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女的踪迹,川菜里面最受欢迎的是那一道菜?
皇女的踪迹,川菜里面最受欢迎的是那一道菜?
感觉说到川菜的最受欢迎,不应该只有一道菜!
因为川菜百菜百味,每个人都有自己心中的top1
那我们不放总结一下川菜里面最受欢迎,点击率最高的top10
说不定就有一款是你最爱的呢
我们先说说川菜的特点川菜特点:一菜一格,百菜百味。
川菜有麻、辣、甜、咸、酸、苦六种。在六种基本味型的基础上,又可调配变化为多种复合味型,在川菜烹饪过程中,如能运用味的主次、浓淡、多寡,调配变化,加之选料、切配和烹调得当,即可获得色香味形俱佳的具有特殊风味的各种美味佳肴。
川菜特点是突出麻、辣、香、鲜、油大、味厚,重用“三椒”(辣椒、花椒、胡椒)和鲜姜。调味方法有干烧、鱼香、怪味、椒麻、红油、姜汁、糖醋、荔枝、蒜泥等复合味型,形成了川菜的特殊风味,享有“一菜一格,百菜百味”的美誉。
川菜的复合味型有20多种,如咸鲜味型、家常味型、麻辣味型、糊辣味型、鱼香味型、姜汁味型、怪味味型、椒麻味型、酸辣味型、红油味型、蒜泥味型、麻酱味型、酱香味型、烟香味型、荔枝味型、五香味型、香糟味型、糖醋味型、甜香味型、陈皮味型、芥末味型、咸甜味型、椒盐味型、糊辣荔枝味型、茄汁味型等等。
1,鱼香肉丝食材:
瘦肉、木耳、水发笋、葱、姜、蒜、泡椒、盐、白糖、醋、生抽、水淀粉
做法:
1)木耳切丝、笋切丝、精瘦肉切丝、葱姜蒜切末
2)盐、白糖、醋、生抽、水淀粉,调成酱汁
3)泡椒切碎。传说,正宗鱼香肉丝要用新繁牌泡椒
4)油烧七成热,下肉丝翻炒,下葱姜蒜末翻炒,下泡椒翻炒,下木耳、笋翻炒,放酱汁翻炒,起锅
2,麻婆豆腐用料:嫩豆腐 500g、牛肉末 100克、郫县豆瓣酱 2大匙、生抽 1匙、白糖 1小匙、料酒 1匙、葱 2根、蒜 4瓣、姜 3片、高汤 适量、花椒 15克、水淀粉、植物油 2大匙做法:
1)准备所需材料
2)豆腐切丁,放入加盐的开水中浸泡10分钟,捞出沥水备用
3)炒锅放植物油,放入花椒,小火炒香后捞出花椒粒不要。再放入姜末、蒜末、葱末、豆瓣酱,用小火炒香并炒出红润的红油
4)加入牛肉末炒至肉末变色断生
5)放入豆腐丁
6)再加入高汤(或水),加少许糖和生抽,煮3-5分钟左右
7)用水淀粉勾薄芡
8)煮至汁浓亮油时盛撒葱花装盘即可,还嫌不够麻的再撒把花椒粉
3,水煮肉片1、将瘦肉切成约5厘米长、2.5厘米宽、0.3厘米厚的大薄片(只是大概,不用严格衡量,总之薄一些会比较好),如果觉得不好切,可以将肉放入冷冻室稍冻,待肉有些硬时切片,用淀粉、料酒、盐和少量水将肉抓匀稍腌待用;
2、菜洗净,叶用手撕成大片,白菜帮子用刀斜切成薄片;葱洗净切成葱段;干辣椒用剪刀剪成段待用;郫县豆瓣剁碎待用;
3、炒锅内倒入30克油,放入干辣椒段和花椒用中火炸至呈棕红色,捞出待用;
4、转大火,将葱段放入炒锅内炒香,再放入白菜炒断生,铺在大碗内待用;
5、锅烧热,再倒入30克油,放入郫县豆瓣和姜末炒香,直到炒出红油;
6、加入高汤,烧沸;
7、将腌好的肉片放入锅中,用筷子拨散,待肉片煮至散开变色时,加入酱油、鸡精、糖调味;
8、将肉片和汤汁一起倒入铺好白菜的大碗中;
9、将事先炸好的干辣椒和花椒剁碎,撒在肉片上,蒜末也均匀撒在肉片上;
10、锅洗净擦干,放入40克油,烧至9成热(冒烟),然后将热油均匀浇在肉片上即可;
4,毛血旺用料:
鸭血、鳝鱼、火腿、牛百叶、黄豆芽、莴笋、土豆、金针菇、金针菜 水发、木耳 水发、生姜、大蒜、干红椒、八角 2颗、桂皮 1块、花椒、鸡精、料酒、盐 少许、猪骨汤 500ml、麻辣火锅底料 50克
做法:
1)荤菜类:将牛百叶先用温水浸泡20分钟,切成长状。鳝鱼开肚去肠,将身子斩成5厘米长段。火腿切成长条状。猪血切成粗条状;
2)素菜类:金针菜用冷水泡发,摘去根部。黑木耳用冷水泡发,摘去根部,手撕成小块状。莴笋和土豆切成薄片状,金针菇切去根蒂部;
3)调味料:将生姜和大蒜切成大颗粒状,干椒切成小段洗净。准备好火锅底料;
4)锅内烧开水,将金针菜和木耳放入氽烫片刻。再分次放入牛百叶,鳝鱼段,及猪血氽烫;
5)倒掉锅内的水,在锅内注入猪骨汤500ml,加入麻辣火锅底料,鸡精,煮至底料溶化,如果不够咸,再加少许盐;
6)先加入土豆片煮约2分钟,再加入金针菜和木耳煮约2分钟,接着加入鳝鱼段及牛百页,火腿,黄豆芽,金针菇。最后才加入猪血煮至汤再度沸腾;
7)将煮好的材料及汤放入一只大碗内;
8)锅内放1/3饭碗油烧至7成热时,放入花椒小火炒至变焦色,将花椒捞出;
9)再将姜,蒜,干红椒,八角,桂皮放入小火炒至红椒和姜蒜变成焦黄色,将八角和桂皮捞起
10)再将滚烫的热油及干椒,姜,蒜粒淋在食材表面即可上菜
5,宫保鸡丁主料:鸡腿上段2只,花生米
配料:大葱1/3根,蒜2瓣,姜1片,花椒和干辣椒各一大把,料酒,郫县豆瓣2茶匙
调味:生抽:香醋:白砂糖=2:1:2,淀粉1-2茶匙
1. 大葱切段,姜蒜切丁备用
2. 干辣椒去籽,切成段。和花椒一起加少许水泡软
3. 鸡腿上段去皮去骨。
4. 在去骨鸡腿揉上以十字花刀的样子轻轻地剁一下让肉松弛。然后切丁
5. 鸡肉丁加准备好的姜蒜丁,再加少许料酒抓匀腌制30分钟
6. 花生去皮后热油炸(泡一下温水就很容易去皮了)
7. 也可以用炒的~总之就是花生弄酥脆就可以了
8. 生抽,香醋和白砂糖以2:1:2的比例调好,加入之前泡香料的水以及1-2茶匙淀粉搅
9. 起油锅,下大葱以及泡好的花椒和辣椒煸炒出香味
10. 加入郫县豆瓣慢慢煸炒出红油 川菜做法大全
11. 下腌制好的鸡丁快速翻炒1-2分钟
12. 倒入准备好的调味汁迅速翻炒至芡汁均匀挂在鸡肉上,加入准备好的花生拌匀。起锅
6,口水鸡食材:500g鸡腿、适量油、适量盐、适量葱姜大蒜、适量八角做法:
1)鸡腿洗净,用少许盐和料酒抹匀,腌制10分钟;
2)锅中注入没过鸡腿的水,添加葱姜和料酒,大火烧开,撇去浮沫,转中火煮6分钟;
3)关火后盖盖子继续焖10分钟,捞出,放入冰水中浸泡5分钟,捞出沥干水分,手撕成条;
4)用生抽、糖、醋、味精调个味汁浇在鸡肉上;
5)取一只干净耐热的碗,放入辣椒面和少量盐;
6)另起锅烧热,放两大勺植物油,放入麻椒、葱姜蒜、八角、麻椒、香叶、桂皮小火慢炸出香味;
7)用滤网过滤,把热油倒入盛放辣椒面的碗中,调和均匀;
8)取两勺炸好的麻辣红油淋在鸡肉上,撒少上香菜段和熟芝麻
7,回锅肉用料:
猪肉 400克、连皮五花、青蒜 2根、青椒 1颗、红椒 1颗、姜片 5片、郫县红油豆瓣酱 1勺半、料酒 1大匙、生抽 1大匙
做法:
1)连皮猪肉,去毛洗净,放入冷水锅内煮至熟,变硬身;
2)将煮好的猪肉冲洗干净放凉,切成薄而大的肉片;
3)锅内仅放一茶匙油,放入肉片和姜片,用小火慢慢煎炒至出油,表面色泽变金黄色;
4)加入1又1/2大匙红油豆瓣酱;
5)翻炒至出红油后,再放入一匙生抽,料酒翻炒片刻。(如豆瓣酱放的多,也可免放生抽,不然会太咸);
6)投入青蒜白及红,青椒;
7)翻炒至青蒜白及红,青椒断生即可;
8)最后放入青蒜叶,翻炒片刻即可出锅
8,梅菜扣肉食材:600g五花肉、100g甜梅菜、适量盐、适量姜、1枚八角、适量生抽、适量老抽、适量食用油
做法:
1)锅里加水,将五花肉冷水入锅,煮至刚熟。
2)煮熟的五花肉捞起切大块控干。
3)用牙签在煮熟的肉表皮上扎一遍,然后抹上老抽和蜜糖。
4)锅里加适量的油,烧至8成热,将五花肉的皮炒下入锅炸。
5)一直将五花肉炸至表面焦黄。
6)炸好的肉用冷水浸泡至凉。
7)摊凉的肉切厚片。
8)然后将切好的肉皮朝下码放在大碗里面。
9)准备好甜梅菜。
10)将梅菜切碎用清水浸泡一会儿。
11)锅加热,不用放油,将梅菜下锅炒干炒香。
12)加入适量的清水,生抽,老抽,冰糖,盐,姜,八角等烧开,稍微焖煮一下。
13)将煮好的梅菜连汁一起倒入大碗里,盖在肉上面。
14)锅里加水烧开,将扣肉入锅蒸1小时。
15)蒸好的扣肉将汤汁到出,倒扣装盘。
16)将汤汁重新入锅,勾芡,然后淋在扣肉上面就行了。
9,担担面食材:300g手打拉面、200g猪后腿肉、100g四川碎芽菜、50g小青菜、20g花生、适量油、适量盐、适量葱末、适量姜末、适量蒜末、适量红辣椒、适量生抽、适量料酒、适量辣椒油、适量花椒油、适量老抽、适量胡椒粉、适量陈醋、适量香油、适量鸡精
做法:
1)生抽,料酒,辣椒油,花椒油,老抽,胡椒粉,陈醋,香油,盐,鸡精各适量;
2)锅入油,小火慢慢将花生炒熟备用;
3)将葱,姜,蒜,辣椒碎全部准备好,肉剁碎;
4)炒熟的花生放入保鲜袋,用擀面杖擀成细碎的小颗粒备用;
5)炒锅热油,放入姜末,蒜末炒香,倒入猪肉碎,加料酒,生抽炒入味;
6)倒入芽菜,干红辣椒碎一同翻炒入味,(如果一次量多要保存可适量加些盐);
7)将老抽,花椒油,辣椒油,盐,鸡精,香油,陈醋,胡椒粉,葱花兑成酱汁;
8)大锅烧开水,放入面条煮成9分熟,加入青菜烫一下捞出,放入兑好酱汁的碗里;
9)舀上一勺炒好
10,樟茶鸭子主料:肥公鸭1只2000克,花茶,樟树叶,醪糟汁各50克,
辅料:稻草,松柏枝各500克,
调料:精盐,香油各10克,料酒25克,花椒1克,胡椒粉1.5克,熟菜油1000克
做法:
(1)鸭从背尾部横开7厘米长口,去内脏、肛门,料酒、醪糟汁、胡椒粉、盐、花椒拌匀抹鸭身腌8小时捞出,入沸水烫一下紧皮,沥干后放入熏炉,将花茶、稻草、松柏皮、樟树叶拌匀做熏料熏至鸭皮呈黄色取出,上笼蒸两小时,出笼晾凉;
(2)熟菜油烧至八成热时放入熏蒸后的鸭,炸至鸭皮酥香捞出,刷香油,鸭颈折成2厘米长段后放盘中间,鸭身斩成4厘米长、2厘米宽条,盖在鸭颈块上,配成鸭形,另配荷叶软饼上席即可
10道蓝猪坊觉得敲好吃的川菜,不知道有没有你的最爱呢~
如果没有没关系,评论区回复我们吧~
祝大家好胃口,越吃越瘦!
韩国夫人为何要和唐高宗私通?
韩国夫人原名也叫武顺,是唐朝开国功臣太原王武士彟的女儿,背景也是十分显赫。这么说大家可能对武顺还是不太了解,但是要说起武则天,相信大家不会陌生,而这个武顺便是武则天的亲姐姐,这么说相信大家也对武顺有了初步了解。
武顺虽然和武则天是亲姐妹,但是人生轨迹却大不同,一个最终死的不明不白,一个成为一代女皇。武顺早期嫁给贺兰越石,为贺兰越石生下一儿一女,儿子叫贺兰敏在,女儿叫贺兰氏。本来美好的生活这才刚开始,谁料贺兰越石英年早逝,而武顺也就成了孤儿寡女。
这件事情后来被武则天知道了,武则天为了让姐姐感受到一点温暖,于是利用自己的权势让就经常让武顺来到宫中和自己聊天,目的就是为了安慰自己的姐姐。就这样时间一久,武顺去宫中的次数多了,和李治碰面的机会自然也就多了,于是两人就搞在了一起。两人日久生情、相互爱慕,这可把武则天气坏了,最后武顺也是下场极惨,最后怎么死的都不知道,这其中的缘由也很耐人寻味。
那么武顺为什么会冒着这么大的风险背着妹妹和李治私通呢?
韩国夫人和李治多次见面,最后日久生情本来李治和武顺是不可能有任何接触的,只是机缘巧合之下,两人这才有了见面的机会。毕竟武则天和李治肯定经常碰面,那么武顺来找武则天的时候,也必定会被李治撞见。李治是什么人?作为皇帝李治其实也是很色,只是平常碍于武则天的威压,所以也不敢纳妃。而武顺作为武则天的亲姐姐,肯定长相也差不到哪去,据历史记载,武顺长的那是国色天香,身生带着一种抑郁的气质,并且本人也是十分的温柔。
这样的一个大美女突然出现在李治面前,李治这那能抵得住诱惑,于是就借机多次接触武顺,慢慢的武顺也被李治吸引了,两个人就这样陷入爱河。随后的时间里,武顺和李治也是经常私通,但是世界上没有不通风的墙,可惜最后还是被武则天抓奸再床。武顺多次冒着风险去找李治,我想应该是真的爱上了李治,可见爱情这东西还是很奇妙的。
李治对武则天新鲜感已无,开始寻找新欢李治作为皇帝,本来应该是妻妾成群,只是武则天这个人过于强硬,嫉妒心极强,对李治的占有欲达到了无法理解的地步。最为过分的是,武则天为了让这些嫔妃无法接触到李治,就废掉了所谓的嫔妃制,并且给其他的嫔妃安排各种千奇百怪的职位,努力的把她们包装成普通人,大大减少了和李治的接触机会。
所以可怜的李治也只能每天面对武则天一人,时间久了,就算是西施在李治眼里也早就成普通人了。于是这个时候武顺出来了,武顺的性格比较娇弱,和武则天这种刚硬的性格完全相反,两人简直就是两种不同的风格。
对于李治这种经常接触武则天这样的人来说,武顺对李治来说有着不可抵挡的诱惑力,于是李治也顾不得那么多了,就开始和武顺私通。武顺对李治来说,那就是如同尤物一般,慢慢的也开始忽视武则天的了。正是因为李治对自己的关心少了许多,这才让武则天发现其中的猫腻,最终发现两人私通,后来据说武顺是被武则天秘密处死,也不知道这个传闻是真是假。
李治作为皇帝,让韩国夫人有所依靠最后两人私通一起的原因,我想应该是为了互相寻找安慰和依靠吧。武顺因为丈夫英年早逝,一直忍耐寂寞许久,面对这种空虚的日子,对武顺来说也是一种折磨。而李治这边也是如此,在他病了以后,朝中的大小事务都是由武则天负责。
武则天和李治之间的交流也少了许多,加上武则天强硬,李治也是很难找其他人来和自己交流。正好这个时候,武顺出现了,并且她也是一个和自己同病相怜的人,两人因此也有了更多的话题。武顺本人也十分有包容心,愿意听李治吐漏心声,两人之间也相互安慰。时间一久,两人也是谁也离不开谁,特别是对武顺来说,李治已经成为自己新的依靠,再也不能离开李治了。
为了更好的拴住李治的心,武顺也让自己的女儿贺兰氏一起来陪李治。贺兰氏本来就和武顺长的相识,加上足够年轻,于是就很快得到李治的宠爱。李治对这对母女也是极其的疼爱,武顺也因此更加被李治看重,因为在武顺眼里,李治已经是自己唯一的依靠了,她不想失去李治。
武则天后来得知自己的姐姐还有外甥女,居然和自己的丈夫搞在了一起,那是一个气啊。武顺被自己的妹妹抓奸的时候,也是吓得脸色惨白,毕竟自己妹妹的手段,武顺多少还是知道一些的。到这里就得说一下武则天最后是这么处理自己的姐姐了,这个说法有很多版本,因为正史上也没有详细记载。
一、武则天放走了姐姐武则。话说武则天知道这件事情之后,就让武顺来到自己的房间,然后狠狠的拿王皇后和萧贵妃的事情威胁了武顺一番,目的就是让武顺离李治远远的。但好歹武顺也是自己的亲姐姐,武则天也是不舍得杀害武顺,于是就命令武顺离开长安,永远的不要回来。武顺知道这样的处理方式是最好的结果,于是就偷偷的离开了长安,这件事情处了武则天和武顺之外,没有第二个人知道,所以很多人就认为武顺死了。
二、武顺被武则天逼死,然后上吊自杀。武顺知道事情败露以后,自己的妹妹的肯定不会放过自己,加上武则天抓住自己和李治私通那天,就警告自己让自己好自为之,所以武顺就认为自己的妹妹的肯定会让自己死的很难看。武顺迫于压力,于是就自己自杀了,这样最起码不会像王皇后和萧贵妃那样死的那么惨。
这里最后补充一下,在武顺死了之后,武则天还不解气,于是就把自己的外甥女,也就是武顺的女儿贺兰氏也给毒死了。
那个时候刚好李治准备去泰山封禅,于是就带上了武则天的两个兄弟武惟良和武怀运一起陪同。武惟良和武怀运这两个人为了讨好李治,就开始为李治献上山珍海味。武则天这个时候认为机会来了,于是就想到了一个一箭双雕的计划,那就是除掉自己的两位哥哥和贺兰氏,武则天把贺兰氏叫到自己房间,让她品尝自己哥哥带来的山珍海味,贺兰氏一个小姑娘也没想那么多,于是就开心的吃了起来。
其实这里面武则天已经下了毒药,就这样贺兰氏被毒死,武则天刚好以这个为由向李治举报了自己的哥哥,武惟良和武怀运这个时候是百口莫辩,于是就被处死了。
韩国夫人武顺和李治之所以私通,主要是因为两人日久生情,并且志同道合,慢慢的就谁也离不开谁了。不过碍于武则天的威压,又不得不背着武则天私通。最后武则天这么处置自己的姐姐,我想应该是秘密的将其杀死,或者是必死,也有可能是将其驱赶出长安城,永世不得回来。
武则天的守陵人为何全没头?
题主说的“守陵人”是乾陵朱雀门外神道两侧的六十一尊无头石人群像,这些无头石像也被人们称为“蕃像”或“宾王像”。乾陵是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的合葬墓,是十八座唐陵中唯一没有被盗的帝王陵墓。
袁天罡和李淳风为武则天和李治选的这一块宝地,让多少盗墓贼望而却步。这其中便有起义军首领黄巢和盗墓王温韬,此二人面对坚如磐石的乾陵,皆是悻悻而归。乾陵留给我们的不止是它的坚固,还有武则天的无字碑和无头石像。
武则天不但生前是一个传奇,死后同样留有很多的传奇。她是中国史上唯一的女皇,她生前创造了闻名世界的大唐盛世,死后留下了无字石碑,功过是非留有后人评说,还有这六十一尊无头石像至今依然神秘。
乾陵位于陕西乾县城北的梁山北峰上,在陵墓司马道两旁有华表一对,翼马、驼鸟各一对,石马五对,翁仲十对,石碑两道。司马道东边为无字碑,西边为述圣记碑。无字碑为女皇武则天的象征,至今无人能读懂其中含义。
在朱雀门外的神道东西两侧有两组石人群像,西侧有三十二尊,东侧有二十九尊,共六十一尊。这就是我们要说的“无头守陵人”。这些石像是唐高宗李治驾崩后,各国使节前来吊唁,武则天命人将使节仿真人雕刻成石像,以示纪念。
石人像神态逼真,每尊像都宽腰束带,躬礼侍立。在石像的背部都刻有使节的国别及姓名,有些至今仍可分辨,如“木俱罕国王斯陀勒”、“吐火罗王子持羯达犍”等。令人遗憾的是,自明朝以后,这些石像的头都没有了。
关于石像头被毁的原因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根据专家的考证,这些石人像的头大约是在五百年前的明朝时遭到毁坏的。从宋朝人游师雄留下的考察文字记录可知,当时石像是完好的,而在明朝人李梦阳的记载中石像已经断头。
这些石人像为何全部没头?目前流传甚广的有两种说法:第一种自然灾害说
有部分考古学家认为,这些石像头部断裂的原因可能是天灾。有资料表明,在明朝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陕西华县一带发生了十级左右的强烈地震。由于当时地震发生在半夜,所以致使八十多万人死亡,这就是明朝时的关中大地震。
而乾陵所在的乾县离华县并不远,仅有二百里地。因此乾陵也可能受到强震冲击,据此专家们推断,这场强震是造成石像头部断裂的主要原因。这次受损的不光是石人像,还有其它的动物石像头部也受到损伤。再加之头部比较脆弱,容易断裂。
但这种说法又似乎也有说不通的地方,既然强震能使头部断裂,那么石像就有可能发生倾斜或者被移位,其它的石雕应该也不会安然无恙。能将石像头部剪切断,而且是所有的石人像,这种力应该不是地震所能达到的。
第二种人为破坏说
说唐末时期,有一北方蕃国的藩王来到乾陵,发现其父王的石像立于神道两侧陪伴武则天和李治,他觉得自己父亲也是王,为何要在此陪葬。于是要求唐朝准许其将石像运回去,结果被唐朝拒绝。于是这位蕃王在一怒之下将所有石像的头打掉,神奇的事情发生了,当石人头被他敲掉时,他的父王也跟着归西了。
专家研究发现,这六十一尊石人像大多身穿武士袍。有些是身着中原人的右衽长袍,有些身着胡人的左衽长袍。专家从石人像身着的服饰中发现,里面有好多是游牧民族和西域的一些民族。这些石人像恭敬的站立着,双手都抱着笏板。
除了手持笏板外,还有二十多尊石像佩戴着用来装官印的玉袋。从被发现的一尊头像的十三条辫子和脸部特征来看,专家认为这是一个突厥人的头像。因此,石人像原型是突厥人的可能性比较大,所以受到石像可能是在元朝时期被人为破坏。
其实还有一种说法是战争破坏说,这种说法很难站住脚,如果是战争造成的,那不仅仅是头部损毁,石像胳膊、腿和身体都有可能。从石像遭破坏的一致性判断,应该是被人为破坏的。因此,第二种说法的可能性最大,但最终还得考古来定论。
除了无头石人像,乾陵还有一块无字碑也是一个待解之谜团,这些都彰显了武则天的传奇与神秘。这些疑团千百年来众说纷纭,但终是猜测与遐想。
狸猫换太子是真是假?
这个问题小青峰来回答!自古以来,中国人对于宫闱秘事,特别是那些宫廷大案,有着强烈的好奇心。曲折离奇的狸猫换太子案就是如此。有人以为这是历史上的真人真事,也有不少人认为这完全是文学家的杜撰。其实,这是一个有着极其相似历史原型的虚构故事。它在宋朝有真实原型,主要情节与真实的历史相似度很高。当然,这个故事也有大量虚构成分。就精彩程度而言,狸猫换太子案的历史真相与小说故事相比毫不逊色。这是北宋法律史上的一桩公案,也是北宋政治史上的一段传奇。
两妃之争元朝是我国杂剧文化高度繁荣时期,早在那时便有人根据宋朝的一段宫廷公案写成了《金水桥陈琳抱妆盒》的剧本。它被搬上舞台后受到观众欢迎,这便是狸猫换太子案的最早版本。此后这一故事在明清两朝被不断完善,清朝小说《三侠五义》将这一故事作为该书第一回的开篇大戏,并且在前人的基础上作了详细加工,人物更为丰满,情节更加跌宕起伏,遂成了今天人们耳熟能详的狸猫换太子故事。
在小说中,这个故事发生在北宋真宗、仁宗年间。宋真宗赵恒自从皇后去世之后,一直没有立新皇后,恰巧他宠幸的两位妃子刘妃和李妃此时一同怀孕。宋真宗非常高兴,便下令谁生的孩子是儿子,便将母子立为正宫皇后和太子。刘妃是个心狠手辣之人,她觊觎后位已久,生怕李妃生下的是儿子,成为自己的竞争对手。于是,刘妃便和手下太监郭槐商议准备加害李妃。刘妃与郭槐商议秘计之时,被刘妃宫中一位宫女寇珠听到。寇珠虽是刘妃心腹,却素有忠义之心,听到消息后一直替李妃感到担忧。
不久,到了李妃生产之时,刘妃和郭槐花重金收买了接生婆。接生婆提前准备了一个大盒子,里面放了一只剥了皮的狸猫。李妃生下一个男孩后便昏过去了,接生婆趁机便把皇子装进提前准备好的盒子内,把盒内的狸猫拿出包好当作李妃生的“孩子”。刘妃拿到装有太子的盒子后将其交给宫女寇珠,让她将孩子勒死丢到金水河里。寇珠接令后,不想做此罪大恶极之事。正犹豫间,忽然看到太监总管陈林手捧宫盒从眼前而过,他正奉皇命到御园采办果品。寇珠知道陈林也是素怀忠义之人,便将此事告知陈林。陈林知道事关重大,便将皇子装到手捧的宫盒内。他巧妙地躲过了刘妃和郭槐等人的盘查,将孩子偷送到八贤王府。陈林将事情原委告诉八贤王,八贤王认为事关重大,须待合适机会将真相告知皇帝,于是暂将孩子养在自己王府之中。
刘妃将李妃生下“孽种”之事奏明宋真宗,皇帝大为恼怒,将李妃打入冷宫。不久,刘妃生下儿子,被立为太子,刘妃也终于当上了皇后。不过六年以后,刘妃所生的太子不幸去世,宋真宗便再无子嗣,因此非常悲伤。有一天,宋真宗发现八贤王的世子聪明伶俐,又与自己相貌相仿,于是立他为皇太子。刘后见此太子长得有几分相似李妃,便心生疑虑。太子路过冷宫时,看到李妃可怜,又向刘后求情释放李妃,刘后便更加惶恐。于是她向皇帝进谗言,说李妃在冷宫每日诅咒皇帝。宋真宗大怒,便下令赐死李妃。幸有宫人余忠偷代李妃而死,李妃被人护送出宫到陈州避难。
多年以后,宋真宗早已去世,太子继承皇位,这就是宋仁宗,刘后也成了皇太后。一次,包拯奉皇命赴陈州查办赈灾案件,在陈州避难的李妃找到包拯,向包拯诉说冤屈。包拯遂带李后回京,用计使此案沉冤昭雪。在大量人证、物证面前,宋仁宗恍然大悟,悲喜交加地与李妃母子相认。真相大白后,刘后气绝而死,郭槐等帮凶也认罪伏诛。宋仁宗诏告天下尊李妃为太后,并对包拯等人厚加赏赐。这便是狸猫换太子的故事。
狸猫换太子的原型故事狸猫换太子案是一个精彩的公案故事,惩恶扬善和团圆结局十分符合中国百姓的胃口,更有助于这个故事在民间广泛流传。其实,这个故事有着很相似的历史原型,但是案件的过程、结局却与人们口耳相传的故事有着很大不同。刘妃、李妃在历史上确有其人,她们的确是宋真宗赵恒的妃子,也的确和宋真宗、宋仁宗父子有着剪不断、理还乱的恩怨情仇。
刘妃是四川人。当她还在襁褓中时便成了孤儿,由外祖母家抚养长大。刘氏相貌出众,奏得一手好乐器。因家境贫寒,不幸沦为倡优,四川银匠龚美娶她为妻。后来,龚美带着她到北宋首都开封谋生。当时的皇太子赵恒正执掌开封府,龚美因锻造出众得以结交皇太子。太子赵恒对龚美说:“四川女人美貌多才,你替我找一个四川姑娘吧。”龚美遂将刘氏献给太子,太子对其宠爱有加。太子的奶妈对此十分厌恶。有一次宋太宗问太子奶妈“太子最近消瘦憔悴,左右是什么人在侍奉他”?奶妈便将此事告诉了皇帝,皇帝于是让太子赶走这个女人。太子无奈从之,却偷偷将刘氏放在了亲信张耆之的家中,还专门给她盖了房子。宋太宗驾崩后,太子即位为帝,是为宋真宗。他又将刘氏接入宫中封为德妃。
刘妃不但颜值高,音乐好,还有着很高的文化素养。史载她聪明过人,通晓书史,对于朝中事务,只要听一遍就能够详述其本末。宋真宗退朝后,刘妃常常陪皇帝批阅奏章到半夜,参与了许多军国大事的决断。宫中事务,皇帝也时常听取刘妃的意见。皇后郭氏去世后,宋真宗想立刘妃为皇后,遭到了朝中大臣的强烈反对。宋真宗不从,坚持立刘氏为皇后。当上皇后的刘妃政治地位大大提高,天禧四年(1020年)宋真宗病重以后,军国大事便主要由刘后决断。
在真实的历史上,另一位女主角李妃,在刚入宫时只是侍奉刘后的一名宫女。成为宋真宗的嫔妃后,她在大中祥符三年(1010年)生下一个儿子,这竟然是宋真宗唯一长大成人的儿子,也就是日后的宋仁宗赵祯。李妃怀孕生子的时候,正是刘后权势熏天之时,孩子刚一生下,刘后直接凭着自己的权势将李妃的孩子据为己有。因此,刘后夺李妃孩子是事实,但并不是通过狸猫的方式“巧取”,而是凭借自己的权势“豪夺”。受害者李妃惧于刘后的权势,也未曾做出反抗,终身也未能与自己的儿子相认。
李妃去世之时,刘太后本想以普通宫人的礼节将其下葬,丞相吕夷简却上书要求厚葬李妃。刘太后轻蔑地说:“一个宫人死了而已,丞相这是什么意思?”吕夷简答道:“臣待罪宰相,事无内外,无不当预。”刘太后生气地说:“丞相是想离间我和皇帝的母子感情吗?”吕夷简从容答道:“太后如果不考虑刘家未来的安危,臣就不敢多说了;若您挂念刘家安危,请用厚礼安葬李妃。”太后终于醒悟,遵吕夷简之意用一品礼仪厚葬李妃。临葬之时,吕夷简又告诉主管官员罗崇勋:“李妃应当身穿太后礼服下葬,用水银实棺。日后若是出了差错,别怪我没提醒你!”罗崇勋遵嘱照办。
宋仁宗赵祯十三岁即继承皇位,根据先皇遗诏遵刘氏为太后,军国大事悉决于刘氏。虽然很多人都知道宋仁宗的身世,但是惧于刘后权势,当时谁也不敢向宋仁宗说明真相。刘后夺子之举虽然不齿,但她多年来极力辅佐宋仁宗治国,赵祯与刘后母子情深。刘太后病重之时,宋仁宗极尽孝道。明道二年(1033年)刘太后去世,燕王才向宋仁宗告明身世“陛下是李妃所生”。宋仁宗听到这个消息后悲痛不已,连日不朝,并且下诏罪己,追封李妃为太后,厚待李妃族人。
当时,朝野盛传李妃是被刘后害死的。为李妃重新安葬时,宋仁宗赵祯亲赴墓地哭祭。开棺之时,李妃面色如生,是穿着皇太后礼服下葬,因为是用水银保护,所以并未腐烂,也证明了李妃并非刘氏害死。宋仁宗感慨地说:“人言其可信哉!”于是更加厚待刘氏,吕夷简的良苦用心终于起了作用。尽管如此,刘后夺子、干政、逾制等跋扈行为不能为中国传统文化所容,当时朝野舆论不断用此攻击刘太后。名臣范仲淹向宋仁宗反映这些情况时,仁宗答道:“此朕所不忍闻也。”他下诏内外都不要再提及此事了,极力维护刘太后的尊严。
在民间传说中,刘后是酿造悲剧的罪魁祸首,是十恶不赦的“奸后”。但是在真实的历史中,刘后却是北宋政治史上的一位政治女强人。她经历坎坷,辅佐真宗、仁宗两代皇帝,执掌北宋朝纲多年。刘后执政期间,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卓有建树,宋朝国力日渐昌盛,为此后宋仁宗时期国家的长治久安奠定了基础。更关键的是,她虽然夺走了李妃的儿子,但是却尽心竭力培养赵祯,赵祯终成宋代明君,受到史家无愧“仁宗”庙号的高度评价。因此,刘后的贡献值得肯定。值得一提的是,本案真相大白于天下之时,包拯仍未出仕,并未参与其中。
总结:撇去表面荒诞无稽的浮沫,从各种戏剧作品讲述的“狸猫换太子”传说背后,洞察到的将是一个时代历史的大真实。唐诗宋词元曲那一个文体更高呢?
当然是唐诗。
唐诗,泛指创作于唐朝诗人的诗,为唐代儒客文人之智慧佳作。唐诗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之一,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一颗明珠,同时也对世界上许多国家的文化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对于后人研究唐代的政治、民情、风俗、文化等都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唐诗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唐代的古体诗,主要有五言和七言两种。近体诗也有两种,一种叫做绝句,一种叫做律诗。绝句和律诗又各有五言和七言之不同。所以唐诗的基本形式基本上有这样六种:五言古体诗,七言古体诗,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五言律诗,七言律诗。古体诗对音韵格律的要求比较宽:一首之中,句数可多可少,篇章可长可短,韵脚可以转换。近体诗对音韵格律的要求比较严:一首诗的句数有限定,即绝句四句,律诗八句,每句诗中用字的平仄声,有一定的规律,韵脚不能转换;律诗还要求中间四句成为对仗。古体诗的风格是前代流传下来的,所以又叫古风。近体诗有严整的格律,所以有人又称它为格律诗。
唐诗的形式和风格是丰富多彩、推陈出新的。它不仅继承了汉魏民歌、乐府传统,并且大大发展了歌行体的样式;不仅继承了前代的五、七言古诗,并且发展为叙事言情的长篇巨制;不仅扩展了五言、七言形式的运用,还创造了风格特别优美整齐的近体诗。近体诗是当时的新体诗,它的创造和成熟,是唐代诗歌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它把我国古曲诗歌的音节和谐、文字精炼的艺术特色,推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为古代抒情诗找到一个最典型的形式,至今还特别为人民所喜闻乐见。但是近体诗中的律诗,由于它有严格的格律的限制,容易使诗的内容受到束缚,不能自由创造和发挥,这是它的长处带来的一个很大的缺陷。
唐诗在长期的发展当中,形成了各种各样的诗歌风格。
主要有以下几个:
山水田园诗派
代表人物:王维、孟浩然、
相思
特点: 题材多青山白云、幽人隐士;风格多恬静雅淡,富于阴柔之美;形式多五言古诗 、五绝、五律。
代表作:
王维:《山居秋暝》、《西施咏》、《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等
孟浩然:《过故人庄》等
边塞诗派
代表人物:高适、岑参、王昌龄、李益、王之涣、李颀。
特点: 描写战争与战场,表现保家卫国的英勇精神,或描写雄浑壮美的边塞风光,奇异的风土人情,又或描写战争的残酷,军中的黑暗,征戍的艰辛,表达民族和睦的向往与情怀。
代表作:
高适:《燕歌行》、《别董大》、《蓟门行五首》、《塞上》、《塞下曲》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王昌龄:《出塞》
李益:《从军北征》
王之涣:《凉州词》
李颀:《古意》
浪漫诗派
代表人物:李白。
特点: 以抒发个人情怀为中心,咏唱对自由人生个人价值的渴望与追求。诗词自由、奔放、顺畅、想象丰富、气势宏大。语言主张自然,反对雕琢。
代表作:
李白:《月下独酌》、《梦游天姥吟留别》、《蜀道难》等。
现实诗派
代表人物:杜甫。
特点: 诗歌艺术风格沉郁顿挫,多表现忧时伤世,悲天悯人的情怀。自中唐到宋代以来都继承了杜甫的写实风格。
代表作:《三吏》、《三别》、《兵车行》等。
唐诗佳句众多,一直流传到现在,我们写文章、说话都经常用到。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静夜思》李白
举杯邀明月, 对影成三人。 《月下独酌》
春风不相识, 何事入罗帏。 《春思》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蜀道难》
吾爱孟夫子, 风流天下闻。《赠孟浩然》
明月出天山, 苍茫云海间。《关山月》
昔日横波目, 今作流泪泉。 《长相思》
郎骑竹马来, 绕床弄青梅;
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长干行》
云想衣裳花想容, 春风拂槛露华浓。《清平调一》
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清平调二》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惟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李白《早发白帝城》
人生得意须尽欢, 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 千金散尽还复来。
呼儿将出换美酒, 与尔同销万古愁。李白《将进酒》
凤凰台上凤凰游, 凤去台空江自流。
总为浮云能蔽日, 长安不见使人愁。李白 《登金陵凤凰台》
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 《行路难》
人生在世不称意, 明朝散发弄扁舟。
抽刀断水水更流, 举杯销愁愁更愁。李白 《宣州谢月(左)兆楼饯别校书叔云》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使我不得开心颜。 《梦游天姥吟留别》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望庐山瀑布》
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望岳》杜甫
绝代有佳人, 幽居在空谷。
但见新人笑, 那闻旧人哭。《佳人》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春夜喜雨》
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春望》
露从今夜白, 月是故乡明。《月夜忆舍弟》
吴楚东南坼, 乾坤日夜浮。《登岳阳楼》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前出塞》
出师未捷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蜀相》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白日放歌须纵酒, 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 便下襄阳向洛阳。《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登高》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江南逢李龟年》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草》白居易
回眸一笑百媚生, 六宫粉黛无颜色。
风吹仙袂飘飘举, 犹似霓裳羽衣舞。
在天愿作比翼鸟, 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 此恨绵绵无绝期!《长恨歌》
轻拢慢捻抹复挑, 初为《霓裳》后《六幺》。
大弦嘈嘈如急雨, 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千呼万唤始出来, 犹抱琵琶半遮面。
转轴拨弦三两声, 未成曲调先有情。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白居易《琵琶行》
夕阳无限好, 只是近黄昏。李商隐《登乐游原》
沧海月明珠有泪, 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锦瑟》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无题》
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无题》
相见时难别亦难, 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 《无题》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夜雨寄北》
宣室求贤访逐臣, 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贾生》
渡头余落日, 墟里上孤烟。《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王维
空山新雨后, 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山居秋瞑》
江流天地外, 山色有无中。《汉江临眺》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终南别业》
红豆生南国, 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 此物最相思。《相思》
漠漠水田飞白鹭, 阴阴夏木啭黄鹂。《积雨辋川庄作》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渭城曲》
气蒸云梦泽, 波撼岳阳城。《临洞庭上张丞相》孟浩然
野旷天低树, 江清月近人。《宿建德江》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春晓》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登鹳雀楼》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凉州词》
落叶满空山, 何处寻行迹。 《寄全椒山中道士》韦应物
春潮带雨晚来急, 野渡无人舟自横。《滁州西涧》
慈母手中线, 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 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 《游子吟》孟郊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登幽州台歌》陈子昂
一声何满子, 双泪落君前。 《何满子》张祜
松下问童子, 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寻隐者不遇》贾岛
少小离家老大回, 乡音无改鬓毛衰。 《回乡偶书》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咏柳》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出塞》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从军行》
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饮琵琶马上催。 《凉州曲》王翰
春城无处不飞花 ,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寒食》韩翃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乌衣巷》刘禹锡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竹枝词》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棹歌》戴叔伦
劝君莫惜金缕衣, 劝君惜取少年时。
花开堪折直须折, 莫待无花空折枝。 《金缕衣》杜秋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