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拦截机,神舟十三号乘组将准备返回?

2023-07-03 16:25:05 51阅读

太空拦截机,神舟十三号乘组将准备返回?

根据载人航天办公室发布的消息,“神舟十三号”乘组将于下个月中旬返回地球。一个月后,太空出差三人组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就要返回地球与公众见面了。

当“神舟十三号”返回地球后,意味着中国空间站的关键技术验证阶段圆满结束。接下来,将正式进行第二阶段的建设。今年将会进行6次发射任务,任务全部完成后,中国空间站将全面建成。

太空拦截机,神舟十三号乘组将准备返回?

目前,“神舟十四号”乘组名单已经确定,不过载人航天办公室并未披露航天员的名字。按照载人航天乘组的人员构成,一般是“老带新”模式,比如翟志刚经验丰富,是航天员乘组中的老人,王亚平是第二批航天员中的成员,执行过神舟十号的飞行任务,而叶光富是一名新人,经验相对较少。

按照“老带新”模式,预计“神舟十四号”乘组由一位经验丰富的老人领导,在另外两名中,一位经验较为丰富,另外一名是新人。所以,在“神舟十四号”乘组中,公众看到熟面孔的同时,也会看到一个新面孔。

中国空间站全面建设完成后,未来将会有外国航天员入驻。根据资料显示,中国总共收到了27国42个项目的申请。经过遴选,17国的项目获得批准加入,美国的项目被拒绝。这17国包含了俄罗斯、日本、印度、瑞士、德国、意大利、法国、荷兰、沙特等国。

未来空间站全面建成后,这些国家的航天员有可能进入空间站。不过,17国的航天员不可能全部都要进驻,最多挑选几个国家的航天员让他们体验一下。国际空间站将在2030年退役,到时,美国航天员没有空间站可去,最后将会沦落为孤家寡人。而中国空间站内其乐融融,中国与外国航天员一起做着各种太空试验。

中国之所以拒绝美国,不是因为其它的,主要原因是美国提交的项目不符合标准。空间站造价高昂,每一项试验项目都要有价值,如果含有的科技成分不高,创造的价值少,自然不能通过审批。另外,空间站是大国重器,中国需要防范被别有用心的人搞破坏。此前,有美国航天员在国际空间站上钻孔,给空间站带来安全隐患。有前科的美国航天员,更加不能进入中国空间站。

反卫星武器哪家强?

反卫星武器可以说是典型的高端战略武器,只有大国才玩的起,现在也就只有美国、中国有资本玩。

美国目前的反卫星武器是走在最前沿的,美国的反卫星武器是从冷战中的星球大战计划中开始的,其中就包括了ASM-135反卫星导弹。

ASM-135反卫星导弹可以从F-15上发射,具有非常强的灵活部署性,该导弹弹长约5.4米,弹径约0.5米,弹重约1.2吨。导弹动力采用两级固体火箭发动机,最大速度达40马赫,制导方式为惯性+红外末制导,可攻击距地面600多公里高空轨道上的航天器。

美军的SM-3除了可以拦截弹道导弹外,同时也可以拦截卫星,技术是相通的。

同时X-37B这样的空天战机很有可能会在战时贴身骚扰敌方卫星,必要时可以进行捕获。

而中国则是与美国预期的不同。中国反卫星武器最开始崭露头角是从2007年使用开拓者1号系列火箭携带动能弹头,以反方向8公里/秒的速度,击毁了轨道高度863公里,重750公斤的本国已报废的气象卫星风云一号C。从此开始中国反卫星武器就开始了飞速发展。

现在在硬杀伤方面,中国开发除了动能系列反卫星导弹,从动能1到动能3,打击高度从低轨道覆盖到36000公里的同步地球轨道,也就是GPS卫星所在的卫星轨道。

在软杀死方面,中国最新试验了傲龙一号碎片清理卫星,名义上是清理卫星垃圾碎片,但是带有可以活动的机械臂,可以捕捉卫星,而且还可以变轨,引得美国某军事智库还要求中国说明其意图,不要使用于军事上。此外前年中国还使两颗不同轨道的卫星变轨互相靠近,被解读为发展靠捕获敌方卫星的技术,一度引起美国恐慌。

此外还有曾在15年就有媒体曝光出我国研制出了重型的激光武器名叫“死光A”,听着名字就知道威力的强大,像这耗能极高的武器主要是用来摧毁敌方的军事卫星和空间站等,不知道是不是真的存在。

核动力巡航导弹威力无比吗?

巡航导弹具有射程远、隐蔽性好的优势,能在陆上固定、车辆机动发射与海基载舰或潜艇发射,能贴近地面或海面飞行,攻击高价值固定目标或活动目标,爆炸和杀伤威力极大,所以既可作战术武器,也可当作战略武器使用。

依靠涡轮喷气发动机的推力和弹翼的气动升力,主要以巡航状态在稠密大气层内飞行,在火箭助推器加速后,主发动机的推力与阻力平衡,弹翼的升力与重力平衡,以近于恒速等高度飞行的状态。

(俄核动力巡航导弹想象图)

现在,核动力巡航导弹来了,俄罗斯高调宣布已经成功测试了本国的核动力巡航导弹,这个消息传来,全球都震惊了,尤其是西方某大国不淡定了,本身俄罗斯的重型洲际弹道导弹就是大杀器,一旦巡航导弹拥有了核动力,那还不是指哪打哪啊!

但个人作为军迷,理性地分析一下,巡航导弹体形本身就不大,世界上核动力小型化,历来都是个难题,所有核动力装置都比较大,看看潜艇上的核动力装置就知道了。

(俄有可能搭载核动力巡航导弹的基洛夫级战列巡洋舰)

要将巡航导弹上的发动机换成核动力的,个人判断似乎有点悬,也确有部分西方国家质疑俄罗斯宣布这个消息的可靠性。

倘若俄罗斯宣布的核动力巡航导弹确实存在,那么基本上可以无限飞行,或许某些国家千辛万苦搞出的反导系统,都将成为摆设了,最多的拦截导弹也将无济于事,毕竟核动力的巡航导弹威力太大了,一旦落地普通弹头装药爆炸威力就够厉害了,再加上发动机内的核燃料,乖乖想想那爆炸场景都可怕。

(美国人曾经搞过的核动力巡航导弹)

常规巡航导弹本身隐蔽性较强,能贴地、贴海面飞行,一般拦截都不易,假如发动机换成核动力,那速度必将更快,能进行无限飞行,就更加难以拦截了,所以在战时,核动力巡航导弹绝对是任何国家的恶梦,说其威力无比,那是肯定的,也是必须的。

请关注作文作者,悟空问答包括头条号推文,都是作者的原创作品,选择“国平军史”不会有错,每天与您快乐分享军史知识,对本文有不同意见,欢迎发表您的高论。

本文由“国平军史”发布,2018年3月5日于杭州。

未日飞机✈️是什么?

末日飞机就是一款经过特殊改装的客机,目的就是能在核战争(或者其他大规模灾害,比如小行星撞击等)的末日环境下充当可靠的空中指挥所,保证政府的正常运行,以及对军队的及时调动。末日飞机的正式称呼其实叫做“国家空降指挥中心”(NAOC:National Airborne Operations Centers),这玩意目前也就只有美国和俄罗斯两个国家有造,美国的末日飞机是E-4B,是用波音747-200B飞机改装的,是美国政府的“可移动生存指挥所”,在末日环境下美国总统、国防部长以及他们的继任者等主要政府首脑都会进入这个飞机以保证政府的正常运行。下图就是E-4B末日飞机:

▲E-4B末日飞机

美国的末日飞机除了有空军负责运营的E-4B之外,还有在美国海军服役的E-6“水星”和充当无人作战飞行器指挥中心的E-10 MC2A,其中E-6“水星”的作用是向国家指挥中心发送指令,指示舰队的弹道导弹核潜艇,同时在地面控制无法操作的情况下,为美国核力量提供指挥和控制,该任务被称为“TACAMO”(音译为“”塔卡木),即Take Charge And Move Out,大意是“接到命令,迅速行动”,1998年10月部署的E-6B型号就具有使用机载发射控制系统远程控制“民兵”洲际导弹的能力。至于E-10 MC2A,最初的目的是称为战区战区战斗控制中心,后来被计划将E-10与天基雷达系统相结合,成为海陆空的主要指挥中心以及无人作战飞行器指挥中心。下图为E-6“水星”和E-10 MC2A:

▲莫哈韦航空和太空港的E-6“水星”

▲E-10 MC2A

至于俄罗斯的末日飞机,则是伊尔-80,由伊尔-86改装而来,不过这玩意除了驾驶舱内的窗户之外没有其他的外部窗户,目的是为了防止核爆炸以及核爆环境中的电磁脉冲(EPM)打击,同时还有一个不寻常的挡板挡住了驾驶舱尾部的窗户,同样也是为了阻止EMP或者RF(射频)脉冲。伊尔-80的作用类似于美国的E-4B末日飞机,也是充当在末日环境下的紧急指挥所,包括俄罗斯总统在内的众多政府高级官员在核战争或者其他可以影响到整个国家安危的大规模灾害中都会进入到该飞机中,以保证政府的正常运行和军队的调动,目前,俄罗斯总共有3架I伊尔-80在使用中,一般停放于莫斯科东北30公里的Chkalovsky空军基地。

▲飞越莫斯科的伊尔-80

至于近期美俄两国为什么要升级这个所谓的末日飞机,主要原因应该还是为了威慑对方,毕竟近些年美俄之间的摩擦是日益增多,比如两国关于叙利亚内战的争端、美国单方面退出中导条约、美伊矛盾等,都足够让俄罗斯重新对美国保持12分的警醒,尽可能避免两国核大国之间的直接军事冲突,但是,这种所谓的末日飞机升级,其实更多的是走一种形式,就这两个核大国之间的核平衡,都已经足够保证相互之间的震慑和制衡了!

欧空局的彗星拦截项目是怎样的?

NASA、SpaceX和其他美国太空组织最近可能会得到相当多的关注,但欧空局(ESA)也有很多激动人心的项目。该机构的最新任务将涉及发射“三艘航天器”以观察可能首次进入我们的太阳系的“原始”彗星。

这三个航天器最初将作为一个航天器运行,统称为“ 彗星拦截器”。当拦截器接近彗星(目标尚未被选中)时,它们将从多个方向分离并执行“飞掠”任务。

从理论上讲,这应该允许航天器观察彗星并创建它的3D模型,可以允许地球上的研究人员更详细地检查。 ESA对任何可能含有“未经处理的材料”的彗星特别感兴趣,这些材料在多年前从太阳系的“起源”中幸存下来。

“彗星拦截器(将瞄准)一颗首次进入太阳系内部的彗星 - 可能来自被认为围绕着太阳系外围的巨大奥尔特云,”ESA在他们的声明中写道。

彗星拦截任务被赋予了“快速”分类,这意味着它比其他太空项目具有更高的优先级,并且将更快地发生 - ESA希望在大约八年内完成“发射准备”。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