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群雄,但如果它们讲述的是一个统一的主题?
乱世群雄,但如果它们讲述的是一个统一的主题?
《三国演义》通过一系列生动的人物形象和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描绘了三国时代尖锐复杂的阶级矛盾,特别兴封建统治阶级内部为了争权夺利而进行的政治、经济、军事斗争,揭露了封建统治者的反动本质和血腥罪恶,反映了战乱中人民的悲惨生活;同时塑造了许多英雄形象,在他们身上寄托了人民的美好愿望和理想,曲折地反映了唐五代特别是宋元时代一定的社会本质。
《三国演义》主要表现了人民要求施行"仁政”的愿望。“拥刘反曹”屿明显倾向,就是这种思想的突出表现。作者揭露和鞭挞了以董卓和曹操为代表的残酷的统治和好行杀戮,赞颂了刘备和诸葛亮这样的仁君贤相。特别是在宋元时代,北方人民深受异族讨统治和踩踏,产生了强烈的反抗民族压迫和反对暴政的迫切要求。在当时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十分尖锐的历史条件下,“人心思汉”要求汉室为正统,要求出现能施仁政”的比较开明的统治者。一方面能抵抗外族侵略,另一方面又能减轻人民的压迫剝削。这是封建时代人民的迫切愿望。
《水浒传》是中国封建时代农民起义。它真实的反映了农民起义的失生、发展、失败的全过程,揭示了起义的社会原因,描写了起义军由零星的个人反抗发展成为大规模的暴动,热情的歌颂了在起义军中涌现出来的英雄,并发掘了起义失败的内部和外部的历史原因。
北宋社会,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日趋剧烈,到宋微宗年间,统治集团更加腐朽无能,昏瞆糜烂,广大人民过着饥寒交迫、朝不保夕的痛苦生活。政治是经济集中的表现,而政治斗争的最高形式就是战争。《水浒传》就是通过北宋末年农民与封建统治阶级的政治武装斗争,深刻的反映了北宋社会的阶级矛盾的本质。《水浒传》对封建统治阶级的揭露非常深刻,它勾勒出封建阶级中各种各样的丑恶人物。从皇帝、大官吏到地主、恶霸、狱史,都躲不开作犀利的的笔锋。梁中书贪得无厌,搜刮民脂民膏,两次用十万贯钱财给岳父蔡京庆寿;郑屠欺压侮辱金氏父女;毛太公讹取解珍解宝打死的老虎向官府领赏,反而诬告解氏兄弟作贼;西门庆勾结官府为非坐歹;贺太岁为官“贪滥,非礼害民”,又强抢夺王义的女儿;獄卒向犯人勒索贿赂,,,,,,
封建统治阶级拼命地压迫人民,剥削人民,使人民颠沛流离,无以为生。为了活命,人民不得不起来反抗,进行革命,所谓的“官逼民反”,“逼上梁山”,《水浒传》体现了这种造反精神。
《西游记》通过孙悟空大闹天宫和西天取经的故事,用幻想的形式,由折地反映了封建社会劳动人民反抗统治者、反抗邪恶的斗争,歌颂了人民的英雄主义精神,暴露了封建社会的丑恶本质,表现了人民征服自然、战胜困难的伟大理想。这是《西游记》的主要思想意义。
孙悟空他是《西游记》的中心人物,是人民力量、智慧、勇敢和反抗强权的化身,是人民理想中的英雄。他在大闹天宫故事里,主要特点是:对神的统治者彻底的否定和猛烈的反抗。他不惧暴力强权,蔑视礼法制度,有平等要求。他大闹天宫,夺取如意金箍棒,是为了保山寨。他入冥府,强自勾销候属名号,是为了解救猴群。在天上,他是与星宿结交,不分高下,一律称兄道弟。这都反映出,他渴慕“不伏麒麟辖,不伏风凰管”的无拘无束的生活。就是对玉皇、大帝,孙悟空也豪无畏惧。他见了玉帝只是朝上唱个大喏,并不下拜。在受了天廷欺诈以后,孙悟空一怒闹了天宫,把一个天廷打得地复天翻,并竪起了“齐天大圣"的旗帜,表示抗衡。在这斗争中,天廷统治者的面目被暴露无遗:他们残暴、奸诈、却又腐朽无能。更可贵的是,孙悟空还提出了彻底的斗争口号,“皇帝轮流坐,明天到我家。”“只教他(玉皇)搬出去,将天宫让与我,便罢,若还不让,定要搅搅,永不清平!”至此,孙悟空的斗争发展到了顶点,他不仅要“齐天”,而旦还要根本推翻玉帝的统治,把天迋统治权掌握到自已手中。孙悟空不但勇敢,而旦机智。太上老君把它关进八掛炉中,企图烧死他,他躲在风眼里,避过了生死灾难。这些描写,绝不是作者凭空想出来的,有它的深厚的社会现实基础。神的统治者和神的统治机构实质上就是封建社会统治者和统治机构的杸影。神话世界的生活,总是要涂上时代的色彩的。中国自进入封建社会以来,农民起义从末停止过。明代中叶,更是风起云涌。在这些斗争中,出现了无数英雄,孙悟空便是这些英雄的理想化。他大闹三界,实质上是农民起义的现实在神话世界中的曲折反映。他对神权的斗争,深刻地表达了人民的反抗愿望和智慧。
通过孙悟空与念着“慈悲为怀”,“争气不如忍气高”,是非善恶不分的唐僧、憨直天真的猪八戒、老实厚道的沙僧取经,战妖驱魔,揭露了社会的黑暗。如唐朝统治者的营私舞弊,比丘国车迟国王的昏庸无能,涂炭人民,作者都以大胆的揭露。就是“极乐世界"的天竺国,也有强盗杀人,狱吏索贿的勾当。如来弟子为了索取人财,竞然逼得唐僧把紫金钵盂也献了出去。不需说,佛教圣地也是丑恶的。吴承恩生活在明代中叶,那正是官宦专权,道士横行的时代。作者暴露了这些丑恶的东西,实际上对明代时政的攻击。
(一)《红楼梦》诞生在清王朝的“全盛时期”。这一时期生产的恢复,特别是手工业、商业的发展,社会经济一度繁荣。资本主义开始萌芽。但在这“繁荣”的背后,却是阶级矛盾、民族矛盾的更加尖锐、深化。封建统治阶级极端腐化堕落,加深了其内部矛盾,并从中分化出一批不满现实的贵族叛逆者;同时封建统治阶级的压迫、剝削日益加剧,广大劳动人民孕育着反抗的恕火,酝酿着革命的风暴。中国封建社会已经处于总崩溃的前夜。《红楼梦》正是这个时代的反映。它深刻的揭示了封建贵族阶级内部进步与反动两种社会力量之间的尖锐的斗争。虽然进步力量还很脆弱,它也不是新的生产关系的代表,因而难免失败;但这种斗争揭示了封建旧势力必然要走向灭亡的历史命远。
(二)《红楼梦》写了封建贵族大家庭从繁荣走向衰败的过程的故事。
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的恋爱婚姻悲剧,是这个故事的中心。作者没有表面地、简单的表現这个爱情悲剧,而是从人的思想性格深处,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上去挖掘这爱情悲剧的社会根源,从而充分地揭露封建主义的残酷虚伪和封建统治阶级的腐朽没落。作品的主题没有局限在个爱情悲剧本身,而是围绕着中心事件,辰开了许多错综复杂的矛盾斗争,描绘了一幅极其广阔的社会生活图画。封建社会的种种矛盾和罪悪,被暴露的淋漓尽致。作者为封建社会奏出了丧歌,宣告了它必然灭亡的命运。同时作者也热情地讴歌了敢于反抗的被压迫者,赞颂了统治阶级中的叛逆者,肯定了他们对自由幸福理想生活的追求。
(三)《红楼梦》解剖了清朝未期的封建社会。
《红楼梦》对封建社会的解剖,主要是通过剖析贾府来着手的。在贾府里,显然发生了最严重的根本对立的矛盾。这就是以贾母、贾政等封建家长为代表的封建反动力量与贵族叛逆者和被压迫的丫环们所代表的进步力量的予盾对立。这两种社会力量之间的斗争,是激烈尖锐而又复杂细致的。它在宝玉、黛玉、宝钗的恋爱婚姻悲剧上得到了最集中的表现。结果虽然是进步力量横遭催残、扼杀,形成悲剧,但反动势力不过垂死挣扎而,挣扎的愈是疯狂,也就予示着它愈是灏临死亡。《红楼梦》的主题思想,就是在这二种社会力量的斗争及其悲剧结局中,得到深刻揭示。
《红楼梦》中,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是建立在共同的封建叛逆思想的基础上的,因而这种爱情是真挚的,纯真的,反封建的。但贾府的统治者只能纵容自已的淫乱,却不能容许这样的爱情。因此这一对封建叛逆者爱情,意味着对封建统治者的严重挑战。因此,贾府统治者就集中力量围攻这一对封建叛逆者,摧残他们的爱情,迫害林黛玉。宝黛的悲剧是时代的悲剧;扼杀宝、黛爱情的贾母、王夫人、风姐,他们不仅是封建大家庭的统治者,而且是封建社会统治势力的代表。这种势力虽然已是日益腐朽,但还是相当强大、横暴凶残的,封建贵族阶级中的叛逆力量与之相比,还显得软弱无力,这就决定了宝、黛他们必然失败的命运。因此,扼杀宝黛爱情的正是整个封建主义势力。
作者通过对贾府尖锐复杂的矛盾的揭示,对社会各种力量的剖析和多种人物形象的刻划,深刻地说明了爱情悲剧的社会根源,也说明了整个封建社会已是千疮百孔,搖摇欲坠。
《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诞生于明清时代。中国社会发展到明、清两代,已经进入了它的末期。在两千来封建社会生产力长期发展的基础上,再加上明、清初期的统治者为了缓和阶级矛盾,巩固自已的统治地位,曾经采取一些向人民让步、恢复和发展生产的积极措施,明、清经济都一度出现过繁荣景色。在农业方面,农耕工具较比以前更加完备,耕作枝术有了显著改进。水利的普遍兴修,经济作物种植面积的扩大,供应了手工业原料的需要。明、清的手工业,如治铁、采煤、造船、榨油、纺织等,都有很大的发展和提高。明代出现了课一丈二宽约一丈的大练铁炉,北京西郊有了“煤窑”。明代的纺织业到了清代更为繁荣,絲织业和棉织业的专门镇市增多。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促使商品经济的繁荣,明、清时出现了不少商业城市,如南京、广州、厦门、汉口等。
这一时期,工场手工业的生产形式有所发展,雇佣劳动开始产生,“中国封建社会内的商品经济的发展,已经孕育着资本主义的萌芽”。(《毛泽东选集》笫二卷620页)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封建大城市的繁荣,城市人口增多,封建统治阶级对城市人民的榨取也日益加室。城市人民和大官僚贵族的冲突,使社会矛盾趋于复杂化。但是,农民与地主的矛盾仍然是这个时期社会的基本矛盾。商业的繁荣刺激了官僚地主的无餍贪欲,加重剥削,兼并土地。农民经受着残酷的的压榨,不断失去土地,四处流亡,无法生活。因此明、请几百年中,农民起义不断暴发。农民与地主阶级矛盾的缴化,也促进了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
明、清两代都实行高度的封建专制。除用武力镇压人民外,更实行文化禁锢政策。清代尤为历害,禁毁图书,大兴文字狱,通过科举大批收买知识分子。但即使在清代残酷的专制制度统治下,愛国的进步思想和人民的愛国反抗斗争始终没有被压制下去。
在这一(明、清)时期,中国的文坛上产生了《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揭露了封建社会制度对人民的残酷的政治压迫和经济剥削,贪污腐败,政治无能;鲜明的英雄形象,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反抗封建礼教的束缚,深刻的暴露黑暗的社会现实,是四大名著一致的特色。
张光北和何润东谁饰演的吕布更好?
吕布(?-199年2月7日),字奉先,五原郡九原县人(今内蒙古包头九原区),
东汉末年名将,汉末群雄之一。先后为丁原、董卓的部将,
后与司徒王允合力诛杀董卓,旋即被董卓旧部李傕等击败,依附袁绍。
与曹操争夺兖州失败后,吕布袭取徐州,割据一方。
建安三年十二月(199年2月)吕布于下邳被曹操击败并处死。
由于《三国演义》及各种电视电影艺术的演绎,吕布向来是以“三国第一猛将”
的形象存在于人们的心目之中,提起吕布来人们都不会陌生,三国时代的名将。
虽然人品不怎么样,但是长相高大英武,武艺超群,
而且在乱世群雄林立三国中,也是赫赫有名的。也一直流传着一个说法“人中吕布,马中赤兔”的说法,
在电视剧《三国演义》中,由多位演员饰演的吕布形象却一直停留在我们的脑海里。也对他略知一二!
最经典的是由张光北老师饰演的那一个版本,每一个动作每一眼神都演绎的入木三分,
吕布本身相貌出众,身材英武高大,但是在骨子里却是一个十足的小人,三次认干爹,
三个干爹都是被他所杀。在三国里的名声极差,也被人们称为三姓家奴。
这些标准张光北老师完全诠释到位了,特别是吕布性格的反复,被张光北老师一个邪意的笑完美的表现出来,
张老师的这个版本可以说是目前为止认可度最高的一个版本。
而第二个就是由何润东饰演的吕布,同样的群星云集,何润东饰演的吕布认可度其实也还是蛮高的,
自身条件和吕布比起来好像有几分相似,虽然不是很英俊,但是有棱有角的面孔感觉更符合吕布的形象,
更有男人味,特别是同样的体型高大,加上自身也有一定的武打戏功底,
所以他饰演的吕布也是很有几分相识之处,因为后期制作也相对细致,但是无疑也是十分成功的。
两个人版本的吕布各有千秋,每个人的评价应该是不一样的,总的来说他们两人都很好吧!
明代陈友谅结局怎么样?
元仁宗延祐七年(1320年),湖广沔阳(今湖北仙桃)黄篷山脚下的一个小渔村,渔民陈普才的第三个儿子出生了,起名陈九四。陈普才的父亲原姓谢,名叫谢千一,因为入赘陈家,所以改姓陈,以后就叫陈千一。所以,陈九四原本是姓谢的。
陈九四稍长后,随同父亲陈普才学习过几年武艺,又读了几年书,略通文字,在黄蓬山这个小地方,大小也算个名人。之后陈九四被招入沔阳县衙,做了文吏,平常抄抄写写,勉强算基层体制内公务员。
平常陈九四在县衙处理公务,闲暇时则研习武艺,交往地方豪强,期盼日后进一步出人头地。当时曾有占卜者应其邀请,为陈家勘察祖坟风水,查看后说:
“地势极佳、风水旺盛,后人必将富贵。”
陈九四因此更加欣喜,以此暗中聚集势力,以图更大目标。
元至正十一年(1351年),元末农民起义爆发,北方的韩山童、刘福通,南方的徐寿辉、邹普胜、彭莹玉等纷纷以白莲教、弥勒教的名义发动起义,反抗元朝腐败统治,因为起义军士都头箍红色布巾,作为辨识,所以也叫红巾军。
与北方红巾军建立“大宋”政权不同,南方红巾军在徐寿辉的带领下,自立“天完”政权(即在“大元”二字上各加一笔,以示压倒元朝之意),徐寿辉也在湖广蕲水称皇帝,与北方红巾军分庭抗礼。
自至正十一年到至正十五年(1351-1355年),南方红巾军纵横江南各地,先后控制了湖广、江浙、福建、四川等大片区域。虽然元朝一再派兵征讨,也曾重创义军,但是始终无法消灭南方红巾军,徐寿辉的势力越来越大。
在此期间,蛰伏于沔阳的陈九四密切关注天下的局势,暗中筹措实力,准备实现自己出人头地的理想。其父陈普才虽然也是有眼光有手段,在黄蓬这个小地方算出众之人,但到底是个本分性格,不愿意三儿子冒这个险,所以对陈九四准备扯旗造反之事多次私下劝慰阻挡。但是陈九四蓄志多年,绝不可能中途废弃,父亲的劝阻没有起到作用。
元至正十五年(1355年)正月,天完政权丞相倪文俊率军攻破沔阳,陈九四抓住时机,在黄篷山集结部众,打出投效旗帜,正式宣布归附天完红巾军。倪文俊将陈九四的队伍编入自己麾下,授予陈九四簿书掾职位,负责管理文书后勤。陈九四在投奔红巾军后,为了出人头地的理想,是绝不会屈居小小簿书掾职位的。他主动向倪文俊请缨,要求率军作战。于是倪文俊令其改武职,率军跟随自己作战。
在之后的作战中,陈九四完全发挥了自己善于用兵的能力,在倪文俊的指挥下,率军作战,先后参与了攻克武昌、汉阳、襄阳、中兴路(今荆州)等地的作战,彪悍异常、所向必克,为天完政权的稳固和发展立下大功。倪文俊十分欣喜,将陈九四提拔为领兵元帅,之后命其驻守黄州。
这个时候,陈九四已经是红巾军的高级将领,“九四”这个名字,未免太没品位了。于是,他按照论语中的“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意思,给自己起了个“陈友谅”的新名字,以显示气度。在稳住势力范围后,陈友谅再将黄蓬老家的父亲陈普才和诸兄弟们都接到黄州,奉养老父,并授予诸兄弟职权,以示同富贵。另外,他按照自己的名字,给兄弟们一同改名:长兄陈友富、次兄陈友直、四弟陈友仁、五弟陈友贵。
在之后的某次宴席中,陈友谅将父亲陈普才和诸兄弟都请来,一同饮宴。席间,他还模仿当年汉高帝刘邦奉太上皇刘太公朝宴时的典故,举杯向父亲敬酒,并得意洋洋的说:
“您老人家当年总是劝阻我不要举兵,怕我给咋们陈家招祸。现在您看我这里兵强马壮、诸兄弟也都各掌大权,我们陈家权势强盛。,哪里又有什么不平安。您看错了儿子我了吧。”
陈普才很是尴尬,不过也很受用,和几个儿子大笑着欢饮,赞叹这个三儿子志气眼界实非常人。
之后,陈友谅一直驻扎黄州,作为天完大将和丞相倪文俊的心腹,为其统管一方。此时的天完政权中,最有号召力的彭莹玉已经牺牲,而名义上的首领徐寿辉性格宽厚、为人敦善,人确实是好人,但是领导能力不够,威慑力不强,所以天完政权的实际掌控权逐渐落到了丞相倪文俊手中。
倪文俊对于天完政权的强盛确实立有大功,可以说没有他就没有天完红巾军的重整旗鼓。在他的指挥下,天完政权大军席卷南方,控制了湖广、江浙、福建、四川大片土地,势力极盛,倪文俊也趁机掌握了大量的军权,隐隐有压过徐寿辉地位的态势。
而倪文俊为人,私人过重,有有贪图富贵的居心,之前曾想携大胜之际,和元朝谈判,逼迫其招安。虽然后来因为没有谈拢而中断谈判,不过自此后倪文俊的权力私欲却越来越膨胀,开始产生替代徐寿辉的念头,
元至正十六年(1356年)正月,倪文俊逼迫徐寿辉迁都汉阳,离开蕲水旧地。从此,徐寿辉被软禁在汉阳宫室,形同傀儡,天完红巾军大权实际上已经落入倪文俊所手中。倪文俊与其弟倪文郁专权操柄,垄断内外军政,培植私人势力,而陈友谅,就是他着重扶持的私人心腹。
但是倪文俊没有想到的是,陈友谅在获得倪文俊大力栽培的同时,也借机扩大自己的实力,牢牢把持黄州大权,名为天完守将、丞相倪文俊的心腹,实际上陈友谅早已看出徐寿辉和倪文俊必将翻脸,为了将来的利益,他经过长久努力,已将黄州变为陈氏私人领地,独揽大权,为将来更大的行动做好了准备。
元至正十七年(1357年)九月,倪文俊终于忍不住,准备动手,预备杀害徐寿辉后,自立为帝。可是倪氏兄弟经过数年的擅权,已经腐化堕落,威信大不如前,同时对于手下将领也“刻薄无恩,跋扈骄纵”,导致他个人无法凝聚号召力、发动作乱。在谋害徐寿辉的计划意外失败后,倪文俊兄弟身败名裂,只得仓惶出逃,率领死党逃奔黄州,意图到陈友谅处,汇集其部众,再反击汉阳。
陈友谅得到倪文俊逃奔黄州的消息后,假意迎接,同时暗中布置埋伏。倪文俊到黄州后,陈友谅亲自迎接,并安排高规格饮食住行,打消倪文俊戒心。在倪氏兄弟放松警惕后,陈友谅突然发难,亲自抽刀杀死倪文俊,然后伏兵四出,将倪文郁及倪氏死党全部杀死。杀死倪文俊后,陈友谅向汉阳奏报情况,自称平章政事,派出人员,接受了倪文俊各旧部,实力大涨。不久后,天完政权其他将领皆默认了陈友谅的行为,天完大权至此归属陈友谅。而徐寿辉则无奈的继续傀儡生涯。
元至正十八年(1358)八月,陈友谅率大军攻克龙兴府(今江西南昌),并杀掉了天完政权中对自己威胁很大的骁将赵普胜。徐寿辉想迁都龙兴府,但是陈友谅怕控制不住这个名义上的傀儡,坚决不同意。
元至正十九年(1359)十二月,徐寿辉急于摆脱陈友谅的控制,率领少数亲卫随员从汉阳出发,准备迁都龙兴府。途中经过陈友谅下辖的江州(今九江)时,陈友谅下令暗中埋伏,迎接徐寿辉入城,然后紧闭城门,将徐寿辉部下全部杀死,软禁徐寿辉。
之后陈友谅迫使徐寿辉宣布以江州为新都城,自己称汉王,设置汉王属官,用汉王名义发布诏令。此时天完政权已经全部落入陈友谅手中,其他天完将领,除明玉珍等少数人外,也全部归附陈友谅。
元至正二十年(1360),陈友谅挟持徐寿辉,征讨江浙一带朱元璋势力范围,五月,陈军攻克太平(今安徽当涂),杀朱军大将花云,占据长江天险采石矶。
陈军抵达长江后,势力达到巅峰,陈友谅据此觉得时机已到,于是派人假装向徐寿辉奏事,趁机安排杀手用铁锤击碎徐寿辉头颅,将其杀害。徐寿辉死后,陈友谅立即在采石五通庙举行仪式,即皇帝位,建国号“大汉”,改元大义。至此,他终于完成了多年前的志向。
这个时候,当初起兵的南北红巾军系统首领大都阵亡或者去世,在新一代首领中,以南方天完红巾军系统的陈友谅,和北方大宋红巾军系统中的朱元璋势力最为强盛。他们的领地也互相交界,虽然名义上都是红巾军系统,实际已经是独立的军事割据集团,所以为了利益,双方多次火并,大打出手。陈友谅和朱元璋这两个宿命中的对手,终究将会在鄱阳湖里了结一切。在陈友谅没有称帝前,朱元璋的军队就和陈友谅的军队多次交手,不过大多战败,池州、太平等地都被陈军夺取。陈友谅于至正二十年(1360年)弑杀徐寿辉称帝后,立即发兵直扑朱元璋老巢应天(今南京),准备一举打败朱元璋,夺取江南,为之后统一天下走出第一步。
在陈友谅来势汹汹的攻势下,朱元璋稳住阵脚,并采用刘基的计策,以陈友谅的旧友康茂才写信欺骗陈友谅,引诱陈友谅率领大军到地势狭窄的龙湾(今南京郊区)江边,乘势伏兵四起,攻击陈军。
猝不及防之下,陈军大败,杀死、淹死者不计其数,仅被朱军俘虏的就有两万多人,另外陈军战船也被缴获数百艘,陈友谅只得乘小船逃走。朱军一路追击,在采石矶击败陈军后卫,收复太平,安庆。陈友谅一直逃到江州(九江),才稳住阵脚。
朱元璋以弱胜强,大败陈友谅后,势力大涨,政权稳固,而且信心得到极大鼓舞,自此后步步为营,正式踏上统一天下的征途。
元至正二十一年(1361),不甘心失败的陈友谅再次出兵,以勇将张定边统兵,收复重镇安庆。朱元璋亲自率军反击,在安庆城外大破陈军水师,长驱直入抵达江州。陈友谅抵挡不住,放弃江州,携后宫子女返回武昌。江州被朱军攻克,然后安庆、蕲州都被攻下。陈军守将则以饶州(江西上饶)、建昌(江西南城)、龙兴(江西南昌)等城投降朱元璋。
陈友谅以远超朱元璋的军事实力,却连连遭遇失败,控制范围一再缩小,心里实在不甘,羞恼之下,在湖广老巢倾尽所有,耗费巨大建造数百艘巨舰,准备再一次进攻朱元璋。
元至正二十三年(1363)四月,陈友谅发全部家底:水路大军六十万,自武昌沿江而下,浩浩荡荡直奔朱元璋领地而来,首当其冲的就是朱军前方重镇洪都(即夺取自陈友谅的龙兴府,也就是南昌)。此时的朱元璋却正率军赶往安丰(今安徽寿县),救援被元军围攻的北方红巾军首领小明王韩林儿及实际首领刘福通,然后又与东边的张士诚势力于庐州(今安徽合肥)发生激战,战况焦灼,主力一时无法返回抵挡陈友谅大军。
危急之下,朱元璋派自己的侄子朱文正前往洪都,命令他不惜一切代价坚守洪都,等待自己击退张士诚后,再来救援。朱文正不负使命,以不到三万军队,在洪都坚守了八十五天,抵挡住了近五十万陈军的轮番进攻,牢牢守住了洪都城,创造了军事奇迹。陈友谅在洪都城下被阻挡了三个月,毫无进展,在自身实力、士气大大受损的情况下,更加心烦意乱,昏招迭出,指挥失误。陈军人数虽多,却施展不开,后勤也逐渐不济,所以军心不稳,颓势显露。
朱元璋在救回小明王韩林儿后(刘福通已经战死在安丰),又击败张士诚军,消除了后方隐患,于是在至正二十三年(1363)八月亲自率大军前往洪都,援救朱文正。陈友谅闻报朱元璋大军前来,无奈之下只得解除对洪都的包围,撤往鄱阳湖中,准备依靠自己的数百艘大舰优势,以水战迎击朱元璋军队,击败朱元璋。
不久后,陈朱两军在鄱阳湖康郎山水域相遇。起初陈军依仗大船,及顺风优势,连接铁链,以排山倒海之势冲击朱军水师,朱军水师船只低矮,不能仰攻,接战中损失巨大,士卒将领多有阵亡。但是之后风向突变,陈军船队变成逆风而行,行动迟缓,接战受制。朱元璋趁机命令船队四散分开,以火攻之策攻击陈军大船。陈军大船笨重,移动不便,纷纷被朱军以猛火焚烧,军士损失惨重。其中陈友谅四弟陈友仁、五弟陈友贵也被烧死。
陈友仁勇猛多智,是陈友谅的得力臂膀,他一死,陈友谅更加沮丧,六神无主,对于作战胜利不再抱有信心。
虽然在之后的战斗中,陈军第一猛将张定边发起突击,亲自率水军,以三艘小船直冲朱元璋中军,连连击破阻挡,几乎于乱军中生擒朱元璋。可惜最后关头张定边被前来救援的朱军大将常遇春一箭射中肩膀,被迫撤回,朱元璋才逃脱一劫。不过这也在冥冥中注定了朱元璋的天命所归,张定边决死突袭,也无法撼动他的真命至尊地位。对战数天后,陈军粮草不济,无法继续支持作战,于是陈友谅想退出鄱阳湖,返回武昌。但是朱元璋已事先派兵遏住湖口要塞,截断了陈军水师撤退之路。陈友谅于是命令大军拼死一搏,向湖口发起攻击,突破了湖口天险。朱军水师则从背后和上游联合追击,双方水师搅在一起,一片乱战,局面混乱不堪。陈军水师无法摆脱敌军追击,而朱军水师也无法彻底击溃对手。双方从早上战至日落时,也无法分出胜负。
陈友谅在自己的大舰上,指挥部下各军,且战且走,但迟迟无法摆脱追兵,心情急躁之下,不顾危险,从船舱探出头去,观察战场局面,以便寻找机会,抓住朱军破绽,冲破堵截,突围而走。
但是事情就有这么凑巧,或者说诡异,就在陈友谅从船舱内探出头去,观察战场的时候,不知道哪里飞来一支流箭,不偏不倚正中其头部,直接贯穿,陈友谅当场死亡!
不得不说是天注定陈友谅没有天命,朱元璋能够逃脱张定边的决死突袭,而陈友谅却莫名其妙地死在流箭之下,两人对比,高低分明,朱元璋命中注定要成为将来的天下至尊,而陈友谅则成为了别人一统天下的垫脚石,之前辛辛苦苦创下的基业,都是为他人做了嫁妆。陈友谅突然死亡后,陈军顿时大溃,四散奔逃,六十万大军土崩瓦解,朱元璋终于夺取了最后的胜利。混乱中,张定边冒死以小船把陈友谅的尸体和陈友谅次子陈理救出,连夜逃往武昌。陈友谅的长子、陈汉太子陈善则没有逃脱,被朱军擒获,之后被杀。
陈理被张定边救回武昌后,在残存的陈汉官员拥戴下继位称帝。不过之后陈汉已经日落西山,不再有力量抵抗来自朱军的进攻。
元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二月,朱元璋亲征武昌,击败并俘获陈汉最后的大将元帅张必先,陈理自知无法再顽抗,只得出城投降,陈汉至此灭亡。
朱元璋接见陈理,见其惶恐不安,又怜悯其幼弱,于是握着他的手宽慰说:
“汝便放心,吾不罪汝也!”
之后封陈理为归德侯,将陈友谅还在人世的父亲陈普才封为承恩侯,长兄陈友富封为归仁伯,次兄陈友直封为怀恩伯,并追赠阵亡在鄱阳湖的陈友谅四弟陈友仁为康山王,立庙祭祀,以五弟陈友贵陪祭。
之后,朱元璋将陈氏宗亲全部迁居到应天。陈汉灭亡四年后,明洪武元年(1368年),朱元璋击败其他对手,并北伐驱元顺帝北逃大漠,建立大明,朱元璋即明太祖。
陈理在应天居住期间,曾经口出怨言,明太祖知道并没有怪罪,大度的说:
“此童孺小过耳,恐细人蛊惑,不克全朕恩,宜处之远方。”
明洪武五年(1372年),明太祖将陈理迁往高丽,命高丽君主妥善安置。同时,陈友谅之父陈普才也被迁居滁阳安置。
陈理迁往高丽的时候是二十二岁,在高丽、及代高丽而立国的朝鲜居住了三十五年。明永乐六年(1407年)十二月,陈理去世,年五十八,有一子陈明善留居朝鲜。这也是陈友谅后裔在朝鲜的始祖。
真三国无双电影关羽谁主演?
关羽由赵又廷主演。因为赵又廷在影片中的形象和风格非常符合关羽这个角色的形象,比如他的高大威武、沉稳果断等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另外,赵又廷也是一个非常有才华的演员,他在影片中的表演也非常出色。所以,他的出演也成为了这部电影的一个亮点。除了赵又廷之外,这部电影还有很多明星加盟,比如关晓彤、文章等。他们在电影中的表现也值得一提,他们的出演为这部电影增添了不少色彩。同时,电影中的场景和特效也非常精彩,让观众看得过瘾。
古代一个小村庄多少人?
关于古代一个小村庄有多少人的问题,小编还是有一定了解的,下面和大家分享一下。
首先,居住在深山老林的独门独户不叫村庄,最多称之为散户,只有有一定数量的人口聚集在一起才可以称得上是村庄。
其次,有古书记载,明朝的村庄采取里甲制度组织,一个小村庄大约是一“里”,一里大概有一百多户人家,所以小村庄大概有三四百人。
以上就是小编的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