧根据南通市公安局刑警支队原支队长顾瑛等干警的事迹改编。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江海市,担任派出所长的顾铭,热衷于办案。公安分局局长吴剑南力排众议,把并不是科班出身的顾铭提拔为刑警队长。顾铭上任之初就大胆提出“命案必破,不破不休”,结果他上任后遇到的第一起命案就成为无头案。挫折面前,顾铭并不气馁,在此后的十几年里,他由担任区公安分局刑警队长,到担任市局刑警支队长,始终奋战在刑侦破案第一线,置个人生命、健康于度外,带领手下破获了无数疑难案件。连续15年,江海市杀人案件侦破率连年保持在95%以上,其中6年全部告破。顾瑛最终破获了那起曾经令他败“走麦城”的杀人案。2010年,顾铭于办案途中,不幸遭遇车祸牺牲。
《下一站,别离》大龄未婚的男科女博士盛夏,因遗传病发,急于结婚,生个孩子。有过两次失败婚姻的公司高管秋阳,遭遇事业危机。为了拯救公司,秋阳被亲人朋友联手逼婚。两个渴望用婚姻获得救赎的人,阴差阳错地成为了邻居,引发了一连串误会。两人怦然心动却懵懂不知,以契约形式开始了一段有名无实的婚姻,旨在为对方扫除因不婚或离异带来的困扰。两人在摩擦中,一次次化解了暴露的风险,缔结了深厚的友谊。在此过程中,两人也逐渐向对方敞开心扉,对婚姻有了更深的认识,纠正了过去许多偏激、不成熟的想法,认识到只有以爱为目的婚姻才是幸福生活的保障。最终,他们克服各自的困难,大胆地说出了心底最真实的想法,收获了真挚的爱情。
于和伟饰演的这七部影视作品,每部都非常好看,你最喜欢哪一部?
近代最厉害的特工是谁?
他长年官居国民党要职,曾担任过国民党国防部作战厅中将厅长,陆军总司令部参谋长,第二十二兵团司令等职;他曾将国民党内部许多高级军事机密发往延安,使得解放军对国民党军的动向一清二楚;他曾策反一万三千名国民党官兵起义,加入解放军,为解放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他,就是被蒋介石称为“最大共谍”的郭汝瑰。
一加入中国共产党郭汝瑰是黄埔五期学生,他在黄埔学习时,正是国共两党合作北伐之时,两党的关系处于比较友好的状态,因此,郭汝瑰在黄埔接触到了周恩来、恽代英、萧楚女、吴玉章等大批共产党员,受这些人的影响,郭汝瑰慢慢坚定了自己加入共产党的决心。
1927年,就在郭汝瑰即将毕业之时,蒋介石发动了“四一二”政变,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吴玉章秘密会见郭汝瑰,要他立即返回四川老家,执行一项特殊任务。原来,四川军阀杨森已经倒向蒋介石,并准备和蒋介石一起出兵武汉,杨森手下的川鄂边防司令部的副司令郭汝栋,正是郭汝瑰的堂兄,掌握两个师一个旅的兵力,共产党希望能通过郭汝瑰和郭汝栋这层特殊的关系,让郭汝栋去阻止杨森出兵。
郭汝瑰随即受命,来到四川,向郭汝栋转达了吴玉章的意见,虽然郭汝栋并没有采纳,甚至派人去南京向蒋介石效忠,但是,他对共产党人也没有怎么为难,郭汝瑰依旧留在郭汝栋军中。1928年5月,郭汝瑰由郭汝栋军中的少校团副、共产党支部负责人袁镜铭介绍,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开始了他的传奇生涯。
二 进入国民党的高级指挥中心郭汝瑰在川军中呆了三年,由于“四一二”的党组织破坏严重,郭汝瑰已经和党组织失去了联系,于是,他独自一人前往日本学习军事。“九一八”事变后,郭汝瑰回到中国,被保送到陆军大学第十期学习。陆军大学是培养高级指挥和参谋人员的高等学府,每期只招收几十名学员,进了陆军大学,无疑是接触到了国民党的核心。陆军大学毕业以后,郭汝瑰并不愿意进入军队,去对付共产安人,而是继续留在陆大担任战史学教官,后来经人举荐,进入了陈诚所属的第十四师任参谋长。
淞沪会战时期,第十四师的两个旅奉命在南北塘口一线作战,该师所属四十二旅旅长心存胆怯,师长于是让郭汝瑰与其交换职务,去代理四十二旅旅长。郭汝瑰任旅长后,带领全军与日寇反复拼杀,八千多人最后只剩两千多人,郭汝瑰也因此一战成名,成为著名战将。不久,第三战区前敌总指挥兼第十五集团军司令陈诚任命郭为五十四军参谋长。
武汉战役时,郭汝瑰大胆直言,否定国军原先布置的环形阵地,建议尽量利用山地,在武汉的外围作战,进行积极防御。他的这一主张得到了陈诚的赞同,特意指定郭汝瑰等重新部署武汉战役的作战计划。战后,郭汝瑰被提升为第二十集团军的参谋长,正式进入了国民党的高级指挥中心。
三向延安发送高级情报虽然身处国民党高层,但他对国民党的腐败等现象越来越不满,始终记住自己的共产党员身份。抗日战争结束后,国共两党摩拳擦掌,内战大有一触即发之势。此时的郭汝瑰急于寻找与组织取得联系,到延安去。
黄天不负苦心人,郭汝瑰最后和中共中央南方局负责人董必武取得了联系,郭汝瑰要求恢复自己的党籍,但是董必武并没有回答他,而是问道:“国民党最近要你干什么?”郭汝瑰如实相告 :“何应钦约我去美国任中国军事代表团团员,我不想去,我要求去延安。”董必武说:
“你可以去美国,多多调查了解美国,继续与我们保持联系,革命要看远些嘛!”其实,这是党组织对郭汝瑰的考验,毕竟,郭汝瑰脱离党组织这么久了,在这个敏感时期,谁也不敢轻易相信他人。
这边,蒋介石对于消灭共产党早就急不可耐,命令军政部几经策划,拿出了一个《国军战斗序列》方案。但是,蒋介石做梦也不会想到,自己的“爱将”郭汝瑰却将这份绝密情报转交给了董必武。正是因为有了这份情报,才为延安总部调兵遣将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由于深受陈诚器重,郭汝瑰官运亨通,一年内就从总参谋部办公厅副厅长升迁到国防部第五厅厅长,再到国防部第三厅(作战厅)中将厅长,后又随顾祝同到徐州担任陆军总司令部参谋长,进入了国民党最高军事决策机构,掌握了国民党军队行动的最高核心机密。
在作战厅工作时,郭汝瑰很多时候都是前脚刚制定好作战计划,下发给国民党军各部,后脚就通过情报网将作战计划传递给延安,为延安的决断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参考。1947年,国民党悍将张灵甫的整编七十四师在孟良崮全军覆没,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郭汝瑰将国军的作战部署告诉了解放军,并特意指出了整编七十四师的位置和路线。
淮海战役前夕,何应钦在国防部召开作战会议,提出“守江必守淮”的主张,决定集中优势兵力于徐州、蚌埠之间的津浦铁路两侧,寻机与共军决战,并责成郭汝瑰制定作战方案,送蒋介石审批。结果,这份作战方案还没有下达到有关国民党军队,就被郭汝瑰报达到解放军淮海战役前指,为淮海战役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俗话说,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郭汝瑰不断的像共产党发送情报,终究还是引起了国民党内一些人的怀疑。其中一个就是杜聿明,淮海战役时,杜聿明就曾当面大骂郭汝瑰:“你郭小鬼一定是共谍,发的命令都是把我们往共军包围圈里赶!”杜聿明后来还忍不住向蒋介石告状:“郭小鬼
清廉得不像话,他一不好女色,二不贪财,甚至连家里的沙发都打上补丁,言行作风很像是共产党员。”蒋介石呵斥道:“难道我堂堂国民政府的官员,都要到处捞银子才不是共产党?”
对郭汝瑰的怀疑,一直让杜聿明耿耿于怀。解放后,杜聿明进入功德林改造,1959 年大赦,他做了全国政协委员。杜聿明病逝前,郭汝瑰前去探望,杜聿明还抓住郭汝瑰的手说,我最后再问你一次,你当时是不是共产党?郭汝瑰没有正面回答,只说我们是信仰不同。
四 最大的“共谍”三大战役结束后,国民党的主力基本被歼灭,这时候,郭汝瑰认为他已经完成了自己任务,于是向党组织请求,离开国民党,到解放区去。党组织再一次拒绝了他的请求 :“你的愿望,党非常理解。不过经再三研究,认为你到解放区作用不大,预计解放军渡江后,蒋介石必然妄图巩固西南,那时必有一场恶战。你不如争取掌握一支部队,到解放军进军大西南时举行起义,这不是比到解放区作用更大吗?”
郭汝瑰于是继续潜伏在国民党内部,经过顾祝同保荐,蒋介石任命郭汝瑰为七十二军军长,并率军开往四川,这正是一个天赐良机。七十二军原本在淮海战役时就已经被歼灭,蒋介石的意思是让郭汝瑰重组七十二军,于是郭汝瑰将七十二军上上下下都换成了共产党人,七十二军成了国军内部一支完全被共产党掌握的军队了。
蒋介石飞抵重庆,召开大西南作战会议的时候,还特意问过郭汝瑰:“你的七十二军整训的怎么样了?”郭汝瑰回答道:“请总裁放心,七十二军绝对有信心打赢西南战役!”蒋介石满意的点了点头。
蒋介石还想着七十二军的主力能在成都一代和解放军决战,就在解放军入川之际,郭汝瑰马上率领全军一万三千人在宜宾起义。起义通电一公布,远在台湾的蒋介石气的差点没背过气去,跺脚大骂:“娘希匹,郭汝瑰,想不到他是一个最大的共谍。”美国的一家报纸评论的好 :“郭汝瑰以国防部作战厅厅长的身份,为国府‘运筹帷幄’之中,却让中共决胜千里之外,真是匪夷所
思,一大讽刺。”
五 建国后的郭汝瑰新中国成立后,郭汝瑰在南京军事学院任教十八年,但是并未公开郭汝瑰同志的身份,待遇按国民党投诚将官处理,因此在历次运动中受到冲击。1970 年,南京军事学院撤销建制,年过花甲的郭汝瑰回到重庆北碚定居。1980 年 ,73 岁的郭汝瑰经中组部批准重新加入党组织,时隔52年,半个多世纪,郭汝瑰终于重新恢复了党员身份。改革开放后,郭汝瑰被确定为副兵团级干部离休。
晚年的郭汝瑰将主要精力投入在编撰中国军事史和抗战正面战场史,耗时十余年,主编了一套六百余万言的《中国军事史》和厚厚两大本《中国抗日战争正面战场作战记》,填补了中国军事科学研究的空白 。并且还出版了《郭汝瑰回忆录》,这份回忆录一出版后,台湾方面舆论哗然,有的人甚至骂他为“叛徒”。对于这些流言蜚语,郭汝瑰只是坦然一笑说:“战争的胜败,决定于人心的向背。我早年就参加共产党,从来没有跟国民党干反共的事,说不上什么背叛。何况,背叛反共反人民的国民党,也是好事。”
1997 ,这位90岁的老人去世,结束了他传奇的一生。
宇智波富岳为什么自愿被杀?
他先是宇智波一族的领导人,然后才是宇智波富岳。
此处以TV鼬真传来分析。
他是一个好的且合格的领导者。
他带鼬上了第三次忍界大战战场,让鼬深刻的记得了战争的残酷,他说“听着,鼬,不要忘记眼前的光景。”
三战刚结束,宇智波有意推选他成为四代,他说“别提这件事了。”
三战刚结束,宇智波的族人询问他是否要回收卡卡西的写轮眼,因为那是宇智波一族的写轮眼,他说“听闻宇智波带土战斗的非常英勇,尊重他的意志吧。”族人想要提出意见说“写轮眼还是由宇智波回收为好吧”的时候,他说“战争刚结束,别生事。好不容易才得到和平,尽管时间短暂,但还是要努力维持,这是宇智波的责任。”
宇智波被团藏和三代安排迁址,连带警务部队被安排到了真·木叶角落,宇智波的族人不满,是他安抚了宇智波的族人。
当鼬开眼的时候,他为此感到欣慰,没有安慰死去队友的鼬。
当宇智波开始策划政变,即便他不想发动政变引起战乱,但他无法再劝说安抚族人,所以他成为领头者,站在了宇智波政变的最前端。
但他又是一个不合格的领导者。
他会隐藏万花筒的力量,让族人们不知道他真正的实力。
(PS:富岳的万花筒为TV原创,漫画中并没有。)
他会因为自己的儿子放弃抵抗,任由一族被鼬屠杀殆尽。
他是一个好父亲。
他会在佐助出生的时候高兴的抱着佐助不撒手。
他会抽空教导佐助和鼬忍术。
他以鼬为骄傲,而且不断的称赞鼬。
他会给鼬买喜欢的食物(虽然去丸子店的时候丸子卖完了。)
他会在私下和美琴不断的述说着佐助。
他会尊重鼬的选择。
他会为了避免父子相残而自愿赴死(在我看来这是他第一次将自己父亲的身份放在了宇智波一族领导者的身份前面。)
他会放心不下佐助将佐助托付给鼬。
他会安抚着鼬说“别害怕,这是你决定的道路,和你相比,我们的痛苦只有一瞬间,就算想法不同,我依然为你骄傲。”
他会对哭泣的鼬说“你真的是个善良的孩子。”
但他又不是一个合格的父亲。
鼬失去队友伤心难过的时候他不会去安抚鼬。
他总是以鼬来树立为佐助的标杆,以鼬的成果来要求于佐助,让佐助追赶着鼬(佐助考试成绩全年第一得到的是“继续以你哥哥为榜样吧”,教豪火球之术时,佐助的表现没有达到他的预期,从而说出“你果然还是做不到像鼬一样一点就通,或许对你来说还太早了吧”。)
他总是称赞着鼬而严格要求着佐助。
他让鼬进入了暗部。
他让鼬成为间谍,因此让鼬被夹在木叶与宇智波中间受尽折磨(此处指精神上,连鼬自己在离开木叶的时候也说,到底是木叶的眼睛还是宇智波的眼睛,连他自己也不清楚了。)
对这两兄弟,他将多数的重责压在了鼬身上,鼬的才能,智力都是他所骄傲的,相比下来,对于佐助他虽然从不称赞,并且以鼬为标准,但是在佐助表现出自己训练多时成功的豪火球之术的时候他也会毫不吝啬的说“不愧是我的儿子。”
或许他是想要佐助更加轻松的长大吧,所以才会不强行要求佐助达到鼬的程度,所以才会私下和美琴不断的说着关于佐助的话题。
他是一个好父亲,但他并不是一个合格的父亲。
他其实也期望和平。
当族人执意想要回收卡卡西的写轮眼的时候,他说
“战争刚结束,别生事。好不容易才得到和平,尽管时间短暂,但还是要努力维持,这是宇智波的责任。”
当族人不满木叶上层的迁址决断想要成为“钉子户”,纷纷要求富岳拒绝迁址的时候,他说
“你们的意见是对的,但其他家族也都接受搬离原址,不能只有宇智波拒绝。”
族人不满发声的时候。
“条件方面我会再做交涉,但是,搬家是非接受不可的。”
当宇智波策划政变的时候,他隐藏着自己的万花筒写轮眼,因为他知道当族人得知万花筒的存在的时候,对于政变,族人们或许会更加疯狂。
富岳出场不多,但他的几句话已经决定了不少事。
第三次大战对鼬说“听着,鼬,不要忘记眼前的光景”
这句话让鼬深刻铭记战争的残酷,也正是因为看见了战争的残酷,鼬才会那样的深爱和平。
族人提起推荐他成为四代火影时他说“别提这件事了。”
先不提富岳能不能当上火影,只是这一句话,水门就少了一个劲敌,有宇智波一族为后盾,如果富岳想要当火影,毫无疑问是有着不小的竞争力的。
族人要求回收卡卡西的写轮眼的时候他说“听闻宇智波带土战斗的非常英勇,尊重他的意志吧。”
如果他当时说的是回收,写轮眼的卡卡西还存在吗?毕竟宇智波一族的写轮眼,由宇智波回收也很正常,即便那是带土送出去的。
我觉得基本就是这样一个人吧。
自相矛盾,但又很充实并且很真实。
对这个人物我是从一开始的不喜到后来的同情的。
他既有身为领导者的果决(领导一族策划政变)。
也有身为一个父亲的私心(任由鼬将一族屠杀殆尽而不阻拦,因为不想父子残杀。)
他既有为一族牺牲自己一家的觉悟(把鼬送去当间谍。)
也有身为父亲保护子女的私心(将佐助托付于鼬。)
他既有表面上对子女的严厉(对鼬和佐助的各类要求。)
也有私下对妻子谈起子女时的侃侃而谈(和美琴讨论佐助的话题。)
身为一族的领导者,他有太多的无奈。
身为一个不善言辞的父亲,他对儿子们的教育是有些失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