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游之血狐杀戮怎么玩,闹书荒了求男主角实力很强?

2023-07-12 16:25:03 41阅读

网游之血狐杀戮怎么玩,闹书荒了求男主角实力很强?

《幽冥仙途》 〈冷面人生〉 《飞升之后》 《风起紫罗峡》 《斩风》 〈黑榜》 《禁果》 《狙击王》 《网游之血狐杀戮》

石勒为何评价曹操和司马懿狐媚取天下?

后赵政权开国君主石勒,宣称曹操和司马懿一样,都是「欺孤儿寡母,狐媚以取天下」。此言广为流传,却甚是狂妄无知。

网游之血狐杀戮怎么玩,闹书荒了求男主角实力很强?

石勒原系羯人一介亡虏,被匈奴汉国擢拔为大将,委以方面大员之任,却反叛自立,取而代之,而匈奴贵胄、旧日同僚也被他大肆杀戮,其生平行径又有何资格来鄙薄司马懿和曹操的“不忠”呢?

羯赵高祖明皇帝:石勒

东晋名将祖逖,不过数千人马的一支孤军北伐,便势如破竹收复河南,石勒便再也不敢与之敌对,反而要主动遣使求和。

【时晋征北将军祖逖据谯,将平中原。逖善于抚纳,自河以南多背勒归顺。勒惮之,不敢为寇。】

曹操一生,平定羌虏、扫灭乌桓、压制匈奴、降伏鲜卑,令四方胡夷在汉末乱世不能乘中原虚弱为祸,西晋末年同样天下大乱,北方汉人群雄,再无一人具有曹操这等雄韬武略,方得五胡乱华。

若真以曹操“鞭挞宇内、芟夷群丑”的手段,石勒真要与其竞逐天下,也就是个和乌桓酋长蹋顿一样马前悬首的下场。

而司马懿虽然统军能力不及诸葛亮,直接对垒时屡次避战,但能和被后世“三代以下一人”的国士无双之才持久抗衡,令其屡次北伐无功,也算殊能难得。

此外司马懿更有闪电战奔袭上庸灭孟达、百日扫平辽东公孙氏、多次对东吴用兵取得大胜的战绩,同样不是连祖逖一只孤军都奈何不了的石勒可比的。

以石勒这点远远不及曹操、不及司马懿的本事,竟自称可与“允冠百王”、起兵三年便入主洛阳称帝的汉光武帝刘秀「并驱于中原,未知鹿死谁手」,足见此人毫无自知之明。

曹操生前,可以让东吴孙权在名义上归顺称臣,石勒却连让东晋和他平等对话、互通使者,承认南北朝局面都做不到。

石勒贬损曹操、司马懿的话,首先不过是基于自己和司马氏晋朝为生死大敌的立场,一时泄愤之语,并通过贬损魏、晋两代中原王朝的实际开国君主,来达到打击此时在他统治下的北方汉人的民心士气罢了。

当然,石勒此言另一大目的,便是敲打自己的侄儿、后赵政权的首席重臣、骁将石虎,

羯赵中山王:石虎

石勒的羯赵军队,已经是五胡乱华时代,一众胡虏中行径最凶残、罪恶最大的一支军队。他们屠城坑俘如家常便饭,屠刀下鲜有幸存。

如攻破邺城,杀害万余人,掠妇女珍宝而去;攻克白马,坑杀百姓三千余口;攻克长陵,坑杀降卒万余人;攻克泰山郡,坑杀徐龛部众降卒三千人;宁平城之战,纵骑围射几十万已放弃抵抗的东晋军民,将他们斩尽杀绝。

而石虎是石勒最倚重的大将,为人贪虐嗜杀,残暴程度远胜石勒,近乎到了恶魔禽兽的地步,攻克青州首府广固时,石虎一次就坑杀曹嶷部众降卒三万人,并在石勒默许下,大开杀戒,将治下郡县众多的偌大青州(今山东省大部分地区),杀得只剩七百个活口。

石勒定都襄国,建立后赵政权后,很少再亲自领兵,因而常年在外征战的石虎,便趁机培植亲信,掌握了军政大权。

石勒想传位给自己的儿子石弘,封其为太子,同时为了安抚石虎,将他父子都封为王。

然而信奉游牧民族“强者为尊”传统的石虎,一向以石勒当然继承人自诩,因而对此极为不满,竟然公开扬言,等石勒一死,便要杀光其子孙。

太子石弘的舅父程遐,为后赵右仆射、吏部尚书,和另一重臣程光多次向石勒进言,石虎父子手握重兵,嚣张跋扈,将来必要谋朝篡位。石虎竟派遣属下亲信士兵数十人,夜闯程遐家中,当着他面,将他的妻妾女儿尽数凌辱,事后剥光她们衣物扬长而去。

然而虽然石虎如此狂妄霸道,石勒却下不了决心将他绳之于法,为自己儿子杜绝后患。这是因为羯人原本是个人口远不及匈奴、鲜卑的杂胡小部,要统治汉人人口占绝对多数的中国北方,根基十分薄弱。

石勒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基础,便裹挟了其他各自非匈奴、非鲜卑、非氐、非羌的许多杂胡部落,和羯人混而为一,并规定汉人必须尊称为这些杂胡部落为“国人”,禁止称他们为“胡人”,“羯人”,违者重惩;还允许这些“国人”随意劫掠汉族百姓。即使是汉人高级官员,这些“国人”也可以向他们任意索取财帛,免受责罚。

石勒通过推行如此严酷的种族隔离制、民族歧视和压迫制度,才以汉人血肉滋养,生造出一个以羯人为核心的几十万人口的“赵国国人”族群,进而让他们基于共同既得利益立场,都产生对羯人的民族认同,对后赵和石氏皇族的国家政权认同,进而极大扩张了羯人的部众人数。

然而,在这种羯人的民族意识塑造过程中,石虎因其生性凶悍,战功赫赫,同样得到了羯人部族的广泛认同,仅仅在石勒一人之下,远非石勒那些毫无战功的儿子可比。

因此,一旦石勒为自己传位于子的私心,清洗石虎父子及其党羽,对尚未完全成型的羯人民族意识,无异于一次毁灭性打击,而对整个后赵政权,也是伤筋动骨的大损失,再也难以压制汉人和其他人数较多的胡族(氐、羌、匈奴)的反抗,年事已高、行将就木的石勒,难以承受这样的损失。

石勒在宴请高句丽国来使时,借古喻今,大发宏论,希望自己死后,野心勃勃的侄儿石虎莫学曹操、司马懿,欺负自己的“孤儿寡妇”。否则纵然纵然英雄一世,奠定新朝,也难逃后世讥评,千秋骂名。

然而,这种言语上的敲打,汉人大臣固然是满口阿谀,以为高论,齐呼万岁,

而石虎这种尸山血海里杀出、一刀一剑打下功名的凶徒,却只会当它是一钱不值的耳旁风,反而更进一步证明这个老叔叔已经是枭雄暮年,色厉内荏,拿不起刀,开不得弓了。

没过多久,石勒便在忧心儿子暗弱无能、石虎势大难制的绝望中死去,他在遗诏中言道:【司马氏汝等之殷鉴,其务于敦穆也。中山王(石虎)深可三思周霍,勿为将来口实】,乞求石虎念及司马氏的前车之鉴,希望他安心做自己儿子石弘的周公、霍光,何其天真!

足见他此时已完全不能制约羽翼丰满的石虎,对其束手无策,只能无可奈何地哀乞了。

曹操曾言「不得慕虚名而处实祸」,实在是所有英雄枭雄人物的共识。以石虎的凶蛮,又怎会将石勒那点虚弱无力的告诫当真?他当即发动政变,杀掉一向反对他的汉臣程遐、徐光等人,自称丞相、魏王、大单于,夺取中枢大权;接着很快出兵,打败了反对他的关中石生、洛阳石朗等人,进而连“禅让”的仪式也不屑,拒绝石弘主动让位,而是将其母子废位杀死。

——与其学曹魏、司马晋朝,留了汉献帝刘协、魏元帝曹奂性命而礼遇之,尚且遭到石勒这种人讥嘲,倒不如索性杀掉石勒的“孤儿寡妇”,免除后患,一了百了。

羯赵天王、太祖武皇帝:石虎

石勒生前杀戮汉民无数,死后妻儿尽数被杀,一生基业为人作嫁,原是报应不爽。他一生皆与此时代表华夏正统的晋王朝为敌,血仇早不可解。然而现代社会某些不喜欢曹操或司马氏晋朝的人,定要将这个杀人魔头的疯言疯语如获至宝,奉为至理,实则已将自己偏狭的个人喜好,放在了民族感情之上。

而石虎掌权后,更变本加厉穷兵黩武、残虐汉民,终有汉家英雄冉闵英雄一怒,充当历史的执剑人,将石氏皇族众多子孙,连同整个助纣为虐的羯民族都彻底灭绝。

冉魏皇帝:冉闵

这才是历史真正的无情审判,也是对此等妄评华夏英雄的胡酋,最好的讽刺和嘲笑。

猫为什么要和老鼠过不去?

感谢邀请,猫为什么要和老鼠过不去?仅仅是因为好玩吗?当然没有这么简单。这里的猫主要指农村或者野外的猫咪,这些猫为了生存得吃东西啊,而老鼠之所以成为猫的常见食物,主要因为老鼠数量多比较常见,老鼠体型较小猫咪稳赢,老鼠不会飞猫咪好抓。

01|猫咪成为捕鼠高手的原因

记得小时候笔者家里一直养猫,当时左邻右舍谁家要是闹老鼠了,就会来我家把猫咪借走两天,两天后,他家的老鼠或是被我家猫咪吃了,或是被我家猫咪吓走了,反正老鼠的危机很快就解除了。猫咪是食肉动物,过去每家的条件都不是太好,猫只能吃剩饭、剩菜,猫咪想在主人家里吃到肉很难,可猫咪又馋,所以只能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了,这样慢慢练就了捕鼠的高超技能。

02|老鼠的特点决定了被猫抓的命运

老鼠具有繁殖快、数量多、体型小等特点,同时老鼠除了能为猫咪提供高质量的瘦肉外,还可以为猫咪提供猫咪不能自己产生的牛磺酸、维生素以及相关矿物质,老鼠皮还可以促进猫咪消化,导致了猫咪愿意捕捉老鼠打牙祭。其实,养猫的人都知道,猫咪除了捉老鼠外,也会捉小鸟等幼小动物,只是其它小动物没有那么好抓,所以猫咪更愿意抓老鼠。

03|宠物猫为什么不抓老鼠了

现在养猫的人都知道,无论是城市里的猫咪还是农村的猫咪,现在几乎都已经不抓老鼠了,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现在生活条件好了,人们可以给猫咪提供更多的好吃的,有好吃的了,猫咪能够满足自身生长、生存需要,自然就不抓老鼠了。现在少数猫咪之所以还抓老鼠或者其它小动物,主要是为了玩,因为猫咪是特别贪玩的动物,它有时候会抓老鼠等小动物玩,并不是为了吃。

总结

综上,并不是猫咪真的想和老鼠过不去,主要还是因为生存的需要,而老鼠恰好在猫咪食物链的下端,所以猫咪会抓老鼠,弱肉强食是自然法则,我们没必要去干涉和评论。

为什么孙悟空大闹天宫时很厉害?

1、孙悟空在大闹天空时厉害是因为他孤身一人(他的几个结拜兄弟早就没影了)没有后顾之忧。那时他是妖是魔在那些大神眼里啥都不是

2、闹天空时是为自己打拼,可以说是拼命地,俗话“光脚的不怕穿鞋的”天上那些神仙他们就相当于打工的,职位和俸禄都是固定的出力不讨好的事你你会干吗

3、五行山下一压就是500年,就像游戏里的号一样,别人都在打怪升级你却被封号了,等解封时你已经差别人一大截,能打得过吗

4、取经时孙悟空的主要任务时保护唐僧,虽说有的妖怪武力值不咋地,但往往他们的法宝很厉害(在西游记中法宝占绝对地位)

5、最后他也看出来了,厉害的妖精一般都有后台,出出力就行,做做样子让上司(唐僧)知道自己没有偷懒,每次唐僧在的时候悟空总是很积极的

以养士著称的齐国公子孟尝君为何落了个被灭族的下场?

战国末期,魏国的信陵君、赵国的平原君、楚国的春申君以及齐国的孟尝君,因他们都是王公贵族,所以被称为“四公子”。其中,魏国的信陵君有君子道义,而齐国的孟尝君虽然名气最大,但后世对他的评价却最低。

荀子在《臣道》中说:“上不忠乎君,下善取誉乎民,不恤公道通义,朋党比周,以环主图私为务,是篡臣者也。......韩之张去疾、赵之奉阳、齐之孟尝,可谓篡臣也。”由此可见,荀子早已把孟尝君的本质说尽。

“战国四公子”的结局都不怎么好,虽然齐国的孟尝君得以安享晚年,但是他晚年孤立于各诸侯国之间,无依无靠。在他去世之后,他的子孙被屠戮殆尽,惨遭灭族。

孟尝君之所以落得如此悲惨的结局,根源在于他自己。可谓是成也“养士”,败也“养士”,最后自己玩死了自己。

孟尝君本名田文,“孟尝君”是他的谥号,他的祖父是一代霸主齐威王,父亲靖郭君田婴曾是齐国的相国,掌握朝政十余年。

田婴为人怙势弄权,营私舞弊,他把国家每年年终的财政总结和财政结算纳入自己的“私库”,家积万金,使得齐国祸乱始生。

由于田婴懂得拍马溜须,欺瞒主上,因此齐威王将富庶的薛邑赐给他作为封地,所聚敛和囤积的财富都据为己有。

齐威王去世之后,齐宣王继位。田婴跟齐宣王合不来,因此齐宣王差点杀了田婴。于是,田婴不得不回到了封地薛邑。

作为齐国的头号权贵,田婴是妻妾成群,儿孙满堂,仅儿子就有40多个,孟尝君田文就是其中之一。

田文的出身并不高贵,他的母亲只是田婴的一个妾。由于田文出生日期是五月初五,按照齐国的风俗,五月出生的孩子,长到与门一般高时,会对其父母不利。因此,田婴让把这个不吉利的孩子扔掉,但是田文的母亲却偷偷把孩子留下并抚养成人。

按照古代的宗法制度,田文原本没有资格继承父亲的爵位和家产,他之所以能在田婴40多个儿子中脱颖而出,是因为天性聪慧绝顶,思维敏捷,为人能言善辩,因此引起了父亲的重视。

后来,田文建议父亲招揽天下贤士,豢养门客,以壮大家族势力。从田文所提的建议来看,他是一个具有政治远见和野心的人。田婴正是看出了儿子的政治才能,首肯了他的建议,并让他开始全权负责家中接待宾客这一任务。

田文在人际交往方面颇具天赋,凡是田文接待的宾客,对他是赞不绝口,于是宾客纷纷向田婴推荐,让田文成为家族继承人。为了家族的长远发展,田婴接受了宾客的建议。

田婴死后,田文继承了“薛公”的爵位以及封地薛邑。从此以后,他完全按照自己的想法来招贤纳士,门下食客时常保持在数千人的规模,开创了战国时期大规模“养士”的先河。

随着门客的日益增多,田文的名声逐渐传到了列国,天下人都认为田文仁义道德,尊贤重士。

战国初期,魏文侯也曾有过“养士”的先例,但那时候所谓的“士”,门槛极高,而且人数也不多。除非具有经天纬地的大才,否则根本不会受到魏国的青睐。

田文“养士”的目的,并非是为齐国招揽人才,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有能扬文之名,止文之过......”,只要能让自己出名的就可以,不论什么出身,什么来历。

于是田文对天下敞开大门招收门客,其标准几乎毫无下限,来者不拒。门客中诸侯宾客和违法犯罪的逃亡者,以及鸡鸣狗盗之徒,比比皆是。其中混的差的门客可以讨口饭吃,不至于沦落街头;那些表现突出的门客,甚至可以飞黄腾达、改变人生。

田文豢养门客,使得薛邑成为专门吸纳逃犯的法外之地,不但自己成为一方恶霸,而且还败坏了薛邑的风气。直到西汉时期,司马迁查访薛地时,当地的民风仍然败坏。

劣币驱逐良币,当田文的门下聚集这样一群上不了台面的门客时,那些真正具有大才的人自然不愿与其同流合污。所以,在一些关键事情上,由于人才的缺乏,田文身边的那些门客从来没有为他提出过积极、正面的建议。

当秦昭襄王久闻田文的贤名后,便邀请他前往秦国担任相国。当时田文身边数千门客,却没有一个人提醒他这背后的利害关系,反而是周天子的使者苏代 用“土偶、木偶”的比喻,暗示田文秦国是虎狼之国,一旦背井离乡前往,很可能就回不来。苏代一席话点醒了田文,使得他最终放弃了仕秦的念头。

多年之后,秦昭襄王再次邀请田文前往秦国担任相国,此时没有了苏代的阻止,田文在他众多门客的前呼后拥下,来到秦国,然而这次差点把小命丢在了这里。

作为齐国人的田文,在秦国出任相国,势必引起秦国一些朝臣的不满,于是他们轮番劝说秦昭襄王:“孟尝君贤,而又齐族也,今相秦,必先齐而后秦,如此,秦危矣。”

最终,秦昭襄王罢了田文的相国之职,并将他软禁起来,打算杀掉。但是田文靠着那些鸡鸣狗盗的门客,经过一番险象环生的逃亡,侥幸离开了秦国。

田文在归国的途中,经过赵国,赵国的平原君热情地招待了他。赵国的百姓听说田文显德,都想来一睹他的风采。然而赵国人见到田文后大失所望,戏言他身材瘦小。田文听闻后大为恼火,带领门客屠杀了几百人,毁了一个县,这才离去。

田文心理之变态,由此可见一斑。但是他的那些门客非但不替他解围、劝解,反而跟随他屠杀一个县的无辜百姓来发泄。

田文回到齐国后,齐湣王也想笼络他,于是让他做了齐国的相国。出于对秦国的怨恨,田文计划联合魏国和韩国攻打秦国。此时,田文的门客中还是没有一个人指出这个方案不可行,反而是苏代再次指出了这个方案的不足,并说服田文放弃攻秦的计划。

那些真心实意帮助田文的门客,却得不到他的重视。一个叫魏子的门客帮助田文前往薛邑收取租税,擅自做主以田文的名义免除了一位大贤的赋税。田文知道后非常恼怒,于是辞退了魏子。

几年后,田文的属下田甲反叛,虽然叛乱很快得以平息,但是齐湣王却怀疑此事和田文有关,于是要治罪于他。田文一看情况不妙,便立即逃走。

当初那位被魏子免税的大贤,此时站了出来上书齐湣王,以自己的性命担保田文不会作乱,为了证明自己所言非虚,其后便在宫殿门前自刎而死。

齐湣王被这一幕深深震撼,亲自追查此事,发现田文的确被冤枉,于是想召回田文。田文察觉到齐湣王召回自己是想除掉自己,于是以生病为由,请求辞官,回薛邑养老,得到了齐湣王的批准。

即使田文待在自己的封地,但仍然对齐国的权力念念不忘,甚至不惜危害齐国的利益。当他得知秦国人吕礼担任齐国的相国之后,为了自己在齐国的利益不受侵害,他竟然致信秦国的相国魏冉,鼓动秦国攻打齐国,以此把吕礼驱逐出齐国。

为了自己的私利,田文对自己的母国都是如此。他虽然豢养的门客众多,但是大多数门客只具备插科打诨的小聪明,并无大才;像魏子这样眼界高、独具眼光、善于拉拢人心的智者,根本不会受到只图眼前利益的田文的青睐。

当然也有例外,田文掌管薛邑,不但有地租,而且还放高利贷盘剥民间。他曾派门客冯谖前去收债,原本是想让冯谖暴力讨债,但冯谖却给他做了一个人情。

冯谖把所有欠债的人集合起来,用收来的钱买来酒肉招待欠债的人,并当众把所有的欠条烧毁,当地百姓都大感田文的恩德。

冯谖回来交差,说用收到的钱为田文买来了‘义’。虽然田文心中不悦,认为没有这个必要,但是也没有责怪冯谖。

不久之后,齐湣王听信谗言,让田文交出相印,退隐封地薛邑。当田文快要到达薛邑时,百姓出城十里相迎,此时的田文才明白冯谖买“义”的用心。

田文担任齐国相国的目的,并非是为了富强振兴齐国,而是为了提升自己的名望,增加自己的私利,扩展自己的势力,从而达到自己的政治目的。他担任齐国相国期间,专制国权,纵容贪污,使得齐国大乱,但是也做了几件有利于齐国的大事,为齐国的强盛做出了巨大贡献。

先是齐国、秦国、韩国联合攻打楚国,经过垂沙之战,打垮了楚国,极大地削弱了楚国的实力。之后,齐国、韩国、魏国合纵攻打秦国,一举攻破函谷关,迫使强大的秦国求和。

随着名声越来越大,田文也越来越专权,以至于齐国人都知有田文而不知齐王,齐湣王感受到了来自田文的威胁,心里越发不踏实,因此想彻底除掉田文。田文获悉后,立即逃到了魏国。

田文之所以在齐国立于不败之地,其根本原因在于他掌握着齐国的相位。一旦失去相位,则封地不保;没有封地,则门客散去;门客散尽,则权势全无。因此,田文被逐出齐国的那一刻,就意味着他在齐国的基础会被连根拔起,他的家族将会走向凋零。

田文到了魏国后,担任了魏国的相国。此时的田文,对齐湣王已是恨之入骨。之后,燕国和齐国交战,为报私仇,田文在魏昭王的支持下,运用自己强大的政治资源,联合了楚国、秦国、赵国、魏国、燕国五国共同伐齐。

为了一己私仇,田文不惜勾结外敌灭自己的母国。整个战国时期,也只有田文一人干出过这种无耻之事,此时的田文已彻底沦为一个叛国者。因此,后世的人非常鄙夷田文,司马光对他的评价是“上以侮其君,下以蠢其民,是奸人之雄也”。

当然,田文伐齐的主要目的还是为了夺回薛邑的自治权和控制权,以继续利用薛邑的富庶达到自己的政治目的。

五国联军在燕国大将乐毅的指挥下,在济水(在今山东济南西北)大败齐湣王亲率的三十万齐军。联军之后一路攻击前进,直到攻占齐国都城临淄。

经此浩劫,齐国几乎亡国,齐湣王本人逃到莒城之后也被部下残酷虐待而死。曾经强盛的齐国,从此奄奄一息,彻底退出了大国博弈的舞台。

当田文悍然组织五国伐齐时,没有一个门客向其指出攻打自己母国的举动是荒唐和无耻的。他们应该清楚,田文在各诸侯国之间拥有的地位,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齐国这个强大的后盾。

后来,魏国的信陵君魏无忌也遇到和田文类似的状况,但是由于身边门客质量的不同,最终的结果也是天差地别。

魏无忌因窃符救赵而得罪了兄长魏安釐王,被迫出走赵国,一待就是十年。当秦国攻打魏国时,魏王派人前来求救,但魏无忌担心魏王恼怒自己,因此不敢答应。

此时,门客毛公、薛公对魏无忌说,公子之所以在赵国受到尊重、名扬列国,其原因是有魏国作为后盾。如今秦国攻打魏国,公子却毫不顾念岌岌可危的魏国。秦国一旦攻破大梁,夷平公子先祖的宗庙,您还有什么脸面活在世上呢?

最终,魏无忌回到魏国,魏王任他为上将军。各诸侯国闻讯,纷纷派兵救援魏国。此战,秦国大败而退。

田文和齐国之间的关系,就犹如魏无忌和魏国之间的关系,都是毛和皮的关系,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然而,田文的门客中却没有人为其出谋划策、协调关系,更没有人出面阻止田文组织五国伐齐的愚蠢行为。这也进一步说明,田文的那些门客,只是一些趋炎附势、唯利是图的小人而已。

田文虽然重新拿回了薛邑,但此时的薛邑早已不是当年的薛邑。从地理位置上来说,薛邑早已成为齐国的一部分。齐国可以把薛邑作为封地赏赐给臣子,但绝不会允许薛邑独立。

当齐国侥幸复国之后,身份尴尬的田文只能守着自己的薛邑,无所归属。虽然此时的薛邑是田文的私产,但说到底田文本人也是齐国的一部分。因此,薛邑虽说属于田文,但本质上还是属于齐国。薛邑要想脱离齐国,实现与齐国共存的两个政体,齐国绝不会答应。

和平年代的政治需求,主要通过发展经济来实现;战争年代的政治需求,主要通过兼并土地来实现。不同模式,最终造就的结果也不同。

田文所处的战国末期,是战争最为高频的时期。薛邑能否独立并不是取决于它的实力,而是取决于当时各诸侯国,尤其是魏国的意愿和需求。如果拿薛邑能为魏国换来更大的利益,那么魏国绝对不会犹豫。

田文在世时,可以凭借自身多年积攒下来的影响力,勉强维持薛邑的独立性。但是不管他的影响力有多大,薛邑终究是要回归齐国,这是形势所致,趋势所致,发展所致。

一个人的能力再强,也抵挡不住形势的洪流。田文只能延缓覆灭那一天的到来,但是无法阻止那一天的到来。

田文去世之后,他的儿子们为了争权大打出手,齐国和魏国做出利益交换之后,一同出手攻下薛邑,田文一族被悉数诛灭,没有留下一丝的血脉。

作为一个政治精英,不但要懂得掌握权力,也要懂得放弃权力。田文如果能够放下心中的执念,把薛邑及时交还给齐国,那么他还有机会保全自己的名声和家族的地位。但是他没有这样做,他想把薛邑占为己有。最终却落了个身败名裂,全家被诛的下场。

田文死后,谥号“孟尝君”。但是后世对孟尝君的评价并不高。赞扬他的人,认为他用人不拘一格;反对他的人,则认为他是沽名钓誉的奸雄。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